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姓

舒姓

舒姓,為黃帝直系後代。以國為氏,出自“偃姓”,據《左傳》所載,周朝,皋陶的後代被封於舒國(在今安徽省廬江縣西),公元前657年,舒子平被徐國所滅,後又復國舒姓最早的來源可以一直追溯到上古時期,,稱為舒鳩國。公元前552年,又被楚國所滅,子孫以“舒”為氏。舒姓後來在河北巨鹿郡發展成望族,世稱鉅鹿望。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文博士》、《駱駝樣子》、《火葬》、《四世同堂》,《鼓書藝人》、《正紅旗下》(未完),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集《趕集》、《櫻海集》,《蛤藻集》、《火車集》、《貧血集》,劇本《龍鬚溝》、《茶館》,另有《老舍劇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詩選》、《老舍文藝評論集》和《老舍文集》等。

基本內容

舒姓

來源:

舒(Shū)周朝封皋陶的後代於舒(今安徽廬江縣西),建立舒國,曾被徐國所滅,後又復國,不久又亡於楚國,其國君族人以舒為姓。舒姓另有兩支,一是出自任姓,相傳為黃帝的後代;另一個是出自清代,為滿族舒穆魯氏所改。舒姓望居巨鹿郡(今河北平鄉)。現代著名小說家、劇作家老舍,被譽為“人民藝術家”,老舍原名舒慶春,話劇《茶館》為其經典之作,至今常演不衰。

舒姓最早的來源可以一直追溯到上古時期,據說舒姓是黃帝的直系後代。在周代,周武王攻滅商朝後,大封諸侯國,他封古帝皋陶的後代於舒(今安徽廬江縣西),建立“舒”這個諸侯國,爵位為子爵。春秋時,舒國被楚國攻滅,舒國的公族後代子孫就以國名“舒”為姓。由於皋陶姓偃,因此舒姓起源於偃姓。舒姓後來在河北巨鹿郡發展成望族,世稱鉅鹿望。少數民族滿族也有後來改姓“舒”的。我國二十世紀最著名作家舒慶春(老舍)先生就是滿族。

舒姓在我國不是一個大姓,人少。舒姓在大陸與台灣都未進入一百大姓行列,在《百家姓》里排名第123位。正因為舒姓人少,才使舒姓人氏見面彼此都非常親切、熱情,這在我的生活中,體驗尤為深刻。記得85年,年少的我到貴州求學,見花名冊中有一位同學也姓舒,我立刻就去找他,並同住一室。他對我講述他那裡的舒姓家族。他是貴州黔東南人,侗族,他們那裡的一個寨子,全是舒姓。他們祖上原本並不生活在此,是抗日戰爭時逃亂於此,並在此安家落戶,繁衍後代。

舒姓人氏雖少,但我經常在報刑、電視上看到一些舒姓人氏。舒姓人大都勤勞、勤奮,愛國、愛家,在各自的崗位上默默奉獻著,並有所作為。

中國人很重視自己的文化傳統,很講究自己的禮儀和姓氏。我相信,我們舒姓的後人,不僅會把舒姓壯大,而且,我們舒姓後人一定會成為祖國的棟樑,貢獻我們的聰明才智,並留下我們的足跡。

舒氏譜別

正大光明 承興士行

文武忠國 佳道永昌

泰運啟開 祥瑞基登

佐祖安邦 志在朝政

睦帝親善 仁德禮信

舒氏名人

老舍 (1899~1966)

現、當代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另有筆名絮青,鴻來、非我等。滿族,北京人。出生於一個貧民家庭。1918年北京師範學校畢業後任國小校長和中學教員。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漢語講師,閱讀了大量英文作品,並從事小說創作,1926年加入文學研究會。1930年回國後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抗日戰爭爆發後南下赴漢口和重慶。1938年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立,他被選為理事兼總務部主任,主持文協日常工作。在創作上,以抗戰救國為主題,寫了各種形式的文藝作品。1946年應邀赴美國講學1年,期滿後旅居美國從事創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不久應召回國,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等職。參加政治、社會、文化和對外友好交流等活動,注意對青年文學工作者的培養和輔導,曾因創作優秀話劇《龍鬚溝》而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棄世。老舍一生寫了約計800 萬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文博士》、《駱駝樣子》、《火葬》、《四世同堂》,《鼓書藝人》、《正紅旗下》(未完),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集《趕集》、《櫻海集》,《蛤藻集》、《火車集》、《貧血集》,劇本《龍鬚溝》、《茶館》,另有《老舍劇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詩選》、《老舍文藝評論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長篇小說和劇作著稱於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於市民生活,為中國現代文學開拓了重要的題材領域。他所描寫的自然風光、世態人情、習俗時尚,運用的民眾口語,都呈現出濃郁的“京味”。優秀長篇小說《駱駝樣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寫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說構思精緻,取材較為寬廣,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斷魂槍》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譯成20餘種文字出版,以具有獨特的幽默風格和濃郁的民族色彩,以及從內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賞而贏得了廣大的讀者。

舒字地域名

我國有些城市和地區,使用舒字開頭作為城市名,例如,我國的舒蘭市和舒城等。這些都是令舒姓家族後人感到欣慰和驕傲的。

一、舒蘭市

在舉世聞名的長白山向松嫩平原過渡地帶,在碧波蕩漾的松花江畔, 鑲嵌著一顆璀璨的明珠,這就是有“魚米之鄉、園林城市”美譽的吉林省舒蘭市。

舒蘭,滿語“果實”之意,因其乃盛產碩果饒實之地而得名。改革開放以來,勤勞智慧的舒蘭人民發揚“和諧、務實、熱情、奮進”的舒蘭精神,努力開拓,銳意進取,創造了亘古未有的奇蹟。舒蘭由過去鮮為人知的小城變成一座開放的新興城市。

