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笛

侗笛

侗笛,是侗族獨特的吹口氣鳴樂器。侗語稱介各、濟各斯。又稱各笛、草笛。流行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從江、黎平、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和黔、桂、湘三省毗鄰的廣大地區。侗笛:侗族獨特的民間樂器,侗語叫“介各”或“濟各斯”。外形和洞簫相似,吹口裝有簧片,豎吹,音色清麗悠揚,既可表現婉轉抒情的情調,又可奏出熱烈歡騰的鏇律。富有山野風味,常用以獨奏或為歌唱伴奏。流行於黔桂湘交界侗族居住地區,以貴州省黎平、榕江、從江最為盛行。

簡介

侗笛侗笛
侗笛,是侗族獨特的吹口氣鳴樂器。侗語稱介各濟各斯。又稱各笛、草笛。流行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從江、黎平、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和黔、桂、三省毗鄰的廣大地區。
侗笛:侗族獨特的民間樂器,侗語叫“介各”或“濟各斯”。外形和洞簫相似,吹口裝有簧片,豎吹,音色清麗悠揚,既可表現婉轉抒情的情調,又可奏出熱烈歡騰的鏇律。富有山野風味,常用以獨奏或為歌唱伴奏。流行於黔桂湘交界侗族居住地區,以貴州省黎平、榕江、從江最為盛行。

起源

侗笛侗笛
關於侗笛的起源,除侗族古歌中有:“地平金富人造笛”外,在侗族韻文敘事詩歌《祖公河 上》中也載有:在“苗娘(姑娘名)還不會打扮,銀漢(男子名)也不會玩,年老的不會結親家 ,姑娘們不會嫁丈夫”的年代裡,“金轉造蘆笙,金燒造笛子……,姑娘聽了笛聲跟著唱… …。”這就是民間流傳的有關侗笛和笛子歌的傳說。在黔、桂、湘三省廣大侗族地區,峰巒 呈秀、溪流錯綜,在這山青水秀、如詩如畫的自然環境中,聚居著勤勞勇敢、多才多藝的侗 族人民。侗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文化藝術源遠流長、豐富多采,素有“音樂之鄉”譽稱 。在侗鄉,幾乎人人會吹侗笛,個個都能自制侗笛。每到夜晚,就會從飛閣重檐的鼓樓上傳 出侗笛伴奏的夜歌,或從寨邊飄起一陣陣優美動聽的笛聲和情歌聲。 侗笛是侗族青年男女戀愛社交活動中最喜愛的吹奏樂器之一,它和木葉一樣,常用來為情歌伴奏,木葉一般是白天在野外吹奏,侗笛則多在夜晚吹奏,用以伴奏曲調流暢、節奏自由 的 侗歌獨唱——夜歌。侗家後生“會姑娘”時,常邊走邊吹,姑娘們可以從那音調不同、悠揚 動聽的笛聲中,辨別出自己的心上人來。在通道侗族自治縣,還有“情妹唱歌郎吹笛”的戀 愛過程,這是由侗笛伴奏的一種“歌跟笛”的情歌。這裡的吹奏侗笛能手,可以堵住一側鼻孔,而用另一側鼻孔吹奏,雖然發音輕弱,但奏者可以一邊吹一邊唱情歌,形成風趣別致 的自吹自唱,為戀愛生活增添了奇異的色彩。此外,侗族老年人,也用侗笛為敘事歌或酒歌 伴奏。著名民間藝人有梁老開胡漢文石國興等。

結構特徵

傳統的侗笛,管身多用水竹製作,也有用紫竹、金絲竹或黃枯竹製作的,長短、粗細規 格不 定,一般管長30厘米~40厘米、內徑1.3厘米~1.5厘米。上 端除有坡形吹口外,並 留竹節或堵以笛塞,下端敞口,管身上開有六個按音孔,在近上端吹口處,開有一個裝著竹片的哨孔(圖)。製作時,通常使用八月砍下的竹材,選擇竹節距離較長和粗細較均勻者 ,經陰乾或蒸乾後,以較粗的一端為吹口,先在距上端5厘米處的管身上開一個方形哨孔(也稱發音孔或音窗),孔長1厘米、寬0.8厘米。再將哨孔正上方的管壁 劈開一道竹皮,修削掉3/4,成為深0.15厘米、寬0.8厘米的長方形溝槽,竹槽兩側用細竹條墊高,上面蓋一竹片並用竹篾或細線纏繞固定,形成一個進氣孔道。哨孔的薄竹片作為分氣 閥,也通過竹篾固定在哨孔下半部,使之成為笛哨。在哨孔以下的管身上,垂直開有六個圓 形按音孔,下端管口至第一孔的距離,完全和下端管口的周長相等,在哨孔至第一孔的1/2 處開第六孔,在第一孔至第六孔之間開四個按音孔,六個按音孔等距排列。

