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區式伏地挺身,即中國當代觀念攝影師、獨立藝術家區志航式祼體伏地挺身,在北京鳥巢、央視大樓、北京故宮及很多世界各地旅遊景點前都曾展示過,特別是他的觀念攝影系列《那一刻》於2010年在第53屆世界新聞攝影比賽(荷賽獎)中獲“當代熱點組圖”榮譽獎,區志航應邀在頒獎典禮上即興“區式伏地挺身”,掀起了典禮高潮也讓“區式伏地挺身”迅速成為國際藝術語言。
拍攝歷程
《景.觀》
因為工作關係經常行走於世界各地的區志航拍攝了以《身體驛站》為名的系列作品,第一次介入自己的裸體。鏡頭前的區志航斜倚在酒店的窗台上,試圖在鏡頭中解讀窗外陌生的城市和一個過客之間的關係。 很快,區志航將思考聚焦在自己的國家,希望創作出能夠表現中國厚重歷史的作品,他認為標誌性人文景觀不僅是中國的符號,更是一定時期中國社會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生活等各種狀態的高度凝結,《景.觀》應運而生。
2008年,“區式伏地挺身”的第一個系列,在標誌性建築物之前拍攝的《景.觀》系列作品引起了轟動,並參加了國家大劇院舉行的《紀念中國改革開放30年藝術成就展》之《啊!我們,中國三十年當代藝術展》的展覽。
在這個花費8年心血準備的作品中,區志航獨自走遍了除台灣之外中國所有的省份,拍攝了100多幅作品,鳥巢、2010世博中國館、廣州新電視塔、布達拉宮、圓明園、汶川地震之後的廢墟,歷史與現代,都定格在區志航的膠片中。
如果可能的話,區志航會在建築物即將完工之前的最後建設階段進行拍攝,他解釋到:“就像十月懷胎一樣,分娩之前的那個時刻總是最美好而又最寶貴的。一旦建築物封頂完工,就成為了一種永恆,而我所記錄下的那個時刻是觀者以後再也不可能看到的瞬間,是一種歷史的記錄。”
“身體和標誌性建築,把這兩件平時看來特別簡單清楚的東西加到一起,再加上裸體的效果,我希望能夠創造出一個特別的、富有張力的情景。”
除了伏地挺身,區志航還曾經嘗試過許多其它的姿勢,包括蹲、躺、趴、跳以及起跑,除卻技術上的原因,他認為沒有哪個動作能夠向伏地挺身那樣既不會將自己的身體全部暴露於鏡頭之中,同時能夠將動作本身的指向含義降到最低。
“在各種肢體動作中,伏地挺身裸而不露、純粹、徹底、積極、虔誠。乍一看,人像蟲子一樣與社會建立關係,很異樣又很有力量。”
《那一刻》
區志航的最終目標是希望通過自己的作品呈現一段歷史,在拍攝《景.觀》的同時,他也將目光投向了有影響的重大社會事件。
“每一個景觀背後,都有刻骨銘心的故事;每一個‘那一刻’背後,都有刻骨銘心的掙扎。”這是區志航現在常常向別人提起的兩句話。
出於節省成本和靈活機動的考慮,區志航總是單獨行動,他能夠在8秒鐘之內完成一幅作品,當然之前會有很長的等待時間,因為他知道自己的行為會讓一些人難以接受,因此總是抓住人儘可能少的時刻完成拍攝。
曾經被抓,也曾經被強迫刪除過拍攝的照片,區志航想過放棄,因為有時他的精神壓力已經達到了幾近崩潰的地步。
“每次我獨自外出拍攝,家人都非常擔心。我會在手機里提前寫好求救簡訊,有時也會讓自己的朋友做好營救的準備。”
但是每一次的拍攝,在區志航看來都是一次心靈的朝聖之旅,為他一次又一次地注入了新的力量。
已過知天命之年的他還在繼續充實自己的《景.觀》和《那一刻》系列。“我希望讓‘區式伏地挺身’變成我與社會交流的一種語言,並在記錄歷史的同時見證社會的發展變遷。”
影響
“區式伏地挺身”在許多人眼裡已經成為了重大事件的代名詞,一些人聯繫區志航,希望能夠在媒體還沒有報導過的事件發生地拍攝照片。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衝突,區志航都拒絕了。區志航計畫將拍攝背後的點滴故事和對於中國社會的觀察記錄成書。
