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音色
京二胡音色圓潤而渾厚,音量洪大,主要用於京劇伴奏,流行於全國各地。京二胡的結構和二胡惟肖,琴體比京胡稍大,較二胡稍小。所用材料(除鞔的皮外)和製作方法也與二胡相同。琴筒多為六角形,用紅木,花梨木和紫檀製作,以花梨木製作的為佳,紅木次之。
琴筒鞔
京二胡的琴筒鞔的是蛇皮,這是與二胡最顯著的區別,也是音色上與京胡諧和的關鍵所在,鞔用鱗大油潤和較厚的蛇皮,皮薄則發音空。
配奏
京二胡在京劇音樂中,根據伴奏的不同曲牌,採用五度關係定弦,屬於中音樂器。京二胡是文場樂隊的配奏樂器,與京胡和月琴一起和稱三大件。(此說不妥,京劇三大件是:京胡、月琴和三弦。由於承襲了崑曲樂隊的叫法,開始稱京胡為“頭笛”,稱月琴為“二笛”)。
起源
京二胡的起源是從1923年梅蘭芳先生編演《西施》開始的,當時梅蘭芳先生感到音樂很單薄,就用了很多種樂器試聽,最後選定了在二胡基礎上創製的京二胡,從此京二胡就被加入到京劇樂隊中,成為京劇樂隊中的主要伴奏樂器之一。在伴奏中,它運用包、隨、襯、補、墊等藝術手段來完成唱腔的伴奏,增加了音樂的層次。因為它在音高上比京胡要低八度,它的聲音圓潤渾厚,與高亢明亮的京胡音色水乳交融、沁人心脾,從而使音區和音色產生了對比變化,使音響層次得到了豐富,音調變得更和諧,音響更洪亮,大大豐富了京劇樂隊伴奏的表現力;同時對京胡的聲部起到了補充和陪襯的作用,達到了和諧統一、渾然一體的效果。
起源
京二胡是在二胡的基礎上發展而來,20世紀20年代末由王少卿和洪廣元研製,是京劇的中音伴奏樂器。
京二胡,又稱“瓮子”。在二胡的基礎上,為適應京劇音樂的需要而創製的中音樂器。音色圓潤、渾厚,音量寬大,主要用於京劇伴奏。
最早,為京劇伴奏的拉弦樂器只有京胡一種。20世紀20年代末,梅蘭芳與王鳳卿在上海合演《五湖船》(又稱《盪湖船》),感到伴奏的音樂枯燥單調,缺少一種有厚度的中音樂器的襯托。
著名京劇音樂演奏家王少卿與北京京胡老藝人洪廣元經過研究試製,將“蘇州灘黃”二胡去頭截尾、去掉音窗和改蒙蛇皮後,就產生了京二胡。
京二胡首次用於京劇,對京劇旦角的發音和情感,起到了升情繪境的作用,發展了京劇音樂的表現力,因而得到梅蘭芳的肯定,他演出《宇宙鋒》、《西施》和《鳳還巢》等劇目都加用了京二胡。50多年來,京二胡的形制一直沒有改變,故有王派京二胡之稱。
1960年代以後逐漸改用鋼弦。原本京劇的場面(京劇稱樂隊為“場面”)沒有簡稱京二胡的京劇二胡這種樂器,直到1924年,才由梅蘭芳的琴師王少卿仿民樂二胡創製出京劇二胡這種樂器,搭配京劇胡琴(京胡)演奏,最早只用於梅蘭芳劇團的演出伴奏,後來成為青衣行當的伴奏樂器,逐漸又擴展到小生等各行當,現在已經是京劇不可或缺的重要伴奏樂器了。
結構
京二胡的結構和二胡相似,琴體比京胡大、較二胡小,除琴筒蒙蛇皮外,其它材料與製作方示與二胡相同。京二胡的琴筒蒙蛇皮,這是它與二胡最顯著的區別,也是音色上與京胡諧和的關鍵所在。宜選用色黑鱗大、油潤較厚的蛇皮,皮薄則發音空。
琴桿比二胡的短而細,全長64 .5~64 .9厘米。琴頭方形,平頂無飾、稍向後彎曲。琴桿實心,故無復共鳴作用。
弦軸木製,雕有直條或斜條裝飾線紋,美觀實用。弓子全長68~70厘米,竹桿粗端在弓的尾部,與京胡的恰恰相反。
琴弦使用絲弦或鋼絲弦,所用絲弦比京胡用的絲弦要粗些,絲弦以細密光潤、粗細均勻的為好。京二胡的弦馬和千斤鉤與京胡的完全相同。
