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始祖
倪寬。千乘(今山東廣饒縣)人,西漢大臣,水利家。治《尚書》,歷侍御史、中大夫、左內史等職,後拜御史大夫。在任期間,重視水利建設,調發民工,於鄭國渠上流南岸,開闢六輔渠,使周圍高地得以灌溉。他政績卓著,得到人民擁護。寬乃顓頊後裔。周武王時,封顓頊後裔於邾,傳到夷父顏時,由於有功於周天子,就將其次子友(一說肥)別封為附庸,居於阝,因阝為邾之附庸,所以又稱小邾國。其曾屢次從齊桓公尊王攘夷,所以榮耀一時。戰國時阝國被楚國所滅,子孫便以國為氏,後由於避仇,去掉“邑”旁成姓,後又加“人”旁成倪姓。因阝國始封於誰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而其後裔倪寬見諸史冊,名聲顯赫,故後世倪姓尊倪寬為倪姓的得姓始祖。姓氏來源
倪(ní)姓來源有:源流一
出自曹姓,黃帝後裔邾武公次子之後,以國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及《辭源》所載,春秋時期,邾武公將次子封於郳(故城在今山東滕州境),建立郳國,為邾國附庸。子孫以國名為氏,稱為郳氏。戰國時郳國被楚國所滅,為避仇改氏為兒(念ní,不簡作“兒”),再後又以郳去“阝”加“亻”旁成倪姓。漢初有御史倪寬,其先即為公子肥後裔。源流二
源於姬姓。出自遠古顓頊帝後人邾侯之封地,屬於以國名為氏。在遠古時代,今山東半島上生活著一支氏族。他們因種種說不清的原因而崇拜蜘蛛,認為全氏族成員都是這種神聖的蜘蛛的後裔,並受其庇佑。於是,他們把蜘蛛當作自己氏族的祖神來祭祀,用它來做氏族的圖騰和徽志,而稱呼本氏族為“邾”。古代的邾氏族主要集中生活在今山東省鄒縣一帶。他們將自己所居之地也稱為邾,因而在今山東鄒縣一帶留下了邾城(今山東鄒縣)、邾嶧山(又名鄒山、邾山,在鄒縣南十六公里)等地名。周武王姬發執政時期,封顓頊帝的後代曹安(陸終第五子)之後人於邾(擁有今山東費縣、鄒縣、滕縣、濟寧縣、金鄉縣等地),並且挾為附庸,建立起邾國。邾國弱小,依附於周王朝,後又依附於強大的魯國。邾國的名稱,經傳又寫作“邾婁”,戰國時又通稱“鄒”或“騶”。專家學者們研究的結果,認為“邾婁”是當地土語,“邾”是正名,而鄒、騶則是戰國後所用的同音通假字,與偃國稱燕之類相同。邾俠開創的邾國,後來又有較大的變化和發展,並衍生出小邾與濫國。他也因開創之功而被後人尊為朱氏、邾氏、顏氏、鄒氏、婁氏等姓的大始祖。到了漢朝時期,有一位著名的西漢大臣、水利家倪寬,他是千乘郡人(今山東廣饒縣),治尚書,歷侍御史、中大夫、左內史等職,後拜御史大夫。倪寬在任期間,十分重視水利建設,調發民工,於鄭國渠上流南岸,開闢六輔渠,使周圍高地得以灌溉。他政績卓著,得到朝廷上下的讚揚和人民的擁戴。倪氏到底始以於誰,在姓氏學界一直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其後裔倪寬則明見史冊,且名聲顯赫,故而後世倪氏族人大多尊奉倪寬為得姓始祖。
因此,曹氏、倪氏、朱氏三姓實際上同宗同源,這三氏加起來人口已經超過三千萬,位在21世紀排名第八位的趙氏之前。
源流三
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牧童鮮卑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魏書·官氏志》的記載:後魏代北複姓賀郳氏改郳姓,後又改為倪氏。賀郳氏,其祖先為慕容鮮卑的分支吐谷渾部,在北魏孝文帝推行漢化改革政策時,將其多改成漢字單姓,一部分人稱賀氏,亦有一部分人稱郳氏,後隨著融入漢族的歷史過程,改稱倪氏,且人數遠遠多於邾侯後裔,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四
出自商諸侯兒伯,商諸侯有兒伯,子孫為倪姓源流五
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朝時期蒙古乃馬真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蒙古族倪馬查氏,亦稱尼瑪察氏、專圖尼馬察氏,源出元朝時期蒙古乃馬真部,始祖為額合偏武,以姓為氏,世居尼馬察(今黑龍江穆稜東興凱湖彼岸俄羅斯烏蘇里斯克一帶)、滹野(今烏蘇里江支流俄羅斯境內達鳥河流域)、訥殷(今吉林撫松松花江上游流域)、喜祿河(今遼河)、琿春(今吉林琿春)、黑龍江沿岸等地。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NimacaHala。清朝中葉以後,蒙古族、滿族倪馬查氏,多冠漢姓為倪氏、楊氏、榆氏、張氏、佳氏、尼氏、魚氏、和氏、障氏等。
源流六
源於滿族,出自金國時期女真盍散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倪沙氏,亦稱尼沙氏、尼察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盍散部,以姓為氏,滿語為NisaHala,漢義“結實”,世居那木都魯(今俄羅斯濱海地區)、尼沙(今吉林龍潭山下一帶)、烏蘇里綏分(今綏分河上游地區)等地,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後多冠漢姓為倪氏。
源流七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今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倪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倪氏,世代相傳至今。
人口
倪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一位的姓氏(在台灣省則排在第九十五位),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四。地域分布
