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源流
來源一源於姜姓,出自炎帝神農十一世孫帝榆罔之子昌奇,屬於帝王賜姓為氏。藍氏祖先為炎帝神農十一世孫帝榆罔之子,據《藍氏族譜》記載,藍氏的受姓始祖是昌奇,“昌奇為炎帝神農氏十一世孫帝榆罔之子,生於帝榆罔二十二年(公元前2738年待考),臨誕時有熊國君貢秀藍一株,帝甚喜,因賜姓曰“秀藍”,賜名曰昌奇,後任為火旺,分封於汝南,遂以此地名為郡,後子姓蕃衍,遍處雍、青、徐、荊、益、冀、幽諸州,布甲天下,今之藍氏皆公遺裔”,汝南堂名即源於此。該支藍氏一族,自族譜記載至今已經傳有一百五十三世之多,可謂泱泱大族矣。
據歷史文獻《藍氏族譜》記載,藍氏傳至十代藍善,助夏禹治水,因功授以“牧”都安邑,遂住安邑(今山西安姨),嗣後,藍氏子孫又徙遷陝西,隱居長安、甘肅隴西、湖廣荊州、上元(今江蘇南京朱紫坊)等地。藍氏族人大多尊奉昌奇為藍氏的始祖。
來源二
源於嬴姓,出自遠古賢者伯益之後裔秦子向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戰國中期的周顯王姬扁二年(魏惠王魏罃三年,公元前367年),秦獻公嬴連(嬴師隰)為了向東發展,在蒲、藍(今陝西藍田)等地設縣,逼迫魏國邊境。
在秦子向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地名稱為姓氏者,稱藍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藍氏正宗。
來源三
源於嬴姓,出自戰國時期中山國大夫諸君,屬於以封邑地名稱為氏。諸君,為戰國時期中山國的宰相,因封地在藍(今河北遷安),世稱藍諸君。
在藍諸君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地兼稱為姓氏者,稱藍氏,世代相傳至今。
來源四
源於羋姓,出自春秋後期楚國大夫亹,屬於以居邑地名稱為氏。春秋後期,楚國有個大夫叫亹,因出任藍縣令尹(今湖北荊門),因此後世稱其為藍尹亹。
在藍尹亹的後代子孫中,有以先祖官地兼稱為姓氏者,稱藍氏,世代相傳至今。
來源五
源於回族,屬於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據《認祖歸宗—中國百家姓尋根》記載:回族藍氏是“由伊斯蘭人名(來自阿拉伯語),借用發音相近的漢字姓。入關後便採用了單字漢姓藍氏。回族中的藍氏,因明洪武年間“藍獄”(處罰藍玉及家族),其資料相當匱乏。在歷史文獻中,藍氏又往往被誤記為“蘭”姓。如藍楚芳,在史籍《太和正音譜》中為“藍”,而在史籍《錄鬼薄續編》中則為“蘭”,在史籍《西域文化名人志》中又說:“蘭楚芳,又作藍楚芳”。明朝初期的大將藍玉,官方資料均為“藍”,民間則簡筆記為“蘭”。藍姓回族,自清代雲南回族藍朝鼎(藍二順)及其哥藍朝柱(藍大順)在雲南昭通府[1]開始事變,後攻至四川、陝西,兩兄弟領導的雲南回族事變失敗後(詳見相關文章清代雲南、四川、陝西回民事變),在陝西、新疆等地有少量分布。
特別注意作為回族的藍姓、蘭姓,是回族的同音又一姓,不能“藍”、“蘭”不分。但是因“藍玉案”,改“藍”為“蘭”者應當別論。回族姓氏中有音同字不同的“同源異姓”現象,但回族蘭氏與藍氏卻不同源,不可混同!已確定姓藍的大多是瑤族【少數漢族】
來源六
源於畲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有藍氏族譜記畲族的藍氏來源於畲族的創世祖盤瓠的次子名叫藍光輝,受封護國侯,居處汝南郡,為畲族藍氏的始祖。有的畲族藍姓族譜錯記藍光輝又名藍昌奇。宋、元兩朝之後,一部分或者是為了躲避統治者的殘酷屠殺,或者是出於對漢族文化的崇敬,總之逐漸改變了自己的族稱。這種狀況持續了好幾百年,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福建省的漳浦、龍海、上杭一帶,廣東省的大埔、饒平等地區,許多藍氏族人方一致恢復為畲族的民族屬性,總人口竟然多達數萬之眾。
《水經注》記載盤瓠王生於周平王宜臼七年五月初五,為盤、藍、雷三姓之祖。周莊王四年二月二游沅陵鳳凰山伏獵因山羊所撞捽下山崖掛樹歿,三男一女將盤瓠王屍取下屍首被鴉所食損以糥米飯撞糍補之黑布包好安葬,時年七十三歲。
來源七
