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生[傳統戲曲角色行當]

小生[傳統戲曲角色行當]
小生[傳統戲曲角色行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小生是傳統戲曲角色行當之一,指扮演青少年男子,按照飾演人物的不同,一般分為:娃娃生、窮生、扇子生、紗帽生、翎子生等等。

基本信息

簡介

小生[傳統戲曲角色行當] 小生[傳統戲曲角色行當]

1. 讀書人自稱(多見於早期白話)

2. 小生就是京劇中比較年輕的男性角色。

小生的特點是不戴鬍子,扮相一般都是比較清秀、英俊。

在表演上最大的特點是唱和念都是真假聲互相結合。假聲一般說比較尖,比較細,比較高,聲音聽起來比較年輕,這樣就從聲音上跟老生有所區別。採用這樣一種發聲方法,是為了表示這種行當所扮演的角色,都是些青年人。可是小生所用的假聲,跟扮演女性的旦角所用的假聲並不一樣。如果小生所用的假聲跟旦角完全一樣的話,那就不對了。小生的唱法雖然也是用假聲,但是應該比較剛、勁、寬、亮,聽起來聲音很清脆,但是並不柔媚,很剛健,卻並不粗野。這種唱法和念法,要掌握得恰如其分是很不容易的。所以京劇小生這一行,歷來是人才較少的行當。

分類

京劇小生 京劇小生

小生也分成文武兩類。文小生里又分為這么幾類:袍帶小生、扇子生、翎子生、窮生等。袍帶小生也可以叫紗帽小生,扮演一般作官的青年人。這些角色大部分都是文人,扮出來以後,既不能帶殺氣,不能粗野,也不能帶稚氣,顯得挺天真活潑似的,那樣不行。

除了文小生外,還有武小生。有些武小生是由翎子生兼演的。純粹的武小生也分成兩種,一種是穿長靠的武小生,比如《鎮潭州》、《小商河》的楊再興,《磐河戰》、《借趙雲》的趙雲,《銀空山》的高思繼,《柴桑關》的周瑜等,都屬於這類的角色。還有一種是短打的武小生,就是穿短衣裳的。從武打的功夫來看,和武生差不多,可是唱和說白,都用小生的方法,,就是用小生的真假嗓結合。在有些工架和造型上,也與武生有些出入。例如《石秀探莊》的石秀,《雅觀樓》的李存孝等,都屬於這類角色。可是有些戲,像《八大錘》的陸文龍,現在也由武生兼演了。所以這樣的戲也叫“兩門抱”。所謂“兩門抱”,就是武小生可以演,武生,也可以演。

風格

袍帶小生 袍帶小生
翎子生 翎子生

袍帶小生的風度,一般說,應該是雍容端莊還要帶點儒雅穩重。例如《玉堂春》里的王金龍,《陳三兩爬堂》里的陳魁等,都是戴紗帽,穿蟒袍的。還有一種是穿官衣的,表示官階比較低的角色,像《奇雙會》里的趙寵,《御碑亭》里的柳生春(考中進士以後),《清風亭》最後出場的張繼保等。文小生里還有一種扇子生,就是手裡拿把扇子,頭上戴的是文生巾,穿的是褶子,所以也叫作褶子生。扇子生所穿的褶子,一般都是身上繡著花的,表示年輕、瀟灑。為什麼叫扇子生呢?因為扇子本身就是一種舞蹈道具,可以輔助演員做出許多舞蹈動作。在京劇舞台上,扇子不是為了天熱才拿的,不管什麼天氣,都可以拿扇子。實際上扇子是一種特殊道具,主要是用來幫助角色表現他的風流瀟灑、文質彬彬的風度。例如《拾玉錫》里的傅朋,《西廂記》里的張生,《人面桃花》里的崔護等;都是這類的角色。這類角色一般離不開愛情戲,所以經常是跟旦角在一起配合的。文小生里還有一種叫窮生,專門指一些倒霉的窮困潦倒的念書的人,比如《評雪辯蹤》里的呂蒙正,《金玉奴》里的莫稽,《連升三級》里的王明芳,《狀元譜》里的陳大官等,都屬於這類角色。這些角色一般都穿富貴衣。富貴衣是一種專門名詞,就是在青道袍上補了許多花補丁,這樣的衣裳給它起個好聽的名詞叫富貴衣。還有一種說法,這些人雖然眼前很窮,將來肯定是要富貴的,現在雖然穿得這樣破,卻是將來富貴的象徵,所以這種衣裳叫作富貴衣。這是過去戲班裡的一種說法。在文小生里還有一種是比較特殊的,就是翎子生。翎子,也叫雉尾,俗話就是野雞尾巴,尺寸很長很長,最長的要到二米左右,一般也要到一米四五、一米六七的樣子。兩根大野雞翎子,插在頭上,作為頭上的裝飾品。凡是頭上戴雉尾的小生,一般都是雄健,英武,扮相很英俊,氣勢很盛的青年角色。這種角色雖然劃在文生範圍里,實際上可以說是文武兼備,也可以說是文武之間的一種行當。因為演翎子生的,一般都要有一些武功,主要憑工架,憑舞蹈,用翎子做出許多舞蹈動作來。比如《群英會》、《回荊州》、《黃鶴樓》的周瑜,《風儀亭》、《轅門射戟》的呂布,《四郎探母》、《穆柯寨》、《破洪州》的楊宗保等,都屬於這類,扮演這樣的角色,一般都要有些剛健、英武的風度。

