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種別稱
香蒲(上海、浙江、福建),野菖蒲(浙江),臭菖蒲(上海),溪菖蒲、野枇杷、石菖蒲、山菖蒲、水劍草、凌水擋、十香和(福建),水菖蒲(滇南本草),劍葉菖蒲、土菖蒲(四川),家菖蒲(雲南曲靖),劍菖蒲、大菖蒲(湖北),臭草(北方各省)形態特徵
菖蒲(原變種)多年生草本。根莖橫走,稍扁,分枝,直徑5-10毫米,外皮黃褐色,芳香,肉質根多數,長5-6厘米,具毛髮狀鬚根。葉基生,基部兩側膜質葉鞘寬4-5毫米,向上漸狹,至葉長1/3處漸行消失、脫落。葉片劍狀線形,長90-100(-150)厘米,中部寬1-2(-3)厘米,基部寬、對褶,中部以上漸狹,草質,綠色,光亮;中肋在兩面均明顯隆起,側脈3-5對,平行,纖弱,大都伸延至葉尖。花序柄三棱形,長(15-)40-50厘米;葉狀佛焰苞劍狀線形,長30-40厘米;肉穗花序斜向上或近直立,狹錐狀圓柱形,長4.5-6.5(-8)厘米,直徑6-12毫米。花黃綠色,花被片長約2.5毫米,寬約1毫米;花絲長2.5毫米,寬約1毫米;子房長圓柱形,長3毫米,粗1.25毫米。漿果長圓形,紅色。花期(2-)6-9月。
細根菖蒲根莖纖細;葉較狹,寬6-8毫米,肉穗花序小,長3-5厘米;佛焰苞為肉穗花序長的4-8倍。花期5-9月。
石曹蒲本品呈扁圓柱形,多彎曲,常有分枝。長3一20cm,直徑0.3~1cm。表面棕褐色,有環節,節間長0.2一0.scln,具細縱紋,殘留細根或圓點狀根痕,葉痕三角形,左右互動排列,有的具毛鱗狀的葉殘基。質硬,斷面纖維性,類白色或微紅色,可見多數維管束小點及棕色油細胞。氣芳香,味苦微辛。
生長環境
菖蒲(原變種)生於海拔2600米以下的水邊、沼澤濕地或湖泊浮島上,也常有栽培。細根菖蒲產雲南西雙版納,海拔1500-1750米,生於水池邊。
生於海拔2600米以下的水邊、沼澤濕地或湖泊浮島上。
地理分布
原產中國及日本,前蘇聯至北美也有分布。分布與中國南北各地。廣布世界溫帶、亞熱帶。生於池塘、湖泊岸邊淺水區,沼澤地或泡子中。最適宜生長的溫度20~25℃,10℃以下停止生長。冬季以地下莖潛入泥中越冬。
栽培技術
有性繁殖即種子繁殖。將收集到成熟紅色的漿果清洗乾淨,在室內進行秋播,保持潮濕的土壤或淺水,在20℃左右的條件下,早春會陸續發芽,後進行分離培養,待苗生長健壯時,可移栽定植。無性繁殖即分株繁殖。在早春(清明前後)或生長期內進行用鐵杴將地下莖挖出,洗乾淨,去除老根、莖及枯葉、莖,再用快刀將地下莖切成若干塊狀,每塊保留3~4個新芽,進行繁殖。在生長期進行分栽,將植株連根挖起,洗淨,去掉2/3的根,再分成塊狀,在分株時要保持好嫩葉及芽、新生根。
露地栽培,選擇池邊低洼地,栽植地株行距小塊20m、大塊50m,但一定要根據水景布置地需要,可採用帶形、長方形、幾何形等栽植方式栽種。栽植的深度以保持主芽接近泥面,同時灌水1~3cm。盆栽時,選擇不漏水的盆,內莖在40~50cm,盆底施足基肥,中間挖穴植入根莖,生長點露出泥土面,加水1~3cm。菖蒲在生長季節的適應性較強,可進行粗放管理。在生長期內保持水位或潮濕,施追肥2~3次,並結合施肥除草。初期以氮肥為主,抽穗開花前應以施磷肥鉀肥為主;每次施肥一定要把肥放入泥中(泥表面5cm以下)。越冬前要清理地上部分的枯枝殘葉,集中燒掉或漚肥。露地栽培2~3年要更新,盆栽2年更換分栽1次。
化學成分
