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溫州,文化燦爛的東甌名鎮,公元前192年是東甌王騶搖的都地。公元323年建郡,為永嘉郡,傳說建郡城時有白鹿銜花繞城一周,故名鹿城。公元675年始稱溫州。歷史上以手工業發達著稱,是青瓷發源地之一,造紙、造船、絲綢、繡品、漆器、鞋革等在我國歷史上均有一定地位。南宋時被闢為對外通商口岸,有“一片繁榮海上頭,從來喚作小杭州”之稱。溫州是南戲故鄉,14世紀中葉溫州著名劇作家高明的《琵琶記》被譯為多國文字,在世界上廣為流傳。溫州人傑地靈,代有名家,南宋時以葉適為代表的永嘉學派和以“永嘉四靈”為代表的江湖詩派,近現代的孫詒讓、夏鼐、夏承燾、蘇步青等,在我國思想史、文學史、科學史上都具有重大影響。
溫州古為甌地,也稱東甌,簡稱“甌”。甌是一種陶製器皿的名稱。約在新石器時代,溫州居住著原始甌人並製作陶器。西漢惠帝三年(前192年)為東海王(俗稱東甌王騶搖)都地。流經溫州的河流叫甌江。留學海外的溫州學子在看到香港被稱作HONGKONG的時候根據溫州的甌語(溫州話)發明了YUJEU這個稱呼。溫州古城建於東晉明帝太寧元年(公元323年),因地在溫嶠嶺南,“雖隆冬而恆燠”,四季溫和濕潤,故名溫州。《溫州府志》載,當年建城時,太守郭璞登上西山,瞭望周圍諸山,錯立如斗,便對當地百姓說:城繞山外,當聚富盛,然不免兵戈水火;城建於山,則寇不入斗,可長保全逸。於是他仿照北斗星體位置,圍繞諸山築城,故稱斗城。傳說在築城時,有隻白鹿銜花疾奔而來把花吐在城牆上,然後化作一團樣雲冉冉飛入天際,白鹿跑過的地方,一片鳥語花香。人們或稱溫州城為白鹿城或鹿城。
溫州的錦繡河山、繁華都市、美麗鄉村、宜居環境、工商經濟、創新發展、人文歷史,歷來為詩人詞家宏嘆高賞。宋朝楊蟠《詠永嘉》(溫州古為永嘉郡)詩:“一片繁華海上頭,從來喚作小杭州。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帷繞畫樓。是處有花迎我笑,何時無月逐人游。西湖宴賞爭標日,多少珠簾不下鉤。”當代陳志歲《一剪梅•溫州》詞:“人說繁華比帝鄉,館廈皇皇,道路皇皇。山川瑰麗勝蘇杭,樓外花香,樓里人香。攘往熙來萬國商,天上機航,水上舟航。王孫到此也牽腸,欲把他鄉,落作家鄉。”
溫州的市花是茶花,市樹是榕樹。
自然地理
溫州市位於浙江省東南部,東瀕東海,南毗福建,西及西北部與麗水市相連,北和東北部與台州市接壤。全境介於北緯27度03分-2
8度36分、東經119度37分-121度18分之間。全市陸域面積12065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11000平方公里。
境內地勢,從西南向東北呈現梯形傾斜。綿亘有洞宮、括蒼、雁盪諸山脈,泰順的白雲尖,海拔1611米,為全市最高峰。東部平原地區,人工河道縱橫交錯。
主要水系有甌江、飛雲江、螯江,境內大小河流150餘條。溫州陸地海岸線長355公里,有島嶼436個。海岸線曲折,形成磐石等天然良港。
氣候特徵
溫州為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冬夏季風交替顯著,溫度適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7.3-19.4攝氏度,1月份平均氣溫4.9-9.9攝氏度,7月份平均氣溫26.7-29.6攝氏度。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降水量在1113-2494毫米之間。春夏之交有梅雨,7-9月間有熱帶氣鏇,無霜期為241-326天。全年日照數在1442-2264小時之間。自然資源
溫州土壤肥沃,河流湖泊眾多,海洋資源豐富,是江南“魚米之鄉”。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有柑橘、茶葉、枇杷、楊梅、甘蔗等160餘種。
海洋魚類有帶魚、黃魚、鰻魚等370餘種、貝類有430餘種。沿海灘涂養殖面積達6.5萬公頃,養殖蟶、蚶、蝦、蟹、蛤等。用材林有松、杉、櫟等280餘種。
非金屬礦產資源有明礬石、花崗石、石英石等,始終明礬石礦儲量占全國儲量及產品質量、花色品種均居全國前列。
溫州港有生產性泊位55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7個,洞頭、樂清灣等天然深水良港開發前景很好,可建20萬噸級碼頭泊位10個。
溫州以東近海大陸架盆地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泰順縣烏岩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原生植被,是浙南的綠色寶庫。
區劃人口
溫州市現轄鹿城、龍灣、甌海、洞頭4區,瑞安、樂清2市(縣級)和永嘉、平陽、蒼南、文成、泰順5縣。全市有67個街道、77個鎮、15個鄉,5405個建制村,152個居委會、229個城市社區。溫州市人民政府駐地鹿城區。
溫州市是浙江省人口最多的城市,2015年末全市戶籍人口811.21萬人,常住人口911.7萬人。
民族宗教
民族
根據2000年11月1日零時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溫州市少數民族人口11.32萬,占總人口數的1.5%。全市有少數民族45個,其中人口在100人以上的少數民族21個。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少數民族7個,分別是畲族、土家族、苗族、回族、侗族、布依族、壯族。畲族是在溫州居住生活歷史最為悠久的少數民族,有2個畲族民族鎮和5個畲族民族鄉。悠久的歷史,獨特的文化,多彩的民俗,為溫州地方文化增添了亮麗的色彩。
