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

小提琴

小提琴(violin)是一種超擦奏管弦得鳴提樂器。它廣泛流傳於世界各國,是現代管弦樂隊弦樂組中最主要的樂器。它在器樂中占有極重要的位置,是現代交響樂隊的支柱,也是具有高難度演奏技巧的獨奏樂器。小提琴主要的特點在於其輝煌的聲音、高度的演奏技巧和豐富、廣泛的表現力。又被稱作為樂器中的女王。

基本信息

基本概述

(圖)小提琴小提琴

小提琴(violin),屬於弓弦樂器,是現代管弦樂團弦樂組中最重要的樂器。作為現代弦樂器中最具份量的樂器,小提琴主要的特點在於其輝煌的聲音、高度的演奏技巧和豐富、廣泛的表現力。小提琴是提琴家族中最小、音高最高的一種,比它大的提琴有中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現代小提琴的出現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其製作本身是一門極為精緻的工藝技術。它的發音近似人聲,適於表現溫柔、熱烈、輕快、輝煌以至最富於戲劇性的強烈感情。幾個世紀以來,世界各國的著名作曲家寫作了大量的小提琴經典作品,小提琴演奏家在這種樂器上發展了精湛的演奏藝術。小提琴既可以合奏,又可以進行獨奏。
小提琴是一個四條弦的弓弦樂器,是提琴家族中的主要和高音成員(該族系中的其它成員是: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現代小提琴起源於義大利克瑞莫納,在1600-1750年間成為最大的小提琴製作中心。著名的有:Amati,Stradivari,及Guarneri;他們製造的樂器現今都是無價之寶。小提琴的五度定弦為:g、d1、a1、e2,音域超過3個半組,是所有管弦樂團必不可少的正規樂器。

形狀構造

(圖)小提琴的結構(分解)小提琴的結構(分解)

小提琴30個零件組成。其主要構件有琴頭琴身琴頸弦軸琴弦琴馬腮托琴弓等。
小提琴琴身(共鳴箱)長約35.5厘米,由具有弧度的面板、背板和側板粘合而成。面板常用雲杉製作,質地較軟;背板和側板用楓木,質地較硬。琴頭、琴頸用整條楓木,指板用烏木。小提琴的音質基本上取決於它的木質和相應的結構,取決於木材的振動頻率和它對弦振動的反應。優質琴能把發出的每個聲音的基音和泛音都同樣靈敏地傳播出去。
琴弦4根。原均為羊腸制的裸弦,約從18世紀起,低音G弦常包以銀絲,使其反應靈敏。現代則將G、D、A3根弦用纏金屬絲的羊腸弦或鋼絲纏弦,晚近也用尼龍弦。E弦改用鋼絲弦,使其在高音區的音色更佳。
小提琴製作成現代這種樣式,並非完全從形態美觀出發,而是有其音響上和演奏上的需要。小提琴面板和背板有弧度,使其共鳴良好,發音洪亮;琴的腰身狹窄,便於演奏高把位和低音弦;面板和背板加嵌條,除防止木板開裂外,對琴的音質也起一定作用。面板與背板中間有音柱支撐,其位置變化對小提琴音色影響明顯。面板左下面粘低音梁,既起加固作用,又具音響作用。小提琴表面的油漆如太硬、太軟,或漆得不勻,都會有損於音質。當琴弓與琴弦摩擦使琴弦振動時,通過琴馬引起面板振動,又通過音柱使背板振動。由於音柱是支在琴馬E弦一側,E弦振動較少,而G弦振動較大,從而使低音梁有更大振動,並造成共鳴箱的振動。能否使琴聲得以充分發揮,取決於琴弦及其張力、琴馬質量、運弓的壓力和速度。要想把琴的各種音質都表達出來,還要加上演奏者的弓法、指法和揉弦等演奏技巧。

製作工序
手工小提琴製作工序很多,包括選料、拼板、刮板、音孔音梁、合琴、隨琴、刻頭、裝頭、油漆、裝配等幾道工序組成。而且製作每一部分工序都需要精細的尺寸和打磨。如果其中一道工序出現了不規則,後續的工作也不好進行。
(1)原材料:製作小提琴的原材料都是自然乾燥十幾年才可以製作小提琴。在挑選材料時儘量找已經完全乾透的,這樣做出來的琴音質比較好。小提琴面板採用的是雲杉、背板都是楓木。國內現在買進口歐洲原材料的也不少,因為做出的琴相比國產材料的音質好。

小提琴小提琴

(2)拼板:在製作小提琴裡邊比較重要的工序,如果粘合的不牢固,後續的工作真的沒有辦法彌補或進行。拼板使用的豬膘一定要掌握好,如果掌握不當琴板很容易開裂。在拼板的過程中最好還是在溫度相對高的空間作業。
(3)刮板:是需要有製作經驗多的師傅製作,而學徒的暫時還不會接觸精細刮板,只是粗略的刮出原型即可。刮板對琴箱的共鳴影響比較大,尺寸一定製作要精確,還有弧度的高低程度。如果製作不當直接影響到小提琴的音質。
(4)音孔音梁:音孔對外觀的要求比較高,也有師傅說對音質也有影響,本人沒有研究過不好下結論。不過音梁對小提琴的音質確實很大,主要是音梁可以帶動面板的震動。
(5)合琴:對音質沒有太大的影響,它的工作就是粘合琴板組成琴箱,還有側板的處理。製作小提琴裡邊合琴相對來說算是一道簡單的工序,只要把側板處理好其餘的就是粘合的工作。
(6)隨琴:主要是外觀方面的鑲嵌邊線還有整個琴箱的打磨,還有對邊緣地處理。
(7)刻頭:是使用工具較多的工序,也是相對費力的工作。現在一般都採用機械簡單處理在手工打磨的方式。
(8)裝頭:就是在琴箱的頂端開槽,把已經雕刻好的琴頭經過簡單得處理,把琴頭安裝上去。裝頭是個協調的工作需要把每個部位的尺寸同時做到位。製作和粘合沒有做好會出現掉頭的現象。
(9)油漆:小提琴油漆對外觀是很重要的,在比較好的材料上油漆處理不當,會掩蓋原材料的美觀。對音質的影響眾說紛紜,不過油漆的作用就是使小提琴的壽命得以延長,這是不爭的事實。
(10)裝配:是完成小提琴最後的一道工序,對琴馬、音柱的安裝修理。然後把配件安裝到小提琴上,安裝到一起後在調試小提琴的音色。