含α-、β-細辛醚、順甲基異丁香酚、甲基丁香酚、菖蒲烯二醇(cal-amendiol)、菖蒲螺烯酮(acorenone)、水菖蒲酮(shyobunone)、菖蒲螺酮(acorone)、菖蒲大牯牛兒酮(acoragermacrone)、菖蒲酮(acolamone)、異菖蒲酮(isoacolamone)等。
毒理作用:大鼠腹腔注射菖蒲油LD50為221mg/kg,幾分鐘內出現呼吸快而淺,陣發性痙攣而後強直性痙攣,最後死亡。小鼠腹腔注射根莖的水提取物4g/kg,有鎮靜作用;醇提取物MLD為4g/kg,Ldloo為8g/kg。變種日本菖蒲(A.CalamusL.var.AngustatusBuss.)中毒後引起胃腸炎、下痢。
主要價值
菖蒲先百草於寒冬剛盡時覺醒,因而得名。菖蒲"不假日色,不資寸土"、“耐苦寒,安淡泊”,生野外則生機盎然,富有而滋潤,著廳堂則亭亭玉立,飄逸而俊秀,自古以來就深得人們的喜愛。江南人家每逢端午時節,懸菖蒲、艾葉於門、窗、飲菖蒲酒,以祛避邪疫;夏、秋之夜,燃菖蒲、艾葉,驅蚊滅蟲的習俗保持至今。菖蒲劍葉盈綠,端莊秀麗,是室內盆栽觀賞的佳品。用菖蒲製作的盆景,既富詩意,,又有抗污染作用。古人夜讀,常在油燈下放置一盆菖蒲,原因就是菖蒲具有吸附空氣中微塵的功能,可免燈煙燻眼之苦。菖蒲還是中國傳統園林造景中池、湖沿岸不可或缺的植物。
觀賞
菖蒲葉叢翠綠,端莊秀麗,具有香氣,適宜水景岸邊及水體綠化。也可盆栽觀賞或作布景用。葉、花序還可以作插花材料。全株芳香,可作香料或驅蚊蟲;莖、葉可入藥。菖蒲是園林綠化中,常用的水生植物,其豐富的品種,較高的觀賞價值,在園林綠化中,得以充分套用。多年生挺水草本;葉劍形,濃綠色。適應性強,具有較強的耐寒性。園林套用:尾葉片綠色光亮,綠色其長,花艷麗,病蟲害少,栽培管理簡便。園林上叢植於湖,塘岸邊,或點綴於庭園水景和臨水假山一隅,有良好的觀賞價值。室內觀賞多以水培為主,只要清水不涸,可數十年不枯。栽培時可依據個人喜好、放置地點、株體的大小,選擇中等深度的玻璃或其他不漏水的器皿,將菖蒲莖段洗淨,去除老根、過長根,在濃度為2克/升~3克/升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2小時後,以卵石、石子、粗河砂充填固定在盆中,加水置於光線充足處即可。日常除及時補水外,定期在水中添加少許市售營養花肥或複合化肥,便可使其生長繁茂。菖蒲耐寒,冬季無需特殊養護,只要將枯枝殘葉清理即可。
藥用
菖蒲及菖蒲(原變種)、細根菖蒲的根莖均入藥。市上商品菖蒲和各中醫所用菖蒲種類均不統一。李時珍認為菖蒲正品應為“生於水石之間,葉具劍脊,瘦根節密,高尺余者,石菖蒲也”。這裡指的就是本種菖蒲。但現今大部分地區多用石菖蒲A.tatarinowii或栽培的金錢蒲A.gramineus,可見種類雖不同,療效無大異。菖蒲味辛,苦,性溫,能開竅化痰,辟穢殺蟲。能為辟穢開竅,宣氣逐痰,解毒,殺蟲。治癲狂,驚癇,痰厥昏迷,風寒濕痹,噤口毒痢,外敷癰疽疥癬。開竅,化痰,健胃。用於癲癇、痰熱驚厥、胸腹脹悶、慢性支氣管炎。
主治痰涎壅閉、神識不清、慢性氣管炎;痢疾、腸炎、腹脹腹痛、食欲不振、風寒濕痹,外用敷瘡疥。
用量:5~10克。
獸醫
獸醫用全草治牛臌脹病、肚脹病、百葉胃病、脹膽病、發瘋狂、瀉血痢、炭疽病、傷寒等。4月下旬至9月下旬是草魚細菌性病害(赤皮、腸炎、爛鰓)發生季節,用菖蒲可防治這3種病害,用藥後10天停止死魚,且方法簡便易行,成本低廉,防效可達90%左右,具體做法如下:
攪拌法:魚塘放苗前,先將塘水排乾。清除塘邊雜草和塘內水生雜物,每畝用切碎、搗爛的菖蒲50千克,連汁帶渣潑灑在塘內底部,使菖蒲與塘泥充分混合。再將塘泥曬乾,35天即可放魚。
浸泡法:將鮮菖蒲紮成把,稍稍搗爛放在魚塘四周或進水口處,使菖蒲汁慢慢釋放治療魚病,每畝用菖蒲10千克,每月1~2次。
拌料法:先將35千克鮮菖蒲切碎、搗爛、擠汁,拌青飼料或魚用配合飼料。讓飼料吸乾藥汁,做成藥團投喂,或將藥汁加適量麵粉、糯米粉糊拌青飼料、配合飼料,並稍晾乾後投喂,直到草魚習慣於菖蒲氣味(草魚不愛吃有氣味的菖蒲)即可直接投餵。在投餵前必須停食1~2天,使草魚有些飢餓感,便能起到較好的療效。
治療法:患病魚塘,可採取內服外用結合的治療法。內服的方法同上;外服方法,每畝用鮮菖蒲20~30千克切碎、搗爛,連汁帶渣全塘潑撒,隔1天再進行第二次。病情嚴重魚塘可重複進行3~4次。
常見品種
節菖蒲
又稱九節菖蒲、菖蒲。來源於毛茛科植物阿爾泰銀蓮花的乾燥根莖。性溫味辛,功效開竅化痰,醒脾安神。藥材性狀:略呈紡錘形,稍彎曲,長1~6cm,直徑3~7mm。表面棕黃色至暗棕色,具多數半環狀突起的環節,斜向互動排列,節上有鱗葉痕及點狀突起的根痕。質堅脆,折斷面顆粒狀,類白色,粉性,有淡黃色維管束小點斷續成環。氣微,味微酸而麻舌。
石菖蒲
來源於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乾燥根莖。性溫,味辛、苦,功效化濕開胃,開竅豁痰,醒神益智。藥材性狀:呈扁圓柱形,多彎曲,常有分枝,長3~20cm,直徑0.3~1cm,表面棕褐色、棕紅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疏密不均的環節,具細縱皺紋;上面有略呈三角形的葉痕,左右互動排列;下面有圓點狀根痕或殘留鬚根;節部有時可見毛鱗狀葉基殘留。質硬脆,折端面纖維性,類白色或微紅色,內皮層環紋明顯,可見多數散列維管束小點及棕色油點。氣芳香,味苦、微辛。根莖呈扁圓柱形,稍彎曲,常有分枝,長3~20cm,直徑0.3~1cm。表面棕褐色、棕紅色或灰黃色,粗糙,多環節。
水菖蒲
又稱藏菖蒲,來源於天南星科植物水菖蒲的乾燥根莖。性溫,味苦,功效化痰開竅,健脾利濕。藥材性狀:形似石菖蒲,但較粗大,少分枝,直徑1~1.5cm。表面類白色至棕紅色,節較稀疏,節間長2~15mm。質堅硬,斷面纖維性差,呈海綿樣,有多數小空洞,略有泥腥氣。根莖扁圓柱形,少有分枝,長10~24cm,直徑1~1.5cm。表面類白色至棕紅色,有細縱紋;節間長0.2~1.5cm,上側有凹陷的圓點狀根痕,節上殘留棕紅色毛須。質硬,折斷面呈海綿樣,類白色或淡棕色;橫切面內皮層環明顯,有多數小空洞及維管束小點。氣較濃烈而特異,味苦、辛。唐菖蒲
別名劍蘭、菖蘭、什樣景、扁竹蓮,學名gladiolus hybridus,為鳶尾科唐菖蒲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具球莖。生物學特性 唐菖蒲原產非洲熱帶與地中海地區。喜涼爽的氣候條件,畏酷暑和嚴寒。要求肥沃、疏鬆、濕潤、排水良好的土壤。
形態特徵:唐菖蒲株高40一150cm,每株有剛直的葉片6—9枚,規則的嵌迭排列,長35—60cm,寬4—6cm,硬質,葉梢銳尖,葉脈6—8條,凸起而顯著,呈平行狀。
