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倫定律

比倫定律

比倫定律:失敗也是一種機會。若是你在一年中不曾有過失敗的記載,你就未曾勇於嘗試各種應該把握的機會。提出者:美國考皮爾公司前總裁F·比倫。失敗也是一種機會。怎樣對待“失敗”是企業成長過程中迴避不了的問題。

定義

失敗也是一種機會。若是你在一年中不曾有過失敗的記載,你就未曾勇於嘗試各種應該把握的機會。

提出者:美國考皮爾公司前總裁F·比倫

點評

失敗也是一種機會

解析

比倫定律比倫定律

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機會無處不在。但機會又是稍縱即逝的,你不可能在做好所有的準備後再去把握。這就要求我們有一種試錯精神。即使最後證明自己錯了,也不會後悔。因為你把握了機會,而且至少知道了你先前把握機會的方式是行不通的。人們常說的失敗是成功之母,失敗是一筆財富,含義也大致在此。

在行業圈子裡,流傳著寶潔公司的這樣一個規定:如果員工三個月沒有犯錯誤,就會被視為不合格員工。對此,寶潔公司全球董事長白波先生的解釋是:那說明他什麼也沒幹。

汽車工業是個“全球性”工業,20世紀60年代末,日本企業大規模向外發展,是從汽車開始的。但日本汽車第一次嘗試進軍美國市場,卻以失敗告終。面對失敗,它們不埋怨、不相互指責,而是舉國一致、重新部署,反覆斟酌查找失敗的原因,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他們重新確定了向美國提供油耗低、質量好、符合美國人的操作習慣、具有美國風格的美式汽車的戰略。實踐證明,他們的新戰略是可行的。

IBM公司在1914年幾乎破產,1921年又險遭厄運,20世紀90年代初再次遭遇低谷。但是,在一次次糾錯中,他們最終都戰勝了暫時的困難。有一次,IBM公司的一位高級負責人曾由於工作嚴重失誤,造成了1000萬美元的損失,他為此異常緊張,以為要被開除或至少受到重大處分。後來,董事長把他叫去,通知他調任,而且還有所提升。他驚訝地問董事長為什麼沒把他開除,得到的回答卻是:要是我開除你,那又何必在你身上花1000萬美元的學費

1995年,由於種種原因,聯想(香港)集團出現巨大的管理、產品和財務危機。在有被投資者拋棄的危險時刻,聯想沒有恐慌,他們冷靜分析了出現問題的原因,果斷將香港聯想和北京聯想合併,使聯想整體渡過了難關。從這件事情中,聯想掌舵人柳傳志悟到:中國內地市場在相當長時間內都應該是聯想的主戰場。正是基於對失敗和挫折的反思,聯想重新部署了中國本土市場的策略與布局,他們終於搭上中國PC市場快速增長的快車,成為1996-2002年中國快速增長的PC市場上最大的贏家

其實,這不是聯想第一次遭遇市場挫折。聯想的起家是靠從科學院貸到的20萬塊錢,由於當時急於賺大錢,在一筆生意中被騙去8萬,整個公司陷於困境。1998年,聯想管理層又出現巨大震盪。在聯想20年的成長過程中,雖出現過幾次重大挫折,但與許多中關村企業不一樣的是,他們能夠迅速從這種挫折中站起來。

二十餘年來,微軟一路坦途,但比爾·蓋茨認為習慣於失敗是成功的基礎。因此,蓋茨常常僱傭在其他公司有失敗經驗的人做其助手,借用他們的經驗避免重蹈覆轍。蓋茨最為欣賞的人是福特汽車創始人福特和通用汽車創始人斯隆。蓋茨辦公室有一張福特的照片,作為激勵,也作為警惕--福特夢想做出便宜好用的交通工具,創造出汽車世紀,但最後固執地堅持原來的信念而不能持續進步,二十年後霸主地位被後起的通用取代。懸掛一張福特照片,既是對他普及汽車全民化的崇敬,又是對他失敗的一種反思。

