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源流
景(Jǐng)姓源出有四:
1、出自春秋時期的楚國公族,是由楚大夫景差而來的姓氏。相傳,景差是楚國貴族,入仕後官至大夫,子孫為了加以紀念,便以他的名字為姓,成為最早的一批景姓人。
傳說中的黃帝是中華民族共同祖先之一,與炎帝齊名。炎、黃二帝相傳是同母異父兄弟。黃帝原姓公孫,因為長期居住在姬水一帶的軒轅之丘,就改姓姬,號軒轅氏。以後因封國在有熊,又號有熊氏。他生活的時代大約在4500年以前,活動的地域大體在今天陝西、河南、河北沿黃河一帶。
炎帝,相傳是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一說即神農氏,是姜姓部落的始祖,生長在姜水附近。姜水在今陝西省岐山縣的東面,是渭河的支流。又傳說炎帝陵在今陝西寶雞,湖南酃縣等地。
相傳炎帝末年,道德衰敗,社會混亂,諸侯之間互相侵伐。南方幾個黎族的首領蚩尤帶兵北進,一直攻到河北涿鹿的原野之上。黃帝率領部隊與蚩尤在此展開了一場血戰,最後將蚩尤軍隊包圍起來,全部消滅,並活捉了蚩尤,在涿鹿把蚩尤殺掉了。
以後又經過了多次征戰,黃帝在坂泉之野(今河北省涿鹿縣礬山鎮七旗村)打敗了炎帝,使炎帝勢力退避到南方。從此,天下安定,黃帝被中原各部落尊推為共同的領袖。後來黃帝部落又與炎帝部落合併,統稱華夏族,即中華民族的前身,於是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把自己稱作“炎黃子孫”。黃帝活了110歲,死後葬在今陝西省黃陵縣橋山。每年的清明節,海內外的華人前往黃帝陵,祭祀自己的共同始祖——軒轅黃帝。
黃帝共有4個妃子,一共生有25個兒子,而得姓的兒子只有14人。他的正妃嫘祖是西陵氏的女兒,發明了養蠶繅絲、製作衣服。所以,嫘祖後來又被祀為“先蠶” (蠶神)。她生有兩個兒子,一個是玄囂,一個是昌意。其中昌意生乾荒,乾荒生顓頊,顓頊之孫生老童,老童生有兩個兒子黎和吳回,都擔任祝融這種火官之神,歷史上又稱祝融氏。吳回生陸終,陸終之後的季連(羋姓)一支,楚國諸姓都是由此衍生而來的。在其發展中羋姓形成了龐大的姓氏團體,約略有二百餘種,楚公族三大姓之一的景姓就包括在內。
相傳,炎帝教民農耕,被尊為神農氏。《帝王世紀》云:“神農氏,姜姓也。”炎帝初都陳,又徙魯。魯地的齊國乃炎帝姜姓之後裔的所在地。相傳春秋時,齊景公之後乃以景為氏。
2、出自戰國時期的齊國,也與公族有關。周敬王時,齊國國君杵臼去世,諡號為景,世稱齊景公。他的支庶子孫以他的諡號為姓,也姓景。
周代貴族,生前封爵位,死後有諡號。諡號是一種社會地位與精神榮譽的象徵,故貴族的諡號也成為其後裔之姓氏。春秋周敬王時,齊國君主杵臼去世,諡號為“景”,史稱齊景公,其支子即以諡號之“景”為氏,景醜、景春,為其後裔。
3、出自改姓、冒姓。
改姓。因某種特殊原因,不得不更改。常見的有帝王賜姓,避諱改姓,避禍改姓,複音姓氏單音化等等。還有一些少見的改姓現象,即單音姓氏複音化,以及避恥改姓、避嘲改姓等等。此外,在姓氏發展史上,因音訛與省文也是常見的兩種改姓現象。明代忠烈之士景清,本耿姓,後改姓景。景清的改姓,到底應屬於何因,至今仍未找到有關文獻,有待進一步考證。
冒姓。是改姓的一種,系因被人收養,或因母改嫁,或為贅婿等等,而改取他人之姓。如三國時期的曹操本姓夏侯氏,因其父為曹騰收養,遂冒姓為曹。
旁族別支
景氏的主要淵源有二,一是黃帝一支,楚國,羋姓的後裔;一是炎帝一支,姜姓,齊景公的後裔。與其同源的姓氏主要有:
昭氏,羋姓,楚公族也,以族為氏。《楚辭》云:昭、屈、景,楚之三族也。
伍氏,羋姓,楚大夫伍參之後也。
能氏,楚熊摯之後,避難改為能氏。
鬻氏,羋姓,楚鬻熊之子鬻拳之後也。
班氏,羋姓,楚若敖生斗伯比,伯比生令尹子文,為虎所乳,謂虎有斑紋,因以為氏。
翠氏,羋姓,楚將景翠之後。
苗氏,源出於羋姓,是以地名命名的姓氏。
成氏,羋姓,春秋時期,楚國君的兒子字成虎,他的後世子孫取其“成”字為姓,亦稱成氏。
建氏,羋姓,楚太子建之後。