源於官位,出自西周時期官吏藍人,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藍人,亦稱襤人、濫人,是商末周初的周族王室內宮設定的一種官位,主要職責就是排解君王的憂慮和精神緊張,實際上類似今天的相聲演員,具有精神醫生的職責。因其穿著五顏六色的花衣服,所以稱襤人、或濫人。在史籍《大戴禮》中記載:“藍人,文王官人,藍之以樂,以觀其不寧。”
在藍人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藍人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藍氏。
來源八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布雅穆齊氏,亦稱布雅齊氏,滿語為BuyamuciHala,世居噶哈里、黑龍江沿岸。後多冠漢姓為閻氏、藍氏等。其藍氏鼻祖為布雅穆齊·富爾賽,滿洲鑲黃旗人,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擔任藍翎長,就是前鋒校尉的助手,由驍勇善戰的勇士充任,平時負責管理日常旗務的副排級,每甲一人,在滿洲八旗中,每旗約有十一位藍翎長,正九品官秩。布雅穆齊·富爾賽後來累官至甘肅提督、西寧鎮總兵。在布雅穆齊·富爾賽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首任官職“藍翎長”為姓氏者,漢化為單姓藍氏,世代相傳至今。
⑵.滿族叢尼勒氏,滿語為CongnileHala,據史籍《長白山先民傳》記載,滿族姓氏,世居地待考,所冠漢姓有藍氏。其藍氏鼻祖為叢尼勒·德恆,滿洲鑲黃旗人,原為吉林駐防,後在清鹹豐三年從征鎮壓太平天國有功,特賞藍翎。在叢尼勒·德恆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受賜“藍翎”為姓氏者,漢化為單姓藍氏,世代相傳至今。
⑶.滿族德敦氏,滿語為DedunHala,滿語“站”,世居黑龍江兩岸,後多冠漢姓為杜氏、鄧氏、藍氏等。其藍氏鼻祖為德敦·明慶,滿洲正白旗人,原在黑龍江駐防,清道光八年晉升為藍翎侍衛,後累官至正白旗都統。在德敦·明慶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榮耀的“藍翎侍衛”為姓氏者,漢化為單姓藍氏,世代相傳至今。
得姓始祖
昌奇公:昌奇公為炎帝神農氏十一世孫帝榆罔之子,臨誕時有熊國君進貢秀藍一株,帝甚喜,因賜姓曰藍,賜名曰昌奇,後分封於汝南,遂以此地名為郡,後子姓蕃衍,遍處雍、青、徐、荊、益、冀、幽,布甲天下,今之藍姓皆公遺裔”,汝南堂名源此。另外,藍氏是神農氏醫術和農業技術的繼承者。
種玉堂:子向。戰國時秦國人。梁惠王(即魏惠王)三年(即公元前367年),秦子向命為藍君,藍即藍田,即今陝西藍田縣,藍田位於秦嶺之北,藍水之東,以產美玉而名聞天下,子向之後以地為氏,稱藍姓,並尊子向為其始祖。
戒君堂:大夫亹。本宗源自羋姓。楚國公族大夫亹,因任藍縣尹,世稱藍尹亹,後裔子孫亦以地名為氏,其後代以藍為姓。為本宗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藍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當今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二十一位,在台灣省是第六十六位的大姓,人口約一百七十二萬三千餘,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11%左右。漢魏之後,藍姓以中山郡、東莞郡與汝南郡為中心,逐漸播遷於黃河中下游諸省,並有南徙於安徽、湖北、江蘇、浙江等地者。藍姓大舉南遷於隋唐間,其中汝南郡一支藍姓遷居今福建上杭藍尾驛,後周廣順二年(九五二年),其裔藍有善遷居會同里藍家莊,有善後裔分遷清流、順昌、石城。藍姓入居廣東亦在唐末五代間,宋初之廣東南海人藍繼宗便為此支裔孫。據廣東五華《藍氏族譜》所載:“十七世萬一郎,由建寧崇善坊遷居寧化石壁鄉。十九世和二郎,於宋時寧化遷居漳州。廿一世廿六郎,徙居廣東梅縣,為梅縣藍氏始祖,其後分衍興寧、長樂、寶安、惠州以及浙江杭州。”今福建南部,宋時是藍姓的繁盛地之一。《廣州初集藍鼎元行狀記》載有“藍氏世居福建漳浦之茗溪”的事實。宋元兩代,藍姓除繁盛於福建外,在廣東,藍姓也繁衍得非常興旺,並且在宋末元初亂世時大批遷居廣西,當然亦有北遷入湖南、四川之地者。明初,山西藍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陝西、甘肅、河南、天津、北京、江蘇等地。明中葉以後,閩粵沿海之藍姓有渡海赴台者,此間亦有廣西之藍姓播遷雲南、貴州以及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歷有清一代,藍姓分布愈廣,今東北三省亦有藍姓入居。
