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姓

宮姓

宮姓,中國姓氏之一,源於姬姓,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漢族姓氏。春秋時,虞國有個大夫叫宮之奇,他本來是周初所封的同姓[宮+阝]國(今山西平陸縣東)國君的族人,因為[宮+阝]國被晉國滅掉,宮之奇舉族逃往虞國,改以國名為姓,即[宮+阝]氏。成語假途滅虢、唇亡齒寒的典故說的就是虞國和虢國。當時宮之奇聖恩阻虞君不成,仰天長嘆說虞國注定要滅亡,宮之奇不能坐等當晉國的俘虜,只得又率族人逃往曹國。後來,宮之奇的[宮+阝]氏後人改[宮+阝]去耳為宮,形成今天的宮姓。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1982年全國第三次人口普查,從七省抽樣結果,宮姓排在152位。

東萊遷布

一早年的遷徙

東萊宮氏鼻祖宮熙儒,當年從中原抵達崑嵛山,居住於現今的文登市界石鎮柳林莊。他在此生活的時間很短,後周禪宋時(公元960年)從中原出發,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即逝世於崑嵛山前的南原,總計不過4年的時間。據考證,南原即現今的昆陽村,舊名宮家莊(1981年改名),在元初已無宮姓居住(現被王姓入住)。

熙儒公的後裔最初生活居住在以柳林莊為中心的周圍村莊,以後陸續遷徙各地。塋碑和譜書曾記載了自熙儒公始至其後11世,其中有名字者13人,名字失考者至少有28人。例如,譜書記載:“世系昭昭,初自柳林村,遷居宮家莊(昆陽),由宮家莊徙居迎仙橋西嶺上村。嘉城公由嶺上村遷於長學山前,並卜兆於茲(即居於長山村)”。而《文登市志》記載,嶺上村的宮姓,是元初遷自雲南,估計市志的說法有誤。文登市志又記載,柳林莊的宮姓,在明朝的中期由海陽所遷入,這個說法也可能有誤。各地的宮氏宗祠曾有楹聯:“柳林舊族,桃嶺分支”;“分支崮水,譜朔崑山”。由此可知,柳林的宮姓,是很早的土著舊族,宮姓也在桃花峴居住過,並向外分支遷移。崮水指柳林村前的小河,崑山即崑嵛山。

《乳山市志》記載,境內宮姓皆為文登縣柳林土著舊族後裔,主要分三個族支:

(1.)柳林宮姓一支徙萊陽濯村。這個族支的後裔人數最多,後面再專門記敘。

(2.)明洪武年間,柳林宮姓一支遷馮家鎮徐家村,後裔析居吳格莊、宮家疃、南西屋等村。譜書也記載:“寧邑徐家村……系二公之後”。寧邑,即寧海州。以前馮家鎮屬寧海州管轄。可見此市志的說法有據可信。

(3.)明景泰年間,文登議城宮姓(與柳林宮姓同一族系)遷白沙灘鎮宮家村,後裔析居宮家莊、小灘等村。宮家村的宮本森,歷時三年,將此支宮氏序入譜書,計11萬字。宮本森生於1945年,現為嶞崮山“德馨園藝場”場長。

宮熙儒公的後裔柳林宮氏,除留居當地和早年外遷形成三個大的族支,其後至現代就只有因為謀生、求學等原因而零星遷移,再無大批的遷徙了。

二萊陽濯村宮氏

《東萊宮氏族譜》奉宮天授為第一世祖,是不夜宮氏鼻祖宮熙儒的第七世孫。天授祖生有七子,有六子名字都失考。第六子名宮福,在北宋末年由文登柳林遷居萊陽濯村,是萊陽宮姓的始遷祖。現在膠東宮姓的世次,即以此為根據由宮天授為第一世開始排列。

宮福祖生一子宮溪;宮溪生五子,名曰:仁、義、禮、智、信。兄弟五人分爨後,仁、禮居濯村;義、智遷居(乳山市崖子鎮)青山村;信回遷文登。此後,子孫興旺發達,遍布於膠東,又發展至全國乃至世界各地。

(1.)輝煌的時代

歷史上膠東宮姓最顯赫的時期,是金元時代的萊陽宮氏一族,家富位顯,業績盛赫。擁有良田萬頃,聚五業於一廬,以耕稼、詩書、禮義、清白處世,聚族而居,老幼常滿三百餘口,成為當時的巨室望族。

