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姓

顏姓

顏姓,中國姓氏之一。源出有三:出自曹姓,出自姬姓,他族改姓而來。始祖是顏回。名人有顏廷利、顏文斌、顏真卿、顏德明等。

姓氏簡介

顏- 書法字顏- 書法字

姓氏:顏 (Yán)
祖宗:邾顏公 (夷父)
分類:以祖宗為氏

郡望:魯 郡 堂號:復聖堂

主要分布:山東省曲阜、泗水一帶

姓氏源流

顏姓 淵源顏姓 淵源

顏姓源出有三:

1、源於西周,出自曹姓,陸終之後。據《陳留風俗傳》《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等所載,黃帝之孫叫顓頊,顓頊之玄孫陸終,陸終生有六子,第五子曰安,曹姓(祝融八姓之一)。安裔孫挾,周武王時封於邾(故城在今山東省鄒縣東南),建立邾國,為魯附庸。邾挾之後,至於夷父,字顏,又稱邾顏公。邾國被楚國滅掉後,顏公的支庶子孫有人以祖父的字為姓,稱顏姓。

2、出自姬姓,起源於春秋時魯國公族,是周公旦伯禽之後。據《通志·氏族略》所載,周公的長子魯侯伯禽被封於魯。伯禽的子孫有人被封在顏邑,遂以封邑為姓,稱顏姓。孔子的母親徵在就是魯國顏氏之女。

3

、他族改姓而來。金時女真人完顏氏後改單姓顏;清滿洲人姓,世居大凌河;今台灣省土著、毛難,白等民族均有此姓。

宗氏始祖

《公羊傳》《公羊傳》

顏氏始祖:夷父

字顏,又稱邾顏公,即位後稱邾武公。傳說上古顓頊帝的玄孫陸終,一次產下六子,依序為樊、惠連、萊言、安、季連。後周武王興師克紂,大肆分封諸侯,就把陸終五子安的一個叫做挾的裔孫,封於邾地,最初乃魯國之附庸,後來傳到夷父的時候,因其字為顏,《公羊傳》謂之顏公。後邾國被楚國所滅,顏公子孫便以王父字為氏,稱顏姓。他們尊夷父為顏姓的得姓始祖。

家譜文獻

1.簡介:
邾派顏氏家譜的起源,當在周朝小邾國國君顏友受王封之後。
顏友作為小邾國的開國君主,顏氏必定以始祖供於家廟,其後每代襲爵位的繼承人也必定按順序記錄下來供在家廟中代代相傳,這便成了家譜。
周朝之前,姓氏繼承權規定得十分嚴格,所以早期的家譜只有宗子才有權續寫。隨著姓氏繼承權的擴展,修家譜權也漸漸開放。到了唐朝,凡有條件的人都可以續修本支派的家譜。顏真卿在唐朝續修的家譜便是一例。
顏真卿在續修家譜時,對顏氏的起源又作了一次考證,指出舊譜所記顏氏始於小邾子顏友是可靠的。顏真卿修的這部家譜在當時及後世都十分有影響。宋朝歐陽修曾在給王深甫的信札中說“惠借顏氏譜,得見一二,大幸”。說明雖歷經五代之亂,士大夫家譜大都佚失,而顏氏家譜卻完好地保存了下來。
宋朝時出現了“人人自求其家”的尋祖續譜風,因此給後世留下了大量的家譜。顏氏以宗子為核心的家譜,這個時期有了較大的擴展,把宗子之外的支庶子儘量收入家譜,但因交通不便,信息不通,遠離宗子居住區的顏氏族人仍不能進入家譜。於是出現了以居住區域為主的支譜。這類支譜大都盡力尋找從一世祖顏回代代相傳的脈絡,理清本支派的傳遞主線。也有的因史料缺乏只記現狀。這些支譜大都成了元、明、清各代續譜的依據及某些支譜的源頭。唐開元二十七年詔封顏回為兗國公,並在封地內為顏子立廟,由顏氏宗子守廟,主管四時祭奠。在經歷了數次遷徙之後,宗子又回到了祖籍。五代時宗子後裔顏文威、顏文蘊、顏文鐸隱居嶧山。到了北宋末年,皇帝趙構遷都,顏氏宗子顏堯為首的十一公奉旨南遷亳州。在後來的顏氏家譜中稱為南宗。故里顏氏在曲阜被占領後奉旨另立宗子奉祀復聖顏子,故里曲阜便以顏端之後為宗。
元統一中國後北部宗為正宗。明朝襲用元朝舊制,北部宗為正宗,此後顏氏便只有正宗和南宗的說法,續寫家譜時謫系家譜也不記載南宗傳遞情況,南宗則另立支譜。清乾隆巳卯仲冬七十一代顏懷擇在重修《顏氏譜序》中說:“五季之亂,徙居他方者有之。文威、文蘊、文鐸三公隱魯之嶧山,歸守宗廟。文威五世孫曉、岐等十一公俱南徙,不序列。文蘊二世孫匡、郎等四公失傳。文鐸三世孫曰端有三子,曰繼、曰希、曰紹,自是之後,顏氏子孫皆繼、希、紹三公之後矣。”