京劇早期小生

龍德雲

京劇早期的小生,時漢調演員。1830年左右到北京。龍演唱用奔嗓音高調,聲音且雄,猶如虎嘯,與今日小生唱法差別很大,時成"龍調"小生。1845年左右,搭和春班演唱京劇,擅演《轅門射戟》(呂布)、《黃鶴樓》(周瑜)等。

德珺如

德珺如(1852——1925)滿族人,他出身貴族家庭,自幼酷嗜京劇,擅演青衣,常以票友身份串戲,後下海成為藝人。初演青衣,後改小生。他的嗓音寬亮高亢,渾厚剛勁,吸取了徐小香、龍德雲的唱法,演唱氣勢磅礴。他的天賦很好,大小嗓運用自如,結合自然,和諧悅耳。在演少年英雄時唱腔常常運用“炸音”、“虎音”,《羅成叫關·小顯》、《飛虎山》、《監酒令》、《孝感天》、《轅門射戟》、《白門樓》等戲最擅長。他對人物的揣摩深刻細膩,善於結合人物和劇情設計唱腔。在小生唱腔直腔直調的基礎上向前推進了一步。他還善於吸收其他藝術營養為我所用。孫菊仙演《未央宮·巡宮》唱二黃導板·回龍·慢板,他移植過來,譜成小生唱腔,對小生二黃唱腔有所發展和豐富。他演《轅門射戟》呂布,射戟時,引弓信手發箭,百發百中,堪稱一絕。他的戲路廣博,桃李滿門,而且各行角色都有,小生金仲仁,淨角金少山,老生孟小茹等都出自他的門下。

朱素雲

男,京劇小生。名沄,字舫仙,號紉秋,小名四妞。原籍江蘇蘇州,生於北京。初習昆旦,後改京劇小生,為四喜班鮑福山弟子。後又得徐小香教益。並為清“內廷供奉”。

他扮相英俊瀟灑,嗓子稍欠寬亮,故此不常演唱工戲。以演靠把小生戲為其專長,常演劇目為《轅門射戟》、《岳家莊》、《虹霓關》、《穆柯寨》、《破洪州》、《黃鶴樓》、《打寇》等。尤以《虹霓關》、《穆柯寨》的“對槍”,邊式優美,別具一格,而為人稱道。與名旦王瑤卿、楊小朵並稱為“三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以後,經常與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合作演出。

徐小香

徐小香號蝶仙,與程長庾長期合作,程十分倚重。徐小香有京劇小生"開山鼻祖"之稱。初為票友,後搭四喜班,後搭三慶班,為小生主演。徐小香嗓音寬厚響亮,扮相英俊,戲路寬博,文武兼山,昆亂不擋,唱做均屬上乘。他擅演的劇目很多,如《拾畫叫畫》、《舉鼎觀畫》、《奇雙會》、《玉堂春》、《石秀探莊》、《雅觀樓》、《八大錘》、《借趙雲》、《轅門射戟》、《鎮、《監酒令》、《孝感天》、《羅成叫關》、《小顯》等。尤其與程長庾演唱合作的《三國志》連台本戲,飾演周瑜,最為精彩,時有"活公瑾"之美譽。後來的京劇小生,大多繼承徐小香的演唱路數。