民俗
溫州通行國語。溫州方言以甌語最為重要,一般泛指通行溫州各地的溫州話。民間一般公認溫州鹿城區通行方言為溫州話。溫州方言除甌語外,還有閩語、“蠻話”、“蠻講”、畲客話、金鄉話、大荊話和羅陽話等。溫州民間比較隆重的節日民俗有正月拜年、元宵燈會、端午龍舟、中秋賞月等。在溫州傳統節日民俗中,最具地方特色的莫過於近年來逐漸恢復興旺起來的“攔街福”民間祈福活動。現在,一些西方著名的節日民俗也在溫州流行起來,如聖誕節、情人節等。
著名人物
溫州人傑地靈,代有名家。南宋時以葉適為代表的永嘉學派和以“永嘉四靈”為代表的江湖詩派,近現代的孫詒讓、夏鼐、夏承燾、蘇步青等,在中國思想史、文學史、科學史上都具有重大影響。
傑出歷史人物
謝靈運(385~433年),公元422年出任永嘉太守,是中國文學史上山水詩派的開創者,他創作的山水詩傳世名篇,多為讚美溫州山水。 | |
王十朋(1114~1171年),溫州人。南宋建炎二十四年高宗親擢為狀元,著有《梅溪集》及《杜陵詩史》等,其事跡、思想在溫州影響較大。 | |
葉適(1150~1223年),溫州人。南宋哲學家,倡導“務實而不務虛”,批評“高談者遠述性命,而以功業為可略”,主張“黜虛從實”,修實政、行實德、實事實功,是永嘉學派之集大成者。 | |
劉基(1311~1375年),字伯溫,文成南田人。明朝開國功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 | |
孫詒讓(1848~1908年),溫州瑞安人。清經學家、文字訓詁學家,所著《契文舉例》,為最早考釋甲骨文的著作,另著有《名原》、《古籀拾遺》、《古籀餘論》、《墨子間詁》、《周禮正義》、《尚書駢枝》、《札迻》、《籀廎述林》等書,堪稱大師。 | |
夏承燾(1900~1986年),溫州人。著名詞學家,畢生致力於詞學研究和教學,是現代詞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國學界稱其為一代詞宗。 | |
夏鼐(1910~1985年),溫州人。考古學家、社會活動家,中科院院士。曾先後獲得英國學術院通訊院士、德意志考古研究所通訊院士、瑞典皇家文學歷史考古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外籍院士、義大利遠東研究所通訊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等榮譽稱號。被譽為新中國考古學奠基人。 | |
蘇步青(1902~2003年),溫州人。我國傑出的數學家、教育家、詩人,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中科院院士。曾任復旦大學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 |
其他名人
古代人物
林景熙,高則誠,郭沔,周去非,周達觀,徐照,徐璣,趙師秀,翁卷,玄覺,王振鵬,謝庭循,任道遜,趙士楨,項喬,張璁,黃公望,陳傅良,王瓚。
近現代名人物
黃景行,孫詒讓,陳虬,陳黻宸,宋恕,夏承燾,蘇步青,楊忠道,夏鼐,南懷瑾,陳漢元,鄭振鐸,林斤瀾,葉永烈,曾聯松,陳光振,王季思,戴家祥,姜立夫,洪氏閭,張肇騫,張淑儀,潘懷素,趙超構,葉芳,陳光中,戴金星,施立明,吳啟迪,谷超豪,馬星野,陳繼嚴,朱子常,唐湜,謝俠遜,琦君,黃運特,林海帆,夏煊澤,朱啟南,黃豆豆,葉蓓蕾,諸宸,曹眾,周韻,張翎,楊煥明,李慧珍,陶慧敏,毛戈平,葉榮光,周小菁,陸善鎮,戴麗麗,林建海,林之源,謝作偉,瞿佳,葉志鎮,滕錦光,劉化章,張嗣良,戴黎明,蔡亦鋼,鍾順時,林瑞光,蔣加倫,伍獻文,徐賢修,項黼宸,伍榮生,項武忠,陳式剛,孫義燧,孫大業,李啟虎,方國洪,鄭曉靜,姜伯駒,王克明,張超然,金振民,李邦河,蕭政,李大鵬,葉公杼,徐遐生,徐筱傑,陳均遠,周瑞金,施昌東,曾成鋼,蔡笑晚,蔡天西,蔡天武,蔡天文,吳朝暉,吳方敏,陳智勇,黃賢登,周禎,潘富恩,翁玉林,伊犁,姜嘉鏘,白雪,董荷斌,孔繁培,池長庚,吳滌清,劉迎宏,張仁壽,蔣川,黃立錫,錢明鏘,繆天榮,繆天瑞,李毓蒙,陳正祥,陳孝曙,陳志歲,張鵬翼,張俊森,黃宗洛,李銳夫,殷體揚,殷為宏,陳克旻,殷作雷,殷作超,葉良中,林劍丹,張梓軒,湯唯,陳學冬,方介堪,章錦湘。
經濟發展
綜合實力
2006年溫州經濟綜合實力穩步提高,國民經濟呈現“穩健運行、後勁增強、質量提高的特徵”,經濟總量穩居全省第3位,經濟綜合實力居全國百強城市行列。溫州市深入實施工業發展“12345工程”,大力開展企業服務年、項目推進年、標準廠房大建設等活動,加強工業特色產業基地建設,推進品牌戰略,提升工業經濟成長質量。
工業經濟
至2006年末已擁有30多個國家級生產基地稱號,32箇中國馳名商標,32箇中國名牌產品,136個國家免檢產品,一大批浙江省著名商標、省級名牌產品。16家企業集團躋身首頁中國企業集團競爭力500強。
農業經濟
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部署,大力改善農村生活條件,深入實施“139富民攻堅計畫”,繼續推進農業經濟結構調整,積極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推進新農村建設,深入實施農村“千百工程”和鄉村康莊工程。預計全市新增省、市級示範村115個,2573個村實現垃圾統一收集,所有農戶實現通電。高效生態農業發展取得新成就,成功舉辦第二屆農博會,進一步打響了溫州優質農產品品牌。全面實施“百萬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和“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計畫”,全市共培訓農村勞動力18.94萬人。不斷深化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積極探索農村專業合作、供銷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體”發展模式。
