宜春市

宜春市

宜春市位於江西省西北部,自漢代開始建縣,迄今有2200多年的歷史,現轄樟樹、豐城、高安、上高、萬載、宜豐、銅鼓、奉新、靖安、袁州三市六縣一區,總面積1.8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540萬,有漢、回、蒙、藏、苗、彝、壯、布依、滿、侗、瑤、白、土家、哈尼、傣、畲、黎、高山、水、納西、景頗、土、仫佬族、 布朗、仡佬、京族等33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占99.93%。境內以丘陵、山地為主,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素有“山明水秀,土沃泉甘,其氣如春,四時鹹宜”之稱。宜春山川秀美,田園蔥鬱,猶如一位天生麗質的少女,以其清純的自然風貌成為歷代名人探幽攬勝、題詩著文的對象。宜春文化積澱厚重,歷有“江南佳麗之地,文物昌盛之邦”的美名。全國第一批生態試點城市之一。宜春市舉辦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屆農民運動會、2009央視中秋晚會以及每年一度月亮文化節,享有“月亮之都”、“亞洲鋰都”的美譽,被授予中國宜居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中國十大休閒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等稱。

基本信息

簡介

宜春市宜春市
宜春市位於江西省西北部,迄今有2200多年的歷史,現轄樟樹、豐城、高安、上高、萬載、宜豐、銅鼓、奉新、靖安、袁州三市六縣一區,總面積1.8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530萬。境內以丘陵、山地為主,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素有“山明水秀,土沃泉甘,其氣如春,四時鹹宜”之稱。

宜春自然資源豐富。全市森林覆蓋率為52.78%,是江西重點林區和全國重點毛竹產區。已探明水力資源60萬千瓦,可供開發的有38萬千瓦。已探明的礦產有41種,其中鉭鈮被譽為江西“五朵金花”之一,宜春鉭鈮礦是我國最大鉭鈮鋰原料生產基地;鋰礦可開採量占全國89.3%,矽灰石儲量約占全國1/4,原煤、岩鹽、石灰石儲量列江西第一。

宜春生態環境優越。是全國第一批生態試點城市之一,境內7條主要河流全部達到飲用水標準,10個縣市區的大氣質量都達到國家標準。有歷史文化遺址486處,名山名勝54處,馳名景點有國家重點保護的唐代六大名窯之一“洪州窯”和商代吳城遺址,以及東漢葛玄採藥煉丹之處、江南三大道教名山之一的閣皂山。宜春還擁有4個國家級森林公園、3個省級森林公園、2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和5個省級風景名勝區。三爪侖國家森林公園被譽為“人間仙境”;明月山風景名勝區“不是黃山、勝似黃山”,生長著世界上僅存的珍稀樹種華木蓮;宜春中心城郊溫湯鎮溫泉,富含硒等多種礦物質,常年水溫在72℃以上,是療養度假的勝地。

宜春主要旅遊景點:明月山國家森林公園溫湯鎮、三爪侖森林公園、官山、酌江溶洞化成岩吳有訓紀念館宜春學院湘鄂贛革命紀念館、吳城遺址、狀元洲仰山宜春台樟樹築衛城遺址洞山寶峰寺宋應星紀念館閣皂山

宜春文化積澱厚重。歷來為“江南佳麗之地,文物昌盛之邦”。唐代大文豪王勃《滕王閣序》中的“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其人、其事、其物均出自宜春。韓愈在宜春擔任刺史時,曾寫下“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游”的詩句讚美宜春。宜春自古以來人文薈萃,英才輩出。歷史名人有漢代高士徐孺子、晉代文學家陶淵明,唐代詩人劉慎虛鄭谷,宋代史學家劉恕,元代學者杜本、詩人揭奚斯范德機,明代史學家陳邦瞻、科學家宋應星、抗倭名將鄧子龍,清代名臣辛從益楊錫紱以及清官況鍾。現代名人有革命家熊雄、民主鬥士楊杏佛、戲劇家熊佛西、物理學家吳有訓,以及張勛夏征農等。宜春宗教文化源遠流長,是中國佛教“禪林清規”的發祥地。諸多禪宗祖庭集中於宜春這方神奇的土地,無數法門龍象開堂說法於宜春的群山峻岭之間,如袁州區仰山棲隱禪寺、靖安寶峰禪寺、奉新百丈禪寺、宜豐洞山普利禪寺黃檗禪寺等等,可謂雲蒸霞蔚,異彩紛呈。禪宗五家中,臨濟宗萌芽於宜豐縣黃檗,曹洞宗揚穗於宜豐洞山,溈仰宗結果於袁州仰山。馬祖道一、百丈懷海、黃檗希運、仰山慧寂、洞山良價等高僧大德薈萃宜春,使得宜春的禪宗文化豐富多彩。諸多口語、成語和詞句,多次歷史上的重大政治事件,都因禪的因緣形成或聯繫於宜春。當前近至日韓,遠至歐美,絕大多數禪法都可以直接或間接溯源到宜春。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大師現仍是宜春靖安寶峰寺方丈。

宜春市宜春市
宜春古稱“農業上郡”,目前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油茶、優質苧麻生產基地,以占全省11%的耕地、12%的人口,生產了全省1/6左右的糧、棉、油、豬和水產,在江西省的地位舉足輕重。 宜春市工業經濟長足發展,形成了醫藥、食品、建材、機電、能源五大支柱及化工、採礦等產業組成的工業體系。宜春市交通便利,境內京九鐵路縱貫南北,浙贛複線橫臥東西;形成以320、105國道和贛粵、滬瑞高速公路為主骨架的公路網路;袁河、錦河直入贛江,水路航程千餘公里。宜春市中心城區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正按照72平方公里、50萬人口的中等城市發展規劃,拉開建設贛西經濟中心城市的框架。

宜春市教育、文化等社會事業蒸蒸日上。“兩基”教育率先達標,正在向高標準、高質量“普九”邁進;高中階段教育規模不斷擴大,教育質量全省領先;高等教育早已步入“大眾化”行列。宜春職業技術學院2003年經省政府批准已正式招生,宜春學院是江西省第二所綜合性本科大學。宜春體育中心是國家羽毛球訓練基地,宜春水上運動場被確定為全國水上運動訓練基地。文化事業爭奇鬥豔,高安採茶戲、上高農民攝影、袁州版畫、靖安農民詩詞、宜豐根雕、銅鼓漫畫、奉新農民畫、萬載儺舞和豐城書法,共同構成了宜春地域文化特色。

