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
醫療設施
醫院占地面積145畝(東院131畝、西院14.1畝);建築面積:185744m2(東院147443.9m2、西院38299.8m2);核定床位1300張(東院1000張、西院300張);實際開放床位1600餘張。目前全院在編人員2651人,衛技人員2196人。醫院醫療技術力量雄厚,目前擁有在職正高職稱專家122名,副高職稱專家289名,據最新統計資料,年收治門急診病員近217萬餘人次,住院病人逾 5萬7千人次,完成各類手術2.8萬餘台。目前醫院擁有立體定向下微電極刺激儀(細胞刀)、超聲刀、核磁共振儀(MRI)、多層螺鏇CT(MSCT)、數字X線攝片機(DR)、PET-CT、腫瘤放療設備、數字減影心血管造影系統(DSA)、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檢查儀(SPECT)、彩色Doppler診斷儀、流式細胞儀、大型生化分析儀等先進的大型醫療設備。醫學成就
新中國成立以來,醫院取得了許多臨床醫學成果,填補了我國醫學的多項空白,如心臟二尖瓣狹窄分離術,使心臟手術從心外進入心內禁區;低溫麻醉下心內直視肺動脈瓣切開術,是我國心內直視技術的開端;低溫麻醉房間隔缺損直視修補,則使低溫直視心內手術上了新台階;針刺麻醉下體外循環心內直視手術成功,更是我國的開創性醫學成果。江紹基教授因“消化疾病和血吸蟲病等領域”的卓越成就,獲得中國工程院院士稱號。此外,國內首次成功施行的皮腎靜脈吻合術、門腔靜脈吻合分流術、晚期吸血蟲病外科治療、脾血回輸新技術等,都具有相當高的水平。醫院發展
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起,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市衛生局和浦東新區政府的決策與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醫院的發展藉助浦東全面開發開放的東風實現了歷史性的飛躍。1999年10月,仁濟東院建成投入使用,擺脫了長期困擾醫院發展的地域限制,醫院占地面積由原來的14畝擴大為145畝。床位數由原來的800張增加到1300張。目前,東部進入三期建設快速發展時期:2007年底幹部保健綜合樓實現結構封頂。建築面積5.85萬平方米的門急診醫技樓經上海市發改委正式批准立項。醫院在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不少學科在國內已有較高的知名度。目前醫院共設臨床科室33個,臨床醫技科室8個,並有國家教育部重點學科、衛生部重點實驗室1個(消化內科)、國家教育部重點學科組成單位1個(內科學);國家教育部重點學科培育學科組成單位1個(神經外科學);十五“211工程”重點學科(專業)3個(消化內科學、風濕病學、外科學);上海市重點學科2個(消化疾病學、風濕病學);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2個(風濕病學、婦產科學);上海市臨床醫學中心2個(消化疾病、風濕疾病);上海市醫療質控中心3個(血透、消化內科、雷射);市級研究所3個(消化疾病、風濕疾病、男性疾病);上海市唯一的人類精子庫、上海真美婦科疾病研究所、上海市危重孕產婦會診搶救中心。目前該院有國家級副主任委員5名;上海市主任委員4名、副主任委員10名;國家級刊物主編1名、副主編9名;地方刊物主編4名、副主編20名。
近5年來,醫院申請到局級以上(含局級)科研項目296餘項,申請專利72項,在全國醫療機構中名列前茅。在國際交流方面,醫院已與美國、法國、日本等近十個國家的二十多所醫學院校建立了學術交流和友好合作關係。每年接待來訪及講學的外賓千餘人次,派往國外留學、講學和合作科研人員百餘人次。醫院在人才培養方面也大力投入,努力推薦優秀中青年骨幹進入各級培養計畫,五年中仁濟醫院共有160餘人次入圍上海市各級人才培養計畫,包括長江特聘教授、上海市領軍人才、科委啟明星、科委啟明星後、教委曙光計畫、市教委優青、交大醫學院優青、交大醫學院百人計畫等。
