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劉炟生於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是漢明帝劉莊的第五個兒子,母為賈貴人。永平三年(公元60年)二月十九日,劉炟被立為皇太子,時年三歲。劉炟年少寬容,愛好儒術,很受父親漢明帝的器重。登基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八月初六日,漢明帝去世,劉炟即皇帝位,時年十九歲,是為漢章帝,尊嫡母皇后馬氏(明德皇后)為皇太后。同年八月十六日,葬漢明帝於顯節陵。十月初二日,大赦天下。
去世
章和二年(公元88年)二月三十日,漢章帝在章德前殿去世,時年三十三歲,諡號孝章皇帝,廟號肅宗。漢章帝遺詔不起寢廟,一概依照安葬漢明帝的制度。同年三月十八日,漢章帝被安葬於敬陵(今河南洛陽東南)。
為政舉措
漢章帝即位後,勵精圖治,注重農桑,興修水利,減輕徭役,衣食樸素,實行“與民休息”,並且“好儒術”,使得東漢經濟、文化在此時得到很大的發展。這時思想也比較活躍,如王充等。此時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漢章帝還兩度派班超出使西域,使得西域地區重新稱藩於漢。因為明、章兩代大體承繼光武之施政方針,勵精圖治,使文治、武功都有很大的成就,故史稱“明章之治”。但由於過分抬高儒教,致使一些官員求虛丟實,開始腐敗。而且漢章帝過於放縱外戚,導致漢和帝時期外戚專權,種下日後外戚專權和宦官專政的遠因。
政治
政寬刑疏
史稱漢章帝忠厚仁義,篤於親系,而且漢章帝的政令刑罰的確也是比較寬疏。例如依東漢制度,官員貪污要禁錮三世,即三代人都不準為官。漢章帝廢除這項制度。而漢章帝對官員和貴族的賞賜,往往超過規定的限額,造成國家財政的困難,且把這些負擔都轉嫁到人民頭上。可見漢章帝之寬疏,並非完全建立在原則之上。
漢章帝的一些政令刑罰,有時並非建立在事實基礎上,而在於災祥讖緯之學。建初元年(76年),兗、豫、徐等州發生嚴重的旱災,赤地千里,饑民遍野。漢章帝一方面調集國庫糧食緊急救援飢餓中的人民,一方面召集大臣商討解決辦法,按照當時人們流行的看法,水旱荒年是由於陰陽失調,而陰陽失調又與政事有關。司徒鮑昱痛陳時弊:“前幾年治楚王劉英獄,抓人成百上千。這些人並不是都有罪,受牽連而坐獄的人恐怕有一半是冤枉的。那些判處徒刑的人遠離家鄉、骨肉分離,死了靈魂也不得安息。這就致使陰陽失調、水旱成災。現在不如赦免這些刑徒,解除監禁,讓其回家和親人團聚,這樣也許能致和氣,使天降甘露、解除旱情,免除黎民百姓的痛苦。”尚書陳寵也上疏說:“治理國家大事就如調整琴瑟的弦一樣,弦調得太緊就會崩斷,刑罰太嚴也會激起人民的不滿。建議陛下進一步寬緩刑罰。”漢章帝聽從他們的建議,大赦天下,寬緩刑罰。
禁除酷刑
漢章帝在位期間,行寬厚之政,除去以往一人犯謀逆等大罪則親屬皆受牽連的禁令。命罪人減刑遷到邊境地區。禁用酷刑,以尚書陳寵之議,除刑罰殘酷的條文五十餘條。禁鹽、鐵私煮、私鑄。注重選拔官吏,以得廉能之吏為政治清明的保證。打擊豪強地主兼併土地,採取優惠政策募民墾荒,鼓勵人口增殖,減輕徭役賦稅。
文化
提倡儒學
建初八年(83年),選高才生受學《左氏春秋》、《穀梁春秋》、《古文尚書》、《毛詩》。因經學家多分歧,集中諸卿、博士等於白虎觀講議五經同異,並命班固將討論結果整理成書,名為《白虎通德論》(又稱《白虎通議》、《白虎通》),這部書系統地吸收了陰陽五行和讖緯之學,形成今文經學派的主要論點,是繼董仲舒以來儒家神秘主義哲學的進一步發展。改革曆法,始用李梵等所作的《四分曆》。