歷史沿革

宜春宜春
秦分天下為36郡,宜春市的區域範圍隸屬九江郡。漢高祖五年(前202),劉邦遣大將陳嬰平定江南(舊說平江南者為灌嬰,據宋人趙與時考證,平江南者為堂邑侯陳嬰,非穎陰侯灌嬰)。漢高祖六年(前201),令天下郡邑皆築城。於是兩座新城出現於今宜春市境在。一為宜春,一為建成。宜春之名源於城西美泉,以其“夏冷冬暖,瑩媚如春,飲之宜人”而得名。建成之名,以其“創建城邑”故名(成、城二字古代通用)。初設時的宜春縣管轄今袁河流域城區,包括今袁州區、新余市、萍鄉市一部和樟樹市一部。西漢元光六年(前129),漢武帝封長沙定王劉發之子劉成為宜春侯,元朔二年(前127),又封劉成兄弟劉拾為建成侯。劉成於宜春城中築宜春台,劉拾亦在建成城東南二里築金沙台,均為一方名勝。今金沙台已廢,宜春台尚存。元鼎二年(前115)宜春市,劉拾免,建成侯國除。元鼎五年(前112),劉成免,宜春侯國除。

三國孫吳寶鼎二年(267),設立安成郡(治所在今安福)、袁河流域地區歸安成管轄。晉大康元年(280),晉武帝司馬炎滅吳,以宜春之名與宣穆皇太后張春華(司馬炎祖母,司馬懿之妻)同名,為避諱,改宜春為宜陽。

隋王朝統一天下,廢安成郡。開皇十八年(598)設袁州,治所設於宜春縣。袁州以袁山而名,而袁山又以隱居於此的高士袁京而名。初設時,袁州轄宜春、萍鄉、新喻三縣。唐武德五年(622),因建成縣名與太子李建成同名,為避諱,改名高安。高安以其“地形似高而安”而名。未幾,以米嶺產米改名“米州”,繼而又以羊山產竹而改名“筠州”,武德八年(625)廢。南唐保大十年(952)復置筠州。宋開寶八年(975),萬載縣由筠州劃入。宋淳化三年(992),於清江縣置臨江軍(元改臨江路,明改臨江府)。其轄境相當於今樟樹市、新幹縣、峽江縣與新余市渝水區。此後九百餘年,袁州一直管宜春、萍鄉、萬載、分宜四縣。宜春歷史上出現的第一個州府級行政機構是袁州,其次為靖州,再次為臨江軍。宋寶慶元年(1225),理宗趙昀登基,因州名與皇帝之名同音,為避諱,須改名,此時恰好州衙後山碧落堂長出靈芝一株,視為祥瑞之兆,故而改名“瑞州”。瑞州轄高安、上高、新昌(今宜豐)三縣。南唐升元二年(938)割高安、新淦兩縣之地田置清江縣於蕭灘鎮(今臨江鎮)。明清時,奉新、靖安、豐城、銅鼓(其時為義寧州屬地)為南昌府管轄。今宜春市境域分屬袁州、瑞州、臨江、南昌四府。

辛亥革命後廢府。民國3年(1914)劃全省為4道,宜春、清江、萬載、上高、宜豐、高安屬廬陵道,奉新、靖安、銅鼓屬潯陽道,豐城屬豫章道。民國15年(1926)取消道制,各縣均直屬於省。民國20年(1931)夏,國民黨陸海空軍總司令部行營黨政委員會將江西省有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和游擊區的縣劃分為9區,銅鼓、宜豐屬第一區,宜春、萬載屬第二區。民國21年(1932)2月,分全省為13個行政區。豐城、高安、清江屬第一區;奉新、靖安、銅鼓為第二區;宜春、萬載、宜豐、上高屬第八區。民國23年2月,又在省內設定8個特別區政治局。分劃奉新、宜豐、銅鼓、修水4縣地,設局於宜豐之找橋,分劃萬載、宜春、萍鄉3縣地,設局於宜春慈化,至民國24年(1935)4月撤銷。民國24年(1935)4月,縮全省為8個行政區。奉新、靖安、銅鼓屬第一區,宜春、萬載、上高、宜豐、高安、清江、豐城屬第二區。民國28年(1939)冬,又改全省為11個行政區。銅鼓屬第一區(治所在銅鼓);宜春、萬載、上高、宜豐、高安、清江屬第二區(治所在萍鄉);奉新、靖安屬第十區(治所在奉新上富);豐城屬第十一區(治所在豐城)。民國31年(1942)8月,又縮改全省為9個行政區。豐城、高安、清江屬第一區(治所在豐城);宜春、萬載、上高、宜豐、銅鼓屬第二區(治所在宜春);奉新、靖安屬第九區(治所在武寧)。

1949年6月15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南昌分區成立,轄南昌、豐城、新建、高安、清江、新淦、進賢(8月從貴溪分區劃入)、奉新、安義、靖安(9月從九江分區劃入)10縣。7月10日,江西省人民政府袁州分區成立,轄宜春、萍鄉、分宜、新喻、萬載、上高、宜豐、銅鼓8縣。1951年,分別改稱南昌、袁州專區。1952年9月12日,袁州專區併入南昌區,專員公署設於南昌市環湖路,新淦劃入吉安區,領17縣。1958年9月,南昌、新建縣入南昌市,同年12月20日南昌專員公署改設於宜春縣城。1959年1月,更名宜春專員公署,領15縣。後進賢、萍鄉、新余、分宜、安義等縣相繼劃出。

1978年7月,改設宜春地區行政公署,屬省派出機構。1979年劃宜春縣城區設宜春市。1985年並宜春縣入宜春市。1988年撤豐城縣設豐城市,撤清江縣設樟樹市。1993年撤高安縣設高安市。至此,宜春地區共轄4市6縣。2000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撤消宜春地區,改設宜春市,改原縣級宜春市為袁州區。至此,宜春市共轄袁州區、奉新、靖安、宜豐、上高、銅鼓、萬載7縣區,並代管豐城、樟樹、高安3市。

地理

位置境域

宜春市位於江西省西北部,地處東經113°54′—116°27′,北緯27°33′—29°06′之間。東境與南昌市接界,東南與撫州市為鄰,南陲與吉安市新余市毗連,西南與萍鄉市接壤,西北與湖南省的長沙市及岳陽市交界,北與九江市相鄰。境內東西長約222.75千米,南北寬約174千米。全市面積18680.42平方千米,占全省總面積11.20%。