如今,藍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廣西、廣東等省多此姓,上述兩省之藍姓約占全國漢族藍姓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六。
郡望堂號
郡望中山郡:中國古代稱“中山”者有四:①戰國時期原為顧國的都城(今河北定縣),一度為魏所滅,復國後遷靈壽(今河北平山),周郝王十九年(乙丑,公元前296年)為趙國所滅;秦朝時期歸屬於巨鹿郡。②西漢漢高祖劉邦初年(乙未,公元前206年)設定中山郡(今河南登封),漢景帝執政時期改回為中山國,治所在盧奴(今河北定縣),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部與河北省正定縣之間一帶,包括今河北定州、安國、唐縣、新樂、無極、滿城、完縣、望都和保定一帶;南北朝時期後燕以為都城;隋朝開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廢國置郡。③宋朝時期以定州為中山府,治所為安喜(今河北定縣)。④宋朝時期的香山縣;民國十四年(乙丑,公元1925年)孫中山逝世後,民國政府將其改為中山縣,今為廣東中山市,孫中山故里在中山市南部的翠亨村。
東莞郡:西漢時期有東莞縣,治所在今山東沂水。東漢末建安初年(丙子,公元196年),分琅琊郡、齊郡置城陽郡,治所在今山東省沂水縣東北,領八縣。晉朝晉武帝泰始元年(乙酉,公元265年)改置為東莞郡,置於晉陵(今江蘇常州)東南一帶,南北朝時期的南齊末年廢黜,其時轄地在今山東臨朐、沂水、蒙陽、沂源、莒縣一帶。今廣東省東莞市建制置於唐朝,後世所稱“東莞”皆指廣東沿海的東莞。
汝南郡:西漢高祖劉邦四年(戊戌,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當時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潁河、淮河之間、京廣鐵路西側一線以東、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縣、上蔡縣、平輿縣、項城縣一帶地區,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東漢時期(公元25~220年)移治至平輿(今河南平輿)。
堂號
崇興堂:以望立堂。如今江西省上猶縣營前鎮畲族村有保存良好的牌坊(正在申請歷史文物)
汝南堂:以望立堂。
東莞堂:以望立堂。
中山堂:以望立堂。
戒君堂:春秋楚昭王執政時期,伍子胥為報楚平王殺父之仇,率領吳軍攻破楚國郢都。楚昭王倉皇出逃到成臼河邊。這時有一條船離開岸邊,楚昭王認得船上是藍尹亹及其妻兒,就大聲喊:“快讓我上船!”沒想到藍尹亹毫不理睬。楚昭王又大叫了好幾次,藍尹亹才回答說:“自楚立國以來,從沒一個國君丟棄過國都,如今楚國滅亡都是你的錯,你還過河乾什麼呢?”楚昭王沒有辦法,只好從陸路逃到隨國。後來楚昭王在秦國的幫助下回國復位,這時藍尹亹又來求見。楚昭王一聽說他來了,頓時大怒,要把他抓起來。令尹子西在旁勸阻說:“他敢來總有道理,先聽聽他怎么說吧。”楚昭王於是派人去問,藍尹亹回答說:“上一任令尹子常就是因為積怨太多,引起國人不和,所以敗給吳軍。如今大王還想走他的老路嗎?我在成臼河不救大王,是為了懲誡大王,希望大王有所改變。我如今來就是看看大王改了沒有,大王若仍不願改,楚國就完了,既然如此,我這條命又有什麼值得顧惜的呢?”楚昭王聽了大為感動,為了警誡自己,於是重新重用了藍尹亹。
宗族特徵
1、藍姓當今乃一典型的南方姓氏,其源於北,而盛於南。
2、藍姓人才濟濟,惜唐宋之前一度表現得十分沉寂,唐代以後,藍姓名人競現史冊,表現十分搶眼,既有文臣武將,又有詩人畫家、才子佳人。
3、解放後由於漢字簡化緣故,一些藍姓簡寫為蘭,其實藍與蘭有本質區別,蘭姓出自姬姓,是春秋時鄭國公族之後。
4、藍姓在宋人編著之《百家姓》中位列第131位。
家族名人
歷史名人
藍理,清朝康熙年間的平亂名將。表字義甫,號義山,福建漳州漳甫縣赤嶺畲族人,自幼習武,精通刀、槍、矛、盾等各種兵器。有關志傳描述他身材魁梧,能力舉八百斤,足追奔馬,還能拽馬尾倒行。稱號:“破肚總兵”“定海總兵”“菩薩將軍”藍敏,漢代名士。
