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字演變
基本信息
漢字:舌shé
舌字骨刻文演變:
引自:丁再獻、丁蕾《東夷文化與山東·骨刻文釋讀》十九章第二節,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
【謎語】千古緊相連(打一字)——舌
謎語解析:“千”和“古”字均有“十”字這一部分,將其緊緊連在一起後,即為“舌”。
功能結構
結構
人類的舌頭從口咽到尖端的平均長度為10厘米。
無脊椎動物就已出現舌的結構。部分軟體動物的舌叫齒舌,由多列角質板組成,狀似銼刀,平時藏於口底的齒舌囊中,用時伸出,通向口外幫助攝食,如田螺和蝸牛都有齒舌。昆蟲也有舌,位於上下顎之間的口腔底壁,舌上有幾丁質刺,司味覺及攪拌食物功能,如蝗蟲。刺吸、舐吸和嚼吸式口器的昆蟲的舌有變態,如蚊、蠅和蜜蜂。脊椎動物舌的結構由簡而繁,功能也由少變多。圓口綱的舌端有角質齒,可銼破魚皮而吸其血肉。魚類舌由基舌骨支持,本身無肌肉,僅可前後挪動幫助吞食。
無尾兩棲類舌中有發達的肌肉,可自由伸縮,並分泌粘液粘住昆蟲為食。爬行類的龜和鱷的舌不能伸出口外,而蛇和蜥蜴的舌可伸出很遠。蛇的舌端分叉,俗稱信子,可不停吞吐粘附空氣中的氣味分子,縮回時舌尖進入犁鼻器的囊內,囊內的嗅黏膜可監測帶回的化學物質。避役科動物(變色龍)的舌極發達,平時收縮在口腔內,用時彈出;舌很長,幾與體長相等,舌尖寬,舌上多腺體,可粘住昆蟲。鳥類的舌硬,表面被覆角化上皮,一般不可動。啄木鳥的舌可伸出很長,前端具鉤,適於鉤取洞中昆蟲。蜂鳥的舌前端呈管狀或刷狀,適於吸食花蜜。哺乳類的舌表面覆以黏膜,裡面是三個方向排列的橫紋肌,可靈活轉動。分舌根、舌體和舌尖3部分,舌根、舌體與口腔底相連,僅舌尖游離。[2]
味覺
舌的背面有許多細小的舌乳頭:絲狀乳頭、菌狀乳頭、輪廓乳頭和葉狀乳頭,除絲狀乳頭外,其他3種均有味覺感受器——味蕾。味蕾呈卵圓形花苞狀,由支持細胞和味蕾細胞組成,有味孔伸向舌表面,可感受口腔內食物的味覺。不同部位的味蕾可分別感知甜、酸、苦、鹹4種味道。舌邊前部對鹹敏感,舌邊後部對酸敏感,舌根對苦的感受性最強,舌尖對甜敏感。不同的味覺對人的生命活動起著信號的作用:甜味是需要補充熱量的信號;酸味是新陳代謝加速和食物變質的信號;鹹味是幫助保持體液平衡的信號;苦味是保護人體不受有害物質危害的信號;而鮮味則是蛋白質來源的信號。
味蕾對各種味的敏感程度也不同。人分辨苦味的本領最高,其次為酸味,再次為鹹味,而甜味則是最差的。味蕾中有許多受體,這些受體對不同的味具有特異性,比如苦味受體只接受苦味配體。當受體與相應的配體結合後,便產生了興奮性衝動,此衝動通過神經傳入中樞神經,於是人便會感受到不同性質的味道。
舌苔
舌乳頭上皮細胞經常輕度角化脫落,與唾液和食物碎屑混合而形成一層白色薄苔,稱為舌苔。從中醫角度講,舌苔是由脾胃之氣蒸化胃中食濁而產生。健康情況下,舌苔薄白均勻,乾濕適中,舌面的中部和根部稍厚。