京劇小生流派

程派小生

程繼先是清末以來小生演員中成就最高、技藝最全面的一位傑出人才,他的表演藝術對現代小生行影響最大。

程繼先自幼坐科,曾習武生,有很深的武功造詣,能熟練運用各類兵器的開打技巧,武打嚴謹、準確,於火熾中顯示從容英武的氣度。注意做派、神情和工架,表演傳神入微,善於以翎子、扇子、甩髮種種功夫以及細節的刻畫來塑造劇中不同人物的形象。同一人物在不同劇目中的表演也毫不雷同,如周瑜一角,包括《群英會》、《臨江會》、《回荊州》、《黃鶴樓》等劇目,程繼先不僅塑造了統兵前風流倜儻、少年英俊的周瑜,也成功的再現了作為三軍統帥,威風凜凜的周瑜。在一些含有相同的表演程式的劇目中,更細緻的對周瑜的性格、心情、處境做了各自恰如其分的描繪,如《群英會》、《臨江會》、《黃鶴樓》等劇中均有雙掏翎、叼翎、耍水袖、亮相的下場身段,程繼先都以動作幅度的大小、力度的強弱、步伐的疾徐、面部表情的變換甚至翎子功的運用分別予以不同的、合理的描繪,充分的展現了特定場合中的特定人物形象。又如,同是使用雙錘,程繼先能夠通過表演區分出岳雲、韓彥直這兩個時代相通、身份相同、年齡相近的人物各自的鮮明特色。凡經他上演的劇目,均有與其他演員不同的表演,如《借趙雲》的起霸、對白、開打,《八大錘》的雙槍和《岳家莊》的雙錘等,即使極為普通的表演手段與程式如出場的抖袖、開打的對槍,也都能邊式、漂亮、與眾不同。

程繼先的表演富書卷氣,因此他對所演的武小生戲於英武中含儒雅,文小生戲於文雅中顯灑脫,窮生戲的寒酸迂腐也能不俗不火。他的念白講求音韻,注意五聲陰陽,大小嗓結合圓融無跡。曾先後與大量生行、旦行演員合作,戲路寬廣,凡小生行當的各種類型如雉尾聲、紗帽生、扇子生、窮生、武小生以及長靠、短打戲均所擅長,代表劇目儲上述諸戲外,還有《蔡家莊》、《雄州關》、《探莊》、《狀元譜》、《弓硯緣》、《連升店》、《奇雙會》、《九龍山》、《八大錘》、《雅觀樓》等。生平收徒較苛,私淑、摹演者極多,其弟子有葉盛蘭、俞振飛、白雲生等,其中以葉盛蘭的成就為最高。

葉派小生

葉盛蘭戲照 葉盛蘭戲照

葉盛蘭對程門本派的劇目、表演、武等面的全面繼承,並在多年的舞台實踐中有重大的突破和發展,不僅青出於藍,而且把程派小生藝術推向又一個新的高峰,其中最大的成績在於唱工。

葉盛蘭天賦優越,嗓音不僅寬亮高亢、圓潤甜美,龍音、虎音兼備,而且耐唱,諸如大段的嗩吶二黃、西皮三眼、原板等成套唱腔都能酣暢飽滿、輕鬆舒展。唱法上,他遠取德(珺如)、朱(素雲),近摹姜(妙香)、金(仲仁),多方吸收了各家唱槍、唱法的精華,而使自己的唱腔華麗秀勁,並研創了反西皮唱腔。葉盛蘭善於以豐富多變的唱腔塑造人物,如同一呂布,在《轅門射戟》中的西皮唱腔挺拔豪放,盛氣凌人,而《白門樓》中的西皮唱段則淒婉迂曲、悲愴動人。有時以唱腔刻畫人物的激憤,唱的及其蒼涼悲壯,如 《叫關》中的羅成。有時又以唱腔表現人物的絕望,唱得非常淒楚深邃,如《柳蔭記》中的梁山伯。葉盛蘭在唱工方面成功的藝術創造,適以補足了程派的缺陷(程繼先不耐大唱),而使 小生行當的藝術更為完善。對於程派的做工,葉盛蘭於繼承之外更有所發展,尤其刻畫反面人物能夠準確、生動、合理,如呂布的驕橫淺薄,西門慶的兇狠猙獰都恰到好處。

