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署名
元明兩代
——記歷史上北京市東城區演樂胡同等三條胡同北京市東城區有三條緊鄰的胡同,它們是演樂胡同、本司胡同、內務部街。翻開歷史,這裡是元明兩代的文化中心,當時管理演出排練的機構——教坊就設在這裡。教坊作為管理宮廷音樂的官署,遠自唐代就有了。元朝的教坊設在東皇華坊,從地圖上查對,它正是明朝黃華坊的地方。明嘉靖時的《京師五城坊巷胡同集》里黃華坊地區已經有了勾欄胡同(今內務部街)、東院、演樂胡同等與演出有關的地名,可以說明今日演樂胡同一帶就是元、明兩代教坊的所在地。教坊設在本司胡同。勾欄胡同是它的演出場所,演樂胡同則是排練節目的地方。
崛起
元代雜劇繁盛,作為元代政治中心的元大都,文化也非常繁榮,具體表現那就是東城教坊的崛起。有一個故事可以說明這個情況。《堅瓠集》記載:“齊亞秀者,京師名倡,常侍長陵宴,出語人曰,‘知音天子也’。每唱到關目處,即為有舉卮。” 這是明初的情況。齊亞秀,從名字上看,她是元朝教坊舊人,《青樓集》中記載凡是元朝的伎女,名字都帶個“秀”字。明成祖不僅精通武韜戰略,也有很深的文學藝術修養,他自己動手編寫劇本,而且有較高的欣賞評論能力。明初,他召集元末教坊舊人入宮演出,每唱到精彩的地方,就舉杯滿飲,表示喝彩。難怪齊亞秀演唱完後出宮對人說:“這真是個知音天子。”這個故事說明明初帝王重視歌樂演出,它淵源於元代燦爛的文化生活,其發源地就是東城區演樂胡同一帶的教坊。《堅瓠集》稱齊亞秀為“倡”,當然是指“樂人”而言,不是指妓女的“娼”,唐宋以來的教坊不是妓院性質。齊亞秀能到皇帝面前演唱,足以說明她是個技藝高超的藝人。 成祖之後,明朝的幾個皇帝都喜歡雜劇,演劇之風一直很盛。《竹軒雜錄》載:“成化(明憲宗年號)三年,教坊司只存樂戶八百餘,不敷套用,乃行文山(西)、陝(西)各布政署,選收樂戶應役。”八百戶樂戶尚嫌不夠,還要從遠方征役,可見當時教坊的文藝活動是多么活躍呀!
衰落
教坊的衰落應該從明武宗時大批藝人應召入宮說起。人們訪問武宗時代遺留下來的雜劇演員梁三姑的情況,可以看出教坊衰落的情況。蘇武子曰:“武宗時,東院梁氏,彈箏獨妙,家世善聲,備供奉。天啟甲子(四年)二月中,予同劉君過之,則已無彈箏者矣。劉少時,以豪聞局中,比入梁氏,記憶庭經,慨然當時。居有間,問其家三姑善箏者,下世今幾年。一環應聲曰:‘客何從知予家三姑也,今九十餘,尚能飯。然二三十年來,內廷靜懾,教坊、樂部皆湮廢。時好新聲,三姑箏塵久矣。每家人小集,風月閒好,姑悲來,或一彈。促節哀音,聽者失悅。’劉因請見三姑,冀彈數柱。辭再四,則列幛座右,為奏一曲。洪往舒歸,鯨駭鸞續,更時時聞折柱狀。已若風霧煙雨,其泠泠也。座客聽者,悄然氣嘆雲。”這是一段天啟年間回憶正德時候情況的回憶錄,既生動地說明了梁三姑彈技之妙,也正確地說明了教坊是在武宗時期衰落下去的。 教坊的衰落導致了它後來同妓院的結合。明初靖難之役後,明成祖把反對他的建文帝的忠臣齊泰、黃子澄、鐵鉉等人的妻女送到教坊司充當軍妓,供軍人輪番蹂躪,這是一種極其野蠻的行為。
魯迅評論
魯迅先生在《病後雜談》一文中對此進行了無情的鞭笞。儘管有人提出鐵鉉妻女以死殉,這段史料有出入,但魯迅堅信有當時奏文和皇帝的批示為證。
區別妓院
明成祖的這一行動使得當時教坊具有了妓院的性質,但看來明初只是一部分教坊是這樣的,其他教坊仍是排練演出的機構,明成祖親自聽取齊亞秀的演唱就說明了教坊的性質。到武宗時教坊衰落,優秀的藝人應召入宮了,散落在外的藝人逐漸和鄰近的妓院合流,這時演樂胡同一帶就逐漸成為妓院的集中場所。嘉靖時的《京師五城坊巷胡同集》記載在演樂胡同附近已經有了以暗娼名字命名的宋姑娘胡同、粉子(妓女又稱粉頭)胡同等地名,可以說明這個變化。萬曆時這一帶有名的妓女是薛素素,胡應麟著《甲乙剩言》記載她“能書,作黃庭小楷,尤工蘭竹,下筆迅掃,各具意態。又善馳馬挾彈,能以兩彈先後發,使後彈擊前彈,碎於空中。又置一彈於地,以左手持弓向後,右手從背上反引其弓,以擊地下之彈,百不失一也。”薛素素能表演精湛的雜技,這的確是教坊的特點,唐代教坊伎人差不多都能表演走索、扛竿等難度很大的技術。萬曆離正德不遠,那時的妓女無疑還帶有教坊的特色。薛素素後來嫁給了《野獲編》的作者沈德符為妾。她藏有一方端硯,硯盒底有小楷書款“萬曆癸酉姑蘇吳萬有造”,盒蓋內刻細暗花紋薛素素肖像,出於仇十洲之女仇珠的手筆。
脂硯齋
這方硯台後來落入一個珍藏者手中,他在硯邊刻隸書小字“脂硯齋所珍之硯其永保”,這就是《紅樓夢》有名的評論家,脂硯齋命名的理由就在於這一方硯。這方硯後來又落入端方手中,最後轉輾地歸近代收藏家張伯駒所有。
詩詞名句
1、白居易《琵琶行》: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蛤蟆陵下住。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2、李涉《寄荊娘寫真》:章台玉顏年十六,小來能唱西梁曲。教坊大使久知名,郢上詞人歌不足。
3、李煜《破陣子》: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4、和凝《宮詞百首》:內宴初開錦繡攢,教坊齊奏萬年歡。 簫韶響亮春雲合,日照堯階舞瑞鸞。
研究著作
歷代教坊與演劇
張影著
齊魯書社出版
教坊是我國古代宮廷中掌管俗樂的樂舞機構,它自唐代設定,迄清初廢止,歷經唐、宋、遼、金、元、明、清七代。它的存在,對我國古代宮廷戲劇及至民間戲劇的發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供相關讀者閱讀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