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早在2008年,浙江大學就開設了“婚前守貞”課程,當時就引起一片批評之聲。這個由美國的基督教基金會組織“愛家協會”的教育理念。
從2010年秋季新學年起,中國雲南大、中學校必修課“三生教育”將貫穿一項重要內容,即“生命、愛與性的真相”。其中,特別設定了一個創意環節,即“給未來的兒子或女兒寫一封信”,告訴他們在進入青少年階段時會面臨的一些重要問題,說明為什麼他們要等到結婚後再有性生活,解釋為什麼守貞能給人追求夢想的自由等,以引導青少年性自律。
觀點交鋒
支持派
朵朵:讓學生們以正確途徑了解性,比讓他們進行“地下活動”,通過錄像、網路來了解要安全很多。
Enoch:非常認同。其實這應該是每一個孩子成長時的必修課。從正規的途徑了解正常的事情,是我們的社會應該為孩子做的。
中立派
Birdie:我覺得不太具備操作性,守著貞節牌坊卻不貞潔的人多了去了,應該教育良好的婚姻、感情道德觀、價值觀。
反對派
風清霧揚:這是一個特讓人想笑的話題。現在流行晚婚,三十好幾、四十好幾才婚的多了,都要為婚而守貞么?感覺一下回到了封建社會,眼前出現好多貞節牌坊……
評論思考
我們需要中國版的《成長的煩惱》
在課本中直接提出“婚前守貞”,並且以對話的方式直接涉及性衝動等問題,這對中國的性教育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跨越。
與美國有適合青少年觀看的性教育影視作品相比,我們的影視圈更像是一塊荒地。引導青少年養成健康性心理的作品,要么是“一本正經”,要么是“隔靴搔癢”,可笑、幼稚之極。
課本,是生硬的教材;生活,卻是活靈活現的。誠然,中國國情與美國國情有著巨大的差別,可是,如果用心的話,創作出中國版的《美國派》和《成長的煩惱》應該不是太大的難事。儘管我們曾經有過《家有兒女》這樣的克隆產品,但這類作品並沒有涉及孩子們最需要了解的東西。
多從健康角度考慮“婚前守貞”
在婚前性行為並不鮮見的時代背景下,在中國小生都呈現出對性的寬容度和開放度的當下,講“婚前守貞”顯然有點不合時宜。然而,講“婚前守貞”難道真的沒有任何積極意義嗎?
從人性化的角度看“婚前守貞”,似乎不符合人性。的確,舊有的“婚前守貞”,講究的是“守貞”,為某個人“守貞”、為道德“守貞”,而且是專指女性。但現在的“婚前守貞”,卻是從健康的角度考慮,這顯然是有著本質的區別。婚前性行為有著諸多的壞處,特別是對青少年學生。
令人欣慰的是,書中特別談到了“婚前守貞”,認為這是唯一能避免懷孕和傳染性病的100%有效的方法,這話顯然沒錯。誠然,照本宣科的教育不一定會起效果,學生也不一定就此相信,更不一定從此就能夠做到“婚前守貞”。但如果採取合適的教育方法,將這個觀念深入到學生內心,使他們多一個成熟、理性思考的角度——這肯定不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