琴型樣式

馬基尼琴型:
最顯而易見的特點是,琴頭的鏇首是四層的,琴板上的飾緣為雙道的,有時還將背板飾緣嵌成各種花紋圖案,顏色多用淺黃或深棕色。
這種小提琴尺寸寬大,琴身長,琴板較闊,側板較低,面板做的比背板略厚實,面、背板表面的弧度小而較為坦,由子面板的弧度是從近邊緣處開始的,這就擴大了振動面積,增強了音量,所以演秦時,它發音深厚宏亮、傳遠效果好,音質別有風味。其缺點是琴聲帶噪,不夠細潔,音孔開的直而長,琴頭較小,與寬大的琴身不相稱,因此外表不太美觀。
阿馬蒂琴型:
這種小提琴,琴身中部較狹,面板中間較厚而琴角長,面板的弧度中間較高並突然向板邊斜下,四邊很薄,靠近飾緣處有一道較深的凹槽,使琴板邊部也容易振動,這種琴的琴頭鏇首較大,音孔曲而短,音質較馬基尼的甜美,特別是G、D兩弦的音色更為優美。其缺點是振動面積較小,發音不夠宏亮,傳遠效果欠佳,只適於在小型演奏廳使用。
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里琴型:
標準琴型是,琴箱上部較為窄小,下部較為寬大,中部彎度稍深,不僅輪廓相稱,線條也美觀。琴板寬大平坦,弧度極微,中間厚、漸而向四周擴張地薄下去,邊部近側板處最薄,由於面板厚薄適度,所以極易振動。斯式琴發音強而有力、聲音響宏亮、音色優美、傳遠效果極好。它的聲音比馬基尼琴更為有力,比阿馬蒂琴更為優美動聽,人們常用圓潤、含蓄、豐厚和純淨等詞句來形容它的音色。
耶穌·瓜爾內里琴型:
這種琴的特點是,琴板弧度不大,較為平坦,面板中間與四周的厚薄相差微小,琴箱的上部和中部比斯式琴寬闊,中部彎度不深,琴角也不像那樣凸出,琴身下部較窄,音孔開得較長而式樣別致,琴頭較大而式樣雄壯。因為瓜爾奈里只重視小提琴的發音效果,所以琴的外表就沒有琴那樣精緻美觀。但琴板振動強烈有力,發音深厚宏亮。
雅各布·施泰納琴型:
雅各布小提琴的音質源於琴的特殊結構和技術,他的琴比義大利琴略微短而窄些,用的木料都經過仔細挑選。背板都用拼板,背板和面板的拱狹而高,從琴的水平面位置觀察特別明顯。共鳴板的中部極厚,但向周圍迅速減到極薄,採用極細的低音梁。面板上音孔長度比義大利琴短,中部彎曲,靠琴角處指向外側,具有增加面板感應性的特殊功能。琴頸的長度與現代琴有些相似,既用膠又用兩個釘子固定在首木塊上。鏇首雕刻精細,常用獅子頭或怪物的形狀替代。頸是直的,故在指板下配上楔形木塊,使指板有個角度,讓琴弦在琴馬上有必要的高度。這樣的結構形成了特有的音色,E弦清亮透徹,A弦輕快活潑音色介於黑管和雙簧管之間,D和G弦深沉而又洪亮。但強力演奏時G弦缺乏強度,而且產生背景振動聲。由於混有些喉音,使整個音色呈蒙隴狀。

清理松香

一般練習得勤的人,琴弦大概三個月——半年換一次。
清理松香,可以先用毛巾沾水,再擠乾水分後,輕輕擦拭指板、琴弦和琴體。在擦完之後,可以略微噴一點碧麗珠,給琴體上一下光。

發展簡史

(圖)小提琴的結構(正面)小提琴的結構(正面)

關於小提琴的起源,史學家有許多不同說法,有說是起源於北非,有說是起源於印度,也有說是起源於西歐等等。有這么一個傳說:5千年前斯里蘭卡有一位君主名叫瑞凡那,他把圓柱形的木頭掏空製成了與我國二胡極為相似的樂器稱瑞凡那斯特隆(Ravanastron),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瑞凡那斯特隆隨著貿易往來而流傳四方,這便是小提琴的鼻祖了。不過從有史料記載起,最早的小提琴是由一位住在義大利北部城鎮布里細亞(Brescia)名叫達薩洛製成的(Gasparodasalo1542-1609)。但在同一個時期,格里蒙那(Cremona)城中的A.阿瑪蒂(AndreaAmatil520-1580),也製作了與現代小提琴更為相近似的小提琴。從16世紀到18世紀,義大利的小提琴製造業隨著音樂藝術的空前繁榮而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出現了瑪基尼阿瑪蒂A斯特拉第瓦利爪內利四位傑出名匠。18世紀以後,世界各國的小提琴製造業都是仿照義大利這些小提琴製作者的琴型和尺寸來製作小提琴的。近百年來,小提琴的結構也沒什麼大的改變,從這個意義上講,義大利是小提琴的故鄉。而瑪基尼、阿瑪蒂、斯特拉第瓦利、爪內利當年所製作的小提琴,現今已成了稀世珍寶、曠世傑作。
最早的現代意義上的小提琴大約產生於十六世紀中葉,那時的許多珍品現在還保存在歐洲一些博物館內。小提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埃及樂器“里拉”(Lyre),十五世紀,義大利人對其進行了改革,並用馬尾製成弓子拉奏,定名為Violin,即小提琴。後又經過多年演變,小提琴的形成與製作才基本固定下來.
近代小提琴約在1550年就已為人們所熟悉,系由當時流行的樂器雷貝克和臂提利拉琴演變而來。通常所說小提琴前身維奧爾,在構造、調弦、演奏技巧等方面,對現代小提琴的形成都無決定性影響。人們曾普遍認為義大利北部的米蘭、威尼斯、布雷西亞和克雷莫納一帶是小提琴的誕生地。16世紀後期,義大利的小提琴製作業出現了兩個著名的小提琴製作流派,一派是以阿馬蒂父子為代表的克雷莫納制琴派;另一派是以薩洛的加斯帕羅(1540~1609)和他的學生馬吉尼為代表的布雷西亞制琴派。這兩派製作的小提琴各有特長,經歷了幾百年,至今仍屬上等珍品。
1650~1750年,是小提琴製作的黃金時代,出現了許多著名小提琴製作家,如阿馬蒂、斯坦納,以及被人們認為最傑出的製作家斯特拉迪瓦里和瓜爾內里等人。阿馬蒂所制小提琴的面板和背板弧度較大,音質好,用來演奏室內樂,有如明亮的女高音。18世紀後期,維奧蒂讚揚了斯特拉迪瓦里琴,維奧蒂的老師普尼亞尼與帕格尼尼喜愛瓜爾內里琴之後,這兩位制琴大師的作品才被人們所欣賞,並取得了巨大名望。斯特拉迪瓦里和瓜爾內里琴具有在大廳中演奏協奏曲時所需要的音響傳送力。