地形地貌

宜春地處贛西北山區向贛撫平原過渡地帶,地形複雜多樣,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海拔最高點1794.3米,在靖安九嶺尖;最低點海拔18米,在豐城藥湖。境內山地、丘陵和平原兼有。山地占總面積35.46%;丘陵占39.05%;平原占25.49%。市東南部屬贛撫中遊河谷階地與丘陵區。境內河流、丘陵相錯,地勢波狀起伏,坡度比較平緩。其餘均屬贛西北中低山與丘陵區。市內嶺谷相間排列。北部九嶺山脈地勢峻峭,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以南則是多呈波狀起伏的丘陵盆地。在山丘之間,有潦河錦江袁水等河流貫穿其中,河流兩側發育著寬窄不一的多級河谷階地。西北山區蘊藏著豐富的森林、水力資源,河谷地帶則以糧食和經濟作物為盛。山脈斜迤於市境內北域的九嶺山脈,重巒疊嶂,巍峨高峻。呈東北向西南走向。東北延至九江廬山,西南插入湖南境內。該山脈系修水、錦江分水嶺。東段是宜春與九江市的天然界線。

氣候

宜春市宜春市
宜春市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春秋季短而夏冬季長,冬季冷而夏季熱,春季濕而秋季乾,熱量豐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霜期短,氣候資源豐富,有利於農作物和林木生長。但由於季風進退遲早和強弱程度不同、地形起伏、垂直高度相差懸殊、氣候因子時空分布不均等,使氣候呈多樣性,天氣變化大,並導致旱澇、酷暑、低溫、風雹等氣象災害時有發生。主要候特徵如下:

氣溫
全市年平均氣溫16.2℃∽17.7℃,東南部較高,西北部較低;冬季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4.6℃-5.3℃,南部高於北部;夏季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7.3℃-29.6℃,東部高於西部;春秋季各縣(市、區)氣溫差異較夏季小,比冬季大;無霜期256天-281天,高安最長,萬載最短;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0℃的活動積溫5926℃-6478℃,高安最多,銅鼓最少;≥10℃積溫為5050℃-5644℃,豐城最多,銅鼓最少。極端最高氣溫41.6℃,1953年8月16日出現在袁州區;極端最低氣溫-15.8℃,1991年12月29日出現在奉新縣。

降水
全市平均年降水量為1624.9mm,各縣(市、區)年降水量1545.6mm-1736.3mm,銅鼓最多,豐城最少;4-6月降水量全市平均為754.2mm,占年總量的46.4%;由於季風影響,上半年各月降水量呈逐月增加,下半年各月降水量呈遞減趨勢;全市各地每季降水量占年總量的百分比分別是,第一季度21%,第二季度46%,第三季度22%,第四季度11%;5-6月降水最多,全市平均月降水量為273.9mm,12月降水最少,全市平均降水量為52.8mm。年最大降水量為2848.5mm,1998年出現在銅鼓縣;年最小降水量1025.5mm,1978年出現在高安市。

日照
全市年平均日照時數1737.1小時,以豐城最多(1864.9小時),銅鼓為最少(1500.1小時)。日照時數的年內變化,以上半年大,下半年小;以7月日照時數259.0小時為最多,3月日照時數83.4小時為最少。年日照最多時數為2481.8小時,1963年出現在豐城市;年日照最少時數為1152.2小時,1997年出現在銅鼓縣。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宜春市地域廣闊,土地資源豐富,類型多種多樣,全市總土地面積為18680.42平方千米。其中有耕地面積48.22萬公頃,人均占有耕地0.09公頃,紅壤是市內分布範圍最廣,面積最大的地帶性土壤。江西紅壤約占全省面積的55.8%,全市紅壤面積比重,超出全省平均值8.44%。發育在第四紀的紅色粘土的紅壤,是市內最重要的土地資源,因此,積極和合理地開發利用紅壤資源,對發展宜春的農業有重大的意義。

礦產資源

市內礦產資源豐富,有金屬礦產24種,非金屬礦產29種。主要有:有色金屬(含貴金屬)、稀有金屬、黑色金屬、瓷土礦產、建築材料及冶金輔助礦產等,以稀有金屬鉭、鈮,非金屬礦產煤炭、石灰岩、高嶺土和建築材料礦產為優勢。其中,宜春四一四礦藏有鋰、鉭、鈮、銣、銫等多種貴重金屬,是世界上最大的鋰雲母礦,其開採量占世界70%以上。鉭資源儲量16119噸,占全國的19.06%,占世界的12.43%。

能源資源

市內能源資源有水能、光能、風能和能源礦等。水能市內水能資源豐富。水能理論蘊藏量為60.02萬千瓦,占全省水能理論蘊藏量的10.40%。光能市內年均日照時數為1737.1小時,其特點,北部多於南部,平原高于山區。全市屬短日照地區,晝夜變化較小,年內太陽輻射總量不低,有利於長短日照作物生長太陽能的開發利用。風能市內一年內以靜風天數最多,年平均風速僅2米/秒,全市大風日數為4天/年,風能資源較為豐富的地方,主要集中在東部縣市。
能源礦市內原煤儲量6.09億噸,占全省儲量的45.34%,列全省第一。全市有煤炭生產礦井182處,分布在市內7個縣市區,34個鄉鎮,主要分布在浙贛鐵路兩側和錦江流域。市內煤炭資源不僅儲量豐富,而且品種齊全。全市境內預測煤炭資源量達6.86億噸,占全省預測煤炭資源量的49.89%。

水資源

古時候宜春就因縣側有泉“瑩媚如春,飲之宜人”而得名。宜春又是江西省地下熱水及礦水分布較密地區之一。比較著名的有:袁州區的溫湯溫泉、奉新縣的九仙湯溫泉、靖安縣的東源溫泉、銅鼓縣的湯里溫泉和溫塘溫泉等。袁州區溫湯溫泉,水溫達68℃-72℃,流量為10升/秒,聞名遐邇。銅鼓縣大塅湯里溫泉屬鐳水溫泉,可作醫療礦水。

植物資源

宜春是中國草(苧麻)的故鄉,早在公元58年就開始種植,不僅薴種多,並因纖維長而聞名於世。由大片麻織成的夏布因此而享譽國內外,全國唯一的苧麻研究所就設在宜春。宜春是江西野生獼猴桃的主要產區。靖安獼猴桃產量居全省之冠。
中國特有的古老珍稀瀕危植物—落葉木蓮(華木蓮),產於袁州區明月山,曾被選為江西省第十屆運動會的吉祥物,其花的形狀已作為宜春市的城標。1999年10月,在昆明“99”國際園藝博覽會上以《多年生庭園觀賞植物—華木蓮》獲銅獎。

