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瘡

凍瘡

凍瘡常見於冬季,由於氣候寒冷引起的局部皮膚反覆紅斑、腫脹性損害,嚴重者可出現水皰、潰瘍,病程緩慢,氣候轉暖後自愈,易復發。寒冷是凍瘡發病的主要原因。其發病原因是凍瘡患者的皮膚在遇到寒冷(0~10℃)、潮濕或冷暖急變時,局部小動脈發生收縮,久之動脈血管麻痹而擴張,靜脈淤血,局部血液循環不良而發病。此外,患者自身的皮膚濕度、末梢微血管畸形、自主性神經功能紊亂、營養不良、內分泌障礙等因素也可能參與發病。可以使用甘草凍消膏,效果不錯。缺乏運動、手足多汗潮濕、鞋襪過緊及長期戶外低溫下工作等因素均可致使凍瘡的發生。

基本信息

概述

凍瘡凍瘡
凍瘡是由於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炎症損害。凍瘡是冬天的常見病,據有關資料統計,我國每年有兩億人受到凍瘡的困擾,其中主要是兒童婦女及老年人。凍瘡一旦發生,在寒冷季節里常較難快速治癒,要等天氣轉暖後才會逐漸癒合,欲減少凍瘡的發生,關鍵在於入冬前就應開始預防。

輕度凍瘡是在室溫下按摩一段時間,使凍傷部位自然復溫,然後再使用血管擴張劑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還可以外塗蜂蜜豬油軟膏、10%樟腦軟膏辣椒酊。但是絕對不能用火烤或用熱水燙。

分類

凍傷是人體遭受低溫侵襲所引起的組織損傷。分為二類:
一類稱非凍結性凍傷,是由10℃以下至冰點的低溫,潮濕引起如凍瘡,戰壕足等;
另一類為凍結性凍傷,由冰點以下低溫所造成,如局部凍傷和全身凍傷。
全身凍傷,病人有寒顫,四肢發涼,皮膚蒼白或青紫。體溫下降時,全身麻木,四肢無力,嗜睡,神智不清進而昏迷。

程度

I度凍傷:傷及表皮層。局部紅、腫、癢、痛、熱。約1周后結痴而愈。
Ⅱ度凍傷:傷達真皮層。紅、腫、痛、癢較明顯,局部起水泡,無感染結痴後2~3周癒合。
Ⅲ度凍傷:深達皮下組織。早期紅腫並有大水泡,皮膚由蒼白變成藍黑色,知覺消失,組織呈乾性壞死。
Ⅳ度凍傷:傷及肌肉和骨骼。發生乾性和濕性壞疽,需植皮和截肢。

病因

凍瘡尼奧斯普治療凍瘡
系機體對寒冷發生的異常反應。凍瘡是寒冬或初春季節時由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皮膚炎症損害。好發生在肢體的末梢和暴露的部位,如手、足、鼻尖、耳邊、耳垂面頰部。現代醫學認為凍瘡是因為患者的皮膚耐寒性差,加上寒冷的侵襲,使末梢的皮膚血管收縮或發生痙攣,導致局部血液循環障礙,使得氧和營養不足而發生的組織損傷。中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生是由於患者陽氣不足,外感寒濕之邪,使氣血運行不暢,瘀血阻滯而發病。

眾所周知,手腳和耳廓是人體血液循環末梢部分,亦是凍瘡的好發部位。深秋以後,氣溫突然降低,末梢血管內的血流也隨即變得緩慢。當溫度低於10攝氏度時,上述部位的皮下小動脈遇冷收縮,靜脈回流不暢,從而發生凍瘡。也有部分患者是因為血管先天性變異、血管狹窄導致血流不暢而誘發凍瘡的。因此,預防凍瘡應針對其發病機理,提前採取措施,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症狀

好發於手足、面頰、耳廓等末梢部位。皮損為瘙癢性局限性水腫性紅斑,境界不清,可出現水皰、糜爛和潰瘍。凍瘡初起為局限性蠶豆至指甲蓋大小紫紅色腫塊或硬結,邊緣鮮紅,中央青紫,觸之冰冷,壓之退色,去壓後恢復較慢,自覺局部有脹感、瘙癢,遇熱後更甚,嚴重者可有水皰,破潰後形成潰瘍、經久不愈。