(圖)小提琴小提琴

18世紀後,小提琴製作業的領先地位從義大利轉至法國。這個時期小提琴的造型不斷改進,已取得更大音量和更好的音質。法國制琴家N•呂波(1758~1824)以斯特拉迪瓦里為典範,把法國的制琴技術和義大利的制琴技術結合在一起。與此同時,法國的F•圖爾特(1747~1835)約在1785年對琴弓的長度、重量、形狀、裝置等方面又進行了重大改革。小提琴在這個時期的發展,反映了J•海頓、W•A•莫扎特和L•van貝多芬作品中具有的歌唱性,以及運弓方面的更大變化等對小提琴性能上的要求。
1789~1799年,法國大革命之後,隨著貴族與皇室的衰落,音樂也從宮廷走向民間,出現了為公眾服務的交響樂隊和音樂廳。為適應環境的變革,小提琴需要增大音量。18世紀末~19世紀初,小提琴琴頸加長變細,並向後傾斜:指板變長;琴馬變高,並具更大的弧度;G弦早已包有銀絲。這些變革的目的是為適應更大的張力。琴弦的增長使琴面上的壓力增大,於是低音梁變長變厚,音柱也加粗,以此獲得更大更有力的聲音。1820年前後L•施波爾發明了腮托,使左手從完全承擔持琴的作用中解放出來。腮托的設定,使左手在換把、揉弦、按弦更加自如。
18世紀末,音樂學院在歐洲相繼出現,它使小提琴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從而促進了機器制琴業的發展。法國的米爾庫、德國的米滕瓦爾德都是大量生產小提琴的地方。法國的J•-B•維約姆是19世紀制琴業的著名人物。
維約姆雇用一些工人,在他的指導下製造小提琴,並以其名為牌號。他從世界各地蒐集到許多散失在私人手中的優質琴,把它們送到演奏家、收藏家的手中,或者是博物館。
巴洛克時期的德國偉大作曲家巴哈曾於1720年為小提琴創作了六首無伴奏作品:三首奏鳴曲,三首古組曲,是小提琴獨奏曲的精華。今天請朋友們欣賞的是:巴哈的《E大調前奏曲》,選自其第三首無伴奏組曲,由20世紀傑出小提琴家ItzhakPerlman於1988年錄製。它使用的是Guarneri–Gesu小提琴,製作於1740年。
西洋小提琴傳入中國是在清朝末年(約1920年代)。民國初,學堂音樂教育興起,人們對外國音樂發生興趣。從1920年代開始,世界著名小提琴大師先後到中國演出,鼓舞了許多熱愛音樂的青年學習小提琴,並隨之在北京,上海,廣州,福建等地創立了音樂專科;許多高水平的小提琴家來華工作,同時也培養了眾\多中國自己的教師和演奏家,如:馬思聰劉天華冼星海黎國荃等。從這一時期開始,也陸續出版和翻譯了不少《小提琴演奏法》,並有作曲家創作出許多經典的中國小提琴曲,像是《梁祝》《苗嶺的早晨》等,都是由上海音樂學院教授陳剛先生所作。
從1980年代開始,一批中國自己培養的青年小提琴家分別在眾\多的國際大賽中獲獎,胡坤既是其中第一位。他曾在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師從林耀基教授,並獲得芬蘭西貝柳斯國際小提琴比賽的第五名好成績。請欣賞他1999年演奏的《苗嶺的早晨》,由陳剛根據苗族口笛獨奏編曲。胡坤現在任教於英國梅紐因音樂學校和皇家音樂學院,他使用的是一把製作於1734年的小提琴。
中國在小提琴製造上,近年享有國際聲譽。廣州樂器廠陳錦農所制紅棉牌小提琴,1980年獲美國第4屆國際提琴製作比賽“音質金獎”;北京提琴廠戴宏祥所制小提琴,獲1983年於聯邦德國卡塞爾市舉行的斯波爾國際提琴製作比賽的“音質金獎”。

