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格拉,清代史籍中稱哪噶喇、奴古拉,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棰擊膜鳴樂器。因鼓身用鐵鑄成,故漢族稱鐵鼓,又有冬巴之稱。流行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樂器簡介
納格拉(Nakers)是起源於阿拉伯或撒拉森的一種中世紀的小型定音鼓(在霍恩波斯特爾與薩克斯的體系中歸為膜鳴類)。在20世紀末,這種樂器存在於北非、土耳其、埃及和敘利亞,它的鼓身是由木頭、金屬或陶製成的碗狀的,且在它開口的頂端蒙以動物的皮革。在西方它通常使用較厚的皮革,在皮革未乾前就在模型上定型。儘管納格拉(Nakers)在8世紀以前就被摩爾人介紹到了西班牙。
納格拉又稱奴古拉、鐵鼓等,是習以為常維吾爾族的打擊樂器。鼓身鐵鑄(亦有銅製,鼓腔中空,鼓面蒙皮。常用大小不同、音高不一的兩個鼓構成一組,由一人演奏。納格拉無固定音高(一般兩鼓音高相差約四、五度)。用五線記譜(較大的記在第三線上,較小的鼓記在第四線上)。
納格拉用兩根鼓槌敲擊。可以單打、雙打或滾奏,亦可運用鼓中心擊、中圈擊、外圈擊、鼓幫擊、悶擊等奏法,以求得音色的變化。兩鼓可交替或同時演奏。 納格拉音色鏗鏘,常與嗩吶、巴冬(大鐵鼓)一起合奏,也可與手鼓相配合,用於器樂合奏或歌舞伴奏。
歷史追溯
歷史久遠。納格拉與西洋樂器定音鼓有著密切的關係,它們同起源於西亞和阿拉伯伊斯蘭教國家的罐鼓。這是一種類似鍋形、鼓框用陶土或金屬製成的鼓,蒙以駱駝皮,在民間音樂中總是一大一小的成對使用,以小棰敲擊,發出“咚、噠”的音響。至今它的阿拉伯名字還叫納格拉。隨著民族間交往的頻繁,公元5世紀時,納格拉經“絲綢之路”東傳我國,在維吾爾族民間廣為流行,用於宗教節日演奏。後於1759年傳到我國中原。清代《皇朝禮器圖式》將其列入回部樂,清《欽定大清會典圖》載:“哪噶喇,鐵匡冒革,上大下小,形如行鼓,……兩鼓相聯,左右手各以杖擊之。”
納格拉:又稱“哪噶喇”、“奴古拉”和“拿古拉”。維吾爾族獨特的民間樂器。常用於傳統節日的“鼓吹樂”合奏及民間歌舞伴奏 。隨著民族間交往的頻繁,14世紀以前,納格拉經“絲綢之路”東傳中國,在維吾爾族民間廣為流行,用於宗教節日演奏。1759年已傳至中原,清代列入回部樂中,當時稱為“哪噶喇”。
納格拉鼓不是誕生於皇家的貴胄之地,而出自於戈壁村落的黎民百姓之手,它的平民化傾向顯而易見。歲月滄桑,斗轉星移,政權更迭,信念繁衍,但納格拉鼓並未消逝,以它頑強的生命力傲視蒼穹。“咚吧吧”作響,至今彌久不衰。
在民間,它露臉最多的是麥西萊甫。麥西萊甫,在維吾爾語中泛指娛樂性的民間歌舞集會,已有近千年的歷史。麥西萊甫大多在秋天的黃昏後舉行。也許是秋華果實,人們格外興奮的緣故,農民們選擇這樣的時日是再理想不過了。
形制結構
鼓身用生鐵鑄造而成(也有銅製),鼓腔中空,上口較大,下底較小,外形呈花盆狀。鼓身兩側各設有一個環耳,以便於搬動時作把手。鼓上口蒙以牛皮、羊皮、驢皮或駱駝羔皮,鼓皮四周由繩索拴系勒緊於鼓身中腰(圖)。納格拉通常大小兩個組成一對,鼓面直徑,大者25厘米-27.5厘米、小者18厘米-20.5厘米、鼓高20厘米-30厘米。因鼓身和鼓面大小不同,發音高低也有區別,兩鼓多定成四度或五度關係。還有一種低音納格拉鼓,又稱冬巴,比小納格拉的體積大三四倍的大鐵鼓,鼓面直徑45厘米、鼓高40厘米,可發出渾厚而粗壯的低音。
