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爾克孜族

柯爾克孜族

“柯爾克孜”是吉爾吉斯斯坦的主體民族。系本民族自稱,意為有認為是“四十個部落”、“山里遊牧人”、“赤紅色”等含義。但一般解釋為“山里遊牧人”。人種多數人屬於蒙古人種北亞類型,少數人兼有歐羅巴人種特徵,大體屬於混血民族。柯爾克孜族主要分布於新疆西部地區,絕大部分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其餘分布在伊犁、塔城、阿克蘇和喀什等地區。另外,在黑龍江省富裕縣也有零星分布。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柯爾克孜族人口數為160823。主要從事畜牧業,兼營農業。

基本信息

來源

蒙古人種柯爾克孜族

關於“柯爾克孜”一詞的來源和含義,中外史料和柯爾克孜族的傳說有許多不同的解釋。主要有:見於史詩《瑪納斯》的"柯爾克孜"說、“柯爾蓋孜”說和民間流傳的“柯爾烏古孜”說、“柯爾奧古孜”說等。如“柯爾烏古孜”說就認為,“柯爾克孜”一詞是由“烏古孜”演變而來。烏古孜是古代的一位勇敢、機智的國王,他的孩子中的一個與兄弟們不和,就帶領他自己的部落遷到了日陰方向(北方)一座“柯爾”(大山)腳下,以狩獵為生。於是烏古孜國王的其他子孫們就稱這部分人為“柯爾人”(山里人)。柯爾人與其周圍鄰近的蒙古勒(蒙古)、塔塔爾(韃靼)經常來往,他們稱柯爾人為“柯爾烏克孜人”,意為山裡的烏古孜人。後來,柯爾烏古孜人發展到數千戶,並與蒙古勒、塔塔爾、克塔依(契丹)等雜居。柯爾烏古孜國王的一個孫子與蒙古勒的一個姑娘結婚,他們後裔又被稱作“蒙古勒杜爾”,而“柯爾烏古孜”一名,也在這一發展過程中,逐漸演變為“柯爾克孜”。很早以前,北方有兩座大山,一座大山流出10條河,另一座大山流出30條河,這些河匯合為一條大河,叫作“葉乃賽河”(母親河)這裡指葉尼賽河,流入大海。居住在這兩座大山上和這些河流兩岸的人被叫作“柯爾奧古孜人”。在古柯爾克孜語中,“柯爾”意為大山,“奧古孜”意為大河。後來“柯爾奧古孜”在口語中逐漸演變成“柯爾克孜”。在柯爾克孜族中間,長期廣泛流傳著將山稱為父親,將河稱為母親的說法。這與“柯爾奧古孜”傳說有著密切的聯繫。

語言文字

柯爾克孜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語言為柯爾克孜語(吉爾吉斯語),屬於突厥語族欽察語支。歷史上,柯爾克孜族曾經使用過突厥文,目前,吉爾吉斯斯坦則使用以西里爾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而中國新疆的柯爾克孜族則使用阿拉伯字母拼寫柯爾克孜語。

文化藝術

(圖)柯爾克孜族雙人舞柯爾克孜族雙人舞

柯爾克孜族的史詩最著名的是《瑪納斯》,有20多萬行。是一部傳記性的英雄史詩,描繪了瑪納斯家族八代人反抗異族侵略、保衛家鄉和柯爾克孜族人民的安寧生活這樣一個主題。這是一部思想性和藝術性很高的口頭文學,豐富了祖國的藝術寶庫。何爾克孜族人民能歌善舞,阿肯、伊爾奇、瑪納斯奇是民間音樂的創作者、加工者和傳播者。還肓多種民眾性的娛樂、體育活動,如賽馬叼羊、摔跤、馬上角力、拔河、盪鞦韆、夜遊、捉迷藏、歐運、姑娘追,等等。民間樂器亦很豐富,有考姆茲(三弦口琴)、奧孜考姆茲(吹奏樂器)、克雅可(二弦拉琴)、帕米爾考姆茲(鐵三弦)、卻奧爾(牧笛)等。