舒蘭依山傍水,幅員廣袤。東部山高林密,西部沿江沃土。這裡人傑地靈,物華天寶,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早在清朝被皇帝封為“皇貢區”。如今,這裡已是吉林省著名的產糧大市(縣),農作物達上百種,尤為盛產水稻、大豆、玉米,其中水稻產量居全省第二。野生經濟植物124科549種、有元蘑、木耳、猴頭、人參、貝母、天麻等山珍和藥用植物。森林復蓋率為41%,有馳名中外的紅松、白松、黃玻璃、柞、椴等幾百種樹種。

礦產資源以煤為主,儲量大、煤質好、易於開採。專利技術褐煤造氣被國家批准為國家級科技成果重點推廣項目。舒蘭的高嶺粘土 ,紅、白花崗岩和泥炭在全國占有重要位置。白色花崗岩質量最佳,曾被選作北京人民大會堂建築基石。泥炭儲量達2億立方米、粘土儲量1236萬噸,開發前景十分可觀。

農業生產已邁入產業化軌道。在抓好糧食生產的同時,香菇、白鵝、烤菸、林蛙、草編織、黃牛、生豬等主導產業齊頭並進,生產基地遍地開花。綠色水稻種植遍及8個鄉鎮,年產量5萬餘噸。由其加工而成的“豐珠牌”舒蘭貢米獲得國際食品博覽會“國際名牌食品獎”,享譽海內外。1997年,又被國家批准為綠色食品水稻生產基地。工業生產同樣成就顯著。全市擁有各類工業企業4743家,是吉林省煤炭、合成藥、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之一。醫藥、機械、化工、建材等企業集團不斷發展壯大,吉舒牌鐮刀、無水咖啡因等名牌產品打入國內外市場。

隨著經濟的發展,舒蘭市投資環境在不斷改善。以生態園林城建設為突破口的城市建設突飛猛進,市容市貌煥然一新,城市品位不斷提高。1996年創建省級衛生城,當年提出,當年實現。目前,舒蘭的城市總體風貌已呈現出綠樹、白牆、碧水、藍天、華燈、磚巷的特點。舒蘭市交通方便,四通八達。拉濱、龍舒兩條鐵路貫穿全市南北,經由9個鄉鎮,連線全國各地。有國、省、市級7條幹線公路通往長春、吉林、哈爾濱等大城市,並有286條鄉、村級公路縱橫貫通全市。

郵電通訊事業發展迅速,全市實現了城鄉電話程控化,已與國際國內聯網,並開通了行動電話和無線傳呼系統。市內建設有一次變電所和二次變電所各一座,年供電能力3.1億千瓦時,直接與東北輸變電網相接。

為加快舒蘭經濟和改革開放步伐,舒蘭市在擴大對外開放、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方面採取了超常規的措施,加大招商引資項目的儲備,為投資者提供了極為寬鬆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吸引了一大批客商來舒一展才華。“發揚進取精神,推進創新實踐”,正在進行的新一輪解放思想教育活動、更是使全市上下形成了營造經濟發展軟環境的合力。

“一代業績載清史,更盼風流譜新篇”。 美麗的北方明珠正以嶄新的形象向世人展示著日益成長的現代文明。67萬舒蘭人民願以最優美的環境,最優惠的政策,最優質的服務、竭誠歡迎國內外有識之士和各界朋友到舒蘭投資興業,共謀發展,共創輝煌!

二、舒城

舒城位於皖中,地處大別山東麓,全縣總人口98萬,面積2092平方公里。舒城古稱舒國,是公學始祖文翁、三國名將周瑜、“宋畫第一”李公麟的故里,也是著名作家艾煊、著名畫家夏冰流的桑梓。1958年9月16日, 毛澤東主席視察舒城縣舒茶人民公社,發出了“以後山坡上要多多開闢茶園”的偉大號召。境內萬佛山、萬佛湖、萬佛溫泉等自然風光吸引著八方遊客。舒城綜合實力較強,社會穩定進步。擁有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創建文明城鎮活動示範縣、省創建文明縣城第一名、省“兩基”教育先進縣、省衛生先進縣、省“雙擁”模範縣等近10個榮譽稱號。1998年9月,舒城作為內陸縣, 在全國首次成功承辦了亞洲鐵人三項賽暨全國鐵人三項錦標賽。舒城區位優越,交通便捷。距省城合肥54公里。合九鐵路、206國道、滬蓉高速公路橫穿境內,長江、巢湖等水運航道方便快捷,可直達華東、華中各大中城市。

郡望堂號

1、郡望

廬江郡:秦代的九江郡,治所在舒城,在楚漢之際分出一部分為廬江郡,在今天安徽省長江以北廬江西南一帶。

巨鹿郡:秦始皇時置郡,治所在巨鹿,相當於現在河北省平鄉至晉縣一帶。

京兆郡:治所在長安,即首都長安直轄區。相當於現在陝西省西安市西北至華縣一帶。

2、堂號

閬風堂:宋朝時,舒岳祥任承直郎。宋朝滅亡後,避居奉

化,不做元朝的官,讀書於閬風台,著有《閬風集》200餘卷。

堂號:“京兆堂”、“紫陽堂”、“蘭藻堂”、“厚德堂”等。

舒姓宗祠通用對聯

〖舒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望出京兆;

源出春秋。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出舒姓的源流和郡望。

京兆世澤;

恩信家聲。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明·舒泰,官武岡州同知,撫以恩信,民皆悅服。

明經教授;

忠孝狀元。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宋奉化人舒璘,字元質,一字元賓,與張拭、陸九淵、朱熹等理學家都有交往。幹道年間進士,任徽州教授,當時被稱為第一教官。後歷官平陽知縣、宜州通判,死後諡文靖,有《舒文請集》。下聯典指明代進賢人舒芬,字國裳,十二歲時能作賦,正德年間狀元,官修撰。當時,武宗在佞人江彬的慫恿下,數次微行出宮,縱情遊樂,他都上書諫阻;武宗要南巡時,他又與翰林院同僚聯名上疏,被罰跪五天,又廷杖三十,貶為福建市舶副提舉。世宗時復官,又因“大禮”案而下獄受廷杖,不久因母親去世回鄉,哀痛致死。世稱“忠孝狀元”。他學貫諸經,兼通天文、律歷,尤其精於《周禮》,學者稱他為梓溪先生,著有《易問箋》、《周禮定本》等。