京二胡的琴筒有講究,一是要圓,二是要厚度一至,三是竹子的絲路要細要密。拿一把演奏二黃的京胡來講,其琴筒的內圓直經一般要在49毫米上下。(大筒就更大點,西皮的大約45-43毫米)這是京胡的其一要素。現在的琴筒都來得順便,舊社會裡有的琴筒要經過幾年的複雜的精心製備才完工。有傳說,制琴人首先選好向陽的地點找好竹林,選好竹苗。一候長到自己要求的尺寸就砍下竹子。然後讓其在模型規範下自然風乾,用乾桐樹葉包裹後,再在下面用桐樹葉煙燻一年以上,再檢查其變型否。然後才能作琴筒用。
琴桿要求不是很大,竹子直,圓,經緯密實就行。有條件的能追求到那“十八羅漢”的紫竹桿就更好(一般就500毫米長,465-490毫米也行) 。拉京胡尤為重要的是京胡的“弓”和琴筒的蛇皮。
弓的竹枝要直,大小合乎自己便於掌握力度,竹節要儘量修平,長短也要量體裁衣,右手拉開弓盡並留有手腕回送的餘地。不可太短,也不能右手手腕全拉直。二黃的琴弓普遍要長過西皮的。
馬尾是弓的靈魂。白馬尾較黑馬尾好。一把琴弓里的馬尾,最好粗細一律。馬尾在琴弓上的就位緊度要一至。這樣拉出的琴聲就不至出音不一,更能利於拉琴人掌握弓的力度。一把好的二胡還是京胡的弓,有時並不比琴便宜,甚至於還有高過琴的價格的。琴筒的蛇皮是整個琴的關鍵所在。蛇皮要求較嚴格。唱京劇就一定要有京胡伴奏,這是不可改變的規程。
種類
京二胡有圓桿京二胡及半圓桿京二胡兩種。圓桿京二胡的弦軸是直瓣的。半圓桿京二胡,也稱扁桿京二胡,亦稱王(王少卿)派京二胡,它的弦軸瓣紋是麻花形的。半圓桿京二胡在製作上選料較精、工藝較細。多為專業京劇演出團體所採用。
早期的京二胡,只有一種規格,經過制琴師與演奏者長期實踐,根據京劇曲牌的不同,而發展為多種規格,創製了西皮、二黃、娃娃調和撥子等幾種專用京二胡。
一把優質京二胡,音質上應音色清脆、明亮、純淨、圓潤,發音靈敏集中,無噪音。在選材上桿竹必須乾透,竹質堅實、飽滿,不能有乾縮、溝槽、蟲蛀或劈裂現象,桿身直而不彎。紫竹應保持原有顏色、光亮潤澤。筒竹應堅實、紋理順直均勻、纖維粗大、無水漬現象。蛇皮要鱗大(脊部以五個半鱗者為上乘)、線白、板脆,以純黑色的為佳。
在製作上,桿與筒的安裝應適度,蒙皮鬆緊適宜,蛇皮鱗尖向下,脊部位於筒口中央。弦軸瓣紋均勻、線條清楚。軸與孔接觸嚴密,無滑弦現象。
新做的京二胡總比不上舊琴,這是因為琴筒和琴桿經過了長年的、自然乾燥,適應了演奏條件,所以音質較好。
保養及選購
保養
1. 好琴提倡專人專用。
2. 勿使蛇皮受潮,切忌強光照射受熱。
3. 操琴完畢,一般蛇皮上要卸荷存入箱袋中,對蛇皮張力偏大的新琴,可以不卸馬輕負荷存放,這樣可使操琴時音質穩定。
4. 蛇皮上的松香粉塵套用軟毛刷清除擦淨,以防積垢影響發音。
5. 置琴盒內要保持乾燥,要使蛇皮的張縮量越小越好,穩定音質。
6. 琴要定時操練,長期不用的琴,在琴合內或者在琴筒內放幾個紅乾辣椒,以防蛇皮上出現蟲蛀孔眼。
筒子:紋理要順,斷面棕眼要大且均勻,竹黃要厚,竹筒要瓷實但還不能過分瓷實,否則會影響聲音的震動。
軸:過去常用黃楊、黃檀,優點是光滑、細膩、美觀,但易彎曲和變形。現在多用棗木、烏木、紅木。紫檀不宜做琴軸,易傷擔子。皮分三種:肉板、油板、脆板。脆板皮最佳,因為它美觀、發音響亮。過去最講究使用產自湖北的烏霄蛇的皮蒙京胡。因為它符合好皮“黑如緞、白如線”的標準。
弓子:多用劍竹、江葦、鳳眼竹、以獨竹節為最佳。一把好京胡的標準應該是:材料好、工藝好、音色音量好;另外還要有使用價值,觀賞價值和保留價值。
演奏名家