柯爾克孜族還具有獨特風格的工藝美術,其中尤以刺繡、編織最為著名。柯爾克孜族婦女擅長刺繡,她們在頭巾、枕頭、被面、衣袖邊、馬衣以及懸掛的各種布面裝飾品上繡出各種的精緻花紋,其中有花卉、飛禽、走獸和各種幾何圖案。色彩鮮艷,形象生動活潑。他們編織的掛毯、地毯,花色圖案精美。花氈、白氈帽、銀質馬鞍、木製碗、盒等,精巧美觀、古樸耐用。各種工藝品以紅、藍、白色為主,尤以紅色最受歡迎。

服飾

(圖)柯爾克孜族服飾柯爾克孜族服飾

柯爾克孜族主要居住在帕米爾高原上,所以他們的服飾也有高原的特點。這個民族十分注重戴帽子,帽子的品種也很多,男女一年四季都喜歡戴一科一名叫“托甫”的圓頂小帽,多用紅、綠、紫、藍等色的燈心絨做成,年紀大的多用黑色,戴帽被認為是一種禮節。到了冬季,男子和姑娘戴帽還喜歡用羊羔皮和狐狸皮做成的皮帽,戴上這種帽子顯得非常精神。還有一科t用黑羔皮或狐狸皮做成的圓形高頂皮帽,它的護耳特別長,既可卷上去,也可以放下來,外出時可以抵擋攝氏零下30多度的嚴寒。還有一種邊緣用羊羔皮或狐狸皮做的圓形高頂皮帽,頂部用綢緞,其他部位用燈心絨,男子頂部多用綠色,女子的則用紅色,多為冬季使用。在夏季,柯爾克孜族的男子戴一種白氈帽,這種帽子作為柯爾克孜民族的一種象徵,帽子下沿鑲有一道黑線,四周帽沿上卷,左右兩側開一道口,帽頂為四方形,有珠子和黑色的纓穗。夏季柯爾克孜族男子喜歡穿白色的襯衣和黑色的坎肩,戴上這種白氈帽,顯得別有一番情趣。

柯爾克孜族婦女的服飾也是多種多樣的。一般喜歡穿紅色的短裝和連衣裙,襯衣直領寬大,顯得舒適。裙子多褶形圓筒狀,下端束於腰,下端鑲制皮毛,顯得華麗富貴。婦女無論婚否,均喜歡穿黑色或紫紅色的坎肩,姑娘的坎肩前胸縫有彩色有機玻璃扣、銀扣、銅錢、銀幣等。耳環、戒指、手鐲、項鍊也是婦女喜愛的裝飾品,有的還在長長的辮子上繫上鏈子和銀元,表示吉祥和富有。婦女們頭上的裝飾品也很多,大多喜歡戴紅、黃、藍色的頭巾,年紀大一點的婦女則圍較素的頭巾。年輕婦女戴一種名叫“塔克西”的圓形金絲絨花紅帽時,還要蒙一塊漂亮的頭巾。冬季,婦女除了圍圍巾也戴皮帽,以抵禦帕米爾高原上的寒冷。

男子多穿一種無領的“袷袢”(外衣),裡面穿豎領單襟扣領襯衣,腰問系一根皮帶,掛一把小刀,下著條絨褲或皮褲,腳穿長統馬靴。

日常食俗

(圖)柯爾克孜族烤全羊柯爾克孜族烤全羊

一日三餐,除早餐為饢和茶或奶茶外,中餐和晚餐多以麵食、馬、牛、羊肉為主;在農區以糧為主食,但肉類仍占有很大比重。糧食大都用來磨麵做饢、麵條、奶皮面片及“烏麻什”(用麥面或青稞面做成的稀粥)、“庫依馬克”(油餅)、“包爾騷”(油餜、“巧巴拉”(餛飩)等。製作麵食時常用皮製的擀麵布。也用奶和米製成一種叫“西仁古魯西”(奶油甜米飯)的食品。受其他民族影響,涼麵、油塔子、包子和抓飯等也已常見。日常蔬菜不多,品種不少,僅洋芋(土豆)、圓白菜、洋蔥較為常見,並且很少與肉類一起成菜。很多肉類以做成手抓羊肉、烤肉(塔西哈拉克)為主。其次大都做成獨具特色的灌肺(庫衣安吾普闊)、灌腸(貝吉)、油炒肉(庫爾達克)、肉湯(騷爾泡)等。奶和奶製品在柯爾克孜族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最常見的有馬奶、牛奶和奶皮、奶油、優酪乳(濃、稀優酪乳)、奶餄等。在農村和山區,過去用餐時都使用木製餐具,現在大都被瓷器所替代。平時喜用青稞、麥子或糜子發酵製成的一種名牙爾瑪的飲料飲用,柯克孜族好飲茯茶,煮沸後加奶和食鹽。