鑄鐵作鼓身的單面鼓,狀若一個上大下小的水桶,色氣呈褐。它通常有兩個鼓配台,大的敲節奏,宏亮如戰鼓;小的敲“花點”,音色高亢。加上一把嗩吶,就構成了三人鼓樂隊。這個“袖珍樂隊”十分精當,多一個累贅,少一個不可,多一件樂器有蛇足之虞,少一件家當就會黯然失色。這恐怕是世界上最簡潔最和諧也最富有音樂感染力的鼓樂隊。音色一高一低,一亮一沉,一飄一落,全在鼓錘之間;舒緩時,如行雲漫遊,激昂時,如千駒馳騁,組合成天衣無縫美妙絕倫的音樂輻射。
種類
納格拉鼓根據大小可分為大(音色粗)、中(音色嘶啞)、小(音色尖細)三種,它的高度約為20一35厘米,鼓面的直徑是25一40厘米。由一大一小兩隻鼓組成一對,一奏高音一奏低音,相差五度或四度,多用於樂隊合奏。
演奏方式
演奏時,將鼓置彈奏時把納格拉鼓平放在地面上,由一人雙手各持一根長而稍彎的木棰,右手敲擊大鼓,左手敲擊小鼓。大鼓發出“咚咚”的低音,小鼓發出“噠噠”的高音,音響鏗鏘、雄厚,音色一高一低,一亮一沉,一飄一落,全在鼓錘之間,舒緩時,如行雲漫遊,激昂時,如千駒馳騁,組合成天衣無縫美妙絕倫的音樂輻射。由一人雙手各持一根長而稍彎的木棰,右手敲擊大鼓,左手敲擊小鼓。大鼓發出“咚咚”的低音,小鼓發出“噠噠”的高音,音響鏗鏘、雄厚。演奏方法有單擊、雙擊、滾奏或悶奏等,並可運用鼓心、中圈、外圈或鼓框等不同部位,獲得不同的音色。兩鼓並可交替演奏。低音納格拉鼓,則由一人右手持單棰擊奏。常用於傳統節日的鼓吹樂合奏及民間歌舞伴奏。維吾爾族的鼓吹樂樂隊,由一支蘇爾奈、一對納格拉和一個低音納格拉組成,蘇爾奈吹奏曲調,納格拉和冬巴敲擊節奏。有時樂隊要用到三對納格拉,分為頭鼓、中鼓和尾鼓。頭鼓多由技藝高超的演奏者執棰,奏出複雜多變的鼓點,中鼓和尾鼓則敲出節奏。冬巴鼓在合奏中只敲擊基本節奏,即一拍擊一下,不單獨演奏。由一個冬巴、兩支蘇爾奈和三對納格拉組成的合奏,可產生莊嚴、雄偉的音響效果,只用於盛大民族節日和婚禮喜慶等場合。在一般民間器樂合奏和歌舞伴奏中,只用一對納格拉即可。它還可以和達卜一起合奏。
納格拉因舞者參與和表演盡顯神采,而因納格拉鼓的墊底,舞姿又那般瀟灑和飛揚。沒有納格拉鼓,就沒有麥西萊甫,沒有麥西萊甫,就沒有農民的歡暢。有了納格拉鼓才有了麥西萊甫的生生不息。塔克拉瑪乾大漠南緣、西緣的維吾爾族農民飽嘗風沙貧瘠之苦,需要一種東西填補和化解,納格拉鼓是最能調動歡樂的法寶。
聽納格拉,需要一種心旌,可以馳騁想像的翅翼,也可以放縱久藏心底的秘密,盡興地讓鼓聲融入心肺,感覺那是一種什麼滋味。這鼓聲,是一種信念,一種召喚,一種莫名的精神寄託。聽到這鼓聲,便不能沉湎,更不會逃避,即使你身體不適,也會像注射了強心劑般容光煥發。難怪維吾爾族人飯可以少吃,覺可以少睡,巴扎可以不逛,但與納格拉鼓的共鳴不能失之交臂。
每年的肉孜節,古爾邦節是納格拉最能盡情酣暢的時日。肉孜節,極善歌舞的維吾爾族小伙早已按捺不住激動的情,來到喀什艾提尕廣場,跳上整整一天的舞,還不過癮。只有在七十天之後的古爾邦節才能過足三天的舞癮。“薩瑪”是一種很古老的宗教舞蹈,一年一度只在艾提尕廣場舉行。這種舞跳起來粗獷豪放,熱烈異常。維吾爾人把這一古樸的藝術移植到節目中來,至今相沿成習,經年不衰。
每年的古爾邦節第一天,喀什的晨光分外明媚。三位納格拉鼓的樂手們已在金碧輝煌的艾提尕大清真寺門樓上坐定,高亢激越的嗩吶聲引出了納格拉的鼓點。薩瑪舞開場了。
樂器風格