行政區劃

宜春市,下轄1個區(袁州區),6個縣(靖安、奉新、上高、宜豐、銅鼓、萬載),代管3個縣級市(樟樹、豐城、高安)。市人民政府駐袁州區。
行政區 政府 政府廣場 政府地址
袁州區 袁州區政府 袁州廣場 袁山路
明月區 明月區政府 明月廣場 明月大道
環城區 環城區政府 環城廣場(博物館) 環城南路
秀江區 秀江區政府 秀江廣場 秀江路
溫泉區 溫泉區政府 溫泉廣場 溫泉路
宜陽區 宜陽區政府 宜陽廣場 迎賓大道
迎賓區 迎賓區政府 迎賓廣場 天虹路
酌江區 酌江區政府 酌江廣場 酌江大道
飛劍潭區 飛劍潭區政府 飛劍潭廣場 殊橋路
上高區 上高區政府 文園廣場 文園路
宜豐區 宜豐區政府 世紀廣場 世紀大道
萬載區 萬載區政府 環城廣場 環城南路
銅鼓區 銅鼓區政府 明月廣場 明月大道
靖安區 靖安區政府 人民廣場 人民路或環城南路
奉新區 奉新區政府 明月廣場 明月北路
高安區 高安區政府 環城廣場 環城南路
樟樹區 樟樹區政府 文園廣場 文園路
豐城區 豐城區政府 環城廣場 環城南路
秀市區 秀市區政府 秀江廣場 秀江路

政治

市委書記
鄧保生,男,漢族,1964年10月生,江西寧都人。1987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4年8月參加工作,管理學博士,會計師,稅務師。現任中共宜春市委書記。
政府市長
蔣斌,男,漢族,1968年1月生,安徽含山人,198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8年8月參加工作,研究生學歷,副教授。現任中共宜春市委副書記,宜春市人民政府市長、黨組書記。
人大主任
肖伏芝,男,漢族,1958年7月出生,江西萍鄉市人,1984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2月參加工作,文學學士,大學本科學歷。現任江西省宜春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
政協主席
黃建平,男,1957年11月出生,江西都昌人,1974年12月參加工作,1979年3月入黨,大學學歷。現任江西省宜春市政協主席、黨組書記,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

經濟

2013全年完成生產總值1387.1億元,增長10.1%。財政總收入233.4億元,增長16.5%,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59.4億元,增長20.4%。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124.6億元,增長21.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31.9億元,增長13.1%;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0戶,淨增87戶。實際利用外資5.3億美元,增長11.6%。外貿出口總額18.3億美元,增長22.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4.8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7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115元,分別增長10.5%和13.2%。財政總收入超20億元縣市4個、超15億元7個,其中豐城財政總收入突破50億元,居全國百強縣第89位,較上年前移4位,樟樹進入全國城市創新能力百強縣市。

工業

2013年宜春市新增主營業務收入過億元工業企業50戶,納稅過千萬元企業發展到228戶。非公經濟稅收貢獻率達到86.6%,列江西省第一。以鋰電新能源、綠色食品、生物醫藥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鋰電產業產能挺進全國設區市十強,成功舉辦江西(宜春)鋰電新能源產業合作推進會,生物醫藥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占江西省1/5,機械裝備、綠色食品產業占江西省比重超過1/10。全市工業園區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342億元,列江西省第三。樟樹榮獲中國藥都稱號,醫藥產業園獲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被列為省級電子商務示範基地。豐城高新技術產業園及樟樹、上高工業園獲批重點省級園區。奉新被授予中國棉紡織名城,工業園區被評為中國中小企業創新服務先進園區。上高榮獲全國食品工業強縣。

農業

2013年糧食、畜禽、油茶、竹、苗木花卉、有機(富硒)農產品等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穩步發展,綜合產值突破600億元,糧食、油料、生豬等大宗農產品產量和糧食收購量均居江西省第一,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市個數占江西省1/4,宜春市榮獲全國高產油茶產業發展示範市,豐城、奉新、靖安分別榮獲全國首批農業綜合標準化示範縣、中國綠色農業示範縣、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宜春市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280家,農民合作社總量達到3067家,江西省農民合作社現場會在宜春召開,高安益農果業榮獲全國優秀農民專業合作社。322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主體工程基本完工,9個小農水重點工程、4座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順利完成,解決農村飲水安全32.3萬人。率先在江西省完成農村土地整治示範項目39.7萬畝,榮獲江西省耕地保護成效顯著設區市,奉新榮獲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

第三產業

服務產業發展方興未艾。2012年,預計全市服務產業實現產業增加值312億元,同比增長8.5%,占GDP比重為25%,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
旅遊業發展態勢強勁。2012年1-11月,全市接待遊客1538.3萬人,增長46.5%;實現旅遊收入112.1億元,增長44%。預計全年接待遊客1685萬人,增長46.8%;實現旅遊收入124億元,增長43.9%。
傳統商貿餐飲業提檔升級。贛西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步步高廣場、宜春國際商貿城等一批商貿物流企業先後開業;迎賓館、喜來樂大酒店等建成營業,餐飲住宿業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現代服務業發展提速。以月亮文化節為代表的文化娛樂產業和總部經濟快速興起,宜春經濟開發區服務業基地、江西豐城龍津湖總部經濟服務業基地被省服務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列為第一批江西省現代服務業集聚區,高安·中國陶瓷產業總部經濟發展勢頭良好;豐城市被列為全省首批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單位;江西瑞景鐵路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被列為江西省服務業龍頭企業。高安市大城現代服務業先導示範區有序推進,重點打造商貿物流、農業觀光、運動休閒、職業教育和文化創意產業,食品數字可追溯博覽園等一批重點項目正式落戶。

交通

宜春市交通便利,境內京九鐵路縱貫南北,浙贛複線橫臥東西;形成以320、105國道和贛粵、滬昆、武(漢)吉(安)和(南)昌長(沙)、滬瑞、大廣高速公路為主骨架的公路網路。宜春機場已經開通運營,杭長高鐵即將營運;袁河、錦河直入贛江,水路航程千餘公里。

鐵路

宜春站站址在江西省宜春市平安路與東風路交匯處,建於1937年。離杭州站806公里,離株洲站148公里,隸屬南昌鐵路局管轄,為宜春車務段所在地,現為二等站。宜春境內有京九鐵路、浙贛鐵路複線相互交匯,且京九鐵路穿過境內豐城、樟樹。

