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固醇

膽固醇

膽固醇又稱膽甾醇,是一種環戊烷多氫菲的衍生物。早在18世紀人們已從膽石中發現了膽固醇,1816年化學家本歇爾將這種具脂類性質的物質命名為膽固醇。膽固醇廣泛存在於動物體內,尤以腦及神經組織中最為豐富,在腎、脾、皮膚、肝和膽汁中含量也高。其溶解性與脂肪類似,不溶於水,易溶於乙醚、氯仿等溶劑。膽固醇是動物組織細胞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它不僅參與形成細胞膜,而且是合成膽汁酸,維生素D以及甾體激素的原料。膽固醇經代謝還能轉化為膽汁酸、類固醇激素、7-脫氫膽固醇,並且7-脫氫膽固醇經紫外線照射就會轉變為維生素D3,所以膽固醇並非是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基本信息

 簡介 

膽固醇

 

膽固醇化學式示意
膽固醇又稱膽甾醇。一種環戊烷多氫菲的衍生物。早在18世紀人們已從 膽石中發現了膽固醇,1816年化學家本歇爾將這種具脂類性質的物質命名為膽固醇。膽固醇廣泛存在於動物體內,尤以腦及神經組織中最為豐富,在腎、脾、皮膚、肝和膽汁中含量也高。其溶解性與脂肪類似,不溶於水,易溶於 乙醚、氯仿等溶劑。膽固醇是 動物組織細胞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它不僅參與形成 細胞膜,而且是合成膽汁酸,維生素D以及甾體激素的 原料.膽固醇僅存在真核細胞膜上,含量一般不超過膜脂的1/3,植物細胞膜中含量較少,其功能是提高脂雙層的 力學穩定性,調節脂雙層流動性,降低水溶性物質的通透性。如:在缺少 膽固醇培養基中,不能合成膽固醇的 突變細胞株很快發生自溶。

膽固醇是由留體部分和一條長的側鏈組成。人體中膽固醇的總量大約占體重的0.2%,骨質約含10毫克,骨骼肌約含100毫克,內臟多在150~250毫克之間,肝臟和皮膚含量稍高,約為300毫克。腦和神經組織中含量最高,每100克組織約含2克,其總量約占全身總量的l/4。 真核細胞膜中有大量的膽固醇插在膜磷脂之間, 可以加強膜脂雙層的穩定性, 增加膜脂有序性並降低其流動性, 調節膜的機械性能。

膽固醇是一種存在於動物組織內細胞膜中的固醇脂類,藉由血漿傳遞。在植物細胞膜中亦可發現少量膽固醇。於1784年,它首次在膽石症中被發現,因而得名。人體各組織中皆含有膽固醇,在細胞內除線粒體膜及內質網膜中含量較少外,它是許多生物膜的重要組成成分。膽固醇是機體內主要的固醇物質。他既是細胞膜的重要成分,又是類固醇激素維生素D膽汁酸的前體。人體每千克體重含膽固醇2g,體重70kg者總含量約為140g。脂類物質主要分為兩大類。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脂類,是體內的一種主要能量來源;另一類叫類脂,是生物膜的基本成分,約占體重的5%,除包括磷脂、糖脂外,還有很重要的一種叫膽固醇。

化學性質

1. 存在於烤菸菸葉、 白肋煙菸葉、煙氣中。
2. 存在於血液中,是人體中存在的不能皂化的油溶性物質。
3. 也能沉積於膽囊中,成為膽結石的主要成分。

分類

膽固醇又分為 高密度膽固醇和低密度膽固醇兩種,前者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通常稱之為“ 好膽固醇”,後者偏高,冠心病的危險性就會增加,通常稱之為“壞膽固醇”。血液中膽固醇含量每單位在140―199毫克之間,是比較正常的膽固醇水平。

主要來源

膽固醇主要來自人體自身的合成,食物中的膽固醇是次要補充。如一個70kg體重的成年人,體內大約有膽固醇140g,每日大約更新1g,其中4/5在體內代謝產生,只有1/5需從食物補充,每人每日從食物中攝取膽固醇200mg,即可滿足身體需要,膽固醇的吸收率只有30%,隨著食物膽固醇含量的增加,吸收率還要下降。因此建議每天攝入50mg~300mg為佳。

主要用途

主要加入營養霜和藥用油膏及乳液中,增加其穩定性和吸水能力,一般與脂肪醇及羊毛脂衍生物復配,其效果比單獨使用膽甾醇還好,還用作乳化劑,也是製造激素的重要原料。 

主要功能

形成膽酸

膽汁產於肝臟而儲存於 膽囊內,經釋放進入小腸與被消化的脂肪混合。膽汁的功能是將大顆粒的脂肪變成小顆粒,使其易於與小腸中的 作用。在小腸尾部,85%~95%的膽汁被重新吸收入血,肝臟重新吸收 膽酸使之不斷循環,剩餘的膽汁(5%~15%)隨糞便排出體外。肝臟需產生新的 膽酸來彌補這5%~15%的損失,此時就需要膽固醇。