胡思齊,原雲南省京劇院京二胡演奏員,1957年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昆明軍區政治部國防京劇團擔綱京二胡。1960年加入雲南省京劇院,曾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關肅霜伴奏京二胡。胡先生自幼痴迷張派藝術,尤其對京二胡大師張似雲先生的演奏崇拜至極。終於1967年拜在張似雲先生門下,潛心學藝,他勤奮好學,刻苦練功,在恩師的指導下,琴藝大增,得其真傳。胡思齊先生十分講究韻味,他演奏的特點:寬厚、純正、柔美、大方《胡思齊演奏專輯》光碟問世使胡思齊先生多年夙願得已實現。通過此光碟我們可以領略出京二胡的原汗原味之感。胡先生雖年近古稀,但寶刀不老,他以傳授、推廣和發展張派伴奏藝術為畢生追求,誠願為京劇事業再盡全力。
王少卿(1900~1958),男,江蘇鹽城人,出身梨園世家,幼年學老生,1918年改拉胡琴,20世紀20年代應邀為梅蘭芳伴奏,並為《西施》編制新腔,此後即與梅合作終生。在為梅蘭芳伴奏時,王少卿與徐蘭沅合作,共同研究將京二胡引進京劇以豐富樂隊。
張似雲,男,1917年生人,京二胡演奏名家, 一生致力於京劇音樂演奏,20世紀40年代末曾與京劇藝術大師張君秋合作幾十年,並與何順信先生共同創作了《望江亭》、《狀之媒》、《西廂記》等一大批優秀張派代表劇目的音樂唱腔,為張派藝術的形成和發展作出貢獻。 潘永玲,女,1944年生於上海市。中國京劇院京胡、京二胡琴師,國家一級演奏員,中國戲曲學院、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教授。京胡、京二胡兩門兼能,演奏韻味醇厚,音色優美,自然大方,剛柔相濟,與樂隊配合默契。先後與杜近芳、劉長瑜、楊秋玲等長期合作,與劉秀榮、楊春霞、李維康等名家多次合作。
盤點少數民族樂器
我國的民族樂器按照其性能的不同,可分為吹、拉、彈、打四類,本任務是盤點少數民族樂器,歡迎大家一起協作,有些詞條分值高的但是質量不高,不要錯過喔~ |
京劇相關藝術名詞
“八音”民族樂器列表
中國民間音樂文化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歷史中,發展出一系列富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樂器,亦有依照樂器材質而形成的分類,古稱“八音”,分為金、石、絲、竹、匏、土、革、木 | ||
金 | 鍾(編鐘 | 特鍾) | 方響 | 鑼 | 雲鑼 | 銅鼓 | 鐃 | 鈸 | 鈴 | 鐸 | 鉦 | |
石 | 磬(編磬 | 特磬) | |
絲 | 彈撥 | 古琴 | 瑟 | 箏 | 箜篌 | 琵琶 | 三弦 | 阮 | 柳琴 | 月琴 | 秦琴 | 獨弦琴 |
拉弦 | 二胡 | 高胡 | 中胡 | 低胡 | 板胡 | 京胡 | 京二胡 | 馬頭琴 | 馬骨胡 | 牛腿琴 | 大廣弦 | 椰胡 | 墜胡 | 墜琴 | 大筒 | 大筒弦 | 葫蘆琴 | 葫蘆胡 | 土胡 | 角胡 | 三胡 | 四胡 | 擂琴 | 革胡 | 低音革胡 | 拉阮 | 奚琴 | 軋箏 | 胡琴 | |
彈擊 | 揚琴 | 築 | |
竹 | 笛子 | 簫 | 排簫 | 籥 | 篪 | 尺八 | 篳篥 | 管子 | 嗩吶 | 巴烏 | 芒筒 | 唎咧 | 口笛 | 新笛 | 侗笛 | |
匏 | 笙 | 竽 | 蘆笙 | 葫蘆絲 | 葫蘆笙 | |
土 | 塤 | 缶 | |
革 | 鼓 | 大鼓| 板鼓 | 排鼓 | 南堂鼓 | 八角鼓 | 羯鼓 | 鞀 | | |
木 | 木魚 | 柷 | 敔 | 鼓板 | 拍板 | 梆子 | |
其他 | 骨笛 | 口弦 | 木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