德興廉吏;

元質教官。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工部主事舒清,字本直,德興人。成代進士,授工部主事,歷營繕郎中,後擢河南參議,再遷四川布政使。曾創立“遞減法”,大大減輕百姓負擔。又抗疏切諫朝廷對地方古琴等古物的索取,深受百姓愛戴,是當時有名的“廉吏”。下聯典指宋代宜州通判舒瞵,字元質,奉化人。幹道進士,為徽州教授,時稱“第一教官”。官終宜州通判。淳佑中追諡文靖,有《舒文靖集》。

工牡丹賦;

成釣台詩。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舒元輿,嘗作《牡丹賦》,時稱其工。下聯典指唐·舒杲為國子監,有題釣台詩。

策籌文武;

學受紫陽。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舒卞豪雋有文武才,建炎間御金人有功,參岳飛軍幕,多所贊畫。下聯典批宋·舒璘,從張拭、陸九淵、朱熹(紫陽),呂祖謙游,著有《舒文靖集》。

姓氏字型

舒姓舒姓

舒[舒,讀音作shū(ㄕㄨ)]

姓氏來源

《新編百家姓》《新編百家姓》

舒(shū)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於姬姓,出自西周初年周武王所封的群舒國之後裔,屬於以國名為氏。春秋時期,在今江淮一帶有舒、舒庸、舒蓼、舒鳩、舒龍、舒鮑、舒龔等小國,史稱“群舒”。這些小國都是周武王姬發在滅殷商後,在分封皋陶後裔時所建的封國,皆為子爵小諸侯國。皋陶是傳說中的少昊氏支裔,東夷部族首領之一,主要活動在奄地一帶(今山東曲阜)。虞舜執政時期,皋陶曾擔任負責任掌管刑法的士,他以正直著稱。大禹繼舜為帝後,皋陶亦繼續受到重用。群舒諸國起先在周惠王姬閬二十年(公元前657年)被嬴姓的徐國所攻取,後又在周襄王姬鄭七年(公元前645年),楚國與徐國之間爆發的大規模“婁林之戰”中,乘機脫離徐國控制而分別復國。周定王姬瑜六年(公元前601年),楚莊王羋旅(熊侶)首滅蓼舒國;周簡王姬夷十二年(公元前574年),楚莊王再滅舒庸國;周靈王姬夷二十四年(公元前548年),在楚、吳兩國交戰之際,舒鳩國又被楚康王羋昭(熊居)所滅;其餘的群舒諸國在其後也陸續被滅於楚國。

滅國後,群舒諸國的公族後代就以原國名為姓氏,稱舒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舒氏正宗。舒氏族人大多尊奉皋陶為得姓始祖。

源流二

《史記·楚世家》《史記·楚世家》

源於己姓,出自春秋戰國時期的莒國壽舒,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壽舒,地在今山東省日照市莒縣店子集鎮黃草坡一帶,是春秋時期莒國之地,為戰略要衝,歷史上多次發生戰爭。例如在史籍《左傳·襄二十三年》中記載:“明日將復戰,期於壽舒。壽舒,莒地。”也就是記載了周簡王姬夷二十二年(公元前550年)齊國與莒國之間著名的“蒲侯之戰”:齊靈公姜環與莒子相約於明日在壽舒再戰。

莒國滅亡並被宿敵齊國吞併後,居於壽舒及其周邊一帶的國民有以居邑名稱為姓氏者,稱壽舒氏、蒲侯等,後省文簡化為單姓舒氏、壽氏、蒲氏、侯氏等,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三

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

⑴。蒙古族舒穆爾氏,世居克什克騰(今內蒙古克什克騰旗)。後有錫伯族、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Sumur Hala。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舒氏、徐氏、蘇氏。

《舒氏家乘》長卷《舒氏家乘》長卷

⑵。蒙古族舒穆祿氏,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Sumuru Hala

。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舒氏。

源流四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八旗通志》記載:

⑴.滿族秋舒哩氏,滿語為Ciosuri Hala,世居扎庫木(今遼寧新縣伊勒登河西岸下營子),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舒氏、秋氏等。

⑵.滿族書瑪哩氏,亦稱石馬拉氏,滿語為Sumari Hala,漢義“小口袋”,世居虎爾哈(今黑龍江黑河對岸俄羅斯地區)、海蘭(今吉林和龍海蘭河流域)等地,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舒氏、石氏等。

⑶.滿族舒佳氏,滿語為Sugiya Hala,祖先原為漢族,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後融入鮮卑族,後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法喀堡子(今遼寧新民法哈牛鎮)。後有赫哲族引為姓氏者。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舒氏。

⑷.滿族舒祿氏,源出遼國時期回鶻民族的述律部,滿語為Sulu Hala,漢義“白馬”,世居長白山地區,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舒氏、蘇氏、徐氏等。

⑸.滿族舒爾都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梭罕部,以姓為氏,滿語為Surdu Hala,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舒氏。

⑹.滿族舒發察氏,滿語為Sufaca Hala,世居綏河(今吉林扶餘),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舒氏、察氏等。

⑺.滿族舒墨哩氏,滿語為Sumuri Hala,世居烏喇(今吉林永吉)、沾河(今吉林雙陽河流域)等地,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舒氏。

⑻.滿族舒穆哩氏,亦稱蘇某力氏,滿語為Sumuri Hala,世居海蘭木(今黑龍江瑗琿黑河鎮對岸海蘭泡)、薩爾碧圖(今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與鄂倫春自治旗交界處諾敏河中游),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莫氏、舒氏等。

⑼.滿族舒克都哩氏,滿語為Sukduri Hala,世居綏芬(今黑龍江綏芬河口岸地區),清朝中葉以后冠漢姓為舒氏。

⑽.滿族舒嚕氏,亦稱舒穆祿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石抹部,滿語為Suru Hala,世居科爾沁(今內蒙古興安盟科爾沁草原)。後有蒙古族引為姓氏者。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舒氏。