四世祖宮禮,金大定二十五年(公元1185年)進士,積官青州刺史、騎都尉、開國男,誥封朝列大夫,賜紫金魚袋;他是宮姓歷史上第一位進士;生一子福壽。五世祖宮福壽,誥贈光祿大夫,生三子:誠、謙、詵,皆有官銜。六世祖宮詵生九子,六人有官銜;又有十孫,七人有官銜;其七孫宮鎮,元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進士,榮任大司徒,位列三公,授光祿大夫;權高位重,是宮氏從始祖宮之奇起,到現今為止,在全國政權中位居最高的職務,有“宮半朝”的美譽。此時,同族的其他子弟有官銜者,可達族人的半數。金元之時,是萊陽宮氏仕途發展的鼎盛時代,也是東萊宮姓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

(2.)遷布

四世祖兄弟五人:仁、義、禮、智、信,分炊後,仁、禮二祖留居濯村。隨著人口的發展增加,後世子孫開始逐步外遷擴散。

依據中國的傳統習俗,長子長支留守故居。長子仁祖之後裔和禮祖(行三)的長孫誠公之後裔一直在濯村聚居了十六世,至十七世才開始分遷。以近距離為主,向以濯村為中心的周圍村莊擴展。濯村,屬萊陽市姜疃鎮,在五龍河下游左岸,依山環水,土地肥沃,為宮氏一族的生息繁衍提供了優厚的環境條件。現在濯村有1500多戶、5000多人口,其中大部分為宮姓,號稱萊陽第一村。

禮祖的次孫謙公,生有6子13孫,後裔先居濯村,在第十世開始分遷。如萊陽的董格莊、西中荊、徐疃莊、穴坊和即墨大韓村、蓬萊宮家莊、平度八里莊等村,其宮姓都是宮謙公的後裔。河北省東光宮氏始祖宮友賢,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殿試高中一甲第三名探花,他是即墨宮氏,後定居東光縣城東大宮家村,應該是謙公的後裔。

禮祖的季孫詵公,生有9子10孫,先居濯村,其後裔也在第十世開始分遷。如萊陽的瓦馬、澤口、棲霞的桃村等地,其宮姓都是宮詵公的後裔。

四世祖義、智(行二、行四)分居在青山村。義祖生福德;智祖生福安,福安生大成。《東萊宮氏族譜》只記錄到六世大成公一人,再其後的世系和名諱皆失考。東萊宮氏族譜重修於民國十六年(1927年),青山有5人參加修譜,但正文卻無青山的內容。為何失傳無考,我問了許多家族父老,都不知是什麼原因。有《青山宮氏族譜》,重修於民國十三年(1924年),以宮欒之子宮文章為青山族支的第一世祖。根據總世系和命名字輩推算,宮欒在東萊宮氏族譜是第十五世祖。如果欒公是大成公的後裔,那么之間就有八世失考。

對乳山市崖子鎮青山村,《乳山市志》有此記載:金末元初,宮文章由萊陽縣濯村遷此立村,以山取名青山。這個記載有錯誤。首先,《青山宮氏族譜》清晰地記載了自文章公至現在是十五世左右,按至多30年一代人計算,文章公生活的年代是公元1550年前後,即明朝嘉靖年間時期,而市志記載的時間和人物明顯不符。再次,萊陽四世祖宮義、宮智兩兄弟是從濯村遷居青山的始遷祖。根據他倆的親兄弟宮禮中進士在金大定二十五年(公元1185年)的記錄;又根據現在萊陽宮氏後裔多在三十世左右,以至多30年一代人往回計算,義、智二祖遷居青山的時間應在公元1190年左右。記錄和計算的兩個時間相符,此時是金朝(公元1115年--1234年)的中期。而元朝建立於公元1279年,和1185年相距晚了近100年,時間不符,不可能是在元初。因此,青山的建村,應該是:金朝大定年間(或中期),宮義、宮智兩兄弟從萊陽濯村遷此立村。此說是否正確?僅供參考。

青山,位於山東半島丘陵地帶的中心,乳山河的源頭,四面環山,一條狹窄的乳山河谷在村東委蛇而下,環境相對封閉。隱蔽而安全的環境,像一個現實中的世外桃源,保證了宮氏子孫在此安靜地生息繁衍。現在,青山村有人口600多戶,絕大部分是宮姓。

青山村周圍的村子,如:馬石店、棗林、南馬石、台上等村的宮姓,都是由青山遷入。諸往鎮的口子、崖後、大龍口、二龍口、岳家、白沙灘鎮的八甲等村的宮姓,大部分也是由青山遷入。