倪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現在,在山東省的滕州和棗莊兩地,俱有叫做兒城的地方,根據考證,這兩處地方正是春秋時兒國的所在地,當然,也正是後世倪姓和姓的最初發源地。阝國被楚滅國後,逐漸北移,大多在千乘之地落足,後繁衍昌盛,逐漸成為倪姓千乘郡望。戰國時,有宋國人說,說明此期已有倪姓人在河南落籍。兩漢時,見諸史冊之倪(郳)姓漸多,除寬外多為史書散見之人物,如皇妃女句、兵家良、揚州刺史諺、九真太守式、羌主庫、臨淮(今屬安徽)人長卿、齊國臨淄人萌等。可見此際之倪(郳)姓仍主要繁衍于山東境內,並有入安徽北部一帶者。至稍後的南朝,有江陰太守倪啟、尚書左丞同平章事倪曙,說明在漢魏之際,姓已改成倪姓,並說明此際因社會動盪已有倪姓播遷江南。兩晉南北朝時,倪姓於史書鮮見。隋唐之際,倪姓在北方的分布漸廣,今河北、河南、山西等境均有倪姓人活動的身影。唐末時,由於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致使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始有倪姓大批遷往江南。兩宋時,倪姓入載史冊之人甚多,從其籍貫來分析,說明此期倪姓已分布今江蘇、安徽、江西、福建等地。宋末,由於元世祖大肆圍剿南宋之殘留勢力,江南之江、浙、閩一帶,烽火四起,元兵所到之處,燒殺擄掠,百姓聞風而逃,故倪姓漸分衍於今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元末,百姓再次遭受劫難,兵火過處,玉石俱焚,華東、中原、中南之地人口銳減。明初,明政府為恢復當地經濟,從山西大量移民,倪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今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河北等地。倪姓遷台,時在清代,有倪姓從福建渡海而去。此期亦有倪姓人由山東闖關東去東北三省者。如今,倪姓在全國分布甚廣,尤以江蘇、湖北、上海等省市為多,上述三地之倪姓約占全國漢族倪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諸暨倪楊氏一族,本為倪氏所改。望出千乘,派接浦江倪氏盈公大宗。盈公第八世孫倪炤,為宋為龍圖閣學士,因拒王安石變法,流放新州。倪炤幼子倪順尚在襁褓之中,為全宗嗣,倪順被親人藏匿在概浦(今應店街十二都煤垯)外婆家。官府緝捕,外婆孟氏以同歲的幼舅調包頂替,倪順得以保全。他長大後,奮發讀書,成績出眾,後念外祖家楊氏之恩,即以母姓楊氏應試,考中宋元祐三年(1088)戊辰科進士,歷官至禮部尚書,詔贈金紫光祿大夫,右僕射,韶陽縣開國公,諡文貞。倪順即為諸暨倪楊氏始祖。
諸暨倪楊氏族盛齒繁,至第四世“千”字輩分為七宗。各宗獨立修譜,自成字派。在次塢鎮徐塢楊村建有總祠,已毀。
郡望
千乘郡:春秋時期齊國有封邑名為千乘,因齊景狩獵於境內的青田而得名。西漢時期改置為郡,治所在千乘縣,故城在今山東省高青縣高苑鎮北部,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北部博興、高青、濱縣等一帶地區。東漢時期曾一度改為樂安國。
堂號
千乘堂:因郡立堂,亦稱樂安堂。
自立堂號:經鋤、鋤經、帶經、怡德、世德、承德、合一、貞一、建本、報本、崇本、愛日、寧遠、永思、集義、繼善、樂善、雍睦、遺安、培德、種德、敬業等。
家譜
浙江蕭山新壩倪氏宗譜十四卷,(清)倪介眉等修,清光緒九年(公元1883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浙江鄞縣蛟川倪氏宗譜三卷,首一卷,(清)倪敬沼纂修,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愛日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浙江樂清虹川倪氏宗譜九卷,(民國)倪可棟修,倪逢庚纂,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九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圖書館。
浙江蘭溪龍門倪氏宗譜十卷,著者待考,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蘭溪縣金湖鄉倪家村。
浙江蘭溪西倪氏宗譜,著者待考,民國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蘭溪縣屏山鄉倪家村。
浙江浦江浦陽龍池倪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九卷。現被收藏在浙江省浦江縣檔案館。
浙江蘭溪金湖倪家村志,(現代)村志編委會纂,1997年鉛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上虞橫山倪氏宗譜,(民國)倪奎修等修,民國元年(公元1911年)經鋤堂修木刻活字印本七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上虞賀溪倪氏宗譜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國)倪啟壽等主修,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經鋤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上虞古虞倪氏族譜,(清)倪明等纂,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二冊,今僅存第一~二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上虞橫山倪氏宗譜,(清)倪啟生主修,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經鋤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永康壺山倪氏宗譜,(清)倪守銓等纂,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永康壺山倪氏宗譜,(清)倪慶發等纂,清鹹豐十年(公元1860