屈氏,羋姓,楚公族也。是以封地命名的姓氏,春秋時楚武王的兒子瑕任楚國莫敖,被封在屈邑。
潘氏,羋姓,周代楚國王族的後代。
尚氏,姜姓,齊太公之後也。
桓氏,姜姓,齊桓公之後,以謚為氏。
查氏,源於羋姓。春秋時,楚國有公族大夫封邑在查,其後代子孫稱查氏。
荊氏,源出於羋姓。西周初年,楚國先君熊繹被封在荊山一帶,國號為荊,直到春秋初期才改為楚國。楚文王以前的荊君,有庶出子孫以國號為姓,稱荊氏。
莊氏,春秋時楚國君旅,死後諡號為“莊”,他的後世子孫以其諡號為姓。
熊氏,商末鬻熊之後,楚國公族以羋為姓,國君以能為氏。
4、少數民族中的景姓
滿族是我國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於東北三省。
滿族稱姓氏為“哈拉”,稱家族為“穆昆”。最初一個哈拉就是一個穆昆,後來隨著人口繁衍,家族分支與“隨任駐防”,調往別處。原來的穆昆又分化出數個新穆昆。他們的得姓途徑和漢族有許多相似之處。以居住地為氏,以部落名稱為氏,還有帝王賜姓,沿用女真族舊姓,因分居、遷徙改姓等情況。除此之外,還有滿姓漢化,即指滿族使用漢族姓。其中的隨名姓之說,從這裡可以尋找到滿族中景姓的得因。隨名姓有兩種形式:一是以父祖名字中的一字作為子孫的姓氏,這與先秦漢族“以王父之字(或名)為氏”是一樣的;再一個是以本人名字的第一字為姓。由於滿姓譯成漢文長達好幾字,稱呼起來不方便,因此往往稱名不稱姓(族姓),因而在長期的習俗中造成了以本名第一個字為姓的做法(當然他還有自己的族姓)。《清稗類鈔》也云:“滿蒙兩族之姓氏,不著於世,輒以其名之第一字,相呼為姓。流俗不察,遂以為其祖父子孫不同姓矣。”
滿族中的景氏名人還為數不少,景固勒岱、景安、景廉、景星、景善等,將在以後章節中予以介紹。
朝鮮族 主要分布於我國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州地區,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朝鮮族的主要聚居地。中國朝鮮族的近一百多個姓氏中,景姓也占有一定比例。
中國朝鮮族人的祖輩是從朝鮮遷移過來的。17世紀末開始零星遷徙,到19世紀 60年代中葉以後,當時由於朝鮮封建統治階級的殘酷剝削和壓迫,再加上1869年其北部遭受大饑荒,使得大批朝鮮災民陸續遷入我國延邊地區定居下來。
阿昌族是居住在我國西南邊疆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隴川、梁河、潞西及保山專區的騰衝、龍陵等縣,其中約90%的人口聚居在隴川縣的戶撒區和梁河縣的遮島、大廠區。阿昌族是我國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之一,漢族文獻中對阿昌族先民的記載始見於唐代,“阿昌”這一族稱是在元代開始確定的。據史書記載,阿昌族的先民早在 13世紀就已居住在今保山、騰衝、梁河一帶。從明代起,大批內地漢族移進阿昌族地區,對阿昌族的社會發展產生了積極作用。特別是戶撒、臘撒地區,至今仍有明清時期遺留下來的建築物和墓碑,具有漢族文化的特點。阿昌族不僅在經濟上,而且在風俗習慣、宗教、姓名等方面都受到漢族的影響。
阿昌族取名一般取褒義,寄寓美好的願望。同一輩分的兄弟姐妹,名字中的一字多取相同的,或有某種關聯的字,這點與漢族有共同之處,從名字上即可看出是否屬同輩。
傣族,傣族人原本無姓,後來通過以下幾個途徑而陸續得姓。有的是因為傣漢通婚,傣族姑娘嫁給漢人,生了孩子用父親的姓;有的是學校老師為了便於稱呼而給定的姓;更有趣的是“生隨師姓”,解放後,學校里出現了老師姓什麼,全班同學都姓什麼的現象。
歷史名人
景陽
戰國時楚將。齊、魏、韓三國攻燕,燕使太子求救於楚,楚王命景陽為將救燕。景陽不赴燕而遷攻魏之丘,取之以與宋,三國恐懼,乃罷兵,燕國得解圍。景陽這種戰略,被載於《戰國策》。
景丹
櫟陽(今陝西省臨潼)人,名列漢光武中興時雲台“二十將”的大功臣。能文能武,但學問好。也很有謀略,曾為交武帝擊破王郎等,又與吳漢等人大敗五校於櫟陽,戰功彪炳,被封為櫟陽侯。據說,在封侯的時候,光武帝曾對他說了一句:“富貴為歸故鄉如衣錦夜行,故以封卿耳。可見光武帝的器重。