構成細胞膜

膽固醇是構成細胞膜的重要組成成分,細胞膜包圍在人體每一細胞外,膽固醇為它的基本組成成分。有人曾發現給動物餵食缺乏膽固醇的食物,結果這些動物的紅細胞脆性增加,容易引起 細胞的破裂。因此,可以想像要是沒有膽固醇,細胞就無法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生命也將終止。膽固醇可以很好的調節細胞膜的流動性,在低溫下可提高細胞膜的流動性,在高溫下可以穩定膜結構。在人類細胞膜中,最高可含有50%的膽固醇。而在細菌等 原核生物的細胞膜中不含有膽固醇,在真核的酵母中替代膽固醇的是 麥角固醇

合成激素

激素是協調多細胞機體中不同細胞代謝作用的化學信使,參與機體內各種物質的代謝,包括糖、蛋白質、脂肪、水、電解質和礦物質等的代謝,對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十分重要。人體的腎上腺皮質和性腺所釋放的各種激素,如 皮質醇醛固酮睪丸酮雌二醇以及維生素D都屬於類固醇激素,其前體物質就是膽固醇。

功用 

膽固醇 80%膽固醇由肝臟製造,20%來自飲食

膽固醇在體內有著廣泛的生理作用,但當其過量時便會導致高膽固醇血症,對機體產生不利的影響。現代研究已發現,動脈粥樣硬化、靜脈血栓形成與膽石症與高膽固醇血症有密切的相關性。 如果是單純的膽固醇高則飲食調節是最好的辦法,如果還伴有高血壓則最好在監測血壓的情況下只要經醫生確定為高血壓,則需要使用降壓藥物。高膽固醇血症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所以請引起注意。

自然界中的膽固醇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之中,植物中沒有膽固醇,但存在結構上與膽固醇十分相似的物質——植物固醇。植物固醇無致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在腸黏膜,植物固醇(特別是谷固醇)可以競爭性抑制膽固醇的吸收。

膽固醇在體內的功用包括:

1、製造荷爾蒙 (hormone)(包括雌性素、睪固酮)、維生素D (Vitamin D)、脂酸、皮脂、腦神經細胞

2、協助脂溶性維生素(A、D、E、K)吸收

3、提供人體熱量來源、維持體溫

4、提供臟器的支撐和保護

膽固醇 膽固醇(cholesterol)
膽固醇通常能在 肝臟細胞來去,並在必須時經由肝臟轉換成 脂蛋白供人體使用;但當膽固醇凝結在血管壁上將阻礙血流,嚴重時形成 血栓,可能並發 心血管疾 ,如 高血壓中風。膽固醇分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HDL, high-density lipoprotein)”、“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 low-density lipoprotein)”。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較黏稠,因而容易凝結於血管壁,進而造成 動脈阻塞;相對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能夠在其流動循環的過程中,帶走凝結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因而前者有“壞”膽固醇,後者有“好”膽固醇之稱。

膽固醇高低與遺傳相關,飽和脂肪酸容易增加血液中的低密度膽固醇。而動物性油脂含飽和脂肪酸,植物性油脂則含不飽和脂肪酸,攝取食物應注意這點,可以植物性油脂(如:橄欖油、芥菜子油、葵花油、大豆油玉米油等)替換動物性油脂(如:油、油等)。另外,多攝取纖維質、維生素C也有助預防血管栓塞、動脈硬化。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物,如葡萄柚黃豆製成的豆漿豆腐大蒜茶葉燕麥片等都可降低總膽固醇與低密度膽固醇,是很不錯的選擇。

分布

膽固醇 膽固醇

膽固醇雖然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之中,但是不同的動物以及動物的不同部位,膽固醇的含量很不一致。一般而言,獸肉的膽固醇含量高於禽肉,肥肉高於瘦肉,貝殼類和軟體類高於一般魚類,而蛋黃、魚子、動物內臟的膽固醇含量則最高。

將每100克食物中膽固醇含量低於100毫克的食物稱為低膽固醇食物,如鰻魚、鯧魚、鯉魚、豬瘦肉、牛瘦肉、羊瘦肉、鴨肉等;

將每100克食物中膽固醇含量為100~200毫克的食物稱為中度膽固醇食物,如草魚鯽魚鰱魚黃鱔河鰻甲魚、蟹肉、豬排、雞肉等;

