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創校初期
北京交通大學歷史淵源追溯到1896年,前身是1909年9月清政府創辦的北京鐵路管理傳習所。
清宣統元年(1909年),郵傳部司員曾鯤化經過十餘月的考察後,起草《上郵傳部創辦鐵路管理學堂書》,文中提倡路政、培育鐵路管理人才,並極力主張創辦鐵路管理學校。同年,經郵傳部尚書徐世昌上奏清廷批准,於北京府右街創辦了“鐵路管理傳習所”,為中國第一所管理學校。次年,為加強郵電事業增設郵電班,學校更名為“交通傳習所”,為中國電信工程的開端。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學校改隸中華民國交通部,更名為“交通部交通傳習所”,增設電氣工程、有線電、無線電等科,開創了中國培養通信人才的先河。
1917年,中華民國交通部依鐵路、郵電的不同,將學校改組為“北京鐵路管理學校”和“北京郵電學校”。
1921年,時任北洋政府交通總長的葉恭綽令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北京鐵路管理學校和北京郵電學校、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四所學校合併,定名為“交通大學”,下設京、滬、唐三校,學校更名為“交通大學北京學校”。葉恭綽提出按歐美教育制度辦學,設立了董事會並親自擔任董事長;同年,為整合交大三校學科,將平校的無線電、有線電科、電氣工程科以及唐校的電機科調往上海,滬校的土木科調整到唐校,部分交通管理科師資調往北平。
1922年5月,因北洋政府派系糾紛,葉恭綽被迫離職,交通大學存在不足一年即解體。
1923年,學校更名為“北京交通大學”。
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取代北洋政府,北京更名為北平;同年6月,學校更名為“交通部第三交通大學”;同年9月,平、滬、唐三校再次合併組成“交通大學“;同年10月,學校改隸屬於南京國民政府鐵道部。
1929年2月,時任南京國民政府鐵道部部長的孫科訓令平院獨立,學院更名為“交通大學北平交通管理學院”;同年7月,又更為“交通大學北平鐵道管理學院”。
抗戰時期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平、津先後淪陷,由於時局緊張,一向以培養工業高級技術、管理人才而享譽國內外的國立北平鐵道管理學院部分學生在專任教師王芳荃帶領下搭乘海輪南下到上海,找上海交通大學校長黎照寰商洽,打算借該校校舍復校。未幾,上海抗戰全面爆發,南京國民政府西遷武漢,此時又有一部分學生沿京廣鐵路南下,齊聚漢口,組成校友會致電上海,敦請王芳荃前往主持復院開課事宜。國難當頭,面對莘莘學子的殷切呼喚,王芳荃帶著抵滬學生輾轉奔波,搭乘英商太古公司的客輪,溯江西上抵達漢口。 當王芳荃得知他在清華執教時的學生顧毓琇隨同陳立夫任職教育部次長時,便親自去找顧商議復校開學之事。師生見面,顧毓琇深為王芳荃堅守教職、共赴國難的精神所打動,後又得到本校1925年畢業校友張沖從中幫助,取到了復學開課的批文。自此,國立交通大學北平鐵道管理學院在戰火紛飛中得以復校。
1938年1月,交通大學平校併入同在湖南省湘潭縣的唐山工程學院,成為“唐山工學院鐵道管理系”;同年5月,學校遷至湖南省湘鄉縣。
由於日軍進犯,1939年1月,學校被迫遷至貴州省平越縣(今貴州省福泉市)。學校一路顛沛流離,圖書所剩無幾。在交大平院校友金士宣的倡議下,各地校友募捐,為學校購置圖書千餘冊。(2013年北京交通大學圖書館館藏中還能看到蓋有“交大平院旅渝校友贈募”章和校友名章的書。2009年北京交大新校史館竣工落成,福泉政府將遺存的平越交大校舍基石和珍貴史物送至北京交大,來紀念抗戰期間國立交大內遷貴州福泉這段歷史。)
1941年7月,中華民國教育部令“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改稱“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北平鐵道管理聯合學院”。但由於反對聲較大名稱未正式使用。
1942年1月,中華民國教育部令學校更名為國立交通大學貴州分校(含平、唐兩院)。
1944年,學校又遷至四川省璧山縣丁家坳(今屬重慶市),至日本侵華戰爭結束。
1946年4月,原平、唐兩院分離,原平院遷回北平,更名國立北平鐵道管理學院。
建國初期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北平;同年7月,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鐵道部下令國立北平鐵道管理學院、華北交通學院與唐山工學院組建為“中國交通大學”。毛澤東主席任命橋樑專家茅以升為校長,中國交通運輸學科的奠基人、鐵道運輸專家金士宣為副校長。學校校部設在北京,另設唐山學校,增設鐵道電信系。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令中國交通大學更名為“北方交通大學”。
1951年,毛澤東主席為北方交通大學親筆題寫校名,原帖至今保存在北京交大校史館內。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校名中的“交通大學”四字都是從該校原帖取得,同年8月,學校由府右街舊址遷往西直門外上園村現址,並增設鐵道商務系。
1952年,北方交通大學撤銷,京唐兩院獨立,學校改稱北京鐵道學院。
1953年,鐵道部決定哈爾濱鐵道學院與北京鐵道學院合併。
1956年,學校新建恢復了鐵道建築(土木)系、鐵道機械系、電氣化工程系和套用理學系。
1958年,北京鐵道學院電信系、運輸系、電機系部分師資成建制遷入蘭州同唐山鐵道學院部分師資共同組建蘭州鐵道學院。北京交通大學教授、中國鐵道運輸學科奠基人之一的林達美教授(留美學者)、中國著名有線通信專家孫祺蔭教授、著名無線電技術專家班冀超教授同時調入蘭州鐵道學院。
1960年,中共中央批准北京鐵道學院為64所重點大學之一。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學校停止正常教學、招生工作。
1970年,經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批准,學校恢復“北方交通大學”校名。
改革開放
1977年,文革結束,學校開始正常教學、招生工作;同年,學校成立電子工程系。
1981年,學校成為中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同時可自行審定副教授、教授及博士生導師任職資格。
1985年,學校建築系復系,恢複本科招生;1991年改學制為5年。
1994年,學校通過原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組織的“211工程”部門預審,成為進入“211工程”建設的高校之一。
1995年,學校法律系復系。
1997年,學校“211工程”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通過原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專家評審。
1998年,中國國家計委批准學校成為在“九五”期間啟動“211工程”建設的中國61所高校之一。
2000年,原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併入,學校從原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劃歸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管理。
2003年,學校恢復使用“北京交通大學”校名。
2008年,學校成為“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重點建設高校。
2012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原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北京簽署共建北京交通大學協定,學校實現新一輪“兩部一市”共建。
