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區戲劇運動
正文
1927年冬至1935年底,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根據地領導的戲劇運動。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後,中國共產黨人創建了許多革命根據地。1927年冬至1935年底,以江西革命根據地為中心,興起了以現代話劇為主的革命戲劇運動,被稱為“紅色戲劇”,也叫蘇區戲劇。1927年冬至1929年冬,是“紅色戲劇”的萌發階段。“三灣改編”後組成的紅四軍和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首先建立了文藝宣傳隊,運用活報劇的形式,在井岡山地區演出了《打土豪》、《活捉肖家壁》、《毛委員的空山計》等劇目。
1928年元宵節,在江西蘇區雩都縣創作演出了獨幕話劇《收谷》,以真實的生活場面表現了地主對農民的殘酷剝削。接著,大型話劇的演出也相繼出現。1928年6月,紅軍文藝宣傳隊為配合慶祝七溪嶺大捷,編演了大型話劇《二羊大敗七溪嶺》,以後又陸續演出了《二七慘案》、《兩個面孔》、《豪紳末路》等劇。其中,紅軍縱隊政委何長工與知識分子出身的幹部袁文才創作的多幕話劇《二七慘案》,對生活的描繪和人物的刻畫較為深入細緻,標誌著話劇創作的提高。
這一時期,廣東省海陸豐革命根據地、海南島工農紅軍、贛東北革命根據地、湘鄂邊工農革命軍都有“紅色戲劇”萌發。許多革命領導人很重視革命戲劇的教育作用,如彭湃在海豐縣親自領導組織了白話劇(即廣東方言話劇)劇團,方誌敏在贛東北主持創作並登台主演了大型話劇《年關鬥爭》。
1929年12月,紅四軍第九次黨代會的召開和“古田會議決議”的下達,對蘇區的戲劇運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民眾性的戲劇運動蓬勃發展。在閩西革命根據地,從蘇聯回到蘇區的李伯釗主持演出了反映大革命失敗後繼續團結戰鬥的《明天》和表現蘇聯紅軍為保衛蘇維埃而鬥爭的《騎兵歌》,受到了熱烈的歡迎。在湘鄂西蘇區,賀龍、周逸群領導的紅二軍團組建了著名的戰鬥劇社;彭德懷領導的紅三軍團組建了火線劇社,以編演新劇(現代話劇)為主,在前線流動演出;在紅五軍團,政治部主任劉伯堅領導組建了猛進劇社,並主持編演了許多活報劇、話劇。尤為突出的是紅一軍團的演劇活動。 紅一軍團組建的戰士劇社,是紅軍部隊中創作演出活躍、影響很大的業餘演劇團體,先後編演了《廬山之雪》、《八一南昌起義》、《亡國恨》、《殺上廬山》、《廣州暴動》等劇。軍團領導人聶榮臻、林彪、羅榮桓、李卓然、羅瑞卿、童小鵬等都參加了李卓然創作的《廬山之雪》的演出。《八一南昌起義》是軍團政委聶榮臻主持、集體創作的,由羅瑞卿導演。此劇運用多場次的形式,從敵我雙方不同側面,反映了這一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風暴。演出規模宏大、氣勢磅礴,是1933年蘇區“八一”文藝晚會上最突出的劇目。
1931年11月,在瑞金,為慶祝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的成立,掀起了“紅色戲劇”運動的熱潮。中央局委派戲劇活動骨幹李伯釗、胡底、錢壯飛負責組織文藝晚會,晚會除演出配合現實鬥爭的歌、舞、活報劇外,還編演了大型話劇《最後的晚餐》和《黑人籲天錄》(李伯釗、錢壯飛改編),開闊了“紅色戲劇”的劇目題材。演出的成功,使中央蘇區有關領導感到需要建立一個專業化的劇團,於是以開展戲劇活動有成績的紅軍學校俱樂部為基礎,成立了瑞金第一個專業化演劇團體八一劇團。劇團在瑞金、汀州等地演出過反映城市工人運動內容的《父與子》和揭露階級壓迫題材的《階級》等劇目。
1932年9月,八一劇團進行改組擴建,成立了工農劇社總社。以瑞金的工農劇社總社為樞紐,在各地又成立了許多工農劇社分社、支社,從而使戲劇運動深入到各縣、區、鄉以及部隊的連隊俱樂部。工農劇社總社對全蘇區的戲劇運動起了組織領導作用和藝術示範作用,曾組織演出隊以中央藍衫團、中央蘇維埃劇團的名義到各地巡迴演出,並出版推薦劇目,還創建了高爾基戲劇學校,培訓了約1000名學員。中央政府教育部副部長沙可夫直接參與了工農劇社的領導工作和創作實踐。1934年2月,瞿秋白來到蘇區就任教育部長,他為領導蘇區的戲劇運動作出了重要貢獻。
這一時期“紅色戲劇”的創作與演出日趨成熟,不僅產生了幾百部戲劇作品,而且出現了一些思想性與藝術性較高的劇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內外已收集到蘇區的話劇劇本50餘種,已出版的有37種。其中代表作有: 7場話劇《我──紅軍》(集體討論、沙可夫執筆),反映了反“圍剿”戰爭的勝利,真實生動地展現了紅軍部隊、赤色游擊隊、革命民眾以及反動陣營的各種人物形象;3幕話劇《戰鬥的夏天》(李伯釗創作),反映了土地革命中的階級鬥爭,揭露了富農偽裝革命、地主混入農會以及他們互相勾結的破壞活動;《松鼠》(胡底創作),描寫了紅軍偵察員機智勇敢,情節驚險,語言幽默。
1934年10月,紅軍主力部隊退出蘇區進行長征,蘇區戲劇隊伍也分為兩部分,一部隨軍長征,一部留在閩贛邊、粵贛邊地區參加游擊戰爭。在瞿秋白領導下,留在蘇區的工農劇社成員和高爾基戲劇學校的師生,編成了戰號、紅旗、火星3個劇團,繼續在艱苦環境中進行宣傳演出活動。1935年元宵節,3個劇團在雩都縣舉行了一次文藝會演,會演中的話劇《犧牲》、《非人生活》、《李保蓮》、《女英雄》等受到好評。
在長征途中,一、四方面軍懋功會合後,舉行了盛大的聯歡會,戰士劇社演出了黃鎮創作的話劇《破草鞋》,歌頌了紅軍搶渡金沙江的勝利,大大鼓舞了士氣。紅軍二、六軍團轉戰雲貴高原時,創作演出了4幕話劇《我當紅軍去》,對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政策和擴大紅軍隊伍起了積極作用。甘孜會師組成紅二方面軍時,賀龍委託李伯釗組織培訓戰鬥劇社。1936年10月,紅軍一、二、四方面軍在會寧會師,勝利完成了偉大的長征,蘇區的文藝戰士分散到各部隊、各地區,“紅色戲劇”的火種帶到了各個解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