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苗族猴鼓
苗族猴鼓是一種樂器,呈圓筒形,兩端較細,中腰略粗,兩端蒙以牛皮為面,鼓面直徑58厘米、鼓高70厘米、鼓腰直徑68厘米,流行於貴州、湖南等省苗族地區。。
介紹 相關信息 -
瑤族猴鼓
瑤族猴鼓,瑤族棰擊膜鳴樂器。因其為《猴鼓舞》伴奏而得名。
樂器簡介 樂器文化 樂器結構 演奏方式 神話傳說 -
中國鼓文化
鼓是精神的象徵,舞是力量的表現,鼓舞結合開舞蹈文化之先河。按古文獻記載,最早的鼓,是進入陶器時代用陶土燒制的“土鼓”,土鼓標誌著農耕文化型舞蹈之開端。從...
中華鼓文化 鼓的起源——六鼓四金 -
靈寶猴鼓
靈寶猴鼓又稱“齊天聖鼓”,堪稱中原一絕。 後來唐宮大臣模仿孫悟空的擊鼓姿態和鼓點節奏整理出了“齊天聖鼓”。 靈寶猴鼓節奏強烈、熱情奔放,鼓點多變、流暢自如。
介紹 相關傳說 -
猴嶼鄉
猴嶼鄉地處長樂市北端,閩江口南岸,東經119°36′,北緯26°01′。東鄰潭頭鎮,西與福州馬尾區亭江鎮隔閩江相望;南連航城鎮以澎蜞洋山脈成天然屏障為界...
鄉鎮概況 經濟建設 旅遊資源 猴嶼張村 黨政建設 -
鬃毛吼猴
又名長毛吼猴,是中美洲及南美洲的一種吼猴。外觀像其他吼猴,但毛色則呈黑色,而兩側有金色至赤色的毛。分布在哥倫比亞、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墨西哥等地。
基本介紹 特徵 分布 行為 繁殖 -
猴鼓舞
青岩一帶的苗族所跳的傳統《猴鼓舞》多為“一鼓一笙”。 舞者3人,1人擊鼓,2人持笙跳舞相伴,皆為男性。 舞者5人,1人擊鼓,4人持笙而舞,皆為男性。
簡介 特點 來歷 貴陽苗族猴鼓舞 -
踢鼓秧歌
踢鼓秧歌是流傳在山西朔州地區的傳統民間舞蹈,它以粗獷、剛勁、穩健、風趣的藝術特點,博得廣大民眾的喜愛。
信息 簡介 表演方式 組成和分類 化裝和表演 -
盧氏猴
盧氏猴,靈長目,有25kg重,主要是吃植物為主,是比較確定和材料較多的早期靈長類,但它們不是現生靈長類的祖先。
物種名稱 簡介a -
長毛吼猴
長毛吼猴,是中美洲及南美洲的一種吼猴。它們是中美洲最常見及聽到的猴子之一。它們的兩側有很長的護毛,故有此名。約有黑掌蜘蛛猴的大小,雄性可以重達9.8公斤...
簡介 特徵 分布地區 生活習性 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