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冊,今僅存第一卷、第三卷、第六~九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永康壺山倪氏宗譜,著者待考,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冊,今僅存第五卷、第十四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永康壺山倪氏重修宗譜,著者待考,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今僅存第三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永嘉、樂清倪氏分遷永樂二邑間合輯宗譜四卷,首一卷,(清)花禁山農幼伢子纂,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修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東陽倪氏宗譜,(清)倪啟略等總理,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今僅存第一~二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金華龍門倪氏七修族譜四十一卷,首一卷,末二卷。(民國)倪福華等纂,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五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金華龍門倪氏四修族譜,(清)倪清錢等纂,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冊,今僅存第二卷、第五卷、第七~十卷、第十四~十八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金華龍門倪氏五修族譜,(清)倪漢潘等纂,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木刻活字印本九冊,今僅存第十一卷、第十三~十四卷、第十七卷、第十九~二十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金華龍門倪氏族譜,(清)倪易書等纂,清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今僅存第一卷、卷首。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金華龍門倪氏祠堂重定頒胙規例五卷,首一卷,(清)倪正誼等纂,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金華倪氏祿申堂派下外譜,(清)倪易書等纂,清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今僅存第一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金華倪氏家乘,著者待考,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報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冊,今僅存第二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江蘇金壇金沙兆岐倪氏族譜,著者待考,民國年間經鋤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冊,今僅存第二卷、第十三~十四卷、第十六~二十一卷、第二十三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樂清、永嘉倪氏分遷永樂二邑間合輯宗譜四卷,首一卷,(清)倪天保纂,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承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寧波鎮海西管鄉後倪倪氏宗譜十六卷,首一卷,(民國)陳祖詔德總纂,民國十三年(公元1924年)培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杭州遂安辰溪倪氏宗譜四卷,首一卷,(清)倪志乾修,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敦義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杭州遂安辰溪潭邊倪氏宗譜四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倪敦倫木刻活字印本二冊,今僅存第一卷、卷首。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開化開邑倪氏宗譜二卷,著者待考,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積厚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嘉善倪氏家乘,(清)倪榮鼎纂,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杭州遂安辰溪倪氏宗譜十卷,(民國)倪德軍等主修,民國十五年(公元1926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冊,今僅存第一卷、第四卷、第七~八卷、第十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杭州遂安辰溪倪氏宗譜,(清)倪法魯等主修,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冊,今僅存第二~五