維吾爾族的鼓吹樂曲隨著歌舞的發展,形成結構龐大的樂曲,在北疆伊犁地區流傳有《賽乃姆》 、《雙賽乃姆》、《洛克沙勒》、《洛克沙勒花兒》、《古杜姆》、《木夏烏熱克》、《薩里哈》、 《紐威特》 、《庫爾特》、《月蘭》、《夏地亞那Ⅰ》、《夏地亞那 Ⅱ》等十二套傳統樂曲,題材廣泛,節奏明快,既有用於宗教、迎賓的樂曲,又有適於野遊 、圍獵的樂曲,還有用於婚禮和麥昔若甫的樂曲。每套多由二至四個不同的曲調組成。維吾爾族人民信奉伊斯蘭教,每逢肉孜節或庫爾班節,在高大的清真寺樓頂上,樂手們敲響納格拉,吹起蘇爾奈,遠近民眾聚集在寺前。納格拉給人以力量,給人以歡樂。如果沒有納格拉的召喚和陪伴,能有薩瑪舞的宏大舞台,沒有薩瑪舞的參與還叫古爾邦節嗎。
古老的納格拉適逢新時代,才從民間的小旮旯昂首登入現代社會的大殿堂。連續幾屆的烏魯木齊經濟貿易治淡會隆重的開幕式,一溜兒排列的納格拉鼓方陣,分外引人注目。不在場面壯觀,而在鼓聲重疊,鼓聲響起,如萬山泄海的磅礴轟響,剎那間,人心震撼了,全場沸騰了,令中外嘉賓驚嘆不已,成為“無冕之王”們獵奇追新的好風景。此時此刻的納格拉已不再是單純的營造喜慶場面的工具,而釋放著宣傳自我鼓動人心引誘客商的廣告媒體之功能,演繹著從封閉到開放、由固守到出擊的進化歷程,傾吐著中國西域不甘落伍、重振絲路雄風的博大心聲。
從此,新疆眾多的廠家商家開業慶典或商品展銷,都請納格拉樂隊擂鼓助威。納格拉成了商家促銷的“公開武器”。有時市區內同時有幾家商場開張,各家門前,吹吹打打,熱熱鬧鬧。人們循聲匯攏,商品銷得快。幾家鼓樂此起彼伏,給城市增添了活力。花錢雇來的鼓手們十分賣力,各事其主,無甚奇怪。只是他們的鼓技越發放浪恣肆,個個汗流浹背,也不歇息。誰家的鼓點優美,誰家的生意定然“燦爛”而“輝煌”!
納格拉猶如“古老的土陶碗裡盛滿了現代佳肴”,將純粹的民間娛樂功能延伸入經濟領域,連鼓的始作俑者也始料不及。探究納格拉鼓功能孰優孰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主人仍然對它一往情深,百般鍾愛。
樂器現狀
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中國樂器博物館收藏有多對納格拉。其中兩對,大者鼓面直徑分別為27.5厘米、29.5厘米,底徑分別為18厘米、16厘米,鼓高分別為24厘米、25厘米;小者鼓面直徑分別為21厘米、22.2厘米,底徑同為12厘米,鼓高分別為13厘米、17厘米。此外,還珍藏著一對用核桃木作鼓身的納格拉,是20世紀50年代前蘇聯亞塞拜然共和國贈送中國的禮品,大鼓高18.5厘米、鼓面直徑19.5厘米,小鼓高 17.5厘米、鼓面直徑15.5厘米,均以羊皮蒙面,用繩索張緊,製作工藝精細,木紋清晰美麗。的廣場上,隨著鼓樂聲歡樂而舞,這種節日慶祝活動,既盛大又壯觀。
參考資料
[1]中國音像商務網 http://www.cnave.com/baike/info.php?id=262
[2]烏魯木齊在拙風文化網線網 http://www.wlmqwb.com/2971/2976/200807/t20080704_107788_3.shtml
[3]拙風文化網 http://www.wenhuacn.com/guoyue/article.asp?classid=114&articleid=5452
盤點少數民族樂器
我國的民族樂器按照其性能的不同,可分為吹、拉、彈、打四類,本任務是盤點少數民族樂器,歡迎大家一起協作,有些詞條分值高的但是質量不高,不要錯過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