⑾.滿族他塔喇氏,亦稱他塔拉氏,滿語為Tatara Hala,漢義“特別多”,世居扎庫木(今遼寧新賓伊勒登河西岸下營子)、安褚拉庫(今松花江上游二道江流域)、寧古塔(今黑龍江寧安)、扎克丹(今遼寧撫順)、薩爾滸(今遼寧撫順東部)、馬察(今吉林渾江)、沾河(今吉林雙陽河流域)、烏蘇(今吉林伊通)、伊蘭木(今甘肅蘭州皋蘭)、海州(今遼寧海城)、十方寺(今遼寧瀋陽西北石佛寺)、吉林烏拉(今吉林永吉)、長白山等地,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舒氏、唐氏、譚氏等。

⑿.滿族舒善覺羅氏,滿語為Susangiolo Hala,世居訥殷(今吉林撫松松花江上游流域),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舒氏。

⒀.滿族舒舒覺羅氏,滿語為Susugiolo Hala,世居佛阿拉城(今遼寧新賓永陵鎮),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舒氏。

源流五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今土家族、彝族、傣族、侗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舒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六

源於任姓,據《左傳》

滕侯、薛侯爭長(隱公十一年)

十一年春,滕侯,薛侯來朝,爭長。

薛侯曰:“我先封。”

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後之。”

公使羽父請於薛侯曰:“君為滕君辱在寡人。周諺有之曰:山有木,工則度之,賓有禮,主則擇之。周之宗盟,異姓為後。寡人若朝於薛,不敢與諸任齒。君若辱貺寡人,則願以滕君為請。”

薛侯許之。乃長滕侯。

不敢與諸任齒---不敢與任姓諸國爭論!

諸任-----在史籍《左傳》中疏云:“世本氏姓篇云:‘任姓,謝、章、薛、舒、呂、祝、終、泉、畢、過。’言此十國皆任姓也。”

郡望堂號

郡望

京兆:亦稱京兆郡、京兆尹,實際上“京兆”不是一個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區稱謂,“尹”為其太守。西漢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內史置京兆尹,為三輔之一,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三國曹魏文帝黃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為京兆郡,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至華縣一帶。曹魏黃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禮為秦公,以京兆郡為秦國,曹魏黃初三年又改名為京兆國。魏明帝青龍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為秦王,改京兆國為秦國。齊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為京兆郡,今西安,下屬五縣,除周至、戶縣外,均在轄區內。西晉時仍置京兆郡於長安,轄區較三國魏時縮小。十六國至南北朝時期前趙、前秦和後秦、西魏、北周相繼建都長安(後秦稱常安),均在此設定京兆郡(或尹)。隋、唐兩朝均都長安,另建新城。隋朝時期稱大興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長安城,在長安城周圍的京畿地區,以雍州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稱京兆者,均指京師及其附近地區。隋、唐兩朝均設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為郡級建制以統長安、大興(唐改為萬年)等二十餘縣。唐朝以後,長安城不復為都,發展受到一定影響,但仍不失為一個重要的地方性都會。金、元兩朝在陝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與建都之地無關,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華陰以西一帶地區。北洋政府改順天府為京兆地方,府尹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國政府成立時廢黜“京兆”之稱。

巨鹿郡:亦稱鉅鹿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置郡,治所在巨鹿(今河北平鄉),西楚霸王項羽在此地大破秦朝軍隊主力。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白洋淀、文安窪以南,南運河以西,高陽、寧晉任縣以東,平鄉、威縣以北,山東德州、高唐、河北館陶之間地。漢朝至北魏因襲沿用。漢朝以後轄地在今河北省平鄉縣以北及晉縣一帶。

平陽郡:歷史上的平陽郡有二:①即今山西省臨汾市。西漢初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平陽縣,治所在平陽(今山西臨汾)。三國時期曹魏國正始八年(丁卯,公元247年),將河東郡分出一部分與平陽縣合併,設定為平陽郡,治所亦在平陽(今山西臨汾),其時轄地在今山西藿縣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區,境內為司州平陽郡,轄十縣。西晉時期仍為平陽郡,轄十二縣。西晉永嘉三年(己巳,公元309年)初,匈奴人劉淵自蒲子城(隰縣)遷都平陽,稱帝建漢,境內屬之。東晉時先後屬并州、雍州和冀州;北魏時境內為東雍州,轄七郡二十縣;北魏神鹿元年(戊辰,公元428年)始築白馬城(今山西臨汾),因魏刑白馬祭祀天地神靈築城而名。孝昌二年改置唐州,治所在平陽故城(劉村);北魏建義元年(戊申,公元528年)改稱晉州,移治自馬城,與郡縣同治,沿用至今。②即今山東省鄒城市。鄒城在春秋戰國時期古稱平陽,是“鄒魯聖地”,為中國儒學發源地。夏王朝時期屬九州徐州之域,秦朝時期開始設定“騶縣”,歷漢、晉、南北朝,及唐朝初期改“騶”為“鄒”,稱“鄒縣”,沿襲至1992年10月,撤縣設市,稱鄒城市。