功能
哺乳類的舌主要功能為味覺,另外還有吸吮、舐食、攪拌食物和幫助吞咽等功能。食肉目的舌上有倒刺狀突起,可舐淨附於骨骼上的碎肉。食蟻獸和穿山甲的舌可伸出體外很長,並可分泌粘液,能大量粘食蟻類。
語言
因為舌是幫助發聲的器官之一,在一些語言中,比如在法語、葡萄牙語、保加利亞語、俄語、波斯語、西班牙語、波蘭語、亞美尼亞語、芬蘭語、愛爾蘭語、拉丁語和土耳其語中,舌這個詞也有語言的意思。事實上英語的“language”一字,也是源自拉丁語“lingua”(舌)。
中國古代多用“三寸舌”、“三寸之舌”、“三寸不爛之舌”來形容有極佳口才的人。《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載:“毛先生以三寸不爛之舌,強於百萬之師。”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一折:“老兒放心,憑著我三寸不爛之舌,見了伍員,不怕他不來。”
粵語裡“舌”與“蝕”近音,舌讀sit6,蝕讀sik6(蝕有虧損之意),為避忌不詳之意改讀脷(lei6)。
基本簡介
昆蟲也有舌,位於上下顎之間的口腔底壁,舌上有幾丁質刺,是味覺及攪拌食物功能,如蝗蟲。刺吸、舐吸和嚼吸式口器的昆蟲的舌有變態,如蚊、蠅和蜜蜂。脊椎動物舌的結構由簡而繁,功能也由少變多。圓口綱的舌端有角質齒,可銼破魚皮而吸其血肉。魚類舌由基舌骨支持,本身無肌肉,僅可前後挪動幫助吞食。無尾兩棲類舌中有發達的肌肉,可自由伸縮,並分泌粘液粘住昆蟲為食。爬行類的龜和鱷的舌不能伸出口外,而蛇和蜥蜴的舌可伸出很遠。蛇的舌端分叉,俗稱信子,可不停吞吐粘附空氣中的氣味分子,縮回時舌尖進入犁鼻器的囊內,囊內的嗅黏膜可監測帶回的化學物質。
避疫(變色龍)的舌極發達,平時收縮在口腔內,用時彈出;舌很長,幾與體長相等,舌尖寬,舌上多腺體,可粘住昆蟲。鳥類的舌硬,表面被覆角化上皮,一般不可動。啄木鳥的舌可伸出很長,前端具鉤,適於鉤取洞中昆蟲。蜂鳥的舌前端呈管狀或刷狀,適於吸食花蜜。
哺乳類的舌表面覆以黏膜,裡面是三個方向排列的橫紋肌,可靈活轉動。分舌根、舌體和舌尖3部分,舌根、舌體與口腔底相連,僅舌尖游離。舌的背面有許多細小的舌乳頭:絲狀乳頭、菌狀乳頭、輪廓乳頭和葉狀乳頭,除絲狀乳頭外,其他3種均有味覺感受器——味蕾。
味蕾呈卵圓形花苞狀,由支持細胞和味蕾細胞組成,有味孔伸向舌表面,可感受口腔內食物的味覺。不同部位的味蕾可分別感知甜、酸、苦、鹹4種味道。舌尖兩側對鹹敏感,舌體兩側對酸敏感,舌根對苦的感受性最強,舌尖對甜敏感。不同的味覺對人的生命活動起著信號的作用:甜味是需要補充熱量的信號;酸味是新陳代謝加速和食物變質的信號;鹹味是幫助保持體液平衡的信號;苦味是保護人體不受有害物質危害的信號;而鮮味則是蛋白質來源的信號。
味蕾對各種味的敏感程度也不同。人分辨苦味的本領最高,其次為酸味,再次為鹹味,而甜味則是最差的。味蕾中有許多受體,這些受體對不同的味具有特異性,比如苦味受體只接受苦味配體。當受體與相應的配體結合後,便產生了興奮性衝動,此衝動通過神經傳入中樞神經,於是人便會感受到不同性質的味道。
