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束,祖籍:東海,祖宗:疏廣。
姓氏源流
得姓始祖:疎廣。從《晉書·束皙傳》記載考證,束姓是西漢高士漢疎廣是後裔。王莽末年,疎廣的曾孫孟達,對王莽篡政不滿,莽“立新”後,孟達避難逃至東海沙鹿山,遂去疋改姓束,自此出現了束姓。望族居南陽郡(今河南省南陽縣),故束氏後人奉疎廣為束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缺)束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束姓起源於古代戰國時,和頤姓等一起派生出的,當時屬於皇家姓氏。當時齊國有一個疎姓家族,很昌盛,他們是束姓最早的起源。後來到了西漢時,博士疎廣是當時有名的賢大夫,他就是齊國時候疎族的後代。他的曾孫叫孟達,為了避王莽之難,從東海一帶遷居到陽平(今山東省境內,一說遷居到河北省沙鹿,在今河北省大名縣一帶)。遷居以後,就去疋改疎姓為束姓,世代相傳,是為今天束姓的起源。束姓主要分布在江蘇鎮江和射陽一帶,沐陽也有小部分,江陰也有一分支。(余略)
姓氏故事
和忙姓、可姓等有著顯赫傳說的稀缺姓氏一樣,傳說中源自江蘇的束姓人氏也是古時顯貴一族。目前我市的束姓人有150餘位,他們的祖籍多為江蘇鎮江、丹陽和射陽等地。
束建青(應當事人之請,此名為化名)是江蘇丹陽人,他從祖輩處得知的傳聞和相關的資料的記載,都顯示束姓在丹陽本地是個“大族”,姓束的不僅人多,更是有著“富貴三城束,人丁麥溪張”的傳說。
束建青說,族譜記載祖上的一支漢時定居在丹陽三城巷,束家十分富有。傳說有一年,束家和丹陽麥溪村的張家同到茅山燒香。茅山道士正為修建茅山宮在籌募經費,束家答應出錢購買木料和磚瓦,張家出不起錢,但人丁興旺,有800戶人家,答應把全部木料和磚瓦運到山頂去。三茅宮建好後,大殿上有一幅對聯,上聯是“富貴三城束”,下聯是“人丁麥溪張”。束建青頗為自豪地說,丹陽束家原來很富有啊。
還從相關資料上查證得知,建於清代乾隆年間的束氏宗祠,規模之大在丹陽少有。宗祠有五開間廳屋5進,兩旁有走廊相連。大廳上掛有一塊金匾,上書“代有偉人”,落款于敏中。于敏中是金壇人,清代狀元,現在束家宗祠大部分已改建為民房。
雖在本地束姓是一大族,但束建青玩笑著說,出來闖蕩之後便“行走在江湖,難得碰一束”了:除了在書報上偶爾看得到束姓人,實際生活中他基本上還沒遇到同姓的。
姓氏稀少自然生出許多趣事。束建青說,有朋友聚在一起閒聊時,經常有人喜歡研究自己這個姓,愛開玩笑的則說他這個姓太“小氣”了:“一束兩束”、“束手束腳”,好像都是些貶義的辭彙。不過束建青並不在意別人的玩笑,“我倒覺得這個姓特別呢,容易讓人記住自己。”
束建青說有一次和領導外出辦事,回來後就接到了一個電話。電話是剛剛辦事時接觸的新朋友打來的,對方很不好意思地向他打聽他的領導名字。原來對方將他們發的名片弄丟了,只知道束建青所在的單位名稱,一句“找小束”的話把尷尬問題解決了。
束建青說,因為自己這個姓,他還深深地喜歡上了民族文化和文學。束建青說,小時候不同姓的夥伴也喜歡拿他的姓取綽號,有一次他特別生氣,回到家和父親吵了一架,甚至要改了這個姓,結果父親氣呼呼地教訓了他一頓。父親對束建青說,在我國每個姓都有它的產生、繁衍和演變的過程,光一個姓氏就能說出許許多多內涵豐富的典故故事,姓氏文化也是我國的文化之一,並引經據典說了很多關於束姓的故事,至今他仍耳熟能詳。
束建青說,後來他還通過各種渠道收集了一些關於自己姓氏的資料。束建青說他是學文科的,這一選擇和當初父親的教育也有一定關係。
歷史名人
束晳(約264-303),西晉文學家、文獻學家。字廣微。陽平元城(今河北館陶南)人。一雲本姓踈,其先於漢末避難,因去其“足”旁而改姓。祖、父均為郡守。武帝鹹寧間在國學,博士曹志譽為好學不倦,人莫及之。還鄉,以其兄獲罪於石鑒,久不得辟。皙本不慕榮利,乃擬東方朔《客難》作《玄居釋》。
束蘅,清詞人。字君佩,一作佩君。武進(今江蘇省常州市)人。烏程沈宋圻之妻。長於填詞,著有《棲芬館詞》行於世。
束長孺,蘭陵(今山東棗莊東南)人(《宋詩紀事補遺》卷三三)。徽宗崇寧二年(一一○三)為宣德郎充陝西路提舉學事司管勾文字(《金石萃編》卷一四三)。