演奏藝術

(圖)現藏柏林的一把斯特拉迪瓦里琴現藏柏林的一把斯特拉迪瓦里琴

16世紀,小提琴開始在義大利出現時,一般用來伴舞、伴唱,或直接演奏歌曲。17世紀初,隨著小提琴奏鳴曲的出現,演奏技術也相應發展。C.法里納(約1600~約1640)在1627年的創作中,就采了用雙音、震音、顫音及高把位,並模擬貓叫、狗吠、笛、鼓、吉他等聲音。一些演奏家與作曲家也競相仿效;於是模擬杜鵑、夜鶯、公雞等聲音的作品,充斥於當時的樂壇。直到17世紀後半葉,義大利作曲家和小提琴家A.科雷利才把小提琴藝術引上了正途。
小提琴有四根弦,從細到粗的定音依次是E、A、D、G。每一根空弦之間相差的音程都是純五度;每根空弦都能在不同的把位上奏出完整的音列;每根空弦能奏出的音域都在兩個八度左右。
小提琴能自如地演奏音階,音程跳動和各種裝飾音,熟練的演奏者可以在速度允許的情況下演奏半音階。在速度不快的情況下,小提琴還可以演奏雙音,較容易演奏的有:大六度,小六度,減七度,大三度,小三度。比較困難的有:純四度,增四度,增五度,減五度,八度,大二度。演奏有困難的雙音有:小二度,純五度。在把位和空弦運用合理的情況下,小提琴還可以演奏3個音或者4個音組成的和弦。並能輕鬆演奏各種調的音樂作品.
除了用常規的弓法來演奏外,小提琴還可以用撥奏,跳弓,擊弦,加弱音器等色彩性奏法來表演。特別的情況下,小提琴還可以通過改變定弦音高來獲得特殊的音色色彩。這時,小提琴聲部的樂譜就要進行移調處理。
小提琴的每一根弦都有自己的特點,在音樂作品中,經常標明單獨用G弦來演奏,G弦的特點是音響豐滿,渾厚。
小提琴的音色具有人聲的特點,演奏靈活,攜帶方便,表現力十分豐富,既能演奏抒情的鏇律,也能演奏充滿技巧性的華彩樂段,也可以作為節奏樂器來使用。無論是在管弦樂隊中還是在喜愛音樂的人家中,小提琴都成為一件不可取代的樂器,被人稱之為樂器中的皇后。

演奏技巧

(圖)小提琴小提琴

小提琴屬於歌唱性的鏇律樂器。因此,如何在小提琴上發出歌唱般的豐滿、動聽的聲音,是小提琴演奏中最為重要的問題。就小提琴的演奏技術來說,有以下各種主要基本功。
運弓優秀的演奏家能在小提琴上發出千變萬化的聲音,就運弓而言,取決於運弓的速度、弓在弦上的壓力以及弓和弦的接觸點這3種因素的不同結合。小提琴的弓法繁多,就其主要的有以下幾種:①分弓:一弓演奏一個音,音要拉的乾淨,清楚;②連弓:一弓演奏許多音,在很多樂曲中都會用到,是最常用的功法之一;③頓弓:音與音之間斷開;④跳弓:弓毛離開琴弦。這4類弓法是最基本的,在20世紀中期,連頓弓,即在一弓中連續快速演奏許多音與音之間是斷開的音,被人視為絕技,隨後又出現了“自然跳弓”,即弓毛在琴弦上,而聽起來或看起來像跳弓一樣。所以人們把小提琴演奏藝術稱之為“運弓的藝術”。
音準
歌唱和樂器演奏中所發的音高,能與一定律制的音高相符,稱為音準。有些樂器在製造或調音時就有音準要求。歌唱和樂器演奏過程中,隨時都要通過演唱者和演奏者的控制來解決音準。音準的取得,有賴于敏銳的聽覺、優良的樂器、精湛的技巧與適宜的演出環境。樂器的形體結構、音孔位置、張力變化以及空氣濕度,都與音準有關。就弦樂器講,長時間演奏及氣溫上升,均使弦鬆弛,因此弦樂器音準的突出問題是如何矯正偏低。就管樂器講,雖然氣溫上升使管體略微伸長,但同時氣壓降低,聲速提高,頻率也隨之增高(據實測,氣溫每升10℃可使管樂器發音升高3音分),因此管樂器音準的突出問題是如何矯正偏高。歌唱及弦樂器、管樂器的音準,當有鋼琴伴奏時,都以平均律為準則;但由於平均律的許多音程聽起來並不嚴格協和,所以在獨唱、獨奏、重唱、重奏時,常常需要偏離平均律而趨近純律或五度相生律,才算達到音準要求。

揉弦
揉弦是小提琴,二胡吉他等弦樂演奏所掌握的最具表現力的演奏技巧之一。在樂句適當的地方加上適當的揉弦,會比沒有揉弦的樂句在聲音上要生動的多。
揉弦是一個小提琴演奏很有表現力的技巧,用它可以來表現不同風格和特徵的每一個音或每一個樂段。揉弦的要點是怎樣找到手的最佳動作,用速度快慢、揉弦寬窄來演奏出每一個樂段獨特的風格和特徵。肘臂揉弦和手腕揉弦,兩者都要練習。以能夠表現出最好的音樂特徵,來選擇揉弦的速度和寬窄。有幾種方法,初學者可以試試,可能會有利於學習揉弦:
1.一是做指端關節前後屈仰動作。先在桌子上練,分別練習各個手指一關節向後躺下(不是完全貼在桌子上),再立起的動作,再分別作左右晃動。由快到慢,最後五個指頭一起練習。
2.首先應學會手腕揉弦。其方法可先將手臂放在大腿上或椅臂上,然後將手腕放鬆前後搖動,力求平均,待動作習慣自如後,再放到指板上練習。同時要注意:在手腕前後揉動時,帶動手指的關節,手指的觸弦點不能隨著手腕的揉動而移位。在練習手腕揉弦時,可先從三指開始。因為用三指揉動可以使動作更為寬鬆,然後再練習二指和一指。而練習四指時,還可將三指緊靠四指幫助揉動。這樣的練習會使顫動的效果更為自如。在手腕揉弦練習的基礎上也可逐漸學習和熟悉手臂的揉弦和手指的揉弦。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豐富演奏上的表現力,適應於各種力度和情緒變化的需要。
3.還有大臂揉弦、手指揉弦。大臂揉弦多用於長的重低音,主要體現出樂曲的渾厚和傷感,手指揉弦多用於半拍的高音,可以表現出樂曲的歡快和優美,而想學好這些,前提是熟練的掌握手臂揉弦。
把位左手手指在指板上的位置,稱之為把位。靠近琴頭的把位為低把,靠近琴馬的為高把。從一個把位換到另一個把位,稱為換把。換把位的方法有多種,例如空弦換把,同指換把,不同指以及泛音換把等。換把時產生非音樂需要的滑音,是技巧訓練不足的標誌。滑音可以使音與音之間的連線富於變化,增加一個優美的過度。特別是結合換把使用滑音,是一種富於表現力的演奏手段。
雙音與和弦
小提琴可以同時演奏兩個音甚至是3個音,也可以分奏4個音的和弦,這不僅豐富了它的表現力,並可不依賴其他樂器的伴奏進行單獨演奏。小提琴的三度、六度、八度以及十度雙音音階,是演奏雙音的基礎,也是小提琴家必須終身練習的一項基本功。小提琴演奏中的左手顫音、泛音、撥弦等,都是一些高深的技巧。