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杭州遂安辰溪倪氏宗譜,著者待考,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冊,今僅存第二~五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蕭山浦陽千乘龍池倪氏重修宗譜五十卷,(清)倪憲存總理,清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十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蕭山浦陽千乘龍池倪氏重修宗譜,(清)倪允慧總理,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九冊,今僅存第二卷、第四~八卷、第十一~二十一卷、第二十四~三十卷、第三十二卷、第三十四~三十五卷、第三十九~四十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蕭山浦陽千乘龍池倪氏重修宗譜,(清)倪憲章等總理,清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冊,今僅存第一卷、第三卷、第六卷、第十一~十二卷、第十四~十九卷、第二十一~三十一卷、第三十六~三十七卷、第四十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蕭山浦陽龍池倪氏宗譜,(民國)倪安定等校,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今僅存第七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蕭山浦陽倪宗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一冊,今僅存第三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江蘇梁溪倪氏宗譜十四卷,首一卷,世表二十四卷,(清)倪會亭等修,清鹹豐七年(公元1857年)帶經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六冊。現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江蘇鎮江潤東丹徒倪氏重修族譜六卷,(清)倪典慎纂修,清鹹豐九年(公元1859年)怡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吉林大學圖書館。
江蘇鎮江丹徒倪氏族譜十四卷,首一卷,(民國)倪思宏纂修,倪文濤編纂,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吉林大學圖書館、日本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江蘇鎮江京口丹徒倪茂堂倪氏重修宗譜六卷,附餘慶錄,(民國)倪榮鈞等修,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帶經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江蘇丹徙倪氏族譜十四卷,首一卷,(民國)倪思宏纂修,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江蘇宜興倪氏宗譜六卷,(民國)倪晉芳等主修,倪觀森等編,民國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鋤經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今僅存第一~五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江蘇無錫倪氏家乘,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六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江蘇無錫梁溪倪氏宗譜誦芬錄十四卷,首一卷,世表二十六卷,(民國)倪城等纂,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清閣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六冊,今僅存誦芬錄第一~三卷、第七~八卷、第十三卷,世表第一卷、第五~六卷、第八卷、第十一~十四卷、第十六~十八卷、第二十卷、第二十二~二十六卷、卷首。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諸暨暨陽倪氏宗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育備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諸暨暨陽城南倪楊氏宗譜二十卷,首三卷,(民國)楊鴻鼎纂,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翼善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諸暨暨陽城南倪楊氏宗譜,(清)楊吉庵等總理,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翼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諸暨暨陽南倪楊氏宗譜,(清)楊吉庵等纂修,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翼善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安徽祁門倪氏族譜三卷,(清)倪望重等重修,清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安徽省圖書館、安徽省博物館、安徽省徽州市博物館(另有一部存兩卷)。
