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反彈琵琶效應
在批評心理學中,人們把原本要批評的過錯不給予直接批評,而是充分肯定或表揚其長處,使之犯錯者自我反省,進而認識過錯,改正過錯的現象,稱之為反彈琵琶效應。
這一術語來之於敦煌壁畫上的藝術形象,操琴者一反常態,不是正彈琵琶而是反彈琵琶,這一形象令人嘆為觀止,其效果遠勝於正彈琵琶。這種反彈琵琶效果的藝術被人們巧妙地引用到了批評領域,其效應也如反彈琵琶,因此,人們就把它形象地比喻為反彈琵琶效應。
反彈琵琶效應的產生因素
為什麼會產生反彈琵琶效應呢?其產生的原因是什麼?經分析,影響這一效應產生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幾點:
一是反彈琵琶批評引起了犯錯者的心理失衡。一般來說,人存在著一種追求對世界(包括他本人)認識的一致性。這種認識的前後一致性就表現為連貫性,人會產生一種舒適、和諧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就是心理平衡。如果這種認識前後不一致、不連貫,心理就會產生不和諧、不舒適感,也就是心理失衡或心理失調。反彈琵琶批評後,人就會產生一種認識上的矛盾關係:“犯錯誤應該受到批評”、“現在反而受到表揚了”。這是一對矛盾關係,會使人的心理失衡。為了克服這種心理失衡,緩解心理緊張,犯錯者就必然會作出心理調整。一是改變外來信息即認為表揚者是虛假的,一是改變自己,認為自己的過錯是主要的,應該受到批評,從而產生自責心理,萌生改過自新,使自己的行為得到改善,與表揚者的表場內容相一致,從而恢復心理平衡。反彈琵琶批評就產生了第二種改變的效果,即產生了反彈琵琶效應。
二是反彈琵琶批評的反差作用。在一般情況下,當人出現過錯時,總得受到人們的指責批評。因此,人們的普遍心理活動是,一旦出現過錯,就會自生心理包袱,等著人們的批評責難,他心裡反而不安寧,心理包袱會越來越重。當受到人們批評責難後,心理包袱就放下了。從心理學的角度看,仿佛犯了錯誤受了批評,就一對一給扯平了,這樣其效果有時反而不好。因為犯錯者心理引起的反差不大,也容易形成批評的心理定勢。因此,從反差心理角度看,還不如暫時或根本就不批評,一反常態,令犯錯者等待批評落空,從而激起遞向思維,為什麼這樣的過錯都不批評,反而還要表揚?這是什麼道理?誘使犯錯者自思、自責,從而產生反彈琵琶效應。前面在標籤效應中所舉的兩個工讀生爭彈吉他而引發爭鬥的例子,就充分證明了反彈琵琶批評的神奇效應。
三是反彈琵琶批評的感化作用。一般情況下,犯錯者都會受到嚴厲的批評,甚至破壞性的批評。他們的情感需要普遍得不到正常的滿足,形成“情感飢餓”狀態,有的甚至愛憎顛倒,好惡顛倒,是非不分,長期被人所冷落、歧視,長期處於自卑、挫折、戒心、恐懼和對立等消極情緒體驗之中。他們常常主觀地認為批評是輕視自己、厭棄自己,甚至於會迫害自己。從而會形成嚴重的情緒障礙。然而,反彈琵琶批評,不僅沒有直接批評他們,而且還站在他們的角度上來肯定他們、鼓勵他們、賞識他們,使他們的心靈得到了淨化,燃起了他們向善的心靈,從而更使他們自己責備自己的過錯,決心痛改過錯,產生反彈琵琶效應。
這種反彈琵琶效應具有積極的作用。在學校中,只要妙用反彈琵琶批評藝術,其效應不僅會產生,而且其強度會頗大。因此,學校教師要積極加以套用,同時也要注意如下幾個方面的對策。
首先,學校教師在批評時要有新的變化,要區別於原有的批評,特別是要運用一下反彈琵琶的批評藝術,使學生產生新穎和特異感。這就要求學校教師要有自己的鮮明的批評個性,充分掌握反彈琵琶的批評藝術。只有這樣,才不會作出一般性的批評,不會混同於其他批評模式之中。學生對學校教師這種獨特的、新穎的、個性化的反彈琵琶批評,不會產生心理疲勞,相反卻會得到強烈的心理反差,使過錯得到清晰的感知,從而更加自責自己,虛心改正過錯。因此,學校教師的批評,不一定要死守老模式,也可以一反常態,逆向而行,以致產生反彈琵琶效應。
