淵源
成書於南齊武帝永明六年(488年)的《宋書》,其作者沈約(註:沈戎為沈約之十五世祖)在《自序》(卷一百)敘述如下:“戎,字威卿,仕州為從事,說降劇賊尹良,漢光武嘉其功,封為海昏縣侯,辭不受。因避地徙居會稽烏程縣之餘不鄉,遂世家焉。順帝永建元年,分會稽為吳郡,復為吳郡人。靈帝初平五年,分烏程、餘杭為永安縣,吳孫皓寶鼎二年,分吳郡為吳興郡,復為郡人,雖邦邑屢改,而築室不遷。晉武帝平吳後,太康二年,改永安為武康縣。”從上述文字可知,沈戎在東漢初年徙居當時的會稽郡烏程縣余不鄉(經過幾次郡縣分置、改名,至西晉平吳後,就變成吳興郡武康縣余不鄉,雖邦邑屢改,而築室不遷),開創了中古史上冠冕相襲、人丁興旺的吳興沈氏,而沈戎當之無愧是吳興沈氏的始祖。明萬曆《湖州府志》曰:“皇覺教寺,縣東北一十里,漢述善侯沈戎故宅建,初名懷德,宋治平二年改今額。”清道光《武康縣誌》曰:“皇覺教寺,在縣東北十五里鳳凰山,後漢述善侯沈戎故宅。
宋元嘉三年(426年),戎後裔懷文、演之、慶之等表請以始祖宅為寺。文帝以述善侯有功於世,人懷其德,賜名懷德。
宋治平二年(1065年)改今額,元毀,
明洪武四年(1371年)僧妙定復建。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僧正鎧重修,
國朝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僧宜重建。”
地方志已明確的記載了皇覺寺即沈戎故宅,南朝宋文帝元嘉三年(426年)沈戎後裔舍宅為寺,初名懷德寺,北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改名為皇覺寺。
具體地址
德清縣開發區龍山村方安自然村。遺址面積4000平方米。洛武(洛舍-武康)公路西側路邊立著一塊文保碑,上面有“德清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皇覺寺遺址德清縣人民政府二〇〇六年九月四日公布”的字樣。
新皇覺寺
重建中的皇覺寺與原皇覺寺遺址直線距離為930米(因皇覺寺遺址屬文保單位,原地建造,就破壞了遺址的文物價值)。建成後的皇覺寺,將成為吳興沈氏的祖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