2.續修:
家譜是家族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了解後裔傳承情況,族人的遷徙與分布。凡在譜者才能享受顏氏特有的待遇,如入三氏學或四氏學讀書,享受科舉的優惠,減免賦役等。對不遵祖訓,違法亂紀,有辱族門的人一概不能入譜,家譜起到了清理門戶的作用。

3.家譜:
古潤顏氏宗譜十二卷,(清)顏錫名纂修,清光緒四年(公元1878年)錫類堂木刻活字印本九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顏氏續修通譜九卷,(清)顏光遠等纂修,清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克復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宗氏字輩

浙江蘭溪顏氏字輩:“宗

魯芳聲遠支分裕後昌雲乃功祖德奕世昭賢良”。

桃源江田顏氏字輩:“上昌盛世玉振金聲承先啟後克紹箕裘繩其祖武萬年受祜貽厥孫謀以燕翼子安”。

顏氏一支字輩:“宏聞貞尚廣昭憲慶繁祥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

遷徙分布

晉江安平顏氏家廟晉江安平顏氏家廟

顏姓主源兩支均發祥於今山東省境內。先秦時期,顏姓主要在齊魯大地繁衍,但此時已有顏姓人入居河南,如據史載,周哀公二十七年,陳國因顏涿聚死於隰之役,原采邑由其子顏晉繼承。

西漢時,顏姓人有濟南亭長後遷九卿的顏異,有官至齊郡太守丞的魯國薛(今山東省薛城)人顏安樂,可見此際顏姓仍主要繁衍于山東一帶。東漢時有楚人顏忠,說明此期已有顏姓人徙居今湖北省境。魏晉南北朝時,世居在琅琊、東魯一帶的顏姓並沒有因為外界的動盪不安而受影響,反而高官不斷,族大人眾,並發展成為顏姓琅琊、魯國郡望。

隋代以前,一支顏姓由琅琊臨沂入遷關中,到了唐代,此支顏姓下傳至顏師古(顏回三十七代孫)時,開始發達昌盛起來,其子輩顏昭甫,孫輩顏元孫顏惟貞,曾孫輩顏杲卿顏真卿顏旭卿顏曜卿,玄孫輩顏 、顏君頁顏禺頁顏豈頁,均有名於當世,或仕宦當朝,或書法造詣精深,或兩者皆備,其中顏真卿更是大名鼎鼎,百世流芳。此支顏姓風光顯赫一時,為世人仰慕。真卿四世孫弘,官金陵同州參軍,長子詡為永新(今屬江西省)令,次子普,五代末為泉州德化令,遂家焉。普之長子泊遷永春卓埔,後子孫分居於閩南各地及江浙等地,顏姓入川始於唐代,有顏有意,由成都縣令官至刺史。

北宋末期,由於康王趙構南遷杭州,有山東、河南省等地顏姓播遷江南。

南宋末期,居於江、浙、閩、贛一帶之顏姓人為避兵火,有遷兩廣、兩湖之地者。明初,顏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河南河北山東陝西湖北省等地。

