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齡球效應

保齡球效應

保齡球效應,是行為科學中的一個重要效應,指的是鼓勵比指責更能促進辦事的效率或者更能使人發揮潛能。

釋義

保齡球效應保齡球效應

保齡球效應(Bowling Effect):兩名保齡球教練分別訓練各自的隊員。他們的隊員都是一球打倒了7隻瓶。教練甲對自己的隊員說:“很好!打倒了7隻。”他的隊員聽了教練的讚揚很受鼓舞,心裡想,下次一定再加把勁,把剩下的3隻也打倒。教練乙則對他的隊員說:“怎么搞的!還有3隻沒打倒。”隊員聽了教練的指責,心裡很不服氣,暗想,你咋就看不見我已經打倒的那7隻。結果,教練甲訓練的隊員成績不斷上升,教練乙訓練的隊員打得一次不如一次。

原理

心理學家研究證明,積極鼓勵和消極鼓勵(主要指制裁)之間具有不對稱性。受過處罰的人不會簡單地減少做壞事的心思,充其量,不過是學會了如何逃避處罰而已。常常有這樣的議論:“乾工作越多錯誤越多。”潛台詞就是:為了避免錯誤,最好的辦法是“避免”工作。這就是批評、處罰等“消極鼓勵”的後果。而“積極鼓勵”則是一項開發寶藏的工作。受到積極鼓勵的行為會逐漸占去越來越多的時間和精力,這會導致一種自然的演變過程,員工身上的一個閃光點會放大成為耀眼的光輝,同時還會“擠掉”不良行為。

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讚賞,是每一個人的正常心理需要。而面對指責時,不自覺的為自己辯護,也是正常的心理防衛機制。一個成功的管理者,會努力去滿足下屬的這種心理需求,對下屬親切,鼓勵部下發揮創造精神,幫助部下解決困難。相反,專愛挑下屬的毛病,靠發威震懾下屬的管理者,也許真的能夠擊敗他的部下。

經典案例

保齡球效應保齡球效應

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耐基選拔的第一任總裁查爾斯·史考伯說,“我認為,我那能夠使員工鼓舞起來的能力,是我所擁有的最大資產。而使一個人發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讚賞和鼓勵。”再也沒有比上司的批評更能抹殺一個人的雄心。……我贊成鼓勵別人工作。因此我樂於稱讚,而討厭挑錯。如果我喜歡什麼的話,就是我誠於嘉許,寬於稱道。這就是史考伯做法。

史考伯說:“我在世界各地見到許多大人物,還沒有發現任何人--不論他多么偉大,地位多么崇高--不是在被讚許的情況下,比在被批評的情況下工作成績更佳、更賣力氣的。"史考伯的信條同安德魯·卡耐基於出一轍。卡耐基甚至在他的墓碑上也不忘稱讚他的下屬,他為自己撰寫的碑文是:“這裡躺著的是一個知道怎樣跟他那些比他更聰明的屬下相處的人。”

啟示

要想更有效地發揮員工的聰明才智,激發他們潛在的業務技能,“保齡球效應”有很好的借鑑作用。

在現實生活中,企業班組長管理水平有異,有些班組長習慣於用指責來對待和處理員工在工作中出現的失誤和過錯。“保齡球效應”告訴我們,肯定和鼓勵比批評與指責更有助於下屬改正自己的過錯。當下屬在工作中出現失誤與過錯後,如果班組長只是一味地批評指責,就易引起下屬的逆反心理,甚至導致其破罐子破摔。相反,如果此時班組長能夠首先肯定下屬積極的工作態度,然後再與下屬一起找出產生失誤與過錯的原因,引導其總結經驗教訓,不僅會使下屬心悅誠服地接受批評,而且有助於下屬堅定戰勝困難的信心和決心。

員工業務技能參差不齊,特別是新員工在工作中難免會出現或這或那的偏差,稍有不慎,新員工極易背著思想包袱進入工作崗位,給日常管理埋下一定的隱患,妙用“保齡球效應”對症下藥,可以及時解除每位員工的思想疙瘩,激勵他們增強信心和幹勁。

管理定律(一)

1920年產品工業化生產以後,管理成為一個流行的話題,每個行業,每個部分多滲透著管理的科學,其中套用了很多的管理定律,讓我們用互動百科的力量一起來學習。

經濟學各種“效應”術語大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