中醫解析

根據其臨床表現及好發於冬季一般不難做出診斷。中醫病機和辨證:中醫認為本病系陽氣不達,復感寒冷侵襲,氣血運行不暢,經脈阻隔,氣血凝滯肌膚。中醫辨證:陽氣不達,寒冷侵襲,氣血凝滯。朴安堂姜味暖暖凍瘡膏中藥薈萃,匯聚乾薑白芨、防風、吳茱萸黃柏等有效成分,能迅速改善肌膚氣血循環,清潔手足後,取適量本品塗於手、足部肌膚,以打圈的方式稍加按摩至吸收即可。中草藥有效成分對皮膚進行快速修復。

治療

凍瘡凍瘡

凍傷的肢體應迅速在溫水中使之溫暖,水的溫度要護理人員的手能忍受(不超過40.5℃),要小心避免燙傷失去知覺的組織.若下肢受累但需步行一定距離去接受醫療時,不要解凍.外傷(如行走)可進一步加重解凍組織的損害,若再冷凍肯定會嚴重受損,但被凍的時間越長,對以後組織的損害越大。若受凍部分不立即解凍,則應輕輕地清潔,保持乾燥,用無菌繃帶保護,直至溫暖解凍,這種較為穩定的辦法是可行的。病人可服400mg異丁洛芬(ibuprofen),若可能應全身保暖。

在醫院內進行總體檢查期間,應迅速將肢體置於大容器內溫暖,水溫保持在38~43℃。回暖後,微波測溫,雷射都卜勒流量測定,血管造影磁共振檢查可用於檢查周圍循環,以指導治療,改善預後。預防感染很重要,若壞疽是乾的,感染不大可能。但濕性壞疽,像浸泡足一樣,可能被感染;應該套用抗生素.若免疫接種不是最近進行的,則應給予破傷風類毒素。

溫暖後,肢體應保持乾燥,暴露於暖空氣中,儘可能做到無菌.大多數病人有脫水和血液濃縮;應口服或靜脈滴注補液,並恢復電解質到正常水平。可採用的內科療法並不一致,但目標是恢復循環,使細胞損害減至最小。最有效的是低分子右鏇糖酐,異丁洛芬和丁咯地樂(buflomedil).較強力的動脈內或靜脈內給藥以及化學外科方法的交感切除現已很少套用,但對晚期灼痛還是有用的。營養和精神狀態需要特別關心,手術應儘可能推遲,因為黑色硬殼常可脫落而留下活的組織。“正月凍傷,七月手術”是一句正確的格言。最好的長期治療是漩渦浴及浴後輕輕擦乾並休息。對凍傷後長期持續存在的症狀(如麻木對寒冷過敏)尚無治療辦法。

病理病因

寒冷是本病發病的最主要原因,能增加冷傳導和對流的因素對本病的形成起促進作用,如潮濕和風速。此外機體組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下降也對本病形成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

疾病診斷 

1.多形紅斑亦好發於手背、指緣等處,但損害為多形性,常見有典型的虹彩狀紅斑,又稱為靶樣損害,中間紫紅、邊緣淡紅,無淤血現象,經過急性,多見於春秋兩季。
2.結節性紅斑好發於小腿伸側,炎症明顯,疼痛劇烈,不形成水皰及潰瘍,與寒冷季節無關。
3.肢端青紫症多見於成年婦女,兩小腿青紫,皮膚冷覺,微腫,遠端著色重,不破潰,自覺症狀缺如,終年症狀不消,與季節無關。