青山宮氏,崇武偏文,尚俠仗義。村民有習武的傳統,有童謠說:“青山娃娃剛會走,就會演練四門斗。”清朝最後一任大內總管、賜穿黃馬褂二人之一、八卦游身連環掌正宗傳人、一代武術大師宮保田,即出生在這裡。宮炳炎,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進士,曾任陝西省石泉縣知縣,也是青山人。他與保田一文一武,同光共輝,成為青山宮氏一族的兩顆耀眼明星。

四世祖宮信(行五),在金朝中期與四兄長分炊後回遷文登,辭世以後葬在西老塋(文登宮氏祖塋)內,其塋碑在民國時期猶存。信祖生一子福寧。1927年,重修東萊宮氏族譜,文登的占家埠、嶺上、石硼子等村有四人參加,但是正文也沒有文登族支的內容。現在文登的柳林莊、嶺上村、宮家莊等村子的宮姓,一部分應該是四世祖宮信既其子宮福寧的後裔;另一部分應該是始仙祖宮熙儒其他子孫的後裔。昆陽村原名宮家莊,現在雖然沒有宮姓居住,但也是宮氏當年的發源地之一。

宮姓命名

命名定式即排輩用字。東萊宮氏奉不夜始仙祖宮熙儒的七世孫宮天授為第一世祖,其後一本化萬,開枝散葉,大支之下,小支派繁盛,各個支派的排輩用字並不統一,但在述論輩分時,總的世系都可續上。20世紀90年代是三十世左右,大多數在26--34世之間。幾個大支派的命名定式如下:

⑴文登:(27世始)

培錫雲本照,在銘清樂為;坫欽洪樹煥,圻鎮汝椿熙;坤鐵漢林炳,堯錦沂榆烣。偏旁以土金水木火排序。⑵萊陽:(27世始)

楨煥基欽汝,模熙塏錦湄;椿煇增錫澤,桂煦坫鍾滋。偏旁以木火土金水排序。

⑶即墨:(26世始)

裕(用在後面)中嘉崇,垂象肇成;運(用在後面)用方正,繼述乃恆。

⑷蓬萊:(21世始)

鳳龍聖國兆,守恆延書香;道蘊開嘉會,健行實為良。

宮姓其他譜系和東萊譜系不一定能續上世次關係,也有各自的排輩用字,例如高密:(15世始)克樹業思獻,厚毓雲景興;從志明會聯,運敘垂承永。東北一支:家修業自昌,國志尚明梁;興學崇正道,安泰思綱常。陝西省戶縣:(11世始)從希鳳文可,世德保平安;正元生福運,庶士體純天;務本恆聯立,興宗致啟觀;順基存履泰,秉好允成全;守法為能效,修行善貴遷。維清尚自裕,宏化兆長延。等等。

東北一支:福錫寶殿,明勝兆祥,光吉常慶,懷志興緒(輩分16字以續,就是16字用完由後人再續16字)

蓬萊現有大宮家、宮家莊仍在使用輩分,能推的輩分只有:大學炳煥文,天恩玉秀生。20世紀90年代文字輩已經很少,多是天恩玉秀生5個輩分,並且生字輩以後也沒輩分可排了。

歡迎大家來補充,希望提供的派字正規準確,不要排亂次序和使用諧音。

科第世家

科第世家——泰州宮氏(zt修正補充)

明末清初,江蘇省泰州市宮氏一族,以科舉起家,造就了宮氏大家庭的又一輝煌。

泰州宮氏從明萬曆46年(1618)宮繼蘭起至清道光29年(1831)宮玉華止,歷經213年,在省級鄉試中就考中“舉人”27名,內有7人考中進士,這些人都見載於《泰州志.選舉》中。再從《明清進士題名碑錄》中查得,明清兩代全國共有宮姓進士14人(明代3人,清代11人),而泰州宮姓就占有7人(明2人,清5人),占全國宮姓的一半。這樣的情況,不但泰州稀有,全國也很少見。因此,稱泰州宮氏為“科第世家”,毫不誇張。

根據多方查訪並統計,現將明、清兩代泰州宮氏一族八代人的舉人、進士按考中年代先後列舉如下:

