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概念
基本解釋
(1) [beat time with clappers]∶打拍子。
自己唱,自己拍板。
(2) [have the finalsay;give the final verdict]∶舊時商行拍賣貨物成交時用拍打木板來表示。
(3) [rap the gavel]∶比喻主事的人作出某種決定。
不能任何事都等上級拍板。
(4) 打擊樂器,用來打拍子,用幾片木板做成。也叫鼓板。
前面一個十八九歲的婦人,背後一個五六十歲的老兒,手裡拿串拍板,都來到面前。——《水滸傳》
引證解釋
1. 打擊樂器的一種。也稱檀板、綽板。用堅木數片,以繩串聯,用以擊節。 唐 宋 時拍板為六或九片,以兩手合擊發音,今拍板常由三片木板組成。 宋樂史《楊太真外傳》卷上:“就按於 清元 小殿,寧王吹玉笛,上羯鼓,妃琵琶, 馬仙期 方響,李龜年觱篥,張野狐箜篌,賀懷智拍板。”參閱 唐段安節《樂府雜錄·拍板》、 宋 高承 《事物紀原·樂舞聲歌·拍板》、《清文獻通考·樂十三》。
2. 擊節,打拍子。 清鈕琇《觚賸·雪遘》:“孝廉夫人亦妙解音律,親為家伎拍板,正其曲誤。”
3. 商行、交易所拍賣貨物採用競爭買賣方式時,雙方討價還價至適當價格時,由行所人員拍打木板,表示成交。亦泛指成交。王廣堯 《競爭必須剎住歪風》:“也有一些採購人員趁拍板簽字之機,放開海口,大提個人的物質要求。”
4. 借指作出決定。蔣子龍《喬廠長上任記》:“他說一不二,敢拍板也敢負責,許了願必還。”
樂器
簡介
拍板,中國碰奏體鳴樂器。又稱檀板、綽板,簡稱板。用於戲曲、曲藝和器樂合奏。古時由西北傳入中原。
唐代用於散樂,宋代用於民間說唱、民間器樂、教坊大樂和馬後樂,元代用於宮廷音樂和雜劇,明、清用於宮廷和民間音樂。現代拍板多以3塊長方形紫檀 、紅木或黃楊木板組成。板長18~20厘米,寬4~6厘米。前兩塊板用絲弦纏繞,然後用布帶與後面的單塊木板連結。以左手執後板,撞擊前兩塊木板發聲。拍板常與板鼓合用,由鼓手兼操。拍板也流傳於蒙古族和滿族中。
閩南文化南音中,拍板也是一種重要的樂器。南音拍板,由五塊板組成。用荔木製作,板長約26厘米。中間三塊板平整,外側兩塊板稍長稍厚,一面平整,一面削成半圓形。上端用繩穿系在一起。 演奏時,雙手持拍板,三塊握在左手,兩塊握在右手,互相撞擊發音。
歷史沿革
拍板簡稱“板”,古時多用檀木製作,又名“檀板”。唐玄宗時,梨園樂工黃幡綽善奏此板,故又稱“綽板”。到了元代,拍板用於宮廷宴樂,也是雜劇的伴奏樂器。近代,拍板廣泛用於民間器樂合奏和地方戲劇伴奏。拍板由少數民族傳入,流行於唐代。宋以後不僅用於宮庭雅樂,也用於說唱藝術中。
外形結構
用紅木、紫檀、花梨或荔木製作,歷代因使用目的不同,板的數量也不一致。通常由五六塊板組成,最多者九板,最少者三四板。滿族的拍板多為兩板或三(兩大一小)板,除木製者外,還有用鐵片製成的。每塊拍板的上端均鑽有兩個小孔,用細皮條或絲繩串聯,下端可自由開合。傳世拍板有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六聯拍板(圖清代留聯拍板),用紅木製成,每板長40.5厘米、上寬7.9厘米、下寬8.5厘米、厚1.8厘米,兩端均呈鈍三角形,為清代乾隆年間(公元1736年—1795年)製品,此拍板與五代前蜀王建墓樂舞石刻中的拍板完全相同。 現代福建南音所用五聯拍板,多用荔木製作,中間稍小的三板長26厘米~30厘米、寬8厘米、厚2厘米,外側略大的兩板長30厘米~34厘米、寬10厘米、厚3厘米,每板的兩端和外側兩板的外面均為半圓形。
種類
拍板可分為鼓板、書板、墜板三種;鼓板多用於器樂合奏,書板和墜板則多用於說唱藝術。
拍板可用紫檀木、紅木、花梨木或其他硬木製作,木材必須乾燥,不能有乾裂或腐朽現象。板無固定音高,發音短促,聲音堅實響亮,穿透力強。若用紋雕鏇轉的木料製成,則發音更為脆亮。
根據適用範圍,拍板一般分為鼓板、書板和墜板三種。