此外,束姓名人還有:唐代有中陽侯、關內侯束永,代宗時有太原尹兼節度使束防,清吏束良;後晉金州,嘉州刺史束鄉勵,宋代有樞密都承旨束嘉,元代有畫家束宗庚,教育家有束靜山(元)、束桓(明),名將有束獬(宋武狀元)、束文豹(武略將軍),束章孟,善畫人物:元孝子束崇芳,元畫家束宗庚;明官吏束元嘉;明臣束清,束昌霖(清),清官吏束啟宗,書法家束允泰等等。
近當代束姓名人有日用化學專家束瑞信,氣象學家,牙科專家束蓉,歷史學家束世澄、束景南,經濟學家束金中 ,
實業巨子,銀行家束雲章(1886-1973)初名士方,小字紹先,字雲章,晚年後自號疏齋老人。江蘇丹陽人,生於浙江省桐鄉縣署,祖籍安徽合肥。十八歲時入南京匯文書院學習,翌年轉入南洋公學。二十三歲考入北京的京師大學堂,專學英文,後轉入北京大學英文部預備科。三十五歲時出任張家口分行行長,後任秦皇島分行行長、鄭州分行行長、漢口分行副行長、天津銀行副經理、天水分行經理、西安分行經理,為中國銀行業、金融業主要奠基人。1948年當選為國民黨立法委員(為歷屆委員),翌年隨蔣介石赴台灣,為中紡、雍興、新華、益民四大公司董事長。任台灣工商協進會、工業總會、商務仲裁協會理事長。
束星北,江蘇邗江人,理論物理學家。1905年10月,出生於揚州的一個大地主家庭。束的伯父娶民國大實業家張謇之女,與其父參與張氏實業,俱為大資本家。束童年生活初期甚為優越,後因其父娶姨太太與母親遠走,依附親戚家中。束先後就讀於之江大學、齊魯大學、美國堪薩斯州拜克大學、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英國愛丁堡大學(在該校獲碩士學位)、劍橋大學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1931年回國。1924年,束星北考入杭州之江大學,翌年插班進齊魯大學。1926年4月,他自費留學,遠渡重洋,到美國堪薩斯州拜克大學勤工儉學,靠參加鐵路、碼頭體力勞動維持生計,攻讀學業。在這期間,他對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產生濃厚興趣。1928年,德國法西斯勢力猖獗排猶太人,愛因斯坦被迫離走,束星北去英國繼續攻讀。1930年1月,他在愛丁堡大學獲碩士學位。1931年,束星北回國,先後在上海暨南大學、交通大學任教授,從事物理、數學教學。1932年9月,束星北從海外學成回國不久應聘到浙江大學任教,從此與浙江大學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浙江大學前後工作生活了19年。
束紉秋,1919年生。丹陽市雲陽鎮(原城鎮)人,曾任上海《新民晚報》總編輯,上海市新聞工作者協會副主席,全國晚報協會副會長,《辭海》副主編。1957年6月,調任《新民晚報》社副總編輯、總編輯。與社長趙超構合作,注意探索和總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晚報的經驗和規律。“文革”中下放到幹校勞動。1972年,調上海辭海編輯所,參加籌備重新修訂出版《辭海》的工作。以後,辭海編輯所改為上海辭書出版社,任社長、總編輯,負責《辭海》的修訂和出版等事宜,並為《辭海》副主編之一。1982年《新民晚報》復刊,即回該社工作。在擔任報社領導工作的同時,堅持為報紙撰寫短評、雜文、諷刺詩、遊記、劇評等稿件。有的文章已收入《上海雜文選》(1979—1983)。早年所寫中篇小說《投機家》、《遇鬼記》,收入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的《上海“孤島”文學作品選》。還出版《蹄下小景》小說集。
表演藝術家束夷,1921年4月26日生,丹陽人,出生於商人家庭,27歲步入電影圈,一年間就成為國泰影片公司的“當家花旦”,幾乎全部影片的女主角都有她包攬,可以說1948年到1949年是電影界的“束夷年”。束夷在解放後,因為外型不符合工農兵的要求,長期無戲可演,到珠影后也只在幾部影片中扮演了很次要的角色,文革後珠影拍《與魔鬼打交道的人》,她力爭要演片中的女特務麗麗,無奈年歲不饒人,儘管她為“麗麗”一角來上海整容,結果還是失敗了,只能改演該片中的大龍套——警察局長夫人瑪瑞。束夷在改革開放初期就因病去世了,留下了無盡的遺憾。主要作品 翔 (1982) .... 翩母,十天 (1980) .... 盤阿婆,與魔鬼打交道的人 (1980) .... 瑪瑞,海外赤子 (1979) .... 羅巧娘,同志,感謝你 (1977) .... 殷碧君,蘭蘭和冬冬 (1958),十二小時的奇蹟 (1949),殘冬 (1949),幾番風雨 (1949),擠 (1949),痴男怨女 (1948),亂點鴛鴦 (1948),兇手 (1948),平步青雲 (1948),一帆風順 (1948)勝利重逢,妻子,宋景詩,紅旗譜,誰是兇手祖國之戀等等,還曾為奧賽羅,婦女代表,第十二夜,雁南飛等譯製片出色配音。