宮繼蘭

(1579—1658)原名宮大壯,字貞吉,號鶩鄰,景隆子。庠生,明萬曆戊午46年(1618)應天府舉人;崇禎丁丑10年(1637)二甲六名進士。授工部吏司主事,署員外郎事協理六科,統視夏鎮河道,山東兗州府知府。告養歸,起廣東羅定兵備道,按察副使兼布政使。子二:偉鏐,偉鈺(幼殤)。

宮偉鏐

(1611—1680)字紫陽,號紫元,繼蘭子。邑庠生,崇禎己卯12年(1639)副榜,崇禎壬午15年(1642)舉人,崇禎癸末16年(1643)會試會魁、殿試三甲69名進士。授翰林院檢討,充主講官,未就。明亡不仕。子十一:夢仁、昌宗、開宗、象宗、雲宗、龍宗、鴻營、鴻歷、世洪、鉽、世垚

宮夢仁

(1623—1713)原名宗,字兗宗,號定山,偉鏐子。廩監生,康熙己酉8年(1669)順天府舉人。康熙庚戌9年(1670)會試會元,康熙癸丑12年(1673)殿試二甲第五名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貴州道監察御史,河南督理糧儲道布政使參議,湖廣按察使,湖北驛鹽道參議,提督山東學政,按察使副使,通政使,兵部督捕,大理寺少卿,都察院左僉都御史,通政使,都察院副都御史,福建巡撫、提督軍務。子二:壽平、懋讓。

宮懋言

(1673—1732)字書升,號淡庵,鴻歷子,增生。康熙丙子35年(1696)江南舉人,康熙癸未42年(1703)會試會魁,殿試二甲十一名進士。授山西臨汾縣知縣,山西克安府通判,袁州府知府。(其父鴻歷,比其年長17歲,而中舉時間反遲其九年)。子六:耀亮、耀僑、耀靖、柳晟、耀奎、耀彬。

宮鴻歷

(1656—1718)字友鹿,號恕堂,偉鏐子,廩貢生,康熙乙酉44年(1705)順天府舉人(經魁),康熙丙戌45年(1706)殿試二甲十八名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武英殿纂修官。子七:懋言、懋勤、呂、懋猷、時行、麟翔、鳳舉。

附:宮婉蘭,偉鏐女。聰明好學,多才多藝,繪畫、詩詞、女紅,無不精通;德行雙優,譽滿鄉里。著有《梅花樓集》。

宮懋諒

(1671—1715)字翊元,號益元,象宗子。附庠生,康熙戊子47年(1708)順天府舉人,充內廷纂修,授鉅縣教諭,候補主事。子二:大鵬,殿對。

宮雝

(1688—1736)字炳和,號晴軒,壽平子。太學生,康熙癸巳52年(1713)順天府舉人,康熙乙未54年(1715)殿試二甲三十九名進士。中書省中書舍人、欽點通倉監督。子二:在暘、璽扶。

宮煥文

(1697—1785)字硯成,號朴庵,懋勤子。庠生,康熙丁酉56年(1717)舉人,授知縣,通州學正,潛山縣教諭。十六年後參加雍正癸丑11年(1733)殿試,中二甲十五名進士。分派工部都水司主事,山東道,陝西道監察御史,吏科給事中,歷巡東、西、南三城,天津、通州漕務,京通倉務,奉天府府丞,提督學政署府尹事,大仆寺卿,覺羅官學通政使。參加乾隆戊辰13年(1748),乾隆壬申17年(1752)文武會試同考官。子七:泰基、兌基、漸基、益基、豫基、萃基、升基。

宮耀亮

(1692—1752)字武鄉,號鞠庵,懋言子。監生,康熙丁酉56年(1717)順天府舉人。陝西醴泉縣知縣。子四:福曾、圮會、詹、擴基。

宮煥采

(1700—1757)字惠疇,號受先,懋勤子。廩貢生,乾隆甲子9年(1744)舉人。涇縣教諭。子四:震基、晉颺、履基、復基。

宮煥業

(1685—1757)字進修,號肄亭。懋勤子。邑增生,乾隆丁卯12年(1747)舉人。侯選知縣。子二:謙基、隨基。

宮慕超

(1722—1792)字御夫,號毅齋,榜名王超,治駿子。庠生,乾隆丁卯12年(1747)順天府舉人。和州學正,湖南寧遠縣知縣,甘肅平涼知縣。調署直隸州。子二:惟金、潤金。