治療

中醫如何治療凍瘡

凍瘡凍瘡--中醫治療
在中醫學上來說,由於凍瘡患者大多體質陽虛,故氣血運行不暢,凝滯脈絡,久而久之肌膚便會失去養分,導致陰寒久伏於脈絡,因此,凍瘡會反覆發生。而在夏季治療凍瘡,正是中醫學的一大特色。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曾提出“春夏養陽”治療法則。根據中醫陰陽四時消長變化論,人體陽氣春夏多生髮而旺盛,秋冬多收斂而衰弱,這是人與自然相應的結果。利用夏季氣溫高,機體陽氣充沛的有利時機,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使一些宿疾如凍瘡得以恢復。

腎陽虛者,可受夏季自然界陽氣隆盛的影響,使人體陽氣在夏季處於節律變化的高峰,體內凝寒之氣,因此有易除易解可能,加之夏季皮膚毛孔容易擴張,如配合活血化瘀藥物乘其勢而治之,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療效。反之,在冬季人體處於陽氣年節律變化的低谷值,即使補之,療效亦難盡如人意。李斌醫師表示,由此可見,冬病夏治法基本思想是:一方面藉助自然界夏季陽旺陽升之勢,體內陽氣有隨之欲升欲旺,凝寒之氣易解的狀態,配合活血化瘀藥物乘其勢而治之,以求更好地發揮扶陽祛寒治療目的。另一方面可使溫陽之氣記憶體,陽氣充足則冬季不易被嚴寒所傷。

夏治凍瘡

凍瘡如果在夏天就積極防治,當年冬天即可見效。這也是中醫藥冬病夏治的具體體現。
(1)選用成熟的紫皮獨頭蒜,剝去外皮,搗碎成泥,在陽光下曝曬至溫熱,將蒜泥薄薄地塗在冬天易凍傷的部位。每日塗3~5次,連續5~7天。
(2)取乾紅辣椒5~7隻,加水煮沸成辣椒湯,待水不燙時泡洗易患凍瘡的部位,每日1次,連用5天。
(3)取鮮芝麻葉在生過凍瘡的皮膚上搓擦20分鐘,讓葉汁留在皮膚上,1小時後用水洗淨。每日數次,連擦1周。
(4)生薑切片磨擦常患凍瘡處,每日1~2次,連擦1周。
(5)紅花10克、桂枝15克,煎汁擦洗易凍傷部位,每日1次,連用5天。
(6)鮮茄根50克,水煎濃汁後待不燙時洗擦患處,每日1次。

針灸

1、體針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周圍經穴。
阿是穴位置:病灶區(下同)。
(二)治法
先將穴區充分消毒,在凍瘡周圍穴位淺刺,再從凍瘡周圍皮膚(約距凍瘡邊緣0.2厘米之健康皮膚)開始,圍繞凍瘡用28號1寸毫針緩慢刺入皮內,急出針,不宜出血。然後,在凍瘡邊緣,每隔0.2-0.5厘米刺1針,淺刺成一圈,再在距0.25-0.5厘米的病灶上,復刺一圈,刺點要錯開,勿平行。如此逐漸向凍瘡中心圍刺,刺點也逐漸減少,最後在中心用粗毫針點刺1針出血。隔日1次,不計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上述方法共治295例患者,結果全部獲愈。
艾灸(之一)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
艾卷點燃後,以雀啄灸法,直接將燃著端接觸阿是穴,以每秒鐘快速點灸2-3次為宜,患處有輕度灼痛或灼熱感,但不會留下疤痕。每次5-1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7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79例,結果臨床治癒92例,占91.1%
2、刺血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
選取紅、腫、脹、痛最顯著的部位,常規消毒,用三棱針迅速點刺,放血3-5滴。每次根據症情,取3-5處放血,每日或隔日1次,6次為一療程,一般只需治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50例,均在3-6次內獲愈,總痊癒率為100%。
3、體針加穴位紫外線照射
(一)取穴
主穴:陽池、陽溪、外關、合谷。
(二)治法
上穴均取,以1.5寸毫針進針後提捻轉,得氣後留針20分鐘,行針3-4次。用U型管功率為500瓦紫外線治療燈,以平均生物劑量(MED)照射雙手30秒,燈距50厘米,首次劑量5MED,以後每次遞增2MED,每日1次,6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65例,痊癒48例,顯效17例,總有效率達100%。
艾灸(之二)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
視凍瘡大小,將生薑切成約2毫米薄片,置於瘡面上。再將艾絨作成小指腹大的艾炷,安放於薑片上施灸,當患者感到灼痛時,醫者可略略來回移動薑片(注意不可離開瘡面)。每處灸3-5壯,每日1次,5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58例,痊癒52例,有效4例,無效2例,有效率為96.6%。經觀察其療效不受年齡、病程及病損範圍的影響。植物精油治療凍瘡有妙方

