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耳節拍效應

1839年,一位德國心理學家發現了“雙耳節拍”效應。當兩隻耳朵同時分別接收到頻率稍有不同的相同音樂時,收聽者會感覺聲音是直接從大腦深處發出來的。

簡介

雙耳節拍效應”是1839年由一位德國心理學家發現的。

雙耳節拍指一種可以被人耳感知的聲音,發生於當雙耳分別收聽到頻率輕微不同的聲音時。從物理原理上看,雙耳節拍是差頻現象的一種。當兩種頻率只有微小差別的聲音同時響起時,人耳聽到的不是一種單一的連續的音調,而是一種跳動的音調(音拍)。雙耳節拍的特性是能夠使大腦產生一種新的頻率,其大小為兩耳聽到的音頻的差值。比如,左耳聽頻率420Hz的聲音,右耳聽410Hz,大腦中將產生10Hz的頻率。

產生雙耳節拍的必要條件是載波頻率低於1500Hz,且左右耳聽到的音頻差不超過30Hz,否則兩耳將明顯聽到兩個不同的聲音。

運作原理

右側的大腦主管動作和機能,左側的大腦則主管分析和預測。運動員比賽時左側大腦幾乎是完全沒用的。所以,若能限制或關閉左側大腦的活動,那么右側大腦功能就可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實際中的運用也很簡單,先用專業的設備形成雙耳節拍效應,使大腦前額葉皮層關閉,然後再進行訓練。

產生效果

運用雙耳節拍效應,可以有效地關閉大腦前額葉皮層,使右側大腦信息的傳遞能夠繞過左腦直接到達肢體。長期使用該技術訓練,久而久之在比賽前,大腦就會自動關閉大腦前額葉皮層。別人整個腦子在運作,可能受外界因素和本身心態的影響;而使用這一技術的運動員,則可能全身心的不斷划水,比別人更快。

不利影響

據相關研究表明,如果錯誤地使用這種技術,很可能會造成使用者精神分裂。所以在使用這項技術時,或許還需要搭配一名心理醫生。

與“音頻毒品”的效應不同

雙耳節拍效應雙耳節拍效應

利用“雙耳節拍效應”製作而成的“音頻毒品”是長約10分鐘的音樂,聽起來就像輪船汽笛聲或快進播放的粗礪合成音,卻能夠精確模仿致幻劑和大麻等毒品產生的不同效果。可在網路下載、試聽,曾在美國美國青少年中瘋狂流行。聽這種音樂能夠產生和口服毒品相同的致幻效果。有的會突然驚起,有的劇烈顫抖,還有的仿佛在忍受巨大的痛苦,他們的面部表情如痴如醉,顯然已經脫離了現實。

“音頻毒品”可能引人入歧途,一些學校信提醒學生家長警惕“音頻毒品”可能對孩子產生的危害。

但是實驗表明,“雙耳節拍”效應其實並不會產生和吸毒同樣的作用,有些研究人員認為“音頻毒品”之所以能夠達到致幻效果,只是因為收聽者主觀上想要得到這樣的感覺。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