怎樣對待“失敗”是企業成長過程中迴避不了的問題。一個成功的企業,它會知道從失敗中記取本企業“應該做什麼”和“不應該做什麼”的教訓,不單是從失敗中找到能夠孕育出成功的“成功之母”,更是從失敗中更多地知道了什麼不應該做,應該割捨什麼。割捨是企業在面對失敗時的一種很有意思的現象:企業把失敗當成財富,是因為失敗證明了有的走不通。

企業在進行一項沒有前人開拓的投資時,先要想到這是一次機會。當然,這裡指的是“深思熟慮”"的投資冒險,而非盲目地一頭扎入廢棄的深淵之中。儘管最後的結果也許是“不可行”。但知道了這個“不可行”,可能就是這次失敗對企業的最大價值。一個歷經百年的企業不可能沒有失敗的經歷,但它們與一般企業的區別在於:它們不會為失敗而後悔,而是通過失敗向自己證明了自己原先不知道的很多東西。知道了這些東西,也就是把握了後來的機會。

啟示

比倫定律比倫定律
美國管理學家彼得·杜拉克認為,無論是誰,做什麼工作,都是在嘗試錯誤中學會的,經歷的錯誤越多,人越能進步,這是因為他能從中學到許多經驗。杜拉克甚至認為,沒有犯過錯誤的人,絕不能將他升為主管。日本企業家本田先生也說:很多人都夢想成功。可是我認為,只有經過反覆的失敗和反思,才會達到成功。實際上,成功只代表你的努力的1%,它只能是另外99%的被稱為失敗的東西的結晶。中國有句俗得不能再俗得俗語:“失敗是成功之母。”太過一帆風順從不犯錯的人很難相信他會取得多么了不起的成績。縱觀全世界的歷史偉人或者當今的領袖人物,無論是商場上還是政場上,成功的人中無不經歷過各種各樣的失敗和挫折中,而能夠從這些挫折和失敗中不斷爬起來的人都取得了成功。無論是偉人毛澤東,還是商場巨人李嘉誠,都也是經歷過很多的挫折。

不要刻意害怕失敗而猶豫不決,害怕犯錯而縮手縮腳,失敗也是一個機會,更加是一個可以比從成功中學到更多東西的機會。怎樣對待"失敗"是企業成長過程中迴避不了的問題。一個成功的企業,它會知道從失敗中記取本企業“應該做什麼”和“不應該做什麼”的教訓,不單是從失敗中找到能夠孕育出成功的“成功之母”,更是從失敗中更多地知道了什麼不應該做,應該割捨什麼。割捨是企業在面對失敗時的一種很有意思的現象:企業把失敗當成財富,是因為失敗證明了有的路走不通。企業在進行一項沒有前人開拓的投資時,先要想到這是一次機會。當然,這裡指的是“深思熟慮”的投資冒險,而非盲目地一頭扎入廢棄的深淵之中。儘管最後的結果也許是"不可行"。但知道了這個“不可行”,可能就是這次失敗對企業的最大價值。一個歷經百年的企業不可能沒有失敗的經歷,但它們與一般企業的區別在於:它們不會為失敗而後悔,而是通過失敗向自己證明了自己原先不知道的很多東西。知道了這些東西,也就是把握了後來的機會。

案例

找座位

有一個人經常出差,經常買不到對號入坐的車票。可是無論長途短途,無論車上多擠,他說,他總能找到座位。他的辦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耐心地一節車廂一節車廂找過去。這個辦法聽上去似乎並不高明,但卻很管用。每次,他都作做好了從第一節車廂走到最後一節車廂的準備,可是每次他都用不著走到最後就會發現空位。原因是像他這樣鍥而不捨找座位的乘客實在不多。經常是在他落座的車廂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車廂的過道和車廂接頭處,居然人滿為患。他說,大多數乘客輕易就被一兩節車廂擁擠的表面現象迷惑了,不大細想在數十次停靠之中,從火車十幾個車門上上下下的流動中蘊藏著不少提供座位的機遇;即使想到了,他們也沒有那一份尋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讓大多數人滿足,為了一兩個座位背負著行囊擠來擠去有些人也覺得不值。他們還擔心萬一找不到座位,回頭連個好好站著的地方也沒有了。與生活中一些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害怕失敗的人,永遠只能滯留在沒有成功的起點上一樣,這些不願主動找座位的乘客大多只能在上車時最初的落腳之處一直站到下車。這說明了一個道理:失敗是成功之母。

