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發展
姓氏溯源
源流一
源於嬴姓,出自遠古部落首領柏裔的後裔在蕭邑作大夫,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遠古時期,有一嬴姓氏族部落,其首領叫柏翳。按史書記載,人文遠祖少典氏第十八代、黃帝軒轅氏第七代有伯翳。伯翳身具特長,能馴鳥獸,知其話言,即懂得馴化野獸為家畜,事於虞夏王朝。起初,伯翳食采於嬴為(今陝西雲陽),是為嬴氏、盈氏、鄗(高改盈)氏,後以功受皂斿元玉,妻以姚女,而再封於費(今山東費縣),是為大費;生子三人:曰大廉、若木、恩成。大廉事夏啟,後分衍有鳥俗氏、路俗氏,後裔有孟虧、仲衍。。夏王朝君主夏桀腐敗,被商湯攻滅,蕭孟虧去而鳳島隨焉,他的後裔在商湯王朝在蕭邑作大夫,便沿襲以“蕭”為姓氏,稱蕭氏,世代相傳至今,為最古老的蕭氏之始。
源流二
源於子姓,出自春秋時期宋國始祖微子啟的後裔封地蕭邑,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商王朝從成湯建國傳十七世、三十一王到帝辛(紂)。
蕭國被楚滅亡後,雖然大心的後裔子孫們有一些復國之舉,但終末成功。於是,大心的後世子孫為紀念亡國,遂以封地名稱為姓氏,稱蕭氏。
源流三
源於契丹族,出自唐朝時期遼國契丹拔里、乙室兩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契丹的先世鮮卑人“氏姓無常,以大人健者名字為姓”,並無固定姓氏。其最早得姓是唐朝所賜的漢姓。唐高祖李淵武德年間,以契丹酋長窟哥為松漠都督,賜姓為李氏,但絕大多數平民仍無固定姓氏。遼國時期,大遼政權的契丹民族中只有耶律、蕭兩姓。關於蕭氏的來歷,據史籍《遼史》中記載:“遼太祖慕漢高皇帝,故耶律兼稱劉氏,以乙室、拔里比蕭相國,遂為蕭氏。”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建遼國以後,開始以其妻弟蕭敵魯任北府宰相,終遼之世,後族幾乎全部壟斷了北府宰相預選權,後族即宰相之族。遼國的蕭氏集團包括早就與耶律氏宗室聯姻的拔里、乙室兩族,遼太祖岳家述律氏和了;遼世宗皇后母家的國舅別部,還包括了一些被征服的奚族五王部族,“世與遼人為婚,因附姓述律氏中”。
源流四
外姓改入。據台北蕭氏宗親會印行的《蘭陵世家·蕭、鍾、葉三姓本是一家》記載,宋朝有一將軍名鍾達,為奸臣所害,抄斬九族,他有七個兒子,其中三個死裡逃生,為避害而分別改姓蕭、葉。但此說多有破綻,存疑。此外,金、元時期,在我國北方流播的太一教中,因創教人姓蕭,一些非蕭姓嗣教者被改為蕭姓。
源流五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蕭,清滿洲人姓,世居瀋陽。”
⑴.滿族石穆魯氏,亦稱石莫勒氏,滿語為Simulu Hala,世居渾春,後多冠漢姓為蕭氏、石氏、穆氏、魯氏等。
⑵.滿族伊喇氏,亦稱伊拉喇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移喇部,即契丹國姓耶律氏家族的後裔子孫,滿語為Ilan Hala,漢義“三”,世居三姓(今黑龍江依蘭),屬於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後多冠漢姓為蕭氏、劉氏、王氏、肖氏、李氏、黃氏、白氏等。
源流六
源於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佤族原有自己的姓氏,但隨著與漢族之間社會關係的發生與發展,很早就採用漢姓了。由於各地區的佤族與漢族發生關係的早晚和密切程度不同,受漢族影響的大小也有差別,永德、鎮康等地的佤族因長期與當地的主要居民漢族交錯雜居,受漢文化影響較大,在宋朝中期至元、明朝時期,很早就採用漢姓為姓氏。阿佤山邊緣和鎮康、永德地區的佤族司彭牙特氏、斯內氏,漢姓均為蕭氏,蕭氏成為這一地區普遍採用或較多採用的漢姓之一。
在1980年前後成文的《蒼源縣班洪寨社會調查》中,對佤族所作的調查顯示,蕭氏是該寨人口最多的姓氏,全寨七十六戶居民中,蕭氏有二十戶。1958年成文的《蒼源縣岩帥區賀南鄉社會經濟初步調查報告》中顯示,蕭氏為賀南鄉五大家族之一,該鄉的賀南寨有二百七十四戶佤族居民,姓蕭的有十三戶;賀南大寨一百四十六戶,由李、田、趙、蕭、陳五個家族組成。
源流七
源於普米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著名民族學專家嚴汝嫻在《普米族》一書中說,普米族改用漢姓,是漢族封建制度的改土歸流運動的必然產物,一般都是一個氏族借用同一個姓,即借用當地通用的漢族姓氏,如巴落瓦支氏,即改為漢姓蕭氏、馬氏、楊氏等。
源流八
源於彝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彝族是中國西南部地區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主要分布在雲南、四川、貴州三省及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部,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特點。彝族支系繁多,多數自稱“諾蘇”、“納蘇”、“聶蘇”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正式定名為彝族。
彝族有自己的姓氏,據文獻《巍山彝族姓氏分布調查》中記載,雲南巍山彝族的八萬餘人中,有一百五十個姓氏,其中就有蕭氏,但人數不是很多。
源流九
源於傣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傣族民間原來大都是沒有姓氏的,有姓氏的只限於土司貴族。但隨著漢化程度的加深,特別是明朝政府大力推行改土歸流運動後,傣族中也逐漸出現了漢姓,蕭氏就是其中之一。
著名的民族學專家江應梁在《傣族史》一書中說:“在德宏沿邊接近漢地的各村寨,因為人民漢化程度很深,所以也可見到有姓有名的傣族人家,常見的姓氏有曩、馮、蕭……等。”
源流十