風俗習慣

(圖)柯爾克孜族婚禮柯爾克孜族婚禮

柯爾克孜族的家庭為一夫一妻制。過去,受宗教影響,富者也有多妻的。男權很大,老年人威信最高,婦女受歧視。舊式婚姻帶有封建買賣性質,一般由父母包辦。訂婚有指腹婚、幼年訂婚、成年訂婚三種形式。娶妻彩禮至少要牲畜“一打”(九頭)。通婚範圍不受氏族部落限制,直系親屬和近親不能通婚,但有姑表和姨表婚等,並有與外族通婚現象。好賓客,重禮節。兩人在路上相遇,要用手撫胸躬腰互相問好。凡有來客,不論是親威朋友,還是陌生人,都熱情款待。生活中多禁忌。禁食豬、驢、狗肉和自死牲畜及一切動物的血;嚴禁在住宅附近大小便;談話時不能擤鼻涕;忌諱騎快馬到門口下馬,因為這意味報喪或有不吉利訊息;最忌撒謊、欺騙和賭咒。飯前飯後要洗手,洗手後手上的水不能灑,要用布擦乾。做客時,吃東西要留下一點,不能吃盡,以示主人招待豐盛。客人吃飯時,他人不能進屋或窺探。客人告別出門時,要背朝門外退出。喪葬時將屍體用白布纏頭和全身,實行土葬,由男子送葬。

柯爾克孜族的訂婚習俗饒有風趣,他們對白色情有獨鍾,白色代表他們最喜愛的羊群。男方去女方家時,要把各種禮物和聘禮放在馬上,馬頭上要扎一朵潔白的棉花,這朵棉花也可以由新娘來扎。如果有人騎著一匹扎著頭上扎著棉花的馬,就說明此人是準備訂婚的,當地人們一看就知道。女方的父母對男方的到來,會表示熱烈的歡迎,還要坐上豐富的佳肴熱情地招待男方,並商定吉日娶親。在有的地方,當男方來訂親時,如果表示同意了這門親事,女方要向男方的身上,撒些麵粉向他祝福,這預示著新郎,將會像白面一樣潔淨無暇。

宗教

柯爾克孜人最初是崇拜圖騰。有名的圖騰是雪豹和牛。除此,還信仰“烏買”女神。信奉祖先和天神,他們朝南方禱告,崇拜太陽,認為火星不吉利。到了清代,才轉信伊斯蘭教,屬於正統的遜尼派。在東北部分柯爾克孜族信奉薩滿教和藏傳佛教。

婚慶節日

(圖)諾若孜節諾若孜節

柯爾克孜族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是諾若孜節,按柯爾克孜族的曆法,新月每出現一次為一個月,十二個月為一年。每年第一個月出現時即過諾若孜節。類似於漢族的春節,屆時家家戶戶都要把好飯好菜擺好,以示慶祝,並且還要用小麥、青稞等七種以上的糧食做成一種名為“克缺”的食品,預祝在新的一年裡飯食豐盛。柯爾克孜族傳統的結婚儀式是在女方家裡進行。結婚的前一天,新郎要帶著宰好的羊或其他牲畜,由親戚、伴郎等人陪同,騎馬送到女方的家裡;婚禮前,女方家也要宰牲畜,擺筵席招待親朋好友。柯爾克孜族好客,凡有來客,不論相識與否,都要熱情招待並拿出最好的食品待客。在請客人吃羊肉時,先請客人吃羊尾巴油,然後再吃胛骨和羊頭肉,尤以羊頭肉待客為尊。客人在吃肉前,要先取出一些分給主人家的婦女和小孩,在吃其他食品時,擺在桌上的盤裡要留一部分不要吃光,以表示主人招待的豐盛。如吃不完,切忌將剩菜剩飯倒在地上,在客人使用的餐具里,不能剩下殘羹剩飯,這一禁忌不僅非穆斯林的客人要切記,就是穆斯林的客人也不能例外。