提琴派別

(圖)小提琴小提琴

義大利小提琴學派
科雷利是義大利小提琴學派的奠基人。他確認小提琴本質是一種歌唱性樂器。他所寫的奏鳴曲,在快板樂章中摒棄了那些非音樂性的效果,而著力於輝煌、有活力的鏇律塑造。他的慢板樂章,富於歌唱性,從而形成鮮明的對比。他的富於歌唱性的演奏特點,為義大利學派奠定了基礎。維瓦爾迪是義大利學派創作小提琴協奏曲的代表人物。他是採用樂隊為小提琴伴奏的首創者。他的這一創舉,使協奏曲具有交響性,並增添了戲劇性。塔爾蒂尼是18世紀歐洲最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是義大利學派的代表人物。他根據科雷利作品的主題寫了50首變奏曲,使小提琴弓法藝術得到巨大發展。他奠定了由3個樂章組成的早期小提琴奏鳴曲的曲式。他的代表作《魔鬼的顫音》是18世紀小提琴演奏藝術的高峰。
18世紀中期,小提琴弓還不是現在這種弧度,而是向外拱起,適於演奏巴羅克時期作曲家的作品,更適合演奏巴赫的復調小提琴作品。到海頓、莫扎特時,音樂作品的鏇律線條具有更大的起伏,音量上要求具有更有力的重音,小提琴的演奏技巧也隨之而改變,從而產生了1785年法國人圖爾特的現代小提琴弓的創製,在運弓上有了發展與提高。被稱為現代小提琴演奏之父的G•B維奧蒂是巴羅克時期過渡到古典主義時期體現小提琴藝術發展水平的代表人物。他把小提琴的歌唱性樂句和技巧性樂句結合在一起,並充分使用了E弦的音域。維奧蒂的《第二十二小提琴協奏曲》(a小調,1797)至今仍受到許多作曲家們的讚賞。帕格尼尼是義大利學派處於衰落時期出現的新的浪漫主義先驅。他的《24首隨想曲》,一直是小提琴演奏技巧的範本。他所使用的新的鏇律技法,大膽的轉調,豐富的半音進行,尖銳的和聲組合,有特點的節奏音型,多種速度變化,對以後的浪漫主義作曲家有很大影響。他的隨想曲,被人們譽為“小提琴技巧的百科全書”。帕格尼尼演奏時所使用的許多技巧,如雙泛音連頓弓拋弓、特殊調弦法、左手撥弦技巧、雙音以及複雜的和弦、左手手指在指板上的遠距離大跳等,都是與他同時代的小提琴家們盡力探索的秘訣。
德國小提琴學派
1650年以前,德國小提琴演奏藝術基本上是走義大利人的路。1700年左右,德國作曲家寫的小提琴作品使用了比義大利人還要難的技巧,特別是在使用和弦、特殊調弦法,以及某些描寫性的演奏效果方面。小提琴已經發展為一種技巧性很高的樂器。J•S•巴赫的6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和組曲,對演奏者提出了極為嚴格的要求。1756年L•莫扎特(W•A莫扎特之父)寫的《小提琴教程》是德國小提琴發展的總結。1831年,德國著名的小提琴家施波爾完成了他的《小提琴教程》。F.達維德(1810~1873)在1843年萊比錫音樂學院開辦時是小提琴系的負責人,他是一位善於啟發、激勵學生上進的教師,在他的努力下,使萊比錫音樂學院成為19世紀中葉的小提琴學習中心。達維德編訂過許多古典作品,對豐富曲目作出了貢獻。著名的演奏家J.約阿希姆的歷史功績,在於把非凡的演奏技巧用來忠實地再現作品的音樂內涵。巴赫的6首無伴奏奏鳴曲和組曲,就是由於他的演奏,被現代小提琴家們公認是小提琴復調音樂作品的高峰。他的另一歷史功績是培養出一大批優秀學生,20世紀初優秀的小提琴教育家L•奧爾就是其中之一。值得一提的是約阿希姆的最後一名學生A•魏登堡,納粹德國迫害猶太人時,他逃亡中國,旅居上海,並在國立上海音樂專科學校教授小提琴與室內樂。
法比小提琴學派
1782年維奧蒂第1次來到法國,在他的訓練和影響下,法國的P•巴約、P•羅德和R•克魯采共同創立了法國小提琴學派。1795年巴黎音樂學院成立,它成為年輕的小提琴家們嚮往的學府,目前世界各地的小提琴教學,幾乎都採用J•-F•馬扎斯(1782~1849)、克魯采、羅德、P•加維涅等小提琴家的練習曲來訓練學生,其中尤以克魯采的《四十二首練習曲》為公認的優秀之作。19世紀中葉以後,法國的小提琴演奏學派對世界小提琴演奏藝術產生了很大影響。H•維尼亞夫斯基、P•de薩拉薩特、F•克賴斯勒是這個學派的代表人物。波蘭小提琴家維尼亞夫斯基畢業於巴黎音樂學院。他在繼承法國學派的演奏風格上,增加了浪漫派色彩。法國小提琴學派強調聲音的華麗,有許多手腕的運弓動作,這給他演奏連頓弓帶來了困難,後來他終於發現通過使用整個手臂的動作順利地掌握這種連頓弓法。1862年維尼亞夫斯基把他的演奏技巧帶到了俄國,為以後出現的俄羅斯演奏學派的寬廣發展,打下了基礎。出生於西班牙的薩拉薩特,是法國音樂學院培養出來的優秀演奏家之一,他的演奏以音色甜美、純淨而著稱。他使用的揉音幅度更寬,他的音準,特別在高音區非常出色,技巧輝煌而流暢。他寫的《吉卜賽之歌》、《卡門幻想曲》很有創造性,技術上難度很大。奧地利人克賴斯勒1887年畢業於巴黎音樂學院,他有著瀟灑自如的演奏風格,從不炫耀技巧,運弓優雅,樂句處理得十分巧妙,富於節奏的活力。克賴斯勒繼承和發展了維尼亞夫斯基的揉音技巧,使他獲得了無與倫比的音色變化。他的弓法和指法都很有個性。
在小提琴演奏史上有法比學派這一名稱,是因為這兩個學派不僅在形成時間上相距不遠,而且又都受維奧蒂的影響。比利時小提琴學派的奠基人C•-A•de貝里奧的老師是維奧蒂的學生,貝里奧也在巴黎音樂學院學習過。他把帕格尼尼的輝煌技巧和法國的優雅風格結合在一起,從而把古典的法國演奏學派現代化了。貝里奧不是法國學派的直系門徒,他能突破傳統,創造一個新的浪漫主義的法比學派。貝里奧的學生H•維厄唐對比利時學派有很大影響。他在小提琴演奏史上的巨大貢獻是發揮了小提琴在交響樂中的獨奏地位。他的《第四小提琴協奏曲》(d小調,約1850)是富有創造性的作品,H•柏遼茲稱它是一首有著獨奏小提琴聲部的壯麗的交響曲。E•伊薩伊是維厄唐的學生,他演奏熱情而充滿活力,威嚴而又優美,富於詩意,他使用更為強烈的揉音。法比學派人才輩出,影響深遠,其代表人物除上面提到的之外,還有J.蒂博以及現在仍活躍在世界樂壇上的Y•梅紐因。
俄羅斯、蘇聯小提琴學派
L•奧爾在聖彼得堡音樂學院近50年的教學,使他成為20世紀初著名的小提琴教授。J•海費茨、M•埃爾曼、N•米爾斯坦、E•津巴利斯特等世界第一流小提琴家都出自他的門下。奧爾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充分發揮其潛在能力。他的《我的小提琴演奏教學法》一書,闡述了他的教學思想和美學觀點,例如音樂第一,技術第二;不同時代有不同的音樂等等。奧爾對俄羅斯小提琴學派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不過,早在奧爾之前維厄唐和維尼亞夫斯基等曾長期在俄國教學和演奏,可以說俄羅斯學派是在法比學派的基礎上自然地、歷史地形成,而不是某個人的創造和建樹。海費茨是聖彼得堡音樂學院的學生,他有著火熱的感情,鋼鐵般的控制力,驚人的技巧和強烈個性。他所使用的快速揉音、表情性的換把滑音、強烈的運弓起奏、比較快速的樂曲處理等,這一切都是他那強烈的音樂個性的自然表露。