藍明德,唐代揚州節度使(今南京)。
藍采和,唐末逸士,傳說中八仙之一。他常著破爛藍衫,一腳著靴,一腳跣行,夏天則在衫內加絮,冬天則臥於雪中。每行歌於城市乞索,持大拍板。常醉踏歌:“藍采和,世界能幾何?紅顏一春樹,流年一擲梭。”後於濠梁酒樓上飲酒,有五色雲覆其上,飲畢,乘雲鶴去。
藍繼宗,廣州南海人,宋初宦官。太祖時為中黃門,太宗時從征太原,多稱旨,真宗時遷為入內都知,仁宗時累遷為宣慶使。
藍奎,潮州程鄉(今廣東梅縣)人,宋代學者。哲宗進士,官文林郎、郡博士。其過目成誦,以文章氣節名,學者稱藍夫子。
藍仁,福建崇安人,元末明初詩人。絕意科舉,專意為詩,其詩和平雅澹,有《藍山集》。
藍智,藍仁弟,元末明初詩人。元末與兄往武夷山從杜本,絕意科舉,一心為詩。明洪武十年以薦授廣西按察僉事,以清廉仁惠著稱。其詩清新婉約,與兄齊名,有《藍澗集》。
藍玉,明朝人,定遠(今屬安徽)人,明初大將,驍勇善戰,常遇春妻弟,隸屬常遇春麾下。
藍章,山東即墨人,明朝大臣。成化進士,歷御史、陝西巡撫等職,官終南京刑部右侍郎。
藍瑞,河南鄧州人,明代學者。正德進士,官終漢中知府,後辭官歸里,著有《日省篇》、《求仁錄》、《湍南稿》。
藍廷瑞,四川保寧(今閬中)人,明中葉四川農民起義領袖。正德間起事,轉戰於湖南、湖北、四川、陝西,最多時擁眾十餘萬,自稱順天王。在四川綿陽一帶民間至今流傳藍大順造反,攻打涪城,久攻不下便在綿陽城涪江上築壩,想水淹涪城,從兩岸向江中心築堤,結果無法合龍而告失敗,後在川北被圍求降,尋求緩機,被殺。
藍瑛,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明末清初畫家。擅畫山水,筆墨秀潤。後漫遊南北,風格變為蒼老堅勁,兼工人物、花鳥、蘭竹,骨力峭勁,各具意態,世人稱他為“浙派殿軍”,為武林畫派創始人。其孫藍深、藍濤俱為名畫家,得其祖傳而善畫山水。
藍正春,廬豐鄉人,1724年(清雍正二年)進士,待父母極孝,待老母93歲辭世,方出任安仁縣令。
藍漣,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代學者。博物洽聞,工諸體詩,山水學倪瓚,精篆刻,著有詩集《采飲集》。
藍廷珍,“治台名將”(1663—1729)字荊璞,福建漳浦人,清代將領。官至福建水師提督,加左都督。
藍鼎元,“籌台宗匠”(1680—1733)字玉霖,別字任庵,號鹿洲,漳浦縣赤嶺人,清代知名學者和經世之材,是一位對台灣歷史有很大影響的官吏。著有《鹿洲初集》、《女學》、《東徵集》、《平台紀略》、《鹿洲公案》(又名《藍公案》、《藍公奇案》)等,並參加編修《大清一統志》。其堂兄為清代“治台名將”藍廷珍。
藍桂,下都鄉人,雲南大理府同知。
藍斗南,廬豐鄉人,福清縣教渝。
藍天蔚,湖北黃陂人,關東革命大都督、北伐軍司令。
藍維仁(?~1932),廬豐鄉人,原閩西工農民主政府財政部部長。
藍庭輝,廬豐鄉人,原鐵道兵副參謀長、副司令員,少將軍銜。
藍僑(1911-1998):湖北省廣濟(今武穴花橋鎮藍傑村)縣人。原總參謀部警備部副部長、動員部副部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藍文兆(1919-2001)福建省武平縣人。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藍榮玉,廬豐鄉人,原福建省委常委、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藍漢華,廬豐鄉人,1955年授予少校軍銜,後升為中校,任上杭縣縣長,1984年12月離休,享受副廳級待遇。
藍映林,官莊鄉人,原福建省法制委員會副主任。
藍魯生,官莊鄉人,曾任南京軍區陸軍某師師長。
藍小平,祖籍官莊鄉,南京軍區海軍大校。
藍潔瑛,香港影視演員,前無線電視藝員。
在革命戰爭年代裡,僅上杭就出現了紅軍二十四縱隊司令員藍夏橋、紅軍福建獨立師某團團長藍武華、紅軍第十二軍三十四師一0一團團長藍占開、紅軍第十二軍參謀長藍選煥、杭武縣赤衛團政委藍樹榮、新四軍七師五十一團團長藍錫仁。
藍天野:著名表演藝術家,電視劇《封神榜》姜子牙的扮演者。藍仁興(蘭仁興),福建建甌人,中華五千年來第一套道家書法字型創始祖師,作品獲中國道教協會和中國佛教協會支持,2006年作為國禮在越南國旗上題詞。
藍可兒,藍可兒,加拿大華裔,卑詩大學學生。2013年1月31日失蹤,1月19日上午10點左右在一家旅館的頂樓水箱被發現死亡。