功能概述
舌乳頭上皮細胞經常輕度角化脫落,與唾液和食物碎屑混合而形成一層白色薄苔,稱為舌苔。人的舌苔可因身體情況不同而有不同顏色變化,察舌為中醫重要的診斷方法之一。哺乳類的舌主要功能為味覺,另外還有吸吮、舐食、攪拌食物和幫助吞咽等功能。食肉目的舌上有倒刺狀突起,可舐淨附於骨骼上的碎肉。食蟻獸和穿山甲的舌可伸出體外很長,並可分泌粘液,能大量粘食蟻類。
人體舌頭對疾病的預測功能,舌診是中醫診斷疾病的重要方法。舌通過經絡與五臟相連,因此人體臟腑、氣血、津液的虛實,疾病的深淺輕重變化,都有可能客觀地反映於舌象,通過舌診可以了解臟腑的虛實和病邪的性質、輕重與變化。其中舌質的變化主要反映臟腑的虛實和氣血的盛衰;而舌苔的變化主要用來判斷感受外邪的深淺、輕重,以及胃氣的盛衰。
舌質描述
中醫將舌劃分為舌尖、舌中、舌根和舌側,認為舌尖屬心肺,舌中屬脾胃、舌根屬腎,舌兩側屬肝膽。根據舌的不同部位反映不同的臟腑病變在臨床上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不能機械地看,需與其他症狀和體徵綜合加以考慮。舌質:是指舌頭的本體,主要觀察其色,形,態三方面。正常舌質為色澤淡紅,含蓄榮潤,胖瘦老嫩適中,運動靈活自如,表示氣血充足。見於健康人,也可見於外感初起或內傷病情輕淺者。
(1)舌色
①淡舌:舌色較正常淺淡,主虛證、寒證,多見於血虛,為陽氣衰弱、氣血不足象。色淡而胖嫩為虛寒;胖嫩而邊有齒痕為氣虛、陽虛。
②紅舌:舌色較正常深,呈鮮紅色,主熱證,多為里熱實證。舌尖紅是心火上炎;舌邊紅為肝膽有熱;紅而乾為熱傷津液或陰虛火旺。
③絳舌:舌色深紅,為熱盛,多為邪熱深入營分、血分或陰虛火旺。紅、絳舌顏色越深,表明熱邪越重。
④瘀斑舌:舌上有青紫色之瘀點或斑點,多為內有瘀血蓄積。
⑤青紫舌:全舌舌質呈現青紫,或為熱極,或為寒證。舌質絳紫色深而乾燥為熱極,溫熱病者為病邪傳入營分、血分;舌質淡黃紫或青紫而滑潤者為陰寒證。
(2)舌形:觀察舌質的老嫩、胖瘦、芒刺、裂紋等。
①老嫩:“老”即指舌質紋理粗糙,形色堅斂,多屬實證、熱證:“嫩”指舌質紋理細膩,形色浮嫩,多屬虛證或虛寒證。
②胖瘦:“胖”指舌體胖大、腫脹,多與水濕停留有關。舌質淡而胖,舌邊有齒痕者,多屬脾虛或腎陽虛、水濕停留;舌質紅而腫脹,多屬濕熱內蘊或熱毒亢盛。“瘦”指舌體瘦小而薄,多屬虛證。舌質淡而舌形瘦者,多為氣血不足;舌質紅絳而舌形瘦者,多屬陰虛內熱。
③芒刺:舌乳頭增生、肥大,突起如刺,多屬熱邪亢盛。熱邪越重,芒刺越大、越多。臨床上芒刺多見於舌尖與舌邊,舌尖芒刺多屬肝膽熱盛。
④裂紋:舌體上有多種縱行或橫行的裂溝或皺紋,多由於黏膜萎縮而形成。裂紋舌可見於少數正常人。舌質紅絳而有裂紋者多屬熱盛;舌質淡而有裂紋者多屬氣陰不足。
(3)舌態:觀察舌體有無震顫、歪斜、痿軟、強硬等。
①震顫:舌體不自主地顫抖,多屬氣血兩虛或肝風內動。