而將每100克食物中膽固醇含量為200~300毫克的食物稱高膽固醇食物,如豬腎、豬肝、豬肚、蚌肉、蛀肉、蛋黃、蟹黃等。

高膽固醇血症的患者應儘量少吃或不吃高膽固醇的食物。

食物營養

膽固醇 膽固醇

在對待食物膽固醇的作用方面,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片面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膽固醇是極其有害不能吃的東西。說這種觀點片面,是由於持這種觀點的人對膽固醇在人體內的作用缺乏清楚的認識。事實上,膽固醇是細胞膜的組成成分,參與了一些甾體類激素和膽酸的生物合成。由於許多含有膽固醇的食物中其它的營養成分也很豐富,如果過分忌食這類食物,很容易引起營養平衡失調,導致貧血和其它疾病的發生。

另一種觀點認為膽固醇對人體無多大危害,人們可以盡情地攝取。這種觀點之所以錯誤,是由於對高脂血症冠心病的發病機制缺乏認識。長期過量的食物膽固醇攝入,將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發生與發展。

在每天吃多少膽固醇比較恰當這個問題上,一般認為健康成人和不伴有冠心病或其它動脈粥樣硬化病的高膽固醇血症患者,每天膽固醇的攝入量應低於300毫克,而伴有冠心病或其它動脈粥樣硬化病的高膽固醇血症患者,每天膽固醇的攝入量應低於200毫克

在飲食上最好使用含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如:芹菜玉米燕麥等;茶葉中的茶色素可降低血總膽固醇,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栓形成,綠茶比紅茶更好;維生素C與E可降低血脂,調整血脂代謝,它們在深色或綠色植物(蔬菜、水果)及豆類中含量頗高。限制高脂肪食品:如動物內臟,食植物油不食動物油。

飲酒可能使血中的高密度脂蛋白升高,加強防治高膽固醇血症的作用。飲酒量以每日攝入的酒精不超過20克(白酒不超過50克)為宜,葡萄酒較合適,但必須嚴格限制攝入量。

控制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簡稱LDL-C),能對動脈造成損害;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簡稱HDL-C),則具有清潔疏通動脈的功能。下面是一些專家推薦的飲食方法,旨在降低人體內LDL-C含量,而增加HDL-C含量。

多吃魚

一項針對Ω-3脂肪酸(存在於鮪魚鯖魚鮭魚沙丁魚等魚類中)對hdl-c的影響進行的研究表明,當吃魚的次數達到每周1次甚至每天1次時,能有效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入量。

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

整粒穀物和麵包等纖維含量非常高的食物,能有效降低人體內ldl-c的含量。營養專家指出,為了達到影響膽固醇含量的效果,膳食中的纖維必須達到15~30克。可以在早餐中加上一盤黑莓,在午餐中加入半碗扁豆,在晚飯中加入一盤全麥麵食,再加上5個對半剖開的桃乾作為零食。

多吃大豆製品

豆腐和膨化植物蛋白等大豆製品中,含有一種天然的植物化學物質,叫作異黃酮。研究顯示,這種化學物質有助於把危害動脈的ldl-c從人體中清除出去。

攝入足量的維生素C

在麻薩諸塞州塔夫茨大學進行的研究顯示,血液中維生素C含量與人體內hdl-c含量成正比。專家建議,每天吃3~4份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食物,如柑橘類水果、馬鈴薯、椰菜、花椰菜、草莓、番木瓜和深綠色多葉蔬菜等,能提高人體血液中維生素C的含量,從而提高體內hdl-c的數量,保證血管暢通。

膽固醇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它不僅是身體的結構成分之一,還是合成許多重要物質的原料。過分忌食含膽固醇的食物,易造成貧血,降低人體的抵抗力;但長期大量攝入膽固醇,不利於身體健康,會使血清中的膽固醇含量升高,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所以,科學的飲食方法提倡適量攝入膽固醇。 不含膽固醇和膽固醇含量少的食物有:所有植物性食物、禽蛋的蛋清、禽肉、乳品、魚等; 膽固醇含量多的食物有:蛋黃、動物腦、動物肝腎、墨斗魚(烏賊)、蟹黃、蟹膏等。 一般認為,膽固醇的攝入量以每天小於300毫克為宜(相當於1個雞蛋黃中含的膽固醇量)。 

不吸菸、適當喝一點酒和每周進行幾次提高心臟功能的體育鍛鍊,是提高人體內hdl-c數量的3個關鍵。

少吃高脂類食物

動物肝臟、雞蛋、牛羊肉等紅色肉類,都ldl-c含量較高的食物,常吃這些食物,不利於降低人體內的膽固醇數量。南希·恩斯特是馬里蘭州國家心肺和血液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她指出,在任何旨在降低膽固醇的飲食方法中,都應儘量把從飽和 脂肪中獲得的熱量,降低到全天飲食熱量總數的10%。因為過量的飽和脂肪會加重人體內負責清除膽固醇系統的負擔,從而導致動脈堵塞。