仁濟臨床醫學院設有18個教研室承擔臨床教學任務,博士學位授予點13個,碩士學位授予點21個,博士研究生導師30名,碩士研究生導師98名,數十年來為國家培養了5000餘名醫學人才。
2001,醫院在全市三級綜合性醫院中率先推行並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認證體系,並每年通過質量認證,使醫院的質量管理上了一個新的台階。醫院積極探索集團化管理,三家分院(嘉定區中心醫院、崇明區中心醫院、長寧區同仁醫院)由醫院直接託管。與社會合作的仁濟醫療管理公司,通過市場化運作,以品牌效應領先,以集團規模製勝,把優秀的醫院管理模式加以推廣、傳播。目前,公司已成功託管十二家醫院。涉外全康國際醫療中心為駐滬外籍人士提供最具質量和誠信的醫療保障。
醫院倡導誠信服務。近三年在上海市萬人問卷調查中病人滿意率處於全市前列。曾榮獲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稱號,連續九次獲上海市衛文明單位稱號。
醫院歷史
仁濟醫院是上海開設最早的一家西醫醫院,它是1844年初開埠後不久,由一個名叫威廉·洛克哈脫的傳教士兼醫師受英國基督教倫敦教會的派遣來滬在大東門外開設的,原名中國醫院,以新醫術免費為華人治病,後遷到小南門外一幢老式住宅。1845年月醫院在教會支持下,向上海外僑募得2800多銀兩,在山東路麥家圈建成一所新醫院,於1846年7月移至新址,命名為山東路醫院,亦稱仁濟醫館,有病床60張,實行施疹舍醫,1856年招收中國人佐理醫務,為上海培養了第一位中國西醫師。1873年山東路醫院在今仁濟醫院的院址建成近3000平方米的二層新樓房,底層為門診部,樓上辟有床位60張。不久,大買辦徐潤的夫人捐巨資在隔壁設了女醫院,專門免費診治婦女疾病和開展新法接生,後於1927年與山東路醫院合併。
1880年,倫敦會同工部局締約,將醫院交給工部局管理,期限25年。1896年,醫院又開辦高級看護學校。1904年工部局管理期滿,英國人淡文卜擔任院長,山東路醫院改變過去免費治病的慣例,實行不同時間、不同等級、不同收費標準的辦法,由此不僅還清了對教會的欠款,還擴充了規模,1922年又從歐洲購進了上海第一架X光機。
1927年醫院接受英國僑民德和洋行行主雷士德的饋贈,改名為德和醫院,雷士德遺囑指定用100萬兩銀子建造這所醫院,規定不設定單人住院病房(必須隔離者除外〉,窮苦和急需住院的病人應免費接納並免交一切費用,門診病人也免收一切費用,並改變過去全部由傳教士擔任董事的狀況。1931年,一座擁有250張床位和綜合門診的五層現代化醫院建成,正式定名為仁濟醫院,院長由英國人擔任,全年門、急診達20萬人次。由於施行大手術視病人情況收費,赤貧者可以免收,受到了上海市民的歡迎。抗戰爆發後,因收治大批傷員,醫院開設骨科病房,這是上海第一個骨科專業病房。1941年太平洋戰事發生後,日本同仁會華中支部接管該院,戰後,國民政府衛生局指派陳邦典接管醫院,由陳任院長。該院改為教學醫院,成為同德醫學院等見習生、實習生的實習基地。
上海解放後,1952年11月,經華東軍政委員會衛生部批准,仁濟醫院由上海第二醫學院接管,更名為上海第二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當時有250張床位,14個臨床科室,5個醫技科室,職工400餘人,其中西醫師76名。為了將醫院辦成名副其實的一流大醫院,醫院悉心培養人才,重視醫學科研工作,並廣泛收羅名醫,由此人才濟濟,擁有心臟內科專家黃銘新、神經科專家周孝達、心血管外科專家蘭錫純、婦科專家郭泉清等蜚聲國內外的醫學家,1954年,醫院胸外科成功施行了國內第一例兩尖瓣狹窄閉式交界分離和風濕性兩尖瓣狹窄閉式交界分離手術,後又連續開展肺動脈瓣狹窄閉式切除,低溫麻醉下腹主動脈瘤切除等手術,推動了我國心臟外科等臨床醫學的發展。文革期間,因一名胸部患病兒童醫治無效而死,張春橋在有關報告上批註,在全市掀起批“城市老爺衛生部”的惡浪,醫院不少醫務人員慘遭迫害。文革後期,醫院恢復了中西醫結合病床,把工作重點轉向醫教研建設和發展心血管事業,並開設僑胞門診和監護病房。1990年,醫院在原址新建門診、病房綜合大樓,添置了全身計算機斷層掃描機、彩色多譜勒超生診斷儀、多功能生化分析儀等先進設施,更進一步促進了醫學的發展。