安徽祁門倪氏族譜二卷,(民國)倪望隆等續修,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有兩部)、安徽省徽州市博物館。
安徽桐城倪氏宗譜三十八卷,首二卷,(民國)倪斗山、倪冶牛等編,民國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帶經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冊,今僅存卷首兩卷。現被收藏在安徽省圖書館。
安徽慈堂湖倪氏宗譜六卷,首一卷,(清)倪寶璜纂修,清同治年間手抄本六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安徽靈璧楊疃鎮倪家村
安徽望江倪氏家譜,(現代)倪文蔚、倪冷峻等著,1997年大雷岸經鋤堂鉛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安徽祁門倪氏族譜,(民國)倪愚山等修,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安徽祁門倪氏族譜,(清)倪宗袞等纂,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二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湖南湘潭雲湖倪氏五修族譜十三卷,(清)倪遠輝纂集,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帶經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現被收藏在廣東省中山圖書館。
湖南湘潭中湘雲湖倪氏六修族譜十六卷,(民國)倪芳鏡、倪培本等纂修,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帶經堂鉛印本十六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湖南衡陽倪氏四修族譜二十六卷,首三卷,(民國)倪蓉鏡纂修,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千乘堂鉛印本三十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湖南中湘雲湖倪氏六修族譜十六卷,(民國)倪芳鏡纂修,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帶經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上海南匯倪氏宗譜,(清)倪金報纂,清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鋤經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上海崇明倪氏家乘,(清)倪錫爵等纂,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上海崇明倪氏家乘,(民國)倪錫爵等纂,民國十三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九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上海倪王家乘首編三卷,本編六卷,附編一卷,(民國)錢基博等纂,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上海中華書局鉛印本二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福建連江琯頭浮岐倪氏族譜五卷,(民國)倪聖富、倪華鑾等纂,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稿本。現被收藏在福建省連江縣檔案館。
倪氏草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倪氏族譜六卷,(清)倪典纂修,清鹹豐九年(公元1859年)怡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倪氏四修族譜二十六卷,首三卷,(民國)倪蓉鏡纂修,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千乘堂鉛印本三十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字輩
山東德州齊河倪莊字輩:“勇友良善桂,士發德柴龍”廣東揭陽倪氏字輩:“仕子維協,萬端克捷,宏隆祖武,永昌建業。”
另1990年,潮陽、揭陽、普寧等四縣倪氏各屬宗親代表,於潮陽鶴洋村潮州開祖十五公祠召開合族宗親聯誼會。確定統一續立新輩序,並一致贊同新輩序嘉字為:“承統煥章,培英毓賢,仁經義緯,緒澤衍綿”;鶴洋倪村從“世”字,潮安生聚村從“忠”字,揭陽碩和村從“永”字,普寧鳳村從“勤”字,汕頭達濠和圍村“參”字,陸豐甲子赤坎村從“春”字起啟用新輩序。
山東成武倪氏字輩:“嘯清欽華延世修”
安徽阜陽倪氏字輩:“會秉(雲)恩(山元)毓(裕傳宗)道(振大)晉(新朝)祖澤顯思紹時徵代乃昌鍾英延國瑞汝祚其允揚”。
安徽桐城倪氏字輩:“天大有一漸晉恆”。
安徽淮南倪氏字輩:“天文春(啟立素)永(井鳳)士(世建)”。
四川江安倪氏字輩:“朝德洪玉登正中大光明文映高星斗子裔世代興崇仁傳教澤尚義振家聲忠厚承先烈詩書啟後生永培天作育遠紹祖基榮吉定祥征應嘉元瑞兆成”。
四川內江(威遠)倪氏字輩:“念昔先仁,休有烈光;宣召義問,為民之章;時序再位,保其家邦”
四川樂至倪氏字輩:“繼中(宗)邦天……”
四川宜賓倪氏字輩:“文映高星斗”。
浙江三門倪氏字輩:“洪逢昌忠君”。
浙江象山倪氏字輩:“一本士遵永思備載”。
浙江諸暨倪氏字輩:“頃瑤(瓊)儀欽灝賢質讓岦(理)圭疇旻宗憲圭寅德勝曉昭時景彰均孝友詩禮克纘”。
山東滕州倪氏字輩:
長支派:“保張福文來西發光延登文(廣)成(永)開振(盛)長有道(德)清(鳳)明世界”;