世界最小小提琴

最小小提琴最小小提琴
日前,克羅埃西亞發明家VladimirKulic(庫利奇)製作出世界上最小的小提琴——一把長28毫米、寬15毫米、厚4毫米的小提琴。這把小提琴琴身用的是印尼巴厘島的木材,琴弦用的是玻利維亞的印度馬鬃,全手工製作,售價為100萬美元。

其他名曲

匈牙利狂歡節
匈牙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胡拜(Hubay)是二十世紀初世界最著名的小提琴大師之一,曾任布達佩斯音樂學院院長。這首小提琴曲可算他最優秀的代表作。本曲為多段式作品,既有深沉華麗的鏇律,更有熱烈狂歡的場景。在運用連續顫音方面,匠心獨具,有著驚人輝煌的技巧和震撼人心的表現力。
吉卜賽之歌(又名《流浪者之歌》)
西班牙小提琴大師薩拉薩特(Sarasate)十九至二十世紀初世界最傑出的小提琴大師之一。他不但在小提琴技巧藝術表現上有驚人的成就,在作曲方面也居世界頂級。本曲運用吉卜賽人的音調風格寫成,成為全世界小提琴愛好者最喜愛的一首名曲。樂曲起始於豪放而激動的散板音調,自由奔放,還有十分别致的技巧裝飾,使之充滿了激情和浪漫之感。樂曲中,曲調纏綿動人、悲酸憂鬱。結尾是極其精彩活潑的快板。這一突然轉變把人們帶進熱鬧歡騰的場面,流利的快弓撥弦十分引人入勝。在高潮迭起中結束全曲。
引子與迴旋隨想曲
法國作曲家聖桑(Saint-Saens)是一位多才多藝、傑出的高產作曲家。他的每一首樂曲都新穎別致,有風格回異之感。這首迴旋曲曲調節奏十分别致而富於彈性。引子部分是帶有憂傷冥想的行板,進而音調像飄落的楓葉在天空中浮動,很有沙龍式的味道。中段的西班牙舞靈活流暢、嫵媚動人,接著是豪華的琶音,之後是大段飛速賓士的快弓樂段,使樂曲越往後越精彩、動人。在音樂上色彩繽紛、爭奇鬥豔,是最能體現小提琴技巧性的作品之一。
魔鬼的顫音奏鳴曲
義大利小提琴大師塔爾蒂尼(Tartini)是十八世紀最傑出的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這首奏鳴曲正是小提琴歷史上古典的頂峰之作。一個流傳很廣的傳說敘述了它的來歷。一天夜裡,塔爾蒂尼在睡夢中夢見了魔鬼,魔鬼教他用奇妙的方法演奏了一首樂曲。他驚醒後立即追憶記錄下來。後來,作品以其非凡的魔力征服了聽眾。它好似作曲家在夢中與魔鬼對話。它的抒情與莊重深沉在曲調中由難度極高的雙弦顫音體現出來。那雄渾的氣勢和獨到的鏇律使魔鬼的顫音給人間留下了絕響。幾個世紀過去了,再也沒有哪位小提琴家做過同樣的夢,記下那樣驚世的曲調。
夢幻曲
作者舒曼。《童年情景》之夢幻曲,完成於1838年,是舒曼所作十三首《童年情景》中的第七首。雖然按內容來說是描寫兒童生活的,但這部作品不只是為兒童所寫,也是為成人所作,表現成年人對童年時光的回憶。作品手法洗鍊,形象刻畫生動準確,心理描寫逼真,歡快動人,饒有情趣,但也流露出一種因為童年逝去而產生的惆悵感。這其中的第七首《夢幻曲》是全世界婦孺皆知的名曲,經常被改編成各種樂器的獨奏曲。這首曲子主題非常簡潔,具有動人的抒情風格和芬芳的幻想色彩,鏇律線幾經跌宕起伏,婉轉流連,使人不覺中被引入輕盈飄渺的夢幻世界。
梁山伯與祝英台
中國作曲家陳鋼和何占豪,共同譜寫了這首《梁祝》,此曲悲傷淒婉,在全球引起熱烈反響成為中國樂曲的代表作。
辛德勒名單