節日習俗

主要節日有肉孜節古爾邦節和諾魯孜節、掉羅勃左節等節日。過節時,男女均著新衣,並以茶水、油果等互相招待。

柯爾克孜族中最受重視的人生禮儀有誕生禮、搖籃禮、滿月禮、割禮、喪葬和婚禮。

誕生禮

誕生禮是在嬰兒出生當天舉行的以表對新生生命的美好祝願。搖籃禮是在孩子出生第7天或第9天舉行,要宰牲設宴請客吃飯,規模不大,參加者公限婦女。在宴會期間要唱“搖籃曲”。滿月禮,同漢族的“做滿月”相近。割禮,是柯爾克孜人僅次於婚禮的重要儀式。喪葬,柯爾克孜人基本上按照伊斯蘭教教規進行的。婚禮,是柯爾克孜人的最大禮儀,一般是先在女方家中舉行,然後將新娘迎回新房,在男方舉行更為熱鬧的慶典活動。整個婚禮是貫穿於歌聲和活動中舉行的。

諾如孜節

“納吾熱孜”節是柯爾克孜族傳統節日,太陽曆元月初一(即公曆3月22日)為節慶日。柯爾克孜族也過古爾邦節和肉孜節。也叫“撒拉哈特曼節”。努吾若孜節歷史悠久,它在古代的維吾爾、烏孜別克、哈薩克、柯爾克孜等突厥語系民族中廣流行。

每年陰曆春分日這一天,即陰曆3月22日前後,為“努吾若孜節”。它的內容是辭舊迎新,希望春天能帶來吉祥幸福,努吾若孜謠充分表現了這方面的內容:

努吾若孜節到了,物價降低,春喜降,麥穗顆顆飽粒,窮苦的人們有了生機,家家戶戶歡天喜地,今天母雞出了雛雞,努吾若孜節到了,驅走悲悽,婦女們喜氣洋洋湊在

一起,姑娘、小伙子們格外高興,他們歪開辦著帽鮮花耳際,聲蕩漾到處是歡聲笑語。

努吾若孜節里表演的各種遊戲也是驅趕嚴寒迎來春天為內容的。比如,在努吾諾孜節時,把一個人打扮成冬季老人,等表演一番之後,便脫掉棉衣,組他穿上單衣迎接春天的到來。努吾若孜節時至愛親朋歡聚一起,羊做飯,預祝豐收,過節後開始春耕播種。至今不少地方的維吾爾族仍在過此節日。上述節日的慶祝活動在一些維吾爾人中,特別是在一些城市裡青年人中已發生不小變化。

社會經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柯爾克孜族人民以遊牧畜牧業經濟為主,保留著氏族部落組織形式。較大的部落有窮巴噶什、克普恰克、奈曼、交務西、庫秋、奇里克、提依特、刻賽克、布庫、薩爾巴噶什。每個部落之下有若干以家庭為單位而組成的“阿寅勒”,是氏族部落的基層生產組織,有“阿寅勒巴什”,一般由威望高的長老或牧主充任,負責安排生產,決定轉移牧場和解決糾紛。隨著宗法封建關係的形成和發展,特別是國民黨政府統治期間,在柯爾克孜族地區建立了縣、區、鄉的行政區劃後,部落已不再是社會的基本單