2006年,全市農村經濟繼續保持穩步發展的態勢,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11.36億元,扣除價格因素後與上年基本持平。
對外貿易2006年,溫州市累計完成進出口總額98.94億美元,同比增長25.9%,其中出口80.81億美元,同比增長30.7%;進口18.13億美元,同比增長8.2%。一般貿易出口值76.62億美元,同比增長32.5%,占全部出口值的94.8%;加工貿易出口4.19億美元,同比增長4.8%。全市外貿依存度為43.2%,出口依存度35.2%,比上年增長4.2個百分點,出口對全市國民經濟成長的拉動度達到9.4個百分點。
出口商品結構日趨最佳化
2006年,溫州傳統大宗商品出口持續增長,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較快,其中鞋類出口20.6億美元,同比增長27.1%;紡織服裝出口14.3億美元,同比增長25.1%;電路開關出口4.4億美元,同比增長37.4%;眼鏡出口4.1億美元,同比增長26.6%。箱包、鋼材、汽車零件、塑膠製品出口均超億美元,水產品、打火機、鎖具、醫療器械、家具等出口均超過5000萬美元,同比都有較大增長。機電產品出口30.6億美元,同比增長38.6%。高新技術產品出口2.3億美元,同比增長46.9%。外貿出口增長使品牌建設日顯重要,經扶持培育,正泰、德力西、康奈、吉爾達、東藝、大虎等6家企業獲商務部重點培育和發展出口品牌,巨一集團、冠盛汽配有限公司和禾本農藥獲浙江省重點培育和發展出口品牌。
出口市場繼續擴大
2006年溫州出口市場活躍,市場多元化態勢鞏固。企業先後參展廣交會、華交會、寧波消博會、中國-東協博覽會、美國拉斯維加斯國際服裝展覽會、大阪展覽會、波蘭亞洲博覽會、沙迦中國商品交易會和德國杜塞道夫GDS鞋展。出口千萬美元以上的國家和地區達72個,其中出口超億美元的國家和地區23個。對歐盟和美國傳統市場出口分別是21.2億美元和8.3億美元,同比增長28.4%和32.2%,對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和東協新興市場出口分別增長23.7%、50.2%、24.7%和33.6%。
民營企業出口繼續領先
2006年溫州市新登記備案進出口經營權企業661家,均為民營企業。全市累計獲自營進出口權企業已達3320家。全市民營企業出口52.2億美元,同比增長37.7%,占總出口值64.6%;國有企業出口15.1億美元,同比增長19.4%,占總出口值18.8%;外商投資企業出口13.5億美元,同比增長19.7%,占總出口值16.7%。民營企業出口能力分別為國有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的3.5倍和3.9倍,出口比重比上年提高3.3個百分點。
進口增幅減緩
2006年溫州市進口表現乏力,增幅僅為8.2%,比上年降低12.3個百分點,主要進口商品為:石油氣4.6億美元,同比增長18.8%;有機化學品4億美元,同比增長9.2%;生皮2.6億美元,同比增長17.7%;塑膠製品1.9億美元,同比增長17.7%;原木1.6億美元,同比增長47.5%。進口劇減的商品有鋼材、木槳、紙板、機電音像設備及其零件、化學纖維等。進口市場前6位是:美國進口2.2億美元,同比減少1.3%;韓國進口1.9億美元,同比增長6.2%;日本進口1.4億美元,同比減少10.8%;澳大利亞進口1.2億美元,同比增長29.8%;沙特進口1.2億美元,同比減少33.4%;台灣進口1.1億美元,同比減少21.8%。
應對貿易壁壘
2006年,溫州市進出口公平貿易工作走“政府外經貿主管部門組織指導,地方行業協會多方配合,涉案企業積極參與”的路子,已在探索和實踐中初步形成具地方特色應對貿易壁壘工作體系。7月,全國進出口公平貿易工作會議授予溫州市外經貿局“全國進出口公平貿易先進集體”稱號,為22家受表彰單位中唯一的地市級外經貿局。溫州入世以來遭遇各色貿易壁壘案件計43起,涉案總額4億美元,其中應訴案件23起,應訴金額1.84億,應訴率63.9%;結案20起,涉案金額1.66億美元,結案率90.9%;勝訴案件13起,勝訴金額5995萬美元,應訴案件勝訴率65%。2006年溫州遭遇的貿易壁壘計有:土耳其鞋類保障措施、巴西鋁製預塗感光平版反傾銷、歐盟CR新草案、美國打火機337調查以及加拿大銅製管件反傾銷反補貼合併調查等共7起,應訴5起,其中涉案金額50萬美元以上的可訴案件5起,應訴4起,應訴率為80%。
生活
全面實施“一房、一堤、一路、一環、一網”為內容的“五個一”民生工程,安置房竣工結頂293萬平方米,認購4939戶,交鑰匙8232戶,均超額完成年度計畫;建成防洪堤2公里,市區8條道路建成通車,基本實現東片交通連網成環;建成排污管網30公里,市區污水處理率從2005年的34%提高到50%;深入推進“三沿”整治,完成綠化76.2萬平方米,城郊環境面貌有所改善。社會保障體系得到加強。著力抓好養老、失業、工傷、生育保險擴面工作,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市區已退休的靈活就業人員納入基本醫療保險住院統籌。
社會救助體系不斷完善,城鄉低保對象實現“應保盡保”,並逐步向低保邊緣戶延伸;全市農村五保對象和城鎮“三無”對象集中供養率分別達到95.1%和99%.
