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藥學著作。三卷。清·仲學輅撰。章炳森補正,刊於1909年。本書是在《本草崇原》一書基礎上增補了《本草經讀》、《本草經解》、《神農本草經百種錄》以及《醫學真傳》、《侶山堂類辨》等書的有關內容,故稱“集說”,凡所新增,均標明出處,附加按語。還對《本草崇原》一書的某些文字進行了刪定。現存1910的錢塘仲氏刻本及1927年石印本。
仲學輅與《本草崇原集說》
仲學輅,字昂庭,清代浙江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生卒年月不詳。仲學輅少年時研習經史,兼修醫學,光緒元年(1875年)考中了舉人,光緒十三年(1887)曾擔任淳安縣教諭。在公務之餘,仲學輅為人診療疾病,多有療效,因而頗有醫名。
光緒六年(1880),慈禧太后患病徵召海內名醫,仲學輅受當地官員舉薦,與薛寶田一同赴京為慈禧太后診病。
返回浙江後,仲學輅受命在省城開設醫局,並主管醫局20年。仲學輅主持的醫局,匯集了當時浙江的李寶庭、程遜齋、施瑞春、章椿伯、林舒青等名醫。醫家們不僅為民療疾治病,而且在一起講究醫學,為光大中醫中藥做了許多有益的事。
仲學輅在整理醫學文獻方面做了許多工作。
仲學輅認為,近世的一些醫生不知道《神農本草經》所論述的藥性,乃是古人仰觀天之六氣,俯察地之五行,結合人體五臟六腑十二經脈而創立起來的。這些醫生只言某藥治某病、某病須某藥,這就喪失了《神農本草經》的原旨。而張志聰所著的《本草崇原》一書,論藥以五運六氣為本,很有真知灼見。於是,仲學輅在《本草崇原》一書基礎上,集合陳修園《神農本草經讀》之論,加入自己的注釋和一些見解,著成《本草崇原集說》3卷。仲學輅的注釋,或折衷前人之說,或指出前人之失,或發前人所未發,對於理解《神農本草經》的原旨頗有裨益。仲學輅在其醫療實踐中,辨證施治以《內經》為本,用藥則宗法《本經》,其學術思想也可從《本草崇原集說》中窺見一斑。
《本草崇原集說》尚未完成,仲學輅就去世了。此後,《本草崇原集說》由醫局王紹庸、章椿伯、林舒青等人加以整理,於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刻版印行。
此外,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浙江書局所刻《素問直解》(高世械注)、清光緒十六年浙江書局所刻《黃帝內經素問集注》、《黃帝內經靈樞集注》各9卷本,也是仲學輅校訂的。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一)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