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效應

黑洞效應

黑洞效應,黑洞,天體物理學中的概念。在宇宙中,一些大質量的物體在發生坍塌之後,會形成一個緻密的點,由於它的質量非常大,所以產生的引力也非常大,大到光線進去之後也無法逃出來,於是就形成了一個黑洞。

經濟學中的黑洞效應

黑洞效應黑洞效應
黑洞效應就是一種自我強化效應,當一個企業達到一定的規模之後,也會像一個黑洞一樣產生非常強的吞噬和自我複製能力,把它勢力所及的大量資源吸引過去,而這些資源使得企業更加強大,形成一個正向加速循環的鏇渦。

現在像DELL、沃爾瑪已經開始具有了這樣的特徵,特別是沃爾瑪,因為沃爾瑪本身的銷售能力特彆強,所以供應商如果要在世界市場上擴大銷量,就避不開沃爾瑪,只能作為沃爾瑪的供應商,而隨著加入企業的增加,沃爾瑪的規模就更大,對零售終端的影響就更強,就會有更多的供應商不得不進入沃爾瑪的體系,所以對供應商來說,沃爾瑪某種程度上成為了供應商深陷其中的“沃爾瑪之繭”。

黑洞效應黑洞效應

對付這樣的“黑洞”型的組織,企業必須具有非常強的力量與之抗衡而避免被吞噬進去。否則要不在其力量下臣服,要不就只有避其鋒芒,另找出路。

組織內部也有可能出現“黑洞現象”:有些風氣或者說腐化現象一旦超過了一個臨界點,就會像一個惡性腫瘤一樣開始快速腐化周圍的肌體,並且隨著規模的擴大,腐化能力也在快速地增強,很多企業變質到一定程度之後,就很難依靠自我的力量來打破這種惡性循環。治理這樣的企業,往往需要非常強有力的領導或者藉助外部的力量才能扭轉不斷惡化的形勢。所以,企業需要時時監控企業內部可能出現的不好的苗頭,在萌芽狀態的時候就儘快消滅,因為這時候付出的代價最小,也最容易消滅。當然困難的是發現哪些苗頭可能惡化為一個吞噬企業生命的“黑洞”。如果等到敗象已成再去施救,恐怕付出的不是企業的破產,就是傷筋動骨的大手術。

理論基礎

經濟增長的真實含義,經濟成長,實質上是經濟規模的擴大,就是擴大的再生產。擴大再生產的實現途徑有兩種:一是投資規模的擴大,即通過增加投資的方式來實現,這裡投資必須是收益率大於零的投資。另一種是消費規模的擴大,通過刺激消費來達到經濟成長的目的。

黑洞效應黑洞效應

凱恩斯主義倡導的增加有效需求實現經濟成長的主張實際上是從擴大消費規模的方面入手。因此,凱恩斯主義之所以能夠發揮作用的原因正在於此,這也是凱恩斯主義在邏輯上的合理性。但是,對經濟成長有重要影響的另外一個方面是投資,這一點無論在哪一個經濟學流派看來都是勿庸質疑的。但是投資活動也不能一概而論,收益率大於零的投資活動對經濟的增長有促進作用,收益率小於零的投資活動對經濟發展會有什麼影響呢?

投資的真實含義是讓資金(或其他經濟資源)進入資本循環和資本周轉過程,並在這個過程中不停的增殖。如果資本在循環和周轉過程中遇到中斷或停止,便無法完成增值的使命,而且初始的投資也不能得到完全的補償。也就意味著總會有一部分資金或經濟資源在這個過程中消耗掉了,從純經濟學的角度來說,這部分經濟資源消失了。

其實,經濟社會中還有更明顯的例子能說明人們的問題,這個例子就是軍費開支。很顯然,武器既不是資本品也不是消費品,用於武器研究和開發方面的投入既算不上是投資也算不上是消費(馬克思的經典著作中就有同樣的觀點)。當然,不僅是用於武器方面的投入,用於整個國防方面的開支都具有同樣的性質。有人可能會說,國防設施和技術可能會轉為民用,而且總會有一部分技術會對經濟發展有促進作用。人們並不否認這樣的觀點,但是,對於大部分沒有民用價值的武器裝備該如何看待呢?從純經濟學的角度講,武器裝備既不是資本品也不是消費品,用於軍備方面的投入既不是投資也不是消費。