城鄉居民社生活水平繼續提高,據抽樣調查,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16元,比上年增長9.6%,比2002年年均增長10.5%;人均生活費支出16473元,比上年增長4.1%,食品類支出占生活費支出(恩格爾係數)35.2%。
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543元,比上年增長10.2%,比2002年年均增長10.3%;人均生活費支出5843元,增長16.0%,食品類支出占生活費支出42.6%。
居住條件繼續改善。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23.6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積41.25平方米。
2007年,是科學發展與和諧建設邁出新步伐的重要之年,是新一屆黨委、政府任期的起始之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推進“三個溫州”建設的深化之年。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實現速度、質量、效益相協調,消費。投資、出口相協調,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積極尋找新的發展機遇,大力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成長方式,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發展。
[女人街]溫州市區內有一條漸趨繁榮的“女人街”—紗帽河商業街。街上許多店攤的老闆是女人,亦做女人的生意,諸如美容、美發、化妝品、乾鮮花、結婚禮服等。店號也取伊人、風姿、晨虹、愛麗之類,在這條街上轉悠的也多半是女人。女老闆熟諳經營業務,在銷售時常談美說裝扮,免費提供諮詢服務,招來女顧客。
溫州話為中國東南沿海城市溫州市住民所講的一種南部吳語,在發音和用詞、語法等方面和都與漢語國語有較大差別。但溫州話的變化也很多,甚至各個縣市之間的發音也有較大差異,包括瑞安話,樂清話等。通常所說的溫州話指的是市區人口,瑞安,樂清等使用甌語地區的話,其中永嘉的語言最古老,永嘉在古代可以說是溫州的中心。溫州話幾乎每十里口音就不同。“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溫州人說溫州話”,溫州話的複雜性,一直被認為是全中國最難學習的方言之一。溫州話是南部吳語的代表方言,屬正統的古漢語“化石”,保留了大量的古語古音,很接近華夏祖先的語言。國語受北方古遊牧民族的影響,北部吳語受雅音官話的影響,而南部吳語則由於地理原因,成為古吳語的繼承者。溫州話與古閩語、古楚語、古江東語都有密切的聯繫,對研究漢語語音史和語言史都具有特殊的意義。溫州是南戲的發源地,留傳的南戲作品都含有不少溫州話。由於南戲對元曲及元明小說的影響深遠,學者們在注釋考證這些作品時都需要大量引用溫州話。
教育科技
教育事業
溫州是浙江省的教育大市。改革開放以來,溫州走出了一條政府為主、全社會辦教育的發展路子,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體系。全市基本普及學前3年到高中階段15年教育,高等教育已跨入大眾化發展階段,正朝著教育強市的目標穩步前進。全市有各級各類學校3459所,在校生152.8萬人,教職工9.5萬人,教育人口占全省近五分之一。其中,普通高校5所,在校生4.5萬人;成人高校1所,在校生5萬人;遠程高教站點35個,在冊生1.7萬人;專修學院2所,在校生0.1萬人。中等職業學校103所,在校生9.9萬人。普通高中133所,在校生15.2萬人;國中350所,在校生32.6萬人;國小1152所,在校生62.2萬人;特殊教育學校12所,在校生0.2萬人;幼稚園1666所,在園幼兒21.4萬人。
科學技術
20世紀90年代中期,溫州市提出“科技興市”戰略,經過5年多時間的奮鬥,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2004年全市各級財政科學事業費支出5381萬元,比上年增長23.2%;科研三項經費投入15040萬元,增長14.7%。有人事部門直接管理的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1.86萬人,比2007年增加0.68萬人,其中中級以上職稱人員3.94萬人,增加0.70萬人。全年列入國家級火炬計畫18項,星火計畫15項,重點新產品計畫18項;列入省級星火計畫14項,新產品試製計畫295項。全年獲省科技進步獎21項,市科技進步獎79項。積極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新增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42家,市級97家,累計達到151家和210家。全年專利授權3224項,累計18425項。一批科技項目獲得國家和省貼息貸款或創新基金資助,全年獲資助經費1873.5萬元。網上技術市場提供研發經費10.12億元。首次舉辦2004中國(溫州)科技成果交流會,溫州企業達成技術合作項目617項,3.37億元,建立了制筆、皮革、眼鏡3個技術研究中心,成立了36家技術創新服務、行業研發中心等創新載體。
文化
文化和藝術
溫州是南戲的故鄉,14世紀高明的劇作《琵琶記》蜚聲海內外。有2個甌劇劇目獲得國家文華大獎。溫州民間藝術具有悠久的歷史,如黃楊木雕、細紋刻紙、甌繡甌塑等,都是具有鮮明地方特色和較高藝術價值的傳統民間文化藝術瑰寶。富起來的溫州人十分重視對文化藝術人才的培養,在書法、美術、舞蹈、戲劇、音樂等文化藝術領域培養出了各領風騷的人才群體。在公共文化設施方面,溫州現有文化館11個,文化站242個,公共圖書館12個,博物館3個,劇場、影劇院21個,公共圖書館藏書207.0萬冊(件),藝術表演團體12個。媒體事業