唐菖蒲地下部分具球莖、須狀根和收縮根。球莖為休眠器官。春天栽種一粒母球,秋天可收得一個或若干個2cm以上的新球莖。球莖扁圓形或卵圓形,球莖的外部包有4—6層褐色膜被,對球莖起保護作用,球莖上有芽眼3—6個,成直線排列,中間的為主芽,旁邊的為側芽。主芽、側芽均可形成新的植株,側芽形成的植株亦可抽穗開花。球莖的底盤周圍布滿根原基,萌動後形成鬚根。當植株生長具3片葉時,在母球莖上開始形成新的球莖,在新球莖上又長出多條新根——收縮根。隨著新球莖和收縮根的形成,母球與須狀根逐漸萎縮、乾枯,新的球莖長成後,在新球莖和收縮根之間著生仔球。由於種球大小和品種不同,仔球著生量也不一樣,大紅袍品種著生仔球可達50一70粒,而紫氣祥雲品種只有4—8粒。仔球多數為卵圓形或桃形。
庸菖蒲的花莖從葉叢中抽出,穗狀花序,長30—75cm,每個花穗著花8—24朵,通常側向一邊,排成兩列,花冠直徑8一16cm花冠由下向上漸小,花朵由下向上漸次開放。花冠筒呈膨大的漏斗形、喇叭形,鐘形等,稍向上彎曲。
鑑別方法
各取粉末1g,用10ml乙醚浸泡20分鐘,取浸提液點於濾紙上,乾後在紫外燈(254nm)下觀察:節菖蒲顯淺綠色螢光;石菖蒲顯紫紅色螢光;水菖蒲顯藍紫色螢光。三者從藥材個頭上最易區別。節菖蒲細,直徑0.3~0.7cm;石菖蒲直徑0.3~1cm;水菖蒲最粗,直徑1~1.5cm。
菖蒲文化
驅蟲
菖蒲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可防疫驅邪的靈草,與蘭花、水仙、菊花並稱為“花草四雅”。菖蒲先百草於寒冬剛盡時覺醒,因而得名。菖蒲“不假日色,不資寸土”,“耐苦寒,安淡泊”,生野外則生機盎然,富有而滋潤,著廳堂則亭亭玉立,飄逸而俊秀,自古以來就深得人們的喜愛。江南人家每逢端午時節,懸菖蒲、艾葉於門、窗,飲菖蒲酒,以祛避邪疫;夏、秋之夜,燃菖蒲、艾葉,驅蚊滅蟲的習俗保持至今。菖蒲劍葉盈綠、端莊秀麗,是室內盆栽觀賞的佳品。用菖蒲製作的盆景,既富詩意、又有抗污染作用。古人夜讀,常在油燈下放置一盆菖蒲,原因就是菖蒲具有吸附空氣中微塵的功能,可免燈煙燻眼之苦。菖蒲還是中國傳統園林造景中,池、湖沿岸不可或缺的植物。菖蒲生性粗放,適應能力強,無需特別管理,便可繁茂生長,而且很少有病蟲害發生。日常栽培繁殖,多用分株法進行,可在早春或生長期內將其根狀莖挖出,去除老根,保留一定數量的根系、嫩葉與芽,分成5厘米~10厘米的莖?若臨水配置可按20厘米~30厘米的株距,種植於泥土肥沃鬆軟處,保持主芽接近土面便可。室內觀賞多以水培為主,只要清水不涸,可數十年不枯。栽培時可依據個人喜好、放置地點、株體的大小,選擇中等深度的玻璃或其他不漏水的器皿,將菖蒲莖段洗淨,去除老根、過長根,在濃度為2克/升~3克/升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2小時後,以卵石、石子、粗河砂充填固定在盆中,加水置於光線充足處即可。日常除及時補水外,定期在水中添加少許市售營養花肥或複合化肥,便可使其生長繁茂。菖蒲耐寒,冬季無需特殊養護,只要將枯枝殘葉清理即可。古人蒔養菖蒲的方法更為絕妙:“以砂栽之,至春剪洗,愈剪愈細,甚者根長二三分,葉長寸許。”菖蒲是代表端午節氣的花,端午節有家家戶戶門上插菖蒲、艾葉之俗,可以辟邪驅痛.利用它直線的葉片,表現出初夏的清涼感覺。拿它當禮物時,不妨選擇三~四枝顏色清晰鮮艷的,紮成花束。菖蒲不僅碧葉蔥蘢、根似白玉,挺水臨石、清靜高雅,其花、莖香味濃郁。具有開竅、祛痰、散風的功效,可祛疫益智、強身健體,歷代中醫典籍均把菖蒲根莖作為益智寬胸、聰耳明目、祛濕解毒之藥。菖蒲還是極好的“綠色農藥”。將菖蒲根莖500克搗爛後,加水1公斤~1.5公斤熬煮兩小時,經過濾所得的原液,兌水3公斤~6公斤,可有效防治稻飛虱、稻葉蟬、稻螟蛉、蚜蟲、紅蜘蛛等蟲害。