束為,原名束學禮,曾用名字李束為,山東東平人。中共黨員。1942年畢業於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戲劇系。1937年參加革命工作,歷任抗日少年先鋒隊隊員,二縱隊劇團支部書記,延安魯迅文學藝術學院學員,晉綏《大眾報》編輯,中共晉西北地委宣傳科長、宣傳部副部長,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編審處處長、文藝處處長,山西省文聯主席、黨組書記、名譽主席、副省級。1992年山西省委、省政府曾授予其人民作家稱號,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43年開始發表作品。
束家鑫 ,安徽無為人。1945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地理系。曾任南京中央氣象局觀測員、預報員。建國後,歷任上海氣象台副台長、上海氣象局副處長、工程師、局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中國氣象學會第十九、二十屆常務理事。建國初期,參與組建上海及華東沿海地區氣象服務網。六十年代以後開創並主持上海地區數值天氣預報、雲天觀測、颱風研究等項業務工作,尤其是對雲的天氣學研究有獨到見解。著有《雲》、《颱風》、《雷雨》等。
束沛德,筆名舒霈。文學評論家。江蘇丹陽人。195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歷任中國作協創作委員會秘書、創作聯絡部主任、書記處書記、兒童文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作協第四屆理事。撰有兒童文學評論文章《情趣從何而來?--談談柯岩的兒童詩》、《生活美•心靈•藝術美》、《關於兒童文學創新的思考》。
束懷瑞,中國工程院院士。漢族,1929年9月26日生,山東淄博人。中共黨員。曾兼任山東省園藝學會理事長,農業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園藝學科組副組長。現兼任中國園藝學會常務理事,山東省人民政府農業專家顧問團林果分團團長,山東省蘋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山東省良種產業化工程果樹首席專家。2001年12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由於科技工作成就突出,1997年獲中華農業科技獎,1999年獲全國科普先進工作者,2001年獲全國農業科技先進工作者。主參編教材專著6部,發表論文30餘篇,率領山東農業大學果樹學科建成碩士點、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培養碩士28人、博士19人,指導博士後11人,現主持948項目2項,科技部果品加工1項,山東省良種產業化工程重大項目3項,參與2116計畫制訂,為現代農業做出了突出貢獻。中共十七大黨代表。
束懷德,籍貫安徽合肥,原中共中央政法委秘書長,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辦公室主任,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委。九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共產黨十四大、十五大代表。
束鵬鄴,女,1955年10月生,大學文化,中共黨員,江蘇人民廣播電台高級編輯。她多次被江蘇省廣播電視廳和江蘇省省級機關工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1997年被評為第二屆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同年被確認為首批省333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培養工程”第三層次培養對象,1998年當選為省第九屆人大代表。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