演奏方法

侗笛侗笛
演奏時,笛身豎置,左手食指中指無名指按上三孔,右手食指、中指、無名指按下三孔 ,嘴含吹口,運用循環呼吸法將氣流均勻地送入氣道,直接衝激哨孔下半部的竹片,激發管 內空氣柱振動,並通過手指按孔而發出高低有別的音。民間傳統侗笛,因規格不一,音調也 各不相同,較常用的有F調(音域c1—f2)、bE調(音域bb—be2))和D調(音域a—d2)三種。侗笛的音色柔美、明亮,介於竹笛與洞簫之間,明朗而不浮華,甜美而不消 沉,並富有濃郁的山野風味。演奏中常運用獨特的指顫音滑音技巧。常用於獨奏、合奏或 伴奏。但由於音域窄、音量小,一般只適宜為聲樂伴奏和演奏簡單的獨奏曲。在黔東南黎平 縣的南部和桂北三江侗族自治縣,侗笛主要用來伴奏“小歌”(笛子歌)。凡專用這一樂器伴 奏的歌曲,都稱作笛子歌,唱奏形式多為男吹女唱,曲調優美動人。在湘西南通道侗族自治縣,侗笛還參加八音蘆笙等絲竹樂器組成的小型民間樂隊合奏。值得一提的是,20世紀60年 代,侗笛曾用於歌劇《劉三姐》音樂中,並且還作為樂隊的主要樂器,使歌劇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它也成為侗族樂器中的佼佼者。豎吹。侗笛,是侗族獨特的吹口氣鳴樂器。侗語稱介各、濟各斯。又稱各笛、草笛。流行於貴州 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從江、黎平、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 縣、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和黔、桂、湘三省毗鄰的廣大地區。 關於侗笛的起源,除侗族古歌中有:“地平金富人造笛”外,在侗族韻文敘事詩歌《祖公河 上》中也載有:在“苗娘(姑娘名)還不會打扮,銀漢(男子名)也不會玩,年老的不會結親家 ,姑娘們不會嫁丈夫”的年代裡,“金轉造蘆笙,金燒造笛子……,姑娘聽了笛聲跟著唱… …。”這就是民間流傳的有關侗笛和笛子歌的傳說。在黔、桂、湘三省廣大侗族地區,峰巒 呈秀、溪流錯綜,在這山青水秀、如詩如畫的自然環境中,聚居著勤勞勇敢、多才多藝的侗 族人民。侗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文化藝術源遠流長、豐富多采,素有“音樂之鄉”譽稱 。在侗鄉,幾乎人人會吹侗笛,個個都能自制侗笛。每到夜晚,就會從飛閣重檐的鼓樓上傳 出侗笛伴奏的夜歌,或從寨邊飄起一陣陣優美動聽的笛聲和情歌聲。 傳統的侗笛,管身多用水竹製作,也有用紫竹、金絲竹或黃枯竹製作的,長短、粗細規 格不 定,一般管長30厘米~40厘米、內徑1.3厘米~1.5厘米。上 端除有坡形吹口外,並 留竹節或堵以笛塞,下端敞口,管身上開有六個按音孔,在近上端吹口處,開有一個裝著竹 片的哨孔(圖)。製作時,通常使用八月砍下的竹材,選擇竹節距離較長和粗細較均勻者 ,經陰乾或蒸乾後,以較粗的一端為吹口,先在距上端5厘米處的管身上開一個方形哨孔(也稱發音孔或音窗),孔長1厘米、寬0.8厘米。再將哨孔正上方的管壁 劈開一道 竹皮,修削掉3/4,成為深0.15厘米、寬0.8厘米的長方形溝槽,竹槽兩側用細竹條 墊高,上面蓋一竹片並用竹篾或細線纏繞固定,形成一個進氣孔道。哨孔的薄竹片作為分氣 閥,也通過竹篾固定在哨孔下半部,使之成為笛哨。在哨孔以下的管身上,垂直開有六個圓 形按音孔,下端管口至第一孔的距離,完全和下端管口的周長相等,在哨孔至第一孔的1/2 處開第六孔,在第一孔至第六孔之間開四個按音孔,六個按音孔等距排列。 演奏時,笛身豎置,左手食指、中指、無名指按上三孔,右手食指、中指、無名指按下三孔 ,嘴含吹口,
侗笛侗笛
運用循環呼吸法將氣流均勻地送入氣道,直接衝激哨孔下半部的竹片,激發管 內空氣柱振動,並通過手指按孔而發出高低有別的音。民間傳統侗笛,因規格不一,音調也 各不相同,較常用的有F調(音域c1—f2)、bE調(音域bb—be2))和D調(音域a—d2)三種。侗笛的音色柔美、明亮,介於竹笛與洞簫之間,明朗而不浮華,甜美而不消 沉,並富有濃郁的山野風味。演奏中常運用獨特的指顫音和滑音技巧。常用於獨奏、合奏或 伴奏。但由於音域窄、音量小,一般只適宜為聲樂伴奏和演奏簡單的獨奏曲。在黔東南黎平 縣的南部和桂北三江侗族自治縣,侗笛主要用來伴奏“小歌”(笛子歌)。凡專用這一樂器伴 奏的歌曲,都稱作笛子歌,唱奏形式多為男吹女唱,曲調優美動人。在湘西南通道侗族自治 縣,侗笛還參加八音蘆笙等絲竹樂器組成的小型民間樂隊合奏。值得一提的是,20世紀60年 代,侗笛曾用於歌劇《劉三姐》音樂中,並且還作為樂隊的主要樂器,使歌劇具有濃郁的民 族風格,它也成為侗族樂器中的佼佼者。 侗笛是侗族青年男女戀愛或社交活動中最喜愛的吹奏樂器之一,它和木葉一樣,常用來為情 歌伴奏,木葉一般是白天在野外吹奏,侗笛則多在夜晚吹奏,用以伴奏曲調流暢、節奏自由 的 侗歌獨唱——夜歌。侗家後生“會姑娘”時,常邊走邊吹,姑娘們可以從那音調不同、悠揚 動聽的笛聲中,辨別出自己的心上人來。在通道侗族自治縣,還有“情妹唱歌郎吹笛”的戀 愛過程,這是由侗笛伴奏的一種“歌跟笛”的情歌。這裡的吹奏侗笛能手,可以堵住一側鼻 孔,而用另一側鼻孔吹奏,雖然發音輕弱,但奏者可以一邊吹笛一邊唱情歌,形成風趣別致 的自吹自唱,為戀愛生活增添了奇異的色彩。此外,侗族老年人,也用侗笛為敘事歌或酒歌 伴奏。著名民間藝人有梁老開、胡漢文、石國興等。