失敗產品博物館

美國紐約有一個失敗產品博物館,展出8萬多件不受消費者歡迎的產品,這些“殘廢嬰兒”或因質量低劣,或因價格昂貴、或因款式不新、或因品牌不響而被消費者冷落、拋棄。令人感動的是,生產失敗產品廠家的總裁,總是滿臉虔誠地面對“上帝”,向參觀者徵詢投訴意見、建議和需求。據了解,美國每年推向市場的新產品有5400多種,而真正受消費者歡迎和青睞的僅占20%,可見,出一些失敗的產品在所難免。

點評

對企業而言,出現一些失敗產品在所難免,問題是,面對失敗是文過飾非、遮短護短、高枕無憂?還是吸取教訓、找出病根?其實成功與失敗雖然是兩個截然相反的詞,但兩者並非是不可逾越。成功的前面可能有無數次的失敗,而失敗的後面總會有成功。害怕失敗,即等於拒絕成功。

運用

比倫定律比倫定律
常言道:“失敗是成功之母。”這似乎已成老生常談,但行動和言語有時是不相一致的。(開篇首先擺出生活中的各種事實,當你遇到挫折和失敗時,會怎樣呢?正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正確處理這個問題,所以作者才有必要談談“失敗是成功之母”)當你的成績單上出現“紅燈”,或是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時,你的心中是否除了沮喪,別的一無所有?你是否意識到這失敗之中有孕育著成功的種子呢?對此,每個人的回答肯定不一樣!在此頗有必要談談:失敗是成功之母。

世上少有一帆風順的事,(用生活中普遍的感受,重申我們經常會遇到失敗)而失敗卻隨時會有,否則,那些“發明家”、“文學巨人”的美名豈不輕易地落到每個人的頭上去了?綜觀歷史,(緊接著以偉人之所以成功來說明正是因為他們正確對待失敗)那些出類拔萃的偉人之所以會取得成功,正是因為他們能正確對待失敗,從失敗中獲取教益,從而踢開失敗這塊絆腳石,踏上了成功的大道。比如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以愛迪生為一項發明經歷了八千次失敗的實驗論證“失敗是成功之母”)一生的成功不計其數,一生的失敗更是不計其數。他曾為一項發明經歷了八千次失敗的實驗,他卻並不以為這是個浪費,而是說:“我為什麼要沮喪呢?這八千次失敗至少使我明白了這八千個實驗是行不通的。”這就是愛迪生對待失敗的態度。他每每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從而取得一項項建立在無數次失敗基礎之上的發明成果。失敗固然會給人帶來痛苦,但也能使人有所收穫;它既向我們指出工作中的錯誤缺點,又啟發我們逐步走向成功。失敗既是針對成功的否定,又是成功的基礎,也就是說:“失敗是成功之母。”

然而,在現實中成功並不是失敗的積累,而是對失敗的總結與超越。如不認識這一點,就會導致“失敗越多越成功”的荒謬結論。(進一步排除對論點的誤解,即“失敗越多越成功”的謬論)比如數學上有名的平行公理,從它問世以來,一直遭到人們的懷疑。幾千年來,無數數學家致力於求證平行公理,但卻都失敗了。數學家波里埃終身從事平行公理的證明卻毫無成就,最終在絕望中痛苦地死去。正當這個問題像無底洞一般吞噬著人們的智慧而不給予任何回報時,羅巴切夫斯基(用波里埃和羅巴切夫斯基的事實對比,說明“失敗是成功之母”的關鍵是要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在經過七年求證而毫無結果時,找出了失敗的原因。羅巴切夫斯基在屢次失敗之後,總結分析了失敗的前因後果,從本質上認識了這一問題,從而取得了成功。由此可見,“失敗是成功之母”是一條客觀規律,但真要把失敗向成功轉化由可能變為現實,還必須經過不斷的探索和科學的分析,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指導今後的工作,這樣才算沒有“白白”地失敗。