對脂肪的攝入比例進行重新分配

人體每天攝入的脂肪大致分為飽和脂肪(多存在於肉類等 食物中)、多種非飽和脂肪(多存在於植物油中)和單一非飽和脂肪(存在於菜籽油和橄欖油中)。 改變日常膳食中上述3種脂肪攝入量的比例,能夠降低人體內ldl-c的含量。對於體內膽固醇含量較高的人來說,3種脂肪的最佳分配比例7:10: 13。也就是說,從飽和脂肪中攝入的 熱量,應減少到總攝入量的7%以下;從多種非飽和脂肪中攝入的熱量,應減少到總 攝入量的10%以下;從單一非飽和脂肪中攝入的熱量,則可增加到總攝入量的13%以上。

食譜

高膽固醇食物

膽固醇並發疾病 膽固醇並發疾病

動物性食物(魚肉蛋奶等)普遍含有膽固醇,植物性食物則普遍不含膽固醇。以下日常食物含有大量膽固醇,應引起高度注意:

⒈豬腦(其他動物腦也類似)中含膽固醇極多,堪稱冠軍,每100克豬腦含有膽固醇2571毫克(羊腦是2004,牛腦是2447)。所幸吃豬腦並不常見。如果吃動物腦的話,以每年不超過一二次為宜。

⒉動物內臟,如豬腎、豬肝、豬肺、豬脾、豬腸(牛、羊、雞、魚等動物內臟亦同)含有較多膽固醇,大致含量是每100內臟含200~400毫克膽固醇。所以,動物內臟應儘量少吃。如果要吃動物內臟的話,以每月不超過2次為宜。

⒊蛋黃雞蛋(其他蛋類如鴨蛋、鵝蛋、鵪鶉蛋等亦同)中含有大量膽固醇,且主要集中在蛋黃中。一個雞蛋(以50克計)含膽固醇292.5毫克。所以,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建議普通成年人每天吃0.5~1個雞蛋。高血脂患者保險起見,每周不要超過2、3個雞蛋(黃)。

魷魚(或烏賊魚)每100克魷魚(鮮重,水分含量80.4%)含膽固醇268毫克。如果要吃魷魚的話,以每周不超過一、二次為宜。

貝殼類,如鮮貝、赤貝、牡蠣、扇貝、鮑魚、蛤蜊、螺類等通常含有較多膽固醇,其含量一般在100~200毫克/100克。這類食物價格較高,或資源有限,消費量不大。

⒍其他,奶油、黃油、羊油、豬油、牛油等動物油脂中含有較多膽固醇。而且,這些油脂中的飽和脂肪酸還可以促進肝臟合成更多的膽固醇。因此,應避免食用動物油脂。

富含膽固醇的食物已如上述。當然,控制膽固醇攝入僅僅是預防血液膽固醇升高以及使升高的膽固醇下降的措施之一,並不是全部。雖然,飲食中膽固醇攝入並不是血液中膽固醇的主要來源,但控制飲食中膽固醇的攝入(避免攝入過多膽固醇)仍然是防治血脂異常、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低膽固醇的食譜

早餐:
牛奶250ml+速食燕麥片(30g)沖成糊
烤全麥饅頭2片,加核桃仁碎1勺
水果1份(如大櫻桃1小碗,或蘋果1個)
午餐:
豌豆木耳豆腐乾炒肉丁(瘦肉50g,香豆腐乾30g,鮮豌豆70g,水發木耳50g,植物油8g,例如使用高植物甾醇的油脂)
焯拌菠菜150g,用芝麻醬10g調味
紅薯大米飯(米50g,紅薯100g切丁)
飲料:豆漿 1大杯300g(含大豆15g)
晚餐:
八寶粥1碗(紅豆、綠豆、糙米、糯米、大麥、花生、山藥乾、蓮子等共40g,加2-3枚棗)
清炒綠菜花(綠菜花150g,植物油10g)
蒸蛋羹(半個雞蛋的量)
金針菇胡蘿蔔絲拌海帶絲(菜加起來100g,加3g香油)
這份食譜用了28種食材,包括各種各樣的食物類別,體現了食物的多樣化,同並在減少能量的前提下實現了高飽腹感和各類營養素的充足供應,其中植物甾醇和膳食纖維的供應量極為豐富。
膽固醇高的患者應該減少食用動物內臟,蛋黃,魚子牛羊肉等紅色肉類,減少動物性脂肪如豬油、肥豬肉、肥羊、肥牛、肥鴨、肥鵝等,而應該適當的吃一些含高蛋白質的食物,新鮮的水果蔬菜還有豆類製品,研究發現,每天吃115克豆類製品,血膽固醇可降低20%,特別是對人體有危害的低密度脂蛋白的降低比較明顯。