景煥
北宋人,曾官壁州的白石縣縣令。早年專事書畫,與翰林歐陽炯學士曾是忘形之交。一天他們一道騎馬遊玩來到應天寺。在右側壁面上畫上一天王與左側天王像相對。渤海在一旁,,觀看畫作之逸勢,寫成一篇歌行以記此事。後來擅草書的僧人夢龜又來到此寺,人們請他在廊壁上題字。書畫歌行,一日而就。全城人都聞訊前來觀看,寺中擁擠不堪,一時路道阻塞。成都的人稱此為“應天三絕”。著有《野人寒語》、《牧豎閒談》等。
景清
景清出生年月不詳,卒於1402年,明陝西真寧(今甘肅正寧)人,一說本姓耿。洪武進士,授編修,改御史。洪武三十年(1397年)命署左僉都御史。建文初為北平參議。復遷御史大夫。成祖即位,以原官留任。欲於早朝時行刺成祖,被執,搜之得所藏刃,遂被殺,誅九族,株連其鄉人。
景范
景范(903年~955年)(即唐天復三年~後周顯德二年)字萬卿,漢族,淄州長山(今山東鄒平)人。五代時傑出的政治人物,仕至後周中書侍郎、平章事、判三司。卒年52歲,立祠崇祀。世稱景相公,葬相公山下,現有神道碑遺存。根據族譜記載,景范是山東景氏(晉陽堂)的始遷祖。
景延廣
字航川(892-947),五代後晉陝州人。高祖時累官馬步軍都指揮使。出帝立,大臣議告契丹致表稱臣,延廣獨不肯,但致書稱孫,契丹數以責晉。延廣對契丹使者說:“晉有橫磨大劍十萬口,翁要戰則來,他日不禁孫子取笑天下”。其後契丹入寇,延廣閉壁不肯出,尋出為河南尹,北騎奄至,延廣顧其家,未能引決,被執。但他寧死不屈,最後自殺,以身殉國。終年55歲。
景廷賓
號尚卿(1861-1902),清末農民起義領袖,直隸廣宗(今屬河北省)東苕村人。義和團失敗後,他領導家鄉的農民繼續進行反對帝國主義的鬥爭,附近人民紛起回響。在巨鹿縣廈頭寺自稱“龍團大元帥”,豎起“官逼民反”,“掃清滅洋”大旗。義軍以金、木、水、火、土、中字編列為營,最初不過兩三千人。4月間進駐廣宗縣件只村後,各地人民紛紛回響,隊伍迅速擴大至三四萬人。起義失敗後被俘犧牲。
景幼南
初名炎昭,改名昌極,字幼南。江蘇泰州人。畢生從事教育事業,著有《哲學論文集》、《哲學新論》、《道德哲學新論》、《名理新探》。譯有《柏拉圖對話集選篇》、《溫楷斯德文學評論之原理》等。
此外,景姓名人還有:戰國時楚有將軍景翠、景陽,秦末陳勝起義立新楚君後裔駒為楚王,東漢有經學家景鸞,五代後晉有馬步軍都指揮景延廣。後周有宰相景范,明代有御史大夫景清、臨漳令景芳,清代有書法家、學者景星杓……等。
現代名人
景甜
景甜,中國內地女演員,陝西西安人。曾就讀於北京舞蹈學院附中,學習中國民族舞蹈,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07級本科班,2006年9月與周俊偉合作拍攝電影《狂蟒驚魂》,並參加該年中央電視台十大新人評選活動,入圍50強。2007年考入北影,推出首張EP《你是誰》,包括主打歌《你是誰》《巧遇安徒生》《不懂愛》三首歌曲,並出演話劇《色戒》女主角,同時代言美國西北部櫻桃活動和QQ飛車。2011年上映的電影《戰國》開啟了景甜演藝事業的高峰。
景崗山
景崗山,內地著名歌手、演員。自熱門歌曲《我的眼裡只有你》之後,留給人們的印象一直是:只能演唱這一類型的歌曲。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生閱歷慢慢的豐富之後,對人對事物的方式不能再像年輕時那么幼稚了。用景崗山自己的話來說,人不能總是停留在一個地方,必須要不斷的超越自己。於是,我們就看到了歌壇上的景崗山,也看到了螢幕上的景崗山,雖然這一切都才剛剛開始。
景海鵬
景海鵬,男,漢族,山西運城人,中共黨員,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大校軍銜,神州七號,九號航天員。
景基
景基,男,1972年4月出生,研究生,中級職稱,記者。