治療凍手或凍瘡在按摩的同時,患者首先會想到藥物來治療,目前市面上的治療凍瘡的藥物主要以維E為主,要么有偏方乾脆就用辣椒水的辦法,刺激皮膚,但人體所感受的痛苦可以可想而之!其實大可不必"病急亂投醫",經科學發現部分天然植物精油如阿甘油具有高含量的維它命E和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是已被科學證實的能對抗皮膚疾病,維生素E能使皮膚毛細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同時它又是一種很強的抗氧化劑,在對抗凍瘡等皮膚疾病的同時,修復凍瘡等的傷口疤痕。其富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固醇,角鯊烯等稀有化學成份也是對付凍瘡等皮膚疾病的重要因素。
用法:將少量(幾滴便可,特別是阿甘油)的精油塗抹於患處即可,每次數次,不刺激皮膚,效果非常好。

防治

凍瘡體育鍛鍊防凍瘡
1、溫差水泡法:取一盆15攝氏度的水和一盆45攝氏度的水,先把手腳浸泡在低溫水中5分鐘,然後再浸泡於高溫水中,如此每天重複3次,可以鍛鍊血管的收縮和擴張功能,減少凍瘡的發生。
2、服、擦藥物法:有凍瘡體質者,可在入冬前一月增加維生素A、C及礦物質的食入,可口服煙醯胺片0.1克,日3次,鈣片0.5克,日3次,以提高機體耐寒力。也可在凍瘡好發部位塗擦辣椒酊(取乾辣椒20克,密閉浸泡於75%酒精500毫升中,7天后可用),每日擦2~3次。
3、茄辣蒜洗法:取乾茄子梗莖100克,辣椒莖60克(缺時可用乾辣椒30克),大蒜一把(約150克),共煎水趁熱浸泡患處,每日1次,連用三次。
4、桂蘇陳洗法:取桂枝、蘇葉各50克,陳皮20克,加水500毫升,煮沸15分鐘,去除藥渣,待藥液涼至40度左右,將患處浸入藥液約15-20分鐘,每日3次。適於凍瘡初起,紅腫瘙癢,瘡面未潰者。
5、柏硝敷法:取芒硝、黃柏各適量。凍瘡未潰者,芒硝用量大於黃柏一倍;已潰破者,黃柏用量大於芒硝一倍。兩藥共為極細末,用時以冰水或雪水調敷患處,每日換藥1次。局部症狀輕微者,可按未潰破用藥比例,將黃柏煎水溶化芒硝,外洗患處。未潰破者5-6日為一療程,潰破者10-1日為一療程。
6、芫花萸酊:取芫花6克,紅花3克,吳茱萸10克,浸入普通白酒或75%酒精150毫升內1-2周后,過濾去渣備用。用時取藥液外搽患處。連用2-3天。
7、紅靈酒:取當歸、桂枝各60克,紅花、川椒、生薑各15-30克,細辛15克,冰片5-10克。上藥入普通白酒或75%酒精1000毫升中浸泡7天,紗布過濾,裝瓶備用。使用時將患部洗淨拭乾,用藥棉蘸藥液塗擦局部(未潰爛者),每天4-5次,連用5-7天。
8、當歸四逆湯熏法:取當歸、芍藥各20克,桂枝15克,細辛、甘草各5克,木通、生薑各10克,大棗5枚。將藥入適宜容器內,加水500毫升,加熱煮沸(文火)後5分鐘離火。用蒸氣熏凍瘡部位,待藥液降至適當溫度,將凍傷部位浸入帶有藥渣的藥液內浸泡15-20分鐘。每天兩次。一劑藥可連續用4次。適用於學齡兒童的手足凍瘡。