航空

宜春明月山機場(宜春機場)位於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湖田鄉境內,為4C級支線機場,機場占地1921畝,跑道長2400米、寬45米,停機坪1.84萬平方米,航站樓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概算總投資5.02億元,為首都機場集團公司第36家機場和江西省第6個民用機場,也是贛西唯一的機場。

科技教育

宜春學院宜春學院
宜春自古教育昌盛,富有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古代宜春的州學、書院興盛,科舉成績聞名全國。僅在唐代的290年間,江西考取的77名進士中宜春籍的就有53名,占全省三分之二強。這一時期,江西僅有的兩名文科狀元盧肇、易重,均為宜春籍人士。因此,歷史上流傳下了“江西進士半袁州(宜春)”的美譽。唐貞元年間,高安人幸南容創辦了江西最早的書院“桂岩書院”。北宋初胡仲堯創辦的華林書院(位於高安華林與奉新赤岸交界處)培養了13名進士。南宋范陽人祖無擇任袁州知府時,修建袁州州學,當時著名的教育家李覯寫下了歷史名篇《袁州州學記》,被清人收入《古文觀止》。明代科技文獻《天工開物》一書的作者宋應星、當代核物理學家吳有訓分別為宜春市奉新縣和高安市人。

解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宜春市委、市政府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認真實施“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戰略,積極推進依法治教,保障了教育事業的適度超前發展。目前,全市教育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2006年,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2613所,在校學生90.64萬人。其中,有綜合性本科大學即宜春學院1所,面向全國招生的全日制在校學生1.6萬人;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即宜春職業技術學院1所,在校學生1.1萬人;成人高校即宜春電大1所,在校學生3753人;普通高中52所,在校學生8.7萬人;職業高中35所,在校學生2.86萬人;普通國中248所,在校學生23.1萬人;國小1759所,在校學生42.3萬人;特殊教育學校6所,在校學生2262人;幼稚園505所,在園幼兒8.6萬人。全市基礎教育紮實,1998年1月經教育部公布全市10個縣(市、區)實現了“兩基”達標。在江西省政府“十五”期間對全省各縣(市、區)進行的“兩基”複查年檢中,全省10個受表彰的“‘兩基’鞏固提高先進縣”中宜春市占有6個。全市中國小校的辦學條件和教學設施有了很大的改善,學校建設與管理的水平不斷提高。有13所省重點中學和8所省重點建設中學,2005年普通聯考共錄取本專科新生2.6萬餘人;普通聯考上二本線人數連續8年列全省第一;有8所省以上示範性職業學校;有各類民辦學校908所,在校學生7.9萬人。全市有教職工5.04萬人,教師學歷合格率較高,普通高中78.6%,職業高中62.3%,國中95.2%,國小98.9%。其中,42.7%的國小教師具有大專以上學歷,37.8%的國中教師具有本科以上學歷。一支優良的教師隊伍為各級各類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高等教育

本科院校(1所)
宜春學院(擁有本部校區、北校區、西校區、繼續教育校區、高安校區5個校區)
高職高專(4所)
宜春職業技術學院、宜春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江西農業工程職業學院、江西洪州職業學院
成人高等院校(1所)
宜春廣播電視大學

旅遊文化

紅色文化

宜春是革命老區。1927年,毛澤東親臨銅鼓,領導了秋收起義。1930年,毛澤東、朱德率紅一軍團和紅一方面軍轉戰在宜春各縣,並在袁州召開了著名的“袁州會議”。彭德懷、滕代遠、黃公略等老一輩革命家開闢了湘鄂贛革命根據地,萬載仙源為根據地首府。

禪宗聖地

宜春是禪宗聖地。宜春在中國禪宗史上具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市內擁有兩大名寺、三大祖庭、十大寺院和上千座佛塔。兩大名寺即靖安寶峰寺奉新百丈寺,禪宗史上著名的“馬祖興叢林、百丈立清規”就來源於這兩大寺院。三大祖庭分別是臨濟宗、曹洞宗和溈仰宗,臨濟宗萌芽於宜豐黃檗,曹洞宗揚穗於宜豐洞山,溈仰宗結果於明月山仰山。

文明古城

袁州譙樓袁州譙樓
宜春是文明古城。宜春有著2200餘年的悠久歷史,境內有486處歷史文化遺址和54處名勝。袁州譙樓,是世界現存最古老的地方天文台;樟樹吳城商代遺址,改寫了中國史學界“商文化不過長江”的論斷;靖安東周古墓,被譽為“2007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創造了兩項“全國之最”(一是墓坑形制最特殊,二是出土的金飾物—金龍神徽體量最大,最精美,比四川成都的太陽神鳥還更大)、三項“首次發現”(“一坑多棺”葬俗、紡織品文物、保存相對完好的人體遺骸等三項屬於國內重要發現)。宜豐天寶古村,被譽為“江西第一古村”,擁有保存完好的2.5公里護城河、1.5公里的古城牆遺址和江西最早的職業學校;高安畲山賈家古村,是江西現存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江南古村;豐城厚板塘村,其古建築體現了江西土建築的最高水平。

溫泉之都

宜春溫泉資源十分豐富,全市十個縣市區均有溫泉,已探明的出露點有19處,形成了“宜春溫泉,十泉十美”的發展格局。在彰顯明月山富硒溫泉核心競爭力的同時,重點打造明月山硒溫泉康療中心、明月山國際禪修溫泉、樟樹易達鹽溫泉、銅鼓福潤溫泉和湯里溫泉、豐城隍城溫泉、奉新九仙溫泉、靖安江鎢溫泉和恆茂森林溫泉、袁州梅花溫泉等十大特色溫泉,形成種類豐富、品位較高的溫泉旅遊產品體系和特色鮮明、發展規範的溫泉旅遊產業體系。

禪宗聖地

宜春在中國禪宗史上具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市內擁有兩大名寺、三大祖庭、十大寺院和上千座佛塔。兩大名寺即靖安寶峰寺和奉新百丈寺,禪宗史上著名的“馬祖興叢林、百丈立清規”就來源於這兩大寺院。三大祖庭分別是臨濟宗、曹洞宗和溈仰宗,臨濟宗萌芽於宜豐黃檗,曹洞宗揚穗於宜豐洞山,溈仰宗結果於明月山仰山。引進了明月山國際禪修中心和宜春禪都文化博覽園兩個禪宗旅遊項目,修復了奉新百丈寺、仰山棲隱禪寺和洞山普利禪寺等幾個祖庭寺院,吸引了韓國、日本等大批東南亞境外遊客。