②歪斜:舌體偏歪於一側,多為中風偏癱或中風先兆。
③痿軟:舌體伸卷無力,多因氣血俱虛筋脈失養所致。
④強硬:舌體不柔和,屈伸不利,甚或不能轉動,多屬高熱傷津,邪熱熾盛,或為中風的徵兆。
舌苔特點
舌苔是胃之生氣所現。章虛谷曰:“舌苔由胃中生氣以現,而胃氣由心脾發生,故無病之人,常有薄苔,是胃中之生氣,如地上之微草也,若不毛之地,則土無生氣矣”。吳坤安:“舌之有苔,猶地之有苔。地之苔,濕氣上泛而生;舌之苔,胃蒸脾濕上潮而生,故曰苔。”現代醫家認為舌苔的形成,主要為絲狀乳頭之分化。絲狀乳頭之末梢分化成角化樹,在角化樹分枝的空隙中,常填有脫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細菌、食物碎屑及滲出的白細胞等,組成正常的舌苔。正常的舌苔為薄白一層,白苔嫩而不厚,乾濕適中,不滑不燥。觀察舌苔內容為苔的顏色、厚薄及潤燥。①白苔白苔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其它顏色的苔可以認為是白苔基礎上轉化而形成的。白苔一般屬肺,主表證、寒證,但臨床上也有里證、熱證而見白苔者。如薄白而潤為風寒;薄白而燥為風熱;寒濕之里證可見白而厚膩之苔。
②黃苔有淡黃、嫩黃、深黃、焦黃等不同。一般說,黃苔的顏色越深,則熱邪越重。淡黃為微熱;嫩黃熱較重;深黃熱更重;焦黃則為熱結;黃而乾為熱傷津;黃而膩則為濕熱。
③灰黑苔多主熱證,亦有寒濕或虛寒證。舌苔灰黑而乾,為熱盛傷津;舌苔灰黑而濕潤,多屬陽虛寒盛。灰黑苔多見於疾病比較嚴重的階段。
(2)厚薄:有薄苔、厚苔、少苔、無苔。
薄苔多為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較輕;厚苔多示病邪較盛,並已傳里;或有胃腸積滯;或有痰濕。苔愈厚表示邪越盛,病情愈重。但舌苔的形成,反映了胃氣的有無,舌苔雖厚,說明胃氣尚存的一面,而少苔常表示機體正氣不足,無苔則是胃氣大虛,缺乏生髮之機。舌面上有不規則的舌苔剝脫,剝脫處光滑無苔,稱為花剝苔,多屬胃的氣陰不足,若兼有膩苔則表示痰濕未化而正氣已傷。
(3)潤燥:反映體內津液的情況。正常舌苔不乾不濕,無苔乾燥為體內津液已耗,外感病多為燥熱傷津,內傷病多為陰虛津液不足;舌苔濕潤表明津液未傷,而苔面水份過多伸舌欲下滴,稱為滑苔,則示體內有濕停留。
中醫診治
1、正常舌舌象:舌質淡紅,胖瘦適中,舌苔薄白而乾潤適度。
2、淡白舌
舌象:舌質淡白,舌體胖嫩,舌苔白色稀薄。
意義:多為胃氣虛弱或氣血不足。
3、蒼老舌糙苔
舌象:舌質淡紅、蒼老、白苔滿布、微黃、粗糙如砂石。
意義:濕阻脈絡、津不上承、或暴熱傷津。
4、淡白舌白苔
舌象:舌質淡白、白苔滿布,中部厚如積粉。
意義:陽虛熱浮,可見於陽虛而外感濕熱。
5、淡白舌黑燥苔
舌象:舌質淡白,舌體胖,舌苔灰黑燥裂。
意義:脾失健運、濕濁不化、痰濕上蒙清竅。
6、淡紅鏡面舌
舌象:舌質淡紅而嫩,邊有裂紋,舌面光瑩無苔、平滑如鏡。
