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潛歧視就是沒有顯現出來但已是心照不宣的某些歧視,它甚至已經積澱為一種文化,演變成一種習慣。
潛歧視就是潛意識下的歧視,外表看不出來,但某些無意識的動作會表現出歧視性的動作。 也可以理解為一個群體或對一個群體的潛藏性歧視。
比如說城市人對進城打工的農民,上車遇到時不自覺的躲開,這就屬於潛歧視。又比如說,企業招聘,一般都願意要男性,其根本原因在於女性在體力、意識方面可能有所不如,再加上一年左右的婚產假,導致這種歧視。 潛意識或潛藏著的一種不平等看待的偏見行為及意識。
社會現象
農民及外地民工進城打工,已是各大城市某種行業的主力,他們為一個城市的變化和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他們披星戴月,不辭勞苦,可部分人還是在有些行為和言語上沒有給予他們平等和尊重.公車南來北往的乘客很多,它代表著一個城市的面貌和市民的素質.人生來都是平等的,人的一生,包括所有的努力,也都在追求一個平等,所以城市要給他們一個地位,要給他們一個理解和尊重,這也是對人們自己的一個尊重。他們是很容易滿足的,就像公車上那個的語音提示,既簡單又溫暖。
人們只要對平等“上下而求索”,就意味著歧視現象的廣泛存在。現在口頭上、書面上顯而易見的歧視性語言文字已漸行漸遠,隱性的、潛在的歧視卻從未消逝過,甚至已經積澱為一種文化,演變成一種習慣。
女作家、女企業家、女市長、女歌手、女……社會上、媒體上往往稱呼功成名就的女士,有一個習慣性的性別前綴,首創者的初衷可能是要突出說明女性成才、成功的艱難,可能想強調“男同志能做到的,女同志也能做到”,其實是對整個女性群體的一種善意的歧視。
農民歌手、農民詩人、農民外交家、農民畫家、農民……冠以農民前綴的可能並非真正意義上的農民,多半不過是曾經生活在農村,曾經當過幾天農民的市民,在真實身份前綴以“農民”,不過是試圖營造一種強烈的反差,意在說明成才、成功的來之不易。此舉也許突出了他們的成就,卻在另一方面歧視和貶低了整個農民群體。
雙語解讀
Habitualdiscrimination潛歧視qiǎnqíshì
Prejudicethatisnotshownactivelybutexpressedunconsciously.It
isoftentheresultofaprejudicialattitudeheldbyonegrouptowards
another.
(互動百科與《環球時報》英文版聯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