其次,在使用反彈琵琶批評時,學校教師要學會正話反說的技巧。例如,有位班主任在發現班級里有不少學生背著老師吸菸時,不是採取正面式的批評、更沒有採取“金剛怒目”式的批評。因為,正面式批評,引不起學生的注意,學生對教師的一般批評不感興趣,其效果不佳。“金剛怒目”式的批評,易引起學生的反感,達不到禁菸的目的。於是他採取了正話反說的反彈琵琶的批評,給學生一種新奇的、有趣的、想聽聽的心理環境,這種心理相容的批評環境給吸菸學生以耐人尋味的思考,收到了較好的批評效果。這位班主任是這樣反彈琵琶的:“今天我想跟大家談談吸菸的好處。吸菸的好處至少有四:一則可以防小偷。因為吸菸可以引起深夜劇咳,小偷怎敢上門。二則節省衣料。咳的時間一長,最終成了駝背,衣服可以做短一些。三則可演包公,從小就開始吸菸,長大後臉色黃中帶黑,演包公惟妙惟肖,用不著化妝了。四則永遠不會老。據醫學記載,吸菸的歷史越長,壽命越短,當然永遠也別想老了。” 就這樣,使這些背著老師吸菸的學生從此不再吸菸。學校教師在批評學生時,如能好好地向這位班主任學習,那么,批評的積極作用就能更好地發揮。
第三,反彈琵琶的批評就要學校教師充分挖掘錯誤行為中的閃光點,哪怕是非常微小,也不要放棄,而要積極利用。下面這位教師就很好地把握了這一點,因此,反彈琵琶效應十分明顯。有位後進生,學習不努力,經常翻牆逃學,雖經多次教育,但轉變很小。一天他翻牆進校時被學校領導發現送到班裡,同學們議論紛紛。班主任教師了解到是他來校遲到,當時校門口正統計各班遲到人數,他怕影響班級榮譽,又怕耽誤上課,就翻牆了。這時班主任便對全班同學說:“過去王 XX 同學翻牆,今天又翻牆,但這不是簡單的重複錯誤,過去是他向外翻,是逃避上課去玩;今天他是向里翻,是為了學習,這中間有進步。試想,這樣下去,我們大家能不相信他一定會成為好學生?” 教師的話使他激動得流下了熱淚,他趕緊承認自己翻牆上學的過錯,決心改正它。後來的事實表明,他果真進步很大。
該例中的王 XX 同學遲到,按照校紀校規對他進行批評是正常的、合理的。但班主任老師偏偏沒有那樣做,只是從遲到這一錯誤行為中,抓住細小的翻牆變化,揭示出該生不想遲到和為了班級榮譽的一顆火熱的心尚未完全熄滅,其行為動機是良好的。因此,他採取了一反常態的反彈琵琶的批評,果然產生良效。對於該類事件學校教師也可以採取上述這位班主任的批評術。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這樣一件令人難忘的反彈琵琶效應的事例:有一天清晨,一位女生在校園裡折了幾支鮮花。校長看見了,但卻十分關切地詢問孩子發生了什麼事。孩子告訴校長:奶奶病了,也非常喜愛鮮花,可我無法買到。他要讓奶奶看到鮮花,早日恢復健康。這是一顆多么透亮而天真、善良的心啊!於是教師專門贈送給女孩兩束鮮花,並對她說:請把一束花送給你的奶奶,祝她早日康復!一束送給你的父母,感謝他們為祖國培養出能關心長輩的孩子。該例中這位教師沒有直接指責這位女生,不像有的老師那樣批評:老師多次教育你們要愛護公物,怎么又不愛護了呢?破壞公物是可恥的行為,損壞公物是要照價賠償的,現在我叫你馬上通知你父母到學校來解決這一問題,等等。而是從她的錯誤行為中發掘出她關心老一輩和她父母教子有方的優點,加以肯定。這樣做不僅使女生認識到自己隨便採摘公家鮮花的錯誤,而且還激勵她進一步關心、孝敬老一輩。
此外,在使用反彈琵琶批評時,學校教師一定要誠心實意,實事求是,不要廉價表場,更不能虛假稱讚。這樣做,犯錯誤者是十分反感的。一旦被覺察,就更難以教育。同時,反彈琵琶批評畢竟是批評,不是完全的表揚,因此,批評二字不能忽略,不能把批評變成表揚。也就是說,反彈琵琶批評可以先表揚後批評或批評寓於表揚之中,這都是可以的,但一定要使學生感悟到自己的錯誤所在,並使其改正。否則,這種批評就不是反彈琵琶批評。這是學校教師在使用這一批評術時必須切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