姓氏學上的蕭、鍾、葉三姓一家:在總共國東南地區的潮閩及台灣省,素來有“蕭鍾葉三姓一家”之說,這是因為三姓皆為潮陽蕭氏開基始祖蕭洵的後裔。
得姓始祖
蕭孟虧,脈出軒轅,東夷族,遠祖伯益,夏朝末年人,能述伯益之功,能通訓鳥獸之法,封於蕭國,是為嬴姓蕭氏,此支蕭氏傳至於今已有3700餘年,傳至春秋時有子孫名蕭史者,善簫。
蕭叔大心,脈出軒轅,東夷族,遠祖契,商朝聖賢微子衍之後,本為宋國蕭邑大夫。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名將名南宮長萬,在攻打魯國時戰敗被俘,囚於後宮,幾個月後才回到宋國,宋閔公為此曾多次取笑他,長萬因被觸痛處而惱羞成怒,一次乘酒興殺死了閔公,並從此公開叛亂,另立公子游為君。宋國群公子紛紛逃往蕭邑(今安徽省蕭縣西北)。後來宋國微子之後大心率王族弟子及隨從組建的軍隊,誅殺了南宮長萬,平息了這次叛亂,扶閔公之弟御說繼位,是為宋桓公,宋桓公因大心平叛有功,就把大心食邑蕭邑提封為蕭國,為宋之附庸,大心為首位國君,人稱蕭叔大心,其子孫遂以國為氏,稱為蕭姓,後有孫女為齊惠公夫人,是為齊頃公母。公元前597年蕭被楚所滅。是為子姓蕭氏,至今已有2700年,漢賢相蕭相國何為大心十六世孫。
蕭敵魯、蕭室魯、蕭阿古只等,此支蕭氏出自唐朝末年,至今1000餘年,是為契丹蕭氏,遼鐵腕皇后述律平(蕭平)的家族,後世世代為遼國外戚,將相不可計數,顯赫莫之能比,子孫眾多,分布於今之滿族、蒙古族、漢族等多個民族。
各支始祖
蕭楨,又名禎元,字德熹,唐宰相蕭遘之子,僖宗廣明時徙居歙之黃墩。初黃巢別部寇歙州,公保障有功,懷節度使高駢戮力破賊論功進秩上柱國江南節度使,因蕭遘被殺,朱玟之難念先世從北渡江而來,遂易蕭姓以為江氏,凡江之宗於蕭者,此其鼻祖也,是為江南蕭江蕭氏祖,夫人汪氏舊譜墓在右,來金城寺下汪元志住東又按歙邑楊公塘家譜注夫人李氏今皆不可考,子三:董;鄭;威,董公之後江敵徙居婺源江灣,是為江灣蕭江大宗派,國家主席江澤民即出自此支。
蕭存富:一名思志,號振楚,讚詞另詳,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大各縣西城外克渣巷老柑樹下始遷江西臨江府清江縣大陽洲檳榔樹下復徙居湖南長沙府瀏陽縣北鄉楊丁村後徙居橐塘洛家灘,於明江武二年已酉遷南鄉十七都橫溪村立業迄今二十餘代歷年五百餘矣,公於元至順元年庚午十二月十八日寅時生,明永樂十一年癸巳九月二十日子時歿,壽八十四歲。葬棉花村紗帽山酉卯兼辛乙,有碑,有圖。元配,閨諱桂貞,系北鄉人,讚詞另詳。元至順三年壬申十二月初二日酉時生,明洪武三十年丁丑回家省親十二月初七日申時沒,壽六十六歲,因葬北鄉楊丁邨經塘月形山壬丙兼亥已,有碑,有圖,生子一:誠意。是為湖南瀏陽瀏南橫塘蕭氏始祖。
蕭子成:字惠孚。明洪武三年庚戌八月二十日寅時生,幫六十六,宣德十年乙卯十初八日子時終輔山爵門首子午向山形類虎,俗稱虎山崗矣今奉。例禁不得稱虎幫易虎而輔馬亦形家左輔之義也。公字福井背里人也其先為安福巨族世登仕版傳至。有弟子立子永子紹攝守宗立永從。公出井背逾袁州長沙占益籍,公自沿□而北至沅江縣泉河河西癵縣六十里為□水之支流所逕□溢出者亦西注馬蜿蜒而過滄山東會水以入洞庭,公愛馬乃卜築河之寧地□檀木社老屋址也,樂時兵燹之后土曠人稀荒無滿目而公沐櫛風披斬荊棘奠厥依居後之星羅其於馬聚族者皆自公發也。其誠吾族不祧之興。元配田氏:洪武年癸丑九月十三日巳生,壽七十五,正統十二年丁卯三月初二日申時終,葬合夫冢。子一:友信。是為沅江蕭氏始祖。
蕭志宏:系江西吉安廬陵第三都人,生沒葬未詳。元配:龍氏,生沒葬未詳。子二:琢;珪。是為湖南益陽蕭氏始祖。
蕭必學:字思聖,吉安廬陵舉人,明正統三年茂午六月初九子時生,成化時任潭洲教授解組居益岐市。嘉靖八年已城十一月十八丑時沒,葬城北馬良湖大路下癸山丁向。元配:蔡氏,明正統十年乙丑四月十六寅時生,嘉靖十一年壬辰九月十八未時沒,葬城北馬良湖大路下合夫冢癸山丁向。子三:臣;楘;敏。是為湖南益陽蕭氏始祖。
蕭英齋,字敬亭,興邑始祖,明成化年間由江南常州府城徙瀲江興國清德鄉興廉里之上社蕭屋芫而居焉,生於明宣德戊申三年(1428年)三月初三日午時,歿於明宏治癸亥十六年(1503年)十月十五日巳時。1994年三月重修。妣劉氏,生於明宣德戊申三年(1428年)五月十四日卯時,歿於明宏清甲子十七年(1504年)四月十三日申時,夫婦合葬上社後龍上原庚山甲向兼申寅分金,1994年三月重修。生子三:叔璣、叔琦、叔瑗。叔璣之子文竹,徙居下逕,文竹孫正盛徙居興國縣鼎龍鄉石含村。叔琦之子文笥,徙居於外。叔瑗之子文筠,徙居四川。
蕭洵,字仲川,號啟祥,潮邑始祖。狀元漳州郡守蕭國梁次孫,紹熙進士、朝議大夫、左司郎中煜公之次子,南宋慶元元年(1195)以明經出任潮陽縣令,連四任十二年。在任期間,清廉勤政,禮賢下士,體恤民情,多行善舉,深得民心。開禧三年(1207),洵公任滿擬歸故里,縣民懇切挽留,遂定居於縣治之南橋(即今潮陽城南塗庫)為潮汕地區蕭氏之始祖。洵公逝世後,與孺人陳氏媽合葬於潮陽西臚鎮內輋岩前舂臼林。墓園坐東向西,為三進三擺形式,碑文為“宋潮陽知縣蕭公、清漳孺人陳氏墓”。其建築格局宏偉壯觀,石刻祭床和墓道碑石具有特色,歷經宋、元、明、清各代,至今仍保存完整,並保留歷史風貌。四序堂為潮陽蕭氏肇基祖蕭洵的“生祠”。有‘潮汕第一祠’之稱。該祠坐東向西,主體採用中軸線布局,三壁聯,三進廳,配龍虎天井二個,前天井一個,左右廂包各具廳房,通連穿堂,是宮殿式結構,整座建築面積920平方米。三山門上匾額書“蕭氏始祖祠”,背書“蘭陵世胄”。
人口分布
宋朝時期,蕭姓大約有27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34%,排在第64位。其時江西蕭姓人口約占中國蕭姓總人口的54%,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江西、安徽,這兩省蕭姓大約占全國蕭姓總人口的67%。其次分布於福建、山東、河北、山西,這四省的蕭姓又集中了26%。形成了以贛皖為中心的蕭姓聚集區。明朝時期蕭姓大約有64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69%,躍升到第二十七位。江西仍為蕭姓的第一大省,約占全國蕭姓總人口的40.4%。