改革侗笛

侗笛侗笛
侗族吹口氣鳴樂器。流行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 縣、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市。20世紀70年代以來,侗族民間藝人、音樂工作者和樂器製造工人,不斷對民間傳統侗笛進行 改革。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水口區民間藝人、著名侗族歌手石國興,首先對侗笛製作進行了改革,他將吹口至哨孔的一段管身,由原 來破開竹皮、修削呈溝槽、墊高兩側、以竹片做的進氣孔道,改為不破開竹皮,直接在管身貼以竹片而成,解決了破開竹皮後 所剩1/4管壁容易破損的缺點,使侗笛經久耐用。
廣西壯族自治區歌舞團吳申剛,在上海民族樂器一廠的協助下,針對民間傳統侗笛音量小、 音域窄和不能轉調等缺陷,研製成功了改革侗笛。這種新侗笛,首先在保留傳統侗笛音色和 演奏技法的基礎上,加長了管身、增添了音孔和按鍵,並將上端吹口改為銅片制的獨立部件 ,經久耐用又音質純淨。在哨孔至按音孔之間,增置了可以伸縮的雙層銅管,便於調節管長 ,使音高可以細微調整。在管身下端增設了喇叭口,有效地擴大了音量。這種改革侗笛,音 域擴展到f—c3,便於轉調和音色變化。既可用於獨奏,又適於參加民族樂隊合奏。由於 演奏上吸收了其他氣鳴樂器上的抹、滑、打等技巧,從而具有較豐富的藝術表現力。創作樂曲有《火車開進侗山寨》等