家譜文獻
炎陵十都鎮畲族藍氏族譜,(清)藍念一郎派下藍蔥、藍菁兩房第三次合修,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一修木刻活字印本,清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二修木刻活字印本,2002年三修計算機排印本。藍氏續修族譜八卷,(清)藍星修,清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藍氏族譜翻印版,(民國)侯仁星抄纂,民國十五年(公元1926年)手抄本。現被收藏在四川省川北道潼川府三台縣南路女土鄉地名侯家溝廟子灣謄於藍春發之宅內。
藍氏族譜,(現代)藍氏族譜編委會,1987年鉛印本。現被收藏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
字輩排行
江西藍氏汝南堂字輩:“克傳先永程修尊顯敬體子來柔懷家聲在振啟祥光師善希賢道洪芳俊器銘儒鹹毓秀登朝佐治植綱常”。江西筷子街藍氏字輩:“廷鳳錫祥春芝毓秀賓洪煥彩”。
四川江油藍氏字輩:“若夢興田子元宗盛有林”。
四川資中藍氏字輩:“新錫文光際運恆昌永華開泰傑應書香”。
廣東入川藍氏字輩:“維秀鳳樹曰春茂有福田永宗朝家全正大廷清遠宏安萬世源”。
廣東始光、南雄、翁源畲族藍氏:“家聲在振啟祥光師善希賢道洪芳俊器銘儒鹹毓秀登朝佐治植綱常”。註:使用江西汝南堂藍氏字輩,但有三個版本,有的版本前仍有歌功頌德的字,並將詩中的“在”寫為“大”、“希”寫為“世”,“綱”寫為“廣”的,還有一支同時用新、老譜的,其中第三句為“遠達光華長俊秀”,新譜與老譜以“光”字為對應,該支系世代相傳道教。
東南沿海畲族藍氏字輩:
畲族原來按“大小百千萬念”排輩,循環使用;後來學習漢制,在明朝時期開始排定了“友元奕世德如真全”八個字輩,在一部分畲族任遷入廣東潮州地區後,排定了“創子智欽承孝友傳家國”十個字輩;清朝乾隆年間以後,潮安地區的畲族又排定了“庭名和朝欽仁義禮智信”十個字輩。
湖南沅江藍氏字輩:“念時國玉學君仕金大有萬世仁義本傳家孝可久朝猷寶鼎銘勳業儒珍守根深枝愈成源遠澤宗祖”。
湖北武漢、黃陂藍氏字輩:“廷鳳錫祥春芝毓秀賓洪喚彩”。
河南光山藍氏字輩::“廷鳳錫祥春芝瑞秀賓鴻煥彩”
湖北大悟藍氏字輩:“廷鳳錫祥春芝毓秀賓洪喚彩”。
陝西漢陰藍氏字輩:“克家先澤遠尊祖本宗長敏慎謙恭樹綿延共吉祥”
陝西商洛藍氏字輩:之後修改“國正天興順家新知道”
山東即墨藍氏字輩:“仕用存恆志(立)仁信孝恭傳光裕昭德澤嘉祥衍祖憲”。
新疆烏魯木齊藍氏字輩:“紫曰錦觀應庭章學宏志立世榮昌國士才高貞吉慶文明毓秀紹恩光”。
藍氏一支字輩:“其後以德永遠發強國仁天順家慶祖揚吉世節長良民紅章祝興京方憲青萬江中華舒廣玉仙春光”。
福建台灣
一世藍明德,唐貞觀時人,聰明好學,行為正直,官揚州節都使,當李唐武氏改元天授庚寅歲,自東京河南祖居後移遷於江南省江寧府上元縣,又分徙句容縣元句二邑創業居住,是為金陵始祖。配陳氏,因未育嗣,夫婦虔禱於嵩岳山神,夜夢神人饋藥一丸,陳氏吞之,既(即)覺異香襲體,遂有娠。及產,紅光滿室、異香不散,夫婦合葬於上元縣西山人形坤山艮向。公官游卜地居南京,龍踞虎蟠勢氣新,地靈滾滾生豪傑,歷代簪纓耀古今。生子一:采和。
二世
藍采和,為人耿介,堅志讀書,登唐玄宗開元元年癸丑科進士,授諫議大夫之職,因直言諫帝過寵外戚,遂與權奸楊國忠不合,即退隱終南山,世傳在山修煉成功,白日飛升,即今所謂大羅仙翁是也。葬金鳳崗,海螺形癸山丁向。配蕭氏,繼配岳氏。生子一:仁。公解印辭朝學煉丹,功成白日上青天,有子傳方無後慮,逍遙快樂五雲端。
三世
藍仁:懷抱經濟,不事王侯,唐開元二十五年丁丑歲,宰相姚崇下賑民飢,過宿公所,與之共論治國安民之策,姚相深服其言,乃入朝薦於上,命安車徵聘,公辭不就,惟樂自適其志而已。配邵氏,繼配李氏,生子二:元隆,元盛,殤。
四世
藍元隆:沉潛經史,泥土軒冕。唐代宗廣德元年癸卯歲,其窗友白居易、李泌二人特薦於朝,召下安車徵聘入覲,官拜諫議大夫,使就祖職,公堅辭不受,上深嘉美之,謂其克繩祖武,重待而歸。配項氏,繼配洪氏,生子二:棣,檜,徙移失考。公文章疊贈沐君恩,丹召滿輪下木天。殊想高人難屈就,辭官不已于歸耕。
五世
藍棣:神醫妙手,術並和緩,廣濟生民,絕情爵祿,時人感德,無不仰瞻。唐憲宗元和七年,壬辰歲宰相李泌薦醫帝,不日而愈,帝大喜,降旨封公為太醫院公,拜辭不授封而歸,人鹹慕高風。配鄒氏,繼配蘇氏。公法炙神功勝華佗,濟人妙藥不須多。一粒能治沉疴病,海上仙方極是和。生子一:成之。女二:長適傅德,次適孟文。