宮煥倫

(1702—1770)字廷宣,號雪舫,懋勤子。廩生,乾隆庚午15年(1750)舉人,侯選知縣。子三:遜基、成基、有基。

宮震基

(1725—1792)字運青,號荻浦,煥采子。廩生,乾隆癸酉18年(1753)舉人。安徽銅陵教諭,廣東開平縣知縣。子三:雲錦、畫錦、崟。

宮柳晟

(1707—1791)原耀晟,榜名柳晟,字西平,號鈍齋,懋言子。廩生,乾隆癸酉18年(1753)舉人。雲南大姚縣知縣,暑浪鹽井提舉,嵩明州知州,充乾隆丁酉42年(1777)鄉試同考官,與耀亮為弟兄。子二:鼎基、巽基。

宮廷颺

(1730—1796)榜名晉基,字沐藩,號湘秋,煥采子。增生,乾隆庚辰25年(1760)舉人。山西長治縣知縣。子二:秉鑒、秉鈞。

宮履基

(1732—1787)字應乾,號坦庵,煥采子,邑庠生,乾隆庚辰25年(1760)舉人。浙江常山縣知縣,署嚴州府同知,紹興府通判,充乾隆己亥44年(1779)、癸卯48年(1783)鄉試同考官。子二:錫齡、錫嘏。

宮為坊

(1732—1798)字慎余,煥光子。廩生,乾隆乙酉30年(1765)拔貢,廷試二等,乾隆甲戊39年(1774)順天府舉人。乾隆乙未40年(1775),大挑候選知縣,國子監學正。子尚賓、欐華。

宮協華

(1726—1801)字芍田,號晚香,垕孳子。增生,乾隆庚子45年(1780)江南舉人,候選知縣。子三:澧、潤、澤。

宮秉鑒

(1759—1811)字寶唐,號畫溪,又號鍊江,晉颺子。附監生,乾隆戊申53年(1788),順天府舉人。廣東新寧縣知縣,歷署連山縣,瓊州府撫黎同知。乾隆庚戊55年(1790)科鄉同考官。子三:魁瀛、陟瀛、聚瀛。

宮制錦

(1762—?)字美存,號石泉,復基子。廩貢生,乾隆戊申53年(1788)順天府舉人。選授雲南寧縣知縣。子二:德洋、德潤。

宮錫祚

(1757—1833)字端千,號友山,培元子,邑庠生,乾隆壬子57年(1792)江南舉人,經魁。國子監學正,揀選知縣。子一:兆甲。

宮連錦

(1767—?)字纈雲,復基子。附監生,乾隆甲寅59年(1794)舉人。例授揀選知縣。子一:長庚。

宮庭

(1768—1840)字彬九,號畫舫,鋆子。庠生,乾隆乙卯60年(1795)舉人,嘉慶丙辰元年(1796)大挑雲南江州縣知縣,歷署興州、安徽德州建平縣教諭。子二:棨、興。

宮彥超

(1754—?)字學尹,號躍雲,治駿子。廩貢生,嘉慶戊午3年(1798)舉人,揀選知縣。子一:鑰。

宮庠

(1790—1859)原名朝,字書臣,號筱衫,鋆子。優廩生,嘉慶丙子21年(1816)舉人。江寧府教授。子二:福元,福魁。

宮玉華

(1785—1849)原名銘簴,字樅一,號晴湖,萃基子。廩生,道光辛卯11年(1831)舉人,經魁,揀選知縣。子四:庚堯、丁辰、庚榮、桂榮。

因為泰州宮氏一族在明清兩朝入選三個翰林,五代中了七個進士,因此有“兩朝三翰林,五世七進士”的美譽;泰州宮氏祠堂又有楹聯云:“三世兩營台,五代七進士”,說的都是泰州宮氏一族的輝煌業績。

郡望堂號

郡望

河東郡:古代河東郡有四:①指今整個山西省。②秦朝初期(庚辰,公元前221年)置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縣),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夏縣、臨汾市、萬榮縣、永濟市、聞喜縣一帶地區。東晉時期移治到蒲坂(今山西永濟蒲州鎮)。隋、唐兩朝為蒲州河東郡。隋朝時期又分蒲坂,置河東縣為治所。在明朝被並河東縣,劃入蒲州。③唐朝時期有河東道,又設河東節度使,道治在蒲州,節度使治所在太原(今山西太原)。④宋朝時期有河東路,治所在并州(太原府,今山西太原),其時轄地北以內長城為限,而兼有今陝西東北角。大金國時期分為河東南路、河東北路,南路的治所在平陽(今山西臨汾),北路的治所在太原府,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黃河以東夏縣一帶地區。明朝時期並河東縣入蒲州。