合成方法

1.以牲畜腦組織為原料
乾腦粉的製備 取新鮮動物腦及脊髓(除去脂肪和脊髓膜),絞碎,40-50℃烘乾,得乾腦粉。
腦(豬、牛、羊)[40-50℃]→乾腦粉
粗膽固醇結晶的製備 乾腦粉加1.2倍量丙酮浸漬,不斷攪拌,提取4.5h,反覆提取6次,過濾,合併提取液,蒸餾回收丙酮,得黃色固體物。加 10倍量乙醇,加熱回流1h,得膽固醇乙醇溶液,過濾,濾液在0-5℃冷卻,靜置,析出晶體,過濾,得粗膽固醇結晶。
乾腦粉[丙酮]→黃色固體[乙醇]→膽固醇乙醇溶液[0-5℃]→粗膽固醇結晶
精製膽固醇的製備 取粗膽固醇結晶加5倍量乙醇,加5%-6%硫酸,加熱回流8h,得水解液,0-5℃冷卻,析出晶體,過濾,得晶體,加乙醇洗至中性。將洗至中性的晶體加10倍量95%乙醇,加3%活性炭,加熱回流脫色1h,保溫過濾,濾液0-5℃冷卻結晶,反覆3次,過濾,收集結晶,壓乾,揮去乙醇,70-80℃真空乾燥,得精製膽固醇。
粗膽固醇結晶[乙醇,H2SO4]→[8h]水解液[0-5℃]→晶體[乙醇,活性炭]→[1h]精製膽固醇。
2. 菸草:FC,8, 32, 41, 43。

治療與保健

高密度膽固醇高:好事,不用管。
低密度膽固醇低:好事,不用管,大家應該記住是高的“高”低的“低”都是好事。下面我們要講的的低密度膽固醇高,高 密度膽固醇低的治療與保健。
通常情況下低密度脂蛋白(LDL)以非氧化狀態存在,LDL的氧化將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因此防止低密度脂蛋白被氧化和適度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對預防和治療動脈粥樣硬化意義重大。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的藥物治療,可考慮使用血脂調節藥。血脂調節藥品種很多,效果各異,但就其作用原理而言不外乎干擾脂質代謝過程中某一個或幾個環節,如減少脂質吸收, 加速脂質的分解或排泄,干擾肝內脂蛋白合成或阻止脂蛋白從肝內傳送進入血漿等。 

膽固醇的影響

⒈肝細胞發生病變時,膽固醇酯減少,且肝細胞受損程度越重,膽固醇酯降低越嚴重。急性肝壞死患者的血清膽固醇酯含量可減至極低,甚至消失,為預後惡劣的表現。肝炎恢復期患者,膽固醇酯回升。
⒉阻塞性黃疸患者的血清總膽固醇量升高,主要是游離膽固醇升高而膽固醇酯多正常,如並發肝細胞損害,則膽固醇酯絕對量也降低。
⒊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總膽固醇濃度多為正常,嚴重病人亦可降低,伴有膽汁淤積的病人也可升高。
⒋膽固醇/膽固醇酯比值的降低,提示肝細胞退行性變。

藥物舉例

改善膽固醇代謝紊亂的調脂 藥物
如君山第四代降脂寧顆粒,舒心降脂寧片,前者套用更廣泛,療效更確切。
以降低血漿膽固醇為主的調脂藥物
包括:
① 膽汁酸螯合劑:如考來烯胺(消膽胺)和考來替泊(降膽寧)。
②他汀類藥物,即HMG-CoA還原酶抑制劑,為目前臨床上套用最廣泛的一類調脂藥物,已在臨床上使用的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缺陷是可能導致橫紋肌溶解,尤其是與貝特類藥物合用時。
防止膽固醇被氧化的藥物主要有
蝦青素、葉黃素、b- 胡蘿蔔素、CoQ10、花青素、靈芝孢子、茶多酚等,其中以蝦青素最強,臨床研究也證實了當志願者每天服用1.8、3.6、14.4和21.6mg蝦青素連續2周后,LDL氧化的時間分別被延長了5.0% 、26.2% 、42.3%和30.7% ;從而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
⒋提升高密度脂蛋白的藥物:
接受雌激素胰島素或某些藥物(如煙酸、維生素E,肝素等)治療者,亦可增高,蝦青素可顯著提升人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判定