月亮之都

宜春通過連續六年成功舉辦月亮文化節,月亮文化日益豐滿,已成為宜春的標識。明月山風景區是月亮文化的發源地,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4A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遺產、中國溫泉之鄉。我們按照“建好月亮景、辦好月亮節、唱響月亮牌”的工作思路,將月亮文化與禪宗、溫泉、農耕文化有機結合,打造了情月相融、泉月相映、禪月相通、農月相趣“四星捧月”的旅遊產品,使明月山成為了贛西綠色精粹旅遊線路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生態綠城

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6.97%,是全國重點毛竹產區和江西重點林區。現有4個國家森林公園、3個國家級水利風景區、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袁州酌江風景區,人稱“酌江山水畫,溶洞自然詩”;樟樹閤皂山景區,是中國道教靈寶派祖庭;豐城豐水湖公園,是集豐城歷史、文化與旅遊於一體的國家3A級旅遊景區;靖安三爪侖景區享有“高山草甸、峽谷漂流”的美譽;奉新百丈山景區素有“小廬山”之稱;高安上游湖景區是奧運冠軍楊文軍的訓練搖籃;上高九峰景區秀竹搖曳、禪林古剎;宜豐官山景區擁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銅鼓天柱峰景區被譽為“江南生物世界”;萬載竹山洞景區享有“華東第一地下長河”殊榮,是江西十大特色美景之一。

歷史名人

徐稚(97-168)
徐稚,字孺子。豐城市白土鎮隱溪村人。東漢隱士。少學今文經學,兼通天文,歷算。家貧務農,自食其力。公府徵辟,皆不就。時稱“南州高士”。陳蕃為豫章太守,不接待賓客,特為他設一榻,去則懸之。後以“懸榻”比喻禮待賢士。王勃滕王閣序》所云:“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即用此典故。徐稚卒葬南昌進賢門外。今南昌孺子路、孺子亭、孺子公園皆因紀念徐稚而名。豐城隱溪因徐稚隱居於此而得名。