年輕人在工作中容易失敗,也容易灰心,因此,我們只有牢記“失敗是成功之母”這一名言,樹立起堅定的自信心,才能從失望中看見希望,從失敗走向成功。

“失敗是成功之母”不僅應當成為我們喜愛的一句格言,更重要的是要成為我們行動的指南。“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從失敗中獲益,從勤奮中崛起,這就是有志年的成才道路。

相關資料

比倫定律比倫定律
影響世界的100個經典管理定律

管人用人育人留人之道

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人才是企業的生命所在,如何管好人才、用好人才、培養和留住人才,則成為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成長發展的關鍵

1、奧格爾維定律:善用比我們自己更優秀的人
2、光環效應:全面正確地認識人才
3、不值得定律:讓員工選擇自己喜歡做的工作
4、蘑菇管理定律:尊重人才的成長規律
5、貝爾效應:為有才幹的下屬創造脫穎而出的機會
6、酒與污水定律:及時清除爛蘋果
7、首因效應:避免憑印象用人
8、格雷欣法則:避免一般人才驅逐優秀人才
9、雷尼爾效應:以親和的文化氛圍吸引和留住人才 
10、適才適所法則:將恰當的人放在最恰當的位置上 
11、特雷默定律:企業里沒有無用的人才
12、賈伯斯法則:網羅一流人才
13、大榮法則:企業生存的最大課題就是培養人才
14、海潮效應:以待遇吸引人,以事業激勵人

以人為本的人性化管理

古語云:得人心者得天下!在企業管理中多點人情味,有助於贏得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和忠誠度。只有真正俘獲了員工心靈的企業,才能在競爭中無往而不勝。

15、南風法則:真誠溫暖員工
16、同仁法則:把員工當合伙人
18、藍斯登定律:給員工快樂的工作環境
19、柔性管理法則:“以人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
20、坎特法則:管理從尊重開始
21、波特定律:不要總盯著下屬的錯誤
22、刺蝟法則:與員工保持“適度距離”
23、熱爐法則:規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24、金魚缸效應:增加管理的透明度

靈活有效的激勵手段

有效的激勵會點燃員工的激情,促使他們的工作動機更加強烈,讓他們產生超越自我和他人的欲望,並將潛在的巨大的內驅力釋放出來,為企業的遠景目標奉獻自己的熱情。

25、鯰魚效應:激活員工隊伍
26、馬蠅效應:激起員工的競爭意識
27、羅森塔爾效應:滿懷期望的激勵
28、彼得原理:晉升是最糟糕的激勵措施
29、保齡球效應:讚賞與批評的差異
30、末位淘汰法則:通過競爭淘汰來發揮人的極限能力
31、.默菲定律:從錯誤中汲取經驗教訓
32、垃圾桶理論:有效解決員工辦事拖沓作風
33、比馬龍效應:如何在“加壓”中實現激勵
34、橫山法則:激勵員工自發地工作
35、肥皂水的效應:將批評夾在讚美中
36、威爾遜法則:身教重於言教
37、麥克萊蘭定律:讓員工有參加決策的權力
38、藍柏格定理:為員工製造必要的危機感
39、.赫勒法則:有效監督,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40、激勵倍增法則:利用讚美激勵員工
41、倒金字塔管理法則:賦予員工權利
42、古狄遜定理:不做一個被累壞的主管

比倫定律比倫定律
溝通是管理的濃縮

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企業管理過去是溝通,現在是溝通,未來還是溝通。”管理者的真正工作就是溝通。不管到了什麼時候,企業管理都離不開溝通。

43、霍桑效應:讓員工將自己心中的不滿發泄出來
44、傑亨利法則:運用坦率真誠的溝通方式
45、溝通的位差效應:平等交流是企業有效溝通的保證
46、威爾德定理:有效的溝通始於傾聽
47、踢貓效應:不對下屬發泄自己的不滿
48、.雷鮑夫法則:認識自己和尊重他人
49、特里法則:坦率地承認自己的錯誤