製作方法

製作侗笛時,一般使用8月砍下的黃枯竹或紫竹,要求選用的竹節距離長且粗細均勻,經陰乾或蒸乾後,在較粗的一端開坡形吹口,距吹口5厘米處開一方形哨孔,孔上方管壁破開,形成深1毫米、寬5毫米左右的長方槽。竹糟兩側墊竹條,上蓋竹片並用竹蔑固定,形成進氣道。 簧片採用薄竹片製作,用竹蔑固定在哨孔下半部,形成笛哨。音孔開在在哨孔以下的管身上,第六孔至管口距離,以管口下端周長為度,在哨孔至第六孔的 1/ 2處開第一孔,第二至第四孔等距排列,第五孔離第四孔較近,音域可達兩個八度。與此形制相同的還有佤族瓦格洛,苗族的姊妹簫塔吉克豎笛等。

雙管侗笛

侗笛侗笛
雙管侗笛,侗族吹口氣鳴樂器新品種。已用於專業藝術表演團體中。 1977年,南海艦隊政治部文工團曾杜克廣州嶺南管樂廠雷法憲,共同研究改革侗笛,製作 成功雙管侗笛。它是在民間傳統侗笛基礎上,管身由調門相同的兩支改革侗笛並排綁紮而成 ,左為主管,右為輔管,每管都設六個按音孔,輔管的上三孔裝有按鍵,鍵子不按時呈封閉狀。這種雙管侗笛,借鑑了竹笛和一般豎笛的發音結構,對侗笛笛塞的位置和按音孔排列作 了適當調整,將氣道入口也改為外大內小的吹口,使氣流注入速度加快,還將哨孔的竹片改 為葦片,從而顯著地增大了音量,使音域擴大到兩個半八度,音響也較以前更加富有特色。

吹奏單音時,只吹主管即可。演奏雙音則要同時口吹雙管,最擅長吹奏三度、四度雙音,也 可吹奏五度、二度雙音,並能吹奏少量六度和七度雙音。常用的為D調、G調、C調和F調雙管 侗笛,D調雙管侗笛的音域a1—e4。在音色上,它不但保持了傳統侗笛的特點,而且低 音區渾厚、飽滿,有如巴烏的音色;中音區圓潤、柔和,同洞簫的音色相似;高音區明亮、 纖細,很像梆笛的音色。雙管侗笛的演奏技巧極為豐富,吹奏單聲部時與普通竹笛一樣,可 以演奏連音、單吐、雙吐、三吐、花舌、滑音、打音、顫音和琶音等各種技巧。吹奏雙音時 ,可以較自由地在兩聲部同時表現竹笛的各種技巧。用於獨奏、合奏或伴奏。在獨奏時,還 可以演奏復調鏇律。它既可奏出寬廣、抒情的曲調,也可演奏技巧性較強的華彩樂段,是頗富表現力的獨奏樂器。在合奏中,它有著鮮明的個性,也有融合於其它樂器的共性,由於雙管侗笛穿透力較強,在樂隊中使用不易被其它樂器所淹沒,又能同各種管弦樂器的音響融為一體,有著較好的適應性。

世界樂器

所謂的樂器又稱為器樂,是指演奏音樂用的器具,也是聲樂的相對語。樂器的源起可追溯到遠古之前,起初只是當作信號之用,當時並不是為了聆聽音樂而製造的,經過了幾千年的演進,人們開始講求樂器的材質、音色、技巧,才演變到現今我們所看到的樂器。

盤點少數民族樂器

我國的民族樂器按照其性能的不同,可分為吹、拉、彈、打四類,本任務是盤點少數民族樂器,歡迎大家一起協作,有些詞條分值高的但是質量不高,不要錯過喔~

熱瓦普
熱瓦甫
蘆笙
月琴
琵琶
瑤族

堂鼓
象腳鼓
鋼琴

排鼓
骨笛
木鼓
木葉
碰鈴
腰鼓
葫蘆笙
銅鼓
蜂鼓
勒尤
洞簫
伽倻琴
腰鈴
豎箜篌
艾捷克
大鼓
葫蘆絲
胡西它爾
彈布爾
三弦
光攏
阮鹹
弓琴

木琴
巴烏
海螺
考姆茲
鷹笛
竹笛
二胡
豎笛
短笛
納格拉
小提琴
卡龍
四胡
獨弦琴
吉他

柳琴
高胡
板胡
京胡
京二胡
椰胡
墜胡
墜琴
葫蘆胡
革胡
管子
口笛

板鼓
奚琴
拍板
冬不拉
雅托克
馬骨胡
竹鼓
棒棒
火不思
琤尼
天琴
口琴
鐵簧
小鑼
鳳首箜篌
牙箏
鑼鼓
東布爾
三胡
揚琴
嗩吶
杖鼓
大鑼
手風琴
庫布孜
銅鏡
八角鼓
侗笛
牛腿琴