至2010年,蕭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99位,人口約936萬,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59%。主要集中於湖南、四川、湖北、江西四省,大約占全國蕭姓總人口的53%,其次分布於廣東、山東、河南、福建、廣西、貴州六省,又占蕭姓人口的25%。湖南為蕭姓第一大省,約占蕭姓總人口的18%。在湘贛黔、閩粵大部、廣西北部、雲南東北角、四川東部、渝鄂大部,蕭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87%以上,中心地區可達2.4%以上,這一區域覆蓋面積大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14.4%,居住了大約55%的蕭姓人群。在台灣、海南北部、粵桂南部、雲南大部、四川西部和北部、渝鄂北端、青海東部、陝甘南部、河南大部、魯皖蘇滬浙、河北東部、天津、遼寧大部、黑吉西部、內蒙古東部,蕭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29%一0.87%之間,其覆蓋面積占了總國土面積的31.7%,居住了大約39%的蕭姓人群。
姓氏文化
郡望堂號
郡望
蘭陵郡:蘭陵郡始建於西晉朝元康元年(辛亥,公元291年),是從原東海郡中分出來的,治所在丞縣(今山東棗莊嶧城鎮),下領五縣,其時轄地包括今山東棗莊、滕縣一帶地區。隋朝開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廢黜。蘭陵郡又稱濟寧、氶縣、棗莊。夏朝時期,今棗莊地區南屬鄫國,北和西部屬滕國和薛國。商朝時期,今棗莊地區西北部為滕國、郳國和薛國,東北屬鄫國,中部為蔇國,南部為逼陽。西周時期,今棗莊地區東部屬鄫國,南部屬逼陽,西屬薛國,北屬滕、郳二國。春秋時期,今棗莊地區東屬鄫國、南屬逼陽國,西部屬薛國,北部屬滕國和小邾國。戰國時期,今棗莊地區東部為蘭陵、南部為傅陽,西為齊之舒州,北部為齊之滕國。秦昭襄王贏則五十二年(丁未,公元前254年),今棗莊地區全境屬於楚國。秦朝時期,今棗莊地區東部為郯郡的蘭陵縣、鄫縣,南部為傅陽縣,西部為薛郡的薛縣、戚縣,北部為滕縣。西漢時期,今棗莊地區北部屬魯國、南部為楚國。東漢時期,今棗莊地區屬東海郡。三國時期,今棗莊地區全境屬魏。兩晉時期,今棗莊地區北部初屬魯郡,先後置蕃縣、薛縣、公邱縣、戚縣,南部屬蘭陵郡,先後置氶縣、鄫縣、陰平縣、昌慮縣、合鄉縣。南北朝時期,今棗莊地區北部屬魯郡,轄蕃、永興、昌慮,南屬蘭陵郡,轄氶、鄫、傅陽。南朝梁簡文帝蕭綱大寶元年(庚午,公元550年)以後,今棗莊境內只有氶、蕃兩縣建置。隋朝時期,今棗莊境內北為蕃縣,後改為滕縣,南為蘭陵縣,後改為氶縣。唐朝時期,今棗莊地區屬河南道,北置滕縣,南置蘭陵縣,後改為氶縣。宋朝時期,今棗莊地區北部為滕縣,南部為氶縣。金國時期,今棗莊地區北部為滕縣,南部置嶧州。到了元朝,今棗莊地區北部置滕縣,南部置嶧州。明朝時期,今棗莊地區屬濟寧府,後屬兗州府,北部置滕縣,南部置嶧州,後降為嶧縣。清朝時期,今棗莊境內屬兗州府,北部置滕縣,南部置嶧縣。民國時期,沿襲清朝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今棗莊地區仍為滕、嶧兩縣,屬濟寧專署領導。1960年庚子,嶧縣改為縣級棗莊市。1961年辛丑棗莊升格為山東省省轄市。
廣陵郡:即江都郡。原為戰國時楚國廣陵邑。秦朝時期置廣陵縣,在今江蘇揚州西北一帶。西漢朝元狩三年(辛酉,公元前120年)改江都國置廣陵國,東漢建武中期改郡,治所在廣陵(今江蘇揚州),當時轄境包括今江蘇省揚州、儀征、高郵、寶應、金湖等地。唐朝時期移治到江都(今江蘇江都),其時轄地在今江蘇省、安徽省兩省交界的洪澤湖和六合縣以東、泗陽縣、寶應縣、灌南縣以南、串場河以西、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隋朝時期改為江陽,治所在今揚州。南唐時期又恢復為廣陵原名。北宋朝熙寧五年(壬子,公元1072年)併入江都。
河南郡:秦朝時期名為三川郡。西漢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為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其時轄地在今河南黃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雙洎河、賈魯河上游地區及黃河北部原陽縣一帶地區,轄二十二縣,大致相當於今河南省孟津、偃師、鞏義、滎陽、原陽、中牟、鄭州、新鄭、新密、臨汝、汝陽、伊川、洛陽等縣市。東漢時期既都洛陽,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長吏不稱太守而稱尹。隋朝初年被廢黜,後又復為豫州河南郡。唐朝時期為洛州河南府,其轄境都遠小於漢朝時期的河南郡。元朝時期為河南路,明、清兩朝時期均為河南府。民國時期建為河南省。
堂號
蘭陵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廣陵堂:以望立堂。
定漢堂:漢代陪人蕭何,從漢高祖劉邦在沛縣起兵反秦,到建立漢朝即皇帝位,始終幫助漢高祖,功居第一,位列丞相,漢朝一切律令典制,都是蕭何定的。“定漢堂”就是誇耀蕭何追隨劉邦有功,漢朝一切律例典制均為他制定。
制律堂:同定漢堂。
宗祠對聯
四言
收圖興漢;輔政匡君。——佚名撰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初大臣蕭何,沛縣人,曾為沛縣吏,劉邦任亭長時,他曾當過助手,秦末輔佐劉邦起義。入鹹陽後,他收取秦政府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及其他社會情況。楚漢戰爭中,推薦韓信為大將,以丞相身份留守關中,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朝起了重要作用,後封酇侯。漢初,制定律令制度,協助高祖消滅了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王。作有《九章律》。下聯典指西漢大臣蕭望之,字長倩,東海蘭陵人,遷居杜陵。宣帝時,歷官左馮翊、大鴻臚、太子太傅等,甘露年間,主持石渠閣會議,評議儒生對《五經》的意見。宣帝晚年,受遺詔輔政。元帝即位後,因當過師傅而受到尊重,對時政多有匡正。後遭宦官弘恭、石顯等人排擠,被迫自殺。