葉在50年代以後,念白不須著意摹仿而酷似程繼先,語氣音色,皆可亂真,而且極有神韻,且進入最佳境界。他武功根底身後,腰腿功夫極佳,刀、槍、劍、棍等等開打純熟脆帥,翎子甩髮均有超出前人的表演技巧,《獅子樓》(飾西門慶)、《翠屏山》(飾石秀)等劇中翻撲功夫和武技均不在武生演員之下。除繼承了程派的全部劇目外,中年以後上演了一批獨有的劇目,如全部《周瑜》、全部《呂布》、全部《羅成》等,唱、念、做、打、表演都十分繁重,充分的展現了他全面的藝術造詣。《戰濮陽》、《翠屏山》、《獅子樓》、《雙合印》和50年代以來的新劇目《周仁獻嫂》、《柳蔭記》、《白蛇傳》、《桃花扇》、《西廂記》和現代戲《白毛女》都屬珍品,反串戲《木蘭從軍》、《南界關》、《英傑烈》等則因他曾習花衫,演來寓剛於柔,更別具風采。葉盛蘭全面的發揚了程派小生的藝術,被認為是當代小生的首席演員,中年以後更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風格,成為當代最有影響的小生流派。弟、茹紹荃、李元瑞、張春孝、馬玉琪、馬榮禮、張嵐方等,子少蘭亦能繼其衣缽,再傳弟子有於萬增等。此外,大多數小生演員都能摹學葉盛蘭的演唱,影響極為深遠。

姜派小生

姜妙香戲照 姜妙香戲照

姜妙香由青衣改演小生,師承馮蕙林、陸杏林,並取法德珺如、朱素雲,博採眾長而且富於創造,發展了小生唱腔以書,形成了新的流派,稱為"姜派"。

姜妙香同梅蘭芳合作近半個世紀,在梅蘭芳創演的全部新戲和梅派傳統劇目中,塑造了各種類型的小人物形象,使他的演唱藝術影響深遠。並因長期的合作,具有梅蘭芳相近的風格,儒雅莊重,真摯自然。他的戲路文武皆擅長而偏於文,唱做俱佳而精於唱,悲喜劇皆演而更宜於喜劇,其主要貢獻在於改革、豐富了小生的唱腔。他嗓音甜潤高亮,耐唱受聽,他吸取了青衣的傳統唱腔、唱法和運腔技巧,使之充分"小生化",脫俗而且無脂粉氣。經他精心加工設計,創製出別致優雅、富於感情的新腔,如《四郎探母》中楊宗保"扯四門"的西皮唱段,經他演唱後,成為流傳至今的名唱。

姜妙香念白講求聲韻和吐字,強調語氣的平易和傳情。武功亦佳,扎靠戲開打利落,招數清楚,身手穩健,從不賣弄技巧。精心的琢磨劇中人物的心理、地位、環境、運用唱、念、做等身段予以恰當、合理的表現,是姜妙香演戲的一大特色。他能戲極多,袍帶小生、扇子生、窮生以及翎子生的劇目都很精彩。《監酒令》、《轅門射子》、《白門樓》、《借趙雲》、《黃鶴樓》、《羅成叫關》、《小宴》、《飛虎山》、《狀元譜》、《連升店》等均富姜派特色。梅派傳統劇目《宇宙鋒》、《貴妃醉酒》、《虹霓關》、《穆天王》、《春秋配》、《奇雙會》、《玉堂春》、《遊園驚夢》及梅派新排劇目《西施》、《霸王別姬》、《洛神》、《木蘭從軍》、《太真外傳》、《廉錦楓》、《生死恨》、《鳳還巢》、《牢獄鴛鴦》、《春燈謎》、《黛玉葬花》、《千斤一笑》、《俊襲人》等,也都得到姜妙香的有力配合。

姜妙香有弟子50餘人,較著者有閻慶林、沈曼華、江世玉、黃定、童壽苓、徐和才、劉雪濤等;津滬票界潘經蓀、袁青雲、何時希等皆與姜有交往,均擅演姜派名劇。

金仲仁以票友下海,師承德珺如,由宗王楞仙,多與著名生、旦行演員合作,戲路寬,善借鑑,長於做、念,成為民國以後小生流派代表人物之一。

金的唱工宗德珺如,並講求因戲設腔,注重節奏尺寸。念白、做工學王楞仙,字音準確,語氣傳神,尤擅京白,所謂"京味"極為純正,醇美動聽。在表演時,他表情細膩,注意發掘人物的內心,用種種表演手段賦予人物活力,加強人物的感情色彩。飾演貴胄、將帥具華貴雍容之概,演有痴、呆氣的書生如《悅來店》之安驥、《梅玉配》之徐廷梅等,尤能合乎身份,不失本色。演窮生戲如《打侄上墳》之陳大官亦能於寒酸潦倒中透出大方的氣度。在參加新排劇目的演出當中,善於移植、借鑑傳統劇目中的表演和特殊技巧,點染生姿,如在《關王廟》中飾王金龍,移用了《打侄上墳》中陳大官倉皇急避提鞋拾銀的身段,沿《釵頭鳳》陸游迎接唐蕙仙時化用了《奇雙會》趙寵闖轅的神情動作,將《黃逼宮》中共叔段的表演用於《乾坤福壽鏡》"認母"一場等,都是借鑑化用的範例。金仲仁雖然出身票友,但武功紮實,與刀馬旦合演《馬上緣》、《虹霓官》毫不示弱,在《雄州關》中飾韓彥直,《雅觀樓》飾李存孝,《雁門關》中飾楊八郎,分別有複雜的表演技巧,均屬難能。歷與王瑤卿、荀慧生、小翠花、王玉蓉等合作,無論傳統劇目或新編劇目都能功力悉敵。他在荀慧生班中時間較長,所排新戲最多,《繡襦記》、《釵頭鳳》、《香羅帶》、《杜十娘》、《玉堂春》、《得意緣》、《婚姻魔障》、《紅樓二尤》、《晴雯》、《霍小玉》、《紅娘》等都頗為得力於他的表演。

