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黑暗約會來源於“集體婚姻介紹”,國外把它稱之為“有組織的羅曼蒂克”。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好多退役老兵想找老婆卻比較難找到,這當然有著他們經濟條件與社交圈子等等方面的原因。於是,有關團體、單位包括工會等就出面創造條件,比如舉行舞會、晚會、體育比賽、節日聯歡等,既邀請他們,也邀請一些單位或社區的姑娘們參加,為他們增加接觸機會,甚至讓有情人慢慢發展成眷屬。後來,有些男職工或女職工相對比較集中的單位,也仿照這種做法,一時竟形成了一種特定模式。
“如今的‘黑暗約會’正是在它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當然新鮮有趣得多,頗受喜歡翻新花樣的年輕男女的歡迎,具體做法是:由婚介出面,精心挑選相同數量的男女參加活動。毫無疑問,被挑選者當然不知道還有哪些人參加,但組織者卻是通過排隊摸底,認為他(她)們都是條件相仿,甚至有配對成功希望,才有意把他們安排在一次特定活動中。比起從前隨機組織男女參加舞會,讓他們碰運氣或看相貌找對象,確實有所不同。畢竟在黑暗中談話,因為不知對方是誰,大家都能放得開,也比較真誠一些。”
規則
黑暗約會的規則很簡單,參加者在預約之後,通過組織者的安排,在專門提供這項服務的餐廳會面。派對的規模約二三十人,參加者在侍者的引導下進入完全黑暗的環境中。這期間,每個參加者都可以同其他人自由交談,惟一的限制是不能使用手機或抽菸,因為一點點亮光都會破壞環境的黑暗,從而降低派對的刺激程度。
喜歡“黑暗約會”的人士稱,在看不見別人的環境中,可以很放鬆地進行溝通,並且可以完全摒棄外貌、身高、物質條件等等外在限制,更接近精神交流。這恐怕是“黑暗約會”最為引人入勝之處。
形式
所有的門窗都被遮光布擋得嚴嚴實實,在大廳的兩側分別擺放著十多張椅子,幾名工作人員在每張椅子的邊上都放上一根螢光棒,大廳的中央也每隔一米左右擺放一根螢光棒,據介紹,當約會正式開始的時候,所有的燈都要關掉,屋內漆黑一片,為了避免參加者找不到椅子,所以把這些螢光棒放在地上當路標使用。在大廳的最裡面分別掛著 兩個從屋頂垂到地面的大布簾,參加約會的人分成男女分別站在帘子後面。
十一位男士一人一個帶號碼的、桌球大小的螢光牌,讓參加者都把牌別在胸前。並告知所有男士,女士的螢光牌是綠色的,也帶有號碼。約會結束後把自己中意的女士號碼寫下來交給他,由組織者負責與對方進一步溝通。並且囑咐所有參加者不能使用包括打火機和手機在內的任何能發光的物品。
隨著組織者的一聲哨響,屋內的所有燈全部關了,參加者摸黑走了出去。這時的大廳漆黑一片,只有地上的螢光棒和所有參加者胸前的螢光牌發著微弱的亮光。大家都慢慢適應了黑暗,如果對對方中意的就繼續聊天。不中意的就找下一個談話對象……
組織者宣布活動結束,要求所有人都回到布簾後面。等大家都在布簾後站好以後,屋內的燈亮了起來。工作人員,走了進來收走了螢光牌。最後,組織要求女士先行退場,等女士都走光了後,才讓男士們從布簾後出來。在門口一位工作人員把每位男士的姓名和聯繫方式以及所中意的女士的號碼全部記下,並讓男士回去等通知……
各方意見
激進派
如果被內在吸引,外表就不重要了。通過一個人的言談、語氣,甚至呼吸,來幻想對方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幻想是刺激的,刺激是美好的。
觀望派
“黑暗約會”雖然很火,但是遊戲的成分大於相親,大部分人是抱著嘗鮮的心態去參加,而且,女人似乎更具有冒險精神,而部分男人對此興趣不大。
好處
“黑暗約會”最大的好處在於:羞澀的可以放開膽子表達好感了;長相欠佳的可以暗暗使勁表現自己的心靈美了……所以,期盼此種約會方式早日降臨重慶的女孩們認為,“黑暗”的確可以掩蓋外表等等顯而易見的隔閡,會降低錯失真愛的機率;儘管“黑暗約會”的宗旨是拋棄外表、工作、房子、車子等等一切限制人們情感走向的累贅,讓感情更加純粹,男女更加注重精神交流,但是,很遺憾,熱衷於去參加的女人們還是忍不住要去問對方是做什麼工作的。
“黑暗約會”似乎形式大於內容,因為約會最多不過兩三個小時,這么短的時間遠遠不夠讓一對素昧平生的男女接觸到彼此的心靈,而且,最後還是要開燈,用抵制派哈里的話來說,“開燈後,又是再現實不過的一對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