相傳八葉;文著六朝。——佚名撰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初年大臣蕭瑀,字時文,祖籍南蘭陵,南朝梁宗室後裔,隋煬帝皇后蕭後的弟弟。在隋任內史侍郎、河池郡守,李淵定京城,他降唐,武德初年任內史令,深受高祖信賴。太宗時,官尚書左僕射(宰相),封宋國公。性情耿直,是非分明,太宗曾賜他詩說:“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此後,他家中八代任宰相:侄孫蕭嵩,玄宗時宰相;蕭嵩的兒子蕭華,肅宗時宰相;孫子蕭復,德宗時宰相;蕭華的孫子蕭俛,穆宗時宰相;蕭仿,懿宗時宰相;蕭復的孫子蕭寊,懿宗時宰相;曾孫蕭遘,僖宗時宰相;蕭仿的孫子蕭頃,後梁時宰相。下聯典指南朝梁文學家蕭統,字德施,南蘭陵人,梁武帝的長子,天監初年被立為太子,未及即位就死了,謚昭明,世稱昭明太子。信佛教,能文章,曾招攬文學之士,編集《文選》30卷,世稱《昭明文選》,選錄了自先秦至梁的詩文辭賦及部分詩書(不選經、子)共38類、700餘篇,已初步注意了文學與其他著作的區分。是現存最早的詩文選集,對後代文學頗有影響。
三瑞御史;八葉相公。——佚名撰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蕭定基為御史,仁宗嘗稱彭齊文章,楊伾清操、定基政事為“三瑞”。下聯典指唐·蕭瑀之後,凡八世宰相。
鳳蕭引侶;虎穴衛親。——佚名撰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蕭史娶秦穆公女弄玉為妻,教弄玉吹簫,能作鳳鳴,後攜弄玉成仙而去。下聯典指清·蕭啟奉母避亂,墮虎穴中,啟以身蔽母。
蘭陵世澤;文選家聲。——佚名撰蕭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南朝梁蕭統,南蘭陵(今江蘇省常州)人,撰《文選》三十卷。
選文心瘁;制律功高。——佚名撰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朝梁蕭統事典。下聯典指漢蕭何為劉邦定律令制度,作有《九章律》。
五言
聚書三萬卷;為政十二州。——佚名撰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指南朝梁文學家蕭統(501-531)。蕭統,字德施,南蘭陵(今江蘇省常州西北)人。梁武帝之子。天監元年(502年)立為皇太子。少時遍讀儒家經典。及長,參考與朝政。善詩賦,曾招才學之士,廣集古今書籍三萬多卷,研討儒事文學,兼探佛理。輯《文選》三十卷,以“事出於沉思,義歸乎翰藻”不準則,選出上自周代,下迄梁朝各種文體的代表作編輯而成,為我國現存最早的文章總集,對後世文學創作頗有影響。下聯典指南朝宋尚書左僕射蕭思話,南蘭陵人。好書史,有令譽。武帝一見,便以國器許之。元嘉中為青州刺史。孝武時征為尚書左僕射。後拜郢州刺史。先後歷十二州,愛才好士,人鹹歸之。卒謚穆。
朝貴八千歲;以占第一名。——佚名撰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太平天國領導人之一的蕭朝貴,清代廣西武宣人。參加領導金田起義,任右弼又正軍師,領前軍主將,封西王八千歲。在攻略長沙時,中炮陣亡。下聯典指明代修撰蕭良有,字以占,漢陽人。生而穎異,以神童名。萬曆中會試第一。領國子祭酒。凡關國家大事,靡不諮詢。有《玉堂遺稿》。
指漢星旗轉;分霄日羽明。——蕭楚材撰蕭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唐高宗時太常博士蕭楚材《奉和展禮岱宗,塗經濮濟》詩句聯。
入谷煙雨潤;登崖雲日明。——蕭穎士撰蕭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唐代進士蕭穎士《游馬耳山》詩句聯。蕭穎士,字茂挺,蘭陵人。年十九舉開元進士,對策第之。曾仕秘書正字、揚州功曹參軍等。高才博學,致力於古文,時有傭人事穎士十年,或勸其去,答曰:“非不能去,愛其才耳!”
漢代宗臣裔;梁朝帝子家。——佚名撰蕭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蕭氏宗祠聯。
春隨鶯燕至;歌引鳳凰來。——佚名撰蕭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春秋時蕭史。傳說為秦穆公時人。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鶴於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鳳鳴。居數年,吹似鳳聲,鳳凰來止其屋。公為作鳳台,夫婦止其上不下數年。一旦,皆隨鳳凰飛去。故秦人為作鳳女祠於雍宮中,時有簫聲而已。(《列仙傳》)
六言
高帝以廉治國;名臣惟儉傳家。——佚名撰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朝齊建立者蕭道成(427-482),以清儉自奉,卒謚高帝。
下聯典指漢初大臣蕭何,晚年不置坦屋,嘗曰:“後世賢師,師吾儉。”
七言
制律功高能固漢;選文心瘁繼傳經。——佚名撰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指西漢大臣蕭何(?-193)。蕭何沛(今江蘇沛縣)人。曾為沛主吏掾。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佐劉邦起義。劉邦率起義軍入鹹陽,諸將皆忙於分取府庫財物,他收取秦王朝的文獻檔案,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及當時社會狀況。項羽背約,將劉邦封於偏遠之巴、蜀、漢中,楚、漢矛盾汽激化。他說服劉邦暫作戰略退卻,以保存漢軍實力。楚漢戰爭中,他薦韓信為大將,自以丞相分留守關中,輸送士卒、糧餉。漢朝建立,封酇侯,協助劉邦、呂后消滅韓信、陳豨、英布等叛亂;推行與民休息政策。又參照《秦律》,制定《漢律》九齊,已佚。