溫州地方新聞媒體有溫州報業集團:溫州日報、溫州晚報、溫州都市報、溫州商報、溫州新聞網、溫州瞭望雜誌;溫州廣播電視總台:溫州電視台、溫州人民廣播電台。全市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7.6%,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7%,有線電視用戶108.12萬戶。
衛生體育
醫療和衛生
溫州衛生醫療事業的發展是提高溫州人民身體健康水平的有利保障之一。溫州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6.16歲,高於全國、全省水平。全省百歲以上老人有三分之二在溫州。全市現有衛生機構825家,其中醫院71家、衛生院449家。現有各類衛生技術人員27095人,其中醫生11869人。全市醫療機構病床16309張,平均每萬人有病床21.9張、醫生15.9人。醫療機構全年診療病人1837.09萬人次。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項目12個,總投資33.01億元,19家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建立了感染性疾病科。全市農村建有村衛生室2461個、社區服務站101個。
體育事業
溫州體育事業發展注重競技體育、民眾體育、體育產業的統籌和協調發展,培養出了奧運會射擊冠軍朱啟南、世界西洋棋棋後諸宸、男子西洋棋特級大師葉榮光、男子羽毛球單打世界冠軍夏煊澤、武術散打世界冠軍尤邦孟、藝術體操亞洲冠軍周小菁、賽艇亞洲冠軍高炳榮、拳擊亞洲冠軍楊相中、游泳亞洲冠軍阮怡、柔道亞洲冠軍李愛月等一批為國家奪得崇高榮譽的運動員。2004年溫籍運動員在奧運會上首次獲得金牌1枚,創造了世界紀錄。在其他國際比賽中獲得3項冠軍,在亞洲比賽中獲得7項冠軍,在全國比賽中獲得14項冠軍。在省第五屆農民運動會上獲得團體總分第二名。全市現有公共體育場館31個,業餘體校9所,已建成公共健身點807個。
環境保護
城市建設
溫州城市建設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載體,建成區面積擴大到125平方公里,在舊城出現一個功能齊全、輻射全市、面向21世紀的繁華商業中心區。在5.2平方公里範圍的城市中心區,十大標誌性建築相繼開工和建成:廣電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會展中心、人民大會堂、科技館、博物館、行政管理中心、圖書館、檔案館已經建成,歌劇院正在建設之中。市區人均住房面積從1979年的3.87平方米提高到2004年的23平方米。珊溪水庫的建成,極大地改善了城市用水環境,市區飲用水源地28個監測項目監測結果全部達標。珊溪水庫電站和趙山渡電站的建成,以及溫州電廠二期工程、龍灣燃機電廠、泰順三插溪電廠、蒼南風力發電場二期的建成,極大地緩解了溫州用電緊張的局面。
半島工程的圍塗造地,將使溫州城市發展空間東延60公里,新增包括洞頭諸島在內的200多平方公裡面積,足以使溫州城市“長大”兩倍。溫州半島工程被稱為是溫州整個城市發展的控制性工程。它將改變溫州城市格局,使溫州由濱江城市向美麗的濱海型城市轉化。
城市環境
截至2004年年底,溫州市區建成區的綠化覆蓋面積3285公頃,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34.29%,人均公共綠地面積9.79平方米。2004年市區已經建成煙塵控制區118平方公里,區域噪聲達標區69.55平方公里,噪聲控制達標區覆蓋率72.6%。市區工業污水排放達標率96.7%,二氧化硫排放達標率97.6%,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87.6%。市區環境空氣品質達到一級標準的有 109 天,達到二級標準的有246天。
風景名勝
溫州,素有“東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譽,境內名山秀水眾多,風光旖旎。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有雁盪山、楠溪江、百丈漈-飛雲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烏岩嶺、南麂島;省級風景區有仙岩、瑤溪、澤雅、濱海玉蒼山、洞頭、寨寮溪、百丈漈等9處,還有茶山、岷崗、天柱寺等12個市級景區和11處縣級景區。風景區陸域總面積達2279平方公里,占全市陸域面積20%。全市還有5個國家級森林公園,8個省級森林公園。是太平洋西岸最適宜於人類居住的區域之一。
雁盪山
位於樂清市東北,總面積450平方公里。雁盪山古負盛名,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主峰百崗尖海拔1150米。靈峰、靈岩、大龍湫為全山風景中心。大龍湫瀑布高達190米,直瀉龍潭。2004年雁盪山被命名為國家地質公園,2005年初被命名為世界地質公園。楠溪江
位於永嘉縣境內,是國務院公布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楠溪江幹流全長145公里,江流蜿蜒曲折,兩岸綠林蔥鬱,呈典型河谷地貌景觀。風景區沿江分布,有台灣水青岡、銀杏、華西楓楊等多種國家重點保護珍貴樹種。大若岩山麓江濱村寨風貌獨特,保存有宋代以來的亭台樓閣、廟觀祠殿牌樓等古建築。洞頭列島