現任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 德源養老項目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養老全球聯盟CEO。
曾任《城市建設》雜誌社主編、《城市建設》雜誌網路中心主任、中國城市建設網總編輯、中國城市建設峰會組委會會議負責人。
兼任大中華購物中心聯盟副秘書長、亞洲房地產協會常務理事、首部52集弘揚中華大孝至愛的原創勵志大型三維動畫劇《海靈傳奇》監製、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特邀記者、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會員、新華社簽約攝影師。
郡望堂號
1、郡望
晉陽郡:秦置晉陽縣,趙國都城置晉陽郡。不久又改名太原郡,屬太原郡轄,現在山西太原市。西漢初年曾經在此設定太原國,晉陽為太原國都。不久兼置并州,東漢時期,撤掉了并州,歸屬冀州,分置恆山、西河二郡。
2、堂號(缺)
宗祠通用對聯
〖景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源自春秋;
望出晉陽。
——佚名撰景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景姓的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碑留寒語;
績著雲台。
上聯典指北宋人景煥,著《野人寒語》。乾德年間,朝中立郡國戒石碑,刻有《野人寒語》中的句子:“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下聯典指東漢櫟陽人景丹,字孫卿,少年時到長安遊學,王莽時曾舉四科,他以言語科任固德侯相。劉秀任他為偏將軍,打敗王郎部將,建武年間封櫟陽侯,圖像畫於雲台閣。
-----------------------------------------------------------------
〖景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漢室將軍府第;
明代御史人家。
——佚名撰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櫟陽侯景丹,字孫卿,櫟陽人。王莽時舉四科,為固德侯相。漢興武時拜為偏將軍。下聯典指明代洪武進士景清,授編修,改御史。建文初歷官御史大夫。燕師人。清約方孝孺等同殉國。
清朝書畫能手;
戰國辭賦名家。
——佚名撰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代書畫家景梁曾,字秋田,錢塘人。號東梅老人,工書畫,花卉、書法均學南田。下聯典指戰國時楚國辭賦家景差,後於屈原,與宋玉同時。《史記》說他“好辭而以賦見稱。”
-----------------------------------------------------------------
〖景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掃清滅洋,號稱龍團元帥;
磨劍迎戰,擢使馬步軍都。
——佚名撰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末直隸(今河北省)農民軍領袖景廷賓,直隸廣宗(今屬河北省)人。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義和團失敗後,他領導廣宗人民繼續反對帝國主義的鬥爭。1902年3月,豎“掃清滅洋”旗幟,稱龍團大元帥。直、魯、豫三省邊界人民紛紛回響,起義軍發展到十六萬人。5月袁世凱所部清軍及六千名德、日、法侵略軍作戰,失敗 被俘,7月在威縣犧牲。下聯典指五代時後晉將領景延廣,字航川,陝州(治今河北陝縣)人。高祖時累官馬部軍都指揮使。後任相職,反對契丹稱“臣”,並告契丹:“晉朝有十萬口橫磨劍,翁(指契丹主)若要戰則早來!”