鼓板:因常與板鼓配合使用而得名。由3塊板組成,每塊長27厘米,上寬5.9厘米,下寬6.7厘米,厚0.8~0.9厘米。中板略厚,兩面是平的。蓋板和底板稍薄,有一面中間隆起呈脊狀。蓋板的平面和中板用絲弦纏繞兩頭,合併而成一體。敲擊時,左手執底板,使與前兩板相碰發音。底板中間隆起,下部擊板部位形似人的上嘴唇,故名“板唇”,是發音高低、寬窄、悶亮的關鍵。鼓板常用於京劇、崑曲、越劇等地方戲劇伴奏和江南絲竹、蘇南吹打、福建南音、十番鑼鼓、山西八套等器樂合奏,是主要的節奏樂器之一,常在樂曲的強拍上擊奏。
書板:有大小兩種,長度分到為18(大)和14(小)厘米,上寬3.4厘米,下寬4厘米,厚0.7厘米。
墜板:又稱“簡板”或“簡子”。由兩根長方形木棒組成。長27厘米,寬2.2厘米,板的上面鼓起呈拱形,其最厚部分為2厘米。演奏時,左手執棒,互相撞擊發音。流行於河南一帶,是河南墜子的重要擊節樂器,由演員自打自唱。書板和墜板專為曲藝說唱伴奏,起擊拍作用。
演奏方法
檀木製品,五片串成。
器樂演奏時居樂隊指揮地位,古代這種坐在樂隊中央指揮節拍者稱為「樂正」。樂正必須數「撩」按「拍」(「撩拍」是南管計算節奏的方式),在每個拍位拍擊發聲;若是樂曲演唱時,則由歌者執拍端坐。
樂曲開始,執拍者站立,待拍擊第一拍後始坐下,而樂曲結束時,執拍者也須起立,此時若有下一名歌者,則須前來接拍,音樂隨即演出下一曲。傳遞拍板時應莊重優雅,行禮如儀,此乃南管傳統倫理,充分表現了中國禮樂之風。
演奏時,左右手分握外側兩板或左手握三板、右手握兩板,將拍板置於胸前,互相撞擊發音。無固定音高,音響清脆、短促,穿透力較強。用於福建南音器樂合奏和梨園戲伴奏,常在樂曲強拍上擊奏,是力度變化不大的節奏性樂器。演奏滿族的察拉齊時,左右手分執大小板互擊,或左手托持大板、右手執小板,用小板撞擊大板發音,用於合奏或歌舞伴奏。?
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的中國樂器博物館收藏拍板多副。其中有一副清代三聯拍板,紅木製,三板厚度略有不同,蓋板最薄,板面中間隆起呈脊狀,板的上端呈弧形,下端齊平。另一副滿族六聯鐵拍板,上端弧形,下端齊平,六板為一副。還有一副南音五聯拍板,荔木製。在這些藏品里,清代三聯木拍板和南音五聯拍板,已被載入《中國樂器圖鑑》大型畫冊中。
盤點少數民族樂器
我國的民族樂器按照其性能的不同,可分為吹、拉、彈、打四類,本任務是盤點少數民族樂器,歡迎大家一起協作,有些詞條分值高的但是質量不高,不要錯過喔~ |
“八音”民族樂器列表
中國民間音樂文化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歷史中,發展出一系列富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樂器,亦有依照樂器材質而形成的分類,古稱“八音”,分為金、石、絲、竹、匏、土、革、木 | ||
金 | 鍾(編鐘 | 特鍾) | 方響 | 鑼 | 雲鑼 | 銅鼓 | 鐃 | 鈸 | 鈴 | 鐸 | 鉦 | |
石 | 磬(編磬 | 特磬) | |
絲 | 彈撥 | 古琴 | 瑟 | 箏 | 箜篌 | 琵琶 | 三弦 | 阮 | 柳琴 | 月琴 | 秦琴 | 獨弦琴 |
拉弦 | 二胡 | 高胡 | 中胡 | 低胡 | 板胡 | 京胡 | 京二胡 | 馬頭琴 | 馬骨胡 | 牛腿琴 | 大廣弦 | 椰胡 | 墜胡 | 墜琴 | 大筒 | 大筒弦 | 葫蘆琴 | 葫蘆胡 | 土胡 | 角胡 | 三胡 | 四胡 | 擂琴 | 革胡 | 低音革胡 | 拉阮 | 奚琴 | 軋箏 | 胡琴 | |
彈擊 | 揚琴 | 築 | |
竹 | 笛子 | 簫 | 排簫 | 籥 | 篪 | 尺八 | 篳篥 | 管子 | 嗩吶 | 巴烏 | 芒筒 | 唎咧 | 口笛 | 新笛 | 侗笛 | |
匏 | 笙 | 竽 | 蘆笙 | 葫蘆絲 | 葫蘆笙 | |
土 | 塤 | 缶 | |
革 | 鼓 | 大鼓| 板鼓 | 排鼓 | 南堂鼓 | 八角鼓 | 羯鼓 | 鞀 | | |
木 | 木魚 | 柷 | 敔 | 鼓板 | 拍板 | 梆子 | |
其他 | 骨笛 | 口弦 | 木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