陶淵明陶淵明
陶淵明(365-427)
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宜豐縣澄塘鎮秀溪村人。晉代詩人。宋代地理總志《太平寰宇記》有陶淵明“始家宜豐”的記載。宜豐舊《圖經》亦有此說。陶淵明29歲徙家柴桑,出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後任彭澤縣令。因不事權貴,棄官隱居栗里(今星子縣境內)。52歲時偕少子陶佟回歸宜豐故里,四年後返潯陽,逝於柴桑。陶佟留居故里。今澄塘鎮秀溪、故村等處陶姓人皆為陶佟之後裔。歷代方誌載宜豐境內有南山、柳齋、菊軒、東籬、洗墨池、藏書礅、故里橋、靖節橋、我公橋、舒嘯台、賦詩灣、顧淵石、醉臥石、淵明洞、讀書堂、靖節祠等陶淵明遣跡及其紀念建築。
鄧王番
鄧王番,字韞玉。高安市筠陽鎮人。唐中和元年(881)自尚書、江西節度使權知袁州(代理袁州刺史)。在任6年,清正廉明,民樂從事。唐僖宗時,各地兵荒馬亂,官吏無能,獨鄧王番有政聲,朝廷據民願再度正式任命其為袁州刺史,處士彭蟾有詩稱賀。袁州城秀江之上第一座橋樑廣濟橋為鄧王番修建。鄧王番任袁州刺史時,見宜春縣白芒山(今屬分宜)山清水秀,遂舉家留居白芒。第6代孫鄧悔魁徙居安福瓜畲。其後裔輾轉遷徙至四川廣安。廣安後裔中出了個歷史偉人鄧小平。
鄭谷(848-911)
鄭谷,字守愚。袁州區人。唐末著名詩人。光啟三年(887)進士。官至都官郎中。前輩詩人司空圖稱許其“當為一代風騷主”。在晚唐,鄭谷詩名頗盛。列為“芳林十哲”之一。尤以《鷓鴣》詩傳誦廣遠,致有“鄭鷓鴣”之稱。成語“一字師”出自鄭谷逸事:鄭谷隱居仰山,詩僧齊已奉《早梅》詩求教。鄭谷將詩中“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中的“數枝”改為“一枝”。齊已當庭拜鄭谷為“一字師”。《全唐詩》收錄鄭谷詩327首。今宜春市區東風大街南段,民國時期曾名鷓鴣路,以紀念鄭谷而名。
韓愈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曾經因為進言佛骨一事,被貶袁州,既今宜春。任職袁州期間,韓愈政績卓越,並且培養除了當時江西省的第一個狀元。現宜春秀江中有以沙洲,名為狀元洲,傳說就是當年學子讀書之處。宜春城中最高山頭建有狀元樓,也是為了紀念韓愈的這一功績。
胡仲堯
胡仲堯,字光輔,奉新縣會埠鎮吟村人。南唐時為寺丞。入宋後,官洪州助教,遷國子監主簿。大建華林書院,集書萬卷,一時雲遊者常數千人。宋太宗特詔旌表,事載《宋史》。奉新縣學宮亦為其創建。奉新華林胡氏為世家大族。胡仲堯兄弟8人。五弟仲雅,字維常,宦居吉水。仲雅之孫胡汪又定居樂安龔坊之浯塘。明末,浯塘23世京貴之次子允欽為避戰亂,從浯塘徙居湖南瀏陽文家市。其後裔中出了個共產黨總書記胡耀邦。胡耀邦的奉新華林先祖為仲堯、仲雅之父胡元鳳,胡元鳳卒葬硯峰石下。
劉恕(1032-1078)
劉恕,字道原。高安市灰埠鎮均山人。北宋史學家。《資治通鑑》副主編之一。其父劉渙,精研史學。劉恕亦以史學擅名。皇佑元年(1049)舉進士,官和川翁源知縣。治平三年(1066),英宗下旨,命司馬光自擇英才編修《資治通鑑》。司馬光薦劉恕同修,轉著作郎。司馬光主編《資治通鑑》,凡遇史事紛錯難治,則交劉恕。其時協助司馬光的副主編共有三人,一為劉恕,一為劉攽、一為范祖禹。漢代由劉攽分修,三國至南北朝由劉恕分修,唐代由范祖禹分修。三中人,除范祖禹為成都人氏外,其餘兩位均為宜春籍人物。
劉攽(1023-1089)
劉攽,字貢父,號公非。樟樹市黃土崗鎮荻斜劉家人。北宋史學家。《資治通鑑》副主編之一。慶曆進士。歷任曹州、兗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書舍人。一生潛心史學,治學嚴謹。助司馬光纂修《資治通鑑》,充任副主編,負責漢史部分。著有《東漢刊誤》等。劉攽出自詩書世家,祖父劉式,南唐時舉進士,入宋後,官至刑部郎中。父親劉立之與叔伯四人俱舉進士。劉攽與其兄劉敞為同科進士。劉敞為北宋著名學者,官終集賢殿學士。劉攽、劉敞與敞之子劉世奉嘗合著《漢書標註》。世稱三人為“墨莊三劉”。“墨莊劉氏”被奉為古代親職教育典範。劉式卒後,家中除藏書千卷外別無財產。其妻指藏書對子女曰:此乃“墨莊”。將詩書作為家產教子女傳承。
惠洪(1071-1128)
惠洪,俗姓彭(一作姓喻),一名德洪,字覺范。宜豐縣橋西鄉潛頭竹山里人。宋代著名詩僧。自幼家貧,14歲父母雙亡,入寺為沙彌,19歲入京師,於天王寺剃度為僧。當時領度牒較難,乃冒用惠洪度牒,遂以洪惠為己名。後南歸廬山,依歸宗寺真靜禪師,又隨之遷靖安寶峰寺。惠洪一生多遭不幸,因冒用惠洪名和結交黨人,兩度入獄。曾被發配海南島,直到政和三年(1113)才獲釋回籍。惠洪精通佛學,長於詩文,著述頗豐,尤以《冷齋夜話》最著名。成語“滿城風雨”、“脫胎換骨”、“大笑噴飯”、“痴人說夢”等典故均出於此書中。宜春歷代詩人的詩作,僅惠洪的《鞦韆》詩被收入《千家詩》中。其題於宜春城北崇勝寺的一首詠竹詩,深得黃庭堅等歷代詩家讚賞,以宋詩精品被收入《宋詩鑑賞辭典》。
揭傒斯(1274-1344)
揭傒斯,字曼碩。豐城市杜市鎮大屋場人,元代著名文學家、史學家。與虞集楊載范木亨(樟樹市人)同為“元詩四大家”之一,又與虞集、柳貫、黃溍並稱“儒林四傑”。延佑元年(1314)由布衣授為翰林院國史編修。至元六年(1343)為奎章閣供奉學士,升侍講學士。乃修遼、金、宋三史,為總裁官。《遼史》成,得寒疾卒於史綰。封豫章郡公,諡文安。揭傒斯是元代一大才子,為文簡潔嚴整,為詩清婉麗密,善書法。朝廷典冊、元勛銘辭,多出其手。
周德清(1277-1365)
周德清,字日湛,號挺齋。高安市楊圩鎮睱塘周家人。元代卓越的音韻學家與戲曲作家。周德清生平,文獻紀錄不多,大概是位布衣之士。然其編著的《中原音韻》在中國音韻學與戲曲史上卻有非凡影響。《中原音韻》是為北曲用韻而作,糾正作曲家用韻不一,其正音依據是中原語音。成書後,戲曲作曲、唱曲都有了規範,促進了戲曲用韻的統一。《中原音韻》以當時北方實際語音為標準,所定之韻接近今北京音,因而此書是研究近代以北方音為主的國語語音的珍貴資料。1987年,紀念周德清誕辰710周年暨學術討論會在高安召開,來自全國23個省市的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日本學者亦提交了論文。
況鍾(1383-1442)
況鍾,字伯律,號如愚。靖安縣高湖鎮崖口村人。明代著名清官。永樂四年(1406)為靖安縣吏員。後薦為禮部主事。宣德五年(1425),宣宗因江南九郡賦重,要朝中大臣薦舉賢能,況鐘被舉薦任蘇州知府。上任後,況鍾懲奸吏、裁冗員、減重賦、廢苛捐、清積案、平冤獄。深受百姓愛戴,呼為“青天”。治蘇任滿,蘇州一萬三千餘人聯名乞求況鍾連任。英宗準奏,以正三品留任蘇州。況鍾為官清廉,卒於蘇州任上。歸葬時,十里長堤站滿哭祭人群。古代傳奇小說中載有不少況鍾辦案故事。1956年,崑曲《十五貫》上演,經毛主席、周總理推薦觀看,況鍾清官之名享譽全國。
鄧子龍(1531-1598)