六世
藍成之:立身淳良,持身勤儉,竭力耕種,為鄰之倡,,後生懶惰者,多愧見公也。唐開成四年己未歲,公效北地人種棉作絮,御臘蔽寒,教彼居鄰悉知布種,一時鄉裡衣食皆豐,故公過身之後,人猶感嘆也。娶邱氏,繼配楊氏,生子一安。公曆代而今學種棉,弦線作絲勝被氈。臘到不愁霜雪不凍,飽食暖衣逸林天。
七世
藍安:性質聰敏,心思穎異,年方十七,便能文章,才識過人,慎重持己,設策防賊,料量無虛。唐末僖宗乾符三年丙申歲,黃巢作亂,盜賊蜂起,公與鄰人定計防賊,捍衛一境,無不安然,當時父老鹹讚美之。公獨善其身隱草廬,良謀廣見料無虛,設策預防無外盜,一方寧靜得安居。配梅氏,繼配馮氏。生子二:宗誥,殤。宗訓。
八世
藍宗訓:博覽古書,勤稽經典,廣見遠識,審時度機,料意世情,鹹能預中。昭宗丙午歲,黃巢既死,朱溫復興,世事如此,公即先知世方大亂,不能遽平,遂攜家眷急速渡江,移至鳳陽府定遠縣,尋獲山洞而居。公避亂離鄉不計年,山中別處一方天,祥雲封鎖無人去,紫露迷遮有鳥喧。配熊氏,繼配樂氏。生子二:昭,穆後未詳。
九世
藍昭:性情閒雅,隱逸謳吟,時石晉天福元年癸卯歲徙隱嵩之石室山。配馬氏,繼配劉氏,生子二:一俊,一秀,移徙失考。公吟曰:欣移石室隱嵩嶺,帝歷無頒歲莫尋,洞中梅發知春到,池內蓮開識夏臨。日觀游鹿穿林舞,時聽飛禽繞樹聲,信是白云為鎖鑰,山間人市兩沉沉。
十世
藍一俊:學識高超,宋初建隆辛酉歲,陳摶論世,幸太祖登基,相與拊掌笑曰:民得其主也。公離石室而自吟曰:干戈既息快人心,聖主當陽萬國欽。銳意卷囊離石室,寬懷攜眷出山林。居安既得近淮處,避開何須遠地尋。構室荒郊甘盡力,日耕夜讀值千金。配荀氏,繼配趙氏,生一子備。
十一世
祖藍備,四海平安,歲無荒歉,冬無暴寒,黎民樂業,得趣(盤)桓。
大宋淳化元年【註:公元990年】庚(寅)雍熙盛世,久息煙火,四民各就其業,公抱王佐之才,懷經邦之略,猶思樂守田園而不仕。
(自)詠詩曰:
結屋齊傍苦讀書,懸針刺股效先儒;
日新月異惟時習,萬軸牙籤總不虛。
三篋五車皆覽遍,一同理義總包符;
世人若問功名事,韞匱藏之待價沽。
十三世
藍章,春耕夏耨,秋收冬藏,效斯學足,三餘任余所欲。宋神宗元豐元年【註:公元1078年】(戊午),國泰民安,春和鹹稔,賢才在位,我公讀父書,努力三餘,養成經綸,腹隱平志,樂業鋤耕,恆視功名如草芥,斯時國支。
呂余簡贈其詩曰:
學貫天人志氣高,茅蘆雖陋志雲霄;
我皇若肯垂三顧,拔取驚人守天(朝)。
十四世
藍萬福,治極生亂,君政失宜,細觀國鑒,今有揆公其明察,動合神機。宋徽宗(政和)七年【註:公元1117年】丁酉,不修國政,大興士木,親讒遠忠,民怨盜起。公因元月仰觀天文不樂,曰:即日國亡家(破),遠避莫可全身。遂移家逃走,宗族渡江(建)康居之句容【註:今江蘇省句容縣】(遠)縣。
有詩曰:
治極修防有亂時,惟(料)神算合天機;
那時智者覺先避,古今高人共一揆。
十五世
藍吉甫,字神嘉。神農九世孫,藍昌奇公之後,唐開元癸丑【註:公元713年】,科進士,授左輔(闕遷諫)議大夫,藍采和公之十四世孫也。
父藍萬福居逮康之上元縣時,建宅朱紫坊。
妻韓氏。公生於太宗嘉定元年【註:公元1208年】,其為人也,洪模大度,才志過人,常誦司馬溫公之句,頗積陰功於冥冥中,(為)子孫長久之計者公也。
值宋理宗寶慶元年【註:公元1225年】乙酉,公,年十八(歲),(方遭金胡)擾攘天下洶洶,斯民鮮有定業,胡師游(牧南侵)。
(時)人嘆曰:北寇南侵,危安莫卜,破邑陷(州,酷遭荼)毒,家散人亡,神號鬼哭不已。
棄建(康居朱紫坊),兄弟中途相失,隻身居福清縣【註:今福建省福清縣】之五(鄉,開基立)業,藍氏居閩,蕃蔓之盛,(實)奉公為(鼻祖),葬於(華)國山大坐人形子山午向。
自吟一(首詩):
陡遇胡兵犯帝鄉,黎民處處盡遭殃;
犬吠骸骨無埋葬,鴉啄身屍是可傷。
父母恩深俱折散,夫妻弟兄各分張;
追思(昔)日艱難事,淚灑西風泣兩行。
娶福清縣林氏女七娘,終葬於華陽穀蛇形申山寅向,生三子,常新、(常靈、常秀)。
十六世
藍常新,字世盛,吉甫公之長子也。其(人)豪爽不羈,勇剛過人,豈肉眼能識之乎,公幼(稚時)有巨人志,稍長掀揚於世,富資富甲於鄉,閭有(志)向學,常欲(察)天(定)為至人。
宋理宗淳祐六年【註:公元1246年】由(福清)縣,從建寧縣【註:今福建省建寧縣】崇善坊興基業。有子四人,(俱善)教之,兼能特達時務,彼方賈似道專權,不動(心)術,公即埋頭樂隱,惟日與友楊祚、蔡沈、李桐諸賢講明道學,足跡不入公門,杖編性理,諸書傳於(來)世。
其楊龜山贊公:
毓秀秉凜山川地靈人傑;
詩書學貫諸賢閩南第一。