束鵬程 ,江蘇丹陽人, 1964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壓縮機專業,畢業後留校任教。1982~1984年在英國Strathclyde大學機械工程系做訪問學者,1985年晉升教授,1990年被國家科委、國家教委授予高校先進科技工作者,同年被國家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1991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博士生導師。1987年~2000年任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 公開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教育部科技進步獎5項,出版教材和著作3部,現任"流體機械及壓縮機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束慶權,安徽舒城人。射擊運動員。1990年世界射擊錦標賽上,獲男子10米移動靶個人亞軍;獲男子10米移動靶團體冠軍。1991年,在亞洲射擊錦標賽上,獲男子10米移動靶個人冠軍;男子50米移動靶標準速個人冠軍;獲男子10米移動靶團體冠軍;男子50米移動靶標準速團體冠軍。1993年4月,在漢城世界盃射擊賽上,獲男子10米移動靶第4名。1994年5月9日,在北京射擊世界盃賽上,獲男子10米移動靶個人獲得第4名;獲男子10米移動靶團體亞軍。1994年7月,在義大利米蘭舉行的第46屆世界射擊錦標賽中,獲男子50米移動靶標準速個人冠軍, 獲男子50米移動靶標準速團體冠軍。1998年4月,參加在上海舉行的全國射擊冠軍賽,獲男子10米移動靶混合速40發項目冠軍。1991年、1992年和1994年被評為全國十名最佳射擊運動員之一。
郡望堂號
1、郡望
河南郡:漢置河南郡,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陽市。
南陽郡:設定於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為秦國奪取楚國之地而設,治所在宛縣(今河南省南陽市)。南陽郡轄境在漢代相當於今河南省熊耳山以南葉縣內鄉之間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應山、鄖縣之間的大部分地區。隋開皇三年(583年)廢,大業三年(607年)復置。唐初復廢,天寶至德年間又曾改鄧州為南陽郡。
2、堂號
束姓的主要堂號有:“河南堂”、“南陽堂”、“補經堂”等。
望族居
南陽郡(今河南南陽縣)。束姓是丹陽大族,其祖先為西漢疎廣,字仲翁,宣帝時任太子太傅,東海蘭陵(今山東棗莊東南)人。其子孫一支避王莽亂,將姓氏的偏旁刪去,改姓束,來丹陽三城巷定居。故有“富貴三城束”之稱,束家十分富有。有一年,束家和丹陽麥溪村的張家同到茅山燒香。茅山道士正為修建茅山宮在籌募經費,束家答應出錢購買木料和磚瓦,張家出不起錢,但人丁興旺,有800戶人家,答應把全部木料和磚瓦運到山頂去。三茅宮建好後,大殿上有一幅對聯,上聯是“富貴三城束”,下聯是“人丁麥溪張”。建於清代乾隆年間的束氏宗祠,規模之大,在丹陽少有。宗祠有五開間廳屋5進,兩旁有走廊相連。大廳上掛有一塊金匾,上書“代有偉人”,落款于敏中。于敏中是金壇人,束家的外甥,清代狀元。現在束家宗祠大部分已改建為民房,唯第5進尚保存完好,作為三城國小的教室。三城巷的戲樓,規模之大,在丹陽東鄉也是出名的,可惜在解放後被拆掉了。最使束家人感到自豪的是村上有座建於明代的楠木廳。此廳共有5間,梁、柱、檁均為珍貴的楠本,門檻是降香木做的。這座古建築為抬梁式結構,房樑上刻有花紋,房柱是合圍的油漆圓柱。房檐的滴水瓦排列整齊,那檐牙似飛鳥俯首一啄,那屋檐尖角似鳥嘴伸向空中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