崇尚團隊合作精神

比爾·蓋茨說:“團隊合作是企業成功的保證,不重視團隊合作的企業是無法取得成功的。”建設一支有凝聚力的團隊,已是現代企業生存發展的一個基本條件。

50、華盛頓合作定律:團隊合作不是人力的簡單相加
51、木桶定律:注重團隊中的薄弱環節
52、苛希納定律:確定最佳管理人數
53、凝聚效應:凝聚力越大,企業越有活力
54、懶螞蟻效應:懶於雜物,才能勤於動腦
55、蟻群效應:減掉工作流程中的多餘
56、飛輪效應:成功離不開堅持不懈的努力
57、米格—25效應:整體能力大於個體能力之和

決策是管理的心臟

管理學家西蒙指出:“管理就是決策。”決策是企業管理的核心,它關係到企業的興衰榮辱、生死存亡。可以說,領導者科學理性的決策等於成功了一半。

58、儒佛爾定律:有效預測是英明決策的前提
59、吉德林法則:認識到問題就等於解決了一半
60、手錶定律:別讓員工無所適從
61、皮爾斯定律:完善培養接班人制度
62、羊群效應:提升自己的判斷力,不盲目跟風
63、自來水哲學:大批量才能生產出廉價產品
64、松下水壩經營法則:儲存資金,以應付不時之需
65、巴菲特定律:到競爭對手少的地方去投資
66、吉格勒定理:設定高目標等於達到了目標的一部分
67、卡貝定律:放棄有時比爭取更有意義
68、布利丹效應:成功始於果敢的決策
69、普希爾定律:再好的決策也經不起拖延
70、沃爾森法則:把信息和情報放在第一位
71、哈默定律:天下沒有壞買賣
72、隧道視野效應:不能缺乏遠見和洞察力 
73、青蛙法則:時刻保持危機意識
74、墜機理論:依賴“英雄”不如依賴機制
75、奧卡姆剃刀定律:不要把事情人為地複雜化
76、帕金森定律:從自己身上找問題

比倫定律比倫定律
創新是企業的生命

創新是企業發展動力的核心,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企業只有創新才可以打破常規,突破傳統;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在激勵的競爭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77、達維多定律:不斷創造新產品,同時淘汰老產品
78、路徑依賴:跳出思維定勢
79、跳蚤效應:管理者不要自我設限
80、比倫定律:失敗也是一種機會

競爭決勝的智慧與策略

21世紀是一個充滿競爭的時代,企業生存的最大武器就是競爭。在這場較量中,對競爭方法、競爭策略以及競爭手段的管理,將成為企業決定勝敗的關鍵因素。

81、犬獒效應:讓企業在競爭中生存
82、零和遊戲原理:在競爭與合作中達到雙贏
83、快魚法則:速度決定競爭成敗
84、馬太效應:只有第一,沒有第二
85、生態位法則:尋求差異競爭,實現錯位經營
86、猴子—大象法則:以小勝大,以弱勝強

成也細節,敗也細節

細節的不等式意味著1%的錯誤導致100%的失敗。許多企業的失敗,往往是由於細節上沒有盡力造成的。把任何細節做到位,企業就不會存在問題。

87、破窗效應:及時矯正和補救正在發生的問題
88、多米諾效應:一榮難俱榮,一損易俱損
89、蝴蝶效應:1%的錯誤導致100%的失敗
90、海恩法則:任何不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預防的
91、王永慶法則:節省一元錢等於淨賺一元錢

打好行銷這張牌

沒有成功的行銷,就沒有成功的企業。市場行銷活動是企業利潤實現的最終手段,在市場同質化極強的產品競爭中,行銷的成敗往往決定了整個企業經營的成敗。

92、凡勃倫效應:商品價格定得越高越能暢銷
93、100-1=0定律:讓每一個顧客都滿意
94、魚缸理論:發現客戶最本質的需求
95、長鞭效應:加強供應鏈管理
96、弗里施法則:沒有員工的滿意,就沒有顧客的滿意
97、250定律:不怠慢任何一個顧客98、布里特定理:充分運用廣告的促銷作用
99、尼倫伯格法則:成功的談判,雙方都是勝利者
100、韋特萊法則:從別人不願做的事做起

管理定律(一)

1920年產品工業化生產以後,管理成為一個流行的話題,每個行業,每個部分多滲透著管理的科學,其中套用了很多的管理定律,讓我們用互動百科的力量一起來學習。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