民族
維護絲路
漢明帝時,班超奉命出使西域,使西域諸部歸服,中央政府在該地建立都護府。不過,該地仍是不斷發生戰亂,局勢頗不平靜。漢章帝即位之初,邊關再起紛亂,焉耆、龜茲、車師等聯合北匈奴,攻打中央政府的軍政駐地,形勢頗為吃緊。漢章帝召群臣商議對策,眾人皆欲暫緩,惟有司徒鮑顯力主馬上增援。漢章帝採納鮑顯的意見,派兵西進,解救了邊關危機。
不過對於是否繼續經營西域,漢章帝舉棋不定,大臣們也有爭論。由於確實存在人力和物力上的困難,漢章帝最終還是放棄了西域,詔令滯留西域的漢朝人員回國。
這時班超住在疏勒國,也接到撤退的詔書,他收拾行裝,備好馬匹,準備返回久別的祖國。在西域生活多年,他有些依依不捨,西域人民也愛戴和尊敬他。聽說班超要回國,疏勒國人民驚惶不安,因為班超對付匈奴有辦法,班超一走,又要永無寧日了。疏勒都尉抽出長刀,滿面流淚,對天長嘆道:“漢朝使節棄我而去,我國必為匈奴所滅。與其後日死亡,不如今日魂隨漢使,送其爾歸!”說罷,即引刀自刎。班超雖然也難捨難分,但王命在身,只好撥轉東行。不久到了于闐國,于闐人民攔道迎接班超,聽說他要東歸,都失聲痛哭,就近的人們伏地抱著班超的馬腿,不讓他離開。班超無奈,只好留下來,同時上書漢章帝,請求他留屯西域。漢章帝同意了班超的請求。
班超在西域團結各族人民,有效地遏止了北匈奴的侵擾。西域各國除龜茲外,都願意臣服於漢。建初六年(公元81年),班超在疏勒上書漢章帝,請求派兵支援,降服龜茲,實現“斷匈奴右臂”的戰略意圖。漢章帝支持班超的計畫,徵集吏士前往。適時有平陵人徐幹自告奮勇地到朝中上書,願意立功異域。漢章帝大喜,立即命令他為假司馬,率領一千多人組成的遠征軍,西去馳援班超。在西域諸國中,烏孫最為強大,班超又請求漢章帝,遣使慰問烏孫國王。漢章帝同意了班超的請求,派遣使臣前往烏孫。烏孫國王非常高興,於建初八年(公元83年),派遣使者回訪漢朝,表示友好。在西域,漢朝得到這樣一個大國的支持,漢章帝覺得非常稱意。於是他提升班超為將兵長史,授予他代表東漢政府在西域行事的權力。由於同漢朝中央政府保持密切的聯繫,特別是由於烏孫的內附,使班超在西域的威望大增。西域諸國都願意接受班超的節制,這樣就為以後的東漢政府再次打通同西域的密切交往鋪平道路。
歷史評價
曹丕:明帝察察,章帝長者。
范曄:①章帝素知人厭明帝苛切,事從寬厚。感陳寵之義,除慘獄之科。深元元之愛,著胎養之令。奉承明德太后,盡心孝道。割裂名都,以崇建周親。平徭簡賦,而人賴其慶。又體之以忠恕,文之以禮樂。故乃蕃輔克諧,群後德讓。謂之長者,不亦宜乎!在位十三年,郡國所上符瑞,合於圖書者數百千所。烏呼懋哉!②肅宗濟濟,天性愷悌。於穆後德,諒惟淵體。左右藝文,斟酌律禮。思服帝道,弘此長懋。儒館獻歌,戎亭虛候。氣調時豫,憲平人富。
薛瑩:章帝以繼世承平,天下無事,敬奉神明,友於兄弟,悉省徭賦,綏靜兆民,除苛法,蠲禁錮,抑有仁賢之風矣。是以陰陽洽和,而百姓安樂;眾瑞並集,不可勝載,考之圖籍,有徵云爾。
袁崧:孝章皇帝宏裕有餘,明斷不足,閨房讒惑,外戚擅寵。惜乎!若明、章二主,損有餘而補不足,則古之賢君矣。
錢時:章帝素號長者,愚謂章帝之病則正在不剛耳。
趣聞軼事
開創“章草”
漢章帝還是一位書法家,他的草書非常有名,後世流行的“章草”,據說就是由於漢章帝的愛好而形成的一種書體。章草是早期的草書,始於漢代,“今草”的前身。由草寫的隸書演變而成。與”今草”的區別主要是保留隸書筆法的形跡,上下字獨立而不連寫。
家族成員
父母
父親:漢明帝劉莊
母親:賈貴人
后妃
章德皇后(竇皇后)竇氏
