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氏針書》

《凌氏針書》

《凌氏針書》作者:凌雲

基本信息

佚事

《凌氏針書》《凌氏針書

據史料記載,有一次,一個名叫里人的人患咳嗽,連續五天沒有進食,看過很多醫生,這些醫生都給他用補益劑,越治病情越加重了。經凌雲診治後,他認為,這應是感受寒濕之邪,取穴在頭頂,針刺後會有暫時性的暈厥,過後不久就能慢慢甦醒。於是,讓四個人同時牽開她的頭髮,進針後果然暈絕,她的家人哭作一團,但是凌雲卻言笑自如。過了一刻鐘左右,氣息慢慢回蘇,再次加用補法行針,最後出針時嘔出積痰大約一斗左右,病情即刻痊癒。

又有一次,一位男子生病後舌吐不止。凌雲的哥哥也懂得醫術,他告訴凌雲說:“這是因為生病後過早接近女色所致。病在陰虛,腎水竭,不能制心火,而舌為心之苗,因此舌吐不止。選穴在右腿的足太陽經穴,應當以陽攻陰。”凌雲也認為正確。但是針刺後,病情卻不見好轉。凌雲分析說,這是因為只知道運用瀉法而不知道運用補法的緣故。於是接著用補法針刺數次,病人就漸漸恢復正常了。
還有一次,淮陽王得了中風三年,三年中請遍了四方名醫前來診治,都不見效。經凌雲針刺後不到三天,病人就能象以往一樣正常行走。
諸如此類記載凌雲神奇醫術的趣聞佚事很多。可見,他具有“長桑、越人之流”的美譽是名副其實的。正因為如此,凌氏針灸自明代以來,久享盛譽而不衰。家傳(雜記)中有《秦漢王送名醫凌漢章還苕詩》曰:“微恙年來不易攻,遠煩千里到關中,尋常藥餌何曾效,分寸針芒卻奏功。掣馬未能留信信,去裝無奈去匆匆,一樽灑盡傷離淚,目斷南鴻壩水東。”足見凌氏針術之精邃,也表達了作者對凌雲感激和惜別之情。

著作與成就

凌雲著有《經學會宗》、《子午流注圖說》、《流注辨惑》等針灸專著。可惜凌雲的針書未曾刊行於世,嘉靖中高武編《針灸聚英》時僅從凌氏寫本針書中轉錄“攔江賦”一首,其他明清醫書也未見引錄,因而長期以來人們對凌氏針法無從了解。只有《循經考穴編》明確引錄了凌氏針書原文18條,其中引“凌氏”或“凌氏針法”者10條。從這18條文字看,內容上的確很有特色,若非於臨床有獨到之處者,不可能有如此精闢的見解。
通過考察,發現凌雲針法與傳世的竇漢卿針書特點很相似,說明凌氏針法受金元針灸大師竇漢卿的影響較大。凌雲在針法方面很有造詣,不僅繼承了宋、金、元時期的透穴法,並發展了《內經》中毛刺、半刺、浮刺、直刺、輸刺等針法,針對不同的穴位和病情,採用靈活多變的方法針刺。對沿皮刺法的操作又有創意,將此法演變為沿皮刺法、沿皮向後刺、沿皮向外刺、沿皮向下刺、沿皮透穴刺等數種,創立了獨特的凌氏刺法。
凌雲針術聞名遐邇,對針灸學理論與實踐進行了不斷的繼承與創新,推動了明代針灸學的發展,凌雲不愧是明代針灸史上有影響的人物之一。

作者簡介

凌雲,字漢章,號臥岩,明代歸安(今浙江省吳興)人,約生活在15世紀下半葉至16世紀上半葉,為明代著名醫家,以針灸醫術精湛而著稱於世,擅長於取穴和刺法的研究,有“長桑、越人之流”的美譽。

有關針灸的著作

針灸是一種中國特有的治療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種“內病外治”的醫術。是通過經絡、腧穴的傳導作用,以及套用一定的操作法,來治療全身疾病的。針灸療法是祖國醫學遺產的一部分,也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民族醫療方法。千百年來,對保衛健康,繁衍民族,有過卓越的貢獻,直到現在,仍然擔當著這個任務,為廣大民眾所信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