京北郡:亦稱鄧城府、鄧城縣,今湖北省襄樊市襄陽區。本春秋鄧國地,楚文王滅之而有其地。秦昭襄王元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鄧,置鄧縣,屬南陽郡。漢因之。更始二年,封王常為鄧王。建武三年,岑彭破秦豐兵於鄧,進圍黎丘。晉曰鄧城縣,屬襄陽郡。太元七年,桓沖伐秦,攻襄陽,苻堅遣苻、慕容垂等救之。軍新野,垂軍鄧城,桓沖退屯沔南。晉末僑置京北郡。劉宋大明末,割襄陽西界為實土,鄧縣屬焉。齊因之。永泰初,魏人取沔北五郡,崔慧景等馳救,大敗於鄧城。既而魏主宏攻圍鄧城,齊將曹虎拒守,經月不下。梁承聖三年,西魏宇文泰遣于謹等攻江陵,軍至樊、鄧,梁王?率眾會之。後周時,鄧城縣廢。唐武德三年,以王世充兄子弘烈據襄陽,遣李大亮安撫樊鄧,以圖襄陽。大亮遂自鄧城攻拔樊城。貞元末,移臨漢縣治古鄧城,遂為鄧城縣,仍屬襄州。乾寧五年,朱全忠侵忠義帥趙匡凝,敗襄州兵於鄧城。宋亦為鄧城縣。元朝時期省廢。今為鄧城鎮。《南北對境圖》:自鄧城南過新河至樊城。《一統志》:鄧城旁近有牛首、安陽、古城、紅崖、白河、沙河、漁浦、新城、淳河、滾河十城。蒙古圍襄陽,分築諸城於要津,以絕糧援。故址尚存。又《元和志》:鄧塞故城,在臨漢縣東南二十二里,南臨宛口,阻一小山,號曰鄧塞。孫堅破黃祖於此山下,魏常於此治舟艦以伐吳。陸士衡《辨亡論》:魏氏浮鄧塞之舟,下漢陰之眾。謂此也。《水經注》:鄧塞者,鄧城東南小山,淯水經其東。王氏曰:此為古鄧國。宋慶元二年,襄陽守臣程九萬請築鄧城堰,以防金兵衝突,遂為農田灌溉之利。鄧城在府東北十二里,古鄧子國。《左傳》桓九年,楚師圍,即此。《寰宇記》:城,在鄧城南八里。晉置縣,屬襄陽郡,後廢,歸入襄陽。

堂號

京兆堂:以望立堂。

虞江堂:以望立堂。

平陽堂:以望立堂。

紫陽堂:以望立堂。

京北堂:以望立堂。

巨鹿堂:以望立堂,亦稱鉅鹿堂。

閬風堂:宋朝時,舒岳祥任承直郎。宋朝滅亡後,避居奉化,不做元朝的官,讀書於閬風台,著有《閬風集》二百餘卷傳世。

得姓始祖

皋陶畫像皋陶畫像

皋陶 :傳說中的少氏支裔,東夷部族首領之一。活動據點在奄(今山東曲阜)。虞舜時,曾任掌管刑法的士(獄官之長),以正直著稱。禹繼舜位後,繼續受重用。西周初年,周武王大肆分封諸侯,並將皋陶的後代封於舒,建立舒國,為子爵,世稱舒子。舒子平時,被徐國所滅,後又復國,最後又被楚國滅亡。失國後的舒國子孫為了不忘故國,遂以國名為氏,稱舒姓。他們尊皋陶為其得姓始祖。

各支始祖

舒元輿、舒繼宗、舒惟貞:舒元輿為一世祖(唐),第十二世孫繼宗,任赤需太守,其子惟貞遷居永南白雁村。是為永川舒氏始祖。

舒綽、舒琅、舒世嗣:舒綽,隋時自北方遷至東陽之斯孝鄉,第十九世孫琅,自東陽號遷永康之永實;三十三世孫世嗣,明中葉由永康遷東陽之雙岩,是為雙岩之始遷祖。

舒茂先、舒時軸:宋時由信州遷南昌,始遷祖時軸,茂先十九世孫,明萬曆間自南昌遷湘潭。是為湘張潭壹舒氏始祖。

舒□□:莊橋舒氏,相傳遷自奉化,後分東西南北四房。是為浙江慈谿莊橋舒氏始祖。

舒恆、舒怒四:唐貞元間自婺州遷歙之舒恆為一世祖。第十五世怒四,宋紹興中自歙西遷績溪華陽。是為華陽舒氏始祖。

舒德興:唐僖宗時因戰亂遷居黟東屏山長寧里。是為貴州舒氏始祖。

字輩排行

遼寧部分地區舒氏字輩: 丙(秉)正培基大尊敬(經)世業龍青春(心存)立德厚道峻壽恩鴻(宏)

陝西安康舒氏字輩:“盛世光祖德基業兆永昌少幼成家主方又吉四梁”。

江蘇灌南舒氏字輩:“國庭德生強林善兆姚征恩浦瑞風洪門”。

江西上饒鄱陽饒埠舒家村舒氏字輩:弘興祖德兆榮昌,茂勝錦運吉信強。

江西於都舒氏字輩:“志大思蘭乾所以宏自守欽翼應明君詩禮家傳世文章定耀邦”。

江西撫州、贛州舒氏字輩:“志大思蘭乾所以宏自守欽翼應明君詩禮能傳世文章定耀邦”。

安徽黟縣舒氏字輩:“立朝尊堯君法天廣其仁秉志常公道夢純鄉學成允升用守令知子民同年若與選克家存忠心”。

安徽肥西舒氏字輩:“益有良善玉持志為岳仁富貴雙全兆”。

四川仁壽舒氏字輩:“永朝由善德靖現載忠成全美道繼績作良仁盛世奇才會忻逢景榮昌賽洪昭達度孝友煥洪彰”。

四川雅安舒氏字輩:“明學文成登開大齊於永興國太昌光宗思顯朝金澤萬代”。

四川大竹舒氏字輩:“大應萬仕尚宗繼景奇芳忠啟仁良國高洪永太昌”。

湖南芷江舒氏字輩:“乾坤符易象孝友振綱常”。

湖南致和後裔字輩:“夏致光宗保惟孟繼鳳心一庚郝天有正大單世應”。

湖南邵東舒氏字輩:“孝忠宜顯達正大是光明”。

湖南漵浦舒氏字輩:“國三成仕宗文時智有登(通)”。

湖北廣水舒氏字輩:“忠秀錢仁遠發祥慶澤長文明逢盛世繼業爽平陽”。

湖北廣水余店鎮關寨村舒氏字輩:“宗德家傳先正大,國恩世繼永綿長。”