血脂指血漿中的脂類,包括四大類:⑴ 甘油三酯和少量的甘油二酯甘油一酯⑵膽固醇和膽固醇酯⑶磷脂,以磷脂醯膽鹼為主。⑷自由脂肪酸,臨床上高脂學正式指空腹血漿 甘油三酯或膽固醇的濃度超過正常範圍。
實際上人體內的血脂以各類脂蛋白的形式存在的,也分為四類:⑴乳糜微粒,其主要成分是 甘油三脂⑵極低密度脂蛋白,約占5%到10%,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⑶低密度脂蛋白約占25%,主要成分是膽固醇⑷高密度脂蛋白約占45%到50%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膽固醇。
驗膽固醇量度有兩種單位,一種單位是mmol/l,總膽固醇量度5.2mmol/L或以下為正常。另一單位是mg/dl ,總膽固醇量度200mg/dl以下為正常。

原因

⒈飲食不當
過多進食含高膽固醇的食物,比如心、肝等動物內臟。身體內攝入過多的膽固醇,引起總膽固醇偏高,這是造成總膽固醇偏高的常見原因之一。
⒉阻塞性黃疸
這時由於膽汁排出受阻,血中出現 脂蛋白-X和肝內膽固醇合成亢進所致,以游離型膽固醇的增加為主。引起總膽固醇偏高,所以阻塞性黃疸是造成總膽固醇偏高的原因之一。

危害

膽固醇攝入多了,就會引起高膽固醇血症,進而形成冠狀 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等所謂的“ 富貴病”。 美國研究人員17日報告說,他們用 實驗鼠進行的實驗表明,血液中膽固醇水平高會加快前列腺癌的生長速度。一項大規模的研究結果顯示,控制膽固醇含量的升高不僅能夠減少患心臟病的危險,而且還有助於避免患腎衰竭之類的腎臟疾病。美國波士頓布萊罕婦女醫院的研究人員對4483名健康男性進行了研究,肌氨酸酐檢測證實:實驗開始時這些男性均無任何腎臟疾病,14年後的隨訪結果發現,對於那些總膽固醇值較高而膽固醇HDL值較低的人而言,他們的 肌氨酸酐值在此期間發生上升的可能性要比常人的顯著增加兩倍以上,這表明他們患腎衰竭之類腎病的危險明顯加大。

