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懸賞求職是網路時代下的新生產物,是和互助求職幾乎同時誕生、流行起來的一種新型求職方式。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網路招聘已經成為求職的重要渠道,“懸賞求職”的逆向求職方興未艾。幫助求職者找工作的人有職獵、職客、網上職業顧問等稱謂。
一專業網站上,已有1502人出了高額懸賞金,256人在他人的幫助下找到工作,懸賞金一般在3000元左右,最低800元,最高達到5萬元。
求職者對簽訂正式契約、有三險一金等工作環境、待遇有嚴格要求,對於工資也有非常明確的要求。有的高額懸賞還明確要求北京、上海或廣州等工作地點。還要規定工作行業等。
特點
1、後付費,而不是先付費。找到工作後再支付報酬。
2、成功率較高。
3、節省了求職費用。
4、互幫互助。
催生職業
“懸賞求職”的模式成為不少求職無門者的選擇,因此催生了一批從網上為別人介紹工作獲取報酬的“職客”(又叫“職場經紀人”或“求職顧問”)應運而生:他們每介紹成一份工作,最高能從網站領到求職者懸賞金的50%。
據悉,兼職的職客,相當一部分為企業人力資源主管、獵頭等。為保證“職客”利益和網站公信力,在求職前,求職者需將懸賞金打給網站作為成功求職後的支付保證。
產生原因
網路招聘遭遇海量信息瓶頸
儘管網上招聘信息的覆蓋面和時效性大於現場招聘會和廣告招聘等形式,但是網際網路上海量的招聘信息卻往往讓求職者無所適從。同時,通過網際網路投遞簡歷的便利,也使得許多求職者存在求職的盲目性,並不知道投遞簡歷的用人企業是否適合自己。許多職場人士正是因為信息不暢而找不到適合自己的職位,委曲求全到一家並不適合自己的公司,結果既耽誤了自己的前程,對公司也沒有做出應有的貢獻,這對個人的職業生涯發展是極其不利的。
5成求職者認為人脈最有效
北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的調查顯示,有超過5成的求職者認為,通過家庭和個人社會關係、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職途徑。中國社會是一個熟人社會,人際關係在就業過程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就個體而言,它仍不失為進入就業市場尋找就業機會的重要途徑。
逆向求職模式實現定向就業
通過逆向求職找工作,針對性比較強,不用拿著簡歷到處跑,節省時間又節省精力。逆向求職模式以求職者為中心,體現了求職者的個性化需求。就業簡單化,擴大了就業範圍,快速準確就業,促進了勞動力資源在大範圍內的流動與配置。
質疑觀點
方式有點不靠譜
不可否認,懸賞求職的出現有其存在的理由,但是伴隨著高成功率而來的高風險同樣不可忽視。有句話說得好,在網上你不知道對方是個人還是一條狗。在這種虛擬的環境下,只是憑藉對方的身份證明或是一個電話號碼,就將自己的相關信息和賞金交給對方,實在是一件風險很大的事情。
有損公平競爭原則
傳統的招聘方式,像招聘會這樣的公開招聘,可以讓求職者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公平競爭,而懸賞求職更像是通過金錢交易來購買就業機會,利用“職客”的人際關係為求職者掃清求職障礙,對其他求職者來說顯然是有失公平。
容易助長求職者惰性
現在的就業市場處於供大於求的階段,找份好工作的確很難。但是,如果就因為工作難找,而花錢要別人代找工作,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沒有多大的好處。尤其是對一些剛剛走出校門的畢業生來說,懸賞求職會使他們失去與別人競爭的機會,自然也就不能在競爭中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更好地規劃自己的職業前程。
此外,在網上發布懸賞令,單純依賴“職客”為自己找工作,還會助長求職者的惰性,使他們只會坐享其成,沒有其他求職者那種積極性。而且,這些利用懸賞獲得工作的人,在以後的工作中自然沒有那些過五關斬六將,依靠自己的實力來獲得工作的求職者那么拚命肯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