洞頭列島位於溫州市區東南方,距市區33海里,由103個島嶼和259座礁石組年平均氣溫17℃,為海上風景旅遊與避暑度假勝地。有仙疊岩、半屏山、大瞿島、大門島,霓嶼島等景區,具有石奇、灘佳、礁美、水清的獨特景色,以及雲霞、大海、海鳥、船帆、日出的旖旎多姿海上風光。海產資源豐富,是全國十大重點漁業縣之一,可垂釣嘗鮮。被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百丈漈飛雲湖
位於溫州西南部,飛雲江上游90公里的文成縣境內,是國務院公布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由峽谷景廊、百丈飛瀑、天頂湖、劉基故里、朱陽九峰、白雲庵、銅鈴山峽、岩門、雙龍灣、飛雲湖、溪等主要景區組成,景點、景觀達1862處。景區面積達558.8平方公里。南麂島
位於溫州以東近海海域,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海島海域生態系自然保護區。由23個海島、14個暗礁、55個明礁組成,總面積20106公頃,海域面積19071公頃。區內貝藻類豐富,是中國海域的重要貝藻類基因庫。有海洋貝類403種,約占我國貝類總數的20%;海洋藻類174種,約占我國藻類總數的20%。烏岩嶺
在溫州市泰順縣境內,總面積18861公頃。分布著各種植物2150種,占全省植物種類的一半,其中有重點保護植物21種,有國家二、三級重點保護的伯樂樹、香果樹等,號稱“生物種源天然基因庫”。區內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50多種,其中黃腹角雉為全球瀕危物種和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我國東部地區保存最好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之一。森林
溫州市森林覆蓋率為56%。擁有國家級森林公園5個,分別是雁盪山國家森林公園、玉蒼山國家森林公園、花岩森林公園、龍灣潭森林公園、銅鈴山國家森林公園。省級森林公園8個。濕地
溫州東部平原地區有眾多連片濕地,那裡草長鶯飛,水網密布,是寶貴的都市“氧吧綠肺”。其中最著名的三垟濕地民間稱“南仙垟”,比鄰市區中心,面積13.6平方公里,河道縱橫,星羅棋布,間有161個形態各異的泥洲。這片濕地自古盛產“甌柑”、“黃菱”和淡水魚蝦,又是各種候鳥、留鳥栖息覓食絕佳之處。島嶼
溫州沿海有大小島嶼215個、明暗礁469個。其中最著名的是甌江口外海域的洞頭列島,號稱“百島之縣”,宛若明珠灑落東海,其中最攝人魂魄者當數半屏山,當地歌謠唱到:“半屏山、半屏山,一半在大陸,一半在台灣。”市樹市花
市樹榕樹
榕樹在溫州市有悠久的生長歷史,樹姿雄偉,枝繁葉茂,四季常青。1985年2月,溫州市民以投票表決方式,評出小葉榕為市樹。1985年7月10日,溫州市第六屆人代表常務會第14次會議通過“關於命名溫州市樹、市花的決定”,決定指出:命名榕樹、茶花為市樹市花,能反映溫州自然風貌和溫州人民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精神,有利於激發人民愛國愛鄉之情。市花茶花
山茶花是溫州市的市花。溫州是我國山茶花的主要原產地之一。溫州的氣候條件十分適宜山茶花的栽培生長,山茶花的品種約有200餘種。溫州人工栽培選育山茶花的歷史悠久,園藝品種繁多。著名省級風景名勝區仙岩大羅山的一株山茶花--金心茶,迄今已有1200餘年的樹齡。山茶花在溫州的栽種十分普遍,園林、景區、家庭多有栽種。1984年9月,溫州在全市範圍內開展評選市花活動。1985年2月,溫州市人民政府通過新聞媒體號召市民投票確定市花。1985年7月,溫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4次會議審議了市人民政府的報告,正式命名山茶花為溫州市市花。特色小吃
矮人松糕 又名白糖肥肉鬆糕。據說,這“矮人松糕”發明自抗日戰爭後期,那時有個溫州人叫谷進芳,在城區五馬街口設攤製作松糕,以用料考究、製作精細出名。因為谷進芳個頭矮小,就稱他做的糕為“矮人松糕”。此點心特點是鬆軟綿糯,甜中有鹹,清香可口,老少皆宜。 | |
長人餛飩 長人餛飩具有近百年的歷史,是溫州市民家喻戶曉的傳統名小吃之一,注重質、味、型、色的相結合,選用優質陷料、副料,以其色澤鮮艷、口感清鮮、底湯清冽,久吃不厭而譽滿溫州。曾榮獲“浙江省優質點心”及“溫州市名小吃”等榮譽稱號。 | |
瑞安糕點名師李瑞慶創製於清代光緒年間,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它用糯米粉加白糖或紅糖拌勻過篩,撒上桂花,成型切塊,經兩番炊制而成。其特點是:細、軟、韌、香、甜、老少鹹宜,是溫州市名牌菜食。 | |
燈盞糕是浙江溫州的特色名點,一種油炸食品,歷史悠久。據說在元末明初劉伯溫義軍攻溫州城的和城內義軍聯絡暗號,為“等斬”糕(意為縛好內蒙古人),溫州俗話“等斬”和“燈盞”是同音。另據傳因外形酷似古代扁圓形的菜油燈盞,故得名“燈盞糕”。 | |
清光緒末年,溫州城區府頭門鐘樓右側,有一家張氏開設的燒餅店。其所制“蔥油重酥燒餅”,每50公斤麵粉加8.5公斤豬油揉成酥面;餡心用鹽漬豬肥膘肉丁、酒浸蝦米、甜醬瓜粒、京冬菜絲、蔥花,拌以麻油。成形後用火炭烘製。出爐的燒餅呈淡黃色,食之酥脆。因女店主喜穿白色衣衫,眾以《白蛇傳》中“白娘娘”稱之,所制燒餅亦隨之得名。 |
地方風俗
開門炮:初一凌晨,家家戶戶第一件事是爭先恐後打"開門炮",全城一片爆竹聲,象徵送舊迎新和接福,俗謂"接年"。打"開門炮"也有慣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稱"百子炮";再放雙聲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發,意謂可解除一年的疫癘災晦,並表示接新年。要求三發都響,聲音宏亮清脆,最為吉祥。俗信打"開門炮"越早越好,象徵今年隨便做什麼事都會順利,如意發財,種田人會五穀豐登。有些地方在打開門炮時,還口中念念有辭:"開大門,放大炮;財亦到,喜亦到。"一般鞭炮的外皮和里皮均一色通紅,燃放後紙花滿地,燦中雲錦,形成了滿堂瑞色,喜氣洋洋。現在放鞭炮在城鎮已被禁止,但在農村和漁島上仍可燃放。