黑洞效應黑洞效應相關書籍

軍費開支的規模對經濟發展會有什麼影響?前蘇聯的經驗已經給了人們答案。有資料表明,前蘇聯在勃列日涅夫上台以後,出於和美國爭奪霸權的考慮,進行了瘋狂的軍備擴張,這種與經濟發展規模不協調的軍備擴張導致了經濟的嚴重停滯,這也是前蘇聯走向解體的一個深層次原因。

在開放經濟的條件下,長期存在的巨額國際收支順差對經濟的健康發展又有什麼影響呢?日本經濟是最恰當不過的例子,人們知道,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日本幾乎一直保持有巨額的國際收支順差,而且在“泡沫經濟”破滅之前,日本一直是世界上國際收支順差最大的國家(有統計數據表明,日本現在仍然是最大的國際收支順差國家)。長期的國際收支順差,實質上是意味著有一部分本國的經濟資源從本國的再生產循環過程中退了出來。很顯然,順差所代表的實體經濟資源既沒有用於本國的消費也沒有用於本國的投資,順差國實際上擁有的只是銀行存款帳戶上的數字。因此,從擴大再生產的角度來說,長期存在的巨額國際收支順差實質上是從本國的再生產循環過程中退出來的一部分經濟資源。

由此看來,在經濟體系中確實存在一部分經濟資源由於種種原因既沒有用於投資也沒有用於消費。有的雖然擁有投資的外在形式,但是它們並沒有完成資本的整個循環和周轉過程,而是從社會擴大再生產的循環過程中退了出來。人們能夠直接觀察到的是軍費開支,但是有更多的情況,例如無效投資,人們很難進行直接的觀察和測算。經濟體系中的這種現象有點類似天體物理學中的黑洞,它們吸收物質但並不影響宇宙的總質量,人們知道它確實存在,但無法進行直接的測量和估算,只能找到一些間接的證據或發現它們產生的影響。人們把經濟體系中存在的這種現象稱之為“黑洞效應”。

馬克思的經濟理論認為,任何一個經濟體系都可以認為是由兩大部類組成:第一部類Ⅰ(生產資本品的部類)和第二部類Ⅱ(生產消費品的部類),同樣,從純經濟學的角度來說,經濟體系中活動也分為兩大類即投資和消費。與此相對應的經濟資源或物品也可以分為兩大類:資本品和消費品。本篇文章的重點放在投資活動和資本品上,對於消費和消費品人們不做研究。

根據馬克思對資本所下的定義:資本是能帶來剩餘價值的價值。從這個定義人們可以看出資本的重要的功能就是增殖。不管是貨幣還是實物如果不能帶來或產生剩餘價值,不能在資本循環和周轉過程中增值則不應該看做是資本。同樣,對於具體的投資活動來說,如果投資沒有產生收益或者說投資的收益率小於零,則這樣的經濟活動不可以稱為投資。

黑洞效應五店同慶 店慶黑洞效應席捲杭城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理論認為,經濟成長的根本源泉在於投資活動產生的剩餘價值和由此進行的擴大再生產循環。在現代西方經濟學中儘管各個流派的主張各有不同,但對經濟成長的看法卻基本一致,即經濟成長的根源在於投資和消費規模的擴大。

經濟成長出現困難要么是因為投資出了問題要么是因為消費出了問題。凱恩斯主義把重點放在了消費方面,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論,主張用政府擴大公共開支的方法增加有效需求,以此達到促進經濟成長的目的。人們認為,對經濟成長有影響的兩個方面即投資和消費都應當予以同等的重視。與有效需求相對應,人們提出了有效投資的概念,有效投資不足同樣會造成經濟成長困難。什麼是有效投資?人們的定義是:投資收益率大於零的投資稱為有效投資。

對經濟體系整體而言,投資收益率表現為投資效率,除非出現極端的情況,經濟體系整體的投資收益率不會出現小於零的情況,但對具體的投資活動則可能出現投資收益率小於零的情況,這種情況就是投資出現了虧損。投資收益率小於零,這樣的投資活動不應該再稱之為投資,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既沒有產生資本增值也沒有帶來剩餘價值,甚至最初投入的資本也沒有得到完全的補償,這裡人們姑且稱之為“無效投資”。

無效投資活動對當年的經濟成長會有一定的貢獻,因為無論是用收入算法還是用支出算法,這類投資活動都會計入當年的GDP。但是對經濟的進一步增長則會造成嚴重的阻礙,因為這類投資活動雖然具有投資的外在形式,卻不具備投資的內在實質。而且,用於這類經濟活動的生產要素在無效的投資過程中退出了資本循環