意義:胃陰不足或氣陰兩虛。
7、瘀斑舌
舌象:舌質淡紅偏暗,邊有瘀點、瘀斑,舌苔薄白。
意義:瘀血阻絡,氣血壅滯。
8、淡紅花剝舌(地圖舌)
舌象:舌質淡紅,舌體歪,舌苔白膩有剝脫,呈地圖狀。
意義:胃之氣陰兩虛,痰濕阻絡。
9、紅舌花剝苔
舌象:舌質紅而嫩,舌苔白膩花剝,剝脫處光瑩無苔,或罩白色透明苔。
意義:濕熱傷陰,濕濁未化,已傷陰液。
10、紅腫脹舌
舌象:舌質紅,舌體腫脹、胖大、不能縮入口內,舌尖與中部黃苔,舌邊與根部白苔。
意義:濕熱熏蒸,血熱上壅。
11、淡紅紫斑舌
舌象:舌質淡紅,舌尖舌邊多處青紫成片,舌苔白膩不均勻,中間苔少。
意義:氣滯血瘀或久病氣血不續。
12、淡紅舌白厚膩苔
舌象:舌質淡紅,舌苔白厚膩。
意義:氣虛血瘀,痰飲停聚。
13、淡紅舌厚腐膩苔
舌象:舌質淡紅,舌體略胖,白厚腐膩苔滿布舌面如積粉,表面微有淡黃色。
意義:濕熱阻滯三焦
14、淡紅舌黃糙苔
舌象:舌質淡紅,舌苔黃燥,粗糙如砂石。
意義:胃腸熱結夾濕,濕熱化燥。
15、紅舌黑膩苔
舌象:舌質紅,苔厚膩,邊白黃中間黑色。
意義:虛陽上浮,濕熱內蘊。
16、紅舌無苔
舌象:舌質紅而嫩、中有裂紋,除舌邊有少許殘存之苔外,餘光瑩無苔。
意義:胃腎氣陰兩傷。
17、齒痕舌
舌象:舌質略紅,舌體胖大而齒痕,舌中間有縱裂,苔薄白而顆粒粗松。
意義:脾虛濕滯,兼有內熱。
18、裂紋舌
舌象:舌質略細,多數縱裂如刀割,舌苔薄白。
意義:素有陰虛,真陰不足,虛火上炎。
19、裂紋舌
舌象:舌質淡白透青紫,舌體胖大,中有深裂紋,舌邊裂紋如刀割,舌苔白膩而不勻。
意義:氣血俱衰,腎陰不足。
20、紅舌白腐苔
舌象:舌質紅,舌苔白厚,顆粒粗松,如豆腐渣堆於舌面。
意義:痰食內聚,濕熱蒸騰。
21、紅舌黃腐苔
舌象:舌質紅,有紅點,舌體蒼老,舌苔由白轉灰黃,厚腐堆起,上有橫直裂紋。
意義:濕熱穢濁蘊結於里。
22、暗紅舌焦黃苔
舌象:舌質紅而偏暗,苔焦黃如鍋粑,厚而有裂。
意義:胃腸熱結,腑氣不通。
23、紅舌黃白苔
舌象:舌質紅,有紅點,苔黃白色,厚積滿布,如米粉狀。
意義:邪熱濕毒蘊結於里。
24、暗紅舌黃燥苔
舌象:舌質絳紅晦暗,舌體薄瘦,舌苔厚而焦黃燥裂。
意義:實熱燥結於胃腸。
25、紅絳舌黃黑苔
舌象:舌質絳紅、蒼老、尖有紅點,苔薄白轉灰黃,根部灰黑垢膩。
意義:風痰上擾,痰熱腑實。
26、紅絳舌黑糙苔
舌象:舌質紅絳,有紅點,黑色糙裂苔滿布,厚積成塊。
意義:熱毒內實,痰熱腑實。
27、紅色點刺舌
舌象:舌質紅,有紅色點刺狀突起,舌苔白膩,表面微黃。
意義:營分鬱熱。
28、青紫瘦小舌
舌象:舌瘦小面青紫晦暗,舌苔白厚腐。
意義:寒濕凝滯,氣血壅滯。
29、絳紫舌光剝苔
舌象:舌質絳紫而暗,舌面光剝無苔。
意義:熱及營血,傷陰阻絡。
30、淡白舌水滑苔
舌象:舌淡而胖,邊尖滿布白滑苔,中根部黃苔,厚膩粘滑。
意義:腎陽不足;濕濁化熱。
31、紅絳瘦舌
舌象:舌質紅絳,舌體瘦長,兩條黃色垢苔厚積,燥裂成塊,余處光剝無苔。