太原府:亦稱太原郡。戰國時期秦國莊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太原),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帶、霍山北部一帶地區。北魏時期轄地在今山西省陽曲縣、交城市、平遙市、和順縣之間的晉中一帶地區。隋朝時期改晉陽為太原,又另設晉陽,與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興國(公元976~984年)中年,改并州為太原府,移治陽曲(今山西太原)。以後宋朝、金國的河東路、河東北路,明、清兩朝以來皆為府。民國時期為市,山西省會所在。

堂號

河東堂:以望立堂。

太原堂:以望立堂。

忠諫堂:春秋時候,晉國拿了良馬河美璧向虞國借路去攻打虢國。虞大夫宮之奇向虞國國君諫道:“如果嘴唇被割去,牙齒就必然會暴露而受寒冷。虢國好比我們的嘴唇,我們千萬不能借給他人路去割我們自己的嘴唇。”虞君不聽,收了晉國的馬和璧,借給了他們道路。宮之奇便率領他所有的族人逃出虞國,不願等著當亡國奴。晉國滅了虢國班師,順道把虞國也滅了。

敦本堂:資料有待補充。

家譜文獻

江蘇泰州宮氏族譜卷,(明)宮繼蘭始修於明萬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清)宮本昂續修,清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江蘇省泰州市陳家橋西村,有兩部,其一殘。

山東平原王杲屯宮氏分支重修家譜,(清)宮長泰修於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1998年台灣宮雲章整理複印。現被收藏在山東省平原縣王杲屯村宮氏族人處。

宮氏族譜,(清)宮增祜重編,宮百頤續錄,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山東東萊宮氏族譜,(民國)宮春貞、宮樹芳修訂,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鉛印本,今僅存三卷。現被收藏在山東省煙臺市圖書館。另有一全套藏於萊陽市宮玉海處。

宮氏家譜四卷,(民國)官方舟續修,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山東泰安寧陽宮氏家譜,(民國)宮玉方、宮現明續修,民國年間鉛印本。現被收藏在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東莊鄉陳美村。

字輩排行

山東平度宮氏字輩:“玉書照培明潤”。

山東臨邑宮氏字輩:“萬邦恩照汝慶景”。

山東泰安宮氏字輩:“培繼志久少左慶”。

山東膠東宮氏字輩:“錫潤本照在銘清樂為”。

山東寧陽宮氏字輩:“玉現慶振茂永德殿雙傳”。

山東蓬萊宮氏字輩:“大學炳煥文天恩玉秀生”。

山東濟寧宮氏字輩:

一支:“珍寶有秀玉學修存先業”;

二支:“有秀玉學修存先業培善基永昌”。

山東曲阜宮氏字輩:“化汝振興玉恩寶守德貴殿茂學思”。

山東泗水宮氏字輩:“應道自懷克繼兆丕(長)振(邦)毓(玉)元修成全德勤學建恆新”

山東即墨宮氏字輩:“裕中嘉崇垂象兆成運用方正季術乃恆”。

山東高密宮氏字輩:“克樹業恩獻厚玉雲景興從志明會聯運敘垂承永”。

山東東阿宮氏字輩:“兆開傳衍慶以敬迪可昌立志詩書佑同保裕稼祥”。

山東東萊宮氏字輩:

即墨支派:“裕中嘉崇垂象肇成運用方正繼述乃恆”;

蓬萊支派:“鳳龍聖國兆守恆延書香道蘊開嘉會健行實為良”;

萊陽支派:“楨煥基欽汝模熙塏錦湄椿煇增錫澤桂煦坫鍾滋”;註:吉林梅河口、遼寧瀋陽宮氏皆屬於該支 派。

文登支派:“培錫潤本照在銘清樂為坫欽洪樹煥圻鎮汝椿熙坤鐵漢林炳堯錦沂榆烣”。

安徽巢湖、含山宮氏字輩:“中世昌芝學有可必 為能尚仁 元保家申”。

安徽懷遠、淮南宮氏字輩:“玉書笈傳家世篤忠貞訓”。

安徽碭山宮氏字輩:“兆開傳衍慶以敬迪可昌立志詩書佑同保裕稼祥”。

安徽阜陽太和宮集鎮宮氏字輩:“心春清保動小”