下聯典指南朝梁文學家蕭統(501-531)。蕭統,字德施,南蘭陵人。梁武帝之子。天監元年立為皇太子。少時遍讀儒家經典。及長,參與朝政。善長詩賦,曾招才學之士,廣集古今書籍三萬多卷,研討儒事文學,兼探佛理。編輯《文選》三十卷,以“事出於沉思,義歸乎翰藻”不準則,選出上自周代,下迄梁朝各種文體代表作編輯而成,成為我國現存最早的文章總集,對後世文學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三代以還誰翰墨;六經而後此傳書。——佚名撰蕭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指南朝梁文學家蕭統事典。
十言及以上
昴宿騰輝,應延贊侯祥瑞;
忠心報赤,特呼宗老芳名。
——佚名撰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西漢大臣蕭何。
下聯典指梁代江夏太守蕭琛,字彥瑜,少明悟,有才辨。頻蒞大郡,不事產業,特進金紫光祿大夫。有《漢書文府》;《齊梁拾遺》文集。
釣游懷舊跡,將老屋托為支祠,堂堂皇皇,歷卅八年始臻美備,恰好魂招南嶽、神寢西安,靈爽共歸來,故土莫辭千里路;
品學得優名,與仲氏香分貢柱,繩繩繼繼,至十七世愈覺繁昌,總因風不常凋、霜難殞葉,本根最深厚,濃蔭永庇六房人。
——蕭杏南撰蕭姓宗祠通用聯(46+46=92字)
此聯為湖北省英山縣紅花嘴蕭氏宗祠上殿聯。
姓氏圖騰
蕭姓是以社會發明作為命名族稱的。蕭氏家族始祖發明的觀日靈台叫“蕭”。 蕭氏家族的
圖騰“蕭”,是一種觀測太陽運轉變化的儀器。
古人用它觀測太陽,獲得數據,然後根據這些結果,制定當年或是幾年的指導人們進行農業生產與日常生活的曆法。它由三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是“扶桑”。扶桑是神話中的樹名,(即日表)《海內十洲記·帶洲》:“多生林木,葉如桑。又有椹,樹長者二千丈,大二千餘圍。樹兩兩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為扶 桑也”。
傳說日出於扶桑之下,拂其樹杪而升,因謂為日出處,亦代指太陽;第二部分是一個人手中拿的契刻工具,將扶桑在太陽照射下或長或短的影子的運行軌跡,用刀具刻在樹幹上。這個人 就是巫覡,始祖殷微子啟裔大心,封於“蕭”得姓;
第三部分是潬淵,即四周環水而中間隆起的台地,其上設有壇台。類似於“亞”形的圖形中間的“H”是測量地平和水平的晷天矩尺,這是用以測量天圓地方。
(一天當中日出,一年當中日出點在地平線或水平線不同方位的變化稱為地方。四周的水點是契刻在扶桑樹上的日月運行的度數。)
家譜文獻
譜名 | 編者及編纂方式 | 現存卷數 |
---|---|---|
湖南益陽石板灘蕭氏七修族譜六篇 | 蕭建勛主編,2001年計算機排印本 | |
湖南蕭氏家譜十一卷,末一卷 | (清)蕭東南主修,清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湖南益陽澬陽蕭氏四續族譜五十卷 | (民國)蕭先志主修,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湖南邵陽上車蕭氏續修族譜十九卷,首二卷 | (民國)蕭光騰等總修,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湖南平江蕭氏重修族譜五卷,首一卷 | (清)蕭蘭莘編修,清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湖南漢壽沅江蕭氏四修族譜十七卷,首三卷 | (民國)蕭麥秋等主修,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湖南益陽桃江蕭氏四修族譜八卷,末一卷 | (民國)蕭大伋主修,民國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湖南武岡寶慶蕭氏五修族譜二十卷,首一卷 | (民國)蕭綱俊等纂修,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湖南漢壽蕭氏三修族譜八卷,首一卷 | (清)蕭桂春等主修,清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湖南安化蕭氏昺祖族譜二十二卷,首二卷 | (民國)蕭綱德主修,民國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湖南安化蕭氏昺祖族譜 | (清)蕭英俊等主修,清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湖南沅江蕭氏譜二十三卷,首一卷 | (民國)蕭世德主修,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石印本 | |
湖南益陽蕭氏六修家譜二十卷,首二卷,末一卷 | (民國)蕭康明總主修,民國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湖南湘潭鼇山蕭氏五修族譜 | 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 | |
湖南湘鄉硆山蕭氏南彩先補公房續修支譜十三卷 | (民國)蕭展信纂修,民國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湖南長沙善化蕭氏五修族譜十九卷,末一卷 | (清)蕭珏笙等主修,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湖南長沙蕭氏二房支譜十八卷,首一卷 | (民國)蕭大窻等主修,民國十五年(公元1926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湖南醴陵蕭氏四修族譜 | 民國年間石子嶺石印本 | |