二支派:“保偎孜思子(邦)文應清尚亭(志)永(自心)彪(動士樞)恆(宗萬繼)興(振樹鳳)夢(玉漢)克(廣繼肇)景(允令)寶(德)福(傳)”;
三支派:“保瑜恭思邦榮可光迎柱崇繼守宏道士義培明良”;
四支派:“保顯伸思邦閔得士珊允(慎)繼(振志)景(從可學)吉(寶自)登(善春道)士(家)玉(其)培明良”;
五支派:“保憲龍愷寵沛東丕存田(公元)光(尚)方(北)朝(文)鳳(傳)玉(興)允(永景)建(憲)國(慶)家(廣)”;
六支派:“保貌亭尚千顯文龍佩克作逢廣立士守印祥景德”;
七支派:“保選思來希發光延丕自(廣)宗(德廷)純(南文)步(學興)若(堂長)復(士道玉)金(承慶思)伯(義)昭(培)允(永明)正(良)”。
山東曲阜倪氏字輩:“天大有一漸晉申恆世光壽祥慶景兆”。
山東聊城冠縣倪屯倪氏字輩:“雲曉西賢汝延培思其”。
廣東汕頭倪氏字輩:“承統煥章培英育賢仁經義緯緒澤衍綿”。
江西南康倪氏字輩:“興發泰富貴登科定賢名昌志司中一乾元享利宗仁義禮智信福祿壽增榮文星高吉照忠厚傳家聲”。
河北黃驊倪氏字輩:“宗幫天新……”
福建泉州、南安倪氏字輩:“智齋宜勉輩才堯繼茂林嘉德燕詼貽謀延擁植功維孝友恭傳芳世美仁們蔚起”。
河北河間倪氏字輩:“天祥景殿振”。
重慶酉陽倪氏字輩:“政財世月耳元紅明”。
河南濮陽倪氏字輩:“守子加成培盡應”。
江蘇儀征倪氏字輩:“德自在高恆玉宏啟朝”。
湖北荊州宜昌倪氏字輩:“……登鞏宗大茂永昌學文高華有開必先同心志道萬世光乾本月常懷福照上天……”。
倪氏雍睦堂一支字輩:“克文本道大恩字起宏光肇前人偉望啟永世隆昌輔治英才翠傳經德澤長”。
倪氏一支字輩:“天啟善良地篤純厚人呈忠祥和大吉昌”。
山東萊西倪家莊:永雲孟秀芳,和泰崇忠良
內蒙赤峰倪氏字輩:“(占)傳(玉)傳(鳳)傳(洪)下一代缺少族譜希望山東老家能找到我們是哪一支。
河南商丘倪氏字輩:“永正大學懷,傳鳳文如獻。慶廣興中華,光明照遠方。善君立祥志,守國振家邦。"
河北高碑店市梁南村倪氏字輩:“世、萬(文)、德、守、振、紹、博。”
歷史名人
倪寬西漢官員,字仲文,千乘(今山東廣饒縣樂安街道倪家村)人。歷仕廷尉、掾舉侍御史、中大夫、左內史、御史大夫。漢武帝太初九年,奉詔與司馬遷等共定《太初曆》,精通經學和曆法,且善文辭。
倪說:戰國時期宋國人,一說宋國大夫,著名哲學家,遊學稷下,以善辯著稱,較早提出“白馬非馬”的問題。
倪萌
字子明,漢代臨淄(今山東淄博)人。仁孝敦篤,遇荒年,民相食,與兄出城采蔬,被捉,欲食兄。萌言兄瘦,不如萌肥健,願代之。感其義不殺。
倪若水
藁城(今屬河北)人,唐代名臣。進士出身,出任汴州刺史時,政尚清靜,風化大行。唐玄宗派人捕珍禽異獸於南方,若水諫止之。官至右丞。
倪曙
字孟曦,閩侯縣白沙汶溪人。五代詩》,倪曙名列第五。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再舉乙己許佑孫榜進士及第,為太學博士。倪曙文字俊雅,當時制詞有“螢雪服勤,屬詞清妙”之語,為唐僖宗所讚賞。黃巢起義時,避歸故鄉,會閩王從子延彬刺泉州,雅好賓客,曾與徐寅等以賦詩飲酒作樂。未幾,出遊嶺表,南平王劉隱招禮之,辟置幕中。南漢高祖即位,擢為工部侍郎,進尚書右丞。乾亨元年(917年),詔同平章事,不久以疾卒。
倪文一
福安(今屬福建)人,宋代官吏。鹹淳年間進士,官安仁縣尉,清流知縣。元兵南下,歸隱,元世祖徵召不赴。
倪思:湖州歸安(今浙江吳興)人,宋代學者、官吏。歷任禮部侍郎、禮部尚書,
倪思
以直諫著稱。其博學多才,著有《經鋤堂雜誌》、《齊山甲乙稿》、《兼山集》等。
倪濤(1087-1125),北宋官吏。字巨濟,廣德軍(今安徽廣德)人。少能文,年十五,試太學第一,遂擢進士。累官左司員外郎朝議取燕雲,大臣有不敢言其非,惟濤建議遼守盟約,不犯邊;當今宋軍不習陣戰,軍儲不足,毋輕易出師,否則引來後患。忤王黼,被論罷,貶監朝城縣酒稅又徙茶陵船場,卒。著有《雲陽集》。
倪瓚
(1301-1374),元代畫家,詩人。原名珽,字元鎮,號雲林,別號幻霞生、荊蠻民等。常州無錫梅里祇陀村(今江蘇無錫梅里鎮)人。出身江南富豪,信奉道教,元末為避戰亂,散盡家資,遁隱五湖三泖間,寄興書畫。他性情孤僻狷介,有潔癖,世人稱之為倪迂。擅山水、竹石、枯木等,其山水師法董源、荊浩、關仝、李成,加以發展,畫法疏簡,格調天真幽淡。作品多畫太湖一帶山水,構圖平遠,景物極簡,多作疏林坡岸,淺水遙岑。用筆變中鋒為側鋒,折帶皴畫山石,枯筆乾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風格蕭散超逸。墨竹蕭爽清麗。論畫主張抒發主觀感情,認為繪畫應表現作者“胸中逸氣”,不求形似,說“仆之所謂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其繪畫實踐和理論觀點,對明清文人畫家有很大影響,享譽極高,畫史將他與黃公望、吳鎮、王蒙並稱元四家。工書法,擅楷書,古淡秀雅,得魏晉人風致。有《水竹居圖》、《容膝齋圖》、《漁莊秋霽圖》、《虞山林壑圖》、《幽澗寒松圖》、《秋亭嘉樹圖》、《怪石叢篁圖》、《竹枝圖》等傳世。倪瓚亦善詩,除寫景狀物外,部分作品亦能觸及現實,詩風自然秀拔,清雋淡雅。著《清閟閣集》12卷。
倪謙
(1415-1479),明臣。字克讓,號靜存,上元(南京)人。正統進士。授編修。景泰初奉使朝鮮。天順間累遷侍講學士。因主考順天時黜權貴之子,被治罪戍開平。憲宗召復,終南京禮部尚書。曾預修《寰宇通志》。有《朝鮮紀事》、《倪文僖集》等。
倪文俊
沔陽(今屬湖北)人,元末南方紅巾軍將領,號蠻子,從徐壽輝起義,任元帥,曾屢克元軍,一三五六年,迎徐壽輝於漢陽,重建天完政權,自任丞相。後謀殺徐壽輝未果,遂奔黃州,被其部將陳友諒所殺。
倪元璐
1593-1644),明臣、畫家。字玉汝,號鴻寶,浙江上虞人。天啟進
倪元璐(1593-1644),明臣、畫家。字玉汝,號鴻寶,浙江上虞人。天啟進士。授編修。歷官戶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剛正忠烈。《明史》載其“雅負時望,位漸通顯”。曾疏論,東林非邪黨,乃天下人才淵藪,又請毀《三朝要典》。李自成陷京自縊死。諡文正。清諡文貞。工詩文書畫。尤善行草,畫山水石竹,水墨生暈,極有蒼潤古雅之致。有《倪文貞集》、《疏林竹石圖》,《鴻寶應本》等。