恭懷皇后(追封)梁氏(梁貴人),褒親愍侯梁竦之女,生漢和帝劉肇
敬隱皇后(追封)宋氏(宋貴人),生清河王劉慶
竇貴人,章德皇后妹
梁大貴人,恭懷皇后姐
申貴人,生濟北惠王劉壽、河間孝王劉開
子女
兒子
千乘貞王劉伉(其曾孫為漢質帝劉纘),母不詳
平春悼王劉全,母不詳,無後
清河孝王劉慶(其子為漢安帝劉祜、孫漢順帝劉保、曾孫漢沖帝劉炳),母宋貴人
漢和帝劉肇(其子為漢殤帝劉隆),母梁貴人
濟北惠王劉壽(其子為漢少帝劉懿),母申貴人
河間孝王劉開(其孫為漢桓帝劉志、曾孫為漢靈帝劉宏、玄孫少帝劉辯和漢獻帝劉協),母申貴人
城陽懷王劉淑,母不詳,無後
廣宗殤王劉萬歲,母不詳,無後
女兒
武德長公主劉男
平邑公主劉王,嫁黃門侍郎馮由
陰安公主劉吉
中國歷代皇帝之漢朝皇帝
王朝 | 廟號 | 諡號 | 姓名 | 年號 | 統治時間 |
---|---|---|---|---|---|
西漢 | 漢太祖 | 高皇帝 | 劉邦 | — | 前202年—前195年 |
— | 孝惠皇帝 | 劉盈 | — | 前195年—前188年 | |
— | — | 劉恭 | — | 前188年—前184年 | |
— | — | 劉弘 | — | 前184年—前180年 | |
漢太宗 | 孝文皇帝 | 劉恆 | — | 前180年—前157年 | |
— | 孝景皇帝 | 劉啟 | — | 前157年—前141年 | |
漢世宗 | 孝武皇帝 | 劉徹 | 建元 元光 元朔 元狩 元鼎 元封 太初 天漢 太始 征和 後元 | 前141年—前87年 | |
— | 孝昭皇帝 | 劉弗陵 | 始元 元鳳 元平 | 前87年—前74年 | |
— | — | 劉賀 | 元平 | 前74年 | |
漢中宗 | 孝宣皇帝 | 劉詢 | 本始 地節 元康 神爵 五鳳 甘露 黃龍 | 前74年—前49年 | |
漢高宗 | 孝元皇帝 | 劉奭 | 初元 永光 建昭 竟寧 | 前49年—前33年 | |
漢統宗 | 孝成皇帝 | 劉驁 | 建始 河平 陽朔 鴻嘉 永始 元延 綏和 | 前33年—前7年 | |
— | 孝哀皇帝 | 劉欣 | 建平 太初元將 元壽 | 前7年—前1年 | |
漢元宗 | 孝平皇帝 | 劉衎 | 元始 | 前1年—5年 | |
— | — | 劉嬰 | 居攝 初始 | 5年—8年 | |
玄漢 | — | — | 劉玄 | 更始 | 23年—25年 |
東漢 | 漢世祖 | 光武皇帝 | 劉秀 | 建武 建武中元 | 25年—57年 |
漢顯宗 | 孝明皇帝 | 劉莊 | 永平 | 57年—75年 | |
漢肅宗 | 孝章皇帝 | 劉炟 | 建初 元和 章和 | 75年—88年 | |
漢穆宗 | 孝和皇帝 | 劉肇 | 永元 元興 | 88年—105年 | |
漢恭宗 | 孝安皇帝 | 劉祜 | 永初 元初 永寧 建光 延光 | 106年—125年 | |
— | — | 劉懿 | 延光 | 125年 | |
漢敬宗 | 孝順皇帝 | 劉保 | 永建 陽嘉 永和 漢安 建康 | 125年—144年 | |
— | 孝沖皇帝 | 劉炳 | 永嘉 | 144年—145年 | |
— | 孝質皇帝 | 劉纘 | 本初 | 145年—146年 | |
漢威宗 | 孝桓皇帝 | 劉志 | 建和 和平 元嘉 永興 永壽 延熹 永康 | 146年—167年 | |
— | 孝靈皇帝 | 劉宏 | 建寧 熹平 光和 中平 | 167年—189年 | |
— | 弘農懷王 | 劉辯 | 光熹 昭寧 永漢 | 189年 | |