湖南寧鄉溈寧蕭氏四修族譜十五卷 | (清)蕭德湘等纂修,清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湖南醴陵東城蕭氏族譜 | 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 | |
湖南瀏陽蕭氏五修族譜 | 民國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湖南瀏陽瀏南橫溪蕭氏四修族譜 | 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湖南瀏陽橫溪蕭氏三修支譜十六卷,首二卷,末二卷 | (清)蕭安寮纂修,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湖南衡山烏塘蕭氏十一修族譜 | (民國)蕭嘉學纂修,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湖南寧鄉寧邑蕭氏重修族譜 | 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 | |
湖南寧鄉牌樓港蕭氏續修支譜十卷 | (民國)蕭清鳳等纂修,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湖南寧鄉溈寧蕭氏五修族譜 | (民國)蕭望曉主修,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湖南寧鄉溈寧蕭氏六修族譜十三卷,首二卷 | (民國)蕭振紀等主修,民國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湖南寧鄉蕭氏五修族譜 | (清)蕭傳蓕纂修,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湖南寧鄉泉塘蕭氏四修族譜 | (清)蕭彰璪等纂修,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湖南涓江蕭氏寧鄉泉塘六修族譜十七卷 | (民國)蕭家鈺主修,民國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湖南漢壽蕭氏族譜 | (清)蕭永嵐主修,清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湖南新化蕭氏族譜 | 清)蕭化南等主修,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湖南湘潭湘南蕭氏六修族譜 | (民國)蕭重鈞等纂修,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湖南湘潭鼇山蕭氏三修族譜 | 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 | |
湖南湘潭鼇山蕭氏續譜 | (清)蕭義理纂修,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湖南湘潭蕭氏六修族譜 | 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 | |
湖南湘鄉蕭氏三修族譜五卷,首一卷 | (民國)蕭實蓮等主修,民國十三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湖南湘鄉版陂蕭氏族譜 | (民國)蕭漢喬主修,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湖南湘鄉蕭氏八修族譜 | ,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 | |
湖南湘陰蕭氏族譜十九卷,首二卷 | (民國)蕭恭鋤纂修,民國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湖南長沙善化蕭氏五修族譜十九卷,末一卷 | (清)蕭珏笙等主修,清光緒三十二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湖南郴州蕭氏續修族譜 | (民國)蕭明煦纂修,民國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湖南益陽澬陽蕭氏族譜 | 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 | |
湖南華容蕭氏族譜 | 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 | |
湖南華容蕭氏族譜 | (清)蕭繼振纂修,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湖南華容蕭氏族譜 | (清)蕭一砋等纂修,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湖南長沙蕭氏二房支譜 | (清)蕭大任總纂,清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湖南常德武陵蕭氏族譜五卷,首一卷 | (民國)蕭維藩總修,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湖南常德武陵蕭氏三修族譜 | 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 | |
湖南常德武陵蕭氏續譜九卷,首一卷 | (清)蕭開甲等纂修。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湖南常德武陵蕭氏族譜 | (清)蕭嗣達等纂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湖南常德縣蕭氏六次續修族譜十八卷,首一卷 | (民國)蕭開鈞等纂修,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江西寧邑蕭氏續修族譜五卷,首一卷 | (清)蕭坤黃纂修,清嘉慶十四年(公元1809年)河南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冊 | |