湖北來鳳舒氏字輩:“培鈞清采煜坊錫澤相耀坤鑒澄東輝里銘淞林照”。

湖北應城舒氏字輩:“官中金元伯業廣大繼承賢德福壽繁昌長發其祥”。

湖北麻城舒氏字輩:致光宗保惟萬世,鼎文祀國功如空。登汝長洪盛仕厚,富貴榮華永遠通。昌隆紀澤開新宇,漢晉熙元振亞東。衛泰安平經惠理,德智仁傑偉玉中。

河南鹿邑舒氏字輩:"明成同金連愛意淇群圓雷瓊靖照聖國遠胡章英“。

重慶奉節舒氏字輩:“光明正大,世代永昌,宏運少啟,德業已張。後續字派:孝友傳家,繼守一方,和緒吉太,天錫其強,培成根本,元裕忠良,文筆先進,少學顯揚,新發茂勝,祖澤益常。”

舒氏名人

舒慶春

舒慶春舒慶春

老舍(1899~1966),現、當代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另有筆名絮青,鴻來、非我等。滿族,北京人。出生於一個貧民家庭。1918年北京師範學校畢業後任國小校長和中學教員。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漢語講師,閱讀了大量英文作品,並從事小說創作,1926年加入文學研究會。1930年回國後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抗日戰爭爆發後南下赴漢口和重慶。1938年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立,他被選為理事兼總務部主任,主持文協日常工作。在創作上,以抗戰救國為主題,寫了各種形式的文藝作品。1946年應邀赴美國講學1年,期滿後旅居美國從事創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不久應召回國,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等職。參加政治、社會、文化和對外友好交流等活動,注意對青年文學工作者的培養和輔導,曾因創作優秀話劇《龍鬚溝》而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棄世。老舍一生寫了約計800 萬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文博士》、《駱駝祥子》、《火葬》、《四世同堂》,《鼓書藝人》、《正紅旗下》(未完),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集《趕集》、《櫻海集》,《蛤藻集》、《火車集》、《貧血集》,劇本《龍鬚溝》、《茶館》,另有《老舍劇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詩選》、《老舍文藝評論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長篇小說和劇作著稱於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於市民生活,為中國現代文學開拓了重要的題材領域。他所描寫的自然風光、世態人情、習俗時尚,運用的民眾口語,都呈現出濃郁的“京味”。優秀長篇小說《駱駝樣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寫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說構思精緻,取材較為寬廣,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斷魂槍》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譯成20餘種文字出版,以具有獨特的幽默風格和濃郁的民族色彩,以及從內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賞而贏得了廣大的讀者。

舒行

舒行(1913-2001),中國人民解放軍舒姓開國將軍,江西省吉安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3軍團特務連排長、教導營連政治指導員,紅1軍團4師10團總支書記,參加了中央蘇區五次反“圍剿”和長征。1937年入延安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抗日戰爭時期,任抗大7大隊3隊隊長,第二分校2大隊大隊長,冀中軍區游擊第五總隊總隊長,冀東軍區13團團長。在冀東西部、長城南北及熱河地區,堅持抗日游擊戰爭,創建了山區和平原根據地。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14軍分區司令員,率領所屬13團、北進支隊約2000多人,向承德、圍場方向進發。後任熱河軍區參謀長、冀熱察軍區參謀長,東北野戰軍第11縱參謀長,第四野戰軍第50軍參謀長。參加了遼瀋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50軍參謀長。回國後,任吉林省軍區副司令員。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勳章、二級自由獨立勳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2001年1月3日因病在江西省吉安市逝世,終年88歲。

舒繡文

現代戲劇、電影女表演藝術家。參加中國第一部蠟盤錄音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的配音工作。抗戰後參加拍攝了優秀影片《一江春水向東流》。她演出的影片還有《民族生存》、《熱血忠魂》、《新舊上海》、《野火春風》、《李時珍》等20多部。演出的話劇有《原野》、《雷雨》、《復活》、《虎符》、《紅旗瓢瓢》等。

舒元輿

舒元輿,唐代御史中丞、詩人,婺州(浙江金華)東陽人。元和中,登進士第,調鄠尉。裴度表掌興元書記,拜監察御史,再遷刑部員外郎,改著作郎,分司東都。李訓與元輿善,訓用事,再遷左司郎中。御史大夫李固言表知雜事,固言輔政,權知御史中丞。不三月,即真,兼刑部侍郎,專附鄭注。月中,以本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甘露之變,為仇士良所害。詩六首,編為一卷。

舒瞵

宋代時稱“第一教授”,奉化(今屬浙江)人,南宋官吏、學者。幹道八年(一一七二)進士,為徽州教授,時稱“第一教官”。官終宜州通判。諡文靖,有《舒文靖集》。(更多資料請進入 舒瞵)

舒邦佐,南宋官吏、學者,隆興府靖安(今屬江西)人,淳熙八年(一一八二年)進士,歷任蒲圻主簿、善化主簿、衡州錄事參軍。治事廉明,去官之日,百姓痛哭流涕。有《雙峰猥稿》。(更多資料請進入 舒邦佐)

舒邵

字仲應(一作仲膺),陳留人,與兄長舒伯膺俱為東漢末年名士。他曾為伯膺復仇殺人,事發後,兄弟兄爭死,並得免刑,海內稱“義”。後出任袁術的沛相。時天旱歲大荒,士民凍餒,江、淮閒相食殆盡。袁術以米十萬斛與為軍糧,舒邵卻將其悉散以給饑民。袁術聞之大怒,陳兵將斬之。舒邵說:“知當必死,故為之耳。寧可以一人之命,救百姓於塗炭。”袁術深受感動,下馬牽之曰:“仲應,足下獨欲享天下重名,不與吾共之邪?”後晉升邵為阜陵長。

舒清

舒清雕像舒清雕像

明代廉吏,江西德興人,成化進士,授工部主事,歷營繕郎中,後擢河南參議,再遷四川布政使。曾創立遞減法,大大減輕百姓負擔。又抗疏切諫朝廷對地方古琴等古物的索取,深受百姓愛戴,是當時有名的廉吏。