— | 孝獻皇帝 | 劉協 | 中平 初平 興平 建安 延康 | 189年—220年 |
東漢時期君主陵墓
東漢皇帝
更多歷史知識詳見歷史百科 | ||||||
廟號 | 諡號 | 其他名稱 | 姓名 | 統治時間 | 年號 | 年期 |
世祖 | 光武皇帝 | 漢光武帝 | 劉秀 | 25年—57年 | 建武 建武中元 | 25年—56年 56年—57年 |
顯宗 | 孝明皇帝 | 漢明帝 | 劉莊 | 57年—75年 | 永平 | 58年—75年 |
肅宗 | 孝章皇帝 | 漢章帝 | 劉炟 | 75年—88年 | 建初、元和、章和 | 76年—84年 84年—87年 87年—88年 |
穆宗(後除廟號) | 孝和皇帝 | 漢和帝 | 劉肇 | 88年—105年 | 永元、元興 | 89年—105年 105年—105年 |
- | 孝殤皇帝 | 漢殤帝 | 劉隆 | 105年—106年 | 延平 | 106年—106年 |
- | 孝德皇帝 | 劉慶 | - | - | - | |
恭宗(後除廟號) | 孝安皇帝 | 漢安帝 | 劉祜 | 106年—125年 | 永初 元初 永寧 建光 延光 | 107年—113年 114年—119年 120年—121年 121年—122年 122年—125年 |
- | 北鄉侯 | 劉懿 | 125年 | - | - | |
敬宗(後除廟號) | 孝順皇帝 | 漢順帝 | 劉保 | 125年—144年 | 永建 陽嘉 永和 漢安 建康 | 126年—132年 132年—135年 136年—141年 142年—144年 144年—144年 |
- | 孝沖皇帝 | 漢沖帝 | 劉炳 | 144年—145年 | 永嘉 | 145年—145年 |
- | 孝質皇帝 | 漢質帝 | 劉纘 | 145年—146年 | 本初 | 146年—146年 |
- | 孝穆皇帝 | 劉開 | - | - | - | |
- | 孝崇皇帝 | 劉翼 | - | - | - | |
威宗(後除廟號) | 孝桓皇帝 | 漢桓帝 | 劉志 | 146年—167年 | 建和 和平 元嘉 永興 永壽 延熹 永康 | 147年—149年 150年—150年 151年—152年 153年—154年 155年—158年 158年—167年 167年—167年 |
- | 孝元皇帝 | 劉淑 | - | - | - | |
- | 孝仁皇帝 | 劉萇 | - | - | - | |
- | 孝靈皇帝 | 劉宏 | 168年—172年 172年—178年 178年—184年 184年—189年 | |||
- | 弘農懷王 | 劉辯 | 189年 | 光熹 昭寧 永漢 | 189年—189年 189年—189年 189年—189年 | |
- | 孝獻皇帝、孝愍皇帝 | 漢獻帝 | 劉協 | 189年—220年 | 中平 初平 興平 建安 延康 | 189年—189年 190年—193年 194年—195年 196年—220年 220年—220年 |
註: 1. 在漢敬宗(漢順帝)之前本來是閻太后(漢安帝太后)擁立的少帝劉懿,劉懿做了半年皇帝即 死亡,敬宗趁機即位。現在史書和學者都沒有把劉懿歸於漢朝皇帝一類。 2. 獻帝以前是少帝劉辯,當了四個月皇帝,而且還有許多時間都在避難之中。現在史書和學者都 沒有把劉辯歸於漢朝皇帝一類。但董卓毒殺劉辯後,謚為弘農懷王。 3. 蜀漢昭烈皇帝所上謚為“孝愍皇帝”,但上謚時劉協並未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