柯爾克孜族柯爾克孜族

位,只作為社會組織的殘餘保留下來,但由於傳統習慣,仍有相當影響。在宗法封建制統治下,階級分化明顯。有的地方占總戶數10%的牧主占有70%的牲畜。牧主一般有幾百頭甚至上千頭牲畜。1949年前,今克孜勒蘇自治州地區沒有牲畜或不滿30頭牲畜的貧苦牧民和牧工,占牧民總數的60%以上。牧主占有大片牧場、耕地,有些地方占總戶數不到5%的牧主,占有50%的牧場。牧主還占有較多的生產工具,如棚圈、木犁和砍土曼等,牧民只有少量簡單工具。牧主對牧工主要的剝削形式有僱工、代牧、無償勞役。大牧主還勾結反動統治上層,享有各種封建特權。當時,畜牧業、農業生產粗放,飼養管理和耕作方法原始,社會生產力低。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柯爾克孜族進入了新的時代。在柯爾克孜族地區進行了民主建政和一系列社會改革。1954年成立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實現了當家作主的願望。一批柯爾克孜族幹部已成長起來,並為本民族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柯爾克孜族自治州的東南部是塔里木盆地邊緣的綠洲。山區是柯爾克孜族的主要棲息地。在山間峽谷與河流兩岸,有許多天然牧場。養育了世世代代的柯爾克孜族人民。他們畜牧的牲畜有羊、馬、駱駝、黃牛、氂牛、驢等。同時還兼營農業。他們培植的瓜果也很多。在山區大面積森林中還藏有眾多動植物資源。豐富的資源是柯爾克孜族的經濟發展的基礎。

1949年前,柯爾克孜族的畜牧業生產瀕於破產,農田荒蕪,畜產品無銷路,沒有工業和商業,人民生活極為貧困;解放後,在中國共產黨和各級政府的關懷和扶持下,柯爾克孜族人民的經濟、社會、文化事業發生了深刻變化。柯爾克孜族地區已經建立起鋼鐵、煤炭、採礦、發電、石油、伐木、化肥、農機、食品加工等工礦企業,形成了一支本民族的工人階級隊伍。烏恰縣康蘇已成為帕米爾高原第一個工業城鎮。畜牧業生產,在改進飼養管理、改良品種、消滅疫病和獸害,以及培養技術隊伍等方面都取得很大成就,柯爾克孜草原出現了興旺景象。農業生產,在中國共產黨的“以牧為主、農牧結合”的方針指導下,也有很大發展,改變了糧食、飼料都要靠外地供應的狀況。交通郵電商業金融、文教、衛生等事業發展較快,出現了阿圖什、阿合奇、烏恰、阿克陶等許多新興城鎮;農牧民子女都進了中國小,不少人進入大學深造,已培養出一批柯爾克孜族的科技人員。

喪葬習俗

在信仰伊斯蘭教的家庭里,人死後把“埋體”(遺體)洗淨,用白布把全身纏住,用素色布覆蓋,頭朝西放在房內的帳簾里。家中的婦女面朝西邊哭邊唱,歷數死者的生平善舉。親友則帶財物前來弔唁,誦經示哀。“埋體”在家一般停放一天,最多不超過三天。葬禮在清真寺舉行,由阿訇念經致悼詞後,即用“塔吾提”(抬屍的木架)或駱駝把屍體送往墓地土葬。埋葬時,死者頭向北,腳向南,面朝西。死者死後的3日、7日、40日和1周年時,都要舉行“乃孜爾”,以寄託對死者的緬懷和哀悼之情。居喪之家,一年內不能舉行婚禮和其他文娛活動。

另外,對於婚禮和喪葬,塔城地區和黑龍江省富裕縣的柯爾克孜人或按喇嘛教規進行,或按薩滿教規進行。

墓葬

斯爾卡克麻扎

斯爾卡克麻扎位於新疆阿合奇縣麥爾開其村邊防公路北側,距縣城60公里。“麻扎’’即墓地之意。該墓地全用天然卵石砌成,規模很大。相傳斯爾卡克系瑪納斯的重要軍事將領,隨瑪納斯轉戰疆場。為了正義的事業,英勇獻身,忠骨埋於托什乾河畔。人民為悼念他,在他長眠之地宰牛殺羊,以示祭奠,年年歲歲從不間斷,至今其墳墓周圍塗滿牲血,在墳頂放置獸角及圓石。這種圓石亦很奇特,大如西瓜,其園度有類鉛球,顏色黑亮似從他處運來,當地民眾不知此石來自何處。

庫蘭薩日克謝伊提墓地

坐落在阿合奇縣庫蘭薩日克鄉阿克特克提爾村進村口公路南側2公里處(穿過草原站草場,過該乾乾渠)占地約100餘畝,是一處古代墓葬群,由於年代久遠,地面上保留輪廓清楚的墳墓共有42座,墳墓的特點是圓形,用土築成,墳頂不是類的,呈扁平狀,周圍都用一種黑色而有光譯的石頭覆蓋,有的用大一些的片狀石圍成一圈,有的圍成雙圈,墳頂中心部分是土,沒蓋石頭,墳有大有小,大的直徑20~30米。小的10來米不等。其中已被盜掘的墳墓有6座。出土文物有金鷹奪鹿一個,金質飛馬一個,還有6隻罐頭瓶那么大的瓦罐,3隻金指套,2隻金手鐲(一真一假),兩隻金戒指等。