石磬
口弦

長鼓
中胡

小鈸
龍頭三弦
卡龍琴
咚咚喹
篳篥
大筒
長號
打溜子
尺八
馬頭琴
芒筒
蒙古四弦琴
叮咚
鼻簫
口弦琴
木魚
薩它爾
梆子

牛腱琴
土胡
口細
橫笛
寧寧
排簫
竹筒
竹琴
都塔爾
庫木日依
蘆管
曲項琵琶
鉤鑼
雙飛燕
溜子鑼
曼多林
姊妹簫
筆管
銅角
狍哨
單面鼓
竹口弦
銅鈸
方響
雲鑼
口簧
短簫


哈亞

玄琴
納格納鼓
低胡
苗族三弦
竹筒鼓
架鼓
悶笛
大金
鼻笛
小金
依姆欽
角胡
擂琴
銅鈴


篳魯
小二胡
阿烏
扁鼓
土塤
嚓拉器
革鼓
托布秀爾

木庫蓮

盤鈴
羌笛
手鼓

唎咧
嗶噠
陶塤
牛頭塤
葉笛
秦琴
喃嘟喝
宰靠

葦笛
羊角編鐘

單鼓
大廣弦

艾介克
甲鈴
柄鼓
葫蘆琴
達夫
四弦胡
都它爾
杵臼
拉阮
軋箏
築竹

達甫
梅巴
哩嚕
鋩鑼
切波
新笛
匏笙
四弦奚琴
吐良
鹿哨
蒙古琵琶
克亞克
南堂鼓

搏拊
五弦

恆格勒格
鼓板
羯鼓
渾圖日
尚庫布孜
橫簫
獨他爾
抱懷
批把胡熱
岡林
葉琴
銅鑼
多吉尺布
大瑪如
羊皮豉
亞加
虎鈕錞於
科詩耐依
響蔑
牛角號
四弦
響篾
迷迷
蘇那
鐵鼓
直笛
苗族二胡
修德日格胡熱
節特根
匹昌庫
化昌子
光囡
托立
黃嘎日特
光宰
光貫
光賓
光克拉
手鈴
鈸鑔
木鼓魚磬
光妥
羊角號
賓剎
統嘎
鋩聳
線木
臘港
嘎臘薩
麻短
墨克納
麻賓
麻闊
木魚兒
滿大林
郭墮
潘琅
銅羅
篳朗木叨
篳咪
篳羅木
庫波孜

熱布甫
塞依託爾
班羅
布蘭孜庫姆
篳嚕
匹麗麗亞
篳桂罕
巴利曼
篳提尤
蘇爾耐
喀什熱瓦甫
烏孜別克熱瓦甫
篳鈴埋
篳伙
薩帕依
恰克恰克
括朔克
篳粉
懷三
皮克利
篳南害
巴拉來卡
抱跛埋
魚磬
傣定
笓笓
四頁瓦
定旦
庫涅
拉比斯
二弦琴
手琴
曼佗林
定郭叨
破鼓
朋奴化
文土文
定郭埋
定郭拎
獨木鼓
哨葉
猴鼓

口弓
阮琵琶
裝嫪
口拜
克勒庫布孜
灼吧
牛角郎
雞婁鼓
六孔竹笛
四孔佤笛
瓦弱直笛
破口直簫
稻稈笛
單簧吹管
笛喔
色不孜克
白族小鼓
卡爾得乃
阿德爾那
斯爾那依
缺口簫
同肯
臀板
腳鈴
麥稈嗩吶
土笛
咪咪兒
木笛
鼻哨
膜笛
神鈴
哈爾馬力
扎比
俄比