膽結石

膽固醇是絕大多數膽結石的主要成分,它極難溶於水,而膽汁內的膽固醇能以膽鹽-磷脂微膠粒和 磷脂微囊形式溶於水。以這兩種形式,膽汁攜帶膽固醇的能力可大大加強。膽鹽微膠粒由 膽鹽分子聚合而成,其分子中水溶性(離子)區域朝向水溶液,而非水溶性(非極性)膽固醇核朝內。膽固醇即溶於球形微膠粒內部,而且其攜帶膽固醇的能力可因一種極性磷脂,即卵磷脂而進一步加強。膽汁以微囊和微膠粒形式所攜帶的 膽固醇的量隨膽鹽分泌速率的變化而變化。
膽汁中膽固醇的過度飽和是膽固醇結石形成的必要條件,但並不是唯一 原因。因為在沒有膽結石的禁食者,其膽固醇往往也呈過度飽和狀態。其他決定膽結石形成的關鍵因素包括膽石形成的最初過程,即膽固醇單個化合物結晶形成的調節。在易形成結石的膽囊膽汁中,膽固醇呈過度飽和狀態,而且膽固醇結晶的結晶過程也相對較快。正常時膽囊內促進與對抗膽固醇結晶聚合的力量形成一種動態平衡,這包括一些特殊蛋白質或載 脂蛋白膽囊粘蛋白及膽囊膽汁淤滯的作用。
實質上,所有膽結石都是在膽囊內形成的,但在由於膽汁淤積所致的膽囊管狹窄處後端和膽囊切除後的膽管內亦可形成結石。
膽固醇代謝(cholesterol metabolism) 機體內膽固醇來源於食物及生物合成。成年人除腦組織外各種組織都能合成膽固醇,其中肝臟和腸黏膜是合成的主要場所。體內膽固醇70~80%由肝臟合成,10%由 小腸合成。其他組織如腎上腺皮質、脾臟、卵巢、睪丸及胎盤乃至動脈管壁,也可合成膽固醇。膽固醇的合成主要在 胞漿內質網中進行。膽固醇可以在腸黏膜、肝、紅細胞及腎上腺皮質等組織中酯化成膽固醇酯。
膽固醇代謝定義及原理
膽固醇生物合成的原料是乙醯輔酶A,合成途徑可分為5個階段:⑴乙醯乙醯輔酶A與乙醯輔酶A生成 二羥甲基戊酸(6C中間代謝產物);⑵從二羥甲基戊酸脫羧形成異戊二烯單位(5C中間代謝產物);⑶6個異戊二烯單位縮合生成鯊烯(30C-中間代謝物);⑷鯊烯通過成環反應轉變成羊毛脂固醇(30C中間代謝物);⑸羊毛脂固醇轉變成膽固醇(27C 化合物)。膽固醇除作為細胞膜及血漿脂蛋白的重要組分外,還是許多重要類固醇如膽汁酸、 腎上腺皮質激素、雌性激素、雄性激素、維生素D3等的前體。生物體內許多生理活性物質如維生素A、E及K,胡蘿蔔素,橡膠,葉綠素的植醇側鏈,多種芳香油的主要成分及萜類中的 碳氫化合物;昆蟲的保幼激素,蛻皮素等與膽固醇的生成相似;也是以乙醯輔酶A為原料,衍化生成 異戊烯醇磷酸酯。作為合成上述生物分子的結構單位前體。膽固醇的分解代謝也在肝臟內進行。膽固醇大部分可轉變為 膽汁酸。小部分經腸道內 細菌作用轉變為糞固醇隨糞便排出體外。膽固醇代謝失調能給機體帶來不良影響。血漿膽固醇含量增高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因素,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含有大量膽固醇,是膽固醇在血管壁中堆積的結果,由此可引起一系列心血管疾病。
合成基本過程
膽固醇合成過程比較複雜,有近30步反應,整個過程可根據為3個 階段
⒈3-羥3-甲基戊二醯CoA(HMGCoA)的生成
在胞液中,3分子乙醯CoA經硫解酶及HMGCoA合酶催化生成HMGCoA,此過程與酮體生成機制相同。但 細胞內定位不同,此過程在胞液中進行,而酮體生成在肝細胞線粒體內進行,因此肝臟細胞中有兩套同功酶分別進行上述反應。
⒉甲羥戊酸(mevalonic acid,MVA)的生成
HMGCoA在HMG CoA還原酶(HMGCoA reductase)催化下,消耗兩分子NADPH+H+生成 甲羥戊酸(MVA)
此過程是不可逆的,HMG輔酶A還原酶是膽固醇合成的 限速酶
⒊膽固醇的生成
MVA先經磷酸化、脫羧、脫羥基、再縮合生成含30C的 鯊烯,經內質網環化酶和加氧酶催化生成羊毛脂固醇,後者再經氧化還原等多步反應最後失去了3個C,合成27C的膽固醇
膽固醇合成的調節
膽固醇合成的過程中HMGCoA還原酶為限速酶,因此各種因素通過對該酶的影響可以達到調節膽固醇合成的作用。
激素的調節
HMGCoA還原酶在胞液中經蛋白激酶催化發生磷酸化喪失活性,而在磷蛋白磷酸酶作用下又可以脫去磷酸恢復酶活性,胰高血糖素等通過第二信使cAMP影響蛋白激酶,加速HMGCoA還原酶磷酸化失活,從而抑制此酶,減少膽固醇合成。胰島素能促進酶的脫磷酸作用,使酶活性增加,則有利於膽固醇合成。此外,胰島素還能誘導 HMGCoA還原酶的合成,從而增加膽固醇合成。甲狀腺素亦可促進該酶的合成,使膽固醇合成增多,但其同時又促進膽固醇轉變為 膽汁酸,增加膽固醇的轉化,而且此作用強於前者,故當甲狀腺機能亢進時,患者血清膽固醇含量反而下降。
膽固醇濃度的調節
膽固醇可反饋抑制HMGCoA還原酶的活性,並減少該酶的合成,從而達到降低膽固醇合成的作用,細胞內膽固醇來自體內生物合成或胞外攝取。血中膽固醇主要由低密底脂蛋白(LDL)攜帶運輸,藉助細胞膜上的LDL受體介導內吞作用進入 細胞。當胞內膽固醇過高,可抑制LDL受體的補充,從而減少由血中攝取膽固醇。
現知遺傳性家族高膽固醇血症 患者體內嚴重缺乏LDL受體,因此LDL攜帶的膽固醇不能被攝取,來自 膳食的膽固醇不能從血液中被迅速清除,故血中膽固醇濃度過高,當體內總膽固醇過高,超過合成生物膜、膽汁酸及類固醇激素等的需要時,膽固醇及其酯則沉積在動脈內皮下的巨噬細胞中(這些 細胞是由遷移到動脈內皮下的血單核細胞分化而成的),引起內皮下變形,進而導致血小板在動脈內壁集聚。若同時伴有動脈壁損傷或 膽固醇轉運障礙,則易在動脈內膜形成脂斑,繼續發展可使動脈管腔變狹窄。可見動脈粥樣硬化與血中高水平的膽固醇有關,特別與存在於LDL中的膽固醇水平有關。
膽固醇的轉化
膽固醇在體內不被徹底氧化分解為CO2和H2O,而經氧化和還原轉變為其它含環戊烷多氫菲母核的化合物。其中大部分進一步參與體內代謝,或排出體外。
膽固醇在體內可作為細胞膜的重要成分。此外,它還可以轉變為多種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物質,在腎上腺皮質可以轉變成腎上腺皮質激素;在性腺可以轉變為 性激素,如雄激素、 雌激素孕激素(progestogen);在皮膚,膽固醇可被氧化為7-脫氫膽固醇,後者經常紫外線照射轉變為 維生素D3;在 肝臟,膽固醇可氧化成膽汁酸,促進脂類的消化吸收。
膽固醇在肝臟氧化生成的膽汁酸,隨膽汁排出,每日排出量約占膽固醇合成量的40%。在小腸下段,大部分膽汁酸又通過肝循環重吸收入肝構成膽汁的肝腸循環;小部分膽汁酸經腸道細菌作用後排出體外。藥物如消膽胺可與膽汁酸結合,阻斷膽汁酸的腸肝循環,增加膽汁酸的排泄,間接促進肝內膽固醇向膽汁酸的轉變。肝臟也能將膽固醇直接排入腸內,或者通過腸黏膜脫落而排入腸腔;膽固醇還可被腸道細菌還原為糞固醇後排出體外。