2013年4月,由學校獨立牽頭的“2011計畫”“軌道交通安全協同創新中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認定,成為中國國家首批認定的14所中心之一。
2017年9月,入選中國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據2018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擁有省部級及以上科研平台59個,包括中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中國國家“2011計畫”協同創新中心1個、中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個、中國國家工程實驗室6個(其中1個主持)、中國國家能源研發中心1個、中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中國國家認可實驗室4個,中國國家大學科技園1個,中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9個,北京實驗室2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7個,首批首都高端智庫1個,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4個,交通運輸行業重點實驗室2個,其他省部級科研平台8個。
國家級科研平台 | 中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 | 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 |
中國國家“2011計畫”協同創新中心(1個) | 軌道交通安全協同創新中心 | |
中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 | 下一代網際網路互聯設備國家工程實驗室 | |
中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個) | 軌道交通運行控制系統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
中國國家能源局技術研發中心(1個) | 國家能源主動配電網技術研發中心 | |
中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分中心(1個) | 風力發電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分中心 | |
中國國家級中心(2個) | 軌道交通國家安全評估中心 | |
軌道交通國家培訓中心 | ||
中國國家認可實驗室(4個) | 電磁兼容國家認可實驗室(3C認證) | |
結構強度檢測國家認可實驗室(3C認證) | ||
土木工程檢測國家認可實驗室(3C認證) | ||
網路管理國家認可實驗室(3C認證) | ||
省部級科研平台 | 中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5個) | 城市交通複雜系統理論與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載運工具先進制造與測控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B類) | ||
城市地下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
發光與光信息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
全光網路與現代通信網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
中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個) | 隧道與地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電力牽引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高速鐵路網路管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軌道車輛結構可靠性與運用檢測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中國教育部戰略研究基地(3個) | 教育部行業特色研究型大學發展戰略研究中心 | |
鐵路基礎數據整合及信息服務平台 (教育部科技基礎資源數據平台) | ||
鐵路貨物裝載加固技術研究與諮詢中心 | ||
中國文化部研究基地(1個) | 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數字文化研究基地 | |
北京實驗室(3個) | 城市軌道交通北京實驗室 | |
新能源汽車北京實驗室(參建) | ||
現代交通先進金屬材料北京實驗室(參建) | ||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8個) | 城市軌道交通自動化與控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
現代信息科學與網路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
物流管理與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
通信與信息系統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
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
軌道工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
交通數據分析與挖掘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
結構風工程與城市風環境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
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 | 城市交通信息智慧型感知與服務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北京市軌道交通電氣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北京市軌道交通線路安全與防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城市軌道交通CBTC系統北京市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 | ||
城市交通北京技術轉移中心(北京市教委、市工促局) | ||
(原)鐵道部重點實驗室(5個) | 運輸自動化與通信鐵道部重點實驗室 | |
鐵路信息科學與工程鐵道部重點實驗室 | ||
信息存儲、顯示與材料鐵道部重點實驗室 | ||
光纖技術及鐵路套用鐵道部重點實驗室 | ||
交通運輸智慧型技術與系統鐵道部重點實驗室 | ||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研究基地(4個) | 北京市物流信息化研究基地 | |
北京交通發展研究基地 | ||
首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 | ||
北京產業安全與發展研究基地 |
研究成果