玉奇開古墓

位於阿合奇縣哈拉布拉克鄉阿文庫爾村契恰爾邊防站至沙爾比也公路南側的莫羅草場(距恰爾站約10公里)。相傳古墓里墳墓的是被柯爾克孜女英雄加額里米爾扎射殺的兩個外國大玉秋開,吐魯庫,這兩個賊首經常率領一夥山盜擾哈克夏勒人民,成為本地一大禍患,加額里米爾扎一舉剪除賊患,為人民立了大功。為紀念她的功績,當地民眾將盜賊屍首埋葬於此,作為反面教材教育後人,勿忘前代英雄殺賊保衛人民的光榮事跡和時時警惕外來的侵略。

木孜波洛恰克麻扎

位於阿合奇色怕巴依鄉但乾檢查站以東約3公里的公路南側,緊依大山,有墓葬10多座,並有清真寺2座(一新一舊)。墓地南部高山懸崖處生長一珠千年古樹(山楊),樹幹徑圍約2米,枝繁葉茂,樹冠如雲,立於樹下可聽到地下泉水叮咚作響,但看不見水流。在山下50米處清澈的泉水汩汩流出,當地和領縣的老鄉謂此誰為“聖水”。人飲“聖水”可消災祛病,往求“聖水”的人絡繹不絕。墓地東側還生長數株刺玫瑰樹和一株杏樹,這些樹木都賴山泉滋潤,無人摧折,長勢旺盛。傳說木孜波洛恰克也是柯爾克孜民族英雄瑪納斯的戰將,曾轉戰托什乾河南北,死後就葬於這山楊之下,清泉之旁,但墓地有墳多座,究竟哪座為木孜波洛恰克墓,眾說紛紜,難以確定。

石人墓

在阿合奇縣境已發現2座,1處在巴什麥開其,墓被毀,墓前所立石人尚在,已倒塌。另1處位於阿文庫山洞西半公里的邊防公路北側300米處,距縣城124公里。該墓保存轉完好,石人是利用1塊天然大卵石。在其上刻畫一個人頭象,石高出地面部分為72米,厚20厘米,低寬35厘米,上寬30厘米,考古學上稱為草原石人。石人面部類突厥人形象,,眼,,嘴清晰,面圓,下額略尖,鼻下鬍鬚連通嘴角微向上翹,未刻兩耳。石人立處地面很平,石象下有墳墓,唯四周仍圍有石圈。石人面西而立,並於石人面對的直線每三四米埋1石塊,石塊連成一直線,似表示一定含義。此石人墓在阿合奇發現尚屬首例,並且石人墓周圍環境保護完好,附近居民亦少,人畜進入少。石人象東數米外有幾十座近代墳墓。

民族禁忌

飲食禁忌

與其他信奉伊斯蘭教民族大體相同,柯爾克孜人忌食豬、驢、騾及自死動物的肉,忌食動物血忌食非伊斯蘭教徒宰的動物。飯前要洗手,手上的水忌甩,要用布擦乾。

柯爾克孜族好客,凡有來客,不論相識與否,都要熱情招待並拿出最好的食品待客。在請客人吃羊肉時,先請客人吃羊尾巴油,然後再吃胛骨和頭肉,尤以羊頭肉待客為尊。客人在吃肉前,要先取出一些分給主人家的婦女和小孩,在吃其他食品時,擺在桌上的盤裡要留一部分不要吃光,以表示主人招待的豐盛。如吃不完,切忌將剩菜剩飯倒在地上,在客人使用的餐具里,不能剩下殘羹剩飯,這一禁忌不僅非穆斯林的客人要切記,就是穆斯林的客人也不能例外。