壽享六十六,葬於建寧縣之西山,醉翁倒地形庚山甲(向)。後人有詩。
妻福清縣李氏女一娘,享壽六十八歲,葬於建寧縣之南(山)岑,海螺形癸山丁向。生五子,藍萬一郎(娶雷氏)、萬二郎(娶曾氏)、萬三郎(娶羅氏)、萬四郎(娶賴氏)、藍萬五郎(娶丘氏)。
十七世
藍萬一郎字鉅大,常新(公之長子),兄弟五人,餘外出他處,其人少有異稟(童稚不偏於群輩,鄉邦皆器)重之,弱冠即能練達,時務如老成人,居(家有法度,好)賢悅士,一本於衷心之誠,若他眾無有伍之者。
宋度宗元年【註:公元1265年】乙丑,賈似道把握朝綱,剝民膏脂,嫉妨賢才,閉塞言路,民怨盜起,北虜方張,建寧城失守。公慮禍及,乃遷於江寧之寧化【註:今福建省寧化縣】石壁鄉,開基創業,為彼一世祖也。
有三子,皆英傑,公惟隱逸山林,優遊自娛,享年五十六,葬於本處中州壩,上水游魚形。娶懷上賴六郎之女為配,終葬於夫墳之右,生子三人,熙一郎(娶謝氏)、熙二郎(娶朱氏)、熙三郎(娶劉氏、王氏)。
十八世
藍熙三郎,字子安。藍萬一郎公之三子也,其人天性孝、友善、事父母、克讓兄長,鄉里以為賢。
有子二人,俱善教之,有發憤凌雲之志。乃當時輕文重武,公始改行其義,公素勤於稼穡,循循然能導,其群下家眾悅之,平生剛介果敢有為,人無不敬之。解忿息爭,入詞悅服,(蓋)其盛德有以致也。享年七旬七,葬於水口臥牛岡後。
和二郎遷長汀【註:今福建省長汀縣】坪嶺水口,拾骸骨大葬於牛欄內,今曰牛欄祖是其墓也。
妻王十七郎女王雲英,享年七旬二,葬於水口臥牛岡後,和二郎亦移坪嶺,同夫骸俱大葬於牛欄內。生子三人,和一郎(娶徐氏)、和二郎(娶李氏)、和三郎(娶溫氏)。
十九世
藍和二郎,字長樂,乃熙三郎之次子也。其人兄弟俱不共住,(其為人也),惟其生而穎異,知讀父書,刻志立功,(異)於大就,時人以刀筆,吏勸之。公曰:穎廝也,爾何曾期予,於若是耶,(乃)益發憤卓(然與天地)仝春,自一言一行以至終身由之,莫非法度,(泰定二年丙)寅【註:1325年】遷父母骸骨,攜家眷徙長汀【註:今福建省長汀縣】城下坪嶺,水(口)白雲樹下構宅而居,當時殯骸安於牛屋之上,候吉地而葬,豈期牛祖開金骸墜下,天與葬,子午墳墓成,高如山立,至今傳牛欄祖是其跡也,坐漁翁撒網形,公視大喜遂改建宅舍於墳之下,樂耕田畝以終身,享年七旬三,葬於屋角,頭人形。妻寧化坊張氏(月)娥,享年七旬三,附葬於夫墳之右,生一子,曰藍大一郎。
二十世
藍大一郎,字君厚,乃和二郎之子也。其人深沈、多智,狀貌魁梧,度量恢宏,情懷豁達。先娶武坪姚氏劉大二郎女曰三娘,末及生育。因歸寧母家,至中途大坪崗,忽有疾風猛雨,立驚昏仆地,從人散(而)即葬焉,雨止墳墓已成,享年三十六,今大坪崗(醉翁)倒地形坐西向東。
繼妻本府水門東街曾萬三娘,至太宗致和三年【註:公元1326年】丙寅,生一子乳名寅生。明宗天曆元年戊辰(1328年),生一子乳名辰生。文宗至順元年庚午(1330年),生一子乳名庚生。寧宗元統元年壬申(1332年),生一子乳名壬生。(元)統二年甲戌(1334年),生一子乳名甲生。元統四年丙子(1336年),生一子乳名丙生。元統六年戊寅(1338年),生一子乳名戊生,及後七子長成皆英傑斯時也。財豐、業廣、家富、人興,貫朽粟陳,名彰邦域,諸子各有遷喬,自立之志,公亦順其志,時置基業,均憑親鄰而分析雲。
長子藍念一郎、(次子念)二郎、三子藍念三郎,分居武平上保張豐,念四郎念分居上保張豐,藍念五郎分居武平【註:今福建省武平縣】,(念)六郎分居林坊,藍念七郎分居上杭廬豐。
公至大明,(平定江南,國號洪武【註:1368年】斯年甲戌),皆亂稍平,民有(賢)主,公年七十有一,欲巡(諸子各居之處),自水口起發,最後思者,武坪大禾堡念五郎(居)地可其意,夫婦留此,遂為歸老之鄉。末年蓄積厚置眾村、大員塘祭朝等處,共田貳拾叄畝五分,為祭田。命次子念二郎合共五郎共辦共祭,訂為定日,後照煙,受祭掃諸墳。
洪武十九年【註:1386年】丙寅十月十四日,公無疾,整衣端坐,終於正寢享年八十九,葬於上杭人形宛,藍穴巽山乾向丙辰分金(向)。
(後人有)詩讚曰:
堪羨坪嶺羨大夫,育子七人立規模;
(枝枝)競秀源流遠,世世傳芳事跡休。
富有(聲名)驚閥閱,貴多廉恥遠皇都;
江南派衍金(陵者),名字森森列書圖。
藍大一郎公生。
藍念一郎長汀上杭祖【今福建省長汀縣】。
藍念二郎大一圖祖。
藍念三朗上保祖。
藍念四郎上杭【註:今福建省上杭縣】平安里祖。
藍念五郎武平【今福建省武平縣】大保祖。
藍念六郎林坊【註:今福建省】和鄉祖。
藍念七郎廬豐漳州【註:今福建省漳州市】浙江廣東祖。
自神農一世帝來,世代宗源一株結子。
二十一世祖
藍念六郎,妣楊氏。
二十二世祖
藍永嗣,妣劉氏。
二十三世祖
藍贊裕,妣張氏。