據2018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近5年,學校承擔了“973”計畫、“863”計畫、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課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以及有關部委的各類科研課題1萬餘項,科研經費38億元。
學校共發表SCIE檢索論文4246篇、EI檢索論文6780篇、ISTP檢索論文2420篇。申請專利2385項,獲授權專利1343項;創立學術交流品牌“中國交通高層論壇”“交大大講堂”,主辦和承辦高水平國際學術會議50餘場。
學校共獲得國家級獎勵11項,省部級科技獎勵154項,其中主持完成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和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項。主持完成的4項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獲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其中,2014年主持完成的“標識網路體系及關鍵技術”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017年主持完成的“複雜環境下高速鐵路無縫線路關鍵技術及套用”、“智慧協同網路及套用”和“複雜路網條件下高速鐵路列控系統互操作和可靠運用關鍵技術及套用”分別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學校於2013年獲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 2017年1月,《高水壓條件下隧道工程結構模擬系統的關鍵技術研究及套用》項目獲得2016年度中國鐵道學會科技獎一等獎。
學術資源
學術期刊
《北京交通大學學報(原北方交通大學學報)》1975年創辦,2004年更名。《北京交通大學學報》是中國綜合性科學技術類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鐵路運輸類核心期刊,多次被中國學術期刊評價委員會、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評為“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
截至2016年,《北京交通大學學報》已被下列資料庫或文摘類刊物收錄: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網路中心萬方資料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中文科技資料目錄——鐵路》;《中國無線電電子學文摘》;《中國力學文摘》;《中國數學文摘》;《中國物理文摘》;《公路運輸文摘》;俄羅斯《文摘雜誌》;美國《劍橋科學文摘(工程技術)》;美國《化學文摘(網路版)》(CA,Chemical Abstracts on Web);日本科學技術社資料庫;荷蘭 Scopus 資料庫;波蘭《哥白尼索引》資料庫。
館藏資源
截至2014年12月,北京交通大學圖書館館藏資源以本校特色學科鐵路交通為文獻特色,同時注重工、管、經、理、文、法、哲等多科性文獻收藏:總量為793.85萬餘冊,其中紙本資源總量為189.62萬餘冊,電子圖書等電子資源257萬餘冊,網路資源等累計約347.2萬餘冊。擁有CNKI、萬方、SCI、SSCI、EI等中外文資料庫185種,擁有網路中外文全文電子期刊3.1萬餘種,中外文學位論文276.8萬餘冊,中外文會議論文、法規標準全文7.7萬餘冊。
圖書館收藏有比較豐富、珍貴的鐵路交通運輸文獻,如:清末郵傳部第一次路政統計表、第一期交通官報;1911年起交通部各鐵路線職員錄;鐵路各線建設紀要;借款契約、鐵道會計、鐵道法規,以及1953年周恩來總理親自簽發的中國長春鐵路移交檔案等。
圖書館全面收藏了校博碩士論文,並自2003年起收藏優秀本科生畢業論文,2004年起全面收藏本科生畢業論文。隨著數字圖書館的深入建設,圖書館已建成具備8萬條數據、8千餘篇全文的鐵路交通運輸特色資料庫。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據2018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設有電子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交通運輸學院、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機械與電子控制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學院、理學院、語言與傳播學院、軟體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建築與藝術學院、法學院、國家保密學院等14個學院,並設有研究生院以及遠程與繼續教育學院,學校開設有59個本科專業。
學院 | 本科專業 |
北京交通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 通信工程、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自動化、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工程 |
北京交通大學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鐵路信息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醫學信息技術)、物聯網工程、信息安全、保密技術 |
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 經濟學、金融學、會計學、財務管理、工商管理、市場行銷、旅遊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程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保密管理 |
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 | 交通運輸(鐵道運輸)、交通運輸(城市軌道交通)、交通運輸(智慧型運輸工程)、交通運輸(高速鐵路客運組織與服務)、交通運輸(民航運輸)、交通工程、物流工程、電子商務 |
北京交通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 | 土木工程、鐵道工程、環境工程 |
北京交通大學機械與電子控制工程學院 | 機械工程、車輛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能源與動力工程、工業工程 |
北京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軌道牽引電氣化) |
北京交通大學理學院 | 信息與計算科學、統計學、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材料化學 |
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無 |
北京交通大學語言與傳播學院 | 英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傳播學、網路與新媒體 |
北京交通大學軟體學院 | 軟體工程 |
北京交通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 | 建築學、城鄉規劃、數字媒體藝術、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 |
北京交通大學法學院 | 法學 |
學科建設
•重點學科&學位點