拜六神:打過開門炮,各家男女穿新衣。主婦燒佛茶,以江西瓷碗盛各種祭品,供於香案。中堂懸掛祖宗圖像,先拜祖宗,再拜六神(灶神、檐頭神、白虎爺、井神、土地神、財神)。民間認為這六位神祗,是每家的保護神,新年祭拜,主要祈求全年人口平安,家業興旺。
接三神:拜過六神後,又在中庭擺起小方桌,盛米一碗,蓋以紅紙,周圍粘固,端放桌上,燒香點燭,虔誠膜拜,叫做"接三神"(即道教的玉清、上清、太清),祭後移到室內,直到正月初四,才送神撤座。
拜祖:舊時正月初一中午,在洞頭縣,各家要祭拜祖宗。其儀式由家庭主婦主持。先列供品,擺好酒盅、筷子,在酒蠱里斟上黃酒。在神位和供桌中間要擺一條長椅,然後點起紅燭,並在祖先、三官大帝、土地神、灶神等所有神龕香爐上焚香。待紅燭燃過四分之三左右或香引將焚完,此時開始燒"金紙"(一種貼著金箔,折成元寶狀的紙錢,俗信經過念經才有效),放鞭炮。最後撤饌,撤饌前要先移動供桌前的椅子。拜祖時,供桌上的禮品不準動;凡祭拜過的供品,除糕點果品外,均要重新煮過或經蒸氣熱過才能吃。否則,都認為是對神靈、祖宗的不敬。
行香:正月初一清早,舊有"行香"之俗。全城文武官員,冠帶乘輿,全副執事,鳴鑼開道,到各廟宇行香,威儀甚盛,每家老年人和當家人天未亮,便已沐浴更衣,競先趕到社廟或附近寺院裡開殿門和燒頭香,點香燈,有的甚至索性除夕不睡,在廟宇守等。亥時一過,趕緊燒香,表示虔誠。俗信第一個人趕到點上香最為吉利,故有爭先點第一雙蠟燭習俗。俗語說:"誰人最早開殿門,今年一定賺大銀。"老年人到各廟宇拜殿神,主要祈禱保佑新年吉利,全家平安。但由於階層、行業、性別、年齡等不同,來拜神者絡繹不絕,有求做生意發財的,有求農業豐收的,有求子續嗣,等等。較大的廟宇如東甌王廟,拜神者要給廟祝紅包,如祈禱靈驗,每年初一有錢者,要用重達百餘斤的大蜡燭還願。
開正:舊時在洞頭島,每戶人家三十夜守歲到寅卯時左右,都要舉行"開正"儀式。由家中尊長或家庭中生產生活的掌管人主持。主持者要"淨身"(即除夕夜要戒色)並全身沐浴,"開正"前不得接觸污穢之物。案桌擺大門口或天井裡,桌腳上要墊兩條長凳使案桌高地升高。供品有三牲、魚肉、水果、糕點、素麵等,兩旁有一對尺長的大紅燭,俗稱"通宵"。"開正"時,主持者點燃"通宵",焚香三柱後,全家跪地,合掌問天,進行虔誠禱告,祈求上天賜福,保佑全家在新的一年裡平安、發財、萬事如意。祈禱畢,全家肅立,默待一會兒,再燒"金紙"鳴放鞭炮。最後撤饌。80年代以來,已把"開正"時間提前到午夜零時,伴著中央電視台敲響的新年鐘聲進行。儀式也簡便多了,有的只是鳴鞭炮,放焰火。但鳴放的鞭炮多了,尤其是"百子炮",甚至幾千響串在一起,聲音響,時間長,熱鬧異常。
拜茶:正月初一早上,至今還保留了一種叫拜茶的習俗。拜茶即以紅棗、桂圓、年糕等煮成甜茶謂"紅棗茶",取其吉利之意:紅棗--日子越過越紅火,桂圓--合家團圓、平安順利,年糕--步步登高。"拜茶"分兩部分:一是拜祖宗,盛小碗,供於灶神像前;二是拜灶神,都要焚香燃燭、燒金紙、放鞭炮。拜茶之後,全家每人各盛一碗喝。因新年第一餐是喝湯的,所以,在以後的日子裡,或出門在外,或在家幹活兒,若遇雨受阻,人們便會以"正月初一喝湯的"這話自嘲。喝過茶後,還要再燒線面吃,俗謂"長壽麵",既是圖吉利,祝願全家老小長命百歲,又因喝茶不夠飽,作為添食,可收一舉兩得之效。
早點:正月初一早餐,溫州人喜歡吃松糕(一種炊蒸而成的甜年糕)。吃時,把松糕切成薄片,再將醬油肉中的肥肉也切成薄片,嵌在兩片松糕之間,吃起來甜中帶鹹,別有風味。也有吃湯圓,或者煮一碗冬粉,上面放一個煮熟的蛋。這些食物均含"年年高"、"團圓"的象徵意義。有的人家以過年飯雜煮,兼吃搗糕和松糕。在平陽,吃年糕和湯圓,有的先喝紅糖湯,後加面和雞蛋;在泰順,主婦沏糖茶,蒸糖糕,端出菜頭(鹽漬蘿蔔)給合家"嘴頭甜,彩頭好"。惟樂清雁盪一帶,則吃棕子。除夕夜,每家要煮一鍋米粽,等歲首之日早起,全家食用。據說,吃粽子有兩義,一是因為粽和"宗"同音,取懷念祖宗之意;二是因為粽又和"中"字同音,取功名得中之意。在樂清,一般人家用紅棗、柿餅、湯圓。在樂清白石鎮,初一晚餐吃湯包、糊邋羹、狀元糕。入睡時,床前擺鞋,求天宮賜福。在市區春節期間,客來有獻元寶茶的習俗,即在茶中放兩枚鮮橄欖,不僅茶味清香,旦見在黃綠色茶湯中漂浮著橄欖,形如元寶,俗稱"元寶茶",含新年吉祥、發財的彩頭。點心有用圓眼肉或蓮子、紅棗,也有肉丸、雞蛋加冬粉的。
拜年:初一晨起,先在家內,晚輩按序向長輩叩拜行禮,稱"拜年"。從初二起,鄰里和親友之間,往來拜節。如相遇於途,長揖道賀(今點頭握手問好),也有彼此合掌胸口稱"拜年"。到各家登門互賀新喜,亦叫"拜年"、"拜歲"。先是下輩出門到長輩家拜年,然後平輩回拜,則稱"回年"。新婚夫婦初到岳家拜年,稱"拜頭年",後輩到喪事人家拜年稱"拜新年"。
出行:正月初一出門,要選方向。先在灶神前燒香,然後拿一空鍋,中放一勺,用力鏇轉,根據最後停下的柄首所指方向,由一人持剪前去,然後聽見和記住遇見第一人所講之話,以剪裁之(虛擬動作),意即取其一半,歸來占卜,這叫"香卜",俗叫"卜剪聽"。
喜口彩:每逢過年,溫州一帶民間喜討口彩,只準講吉利話,忌講不吉利話。"親戚酬酢,吉語生馨,即歲時送禮亦必加太平錢、萬年青柏等事,否則指為一祥。"(清孫同元《永嘉聞見錄》)
送元寶:初一日,有人把紅糖元寶用紅繩縛在萬年青的樹枝上,沿門挨戶送吉利話,由一人打著竹板,現編俚語,一人搖春柴(樟樹枝葉)專門應"好",這叫"送元寶"或"喊元寶"。溫州有俗語:"正月初一送元寶,句句講好。"講完,每戶給點年糕或零錢。永嘉送元寶之歌云:"元寶進門台,好!金銀大發財,好!積德積善前世修,好!元寶扭一扭,好!養豬大如牛,好!元寶顯一顯,好!赤腳蓬頭劉海仙,好!劉海仙戲金蟾,好!金錢銀錢送上府來,好!福祿壽禧萬萬年,好!"