光動星文,萬古無雙大節;
石遺郡邑,千秋不貳箴言。
——佚名撰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景清事典。下聯典指北宋·景煥事典。
無瓦全,寧玉碎,香留姓氏;
作詩解,編易說,功在經書。
——佚名撰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周代名人景皓事典。下聯典指東漢經學家景鸞,字漢伯,梓潼人。少隨師學經,涉七州之地,遂明經術,著作有五十餘萬言。
============================================================
典故、趣事
〖景監的引薦之功〗
景監乃春秋戰國時人,《史記》云:“監、景姓,楚之族也。”
秦國秦孝公即位時,秦國的地位還相當低,諸侯大國都看不起它。秦孝公對此現狀十分不安,決心奮發圖強,使國家強大起來。下令求賢納士,不管是本國人,還是外國人,誰有好辦法使秦國富強起來,就封他做大官,並賞給土地。詔令發出後,引起強烈反響。魏國有個青年,得知此訊息後匆匆來到秦國,這個人就是商鞅。
商鞅到秦國後,向秦孝公寵臣景監講述了自己的變法之道,很得景監信任,於是景監極力推薦。
秦孝公求賢若渴,聽到景監大力推薦,立即召見了商鞅,可商鞅卻大談五帝興起的道理,秦孝公聽得昏昏欲睡。商鞅講完後,秦孝公才睜開眼睛,對商鞅講的根本沒興趣。
商鞅離開後,秦孝公很是惱火,對景監大發脾氣,說:“你推薦的是一個迂腐呆滯之徒。”景監心裡也不好受,就在這時,商鞅再次央求景監引薦他,景監只好答應。
過了五天,秦孝公再次召見商鞅,對商鞅還抱著一線希望。這次商鞅卻講述了一大套三王之道。秦孝公越聽越不合口味,雖耐著性子聽完了,但又生了一肚子氣。秦孝公抱怨景監,景監更惱火。
商鞅第三次要求見孝公,景監雖有顧慮,但為了國家的前途,還是照辦了。這次商鞅講述了五霸興起的歷史,向孝公鼓吹富國強兵之術,說明變法革新的重要性。這次講的稱霸之道,秦孝公越聽越有興趣,兩人談了幾天,孝公不知疲倦,反而精神抖擻,興致勃勃,遂以商鞅之道變法改革。
秦國通過這次變法,使原本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都比較落後的“西戎”之國,逐漸發展為當時最富強的國家,為日後秦統一全國作了政治上的準備。商鞅的功績之大自不可沒,但景監的引薦之功也常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
〖景鯉出使秦國〗
景鯉乃楚懷王時的相國,有謀略,善辭令,是位出色的軍事家、外交家。
楚王曾派景鯉出使秦國,有人對秦王說:“景鯉是楚王最喜愛的大臣,把他拘禁起來,用他換取楚國的土地。如果楚王答應了,那么我們將沒用軍隊卻得到了土地;如果楚王不答應,我們就殺掉景鯉,再與才能不如景鯉的人打交道,這可是一舉兩得的計謀。”秦王於是拘禁了景鯉。
景鯉對秦王說:“我預見到大王的權勢將被天下人所輕賤,並且土地也不可能得到。我剛要出使的時候,聽說齊魏兩國都準備割讓土地侍奉秦王。為什麼能這樣呢?就因為秦國楚國是兄弟之邦。如今大王拘禁我,這是向天下諸侯昭示秦國失去了楚國的邦交,齊魏又怎能尊重孤立無援的國家。當楚國知道秦國處在孤立中,不但不會送來土地,而且還要在外邊結交諸侯來圖謀秦國,那么秦的天下就必然危險了。”秦王聽了景鯉的這番話,趕忙釋放了景鯉,並視之為座上客。
景鯉再次出使秦國。景鯉跟秦王、魏王在邊境一帶討論聯合的問題。楚王對景鯉擅自同秦國討論聯合之事感到很生氣。有人對楚王說:“魏國請求不和楚國聯合而只同秦國聯合,因此景鯉才和我們一起討論聯合的問題。至於周王室對於你們和秦魏聯合那是很高興的,而齊國卻產生了錯覺,所以他們沒有同你們聯合起來。”楚王聽了這番話,也意識到自己錯怪了景鯉。
景鯉還受令出使過韓國,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對國家的忠心,圓滿完成出使任務,受到楚王的嘉獎。
-------------------------------------------------------
家譜介紹