1940年起,納粹德國在當時被其占領的這一地區建立了數個集中營和滅絕營。這些營地是大屠殺的主要場所,共有3個主要營地和39個小型的營地。在那裡,無數無辜的人們遭受著非人的虐待。之後,就誕生了憂傷、淒涼的小提琴樂曲《辛德勒名單》。
D大調卡農
是德國人JohannPachelbel(1653~1706年)的《D大調卡農》(CanonandGigueinDmajor),也稱作《帕赫貝爾的卡農》(Pachelbel'sCanon)。之後卡農也被移植到鋼琴、古典吉他、豎琴等多種和聲樂器上演奏。
恰空
恰空(英文名ciaconne,又稱恰空舞曲)原是一種富有激情的舞蹈,出現於1600年左右的西班牙,屬於在街道上跳的雙人舞或女獨舞,16世紀傳入義大利,在17世紀流行於法國宮廷。小提琴演奏恰空,最著名的要數巴赫創作的無伴奏小提琴組曲bwv1004第五樂章了。同卡農一樣,恰空也曾被移植到多種和聲樂器上演奏。
G大調弦樂小夜曲
G大調弦樂小夜曲,該曲是十八世紀中葉器樂小夜曲的典範。該曲最早為弦樂合奏,後被改編為弦樂五重奏和弦樂四重奏,尤以弦樂四重奏最為流行,是莫扎特所作十多首組曲型小夜曲中最受歡迎的一首。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
世界四大小提琴協奏曲
孟德爾頌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演奏常識

ppp最弱pp很弱p弱mp中弱mf中強f強ff很強fff最強
fz或sf加強音pizz撥奏arco用弓拉奏(在撥奏之後)
solo獨奏tutti全奏(全樂隊)
8va高八度G.B.全弓O.H.上半弓U.H.下半弓M.中弓Fr弓根
Sp弓尖

特殊樣式

1厘米長小提琴
為小提琴塑身2.55厘米,廣州老琴師陳連枝用了7年時間。2002年1月24日,有報導《欲創螞蟻提琴吉尼斯》,那時陳連枝可以造出3.55厘米長的小提琴,可金氏世界紀錄最小是2.2厘米。7年後,他傾力打造出的小提琴身長僅有1厘米,已經向吉尼斯申報。

十大名曲

1.紀念曲
2.聖母頌
3.雲雀
4.沉思
5.愛之喜悅
6.匈牙利狂歡節
7.孟德爾頌E小調協奏曲
8.吉卜賽之歌(又名流浪者之歌)
9.引子與幻想迴旋曲
10.《g小調小提琴奏鳴曲》(魔鬼的顫音奏鳴曲)

古典音樂精品

如果用“下里巴人”來形容當代的流行音樂,那么古典音樂便是當之無愧的“陽春白雪”。無論是“秦箏吐絕調 玉柱揚清曲”的古琴聲,還是“嘈嘈切切錯雜談 大珠小珠落玉盤”的琵琶都讓人魂牽夢縈……

盤點少數民族樂器

我國的民族樂器按照其性能的不同,可分為吹、拉、彈、打四類,本任務是盤點少數民族樂器,歡迎大家一起協作,有些詞條分值高的但是質量不高,不要錯過喔~

熱瓦普
熱瓦甫
蘆笙
月琴
琵琶
瑤族

堂鼓
象腳鼓
鋼琴

排鼓
骨笛
木鼓
木葉
碰鈴
腰鼓
葫蘆笙
銅鼓
蜂鼓
勒尤
洞簫
伽倻琴
腰鈴
豎箜篌
艾捷克
大鼓
葫蘆絲
胡西它爾
彈布爾
三弦
光攏
阮鹹
弓琴

木琴
巴烏
海螺
考姆茲
鷹笛
竹笛
二胡
豎笛
短笛
納格拉
小提琴
卡龍
四胡
獨弦琴
吉他

柳琴
高胡
板胡
京胡
京二胡
椰胡
墜胡
墜琴
葫蘆胡
革胡
管子
口笛

板鼓
奚琴
拍板
冬不拉
雅托克
馬骨胡
竹鼓
棒棒
火不思
琤尼
天琴
口琴
鐵簧
小鑼
鳳首箜篌
牙箏
鑼鼓
東布爾
三胡
揚琴
嗩吶
杖鼓
大鑼
手風琴
庫布孜
銅鏡
八角鼓
侗笛
牛腿琴