區志航希望觀者在看作品的時候,能夠超越畫面中那個脆弱的個體和那種看來有些“偏執瘋狂”的肢體語言,思考歷史的真實和表象之下所掩藏的種種社會問題。
作為一個電視節目主持人,作為一個公眾明星,區志航的身體注定是被關注的焦點。他執著甚至有些變態的用自己的身體,透過標誌性人文景觀,向社會向生態質疑、發問、表態……當我們目見他赤裸裸的身體趴在國家大劇院、萬里長城、鳥巢等具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觀前時,那種真實和不可思議讓我們作為一個閱讀者,不得不認真去面對早已被我們忽略和遺忘的許多問題。在這裡他的身體被極端自戀的行為和各種社會力量喚醒,身體由肉體轉換為具有社會學意義的媒體。
區志航在其部落格發帖《超越“做伏地挺身”的景觀》,表示“希望大家都來做‘區式伏地挺身’——積極關注和思考我們的國家與社會。”對於這一組攝影作品,區志航對自己作品的評價是:“我愛我的祖國,也愛我的身體。我以自己渺小的身體和行為作公器,用人們熟悉的,體現著積極、運動、健康和虔誠的伏地挺身,不斷重複於中國不同時期堪稱‘奇蹟’和‘世界之最’的標誌性人文景觀,並與之對話,讓原本無足輕重的個體彰顯出偉大的意義。”
獲獎情況
2002年和2003年
區志航曾獲得中國時尚文化大獎之“中國最佳時裝評論員”和“中國最佳時裝攝影師”。
2009年
2009年12月,在第五屆連州國際攝影節上,區志航因為“區式裸體伏地挺身”的新一系列,在重大社會事件的發生地拍攝的作品《那一刻》,獲得了“年度攝影師”銅獎。
2010年
2010年2月12日,第53屆世界新聞攝影比賽(WPP)———“荷賽獎”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揭曉。
中國有2組作品獲獎,均出自廣東:《南方都市報》攝影記者方謙華的作品《被鎘污染的桔子》獲自然類/組圖的三等獎;生活在廣州的獨立藝術家區志航憑《那一刻》獲當代熱點/組圖榮譽獎。
獲獎結果公布兩個半月後,被譽為世界新聞攝影奧斯卡的第53屆“荷賽”頒獎禮終於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盛大舉行,荷蘭王子親臨頒獎典禮。
在頒獎典禮上,大會介紹“當代熱點組圖”榮譽獎人區志航出場的同時,大螢幕再次出現以完全不同於其他參賽作品的觀念與表達方式,徹底顛覆荷賽一貫評審標準的中國作品---《那一刻》,台上已經亮相的其他獲獎人和台下不少嘉賓觀眾紛紛用掌聲、吶喊和伏地挺身手勢,希望親眼目睹“區式伏地挺身”,區志航也不負眾望,在掌聲和叫喊聲的伴隨下,即興做了十幾個標準的“伏地挺身”,持續的掌聲將晚會帶至高潮,也讓“區式伏地挺身”迅速成為國際藝術語言。
第53屆荷賽獲獎作品展將在頒獎之後接下來的半年裡在世界45個國家100個城市巡展,當中包括中國的台灣和澳門。
歐志航
區志航,男,出生成長於廣州,畢業於華南師範大學,曾從事商業企業管理,1988年調入廣東電視台,成為國內較早集采、編、導、主持於一身的電視人,策劃、主持過眾多國內外大型時尚文化項目,現在是電視傳媒人、自由撰稿人、知名攝影師、著名電視人,廣東衛視《時尚放送》執行監製,專欄作家,被媒體稱為“立體傳媒人”。 1997年曾榮獲第三屆全國“金話筒”獎銀獎,成為中國百佳節目主持人;2003年11月榮獲中國時尚文化獎,當選中國最佳時裝攝影師;2003年12月當選星際風雲榜2003時尚廣東人物。
對攝影一直抱有濃厚興趣的他也一直在業餘時間從事時尚攝影,紀念中國國際時裝周十周年大型畫冊《風尚十年》的時裝發布部分,大約四分之一的作品是區志航提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