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承姓少見,卻有著有著3000多年的歷史。起源於周時衛國大夫成叔承之後。歷史階段上以千乘為郡望。並有春秋時晉國有承盆,後漢有侍中祭酒承宮,宋有威儀節度使承之,明有兗州同知承谷容,今有程硯秋原姓承名麟等知名於世。當代承姓分布較廣,但主要集中在皖南(安徽省蕪湖縣陶辛鎮 大約有5000-8000人)、蘇南地區(江蘇省江陰市1947年有男丁1450人左右,現在江陰一支應該包括男女在內應該就有10000人左右、常州市武進區 鄭陸橋、三河口、焦溪、潘家橋、漕橋、龍虎塘等地 大約4000-5000人)、韓國也有承姓。承氏家譜現為:一 上 文 (以) 大 忠 良 孝 友 家 國 興 (隆) 1945年6月出版一次
承氏比較擅長於中醫,許多姓承的都是老中醫.
江陰承姓是常州承姓的一個分支沒有字輩。
安徽承姓名字輩應該是:廷天聖祖開之一尚文其大忠良孝友家國興隆永吉昌
分布
當代承姓分布較廣,但主要集中在皖南(安徽省蕪湖縣陶辛鎮 大約有5000-8000人)、蘇南地區(江蘇省江陰市、常州市武進區 鄭陸橋、三河口、焦溪、潘家橋、漕橋、龍虎塘等地 大約4000-5000人)、韓國也有承姓。
承氏家譜
江蘇武進毗陵承氏宗譜五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承俊尊纂修,清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德揚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江蘇省常州市圖書館、上海市圖書館。
江蘇常州毗陵承氏宗譜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國)承壽本等纂修,民國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德揚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江蘇武進毗陵承氏宗譜,著者待考,民國年間聽經堂木活字本一冊。現被收藏在江蘇省常州市圖書館。
江蘇澄江承氏宗譜,(現代)闔族編纂,2007年計算機排印本。
姓氏起源
承姓少見,卻有著有著3000多年的歷史。起源於周時衛國大夫成叔承之後。歷史階段上以千乘為郡望。並有春秋時晉國有承盆疽,後漢有侍中祭酒承宮,宋有威儀節度使承之,明有兗州同知承谷容,今有程硯秋原姓承名麟等知名於世。
①姓考:周時衛大夫成叔承之後.
②清通志氏族略:明時有承谷容,武進人,洪武初為交城縣丞,官終兗州同知。清時有承祖列,康熙甲午年學人。
③千家姓;千乘族。按:春秋時晉國有承盆,後漢有侍中祭酒承宮,宋有威儀節度使承之,明有兗州同知承谷容。今有程硯秋原姓承名麟。
後漢書有承宮傳,文如下:承宮字少子琅邪姑幕人也少孤年八歲為人牧豕鄉里徐子盛者以春秋經授諸生數百人宮過息廬下樂其業因就聽經遂請留門下為諸生拾薪執苦數年勤學不倦經典既明乃歸家教授遭天下喪亂遂將諸生避地漢中後與妻子之蒙陰山肆力耕種禾黍將熟人有認之者宮不與計推之而去由是顯名三府更辟皆不應永平中征詣公車車駕臨辟雍召宮拜博士遷左中郎將數納忠言陳政議論切愨朝臣憚其節名播匈奴時北單于遣使求得見宮面顯宗勑自整飾宮對曰夷狄眩名非識實者也臣狀醜不可以示遠宜選有威儀容者帝乃以大鴻臚魏應代之十七年拜侍中祭酒建初元年卒肅宗褒嘆賜以冢地妻上述書乞
承氏郡望在千乘,但有毗陵承氏宗譜存世,毗陵在今江蘇省常州市。
韓國有承姓。稱光州承氏,亦以千乘承氏為本源。
滿清皇室的人都姓愛新覺羅或姓肇。當清朝從東北入關,建都北京統治權全中國之後,清皇室的人就有以名為姓,即所謂隨名姓的習慣。實際上是一種特權思想的表現。在中國,清朝以前,就有一人犯罪株連全家,甚至株連九族的做法。清皇室為了避免其家庭中有某人犯罪而株連其家人,因而產生了隨名做姓的做法。這樣,父與子、兄與弟因姓氏不同,可防止被株連。但新改的姓必須是中國“百家姓”一書上沒有的姓。
歷史名人
承淡安,中醫學家。原名啟桐、秋悟,1899年9月13日生,江陰華士人。少時隨父親學醫,17歲時師從名醫。1920年參加上海中西醫函授學習,1925年獨立行醫。1928年在蘇州望亭創辦中國最早的針灸學研究社,後又在無錫堰橋重建中國針灸學研究社,並擴建為中國針灸講習所。1933年10月創辦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針灸刊物《針灸雜志》。1934年秋赴日本考察該國針灸現狀和辦學情況,從中發現了《銅人經穴圖考》和我國早已失散的元代滑伯任的名著《十四經發揮》,使這部古典珍籍失而復得。他還被東京針灸高等學校贈予針灸專攻士學銜,是近現代國際針灸學術交流的第一位中國學者。回國後,他於1936年7月創辦針灸療養院。1937年2月講習所更名為中國針灸醫學專門學校,先後培養學員3000多人。抗戰8年中,他堅持行醫、授課,分校遍及南方各省、香港和東南亞地區。 1951年,中國針灸學研究社在蘇州司前街恢復社業,承淡安帶病參加教學和管理。1954年,被江蘇省人民政府聘請為省中醫進修學校(南京中醫藥大學前身)校長,後任中華醫學會副會長。從此,他更加奮發有為、力疾從公,為中國針灸走向世界傾注了全部心血,被譽為中國針灸一代宗師。因積勞成疾,1957年7月10日病故。承淡安長期從事針灸理論和臨床研究,著書立說甚豐。自著有《中國針灸治療學》、《中國針灸學研究》、《子午流注針法》、《傷寒論新注》等15種,編修針灸經絡圖多冊,共200多萬字。1989年,“紀念承淡安先生誕辰九十周年暨國際針灸學術討論會”在其故鄉江陰召開,國內外專家學者及部省市領導150多人出席大會。 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承忠委 男,1933年4月生,安徽省蕪湖縣人。中國名醫疑難病研究所皖南分所所長、研究員、主任醫師。被聘為客座教授、研究員、專家、名譽校長、顧問、主編、副主編、編委、副理事長、會長、編輯等30餘職。大學畢業,從事醫、教、研、工作已51載。擅長中醫內、婦科和疑難病症,旁通各科。出版著作《臨證擷萃》一書獲世界優秀成果獎,參編《時方新用》、《中醫學》、《臨證備要》等18部醫籍。已在國內外發表論文80餘篇,其中:獲國際、全國、省優秀論文成果獎37次;參加國際、全國學術大會交流的論文38篇,如《痰證從肝論治》、《紅花桃仁煎臨床運用》等10餘文,分別參加在香港、美國舊金山召開的國際學術大會交流。1978年安徽省政府授予“省科技先進工作者”、1988年授予“省優秀學會幹部”、1989-1998年被評為“全國名醫”、“全國著名中醫專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優秀人才”、“當代中華傑出名醫”等稱號。頒有王光英、吳階平等副委員長和崔月犁、陳敏章等衛生部長們題詞的榮譽證書80餘冊,獲金、銀、銅獎牌6枚。中央、省、市有關報刊、廣播、電視台等20餘次采報其業績。傳略已入編《中外名人辭典》、《世界名醫大全》、《世界名人錄》等50餘部辭書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