端午節文化菖蒲
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卻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以斬千邪。清代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有一段記載“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卻鬼”。而晉代《風土誌》中則有“以艾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相裁之。以後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劍狀,名為蒲劍,以驅邪卻鬼”。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在我國古代就一直是藥用植物,針灸裡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是它具備醫藥的功能而來,像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曰“雞未鳴時,采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采艾為人形,懸於戶上,可禳毒氣。”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後栽種艾草,求吉祥的習俗。台灣民間也有在端午時貼“午時聯”,它的作用和靈符一樣,有些午時聯上有下列的句子“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榕枝在民間的意義可使身體矯健“插榕較勇龍,插艾較勇健”。也有地方習俗是掛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蟲毒;山丹方劑治癲狂,榴花懸門避黃巢,石榴花正是這個季節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石榴皮為一常見的中藥。而石榴花和黃巢的關係,還有一段故事。黃巢之亂的時候,有一次黃巢經過逼個村落,正好看到一個婦女背上背著一個較大的孩子,手上牽著一個年紀較小的,黃巢非常好奇,就詢問原因。那位婦人不認識黃巢,所以就直接說因為黃巢來了,殺了叔叔全家,只剩下這個惟一的命脈,所以萬一無法兼顧的時候,只好犧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黃巢聽了大受感動,並且告訴婦人只要門上懸掛石榴花,就可以避黃巢之禍。
菖蒲花語
信仰者的幸福
花菖蒲的花語和象徵代表意義:愛的音訊
花菖蒲不是菖蒲花,這個要分清楚喔。菖蒲花是劍蘭的一個名稱,而花菖蒲則是玉蟬花,玉蟬花是鳶尾科的一種,花色有有黃色、鮮紅色、藍色、紫色等,色彩斑斕而受人喜歡。花菖蒲花大而美麗,色彩也斑斕,葉片青翠似劍,觀賞價值高。而他那翹首的斑斕的花朵,就像期盼愛的姑娘一樣。讓人愛不惜手。花菖蒲也常在園林中叢栽、盆栽布置花壇.栽植於淺水區、河浜池旁,也可布置專類園,也可植於林蔭樹下作為地被植物。是很受歡迎的花卉植物之一。