護理

凍瘡皮膚護理--戴口罩
1、嚴冬季節皮膚暴露處應當保護,如出門時使用口罩、手套、防風耳罩。塗少量凡士林可減少皮膚散熱,也有保溫作用。鞋襪大小、鬆緊要合適,不要過緊過小。
2、潮濕可加速體內熱量的散發,容易發生凍傷,因此要保持服裝鞋襪的乾燥,受潮後要及時更換,有利於保溫。
3、要避免肢體長期靜止不動,坐久了、立久了要適當活動,以促進血液循環、減少凍瘡發生。
4、冬季易患凍瘡的人,除皮膚起水泡或潰爛者外,可用生薑片或辣椒塗擦易患凍瘡的部位,每日2次,可減輕或避免凍瘡的發生。
5、對已患凍瘡的部位,應加強保暖。
6、可用100瓦燈泡代替紅外線儀進行照射治療。並經常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約1周后,症狀即可消失,表皮逐漸脫落,不留疤痕。
7、對已經潰破的創面,可先消毒周圍正常皮膚,再用無菌溫鹽水清洗創面後,塗以抗菌藥物加以包紮。並經常檢查創面癒合情況和更換藥物及包紮紗布等。

注意事項

凍瘡凍瘡注意事項
1.忌用火烤,熱水燙等加熱措施復溫。禁用冷水浴,用雪搓,捶打等方法。
2.在溫暖的環境中可給病人少量熱酒,促進血液循環及擴張周圍血管。但寒冷環境中不宜飲酒,以免增加身體熱量丟失。
3.在凍傷的急性期,必須避免傷肢運動。急性炎症一旦消散,應儘早活動指(趾)關節,防止關節僵直,有助於肌張力恢復,保護肌腥和韌帶的靈活性。
4.重傷員應注射破傷風類毒素,預防破傷風發生。
5.預防凍傷,應堅持體育鍛鍊,增強抗寒能力,常用冷水洗手、洗臉、洗腳。冬季要注意對身體暴露部位的保暖還可塗些油脂。站崗值勤應適當活動,促進血液循環。用茄子秸或辣椒秸煮水,洗容易凍傷的部位,或用生薑塗擦局部皮膚,都有預防凍傷作用。
6.Ⅱ度,Ⅲ度凍傷病人要及時到醫院治療。

預防

1.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耐寒鍛鍊,如冷水洗臉冷水洗足,或冬泳。
2.在寒冷環境下工作時宜注意肢體保暖、乾燥
3.對手、足、耳、等暴露部位應予保護,鞋襪不宜過緊。
4.在寒冷環境下工作時間不宜過長。
5.受凍後不宜立即著熱或烘烤,以防潰爛成瘡。

偏方

1、山莨菪鹼(又名654-2):每次口服654-2片劑5~10毫克,1日3次;或用654-2針劑肌肉注射,每次10毫克,一日2次,10天為1療程。也可將654-2製成0.3%-0.5%的軟膏,敷患處,1—2天換藥一次,總有效率為95%以上,一般治癒時間在7天左右。如有潰瘍形成的凍瘡,應加用有效的抗生素,以防感染。
2、阿托品:用市售凍瘡膏加熱熔化後,將阿托品(O.3毫克)4-6片研粉加入盒內拌勻,冷卻後使用。每日早晚各塗一次,然後使患處在爐邊微烘,並在局部輕輕抹擦,以促進血液循環。晚上用熱水燙洗。
3、硝苯吡啶(又名心痛定):每次口服硝苯吡啶片10-20毫克,每日3次,連服二個星期。
4、維生素E:每次口服E膠丸100毫克,一日3次。亦可同時用20%維生素E軟膏塗擦患處,二星期為一療程。使用維生素E後能使皮膚毛細血管血液增快,皮膚溫度升高,對寒冷防禦能力增強,故治療凍瘡療效較佳。
5、植物精油:取植物精油(如阿甘油)數滴塗抹於患處,每天數次,植物精油如阿甘油富含高含量的維它命E和不餉脂肪酸,讓促進皮膚的吸收能力,對付凍瘡效果很好。
6、十滴水:用十滴水每天擦患處3次,二個星期為一療程。如有潰瘍可先用紅黴素軟膏外擦,然後用十滴水,均可痊癒。
7、正紅花油:每天用正紅花油塗擦凍瘡患處2-3次(破潰處不能用)。
8、麝香虎骨膏:用麝香虎骨膏每晚睡前貼患處,24小時更換1次。貼藥前先用溫水清洗患處並擦乾局部。已形成水皰、潰爛及皮膚創傷者不宜用。
9、生薑:用生薑適量切碎浸泡在酒精內20-30天,凍瘡初期,可用此液擦患處,每日3次,一般二個星期內可望痊癒。
10、西瓜皮:每年夏天用西瓜皮頻擦患過凍瘡的部位,每日2次,共擦10天,可預防冬天生凍瘡。