舒國治

台灣知名作家。

舒暢

(1987年12 月1日~),出生於吉林省白山市,女演員。

舒暢

1977年出生於山東青島,足球運動員,司職中後衛,曾效力于山東魯能俱樂部,2011年退役。

舒淇

原名林立慧。著名女演員。

舒曉琴

女,1956年9月出生,1977年4月入黨,1977年7月參加工作,研究生,法學學士,江西靖安人。現任中共中央候補委員,江西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江西省公安廳廳長。

舒高

湖南衛視著名主持人。

舒婷

(1952年~),出生於福建龍海市石碼鎮中國女詩人,她和同代人北島、顧城、梁小斌等以迥異於前人的詩風,在中國詩壇上掀起了一股“朦朧詩”大潮。

舒硯

(1982年6月2日~),浙江桐廬分水縣人,女演員。

舒家華

重慶人,國家高級烹飪師,國家級酒店評審員,世界華人健康飲食協會副主席,重慶南岸區商業聯合會廚師分會會長。

舒仁慶

(1959年12月~),安徽黟縣人,中共萍鄉市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

舒中雄

湖北省潛江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

舒中勝

(1963年~),現任浙江經視新聞部主任、《新聞深呼吸》評論員。

舒遠招

(1964年3月~),湖南師範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所長。

舒安卿

生於清光緒15年(1889)12月12日,民國32年(1943)病故,終年54歲,他一生行伍,歷任營長、支隊長、督帶、團長、旅長等職,民國26(1937)年和28年(1939),兩次率部抗擊日本侵略軍。

72年前,在國難當頭,民族危亡的關頭,作為一個軍人,舒安卿以“誓死報國,不願生還”為志,堅決反對內戰,積極要求抗日。當他聞聽國民黨接收共產黨的主張,建立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高興不已,一方面寫信給家鄉父老,說明自己“不成功,變成仁”的決心,一方面激勵全團將士,作好參戰準備。

1937年11月,舒安卿(任國民黨128師382旅763團團長)回響最高統率部發出的“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都有抗戰守土的責任”的號召,毅然率部跟隨顧加齊師長、戴季韜副師長奔向抗日前線。接著又率部從寧波趕赴淞滬嘉善,阻擊從全公亭、金山衛登入的日軍第六、第八師團,以保障淞滬抗戰部隊撤退,眾將士以劣勢裝備抗擊有飛機大炮作掩護的日軍,戰鬥持續到七天七夜,直到接防部隊趕來,才撤下戰場,取得了以傷亡4000人的代價擊斃日軍2000多人的勝利。在這次戰鬥中,舒安卿率部與日軍展開肉博戰,不幸左肩中彈,昏迷倒在地上,甦醒後仍堅持指揮,不下火線;戰鬥結束後,舒安卿部763團生還者除他之外,僅連長1人、連副幾司務長4人、士兵100餘人。關於這次戰鬥,著名作家沈從文曾寫了一篇《莫錯過這千載難逢的報國機會》的文章,記述了128師在嘉善戰鬥中的許多感人事跡,文章寫道:“血戰的結果,4個團長受傷,4個團副死去3個傷1個,12個營長死去7個傷5個,連排長死去三分之一二,受傷三分之一,士兵更難計。看到這數目,就可知道同鄉在前線如何壯烈,他們為的是什麼?不是愛國家,擁護全面抗戰,誰能如此勇敢犧牲?……國家破亡,個人除了作無心肝的漢奸,狗彘不如,國一亡,男的行將成為敵人的牛馬,女的不拘老幼都得受污辱,他們知道這種情形清清楚楚,不忍看中國人受苦,所以他們不顧一切,繼續上前線作戰,他們的口號是哪怕剩一兵、一卒、一粒子彈、一隻手,還是不屈服,不後退。這才像個湖南人!才像個鎮筸人!”在抗日戰爭的歷史畫卷中,嘉善保衛戰不如平型關、台兒莊等戰役那般輝煌耀眼。但這絲毫不影響它被湘西人民引以為傲,因為它是4000多名湘西兒郎用鮮血和生命譜寫的一首氣壯山河的抗戰之歌。

1939年春天,已經升任382旅少將旅長的舒安卿又一次以民族大義為重,第二次率部2000多人開往抗日前線,在湖北東線、九江、廬山、鄱陽湖等地與日軍周鏇3個多月。同年6月,在九江同日軍相持,舒部防守第二道防線;日軍調來3艘炮艇,擊潰了友軍防守的第一道防線,陸續登入向第二道防線猛撲;舒安卿率部於日軍激戰3日,傷亡慘重。由於友臨部隊撤離,舒安卿孤軍作戰,最後全軍復沒,回到沅陵時身邊僅剩士兵10多人。

舒清友

男,湖南漵浦橋江人。中共黨員。空軍少將軍銜。曾任95959部隊空軍34師政委(南苑機場)(副軍職),現任空軍政治部副主任。2013.1,成都軍區副政委、成都軍區空軍政委。

舒慶堯

男,1965年6月出生於浙江省新昌縣澄潭鎮東丁村,理學博士學位,研究員,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原子核農業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博士生導師。

舒錦霞

浙江越劇團著名旦角,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師承越劇表演藝術家王文娟。舒錦霞唱腔柔美抒情,韻味濃厚,表演真切純情並富有激情。曾獲82年浙江省首屆優秀小百花獎;94年首屆中國小百花越劇節金獎;95年中國第七屆音樂電視金獎;98年浙江省越劇新十姐妹獎、藝術明星獎及中國音樂電視戲曲類金獎;2001年中國第十八屆戲劇梅花獎等。

舒義攀

男,農曆1986年12月23日誕生於重慶市酉陽縣,著名的內地歌手,以及偶像劇演員。

舒倩

男,1991年3月4日出生於重慶市忠縣,是中國新生代男演員

家譜文獻

安徽涇縣京北舒氏統宗譜不分卷,(明)舒應鸞等修,明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木刻活字印本。收藏在安徽省圖書館。

舒氏家譜文獻舒氏家譜文獻

安徽旌德東北舒氏宗譜十二卷,(清)舒榮基等修,清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收藏在河北大學圖書館。