江西婺源蕭江全譜五卷,附錄五卷 | (明)江旭奇纂修,明萬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木刻活字印本 | 今僅存第一~第五卷、附錄第一~第二卷 |
江西高安奉新蘭陵蕭氏宗譜二十六篇 | (現代)蕭天俠主編,1996年鉛印本 | |
江西蕭氏族譜八卷 | (清)蕭本乾主修,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江西蕭氏大成族譜五卷,首一卷 | (清)蕭俊彥等纂修,清嘉慶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江西蕭氏宗譜 | 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 | |
江西泰和南溪蕭氏族譜 | (民國)蕭吉等主修,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江西萍鄉蕭家灣上蕭氏族譜 | 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江西萍鄉蕭氏續修族譜 | (民國)蕭光瑩等纂修,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江西泰和隴陂蕭氏族譜八卷 | (清)蕭之書等纂修,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江西萍鄉蕭氏譜稿 | 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 | |
江西萍鄉蕭氏族譜 | 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 | |
江西萍鄉湘東蕭氏族譜 | (民國)蕭紹曾纂修,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江西萍鄉陂頭蕭氏集據一卷 | (清)蕭達祥等纂修,清鹹豐元年(公元1851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江西蘭陵蕭氏二書,蕭氏本宗世系考一卷,蕭氏保世滋大錄三卷,序一卷 | (清)江永纂修,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江西萍鄉陂頭蕭氏四修族譜四卷,首一卷 | (清)蕭觀灃纂修,清光緒十七年(公元1891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江西萬載嶺東蕭氏九都三啚九甲支譜一卷 | (清)蕭鳳舞等修,清嘉慶十五年(公元1810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江西蘭陵蕭氏族譜四卷,首一卷 | (現代)蕭卓泉主編,1998年鉛印本 | |
江蘇丹陽蕭氏家族四輯 | (現代)韓夢慶編,1997年鉛印本 | |
江蘇丹徒開沙蕭氏重修族譜十五卷,首一卷 | (清)蕭楙琛總理,清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江蘇宜興蕭氏宗譜十卷,末一卷 | (清)蕭和鈴主修,民國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江蘇鎮江京口小沙蕭氏宗譜二卷 | (清)蕭大均主修,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江蘇宜興蕭氏宗譜十卷,末一卷 | (清)蕭和鈴主修,清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木刻活字印本 | |
安徽蘭陵蕭江大宗統譜 | (明)江學禮纂,明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 |
安徽蕭江大宗統譜二十五卷 | (明)萬曆年間木刻活字印本 | |
安徽新安蕭江大統宗譜二十七卷 | (明)江雲澍等纂修,木刻活字印本 | 今僅存第一~第十卷 |
安徽新安蕭江氏宗譜 | (明)江從善、江文灼纂,明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 | |
安徽新安蕭江宗譜四卷 | (明)蕭晴春纂修,明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冊 | |
安徽無為濡須蕭氏宗譜六卷 | (民國)蕭蘭馨等修,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浙江平陽河南郡蕭氏宗譜 | 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浙江平陽河南郡蕭氏宗譜 | 清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浙江平陽渡龍下匯蕭氏宗譜 | 清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木刻活字印本 | |
浙江環北蕭氏宗譜 | (民國)蕭氏佚名纂修,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麥美堂木刻活字印本 | 今僅存卷首下冊 |
湖北武昌蕭氏宗譜四卷 | (清)蕭忠炳等修,清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木刻活字印本 | |
蕭氏宗譜 | (清)蕭炳文纂修,清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河南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 | |