賣技:在蒼南、平陽一帶,正月初一到初三夜,都有賣技隊提著燈籠,上人家門口高聲頌吉祥詞,俗稱"賣技"或"賣奇"。所到人家則送些年糕、香菸或紅包,三宵乃止。有些喜事人家(如結婚、賀壽、建房、生子等)還提前預約,開門迎入堂屋,以香菸、酒席款待,稱"扮新屋"或"扮新娘"。
新年鼓:元旦期間,民間還有文化娛樂活動,如新鼓和吹打樂。新春天亮,小兒結隊成群,攜有鑼鼓,沿街敲打,此往彼來,絡繹不絕,叫"新年鼓"。有些人家則集合鄰友,演奏各種樂曲,有吹打曲,也有清唱,歡樂而熱鬧。
舞龍燈:春節民間有舞龍習俗。在平陽,十餘人手擎彩龍,至廟宇和大戶門前舞龍,主家酬以紅包、年糕、糖果。又有白龍,龍用白色薴布製成,內可點燈,也稱"龍燈",由10多個小青年擎著,一般都到廟宇住宿,設香爐、鑼鼓,由唱書先生唱故事或頌詞,叫"參龍"。廟宇頭家要酬給錢物,安排住宿。活動以一個月為限。
劃龍燈:在洞頭縣霓嶼鄉正岙村每年劃龍燈從正月初八到初九.
迎年:在平陽等地,元日午夜人們設香燭於室,並在神前放爆竹,謂之"迎年"。
點歲燈:從初一至初五,每夜在寢室中燃燈,直到天明,名曰"歲燈"。
迎灶神:在平陽等地,初三凌晨或初四夜有迎灶神的習俗。謂"灶神於臘月二十四朝天,今日回歸,故祈此迎之"(《平陽縣誌》)。在永嘉楠溪江兩岸,則在正月初一清晨迎灶。俗稱灶神爺十二月廿四夜上天,正月初一早晨,從天上回來。每戶人家把新的灶神爺像貼在神龕里,再點上香燭,泡一盞茶,祭拜神像。
收珍:正月初五日,每戶人家把除夕擺在中堂上的祖先畫像及各種珍品和字畫等物收攏藏放起來,這叫"收珍"。收珍時,家中人要祭拜,下輩外親也有來祭拜。在平陽,"五日而撤,或有懸至半月者",在文成,叫"初五花開",人家收起祖宗圖,意為春節告一段落,一切禁忌及特定儀式活動解除,恢復正常生活秩序。舊時,在城鎮,各商店除一部分在初三、初四陸續開市外,大都在初五、初六日開店營業。開市時,各店要鳴放鞭炮,也有景燈掛彩,表示慶祝。
新年禁忌:舊時,正月初一不煮飯(除夕多留飯於新年吃,取"吃剩有餘"之意)、不擔水、不串門、不縫針線。一般不掃地,倘非掃地不可,則須由外向內施帚,禁忌向外掃地,俗謂財富會流失。晚飯早吃,不點燈,放過爆竹(謂"關門炮"),早早入睡。新年期間還有不吵嘴,不動刀斧,不殺生,以及禁討債等禁忌。據說,吵嘴會落彩頭;刀斧是兇器,動了不吉利等;還有不能說不吉利話,不能打罵人等。永嘉茹溪一帶有人在新年打了一下孩子,說是被"開年"了,一年就不順利。在平陽,五日內不挑糞,不倒馬桶,不得敲擊地盤,即如"桶"之類。現在這些習俗已基本消失。過去農村還有"正月慢"的習俗,農民到初七、初八才下田,一般商店到初五才營業。現在風氣轉變,近幾年,打破這一傳統習俗,有的地區,在正月初二就結隊(有的還全家出動)下田揮鋤整地和送肥到田頭了。一些商店也打破慣例,初二、初三就開門。
城市榮譽
中國雙擁模範城中國最具經濟活力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中國鎖都中國鞋都中國制筆之都中國皮都;
中國教玩具之都中國合成革之都中國五金潔具之都;
中國汽摩配之都中國塑編之都中國紐扣之都;
中國禮品城中國楊梅之鄉中國特產之鄉;
中國茶葉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中國烏牛早之鄉中國拉鏈之鄉中國席草之鄉中國泵閥之鄉;
中國羊棲菜之鄉中國甌柑之鄉中國馬蹄筍之鄉中國四季柚之鄉中國蘑菇之鄉中國紫菜之鄉;
中國牡蠣之鄉中國泥蚶之鄉中國文蛤之鄉中國花蚶之鄉;
中國印刷城中國電器城中國禮品城中國男裝名城中國休閒服裝名城中國膠鞋名城;
中國商務禮品生產基地中國鯊魚加工基地中國金屬外殼打火機生產基地中國塑膠薄膜生產基地;
中國剃鬚刀生產基地中國鞋都女鞋基地中國不鏽鋼無縫管生產基地中國眼鏡生產基地;
中國精密模具生產基地中國鑽頭產業基地中國電子元器件生產基地中國金屬外殼打火機生產基地;
中國休閒鞋生產基地;
中國人參鹿茸冬蟲夏草集散中心。
行政區劃分類導航
北京奧運會火炬傳遞城市
北京奧運會火炬接力將以“和諧之旅”為主題,以“點燃激情 傳遞夢想”為口號,前往五大洲(國家、地區)的21個城市,並在境內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傳遞,還將抵達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傳遞時間為130天,傳遞總里程約13.7萬公里。北京奧運會火炬接力將是奧運史上傳遞路線最長、傳遞範圍最廣、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火炬接力,將在奧林匹克運動史上譜寫輝煌的篇章...... |
浙江行政區劃
浙江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環境宜人,山川秀麗,人文薈萃,名人輩出。在這裡你不僅可以感受到風景迷人的“杭州西湖”、古香古色的“嘉興烏鎮”,還可以感到經濟蓬勃發展中的中國。全省轄:11個地級市;32個市轄區、22個縣級市、35個縣、1個自治縣。行政區域內下轄杭州、寧波2個副省級城市,溫州、紹興、湖州、嘉興、金華、衢州、台州、麗水、舟山9個地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