從資本循環公式中,人們可以看出投資的真正意義在於在資本循環的過程中產生了新的價值,不僅初始投入的資本品得到了補償而且資本品在投資的過程中獲得了增殖。因此,如果投資活動的收益率小於零,也就是意味著這類投資活動本身不僅沒有產生新的價值,而且初始投入的資金或實物沒有得到補償。也就是說,資本品在無效的投資過程中消耗掉了。

市場實例

透過微軟看強勢品牌的黑洞效應

黑洞效應示意圖

強勢品牌的存在猶如宇宙中的黑洞,是一個具有強大吸引力的引力場,它總是能最大可能地吸納更多的社會資源,並將社會資源轉化為社會財富,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去。2005年7月1日全球品牌網上登載的《Windows不敗:誰幫了微軟?——透過微軟看強勢品牌的黑洞效應》一文(作者:鍾洪奇),以微軟的Windows系統為例,描述了這一強勢品牌黑洞效應的形成和作用過程。

正如文中所說,人們痛恨Windows系統不負責任的當機、莫名其妙的技術問題和高昂的一口價,微軟的強勢就像一種外來生物入侵破壞了生物的多樣性,使人們失去了選擇權,但Windows卻在千夫所指下仍保持了它的強勢市場地位,原因何在?既然微軟產品的用戶滿意度從來不高,為什麼大家偏偏要使用Windows?

作者認為,最根本的問題出在教育。因為絕大多數用戶大學畢業後只會用Windows、MS Office等一些基本的套用,而且都是微軟的產品,其他作業系統甚至根本沒有聽說過,所以市場用戶才會嚴重傾向於Windows。也就是說,整個教育體系在為微軟源源不斷地輸送大批成熟用戶。

在中國的教育體制中,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計算機就是各大學的必修課,而大多數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課程學習都是以微軟的軟體產品為核心的。從教育的投入規模來看,2003年僅政府投入就達到6208.27億元,民間的投入也不是小數,還有大量的計算機培訓。應該說,中國每年在教育上的投入總額應在萬億量級。構想這其中即使只有1%的投入被用於以微軟產品為核心的計算機教育上,那也意味著中國每年為微軟的售前服務和市場鋪墊投入了上百億元。較之而言,政府對其他作業系統的支持要渺小得多。以Linux為例,即使政府給Linux廠商各種或明或暗的優遇,甚至直接給這些企業以各種套用項目,合計每年的投入總量也不過幾百幾千萬,這樣的投入力度如何能與上百億元相抗衡?因此作者認為整個教育體系為微軟支付市場推廣費和售前服務費的結果使微軟的產品可以貴買賤用,而Linux產品卻是賤買貴用,這樣Linux所謂的開放原始碼的低成本優勢喪失殆盡,難以成材也是情理之中。

黑洞效應黑洞效應漫畫

品牌的本質正是對包括資本人力物力政策,甚至人們感情在內的所有對其有用的社會資源的吸引力。當這個引力場強到一定程度時,它就形成了市場黑洞。雖然政府為了最佳化市場效率,考慮整體利益,會儘量想辦法避免這種黑洞的產生,使社會資源的分配不至於過度集中,但從企業個體利益考慮,建立一個巨大的市場黑洞卻幾乎是每個企業的目標,每個企業都希望通過對品牌的持有獲得強大的吸引力,以此得到更大的社會資源及相應的社會財富。

接著,針對處於品牌成熟期的微軟產品談了成熟期的品牌管理問題。作者認為這一階段的品牌管理工作重心要從原來的引力場強化轉移至引力場作用的發揮,並以騰訊的發展為例說明了這一問題。

網路即時通訊發展的初期,QQ不斷地投入資本培育它的品牌——一隻小企鵝。但當品牌逐漸成熟後,它已經可以吸納大量網民,其中包括這些網民的時間、金錢、感情、關注等,所有這些都是QQ吸引到的龐大的社會資源,這時,如何把這些社會資源轉化為商業價值就是一個成熟品牌的最重要的任務。比如,網民的時間和關注可以通過廣告來轉化為商業價值,網民的感情可以通過出售QQ的皮膚、道具、積分等等來轉化為商業價值……這對於任何一個管理者都是一個新的考驗,它提出了與品牌成長期完全不同的素質要求,如果在這一階段能夠成功地將社會資源轉化為社會財富,那將為企業帶來巨大的商業回報。

相關條目

宇宙年齡 女宿 獅子座 疏散星團 太陽星雲 逃逸速度 提丟斯-波得定則 土衛六 土星衛星

經濟學各種“效應”術語大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