據2018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是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學校有交通運輸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2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產業經濟學、橋樑與隧道工程2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包括一級學科所涵蓋的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總數達到8個;建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5個,有工程博士、MBA、工程碩士、會計碩士、法律碩士等14類專業學位。 截至2014年11月,學校有一級學科博士點20個,一級學科碩士點34個。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1個) | 學科群(1個) | 系統科學 |
國家級重點學科(10個) | 一級學科(2個) | 交通運輸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 |
二級學科(8個) | 橋樑與隧道工程、產業經濟學、信號與信息處理、通信與信息系統、載運工具運用工程、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道路與鐵道工程 |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5個) | 交通運輸工程、系統科學、數學、套用經濟學、工商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機械工程、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力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馬克思主義理論、光學工程 | |
一級學科博士點(20個) | 交通運輸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機械工程、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土木工程、光學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系統科學、套用經濟學、統計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安全科學與工程、力學、數學、物理學、馬克思主義理論 | |
一級學科碩士點(34個) | 套用經濟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數學、物理學、生物學、系統科學、統計學、力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學、土木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城鄉規劃學、軟體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設計學 | |
省級重點學科 (18個) | 土木工程、岩土工程、結構工程、市政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橋樑與隧道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光學工程、計算機套用技術、固體力學、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系統分析與集成、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安全學、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電磁場與微波技術、車輛工程、系統工程 |
•學科評估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組織的中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系統科學學科取得中國第一的成績,該學科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組織中國全國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以來,連續四次中國第一。同時交通運輸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工商管理等4個學科進入前10%,另有套用經濟學、土木工程、統計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機械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軟體工程等7個學科進入前20%。
評估結果等級 | 學科 |
A+(前2名或前2%) | 系統科學(第1) |
A -(5%-10%) | 交通運輸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工商管理(4個學科) |
B+(10%-20%) | 套用經濟學,土木工程,統計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機械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軟體工程(7個學科) |
B(20%-30%) | 電氣工程,光學工程,力學(3個學科) |
師資力量
據2018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全校在職教職工2980人,其中專任教師1868人(具有副高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的1311人,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的1772人)。學校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0人(含雙聘),國家級教學名師5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6人,“973”首席科學家4人,國家“萬人計畫”入選者10人,在聘“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講座教授和青年學者10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0人,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54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 | 簡水生、徐敘瑢、王夢恕(已故) |
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 | 徐壽波、翁宇慶、寧濱 |
雙聘院士(7人) | 馬志明、姚建銓、曾廣商、施仲衡、洪濤、劉友梅、陳志南 |
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4人) | 張宏科、高自友、張頂立、翁宇慶 |
教育部“長江學者”教授(11人) | 黃衛平、於雷、吳建平、高自友、汪越勝、王均宏、許立達、林興強、李德才、趙耀、張丹 |
國家教學名師(5人) | 王玉鳳、陳後金、榮朝和、王移芝、阮秋琦 |
教育部創新團隊(6個) | 列車運行組織及控制的基礎理論與方法教育部創新團隊 |
面向高速鐵路控制的無線移動通信系統研究教育部創新團隊 | |