二十四世祖
藍伯齊,妣劉氏。
二十五祖
藍玉昭,妣劉氏。
二十六世祖
藍士端,妣何氏。
二十七世
社藍積用,妣曾氏、張氏。
二十八世祖
藍君展妣張黃氏、王氏。
二十九世祖
藍汝完,妣卓氏。
三十世祖
藍維棟,妣賴氏。藍維梁公妣遷居湖廣。藍維棟公生於大清康熙十(七年)【註:公元1678年】,嘉應州平遠縣【註:今廣東省平遠縣】小柘鄉,戊午歲十月初九日戌時(生)。妣賴氏,所生四子長名秀榮、次秀華、三子秀(富、四子)名秀貴,自祖先年遷居四川潼川府三台(西路胄土鄉),素勤稼穡,有淳厚之志,後(創)業於三台縣(南路)女土鄉【註:今三台縣古井鎮】,地名九曲彎,享年七旬九,卒乾隆二十年【註:公元1755年】十一月十八日,戌時正寢,卜葬三台縣西路胄土【註:今三台縣樂安鎮工農村】,小地名斑竹園,安厝作墓巽山乾向分金○○,均發各有其所,每年春秋丞賞。
妣(賴氏,生於)廣東,生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甲戌歲,閏五月十九(日)酉時,(享)年六十五歲,終於戊寅歲三月二十六日巳時壽終。○○端安葬,後遷骸於業乙山辛向未曾抱整墳墓,(子)孫合從等卜吉,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十一月初二日壬午歲壬子,壬申日戊申時,遷復就穴、安葬,立碑抱墳修墓,(花銀)費數兩,每年祭掃以為子孫永遠綿綿之序。
三十一世祖
藍秀榮乃維棟公(長子),秉性剛直,生廣東省,康熙六年【註:1721年】○○○○時生,從廣東七十歲,仁公接往上川【註:意為藍維棟七十歲時,仁公應是藍鳳仁,當時還是嬰兒】,榮(享年八十三,亡矣葬嵐靛)山,葬左家業內,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九月二十九日卜吉地,買(三台)縣西路胃土鄉,左家溝左姓業地,遷骸寅山兼艮坐丙寅向丙甲二八分,金山運,丙辰穿山甲寅術山命在寅仙祖壬辰,葬期課道光戊子年(公元1828年)九月壬戌二十九丙寅甲午時,安筋作墓,當年戊子冬月甲子初八甲辰,甲子時立碑,就時遷骸安葬。
鳳仙不祀,○○○○挨墓作冢。
妣謝氏安葬廣東省嘉應(平)遠縣小柘鄉,生五子。
三十二世祖
藍鳳仙無子。
藍鳳仁,妣林氏。
藍鳳禮,妣袁氏。
藍鳳能,妣黎氏。
藍鳳才,妣徐
三十二世祖
藍鳳禮,排行第三,生清乾隆九年【註:公元1744年】甲子歲三月二十五日子時廣東省嘉應州平遠縣小柘鄉刁凹生長人氏,享壽六十一歲,(故)於嘉慶九年【註:公元1804年】甲子歲,四月二十五日巳時亡故,葬於左家橫溝。
妣袁氏,生於乾隆二十七年(註:公元1762年)壬午歲八月十七日亥時,系三台縣西路濫泥溝人氏,享年七十五歲,亡於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丙申歲,七月○○卯時告終,葬於艾家溝為墳。生三子,長藍祿樹、次芳樹、三華樹。
三十一世
祖藍秀榮,妣謝氏,生(五子)。
三十二世祖
長子藍鳳先,不祀。
次房藍鳳仁,妣林氏。
三房藍鳳禮,妣袁氏。
四房藍鳳能,妣黎氏。
五房藍鳳才,妣徐氏。
三十三世祖藍祿樹,妣趙氏,生六子。
曰千、曰萬、曰通、曰達、曰和、曰富
三十四世祖藍曰通,妣張氏,生二子。
藍曰和,妣杜氏,生三子。
三十三世祖
藍祿樹,鳳禮公之長子也,生乾隆四十七年【註:公元1782年】壬寅歲,三月十六未時,系空山子人氏,享年六十一歲,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壬寅歲八月十三日午(時)告終,葬於艾家溝為墳。
妣趙氏生於嘉慶己未年(公元1799年)正月十六(日)子時,系中江縣雙河口人氏,享年八十四歲,亡於光緒壬午年(公元1882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已時告終,葬於侯家溝李家灣為(墳)。
生六子,長曰千、次曰萬、三曰通、四曰(達、五)曰和、六曰富。
三十四世祖
曰和,祿樹公之五子也,(生於道)光庚寅年,【註:公元1830年】七月十四日午時,潘家(壩)長人氏,享年七十八歲,亡於光緒34年【註:1908年】二月二十四午時告終,葬於倒坐廟ОО山庚向,溝尾半坡為墳。
妣杜氏,生於道光癸卯年(公元1843年)四月初ОО時,亡於光緒癸卯年(公元1903年)正月二十一午時,ОО葬於侯家溝廟子灣為墳,癸山丁向ОО,為記書岩洞生長人氏,生三子四(女),子春玖、次子春發、三子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