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淵源
這個稱之為“I-Doser”的音頻檔案,最早源於義大利,並通過網際網路迅速擴散。韓國“NAVER”搜尋引擎結果顯示:韓國網站上最早出現“I-Doser”內容介紹的網頁時間為2009年2月3日,至2009年2月20日,已經多次轉載。其中2009年2月3日至2月20日,6個網頁顯示了該內容;2009年2月8日至2月20日,韓“CAFE”社區共有14篇個人部落格有該內容介紹;2009年2月13日至2月18日,韓國“NAVER”個人部落格上有7篇相關介紹內容;2009年2月20日,韓國“NAVER”網站“知識”欄有4篇相關內容介紹;2009年2月20日,韓國“NAVER”網站“VEDIO”欄目附有1個音頻資料;此外韓“聯合社”和《朝鮮日報》中文網站上有對此內容的介紹。中文網站上截止2009年2月20日,通過“谷歌”搜尋,只有3個網頁。分別為韓《朝鮮日報》中文網站相關內容,及環球論壇和“中文業界諮詢站(CNbet)”網站從《朝鮮日報》轉載的相關內容。
介紹
韓國一家網站推出了73種MP3免費檔案,並細分為消除不安情緒、消除抑鬱情緒、類似毒品、鎮靜劑和促進性慾等10大類別,其中類似毒品類共有28個檔案,提供相當於吸入古柯鹼、海洛因和大麻等毒品後的感覺,點擊相應檔案,就傳出可以使人出現類似吸毒幻覺的頻率。
據網站發言人聲稱,這些音頻毒品都是經過數十次臨床試驗的產品,非常安全,在海外已經賣到數十美元。通過調節腦電波,可以出現同等於吸毒後的狀態,但是時間只有吸毒所持續的十分之一,因此不會中毒。
主要原理
在音頻附帶的“說明”中,音頻發布者介紹道,音頻毒品通過控制情緒的α波、使人處於清醒和夢幻之間的θ波以及令人緊張和興奮的β波等各種頻率,以使人進入幻覺狀態。蘭州大學教育學院心理學老師鄧紅對此解釋,當聽者在安靜、私密的空間中閉眼專注某一事情時,人的腦波和清醒時本就不同,當聲音經由耳朵傳遞到聽覺中樞時,也會激發起人們不同的情緒體驗。至於有的人聽到的是噪音,有的人聽到的是樂音,可能因為聽者生活背景、經歷不同,聲音所能激發的體驗也不同。該“毒品”的原理是,刺激腦電波中使內心平靜的α波長(7—13Hz)以及有緊張、興奮效果的β波長(14—30Hz)等,從而引發心理變化。該網站主張說,這和能刺激腦電波、提高注意力,一度備受歡迎的可提高成績的機器原理相同。
韓國某網站2009年2月19日推出73種I-Doser MP3檔案,並細分為消除不安情緒、消除抑鬱情緒、類似毒品、鎮靜劑、和促進性慾等十大類別。類似毒品的類別共有28個檔案,提供可以體驗吸入古柯鹼、海洛因和大麻等毒品後的感覺。點擊相應檔案,就傳出可以使人出現類似吸毒幻覺的10—45分鐘頻率。
在國外不叫音頻毒品而叫“藥”,它通過像噪音的一種音頻改變人的腦電波。有抗抑鬱、抗焦慮、失眠、減肥等方面的治療但另一方面它有古柯鹼、大麻、冰等一些毒品的音頻因而不能在市面上流通但具體也沒有法律制約
使用說明
網路上很多網友都在討論“音頻毒品”,也有人把它稱為“可聽藥”,還有人在尋找下載地址。據悉“音頻毒品”的檔案名稱大都是“古柯鹼”、“酒精”、“抗疼痛”等英文名字,每段音頻的長度為30至45分鐘。此外,還附有一個“使用說明”,說明中除了對部分音頻的內容和效果做了介紹外,還建議聽者最好用隨身聽或者MP3,聽的時候要閉上眼睛、在私密的環境中傾聽,以達到最佳效果。
這個音頻毒品是一個5分鐘的MP3音樂檔案,同時還附加了可稱之為“處方說明”的文本檔案。上面寫著:“應該戴上耳機,雙手整齊地放在一起,閉上眼睛聽”。按照指示方式去做後,反覆聽到“嘟——”的單調的機械音,時高時低,好像接受聽力檢查一樣。
很多網民對在網路上不斷傳播的這個“藥”感興趣。被稱作“I-doser”的這個“聽的藥”共分為10項(73種)。除了抗抑鬱劑、鎮定劑、止痛藥、興奮劑、安眠藥之外,能產生飲酒和服用毒品、壯陽藥效果的“Alcohol”、“LSD”、“Cocaine”等藥尤其受歡迎。