清初,顏姓隨湖廣填四川之風潮入居四川,進而播遷雲、貴。康乾年間,有山東之顏姓闖關東入東北三省。此際亦有顏姓人渡海赴台,進而播遷海外。清末時,顏姓人已廣布全國各地。

如今,顏姓人在全國各地分布甚廣,尤以山東多此姓,該省顏姓約占全國漢族顏姓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一。

楹聯典故

四言通用聯

四言通用聯四言通用聯

清臣風節;復聖淵源

上聯典指唐朝時期的大臣、書法家顏真卿,字清臣,京兆萬年人,開元年間進士,官殿中侍御史,因受楊國忠排斥,出任平原太守。安祿山叛亂時,他聯絡堂兄、常山太守顏杲卿起兵抵抗,附近十七郡回響,被推為盟主,合兵二十萬,使安祿山不敢急攻潼關。後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德宗時,李希烈叛亂,稱楚帝,占據蔡州。他以七十六歲高齡被派前往蔡州勸諭,拒絕李希烈的誘降,被縊死。書法先後學褚遂良張旭,正楷端莊雄偉,氣勢開張,行書遒勁鬱勃,開創了新風格,對後世影響很大,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並稱為“顏柳”。下聯說春秋末期的魯國人顏淵,名回,字子淵,孔子的弟子。貧居陋巷,簞食瓢飲,而不改其樂,孔子曾稱讚他的德行,非常喜歡他。三十一歲就死了,孔子極為悲慟,說:“天喪予(老天爺要我的命啊)!天喪予!”後來被尊為“復聖”。

聖門好學;王會成圖。

上聯典指春秋時期魯國顏回,孔子弟子中最賢,列孔門德行科。後世稱“復聖”。下聯典指唐朝時期的顏師古,曾作《王會圖》

德行世澤;常山家聲

上聯典指春秋時期魯國顏回,以德行著稱。下聯典指唐朝時期的顏杲卿,假常山太守,以忠義著稱。

不欺暗室;堪為鎮神

上聯典指戰國時期的顏叔子,夜納無家可歸之女,使執燭,燭盡而達旦,不二其志。下聯典指春秋時期的齊國孝婦顏文姜所居地,名顏神鎮。

五言通用聯

忠節標兄弟;家訓示子孫

通用聯通用聯手稿

上聯典指唐朝時期的顏真卿與弟顏杲卿,皆為國殉難。下聯典指北齊的顏之推,有《顏氏家訓》傳世。

七政璿衡始;三元寶曆新

此聯為唐朝時期的學者顏師古(公元581~645年)《奉和正日臨朝》詩句聯。顏師古,字籀,琅琊人。官至中書舍人。有《五經定本》等。

在昔輟期運;經始闊聖賢

此聯為南朝宋國的詩人顏延之《北使洛詩》詩句聯。顏延之,字延年,琅琊臨沂人。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文章之美,冠絕當時,與謝靈運齊名。有《顏光祿集》

家訓傳萬古;寶塔煥千秋

上聯典指北齊的文學家顏之推的《顏氏家訓》。顏之推,字介,琅琊臨沂人。有《顏氏家訓》傳世。下聯典指唐朝時期的大臣、書法家顏真卿《多寶塔碑》

六言通用聯

叔子不欺暗室;孝婦當作鎮神

上聯典指戰國時期的顏叔子,夜納無家可歸之女,使執燭,燭盡而達旦,不二其志。下聯典指春秋齊國孝婦顏文姜所居地,名顏神鎮。

忠烈留芳百世;節義美著千秋

上聯典指唐朝時期御史中丞顏杲卿的事典。顏杲卿,字昕,性剛正,蒞事明濟。卒謚忠節。下聯典指唐朝時期的大臣顏卿及明代賢良顏伯瑋的事典。

七言通用聯

脫俗書成一家法;寫生卷有四時春

此聯為佚名集顏魯公多寶塔碑帖字聯。顏魯公指唐朝時期大臣、書法家顏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京兆萬年人。歷官至吏部尚書,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有《顏魯公集》。

