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背景
汶川、玉樹、海地,地震災區劇烈的傷亡至今歷歷在目,地震波甚至震晃了北京和上海,讓都市人見識到自然災難的巨大威力。肆虐中國南北的洪水,已使總計800多人喪生,而化工原料桶因洪水而飄蕩在松花江上,讓人們繼續提心弔膽。在乾旱、酷熱和嚴寒中,人們交口相傳——似乎從沒有這么多災難在地球上集中發生。
在人類的歷史上,核戰、經濟衰退、千年蟲、惡性流行病、恐怖活動、全球變暖等末日陰影相繼籠罩;突如其來的事故,也可能讓個人置身於極度不安全的境地。讓都市人感到不安全的還有日趨惡化的都市生存環境——金融危機、犯罪、食物毒害,通脹和蝸居的恐慌,使人們對未來的安全更加敏感。
“9·11”之後,美國並沒有多難興邦,反倒是災難連綿:恐怖主義、戰爭、洪水、經濟危機……簡直就是古書上寫的世界末日景象。儘管美國人仍然比誰都過得好,但是其中一些人開始寢食難安了。他們認為隨時隨地都有可能遇到極端生存體驗,不是突如其來的天塌地陷,就是不可理喻的恐怖分子。於是他們每天都做好出門再不回家的準備,把自己武裝到牙齒,以便在危險中跑得快、活得久。這種人叫生存主義者或者末日生存者。
特徵
生存主義者們信奉“除了傷害別人,以任何方式生存下去”;他們認為,除了作物質上的準備,生存主義者最終要的還是要具備一個“生存主義者的腦子”,以一個生存主義者的思維方式去處理面臨的災難:政府的援助是否值得信賴?沒有能力是否仍應該幫助他人?……這些看上去都非常虛渺,但在各地紛至沓來的災難中,立刻會變成現實的問題。
生存主義者們的行動和思考,恰恰是一直生活在高樓大廈中的城市人早早遺忘的東西。食物、裝備、通道、空氣、飲水、藥品這些關係到生存的必需品,家裡應該儲存多少?人們平時有沒有未雨綢繆的方案?譬如共同策劃出一些生存方案——“如果我們必須撤離這座城市,而所有高速公路都被堵得動彈不得,那該怎么辦?”
生存主義者們的實踐,更能令都市人深省的是,當都市人遭遇災難時,他們的價值觀將會發生質的變化,就如同電影們刻畫的那樣,利益鬥爭,自我標榜,利他主義,對政府的信息如何取捨,一切都會互相碰撞,而人們卻從來沒有過預期——除非人們真的遇到了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