藥用輔料

藥用輔料是指在製劑處方設計時,為解決製劑的成型性、有效性、穩定性、安全性加入處方中除主藥以外的一切藥用物料的統稱。藥用輔料是藥物製劑的基礎材料和重要組成部分,是保證藥物製劑生產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在製劑劑型和生產中起著關鍵的作用。 
棕氧化鐵
紫氧化鐵
蔗糖硬脂酸酯
聚山梨脂40
聚山梨酯20
白蜂蠟
DL-酒石酸
硬脂酸聚烴氧
明膠空心膠囊
膠囊用明膠
交聯羧甲基纖維素鈉
大豆磷酯
混合脂肪酸甘油脂
DL-蘋果酸
黃氧化鐵
對羥基苯甲酸丙酯鈉
對羥基苯甲酸甲酯鈉
鄰苯二甲酸二乙脂
腸溶明膠空心膠囊
聚乙二醇6000
聚乙二醇4000
山嵛酸甘油酯
山梨坦三油酸枉費
山梨坦單棕櫚酸酯
山梨坦單月桂酸酯
山梨坦單油酸酯
山梨坦單硬脂酸酯
聚乙二醇1500
聚乙二醇1000
聚乙二醇600
聚乙二醇400
泊洛沙姆188
氫化大豆油
氫化蓖麻油
輕質液狀石蠟
盈利山梨脂80
羥丙基倍他環糊精
聚山梨脂60
蛋黃卵磷脂
羥苯丙酯
乙酸纖維素
矽酸鎂鋁
油酸乙酯
精製玉米油
輕質氧化鎂
阿司帕坦
預膠化澱粉
聚維酮K30
L-蘋果酸
異丙醇
乙酸乙脂
依地酸二鈉
羊毛脂
交聯聚維酮
稀鹽酸
無水亞硫酸鈉
甜菊素
二甲亞碸
羧甲澱粉鈉
十二烷基硫酸鈉
黃凡士林
環拉酸鈉
三氯叔丁醇
糊精  
紅氧化鐵
羥苯乙酯
羥苯甲酯
黑氧化鐵
濃氨溶液
二甲矽油
倍他環糊精
白凡士林
枸櫞酸
硫柳汞
大豆油
磷酸氫二鉀
巴西棕櫚蠟
麥芽糊精
玉米朊
硫酸鈣
富馬酸
磷酸氫二鈉
磷酸二氫鉀
三乙醇胺
阿拉伯膠
醋酸鈉
羥苯丁酯
丙二醇
瓊脂
硬脂酸
焦亞硫酸鈉
羧甲基纖維素鈉
果膠
聚乙烯醇
蔗糖
鹽酸
山梨酸
乳糖
麥芽糖
膽固醇
黃原膠
海藻酸鈉
果糖
苯甲酸鈉
二氧化鈦
二氧化矽
澱粉
硫酸
橄欖油

人體探秘(一)

人作為世界上最高級的動物,小小的身軀里包含了無數的秘密,我們要通過科學來了解自己的身體,才能更好的開發運用和保護自己的身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