湖南舒氏續修族譜不詳,著者待考,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長沙羅漢莊舒氏續修族譜,著者待考,清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木刻活字印本九冊。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長沙舒氏零譜不詳,著者待考,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湘鄉潭台舒氏族譜十四卷,(清)舒懋輔、舒介瑞等纂修,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湘鄉上湘舒氏續修族譜十五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廣東鶴山鵪城舒氏族譜不分卷,(清)舒良弼撰,清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雲南省圖書館。

四川屏山舒氏宗譜三卷,(清)舒道觀輯修,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竹坳舒氏支譜二十卷,(清)舒立濬、舒立淇纂,清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湖南省漵浦縣檔案館。

舒氏頃公通譜十三卷,(清)舒均文修,清光緒十二年(公元1889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湖南省漵浦縣檔案館。

(浙江臨安)廖昌舒氏宗譜,(清)舒世仁等修,清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文苑堂修木刻活字印本八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旌陽舒氏宗譜十二卷,(清)舒榮基、舒昌修,清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家譜文獻家譜文獻

永康永川舒氏宗譜十一卷,(清)舒周潘等纂修,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今僅存第一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永康永川舒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今僅存第九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東陽雙岩舒氏宗譜八卷,(清)舒正槐纂修,清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冊,今僅存第一卷、第三卷、第七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東陽雙岩舒氏寬敞譜,著者待考,清鹹豐五年(公元1855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冊,今僅存第五~七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湘張潭壹舒氏三修族譜,(清)舒介騏等纂修,清朝年間虞江堂木刻活字印本兩冊,今僅存第二卷、第五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金華京兆舒氏過譜,著者待考,清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今僅存第五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慈谿莊橋舒氏宗譜三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國)舒厚行修,民國十七(公元1928年)試墨堂鉛字排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浙江蘭溪午塘平陽五湖舒洪宗譜十八卷,(民國)邵升重修,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蘭溪縣和平鄉。

浙江蘭溪平陽五湖舒氏宗譜,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蘭溪縣文物管理局(存一冊)。

舒氏家譜不分卷,著者待考,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增補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舒氏太房續修族譜,著者待考,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京北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冊,品稍差,特大、特厚。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長沙石渚舒氏譜八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平陽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湖南舒氏族譜,著者待考,民國年間京兆堂木刻活字印本九冊,今僅存第一~八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東陽雙岩舒氏壽房己譜不分卷,(民國)舒時勇等纂修,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兩冊,殘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湖南舒氏族譜,著者待考,民國年間京兆堂木刻活字印本九冊,今僅存第一~八卷、卷首。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水南村舒氏宗譜,著者待考。

中國百家姓

安姓
巴姓
白姓
柏姓
班姓
包姓
鮑姓
暴姓
貝姓
賁姓
畢姓
卞姓
邴姓
卜姓
蔡姓
曹姓
岑姓
查姓
昌姓
常姓
車姓
陳姓
成姓
承姓
程姓
仇姓
儲姓
褚姓
揣姓
從姓
崔姓
戴姓
單姓
鄧姓
狄姓
刁姓
丁姓
董姓
雲姓
鈄姓
竇姓
杜姓
段姓
樊姓
范姓
方姓
房姓
費姓
封姓
酆姓
馮姓
鳳姓
伏姓
符姓
傅姓
富姓
乾姓
甘姓
高姓
郜姓
葛姓
弓姓
宮姓
龔姓
辜姓
谷姓
顧姓
管姓
郭姓
韓姓
杭姓
郝姓
何姓
和姓
賀姓
黑姓
洪姓
侯姓
胡姓
花姓
華姓
滑姓
懷姓
黃姓
惠姓
霍姓
姬姓
嵇姓
吉姓
汲姓
計姓
紀姓
季姓
薊姓
家姓
賈姓
兼名
鑑姓
江姓
姜姓
蔣姓
焦姓
解姓
金姓
靳姓
經姓
井姓
景姓
康姓
柯姓
孔姓
藍姓
郎姓
老姓
樂姓
雷姓
黎姓
李姓
厲姓
利姓
勵姓
酈姓
廉姓
練姓
梁姓
林姓
凌姓
劉姓
柳姓
龍姓
婁姓
盧姓
魯姓
陸姓
路姓
呂姓
欒姓
羅姓
駱姓
麻姓
馬姓
毛姓
茅姓
梅姓
孟姓
糜姓
米姓
宓姓
苗姓
閔姓
明姓
繆姓
莫姓
牟姓
木姓
牧姓
穆姓
倪姓
寧姓
牛姓
鈕姓
潘姓
龐姓
裴姓
彭姓
蓬姓
皮姓
平姓
蒲姓
溥姓
譜名
戚姓
祁姓
齊姓
錢姓
強姓
怯姓
秦姓
邱姓
秋姓
裘姓
曲姓
屈姓
全姓
任姓
戎姓
榮姓
阮姓
芮姓
山姓
韶姓
邵姓
沈姓
盛姓
施姓
石姓
時姓
史姓
舒姓
束姓
雙姓
水姓
司姓
松姓
宋姓
蘇姓
宿姓
隋姓
孫姓
邰姓
談姓
湯姓
唐姓
陶姓
滕姓
田姓
童姓
萬姓
汪姓
危姓
韋姓
隗姓
衛姓
魏姓
問姓
翁姓
烏姓
鄔姓
巫姓
吳姓
伍姓
武姓
郗姓
奚姓
習姓
席姓
夏姓
項姓
蕭姓
謝姓
邢姓
幸姓
熊姓
徐姓
許姓
宣姓
薛姓
荀姓
閆姓
嚴姓
顏姓
羊姓
楊姓
仰姓
姚姓
葉姓
伊姓
羿姓
殷姓
尹姓
印姓
應姓
尤姓
有姓
于姓
余姓
俞姓
虞姓
禹姓
郁姓
喻姓
元姓
袁姓
昝姓
臧姓
詹姓
湛姓
章姓
趙姓
甄姓
鄭姓
支姓
鍾姓
周姓
朱姓
諸姓
祝姓
宗姓
鄒姓
祖姓
左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