蕭氏三續族譜九卷,首一卷、末一卷 | (清)蕭興籌等纂輯,清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冊 | |
蕭氏宗譜 | (民國)蕭氏佚名纂修,民國後期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 今僅存第存十四卷 |
字輩排行
地域 | 字輩 |
---|---|
湖南一菊公系 | 健順乾坤體 時祥化育洪 調和尊碩輔 佐理重儒躬 建立忠丞業 光揚鎮武功 圭璋名仕范 節義哲人風 璧聘金堦上 輝聊桂籍中 詒謀常守緒 靈秀自鍾嵩 彝訓家聲振 典謨德澤崇 本源循序列 作述永優隆 |
廣東潮陽 | 宗曰次雲君 克邦振元良 奕朝師寅亮 徽猷爾載光 肅穆欽隆典 英俊紹賡颺玉殿榮濟美 京華維永昌 建方嗣洪本 棉爰滋其章 純熙以徵瑞 魁偉特乃望 謙吉崇標立 忠貞可一匡 式如遵祖范 順則兆興祥 懋勲垂青簡 基祚萬鼎藏 |
廣東松源 | 成喜金新良寶忠義禮智信嘉鴻富貴萬年興 |
廣東始興河南堂 | 志文廷啟俊漢良紹國昌學士洪元盛榮尊家克光開先和慶裕世澤毓群芳 |
廣東大埔 | 上文天崇昭士瑞日明聖廣立會朝廷秀克仁繼定孝見可以鹹 |
廣東饒平 | 尚養應元文盛世玉順良孝友詔謀永詩書積慶長派傳弈葉茂再續更昌隆 |
福建安溪 | 學乃身奇寶儒如席上珍君賜為宰相必為讀書人 |
福建晉安 | 漢廷鴻業肇先聲奕世傳家有盛名若克昭承宗祖德永懷經學志光榮 |
福建晉江 | 德業隆千古追源世克昌尊嚴名必正昭穆序宜祥祖澤流攸遠宗支派孔長承先開後哲報本迪前光孫子欣蕃盛詩書樂顯揚人文從蔚起姓氏定標香科甲聯金榜簪纓滿玉堂薪傳冀永紹燕翼喜翱翔 |
重慶黔江 | 上權楚余必元仲政大子孫傳萬世(尚)良學崇先進光前永(允)代興文宣朝(才)仕義廣眾(政)德華新誠維本統緒仁孝齊天庭芳名登祥遠忠志佐國倫松柏梓楠樟山海星月長桂秀芝蘭茂昭明溢馨香九丘春常在五典鎮文綱德智體同舉昌盛久呈祥 |
河南湯陰 | 敬宗尊祖乃可長延世澤,崇德象賢自克丕振家聲 |
遼寧營口 | 寶長 |
書山支派 | 奮勇伯團丈仕元德祿廷光昌興家輔國奕世聯芳 |
斗山支派 | 輝志正大萬日有禹德序彝倫振成可待育賢瑞 |
合商字派 | 酇侯功人啟運宏蘭陵太傅繼勛名儲君穎士才華茂青鑒淹通兆復興(亨) |
湖南麻陽、辰溪 | 守典崇詩禮敦倫尚敬恭美懷江左右秀髮海西東 |
江蘇泰州 | 世澤丕顯克振家聲尚榮爾宗孝謹其敦 |
江西涌山 | 猛廷孔仲時伯士國邦汝世元勝心昌宗枝慶澤長承前應太進啟後裕文聯 |
安徽涇縣 | 支傳群俊英隆盛必文光 |
雲南省富源縣 | 義華池仲;朝天茹在,繼應成友;時露起漢,相世春培;根植本枝,大葉昌盛;敬德修業,輔國安幫;家聲克振,先烈篤光;聯登紅滿,勤早萬芳;佑吉後代,長發其祥 |
湖北侏儒(石山堡)祖政公支派 | 祖德清慎 承先名揚 長久傳遠 必得賢良 家修廷獻 定國安邦 勤學詩禮 克守典常 倫敦孝友 萬世永昌 興朝開濟 業著平章 功高望重 聲振漢唐 後起濬哲 品勵端莊 崇道正義 明理知方 文經武緯 大有榮光 |
江西贛州崇義(蘭陵堂) | 彥美繼家聲,篤(敦)厚輝光遠 |
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 | 雲日光常被,功名大顯揚,家風鴻作述,祖澤自綿長,裕德輝先緒,祚隆慶吉祥,世第皆榮盛,宗傳紀遠芳 |
姓氏名望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錄了蕭姓歷代名人497名,占總名人數的1.09%,排名在名人姓氏的第十四位;蕭姓的著名文學家占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0.83%,排在第二十四位。蕭姓的著名醫學家占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0.48%排在第四十六位;蕭姓的美術家占中國歷代七美術家總數的0.47%,排在第四十八位。姓名 | 年代 | 籍貫 | 備註 |
---|---|---|---|
蕭何 | 漢朝 | 沛縣(今屬江蘇省) | 政治家 |
蕭望之 | 漢朝 | 東海蘭陵(今山東省蒼山) | 官至御史大夫、太子太傅等職 |
蕭思話 | 南朝宋 | 南蘭陵(今江蘇省常州) | 官拜郢州刺史,先後歷十二州 |
蕭道成 | 南朝齊 | 南蘭陵 | 齊高帝 |
蕭子顯 | 南朝梁 | 南蘭陵 | 編《南齊書》 |
蕭衍 | 南朝梁 | 南蘭陵 | 梁武帝 |
蕭統 | 南朝梁 | 南蘭陵 | 文學家,梁武帝之,輯《文選》三十卷 |
蕭琛 | 南朝梁 | 南蘭陵 | 著有《漢書文府》、《齊梁拾遺》文集 |
蕭瑀 | 唐朝 | 南蘭陵 | 開國宰相 |
蕭穎士 | 唐朝 | 潁州汝陰(今安徽阜陽) | 秘書正字、揚州功曹參軍 |
蕭照 | 宋朝 | 山西陽城 | 山水畫家 |
蕭良有 | 明朝 | 漢陽(今湖北省武漢) | 萬曆中會試第一,著有《玉堂遺稿》 |
蕭雲從 | 清朝 | 安徽蕪湖 | 山水畫家 |
蕭朝貴 | 清朝 | 廣西省武宣東鄉 | 太平天國著名領導人之一 |
蕭楚女(原名蕭秋) | 1891—1927 | 湖北省漢陽 | 中國共產黨早期青年運動領導人之一 |
肖勁光 | 1903—1989 | 湖南長沙 | 海軍司令員 |
蕭三 | 1896—1983 | 湖南省湘鄉 | 國際著名詩人,無產階級文化戰士 |
蕭克 | 1907—2008 | 湖南嘉禾 | 曾任國防部副部長等職 |
蕭滌非 | 1906—1991 | 江西臨川 | 古典文學家 |
蕭華 | 1916—1985 | 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 | |
蕭萬長 | 1939年生 | 台灣嘉義 | 中國台灣地區原副領導人 |
蕭明祥 | 1940年生 | 廣西臨桂 | 舉重運動員 |
蕭薔 | 1968年生 | 台灣 | 演員、模特 |
蕭亞軒 | 1979年生 | 台灣桃園 | 歌手 |
蕭純 | 直隸(今河北)深縣 | 中共八大代表 | |
蕭敬騰 | 1987年生 | 台灣台北 | 歌手 |
蕭煌奇 | 1976年生 | 台灣 | 歌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