小偏方治療

1、桂枝6克、白芍12克、當歸10克、生薑3片、紅棗10克、灸甘草5克、分2次煎服,每日1帖。
2、當歸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細辛3克、甘草5克、木通6克、吳茱萸3克、生薑9克,分2次煎服,每日1帖。
3、紫皮蒜適量,入冬前將蒜搗爛,擦在常患凍瘡處,每日1次,連擦5-7天,如皮膚起泡,可暫停用。本方適用於凍瘡的預防。
4、生薑25克、白蘿蔔1個、白附子0.5克、桂枝25克。上藥一同水煎,趁熱洗過,連洗2天,即可痊癒,以上為`1天的量,早晚各1次。本方適用於凍瘡未潰時的治療。
5、生薑的自然汁,熬膏塗之。此法對於手、足凍瘡均治。此外,用生薑汁時時漱吐,還可治療口瘡。
6、鮮芝麻葉適量,放在生過凍瘡的部位,用手來回揉搓20分鐘左右,讓汁液留在皮膚上,1小時後再洗去,每日1次,連續1周。
7、吃西瓜時,將西瓜皮適當留得厚一些,形成白中稍帶紅的樣子,用它輕輕揉搓生過凍瘡的部位,每次3分鐘,每日1次,連續1周。
8、紅辣椒10克,去子切碎,放入白酒60毫升中浸泡7天,再加樟腦3克搖勻,使用時用消毒棉簽沾藥液外搽生過凍瘡的部位,每日2次,連續1周。
9、生薑60克,搗爛,加入白酒100毫升,浸泡3天即成。使用時用消毒棉簽沾藥液外搽生過凍瘡的部位,每日2次,連續1周。