婚姻禁忌

迎親日,新郎在迎親人的陪同下騎馬到女方家,女方女眷友好迎之,男眷卻手持繩索,將新郎五花大綁捆在帳篷(或門)前,然後捆綁新娘並將一對新人栓在一起。新人不可流露不滿情緒或惱怒,否則於親事不吉。直到新郎父兄向女方親友“求情”再三,新人才可被“釋放”。

生活禁忌

兩人對面談話時,忌咳嗽、擤鼻涕、打哈欠等。否則認為對對方不敬。忌媳婦的臀部對著長輩,故媳婦自屋裡出來時,禁忌轉身,只可退著出來。客人出門時亦應背朝門退出。最忌撒謊、欺騙和賭咒,若發現,輕者受訓,重者引起公憤,甚至被逐出村。

宗教禁忌

忌對月亮、星星訴苦。該族先民認為星代表人的生命,是人的命星,月是冷神,向其訴苦是一種罪過。

忌傍晚睡覺,易被妖魔纏身。

忌晚上往外拿白色的東西。因奶為白色,是該族主要食品,故視白為財富、為幸運、為神聖色。晚上從家裡往外拿白色的東西,這等於拿走財富與幸福。

忌黑,認為黑色可引起恐懼,帶來災難,為邪惡、黑暗、絕望之象徵,故除喪禮中穿黑色衣服外,日常生活中忌諱黑色。

忌踩鹽和食物。鹽和食物自古被族人視為神聖物品,故認為踩踏鹽與食物為極大罪過。此外,古代柯爾克孜人還忌跨越象徵食物寶藏的餐布,忌坐由牲畜絨毛搓成的毛繩,忌跨越花繩(據傳該族視狼為圖騰,而狼跨越花繩)等原始宗教性禁忌習俗。

中國56個民族名稱

官話拼音中文名稱人口
Hàn Zú 漢族1,230,117,207
Zhuàng Zú壯族16,178,811
Mǎn Zú滿族10,682,263
Huí Zú 回族9,816,802
Miáo Zú 苗族8,940,116
Wéiwúěr Zú 維吾爾族8,399,393
Tǔjiā Zú土家族8,028,133
Yí Zú彝族7,762,286
Měnggǔ Zú蒙古族5,813,947
Zàng Zú藏族5,416,021
Bùyī Zú布依族2,971,460
Dòng Zú侗族2,960,293
Yáo Zú 瑤族2,637,421
Cháoxiǎn Zú朝鮮族1,923,842
Bái Zú白族1,858,063
Hāní Zú哈尼族1,439,673
Hāsàkè Zú哈薩克族1,250,458
Lí Zú黎族1,247,814
Dǎi Zú 傣族1,158,989
Shē Zú畲族709,592
Lìsù Zú傈僳族634,912
Gēlǎo Zú仡佬族579,357
Dōngxiāng Zú東鄉族513,805
Gāoshān Zú 高山族458,000
Lāhù Zú拉祜族453,705
Shuǐ Zú水族406,902
Wǎ Zú佤族396,610
Nàxī Zú納西族308,839
Qiāng Zú羌族306,072
Tǔ Zú 土族241,198
Mùlǎo Zú仫佬族207,352
Xíbó Zú錫伯族188,824
Kēěrkèzī Zú柯爾克孜族160,823
Dáwòěr Zú達斡爾族132,394
Jǐngpō Zú景頗族132,143
Màonán Zú毛南族107,166
Sǎlá Zú撒拉族104,503
Bùlǎng Zú布朗族91,882
Tǎjíkè Zú塔吉克族41,028
Āchāng Zú阿昌族33,936
Pǔmǐ Zú普米族33,600
Èwēnkè Zú鄂溫克族30,505
Nù Zú怒族28,759
Jīng Zú京族22,517
Jīnuò Zú基諾族20,899
Déáng Zú德昂族17,935
Bǎoān Zú保全族16,505
Éluōsī Zú俄羅斯族15,609
Yùgù Zú裕固族13,719
Wūzībiékè Zú烏孜別克族12,370
Ménbā Zú 門巴族8,923
Èlúnchūn Zú 鄂倫春族8,196
Dúlóng Zú獨龍族7,426
Tǎtǎěr Zú塔塔爾族4,890
Hèzhé Zú赫哲族4,640
Luòbā Zú珞巴族2,96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