90年代中期,醫院有臨床科室21個,醫技科室8個,教研室和研究室13個,病床607張。此外還設有上海雷射醫學研究中心和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等附屬機構。20世紀末,仁濟醫院抓住浦東改革開放的契機,在陸家咀金融區又建立了一所分院,兩院共擁有床位1160座,臨床科室26個。消化內科為國家重點學科,心血管內外科為上海市重點學科,風濕、婦科等方面的診治研究頗具特色,有的處於國內領先地位。今天,有150多年歷史的仁濟醫院仍充滿勃勃生機,為21世紀我國醫學事業發展作出積極的貢
主創辦人之一——徐潤的簡介
徐潤,又名以璋,字潤立,號雨之,別號愚齋。1838年12月14日出生,廣東省珠海市北嶺村人。15歲時,少年徐潤隨叔父徐榮村到上海,進入寶順洋行當學徒。他極其勤奮好學,又有悟性,所以深得洋行上下看重,19歲已獲準入上堂幫賬,24歲升任主賬。不久,接任副買辦之職。
主創辦人之一——唐廷樞的簡介
唐廷樞(1832年5月19日-1892年10月7日)1,初名唐傑,字建時,號景星,又號鏡心,廣東香山縣唐家村(今廣東省珠海市唐家灣鎮)人,清代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
唐廷樞是中國近代歷史上著名的洋行買辦,又是清末洋務運動的積極參加者。他的一生,對創辦近代民族實業,推動民族經濟發展,有過重要的貢獻。
專家介紹
楊建華,主任醫師,中國生殖醫學實驗室開創者,浙江不孕不育博士園專家,杭州廣仁醫院不孕不育中心首席專家。曾任法國Pellegrin醫院、巴黎Bicetre醫院生殖醫學中心的客座教授,上海市衛生局跨世紀學科帶頭人,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生殖醫學專業博士。現任同濟大學生殖醫學研究所客座教授,上海市計畫生育研究所特聘專家,《中國男科學》雜誌主任編委等職。主編有《實用男性不育診療學》、《男性不育實驗技術》等專著。在男女不孕不育症的診療方面取得的成就獲得了國內外生殖醫學專家的一致好評。二、仁濟醫院 (香港)
醫院歷史
1959年荃灣商會理事長葉德范先生聯絡地區的紳商人士周坤成先生、許添先生、邱子田先生及何傳耀先生等開始籌備興建地區醫院工作。取“仁者存心,恫瘝在抱;濟世利眾,保健為先”的首字聯成新醫院的名稱。
1962年初,荃灣商會成立‘興建“仁濟醫院”籌備委員會’。同年8月25日發起人葉德范先生不幸辭世。荃灣商會推選邱德根先生繼任商會理事長並繼續領導籌建仁濟醫院的工作。籌建工作得到荃灣鄉事委員會從旁協助。1967年仁濟醫院董事局正式運作,由邱德根先生擔任主席,正式向政府申請興建仁濟醫院。
醫療服務
★仁濟醫院仁濟醫院是一所提供急性、康復、復康、療養服務的全科醫院,位於香港新界荃灣仁濟街7-11號。1973年由仁濟董事局創辦,於1991年正式成為醫院管理局轄下的一所公立醫院。
★中醫藥服務
★牙科診所
★眼科診所
教育服務
仁濟教育服務始於1980年代,現時共開設23所學校,包括6所中學、5所國小及12所幼稚園或幼兒中心。★中國小
仁濟醫院林百欣中學
仁濟醫院第二中學
仁濟醫院董之英紀念中學
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
仁濟醫院王華湘中學
仁濟醫院羅陳楚思中學
仁濟醫院何式南國小
仁濟醫院羅陳楚思國小(上午校)
仁濟醫院羅陳楚思國小(下午校)
仁濟醫院趙曾學韞國小
仁濟醫院蔡衍濤國小
仁濟醫院陳耀星國小
★幼稚園/幼兒中心
仁濟醫院嚴徐玉珊幼稚園
董伯英幼稚園/幼兒中心
裘錦秋幼稚園/幼兒中心
友愛幼稚園/幼兒中心
山景幼稚園/幼兒中心
永隆幼稚園/幼兒中心
九龍崇德社幼稚園/幼兒中心
林李婉冰幼稚園/幼兒中心
郭子梁幼稚園/幼兒中心
蔡百泰幼稚園/幼兒中心
方江輝幼稚園/幼兒中心
社會服務
青少年服務復康服務
安老服務
社會公益
仁濟慈善雙周仁濟醫院每年與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舉辦慈善星輝仁濟夜。
【仁濟醫院售旗日】
海外學生仁濟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