10、白茄根60克,花椒10克,水煎熏洗易患凍瘡處,每日1次,每次10-30分鐘,1日1劑,連續1周。上述幾法,任選1種,連續5~7天,即可有效地預防凍瘡發生。

11、用熱鹽水浸泡患處15分鐘,連續1周。
12、凍瘡剛剛開始時,每天晚上用電吹風邊吹邊揉,幾天后就沒有了。
13、尼奧斯普治療凍瘡:將患處洗淨,取本品少許塗搽患處,接著用手輕輕地揉搓,直至局部發熱,每日3次,連續3周,適用於凍瘡初起,局部紅腫硬痛者。在冬季來臨時,每日取本品少許外搽患處,可預防凍瘡。
14、夏秋吃黃瓜時,用瓜蒂反覆擦常發生凍瘡的部位,只要堅持經常,保證不再復發。
15、香蕉:每晚用熱水洗患處後,取香蕉去皮,用香蕉肉擦塗皸裂處,塗擦後不要洗患處,每日1-2次,數天即愈。
16、凍瘡初起時,用熱醋塗抹,醋乾後,再行塗抹,一日數次,可見效。
17、冬季如有人生凍瘡、可在溫水中加入少量啤酒,浸泡20分鐘,即可馬上緩解凍瘡帶來的痛苦。這是因為啤酒中維生B1、B6有抗神經炎、皮膚炎和促進肌肉生長的功效。冬天堅持用加有啤酒的水浸泡洗用,可防止和治療凍瘡、腳氣等。
18、蘿蔔法:將蘿蔔切厚片,煮熟趁熱貼敷患處,涼後更換。連敷3-4天可愈。
19、生薑法:生薑火上烤熱,切片擦塗患處,可消腫止癢;或生薑切碎,浸泡於70%的酒精中,20天后用酒精擦塗患部,日數次。
20、蘋果法:蘋果去皮絞碎熬膏,加入少許樟腦粉調勻塗患處,每日3次。
21、辣椒法:辣椒5個,入白酒100克浸泡一夜,用此酒擦塗患處,日2-3次;或乾辣椒25克,水煎,趁熱洗患處15分鐘,可消腫止癢。
22、茄根法:用茄子根、乾辣椒煎水,洗患處;或茄桿連根煮水,趁熱燙洗患處,日1-2次。
23、蔥須法:蔥須、茄根各100克,煎水洗患處,日1-2次。
24、桔皮法:鮮桔皮3-4個,生薑30克,加水2000毫升,煎煮30分鐘,水涼再加熱。
25、山楂法:山楂120克,水2500毫升,煎30分鐘去渣,熱洗患處,日一次。

危害

1、導致某些後遺症。凍瘡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往往會繼發頑固的皮炎濕疹類皮膚病,中醫上稱之為“頑癬”,更加重凍瘡患者的心理負擔!
2、導致凍瘡恐懼症,嚴重影響心理健康。筆者曾經遇到過大量的凍瘡患者,在凍瘡治癒數年之後,還經常懷疑自己患有凍瘡,成為心理上一個揮之不去的一個陰影,嚴重影響工作和學習質量。
3、某些治療凍瘡的藥物的毒性。很多治療凍瘡的藥物中含有有毒的γ—666成份,有比較強的潛在致癌性!此為凍瘡潛在的最大的危害!
4、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由於凍瘡每天晚上瘙癢難忍,可嚴重影響患者的心情。
5、影響個人形象,關係到生活、工作的正常進行。

發病機制

寒冷使皮膚血管收縮、局部皮膚缺血缺氧、代謝失常。久之血管麻痹擴張、淤血、血漿滲出引起局部組織水腫、水皰形成、及組織壞死、潰瘍形成。潮濕及風速可加速體表散熱,故冬季潮濕多風地區凍瘡發生率比干燥地區為高。此外,自主神經紊亂、肢端血運不良、鞋襪過緊、手足多汗、缺乏運動、營養不良、貧血及一些慢性疾病常為本病誘因。

用藥治療

1.全身療法
(1)血管擴張劑的套用:煙酸50~100mg,每天3次;桂利嗪(腦益嗪)25mg,每天3次;硝苯地平(硝苯吡啶)對嚴重複發性凍瘡有效20mg,每天3次,手足損害連用8天。
(2)維生素E,0.1~0.2g,3次/d。
2.局部治療原則是消炎,消腫,促進局部血循環。
(1)皮損未破者:可選10%樟腦醑、10%樟腦軟膏、松節油、凍瘡軟膏、蜂蜜豬油軟膏(含70%蜂蜜、30%豬油)等,其中1~2種外用,每天2~3次,溫水浸泡患部後再擦用,並反覆揉擦患部,效果較好。也可用茄子稈、辣椒稈或祁艾、冬瓜皮、桂皮各10g水煎熱泡,每天1~2次,每次30min。
(2)已破潰者:先用3%的硼酸水清洗,再用10%樟腦軟膏、凍瘡軟膏、蜂蜜豬油軟膏、10%的魚石脂軟膏等,分泌物多時可用3%的硼酸水蒸發罨包。
3.物理療法紫外線紅斑量照射2~3次/周,於冬季開始時在皮損處照射療效較好。氦氖雷射局部照射,2~3次/周,每次5~15min。音頻電療,1次/d,10次為一療程,於每年復發前治療有一定預防作用。

皮膚病、性病病症種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