鄧子龍,字武橋,號大千,別號虎冠道人。豐城市杜市鎮鄧家村人。明代抗倭名將。嘉靖年間從伍。萬曆四年(1576),率兵鎮壓寧州大溈山農民起義,次年於寧州銅鼓石設銅鼓營,任銅鼓營守備。築垣壘城,是為今銅鼓縣城建城之始。萬曆十一年(1583),緬甸軍犯雲南,鄧子龍率部平定。升副總兵。後戍邊雲南。萬曆二十六年(1598),日本大侵朝鮮。鄧子龍奉命援朝,倭寇遁逃。在鷺梁海戰中,年近古稀的鄧子龍奮勇直前,不幸陣亡。朝鮮為之立廟,世代祭祀。鄧子龍遺體歸葬豐城。然遺體有其身無其首,其首級已被倭寇割去,於是用沉香木雕刻首級合殮。鄧子龍善詩著有《橫戈集》。今銅鼓城東的銅鼓石上留有鄧子龍題刻。
袁繼鹹(1593-1646)
袁繼鹹,字季通,號臨侯。袁州區寨下鄉橫塘村人。明代大臣。天啟五年(1625)進士。崇禎七年(1634)提學山西,上疏抨擊權宦。宦黨誣陷其貪贓枉法,解京治罪。山西生員百餘人追隨入京,散發揭貼(傳單),為之辯誣。朝野上下千餘人聯名為其申冤,轟動京城。崇禎十五年(1642),袁繼鹹出任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駐節九江,總督江西、湖廣、安慶、應天(南京)等處軍務。弘光元年(1645),被左夢庚誘入軍中軟禁。左夢庚降清,獻袁繼成以邀功。袁繼鹹拒降,被押解北京囚禁。曾作銘文自勉:“大官好做,大節難移”。順治三年(1646)六月就義。袁繼鹹的民族氣節為後人所敬仰,曾與文山(文天祥)、疊山(謝枋得)並稱為“江右三山”。今宜春市區鼓樓路“文革”前原名臨侯路,以紀念袁繼鹹而命名。
宋應星宋應星
宋應星(1587-1661)
宋應星,字長庚。奉新縣宋埠鎮牌樓村人。明末清初科學家。萬曆四十三年(1615)舉人。後屢赴京趕考,未中進士,逐漸冷淡功名。崇禎七年(1634)任袁州府分宜縣教諭。十一年(1638)升汀州府推官。任分宜教諭期間,寫成《天工天物》一書。《天工開物》是一部系統記載中國古代農業和手工業成就的巨著。此書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被翻成日、法、德、俄等多種文字。達爾文稱之為“權威著作”。編寫《中國科技史》的英國學者李約瑟,稱宋應星為“中國的狄德羅”(狄德羅是以編寫《百科全書》而具有世界影響的法國學者)。中國科協紀念的中國古代八大科學家中,宋應星名列其中。1987年,宋應星紀念館曾在奉新落成。
張自烈(1597-1673)
張自烈,字爾公,號芑山,又號誰廬居士。明末清初著名學者,宜春北廂上水關(今市區秀江路市委大院一帶)人。崇禎末為南京國子監生,博物洽聞。家中藏書36萬餘卷。明亡,閉門著述。晚年隱居廬山,累征不出,主講白鹿書院。卒葬白鹿洞左青龍山,墓今存。張自烈著述頗豐,尤以《正字通》影響最著。《正字通》是一部字書,共收錄三萬三千餘字。清代官方編纂的《康熙字典》,系以《正字通》為藍本增益而成。今宜春市區秀江中路西段,國民時期曾名豈山路,即以張自烈字號而命名。
朱軾(1665-1736)
朱軾,字若瞻,號可亭。高安市村前鎮艮下人。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重臣,經學家、文學家。康熙三十三年(1694)進士。歷任潛江知縣、陝西學政、奉天府尹、浙江巡撫、左都御史。雍正時,充聖祖實錄總裁,拜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兵部尚書。乾隆時,充世宗實錄總裁,命協同總理事務。卒贈太傅。朱軾是康、雍、乾三世"恩寵極人臣之分"的顯赫人物。為官清廉剛正,望重朝端。任浙江巡撫時,首創用"水櫃法"修築海塘,為治理沿海水患功垂後世。康熙推崇朱熹學說,朱軾為當時朝廷御用程朱學派的重要代表。朱軾生活儉樸,高安民間舊時流行的酒席"朱公席",待客時多為四盤兩碗,據說是朱軾宴請乾隆時所創。
張勛(1854-1923)
張勛,字少軒,號松壽。奉新縣赤田鎮赤田村人。出生農家,8歲喪母,12歲喪父。15歲入富家做牧童,後轉書僮。光緒五年(1879)當兵,時年26歲。光緒十年(1884)隨部入廣西參加中法戰爭,次年在鎮南關大中戰功卓著,越級提拔。後官升參將,管帶廣武右軍各營,駐紮廣西邊防。光緒二十年(1894),中日戰爭爆發,率馬隊為前峰入遼東參戰。後隨袁世凱,升總兵。宣統三年(1911)擢江南提督。袁世凱任大總統後,率部駐徐州,禁其部率剪去髮辮,人稱“辮帥”。民國6年(1917),張勛率兵入京,擁護溥儀復辟,自封議政大臣兼直隸總督,北洋大臣。鏇被段祺瑞擊敗,逃入荷蘭使館。後寓居天津。死後歸葬奉新陶仙嶺。
熊雄(1892-1927)
熊雄,字披素,號介蓀。宜豐縣芳溪鎮下屋村人。中國早期無產階級革命家。少年在家塾“培蘭書室”讀書。1907年考取瑞州中學堂。1911年初,考入李烈鈞所轄江西新軍的學生軍。投入辛亥革命的光復南昌行列和“二次革命”的討袁起義。失敗後流亡日本,加入中華革命黨。1916年回國,投入“護國”、“護法”運動,先後在李烈鈞的滇軍和程潛的湘軍中工作。1920年初,為探索革命真理,赴法勤工儉學。1922年轉至德國,與周恩來等籌組旅歐少共,後轉入中國共產黨。次年,受黨派遣與聶榮臻等一同入蘇聯學習。1925年回國,任黃埔軍校政治部副主任,次年為主任。在黨內,任兩廣區委軍事部部長,黃埔軍校黨團書記。1927年在廣州“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殺中犧牲。
吳有訓(1897-1977)
吳有訓,字正之。高安市荷嶺鄉石溪村人。現代著名物理學家、教育家。1912年入瑞州中學,1920年畢業於南京高等師範,1926年獲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1923年與美國著名物理學家康普頓一起從事X射線光譜研究。1927年,康普頓獲諾貝爾獎。其研究成果,因吳有訓作出過重大貢獻,故國外稱之為"康一吳效應"。1926年,吳有訓回國,任教清華大學。後任國立中央大學校長。1950年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吳有訓是開我國物理學研究之先河者,為我國培養了大批科技精英。如參加研製我國第一顆核子彈的著名科學家王淦昌、彭恆武、錢三強、何澤慧等,都出自吳有訓門下。1988年,中國人民郵政首次發行中國科學家紀念郵票一組四張,紀念人物分別是:吳有訓和李四光、竺可楨、華羅庚
易安華(1900-1937)
第八十七師二五九旅少將旅長。字福如,號濟臣,江西宜春人。江西省立第八中學肄業。1925年入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憲兵科。1928年入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次年入中央教導隊。畢業後任教導第一師第一團上尉連長。1932年赴上海增援十九路軍抗日。1933年冬,升任該團上校團長。1937年參加淞滬會戰,隨八十七師圍攻上海市區日軍陣地,斃傷大量日軍,遂任該師二五九旅旅長。11月,奉命撤離上海。後於鎮江任戒嚴司令。12月,參加南京保衛戰,防守中華門右翼陣地。9日,日軍猛攻光華門、通濟門、雨花台。10日午後,第九師團部分日軍沖入光華門,占據沿街房屋。乃率部與該師二六一旅經過8個多小時血戰,全殲入城日軍。後因寡不敵眾,易安華與二六一旅參謀主任倪國鼎等官兵在戰鬥中壯烈犧牲。是南京保衛戰中陣亡的最高將領。

中國節能減排二十佳城市名單

哈爾濱召開的第九屆中國經濟論壇公布了《中國節能減排二十佳城市名單》。

江西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