隧道及地下工程安全性控制教育部創新團隊 | |
未來網際網路體系研究教育部創新團隊 | |
數字媒體信息處理教育部創新團隊 | |
載運工具關鍵設備的磁性液體密封研究教育部創新團隊 | |
國家級教學團隊(8個) |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團隊 |
交通運輸類專業平台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 |
交通工程專業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 |
軟體工程專業教學團隊 | |
運輸經濟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 |
電工電子基礎課程教學團隊 | |
計算機基礎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 |
國家工科基礎課程物理教學基地教學團隊 |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據2018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擁有1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7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8個國家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專業,11個專業通過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3個專業通過國家土建類專業評估。學校建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6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3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3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7個;建有國家級教師教學發展示範中心。學校獲評國家級精品線上開放課程3門、獲評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9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6門;獲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34種42冊;獲評“全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50強”、“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實施工作先進單位”、“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學校通過設立理科試驗班(思源班)、基礎學科拔尖人才試點班(知行班)、本碩(博)連讀班、詹天佑班、茅以升班、國際班等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加強了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
優秀國家工科教學基地(2個) | 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電工電子和大學物理 |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6個) | 大學物理實驗中心 |
電工電子實驗中心 | |
土木工程實驗中心 | |
交通運輸實驗中心 | |
機械工程實驗中心 | |
電子信息與計算機實驗中心 | |
國家級教師教學發展示範中心(1個) | 北京交通大學教師教學發展示範中心 |
國家級特色專業(13個) | 通信工程、軟體工程(設3個專業方向)、物流管理、交通運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經濟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交通工程、自動化、電氣工程與自動化 |
國家精品課程(32個) | 大學計算機基礎、電子系統課程設計、多媒體技術套用、信號與系統、橋樑工程、大學物理、電氣工程導論、交通安全工程、企業物流管理、電子商務系統的分析與設計、道路交通管理與控制、大學英語、c語言程式設計、電子商務、數字邏輯與系統、大學英語、軟體系統分析與設計技術、物流學、運輸組織學、交通規劃、鐵路行車組織、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運營管理、運輸經濟學、ERP理論與實踐、鐵路運輸設備、大學物理實驗等 |
●教學成果
據2018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在近三屆教學成果獎評選中,獲得國家級特等獎1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12項,北京市級特等獎1項、一等獎27項、二等獎29項。近5年,學校新增1名國家“萬人計畫”教學名師,10名北京市教學名師、2名北京市青年教學名師。學校1997年、2006年參加全國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均獲得優秀。
學校生源質量和培養水平逐年提高,本科生和研究生就業率穩定在98%以上,本科生深造率達55%,學校獲評教育部全國首批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和北京市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學生藝術團在全國和首都歷次大學生藝術展演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曾獲全國第一、二、三、四屆大學生藝術展演器樂組一等獎和多項北京市一等獎,並多次赴海外進行文化交流演出。學校學生藝術團排演的大學生版《長征組歌》在人民大會堂和國安劇院演出,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原創話劇《茅以升》成功入選“共和國的脊樑—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在校內外演出多場,贏得社會各界廣泛好評。高水平運動隊在國家級及以上各類比賽中獲得冠軍127項(次),其中羽毛球隊在世界大學生羽毛球比賽等國內外重大賽事中獲得冠軍87項。
合作交流
學校是北京高科大學聯盟成員之一。據2018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與美、英、德、法等45個國家的235所大學及著名跨國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在比利時魯汶、美國休斯頓和巴西坎皮納斯辦有孔子學院,積極傳播中國文化。2017年,學校正式加入國際鐵路合作組織(OSJD),提升了學校在國際鐵路領域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加入中國-中東歐高校聯合會,為學校拓展與中東歐國家教育合作交流奠定了基礎;主辦“一帶一路”軌道交通教育培訓校企合作對話暨中國—東協軌道交通教育培訓聯盟年會。與俄羅斯交通大學簽署聯合舉辦詹天佑學院的合作協定;與印尼萬隆理工學院簽署共建中印尼高鐵研究中心合作協定。