譜牒學與姓氏學密切相聯,互為影響、補充。如果說姓氏學的研究對象是整個姓氏的來歷和發展演變,那么,譜牒學則是研究“一家一姓之史”。所謂“譜”,即按照事物類別或系統編成的表冊,如家譜、年譜。所謂“牒”,系指古代的書板,如玉踩、金牒,特指譜牒。譜牒學中的“譜牒”,即家譜與玉牒之總稱。家譜俗稱族譜或宗譜,又稱家乘支譜、世譜。皇族的家譜稱作玉譜。總之,譜牒是一個家庭或宗族的世,系表譜。
據《史記》記載,不但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三代(夏、商、周)上古“中國”地區的華夏族古帝是源出黃帝同根同宗的本家,而且周邊地區古代其他民族也出自黃帝一系。如《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顓瑞高陽。”高陽(黃帝之孫)生稱(即伯服),稱生卷章(即老童),卷章生重黎、吳回,吳回在帝嚳時主管火政,號祝融氏。吳回生陸終,陸終生昆吾、參胡、彭祖、鄶人、曹姓、季連等六子,分衍出己、董、彭、禿、壇、曹、斟、羋八姓(祝融八姓)。其中,第六子季連(羋姓)的後裔鬻熊為楚國的開山鼻祖。
景氏源自羋姓和姜姓,是一個較為古老的姓氏。它也承繼中華民族傳統,有自己的家族文化,修家譜也包括在內。但因天災人禍,目前僅看到的是收藏於上海圖書館和河北大學圖書館的:浙江“餘姚周行景氏宗譜”,共六卷,景懷燕傳輯,民國28年,念祖堂木刻本六冊。還有清光緒二十三年吉林四平景姓一支景文璽修的《景氏族譜》。
-------------------------------------------------------
字輩排行
輩份字行,又稱班輩,字派。它是同一血緣姓氏秩序的標誌,同時也起著嚴格與其他堂、房、支系相區別的作用。此項工作一般要由本族中德高望重的長輩制訂。多見四言駢文、五言駢文,此習俗至今仍有流傳。
浙江《餘姚周行景氏宗譜》的輩份字行:
大瑞之傳,鹹阡忠艮。枚卜功臣,作善降祥。
敷求哲人,明徵定保。家用平康,奉先思孝。
謀及乃心,敦德允元。踐修厥猷,齊聖廣淵。
訓其成式,嗣守遺緒。垂裕後昆,彝倫攸敘。
從十三世起換次輪名,不得紊亂。排行十六句,共六十四字十六條,由本族人腥仙公所編次。
清光緒二十三年景文璽修《景氏族譜》,吉林四平景姓一支輩份字行為:
逢瑞增時勝,元良寧先道。
河南鄧州十林鎮景氏字輩是:
雲興自天,澤潤生成,實和年豐,永樂康平
江西九江星子縣《景氏家譜》從二十一世起輩份按“從修明性道,孝友振家風,忠敬存君國,詩書紹祖宗”換次輪名,不得紊亂。
山東萊蕪水北鎮輩分排行:
山東鄒平東景村(原景家莊)為山東景氏發源地,始遷祖為五代明相景范。其一支牽章丘石匣莊,老長支分系中二支再分系。由石匣莊遷萊蕪縣水北鎮。首遷系第十三世祖應試,為石匣莊第十二世祖仲禮次子。
十三世:應試,字殿弼,行二。子六:常明、論、學、業、書、易。
十四世:常明,行一。此支住上里官莊。子一:苗。
論,行二。此支住景家鎮藕池莊、高莊、桃花峪、榆家泉、照嘴莊。子三:輔君、延成、杲。
學,行三。此支住北楊家莊、水北鎮。子二:延齊、汝和。
業,行四。此支住張里莊、陶家陳村。子二:延年、人和。
書,行五。此支住水北鎮狼峪莊。子一:南溪。
易,行六。子一:舉賢。
十五世:苗,行一。子三:穆、桃(無嗣)、根。
輔君,行一。名強。子一:英。
延成,行二。子一:俊。
杲,行三。子一:朝先。
延齊,行一。子一:花。
汝和,行二。子二:美、愛。
延年,行一。子一:慕。
人和,行二。子二:東坡(無嗣)、東嶺。
南溪,行一。子二:蓁(無嗣)、苗。
舉賢,行一。子二:芝、蘭。
十六世:
十七世:奇、三
十八世:
十九世:成、維、文、大
二十世:志
二十一世:世、善、柱、立、化、德、振、錫、雲、鳴、學
二十二世:念、
二十三世:繼、士、太、萬、青、明、興、國、起、永、存、志
二十四世:岳、玉、元、煥、
二十五世:吉、文、齡、大、開、輝、坤、鴻、堪、城、一、連
二十六世:金、元、兆、祥、漢、田、銘、生、齡、乃
二十七世:清、玉、龍、培、曰、肇、德、淑、
二十八世:如、逢、習、
二十九代:東(中)
三十代: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