弟子以"維"字排名,有高維康、蘇維明、董維賢、周維俊、洪維良、王維筠等,從其受業者還有李德彬、張春孝等。

京劇行當

生行 小生 武生 老生 紅生 娃娃生
旦行 武旦 花旦 老旦 彩旦 刀馬旦 青衣
淨行 銅錘花臉 架子花臉 武花臉
武丑 彩旦

京劇流派知識介紹

流派,是藝術發展的一種必然產物。流派的多樣化,是藝術繁榮昌盛的標誌之一。京劇藝術自不例外。

戲劇名詞







大曲
小旦
引子
雲手
宮調
書會
木大
正旦
末泥
布景
樂棚
行頭
戲文
沖狹
老旦
雜當
許胡
花部
走索
社火
身段
武丑
板眼
法曲
話劇
獨白
長陽南曲
弦索
圓場
劇場
彩排
賓白
排遍
梨園[戲曲]
唱腔
檢場
菊部
教坊
喜劇
掌記
鼓板
滾調
楔子
髯口
磕瓜
二花臉
三花臉
文明戲
打出馬
地方戲
竹竿子
武二花
定場白
油花臉
南雜劇
悲喜劇
基本功
滑稽戲
幕表制
潛台詞
四大徽班
自報家門
南北合套
梨園弟子
魚龍曼延
舞台美術
手眼身法步
中國戲劇梅花獎





九宮
大面
小戲
引戲
隊舞
水袖
瓦舍
台詞
正劇
本色
對白
務頭
行當
戲曲
曲破
老生
過曲
百戲
花旦
場面
邦老
尾聲
武場
板式
青衣
詩劇
科班
南戲
啞劇
面具
劇種
旁白
缽頭
排演
副旦
唱賺
臉譜
票友
雅部
黑頭
搽旦
纏令
跳丸
舞台
褶子
影戲
刀馬旦
三小戲
元雜劇
打背躬
問題劇
吳江派
武花臉
掐彈詞
昇平署
草台班
臨川派
街頭劇
鼓子詞
演出本
踏謠娘
四大聲腔
場面高度
音響效果
唱念做打
溫州雜劇
舞台指示
愛美劇運動





入破
大遍
小生
文場
六么
化妝
勾欄
台步
正淨
加官
代面
犯調
行家
戲劇
曲牌
吊毛
集曲
優伶
把子
角牴
孛老
搶背
武淨
參軍
京白
貼淨
科汎
俗樂
亮相
軸子
劇本
幫腔
俳優
腳色
副末
翎子
彩旦
郭禿
雅樂
腔調
散樂
纏達
摘遍
題目
蟒袍
燕濯
小花臉
廣播劇
雲韶府
立部伎
把子功
蘇中郎
參軍戲
性格化
宜春院
閨門旦
鬼門道
雅樂部
鼓吹部
路歧人
人物造型
四功五法
連台本戲
總會先倡
虛擬動作
程式動作
舞台藝術
《霓裳羽衣曲》





卜兒
小末
才人
元曲
麼篇
反串
開呵
正末
旦兒
龍套
包廂
北曲
行院
沖末
曲譜
傳奇
合生
尋橦
走邊
蒼鶻
序幕
武旦
武生
轉踏
官衣
貼旦
科渾
院本
起霸
客串
悲劇
家門
倡優
腳本
副淨
盔頭
清唱
象人
道具
猴戲
裝孤
韻白
鑼經
趟馬
敷演
十三調
三部曲
文工團
中州韻
壓軸戲
宋雜劇
坐部伎
定場詩
毯子功
獨幕劇
活報劇
諸宮調
傀儡戲
鼓架部
髦兒戲
內心獨白
東海黃公
即興表演
第四牆
銅錘花臉
舞檯燈光
題目正名
蘭陵王入陳曲

京劇行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