相關傳說
美麗的菖蒲花。菖蒲的葉子形狀似劍,民間方士稱之為“水劍”,說它可“斬千邪”。菖蒲身上這層驅邪避害的文化含義使它成了人們過端午節時必不可少的一件物品。關於端午掛菖蒲的習俗,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解釋它的由來。
童謠唱道:“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扒龍船……”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叫做端午節,俗稱“五日節”。從初一開始,家家戶戶就準備過節的禮物。這些健康、有益的美德良俗,至今還在民間廣泛流傳著。本文單說端午節,農家門窗上掛菖蒲習俗的由來。
端午節,有的農家有掛菖蒲的習俗,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個窮秀才的妻子,名叫青英。她不但口才很好,而且會吟詩作對。有一年,天大旱,好幾個月沒下一滴雨,田地荒蕪,草木枯死。五月初四這一天,青英看丈夫還未回家,明天是端午節,又是自己的生日,可是家裡一貧如洗,那要如何才能使這兩個節日過得熱鬧一些呢?她在家裡坐立不安,就從屋子裡走出來。突然,看見房屋旁邊她阿公栽種的藥草————菖蒲,在烈日下碧綠青翠,青英心裡想,何不如挖幾棵菖蒲,過節來充喜?她持鋤過來,挖了幾棵菖蒲,用清水洗乾淨了,掛在大門上。她覺得這下子,門庭好象充滿了生機、喜氣,便觸景生情,取出文房四寶,用紅紙寫了一首詩,貼在大門旁邊。詩是這樣寫的: 自嫌薄命嫁窮夫,明日端陽祭禮無。 莫叫良辰錯過去,聊將清水洗菖蒲。 傍晚,秀才(丈夫)轉回家,看到大門旁妻子寫的詩,既羞赧又慚愧,覺得自己無面再見妻子,匆匆返身而去。不知走了幾百步,抬頭看見一隻老黃牛在田埂上吃草,周圍一個人影都沒有。他想,何不如把牛牽去賣掉,弄一些錢回家,讓妻子高興高興。秀才不管三七二十一,牽了牛就往前走。可是才走不到半里路,牛主人就追趕上來,把他抓住,送去見知縣。 知縣問秀才:“你為何青天白日偷牽牛?”秀才無可奈何,就把自己的妻子如何賢德、家境如何貧困,一五一十向知縣訴說。知縣聽了,不信一個鄉下的女子也會作詩,就馬上派人傳秀才妻子來。青英到公堂上,知縣問她:“你家大門旁的詩是你寫的嗎?”青英急忙跪下回答:“大人在上,詩正是民女所作,未知觸犯何法?”知縣摸了一下鬍鬚,沉思片刻,便對青英說:“你作詩,無犯法,只因你丈夫偷牽牛,被人抓來見本縣,你看要如何判處?”青英聽後,淚如泉湧,馬上就表態說:“相公知法犯法,理應重判!” 知縣點了一下頭,對她說:“婦人言之有理!本縣看你是弱女,丈夫坐牢,今後你要如何度日?既然你會作詩,本縣命你再做七絕一首。如成,本縣就賞你白銀五十兩,給你回家去度日。” 青英一聽,就點頭答應。取過筆墨紙張,略加思索,當場就寫了這樣四句: 滔滔黃水向東流,難洗今朝滿面羞。 自笑妾身非織女,郎君何事效牽牛? 知縣看了,哈哈大笑說“你雖然不是織女,但本縣判你丈夫坐牢,你夫妻二人不是成了牛郎織女嗎?”知縣說著,就叫人取出五十兩銀子,叫他們二人快回家。 青英因家道寒貧,端午節掛菖蒲,竟得到如此好運。此事傳開後每年端午節大門上掛菖蒲的人家越來越多,以後廣為流傳,就逐漸形成了一種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