學校每兩年舉辦“國際文化節”,促進中外學術文化交流。學校有國家級示範學院1個,“111基地”5個,“111基地”培育項目1個,“一帶一路”教科文衛引智項目1個;累計有17位專家入選高端外國專家項目,4位專家入選“外專千人計畫”(3名長期、1名短期);有中外合作辦學項目6個、涉外辦學機構2個,開展本科、研究生層次學位教育,提升學校國際化辦學水平。充分發揮校友會、基金會、董事會的作用,深化“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在海內外成立地方校友會49個,吸納董事單位83家,與交通、物流、信息、能源等行業企業及地方政府等單位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在人才培養、科研合作等領域開展長期、廣泛的合作。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校徽
1、校標中的外圈圓形與齒輪圓形為同心圓。
2、校名為毛體“北京交通大學”。
3、英文採用黑體“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4、“1896”代表學校的創辦時間。
5、圓形中的鐵砧、榔錘、鏈條、齒輪象徵工業製造及產品;書本象徵理學和知識;齒輪象徵管理,體現學校是以理工科為主的高等學校。
●校訓
國立交通大學時期:精勤求學 敦篤勵志 果毅力行 忠恕任事
北京交通大學時期:知行
校訓釋義:
2003年9月,“北方交通大學”恢復使用1923年老校名“北京交通大學”,重新啟用當時的“知行”老校訓,旨在傳承百年老校優良的治學傳統,弘揚交大立校精神,砥礪學子們創造優秀的學術品格,把嚴謹治學、求實創新、知行統一、注重實踐的文化傳統發揚光大。為了對“知行”校訓有一個全面了解,學校立“知行”校訓石碑以示後人,並作碑文詮釋“知行”校訓,全文如下:
“知行”學說,博大精深,乃人類認識世界之哲學基礎。數千年來,中華哲賢,各展睿智,真理逐顯。上紀廿代,交大定“知行”為校訓,實乃治學育才之良策。萬千交大學子,循“知行”之路,精讀課業,踐實篤行,盡心竭力,恭行不怠。當此新紀星耀,校訓重振,交大學人,銘記“知行”,與時俱進,共創新輝。
碑文意在喚起交大學子,既要從中國傳統學習理論中汲取智慧,又要從現代知行理論中,把握“知行”的創造性時代內涵,以達到體現傳統學習理論與當代學習理論的結合。
●校歌
國立交通大學(北平)校歌
平疇遼闊兮奠邦基,大陸關河萬里。
農產富饒兮庶物繁,貿遷賴吾曹綜理。
樂同軌之相交之兮,馳驟遍中原大地。
河山險阻關塞莊嚴,固吾圄、男兒事。
歡愉當此際,青梅竹馬,數年華遠大相期。
美哉我平院,山林隱城市,有珊瑚綠樹交織。
美哉,交大,管國家流通之機。
美哉,交大,看縱橫宇內飛馳。
交通大學平院校歌詞作者為梁啓超之弟、著名詞學家梁啟勛,於該校任教時編寫。
北京交通大學校歌(1999年版)
北京交大,北京交大,百年輝煌,桃李天下。
北京交大,北京交大,巍巍學府,溫馨我家。
紅果園中,承前啟後,思源樓里,意氣風發。
團結勤奮,嚴謹求實,開拓創新,堅韌不拔。
交融世界,通達古今,造福社會,奉獻國家。
母校恩澤,如何回報?優良傳統,發揚光大。
世紀呼喚,怎樣應答?肩負使命,振興中華。
肩負使命,振興中華。
1999年版校歌詞曲作者為中國著名作曲家、《紅樓夢》音樂的創作者王立平。
文化活動
截至2018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的學生藝術團在全國和首都歷次大學生藝術展演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曾獲中國全國第一、二、三、四屆大學生藝術展演器樂組一等獎和多項北京市一等獎,並多次赴海外進行文化交流演出。學校學生藝術團排演的大學生版《長征組歌》在人民大會堂和國安劇院演出,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原創話劇《茅以升》成功入選“共和國的脊樑—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在校內外演出多場,贏得社會各界廣泛好評。學校高水平運動隊在中國國家級及以上各類比賽中獲得冠軍127項(次),其中羽毛球隊在世界大學生羽毛球比賽等中國國內外重大賽事中獲得冠軍87項。
2009年11月,由北京交通大學學生交響樂團和女子排球隊組成的93人訪問團訪問台灣,以“真愛與美”為主題舉行專場巡迴義演,門票收入全部捐獻給台灣“8·8水災”受災同胞,這是大陸首個赴台大學生交響樂團。北京交大女子排球隊還與台灣師範大學、新竹清華大學、新竹交通大學以及台中聯隊等隊伍進行友誼比賽。
2011年8月,兩岸青年同唱抗戰歌曲演唱會在北京交大天佑會堂拉開帷幕,北京交大合唱團和來自台灣師範大學、新竹交通大學、台灣政治大學等高校的合唱團聯袂演出,此次演唱會是兩岸歷史上首場以紀念抗戰為主題的大學生合唱團聯合演出。
2012年倫敦奧運會,北京交通大學2008級法學專業學生田卿(隊友趙芸蕾)取得女子雙人羽毛球金牌。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姓名 | 職務 |
曹國永 | 黨委書記、校務委員會主任 |
寧濱 | 校長、黨委副書記 |
孫守光 | 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兼黨委統戰部部長 |
郭海 |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
文海濤 | 黨委副書記兼黨委組織部部長 |
高艷 | 黨委常委、副校長、校務委員會副主任 |
張星臣 | 黨委常委、副校長 |
關忠良 | 黨委常委、副校長 |
劉軍 | 黨委常委、副校長 |
余祖俊 | 黨委常委、副校長 |
藍曉霞 | 黨委常委、黨委宣傳部部長 |
歷任領導
歷史時期 | 姓名 | 職務 | 任期 |
北方交通大學 1978年7月-2003年9月 | 王見新 | 黨委書記 | 1978年7月-1983年4月 |
劉聖化 | 黨委書記 | 1983年4月-1985年9月 | |
陳籙生 | 黨委書記 | 1985年9月-1991年 | |
徐錫安 | 黨委書記 | 1991年-1995年 | |
王金華 | 黨委書記 | 1995年-1997年1月 | |
張永甡 | 黨委書記 | 1997年1月-2003年9月 | |
北京交通大學 2003年9月至今 | 張永甡 | 黨委書記 | 2003年9月-2004年5月 |
王建國 | 黨委書記 | 2004年5月-2010年7月 | |
曹國永 | 黨委書記 | 2010年7月至今 |
歷史時期 | 姓名 | 職務 | 任期 |
鐵路管理傳習所 1909年9月-1910年4月 | 李稷勛 | 監督 | 1909年9月-10月 |
章梫 | 代理監督 | 1909年-1912年 | |
交通傳習所 1910年4月-1917年1月 | 章梫 | 代理監督 | 1909年-1912年 |
張煜全 | 兼辦監督 | 1912年4月-5月 | |
羅忠治 | 代理監督、所長 | 1912年5月-1913年4月 | |
姚國楨 | 所長 | 1913年4月-1916年9月 | |
陸夢熊 | 所長 | 1916年9月-1917年1月 | |
鐵路管理學校 1917年1月-1921年6月 | 陳策 | 校長 | 1917年1月-7月 |
俞人鳳 | 校長 | 1917年7月-1919年2月 | |
沈琪 | 校長 | 1919年2月-1921年5月 | |
胡鴻獻 | 校長 | 1921年5月-9月 | |
交通大學北京學校 1921年7月-1922年7月 | 葉恭綽 胡鴻獻 | 董事長 校長 | 1921年9月-1922年6月 |
雷光宇 | 校長 | 1922年6月-7月 | |
唐山大學北京分校 1922年7月-1923年2月 | 邵恆浚 | 校長 | 1922年8月-1923年3月 |
北京交通大學 1923年2月-1928年6月 | 張福運 | 校長 | 1923年3月-1924年12月 |
朱我農 | 校長 | 1924年12月-1927年8月 | |
姚國楨 | 校長 | 1927年8月-1928年6月 | |
第三交通大學 1928年6月-9月 | 王伯群 | 校長 | 1928年6月-1928年9月 |
北平交通大學鐵路管理學院 1928年9月-1929年7月 | 沈琪 | 院長 | 1928年11月-1929年7月 |
交通大學北平鐵道管理學院 1929年7月-1938年1月 | 史譯宜 | 院長 | 1929年7月-1931年9月 |