倪用賓(?-1661),清官吏。明末清初吳縣(今屬江蘇)人,本姓王,字重光。諸生。順治十七年(1660)吳縣令任維初搜括民財,嚴征逋欠錢糧,又私侵常平倉儲米千石,人民怨恨。世祖喪期,他與諸生哭廟時,乘機遞揭帖於巡撫朱國治,但因國治與維初有牽連,反遭收捕,並羅織成罪,構陷致死。
倪燦(1627-1688),清初學者、史志目錄學家。字闇公。江蘇上元(今南京)人。以舉人授翰林院檢討,以有史才著稱。參加纂修《明史》,撰《藝文志序》,稱傑作。亦擅書法及詩,有《雁園集》。
倪稻孫: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書畫家、詞家。少工填詞,游吳公之門,名播吳越。性嗜金石,精篆隸。善畫蘭,筆疏墨淡,饒有逸情。
倪映典(1885-1910),近代民主革命烈士。清末安徽合肥人,字炳章。光緒三
十一年(1905)加入岳王會。後在江南陸師學堂炮兵科畢業,任清新軍第九鎮炮標隊官,密謀革命。同年加入同盟會。三十三年回安徽,先後任新軍騎兵營管帶及炮隊隊官等職,並與熊成基等謀於次年春起義。事泄,至廣州,充新軍見習官及炮兵排長宣統二年(1910)初發動新軍起義,遭到廣東水師提督李準突然襲擊,兵敗犧牲。
倪嗣沖:安徽阜陽人,北洋軍閥皖系首領。早年投淮軍,後附袁世凱,二次革命時,奉袁之命攻占安慶,任安徽都督。袁死後,附段祺瑞。一九二零年直皖戰爭,皖系戰敗,被解職。
倪嗣沖
倪志亮:北京人,中共高級將領。黃埔軍校畢業,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四方面軍參謀長兼紅軍大學校長、八路軍一二九師參謀長、西滿軍區副司令員等職。解放後,任駐朝大使、解放軍監察部副部長等職。並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將軍銜。一九六五年逝世。
倪志福:原籍上海市,195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第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屆中央委員,在中共第十、十一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在中共十二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曾擔任第七屆、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等重要職務,2013年4月24日15時在北京逝世,享年79歲。
倪征燠:中國第一位國際大法官,我國著名的法學家。倪征燠回國時,正值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日本戰犯,中方因為證據不足,難以使土肥原、板垣等十惡不赦的戰犯伏法而處於危急關頭。深諳英美法律的倪征燠臨危受命,挺身而出,決心為國家和民族討回公道。“雖然採證艱難,但是如果我們不能把對中國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戰犯繩之以法,天理難容!我們無臉再見父老鄉親!”說到動情處,倪老眉峰上揚,仿佛又回到了昨日的審判庭上,對祖國的愛,對敵人的恨,躍然臉上。倪征燠不辱使命,最終用他豐富的學識和高超的辯論技巧對侵華主要戰犯提出了有力的控訴,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利益和尊嚴。
倪匡:著名小說家。原名倪聰,字亦明。1957年到香港,作過工人、校對、編輯,自學成才,成為專業作家。他寫作面十分廣闊,眾體皆備,小說則包括偵探、科幻、神怪、武俠、言情各種。寫作速度也十分驚人,每小時可寫八千字,曾同時為12家報紙寫連載。武俠小說以《六指琴魔》為代表,想像奇特,也曾在金庸出國期間代寫《天龍八部》連載。倪匡先生的作品範圍極廣,包括武俠、科幻、奇情、偵探、神怪、推理、文藝等各類型的小說、雜文、散文評論、劇本。
倪獻策:
倪萍,中國山東榮成人,節目主持人,演員和作家。1979年進入山東藝術學院。1990年進入中國中央電視台,主持了十三屆春節聯歡晚會和各種大型晚會。2002年與楊亞洲導演首次合作電影《美麗的大腳》拿下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此後主演的電影屢獲國際大獎,其中包括蒙特婁國級電影節最佳女演員。曾擔任全國青年聯合會常委和第九屆,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
倪潤峰:前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山東榮城人。1967年畢業於大連工學院(現大連理工大學)機械製造專業。1985年5月任國營長虹機器廠廠長,1988年6月起任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是中共十四大代表、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人民政府原顧問。
倪妮:中國女演員。2011年參演由張藝謀導演的電影《金陵十三釵》,飾演女主角玉墨,從而進入演藝圈,並憑藉在此片獲得第6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新演員獎、第7屆華語青年影像論壇年度新銳女演員獎、第十二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受矚目女演員獎和第21屆上海影評人獎最佳女演員獎。
2013年與Angelababy、劉詩詩及楊冪一同入選成為“新四小花旦”。7月26日與馮紹峰主演電影《我想和你好好的》。12月31日上映的電影《等風來》,片中飾演女主角“程羽蒙”。
倪虹潔:2001年倪虹潔因婷美內衣廣告進入娛樂圈並被評為“全國十大廣告明星”之一,2002年擔任電視連續劇《爸爸叫紅旗》的女主角;2003年參演首部電影《非常浪漫》;2005主演《武林外傳》中的祝無雙而走紅;2011年出演電影版《武林外傳》;2012年,倪虹潔參演《艾米加油》和《夢回唐朝》,飾演兩個完全不同的角色。2013年,倪虹潔主演的性感喜劇電影《一夜驚喜》於8月19日在全國上映;同年倪虹潔又接拍了宅斗劇《愛情悠悠藥草香》。
