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古時本指明智的人善於保全自己,屬於褒義詞。如今也比喻指因怕犯錯或有損自己利益而對原則性問題不置可否的處世態度,多作貶性詞使用。
明哲:明白哲理,道理。
保身:保全自身,保護自己。
出處
《詩·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中庸》第二十七章,“是故居上不驕,為下不倍。國有道,其言足以興;國無道,其默足以容。詩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謂與?” 在這裡,有道言興、無道默容是 “明哲保身” 的具體體現。
典故
西周國王周宣王在位期間,朝廷有兩位大臣,一位叫尹吉甫,一位叫仲山甫,他們輔佐周宣王,立下汗馬功勞。尹吉甫名甲,字伯吉父(一作甫),尹是官名。他曾領兵打退過西北方評優族的進攻,還曾奉命在成周(今河南洛陽東)一帶徵收南淮夷等族的貢賦。仲山甫(一作父),因被封在樊(今湖北省襄樊市)地,以也稱樊仲、樊穆仲。仲山甫很有見識,敢於直諫,受到大家的敬重。
當時,魯國諸侯魯武公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姬括,小兒子叫姬戲。周宣王竟然武斷地立戲為魯國太子。這種廢長立幼的做法,違背當時的規矩,很容易釀成內部的動亂。仲山極力諫阻,周宣王不聽,堅持立戲為太子,後來戲繼位為懿公,魯國人果然不服,不久就殺了魯懿公。
周宣王為了防禦西北各部族的進攻,命令仲山甫到齊地去築城。這時,尹吉甫寫了一首詩送給仲山甫,詩中讚美一仲山甫的品德和才能,當然也對周宣王任賢使能,使周朝得以中興作了一番歌頌。這首詩就是《詩經·大雅》里的《烝民》,它一共有八章,其中第四章有兩句寫道:“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它是讚美仲山甫優秀的品德和才能的。
第一章:“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天監有周,昭假於下。保茲天子,生仲山甫。”詩的大意是:老天生下眾生靈,萬事萬物有法則。芸芸眾生有常情,大家都愛好品德。上天看到我周朝,真心誠意在祈禱。為了保佑這天子,特意生下仲山甫。
第四章:“肅肅王命,仲山甫將之。邦國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它的意思是說:天子之命很嚴肅,山甫奉命就啟程。國家社會好和壞,山甫眼裡看得清。聰明智慧懂事理,高風亮節萬年長。晝夜操勞不懈怠,竭誠輔佐我周王。
全詩結尾四句寫道:“吉甫作誦,穆如清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這是說:吉甫作歌贈好友,您的方法像和風。山甫臨別潮湧,安慰征人情意。
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例句:故子房托於神仙,遺棄人間,等功名於外物,置榮利而不顧,所謂明哲保身者,子房有焉。——司馬光《資治通鑑》
高節更只能造就一些~的自了漢,甚至於一些虛無主義者。 ——朱自清《論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