徐承燠 | 院長 | 1931年9月-1938年1月 | |
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 1938年1月-1941年7月 | 茅以升 | 院長 | 1938年-1941年 |
國立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北平鐵道管理學院 1941年7月-1942年1月 | 茅以升 | 院長 | 1941年-1942年 |
國立交通大學貴州分校 1942年1月-1946年4月 | 茅以升 | 院長 | 1942年 |
胡博淵 | 院長 | 1942年1月-1943年8月 | |
羅忠忱 | 院長 | 1943年8月-1945年6月 | |
顧宜蓀 | 院長 | 1945年6月-1946年4月 | |
國立北平鐵道管理學院 1946年4月-1949年7月 | 徐佩琨 | 院長 | 1946年4月 |
中國交通大學北平管理學院 1949年7月-1950年8月 | 茅以升 | 校長 | 1949年7月-1950年8月 |
北方交通大學北京鐵道學院 1950年9月-1952年5月 | 茅以升 | 校長 | 1950年9月-1951年8月 |
北京鐵道學院 1952年5月-1970年5月 | 李新波 | 代理院長 | 1952年5月-1953年7月 |
王孝慈 | 院長 | 1953年7月-1959年12月 | |
錢應鱗 | 院長 | 1959年12月-1961年4月 | |
彭伯周 | 院長 | 1961年4月-1978年7月 | |
北方交通大學 1970年6月-2003年9月 | 王見新 | 校長 | 1978年7月-1983年4月 |
張樹京 | 校長 | 1983年4月-1988年9月 | |
萬明坤 | 校長 | 1988年9月-1994年1月 | |
王金華 | 校長 | 1994年1月-1998年12月 | |
談振輝 | 校長 | 1998年12月-2003年9月 | |
北京交通大學 2003年9月至今 | 談振輝 | 校長 | 2003年9月-2008年3月 |
寧濱 | 校長 | 2008年3月至今 | |
參考資料: |
知名校友
姓名 | 職務/成就/事跡 |
劉瀚 | 1914年畢業於北京交通管理傳習所無線電科,中國第一個無線廣播電台創始人,“中國廣播之父”。 |
吳紹曾 | 1917年考入北京交通管理傳習所鐵路管理科,著名鐵路運輸專家,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 |
鄭振鐸 | 1920年畢業於北京鐵路管理學校,原中國文化部副部長,中國現代傑出的愛國主義者和社會活動家、著名作家、翻譯家、文學評論家、考古學家,新文化運動的積極倡導者,五四運動學生領袖。 |
楊汝梅 | 1920年畢業於北京鐵路管理學校高等科,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原院長,中國最早的四大會計師之一。 |
許靖 | 1921年考入交通大學北京學校,中國鐵路運輸經濟學科的開創者,鐵路運輸專家和教育家。 |
張沖 | 1922年考入交通大學北京鐵道管理學院,中國國民黨官員,第二次國共合作的牽線人,曾任中國國民黨執行委員、中央組織部代理副部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辦公廳顧問事務處中將處長。 |
趙傳雲 | 1923年以第一名成績畢業於北京交通大學鐵路管理科,鐵路運輸經濟學家, |
金士宣 | 1923年畢業於北京交通大學,中國鐵路運輸學科首創人和奠基人、鐵路運輸專家。 |
王余杞 | 1924年考入北京交通大學,現代文學著名作家、左翼作家聯盟盟員,《當代文學》雜誌的創辦者。 |
王竹亭 | 1925年畢業於北京交通大學俄文班,著名鐵路工程專家、教育家,中國鐵路選線設計學科的開拓者。 |
林達美 | 1929年畢業於交通大學北平鐵道管理學院,著名鐵路運輸學家、教育家。 |
夏克定 | 1945年畢業於交通大學貴州分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 |
吳風 | 1945年考入國立北平鐵道管理學院鐵道管理系,鐵路運輸專家,曾任原鐵道部運輸局總工程師。 |
封明為 | 1946年考入國立北平鐵道管理學院,曾任北京市副市長。 |
張緒潭 | 1947年考入國立北平鐵道管理學院,曾任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北京鐵道學院黨委副書記。 |
謝光 | 1948年考入國立北平鐵道管理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曾任中國國防科工委副主任。 |
李森茂 | 1948年畢業於北方交通大學,曾任中國鐵道部部長。 |
施仲衡 | 1950年考入北方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橋隧系,中國工程院院士。 |
彭一剛 | 1950年考入北方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建築系,中國科學院院士。 |
李承恕 | 1950年考入北方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電機系,中國無線電通信專家。 |
丁關根 | 1951年畢業於北方交通大學鐵道管理系,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中國鐵道部部長。 |
張樹京 | 1953年畢業於北京鐵道學院電信系,曾任北京交通大學校長。 |
簡水生 | 1953年畢業於北京鐵道學院電信系,中國科學院院士,光纖通信、光纖感測、電磁兼容領域專家。 |
袁保宗 | 1953年畢業於北京鐵道學院電信系,信號與信息處理專家。 |
顧雲飛 | 1953年畢業於北京鐵道學院,曾任中直機關工委原常務副書記(正部長級)、原鐵道部黨組成員、紀委書記兼直屬機關黨委書記。 |
國林 | 畢業於北京鐵道學院,曾任原鐵道部副部長、原哈爾濱鐵路局局長、原北京鐵路局局長。 |
屠由瑞 | 1954年畢業於北京鐵道學院運輸專業,曾任原鐵道部副部長、國家開發銀行黨組書記、副行長、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 |
石萬鵬 | 1960年畢業於北京鐵道學院,曾任中國紡織總會會長、黨組書記(正部長級)、中國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副主任(正部長級)。 |
李永海 | 1963年畢業於北京鐵道學院電信系,曾任中華全國總工會書記處書記。 |
黃四川 | 1965年考入北京鐵道學院,曾任中國鐵道部黨組成員、中華全國鐵路總工會主席。 |
谷士文 | 1967年畢業於北京鐵道學院電信系,曾任湖南大學校長、華中師範大學校長、長沙鐵道學院院長。 |
談振輝 | 1967年畢業於北京鐵道學院電信系,曾任北京交通大學校長。 |
吳昌元 | 1969年畢業於北京鐵道學院運輸經濟系,曾任海南省副省長、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 |
梁康之 | 1981年畢業於北方交通大學,國際著名交通規劃設計專家,美國馬里蘭州公路管理局高級工程師。 |
寧濱 | 1982年畢業於北方交通大學電信系,北京交通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2014年當選)。 |
張榴晨 | 1982年畢業於北方交通大學電氣工程系,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入選中國國家第九批 “千人計畫”。 |
樓宇慶 | 1982年畢業於北方交通大學套用數學物理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
安立敏 | 1982年畢業於北方交通大學機械系,曾任原鐵道部黨組成員、紀委書記、中國鐵路總公司黨組紀檢組組長。 |
沈衛明 | 1983年畢業於北方交通大學機械系,加拿大國家研究院高級研究員,IEEE Fellow(2013年當選)。 |