黑龍江賓縣宮氏字輩:“德福喜寶殿樹”。

黑龍江雞西宮氏字輩:“守在支一國庭信之夕雲本照再明清路衛培錫潤本兆在明清樂為”。

黑龍江宮氏一支字輩:“殿洪昭明廣繼文振彥興”。

河北故城宮氏字輩:“槐長丹殿俊雲瑞明德月”。

河北南皮宮氏字輩:“純心敬業經濟博通輔世澤民耀祖光宗”。

內蒙古呼倫貝爾宮氏字輩:“立得加國興”。

遼寧凌源宮氏字輩:“和太玉占純慶賀發同春”。

江蘇南京宮氏字輩:“繼太啟貞……”

江蘇句容宮氏字輩:“發祖以文德,聖學再慈敏,英國字夢世,信念懷方澤。”註:廣東省及香港台灣宮氏皆屬該支派。

貴州宮氏一支字輩:“崇厚垣培……”

吉林永吉宮氏字輩:“國殿作長永久”。

吉林德惠市宮氏字輩:“……懷紹廷玉,林鳳成祥”

四川射洪宮氏字輩:“春斗明月照祥光”。

遼寧宮氏一支字輩:“震俊德萬福榮華富貴春”。

遼寧遼陽宮氏一支字輩:德元成萬世,富貴震嘉廷。

陝西戶縣宮氏字輩:“從希鳳文可世德保平安正元生福運庶士體純天務本恆聯立興宗致啟觀順基存履泰秉好允 成全守法為能效修行善貴遷維清尚自裕宏化兆長延”。

宮氏一支字輩:“發德懷應兆致永延瑞祥”。

宮氏一支字輩:“大學炳煥文天恩玉秀生”。

宮氏一支字輩:“福錫寶殿明勝兆(昭)祥光吉常慶懷志興緒”。

宮氏一支字輩:“建大庭門玉書萬笈傳家世篤忠貞訓雍容道義敦修齊慎思永繩繼德昭存”。

宮氏一支字輩:“國燦蘭志澄讓俊道所忻惟嘉相偉錫存長振聖春天純榮心敬業”。

吉林長春宮氏字輩:“家修業自昌,國治尚明良,興學崇正道,安泰緒綱常”

黑龍江齊齊哈爾宮氏字輩:“立得加國興”。

河南焦作宮氏一支字輩:" 恆德廣大萬富萊臨”。

通用聯

四言通用聯

源自周代;望出太原:

全聯典指宮氏的源流和郡望。

悲殘虞臘;榮譽滇聲:

上聯典指春秋時期虞國的大夫宮之奇,晉獻公曾派人以良馬和璧做禮物送給虞君,借道虞國去攻打虢國,他上諫勸阻,但虞君不聽。三年後,晉國又向虞國借道攻打虢國,他以“輔車相依,唇亡齒寒”勸諫,虞君仍不聽,他便率領族人逃奔曹國,並說:“虞不臘矣!(不能在十二月祭祀祖先,即滅亡)”三個月後,晉滅虢國,回師時順道滅了虞國。下聯典指清朝時期的高密人宮爾勸,字九敘,晚年號怡雲。康熙年間舉人,由知縣官至雲南布政使,始終在滇做官,所到之處,都有政績。著有《南溟集》。

悲殘虞臘;敬獻神書:

上聯典指春秋時期虞國的大夫宮之奇事典,《左傳》:“宮之奇曰:‘虞不臘矣’。”晉假道於虞以伐虢,宮之奇諫,不聽,知其必亡,故曰不臘。下聯典指東漢朝時期的宮崇,順帝時進獻神書一百七十卷。

五言通用聯

海陵一畫士;江上兩詩人:

上聯典指清朝時期的女畫家宮畹蘭,海陵人。能詩、工畫墨梅,雪葉風枝,翛然有偃蹇瑤台之思。見《婦人集》。下聯典指清朝時期的詩畫家宮國苞。號霜橋,泰州人。善寫蘭竹,工詩,與丹徒張石帆稱“江上兩詩人”。

七言通用聯

爾勸南溟光滇境;紫陽世說煥泰州:

上聯典指清朝時期的雲南布政使宮爾勸,字九敘,高密人。康熙舉人。始終服官滇南,所至有聲績。有《南溟集》。下聯典指明崇禎年間的進士宮偉鏐,字紫陽,泰州人。官翰林。有《庭間州世說》。所記皆聞於訓之泰州雜事。

八言以上通用聯

唇亡齒寒,名言留譽;出俸賑災,立石頌德:

上聯典指春秋時期虞國的大夫宮之奇,一作宮奇,晉獻公九年,晉以良馬和璧向虞假道攻虢,虞君應允,他勸諫不聽。後三年,又假道,他用“唇亡齒寒”歷諫,虞君又不聽。後晉滅虢,虞也被襲滅。下聯典指元朝時期的東阿令宮欽,字子敬,東萊人。遇歲大飢,出俸幣為倡,富民和之,全活甚眾。既去官,吏民追思,立石頌德。

經濟才優,雩都載道稱頌;撫宇恩溥,魚台闔邑挽留:

上聯典指明朝時期的良吏宮好禮,莒州人。明洪武中期以人材知雩都縣,長於幹濟。下聯典指明朝時期的良吏宮好禮,官至魚台令,慈惠愛民。離任時,闔邑百姓挽留。

九字通用聯

慎終追遠須盡三年禮;飲水思源永懷一片心

對於現代人中宮姓很少,多數為龔姓。

中國百家姓

安姓
巴姓
白姓
柏姓
班姓
包姓
鮑姓
暴姓
貝姓
賁姓
畢姓
卞姓
邴姓
卜姓
蔡姓
曹姓
岑姓
查姓
昌姓
常姓
車姓
陳姓
成姓
承姓
程姓
仇姓
儲姓
褚姓
揣姓
從姓
崔姓
戴姓
單姓
鄧姓
狄姓
刁姓
丁姓
董姓
雲姓
鈄姓
竇姓
杜姓
段姓
樊姓
范姓
方姓
房姓
費姓
封姓
酆姓
馮姓
鳳姓
伏姓
符姓
傅姓
富姓
乾姓
甘姓
高姓
郜姓
葛姓
弓姓
宮姓
龔姓
辜姓
谷姓
顧姓
管姓
郭姓
韓姓
杭姓
郝姓
何姓
和姓
賀姓
黑姓
洪姓
侯姓
胡姓
花姓
華姓
滑姓
懷姓
黃姓
惠姓
霍姓
姬姓
嵇姓
吉姓
汲姓
計姓
紀姓
季姓
薊姓
家姓
賈姓
兼名
鑑姓
江姓
姜姓
蔣姓
焦姓
解姓
金姓
靳姓
經姓
井姓
景姓
康姓
柯姓
孔姓
藍姓
郎姓
老姓
樂姓
雷姓
黎姓
李姓
厲姓
利姓
勵姓
酈姓
廉姓
練姓
梁姓
林姓
凌姓
劉姓
柳姓
龍姓
婁姓
盧姓
魯姓
陸姓
路姓
呂姓
欒姓
羅姓
駱姓
麻姓
馬姓
毛姓
茅姓
梅姓
孟姓
糜姓
米姓
宓姓
苗姓
閔姓
明姓
繆姓
莫姓
牟姓
木姓
牧姓
穆姓
倪姓
寧姓
牛姓
鈕姓
潘姓
龐姓
裴姓
彭姓
蓬姓
皮姓
平姓
蒲姓
溥姓
譜名
戚姓
祁姓
齊姓
錢姓
強姓
怯姓
秦姓
邱姓
秋姓
裘姓
曲姓
屈姓
全姓
任姓
戎姓
榮姓
阮姓
芮姓
山姓
韶姓
邵姓
沈姓
盛姓
施姓
石姓
時姓
史姓
舒姓
束姓
雙姓
水姓
司姓
松姓
宋姓
蘇姓
宿姓
隋姓
孫姓
邰姓
談姓
湯姓
唐姓
陶姓
滕姓
田姓
童姓
萬姓
汪姓
危姓
韋姓
隗姓
衛姓
魏姓
問姓
翁姓
烏姓
鄔姓
巫姓
吳姓
伍姓
武姓
郗姓
奚姓
習姓
席姓
夏姓
項姓
蕭姓
謝姓
邢姓
幸姓
熊姓
徐姓
許姓
宣姓
薛姓
荀姓
閆姓
嚴姓
顏姓
羊姓
楊姓
仰姓
姚姓
葉姓
伊姓
羿姓
殷姓
尹姓
印姓
應姓
尤姓
有姓
于姓
余姓
俞姓
虞姓
禹姓
郁姓
喻姓
元姓
袁姓
昝姓
臧姓
詹姓
湛姓
章姓
趙姓
甄姓
鄭姓
支姓
鍾姓
周姓
朱姓
諸姓
祝姓
宗姓
鄒姓
祖姓
左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