倪大宏:1986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中國國家話劇院演員,第十七屆梅花獎、第九屆文華獎獲得者,可謂當今華人影壇第一流的重量級演技派“黃金配角”。曾出演話劇《陽台》、《浮士德》、《哈姆雷特》、《羅姆洛斯大帝》、《玩偶之家》、《生死場》、《臭蟲》、《趙氏孤兒》等,出演電影《泥鰍也是魚》《快樂到家》、《滿城盡帶黃金甲》、《高山下的花環》、《西夏路迢迢》、《活著》等,出演電視劇《新三國演義》、《喬家大院》、《八兄弟》、《盛世華衣》、《大鱷浮頭》、《大明王朝1566》等。
倪景陽:2001年出演第一部電視劇《老爸向前沖》;2002年出演校園青春偶像劇《十八歲的天空》女主角“裴佩”;2004年出演首部電影《散打》。2005年出演古裝武俠劇《小魚兒與花無缺》;2010年出演《絲絲心動》;2013年出演《古墓魅影》;2014年2月13日倪景陽主演電影《白日焰火》獲得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倪敏然(1946年4月30日—2005年4月)台灣地區演藝人員。籍貫浙江金華。父親是農民。其妹倪蓓蓓是台灣資深廣播人,好事聯播網創辦人。
倪梓強:1997年12月生,是江蘇省海門中學高一學生,2009年開始接觸全腦記憶培訓之後,連續5年參加了世界腦力錦標賽,總獲得了8金3銀2銅的好成績,曾被譽為中國的記憶神童。2014年參加江蘇衛視的最強大腦,晉級賽於2月14日播出,挑戰賽第一期於2月28日播出。
倪一文男,漢族,1917年出生,山東省文登市人。1933年12月參加革命工作,1934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浙江鋼鐵廠副廠長等職,其事跡被收入2007年8月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發行的《開國將士風雲錄》一書中。
其他倪姓名人有宋官吏倪文一,學者倪朴、詞人倪偁;清詩人倪淑、倪婉,詞人倪小等。近當代倪姓名人有政治家倪志福,國際法學家倪征,語言學家倪海曙,油畫家倪貽德,電影演員倪萍,西洋棋手倪華等。
倪捷:浙江東陽人,電動車知名企業家。
春秋倪國
2002年6月3日,棗莊市文物部門接到民眾反映,報告說棗莊市山亭區東江村南的一個被稱為“高土台”的地方有古墓被盜掘的痕跡。在報請上級文物部門批准後,棗莊市文物部門對其地的三座古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從而終於使在地下埋藏了2200多年的春秋倪國重見天日。
通用聯
四言通用聯
源自姬姓;望出千乘:全聯典出倪的起源和郡望。世承魯緒;系衍邾封:聯典指倪氏出於姬姓。周武王時,封顓頊後人於邾,邾侯又封子於婁(今山東滕縣)。子孫以國為姓,得郳氏。為避仇,改為兒氏,後又加“亻”旁改為倪氏。
書呈八策;畫列四家:上聯典指明朝末年浙江省上虞人倪雲璐,字玉汝,號鴻寶,明天啟年間進士,歷任編修、國子祭酒,官至戶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曾上書《制實八策及制虛八策》,抗擊魏忠賢餘黨楊維垣壓制東林黨的行為。能詩文,善行草,工畫山水竹石,有《倪文貞集》、《倪易內外儀》。下聯典指元朝畫家倪瓚,字元鎮,號雲林子、幻霞子等,無錫人。家中極富,築雲林堂清閟閣收藏圖書文玩,並作為吟詩作畫的場所。初奉禪宗佛教,後入“全真教”。元末戰亂中,賣出田宅,疏散家財,浪跡太湖一帶,寄居田莊佛寺。擅長畫山水,創造了“折帶皴”寫山石法,多取材於太湖一帶景色,疏林坡岸、淺水遙岑,意境清遠,自稱“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寫胸中逸氣”。作品中簡中寓繁、似嫩實蒼的風格,對明、清文人山水畫很有影響,後人把他與黃望、吳鎮、王蒙合稱“元四家”。又工書法。詩文有《倪雲林先生詩集》、《清閟閣集》等。
宋朝遺逸;漢吏循良:上聯典指南宋朝時期的福安人倪文一,字元芳,鹹淳年間進士,任安仁縣尉,曾妥善安撫鄰境的少數民族。後官清流知縣。元兵南下,歸隱而不再做官,曾拒絕元世祖的徵召。下聯典指西漢朝時期的千乘人倪寬,少年時家貧而愛讀書,為人家耕種時,常把經書帶到田頭。漢武帝時,射策補廷尉文學卒史,曾代掾史寫奏章,受到武帝稱讚,後歷官左內史、御史大夫。為官受到吏民信任和敬愛,事跡被寫入《史記·循吏傳》。 衣冠全節;饘粥陰功:上聯典指明朝時期的倪元璐,致仕還鄉,聞京師陷,衣冠拜闕,自縊死。下聯典指宋朝時期的倪閃好施與,歲大飢,煮粥濟人。
五言通用聯
詞名播吳越;詩風傳江浙:上聯典指清朝時期的書畫家、詞家倪稻孫,字米樓,仁和人。少工填詞,游吳谷之門,名播吳越。性嗜金石,精篆隸。善畫蘭,筆疏墨淡,饒有逸情。下聯典指清朝康熙時期的舉人、書法家、詩人倪燦,字總音,錢塘人闇,錢塘人。才學淹雅,博學鴻詞,參與修篡《明史》,所撰《藝文志序》,窮流溯源,人稱傑作。書法詩格,秀絕一時,有《雁園集》。七言通用聯
威震鄂湘三千里;名列元末四大家:上聯典出元朝末期南方紅巾軍將領倪文俊(公元?~1357年待考),號蠻子,沔陽人(今湖北沔陽),遷居黃陂(今湖北黃陂)出身漁民,跟從徐壽輝起義,任元帥。元治平五年(公元1355年),大破元威順王寬徹普化水軍於漢川(今湖北漢川),連克湖北許多州縣。元太平元年(公元1356年)迎徐壽輝於漢陽,重建天完政權。自任丞相。後率軍入湘,大勝。元太平二年(公元1357年)被其部將陳友諒所殺。下聯典出元朝末期的畫家倪瓚,原名廷,字元鎮,號雲林,無錫人。世為豪富。擅長山水,多以水墨為之。其畫簡中寓繁,似嫩實蒼,於水墨山水有新的發展。與黃望、王蒙、吳鎮並稱“元末四大家”。八言及以上
品學兼優,聞名遐邇;書畫俱妙,落墨超逸:全聯典指明朝時期的進士倪元璐(公元1593~1644年),字汝玉,號鴻室,上虞人(今浙江上虞)。明天啟年間進士,授編修。後擢戶部尚書兼翰林學士。詩文為世所重,書畫俱工。落墨超逸。風節文章,與現科進士黃石齋絕似。勸農緩刑,政令孚於黎庶;修學訓士,教化洽乎儒林:上聯典指漢朝時期的名人倪寬的事典。下聯典指唐朝時期的右丞倪若水字子泉,蒿城人。出任汴州刺史時,政尚清靜,風化大行。後拜右丞卒。
稱耆宿能文,與高鶚吳麟媲美;有賢郎踵武,繼荀尤薛鳳成名:本聯為由雲龍挽近代名人倪宣三輓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