石磬
口弦

長鼓
中胡

小鈸
龍頭三弦
卡龍琴
咚咚喹
篳篥
大筒
長號
打溜子
尺八
馬頭琴
芒筒
蒙古四弦琴
叮咚
鼻簫
口弦琴
木魚
薩它爾
梆子

牛腱琴
土胡
口細
橫笛
寧寧
排簫
竹筒
竹琴
都塔爾
庫木日依
蘆管
曲項琵琶
鉤鑼
雙飛燕
溜子鑼
曼多林
姊妹簫
筆管
銅角
狍哨
單面鼓
竹口弦
銅鈸
方響
雲鑼
口簧
短簫


哈亞

玄琴
納格納鼓
低胡
苗族三弦
竹筒鼓
架鼓
悶笛
大金
鼻笛
小金
依姆欽
角胡
擂琴
銅鈴


篳魯
小二胡
阿烏
扁鼓
土塤
嚓拉器
革鼓
托布秀爾

木庫蓮

盤鈴
羌笛
手鼓

唎咧
嗶噠
陶塤
牛頭塤
葉笛
秦琴
喃嘟喝
宰靠

葦笛
羊角編鐘

單鼓
大廣弦

艾介克
甲鈴
柄鼓
葫蘆琴
達夫
四弦胡
都它爾
杵臼
拉阮
軋箏
築竹

達甫
梅巴
哩嚕
鋩鑼
切波
新笛
匏笙
四弦奚琴
吐良
鹿哨
蒙古琵琶
克亞克
南堂鼓

搏拊
五弦

恆格勒格
鼓板
羯鼓
渾圖日
尚庫布孜
橫簫
獨他爾
抱懷
批把胡熱
岡林
葉琴
銅鑼
多吉尺布
大瑪如
羊皮豉
亞加
虎鈕錞於
科詩耐依
響蔑
牛角號
四弦
響篾
迷迷
蘇那
鐵鼓
直笛
苗族二胡
修德日格胡熱
節特根
匹昌庫
化昌子
光囡
托立
黃嘎日特
光宰
光貫
光賓
光克拉
手鈴
鈸鑔
木鼓魚磬
光妥
羊角號
賓剎
統嘎
鋩聳
線木
臘港
嘎臘薩
麻短
墨克納
麻賓
麻闊
木魚兒
滿大林
郭墮
潘琅
銅羅
篳朗木叨
篳咪
篳羅木
庫波孜

熱布甫
塞依託爾
班羅
布蘭孜庫姆
篳嚕
匹麗麗亞
篳桂罕
巴利曼
篳提尤
蘇爾耐
喀什熱瓦甫
烏孜別克熱瓦甫
篳鈴埋
篳伙
薩帕依
恰克恰克
括朔克
篳粉
懷三
皮克利
篳南害
巴拉來卡
抱跛埋
魚磬
傣定
笓笓
四頁瓦
定旦
庫涅
拉比斯
二弦琴
手琴
曼佗林
定郭叨
破鼓
朋奴化
文土文
定郭埋
定郭拎
獨木鼓
哨葉
猴鼓

口弓
阮琵琶
裝嫪
口拜
克勒庫布孜
灼吧
牛角郎
雞婁鼓
六孔竹笛
四孔佤笛
瓦弱直笛
破口直簫
稻稈笛
單簧吹管
笛喔
色不孜克
白族小鼓
卡爾得乃
阿德爾那
斯爾那依
缺口簫
同肯
臀板
腳鈴
麥稈嗩吶
土笛
咪咪兒
木笛
鼻哨
膜笛
神鈴
哈爾馬力
扎比
俄比

來都嘎
篳斜
冊節
烏翁
阿塔
大皮鼓
展積
什鴉
蘇古都
期哩
板鈴
哇嗚
增疆
確索
彈撥爾
謝勒鐵爾
薩孜
坎吉

管弦樂團樂器群組

管弦樂團是大型的音樂表演團體,一般用來演奏古典音樂。典型管弦樂團由四個樂器群組所所構成。
弦樂器小提琴[1] | 中提琴| 大提琴| 低音提琴| 豎琴| 鋼琴[2]
木管樂器短笛| 長笛[3] [4] | 單簧管 [5] | 雙簧管| 英國管| 低音管[6] | 倍低音管| 薩克斯[7]
銅管樂器短號 | 小號[8] | 長號[9] | 法國號[10][11] | 柔音號 | 上低音號[12] | 低音號[13] | 蘇沙低音號
打擊樂器定音鼓 | 小鼓 | 大鼓 | | | 鐵琴 | 木琴 | 管鍾 | 三角鐵 | 鈴鼓 | 響板 | 木魚 | 沙鈴 | 珠鈴 | 風鈴 | 鋼片琴 | 雷鳴板 | 刮葫 | 皮鞭……等(演奏現代曲目時,有時候應樂曲需要,也會加入爵士鼓拉丁鼓
註解1.管弦樂團內,小提琴一般常又再分為兩部: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
2. 十八、十九世紀管弦樂未把鋼琴列入管弦樂團基本編制(鋼琴與管弦樂合奏,則以“鋼琴協奏曲”形式登場),但二十世紀起許多現代音樂或電影配樂,則常配置鋼琴,擔任鏇律樂句的演奏,甚至以特殊技法磨擦琴弦以營造特殊驚聳效果
3.短笛、長笛今日雖然多已改用金屬製作,但一般均仍按照昔日的分類習慣,將其歸類於木管類之下
4.長笛也常被稱為橫笛
5.單簧管也常被稱為豎笛、黑管
6.低音管也常被稱為大管、巴松管、巴頌管
7.薩克斯風也常被稱為色士風
8.小號也常被稱為小喇叭
9.長號也常被稱為伸縮喇叭
10.法國號也常被稱為圓號
11.今日的法國號,實際上是由德國人改良並發揚光大的
12.上低音號有時也被稱為巴里東號
13.低音號有時也被稱為土巴號、大號、大喇叭、低音喇叭

西洋樂器

西洋弦樂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