免費提供聽的“MP3毒品”的I網站自2009年2月14日開設以來,在短短6天時間裡登載了150多條使用後記,每條的瀏覽次數高達100至1000多次。但是,網站根本沒有介紹是誰、如何開發以及是否經過醫學驗證等問題。
專家評價
對於“音頻毒品”是否有效,延世醫療院精神科教授南宮錡表示:“單方面從外部受到特定刺激時腦電波會改變的主張完全沒有醫學根據。”建國大學醫學院神經精神科教授夏智賢斬釘截鐵地說:“完全是安慰劑(placebo)效應。”越是容易輕信別人的話而且敏感的人,越容易自我催眠。網站上寫道:“藥效持續的時間只是毒品的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因此沒有中毒的危險。”但專家對此表示:“這根本沒有經過科學驗證。”
有關專家表示:“這一主張雖然像模像樣,但可信度很低。”延世醫療院精神科教授南宮錡先生表示:“單方面從外部受到特定刺激時腦電波會改變的主張完全沒有醫學根據。”建國大學醫學院神經精神科教授夏智賢斬釘截鐵地說:“完全是安慰劑(placebo)效應。”越是容易輕信別人的話而且敏感的人,越容易自我催眠。網站上寫道:“藥效持續的時間只是毒品的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因此沒有中毒的危險。”但專家對此表示:“這根本沒有經過科學驗證。”而另據重慶晨報報導,對於“音頻毒品”,蘭州大學教育學院心理學老師鄧紅稱,當聽者在安靜、私密的空間中閉眼專注某一事情時,人的腦波和清醒時本就不同,當聲音經由耳朵傳遞到聽覺中樞時,也會激發起人們不同的情緒體驗。至於有的人聽到的是噪音,有的人聽到的是樂音,可能因為聽者生活背景、經歷不同,聲音所能激發的體驗也不同。
心理專家表示,網路上流傳的這種“音頻毒品”更多的是為了吸引公眾的眼球,人們沒有必要特意去體驗。即使一些人聽過之後會產生所謂的“某種奇特感覺”,也僅僅是一種心理暗示作用。
社會反響
有的網友稱產生幻覺,有的稱沒有。很多網民對在網路上不斷傳播的這個“藥”感興趣。被稱作“I-doser”的這個“聽的藥”共分為10項(73種)。除了抗抑鬱劑、鎮定劑、止痛藥、興奮劑、安眠藥之外,能產生飲酒和服用毒品、壯陽藥效果的“Alcohol”、“LSD”、“Cocaine”等藥尤其受歡迎。
一位網友稱,開始以為沒什麼效果,但之後從腳尖湧上一股寒氣,非常清爽,倦意頓時全無。但更多的網友卻表示下載試聽後沒有任何效果,專業醫學人士則認為完全沒有醫學根據。網民們在體驗網路毒品後,紛紛在該網站留言,勾起網友的好奇心。
(一)一位網友稱,一開始以為沒什麼效果,但開始從腳尖湧上一股寒氣,非常清爽,倦意頓時全無。但也有不少網友提出副作用和中毒性。網友“OK”表示,聽了十幾次就感覺頭非常疼。還有一位網友也表示頭疼。另一位網友稱,它會讓人瘋掉。為了看(在幻覺中看到的)絕世美女,只能再去聽。
(二)體驗音頻毒品的人不斷在網上發帖介紹親身感受,而希望親自體驗的網友也在迅速增多。不少人擔心會讓人中毒,但目前還沒有整治的法律依據。
(三)韓國警方負責人表示,韓國警察廳網路恐怖應對中心對“音頻毒品”無可奈何,難以認定其觸犯了現行法律”。首先將進行調查,然後再制定對策。
2008年7月,義大利也曾出現I-Doser,但由於不含毒品成份,而是利用頻率,很難證明其違法性。
法律探討
這種“聽的毒品”從2008年開始在義大利等海外網站上流行起來。據說是該藥出處的海外I英文網站宣傳稱:“一家值得相信的公司開發了這個藥,多數經過了專家的臨床試驗,是值得信賴的產品。”藥價為每個檔案3至56美元。
但是,該網站沒有公開開發該藥的公司名稱和臨床試驗結果等資料。可以說,完全是“真相不明”。警方主張說,無法加以制裁。韓警察廳網路恐怖應對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不是毒品,也不是淫穢物,很難認為其觸犯了現行法律。”保健福利家庭部精神健康增進科科長柳志馨表示:“如果根據《國民健康增進法》認定其為沒有得到醫學驗證的誇張廣告,就可以加以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