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簡介
《本經疏證》是在清初名醫劉潛江《本草述》一書基礎上加以闡釋發揮而成的,全文以《神農本草經》為經,以《名醫別錄》《唐本》《圖經》為緯,兼取《傷寒》《金匱》《千金》《外台》等古方,互相印證,逐味詳釋,以《本經》原文分析古方的套用,以經方藥物配伍理論註疏《本經》的內容,其間或以自己的臨床經驗加以佐證,“間有不能解者,未敢點竄,寧存其真,勿失之誣”,可見作者的求實精神。
內容簡介
《本經疏證》十二卷,附《本經續疏》六卷(另冊出版)、《本經序疏要》八卷(另冊出版),其中《疏證》載藥173種,《續疏》載藥142種,總計315種。《本經序疏要》是將《本經》等書的“序例”文字,參照古方的具體套用,以註解、說明的方式編寫而成。
作者簡介
鄒澍(音:術)字潤安。江蘇武進人。1732~1844年。清代藥用植物家。通曉天文、推步、地理,尤喜攻醫術。清道光十二年至二十年(1832~1840年)間,他從事本草著述,編成《本經疏證》(內含《本經疏證》12卷、《本經續疏》6卷、《本經序疏要》三書)。在此書中取《本經》、《別錄》為經,《傷寒論》、《金匱要略》、《千金方》為緯,互動參證,“疏其文而證其解”。書中採用箋疏之例,辨證之體,重在討論藥性及其在古方中的運用。另著有《明典》54卷,《傷寒通解》4卷,《醫理摘抄》4卷,《醫經書目》8卷等。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一)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