權龍 | 1984年畢業於北方交通大學電信系,香港科技大學教授,IEEE Fellow(2009年當選)。 |
張濤 | 1984年畢業於北方交通大學通控系,美國貝爾實驗室研究員,IEEE Fellow(2009年當選)。 |
於雷 | 1984年畢業於北方交通大學鐵道交通運輸管理專業,美國德克薩斯州南方大學科技學院院長、終身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
牛志升 | 1985年畢業於北方交通大學通控系,清華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IEEE Fellow(2011年當選)。 |
王郴平 | 1986年碩士畢業於北方交通大學運輸工程系,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阿肯色州立大學終身教授,2013年入選中國國家“千人計畫”,首位獲得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運輸工程獎章的華人。 |
杜林 | 1986年碩士畢業於北方交通大學,曾任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校長、北京交通大學副校長。 |
杜彥良 | 1989年碩士畢業於北方交通大學,中國工程院院士,石家莊鐵道大學副校長。 |
汪明浩 | 1990年畢業於北方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現任中共北京市平谷區委副書記、區長。 |
劉小平 | 1992年畢業於北方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加拿大卡爾頓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 |
謝強 | 1992年畢業於北方交通大學建築系,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建築師。 |
王稼瓊 | 1995年博士畢業於北方交通大學,現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曾任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校長、北京物資學院校長、北京交通大學副校長。 |
高自友 | 1995年北方交通大學博士後出站,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學部副主任,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中國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973計畫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
鄭吉春 | 博士畢業於北方交通大學經管學院,現任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曾任北京工業大學黨委書記,北京印刷學院黨委書記。 |
王岳森 | 2000年碩士畢業於北方交通大學經管學院,現任石家莊鐵道大學黨委書記 |
孫安民 | 2001年畢業於北方交通大學研究生班,曾任中國全國工商聯專職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長。 |
陳蘭華 | 2005年碩士畢業於北京交通大學運輸系,曾任國家鐵路局副局長,原鐵道部安全總監,安監司司長。 |
陳春陽 | 2008年博士畢業於北京交通大學經管學院,現任中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正廳級),曾任西南交通大學校長,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所長,原鐵道部科技司副司長。 |
田卿 | 2008年考入北京交通大學法學系,奧運會冠軍(第30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羽毛球女子雙打冠軍)。 |
姓名 | 職務/成就/事跡 |
莫若愚 | 1948年畢業於國立北平鐵道管理學院運輸系,著名愛國華僑企業家,新加坡環美家具集團創始人和董事會終身名譽主席、吉象木業集團創始人、偉業木業集團董事會主席。 |
翁景慶 | 1966年畢業於北京鐵道學院經濟系會計學專業,曾任中鐵二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
張光輝 | 1974年畢業於北方交通大學,首都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原總經理。 |
武克鋼 | 1976年畢業於北方交通大學電信系無線通信專業,香港通恆集團董事長,雲南紅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
王幼君 | 1982年畢業於北方交通大學計算機系,北京握奇數據系統有限公司董事長。 |
馬騁 | 1982年畢業於北方交通大學電信系,中國通信信號集團公司原總經理、中國通信信號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長。 |
趙吉斌 | 1984年畢業於北方交通大學運輸系,曾任中國移動副總裁兼中國鐵通董事長。 |
李河君 | 1988年畢業於北方交通大學鐵道車輛專業,中國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漢能集團董事局主席、2014年中國首富。 |
錢瑞 | 1990年畢業於北方交通大學計算機系,北京競業達數碼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
王旭寧 | 1991年畢業於北方交通大學電氣系,九陽豆漿機的發明人,九陽股份公司創始人、董事長、總裁。 |
賈石璉 | 畢業於北方交通大學電氣系,美國軟體公司Interwoven首席技術官,榮登“2008-2009矽谷名人錄”,2012華人經濟領袖。 |
宗堅 | 北京交通大學校友,曾任中國誠通集團中國包裝總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華僑城集團公司黨委副書記。 |
胡曉玲 | 北京交通大學校友,鼎暉投資董事總經理。 |
李燕青 | 北京交通大學校友,曾任中國通信信號集團公司黨委書記。 |
鄭昌泓 | 北京交通大學校友,曾任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董事長、中國南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
張軍 | 北京交通大學校友,曾任中國南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
張志強 | 北京交通大學校友,山特維克大中華區總裁 ,原諾基亞西門子公司大中華區總裁。 |
周曉陽 | 北京交通大學校友,三星電子(中國)有限公司常務董事、副總裁。 |
何京翔 | 北京交通大學校友,英特爾(Intel)亞太研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兼英特爾軟體與服務事業部中國區總經理。 |
張新寧 | 畢業於北京交通大學電氣牽引與傳動控制專業,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
高校任務(一)
該任務主要用於盤點全國各大高校。高校是高等學校的簡稱,泛指對公民進行高等教育的學校。 |
2009中國大學工學100強
工學包括地礦、材料、機械、儀器儀表、能源動力、電氣信息、土建、水利、測繪、環境與安全、化工與製藥、交通運輸、海洋工程、輕工紡織食品、航空航天、武器、工程力學、生物工程、農業工程、林業工程、公安技術等21個學科類,共有79個本科專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