意義:胃腸熱結傷陰而兼陰虛火旺。
32、紅胖瘀斑舌
舌象;舌質紅絳有瘀斑,舌體腫脹,舌面有破損,苔白滑兼有醬色。
意義:濕毒內盛。
舌頭告訴你你的身體狀況
舌頭振顫:對著鏡子吐舌頭,如果舌頭微微顫動,很可能是精神緊張、體力衰退的徵兆。日本醫學專家在一項調查研究中發現,七成以上的人都不會在振顫初期意識到,等發現的時候,往往已經晚了。建議你儘快調整作息時間,不要熬夜,合理飲食,否則很快會面臨神經衰弱的危險!舌頭髮紫:當血液中含有大量廢物、體內水分供應不足時,缺氧血和含氧血就會混在一起,使得血管變成紫色。如果除了舌頭髮紫,你還會感覺肩膀僵硬和腰痛,只能說明你體內的毒素已經沉積太多!不妨堅持一周清淡飲食,做做桑拿,保持規律、輕度的有氧運動,毒素很快就能排出。
舌苔太厚:舌頭上的舌苔就像豆腐渣一樣很容易被颳去,可能是腸胃功能不良或飲食過量。如果這樣的舌苔一直都有,最好去消化科,讓醫生幫你降降胃火。
舌苔太薄:舌苔不明不白脫落,舌頭表面顏色班駁不均,醫學上將這稱為“地圖舌”。韓國醫學家專家指出,過敏體質的人最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尤其在春、秋兩季比較常見。“地圖舌”的出現預示你的抵抗力正在下降,建議你在這段時間內遠離花粉、海鮮、小昆蟲等過敏源,以免“中招”。
舌苔泛黃:舌苔泛黃很可能是感冒病毒入侵的信號!一定要注意保暖,多吃南瓜、牛肉等溫熱食物,晚上臨睡前沖杯熱牛奶,它能在胃中形成一層蛋白膜,防止細菌入侵。
舌苔泛黑:舌苔隱隱發黑,很可能是體溫升高的緣故!體溫升高不見得就是發燒,劇烈運動、怒火中燒都能讓舌苔泛黑。洗個熱水澡,做些舒緩運動,就能有效降低體溫。
預防衰老
傳統醫學上講到,人的舌頭與內臟有著密切的關係,舌頭的各個部位都與內臟各部位相對應,所以中醫很習慣通過觀察舌體的變化,診斷回響內臟的病變情況。建議大家平時多動動舌頭,加強內臟功能,有益於消化系統。防衰老的舌頭操
1、每天早晨舌頭伸出與縮進各10次。然後,舌頭在嘴巴外面向左,向右各擺動5次。
2、坐在椅子上,雙手十指張開放在膝蓋上,上半身稍微前傾,用鼻孔吸氣,接著嘴巴大張,舌頭伸出並且呼氣,同時睜大雙眼,目視前方,反覆操練3-5次。
3、嘴巴張開,舌頭伸出並縮進,同時用右手食指、中指與無名指的指尖,在左耳下邊至咽喉處,上下搓擦30次。然後,用左手三指的指尖反方向上下搓擦30次。
4、對著鏡子嘴巴張開,舌頭輕輕地伸出,停留2-3秒鐘,反覆操練5次。然後,頭部上仰,下巴伸展,嘴巴大張,伸出舌頭,停留2-3秒鐘,反覆操練5次。
此操可以治療高血壓、腦梗塞、哮喘、近視、老花眼、耳鳴、眩暈、咽喉炎、頭痛、甲亢、肩周炎、腰痛、月經痛、失眠、便秘、少年白髮,並可預防老年性痴呆。
人體探秘(一)
人作為世界上最高級的動物,小小的身軀里包含了無數的秘密,我們要通過科學來了解自己的身體,才能更好的開發運用和保護自己的身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