來都嘎
篳斜
冊節
烏翁
阿塔
大皮鼓
展積
什鴉
蘇古都
期哩
板鈴
哇嗚
增疆
確索
彈撥爾
謝勒鐵爾
薩孜
坎吉

“八音”民族樂器列表

中國民間音樂文化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歷史中,發展出一系列富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樂器,亦有依照樂器材質而形成的分類,古稱“八音”,分為金、石、絲、竹、匏、土、革、木
編鐘 | 特鍾) | 方響 | | 雲鑼 | 銅鼓 | | | | |
編磬 | 特磬
彈撥古琴 | | | 箜篌 | 琵琶 | 三弦 | | 柳琴 | 月琴 | 秦琴 | 獨弦琴
拉弦二胡 | 高胡 | 中胡 | 低胡 | 板胡 | 京胡 | 京二胡 | 馬頭琴 | 馬骨胡 | 牛腿琴 | 大廣弦 | 椰胡 | 墜胡 | 墜琴 | 大筒 | 大筒弦 | 葫蘆琴 | 葫蘆胡 | 土胡 | 角胡 | 三胡 | 四胡 | 擂琴 | 革胡 | 低音革胡 | 拉阮 | 奚琴 | 軋箏 | 胡琴
彈擊揚琴 |
笛子 | | 排簫 | | | 尺八 | 篳篥 | 管子 | 嗩吶 | 巴烏 | 芒筒 | 唎咧 | 口笛 | 新笛 | 侗笛
| | 蘆笙 | 葫蘆絲 | 葫蘆笙
|
| 大鼓| 板鼓 | 排鼓 | 南堂鼓 | 八角鼓 | 羯鼓 | |
木魚 | | | 鼓板 | 拍板 | 梆子
其他骨笛 | 口弦 | 木葉

中國民族樂器

樂器類別樂器名稱
吹奏樂器木葉| 紙片| 竹膜管(侗族) | 田螺笛(壯族) | 招軍(漢族) | 吐良(景頗族) | 斯布斯額(哈薩克族) | 口笛(漢族) | 樹皮拉管(苗族) | 竹號(怒族) | (漢族) | 尺八 | 鼻簫(高山族) | (漢族) | 排笛(漢族) | 侗笛(侗族) | 竹筒哨(漢族) | 排簫(漢族) | (克木人) | (漢族) | (漢族) | (藏族) | 展尖(苗族) | 姊妹簫(苗族) | 冬冬奎(土家族) | 蓽達(黎族) | 口利咧(黎族) | 嗩吶(漢族) | (漢族) | 雙管(漢族) | 喉管(漢族) | 芒筒(苗族) | (漢族) | 蘆笙(苗| 瑤| 侗族) | 確索(哈尼族) | 巴烏(哈尼族) | 口哨(鄂倫春族)
彈撥樂器金屬口弦(苗族柯爾克孜族) | 竹製口弦(彝族) | 樂弓(高山族) | 琵琶(漢族) | (漢族) | 月琴(漢族) | 秦琴(漢族) | 柳琴(漢族) | 三弦(漢族) | 熱瓦甫(維吾爾族) | 冬不拉(哈薩克族) | 扎木聶(藏族) | (漢族) | 古琴(漢族) | 伽耶琴(朝鮮族) | 豎箜篌| 雁柱箜篌
拉奏樂器梆子(漢族) | (高山族) | 叮咚(黎族) | 梨花片(漢族) | 臘敢(傣族) | 編磬(漢族) | 木鼓(佤族) | 切克(基諾族) | (漢族) | 鑼(漢族) | 雲鑼(漢族) | 十面鑼(漢族) |(漢族) | 碰鐘 | (漢族) | 編鐘(漢族) | 連廂棍(漢族) | 喚頭(漢族) | 驚閨(漢族) | (漢族) | 木魚(漢族) | 吾攵(漢族) | 法鈴(藏族) | 腰鈴(滿族) | 花盆鼓(漢族) | 銅鼓(壯| 仡佬| 布依| 侗| 水| 苗| 瑤族) | 象腳鼓(傣族) | 納格拉鼓(維吾爾族) | 漁鼓(漢族) | 塞吐(基諾族) | 京堂鼓(漢族) | 腰鼓(漢族) | 長鼓(朝鮮族) |達卜(維吾爾族) | 太平鼓(滿族) | (藏族) | 撥浪鼓(漢族) | 揚琴(漢族) | 竹筒琴(瑤族) | 蹈到(克木人) | 薩巴依(維吾爾族)
打擊樂器樂鋸(俄羅斯族) | 拉線口弦(藏族) | 二胡(漢族) | 高胡(漢族) |京胡(漢族) | 三胡(漢族) | 四胡(漢族) | 板胡(漢族) | 墜琴(漢族) | 墜胡(漢族) | 奚琴(漢族) |椰胡(漢族) | 擂琴(漢族) | 二弦(漢族) | 大筒(漢族) | 馬頭琴(蒙古族) | 馬骨胡(壯族) | 艾捷克(維吾爾族) | 薩它爾(維吾爾族) | 牛腿琴(侗族) | 獨弦琴(佤族) | 雅箏(朝鮮族) | 軋箏(漢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