八言以上通用聯

德行非常,駕諸賢首列;文名丕顯,偕靈運齊芳

上聯典指春秋時期的魯國賢人顏回,字子淵,一作顏淵。為孔子得意門人。列孔子德行科,於弟子中最賢。下聯典指南朝宋國的金紫光祿大夫顏延之的事典。

自唐歷宋、曆元、歷明、歷清,簪纓世代;入閩而德、而永、而金、而同,瓜瓞雲礽

此聯為福建省同安縣五顯鄉後塘村“桃源”顏氏祠堂聯。全聯典指該支顏姓入閩的時間和路線。上聯典出時間;下聯典出路線為:“入閩而德化、而永春、而金門、而同安,瓜瓞雲礽”。

諸賢溯聖門,孝子忠臣,皆從東魯衍支派;世澤詳家訓,武功文德,更向西秦繼別宗

此聯為甘肅省蘭州市顏家溝顏氏宗祠聯。

馨香分郭外之田,夕膳晨饈,豈敢作拾塵野祭;展拜守家中之訓,左昭右穆,何須繙爭坐名書

吳信辰撰顏姓宗祠通用聯。

歷史名人

顏 回:春秋時魯國賢人,為孔子得意門人,於弟子中最賢,孔子稱他:“不遷怒,不二過”。三十二歲英年早逝,

顏輝 《李仙像》 顏輝 作品《李仙像

後世稱其為“復聖”。

顏 復:山東省人,宋代畫家、官吏。顏回四十八代孫,官至太常博士。顏耕道:湖南省平江人,元代學者。博古,工於詩,尤善草隸,亦工繪事。

顏 輝:廬陵(今江西省吉安)人,元代畫家。善畫人物、佛道,亦工鬼怪,造型奇特,用筆雖見刻露,卻筆法奇絕,有八面生意之趣,開明初吳偉畫法之先河。有《中山出獵圖》《李鐵拐像》傳世。

顏 宗:廣東省南海人,明代畫家。舉人出身,曾任邵武知縣,後署兵部員外郎。善畫山水,融北方山水畫風於南方山水畫中,多寫平遠景色,蒼渾健勁,獨具風格。有《湖山平遠圖》遺世。

顏子推:字介(公元531-約591年),琅邪臨沂(今屬山東省)人。南北朝時文學家,初仕梁元帝為散騎侍郎,西魏破江陵,之推以國讎不仕魏,投奔北齊,任黃門侍郎、平原太守,後北齊亡,又投奔北周為御史上士。隋開皇中,被太子召為學士,極為禮遇,不久病逝。他一生奔波,飽經離亂,常因身仕異國為恥。故其詩篇多有傷感懷舊之情。其所著《顏氏家訓》一書,共二十篇(見下第2-5樓“附錄:《顏氏家訓》”),闡述立身治家的方法,問世以後,起到深遠的影響,被推為我國家訓專著的鼻祖。

顏師古:京兆萬年(今陝西省西安)人,唐代學者、訓詁學家,官至中書舍人,著有《五經定本》等。

顏昭甫:唐代官吏、學者,歷官侍郎,華州刺史。工篆、籀、草隸書,與內弟殷仲容齊名,而勁利過之,為伯父師古所賞重。

【唐】顏真卿 祭侄稿【唐】顏真卿 祭侄稿

顏真卿:唐代大臣、書法家。開元年間進士,累官至監察御史。因忤逆楊國忠被貶魏平原太守,他預料安祿山必反,早為之備。天寶十四年(755年)安祿山反,他與從兄果卿共起兵,附近17郡回響。亂平後,他入京為官,連遭讒言,屢被貶黜。後為刑部尚書,封魯郡公,世稱顏魯公。肅宗、代宗時,他數次為正義而言,為大臣所不喜。德宗時,李希烈自稱天下都元帥,攻陷汝州,顏真卿受命前往勸諭,後持節不屈,終被李希烈殺害,終年76歲。顏真卿善正、草書,筆力沉著雄渾,為世所寶,稱為"顏體"。故宮博物院藏有其66歲作《竹山連句》墨跡。著有《顏魯公文集》。

顏博文:德州(今屬山東省)人,北宋畫家、詩人。徽宗時進士,仕著作佐郎。長於人物,亦善水墨花卉。遺畫有《羅漢圖》《閒雲出岫圖》《野水圖》等。

顏直之:長洲(今江蘇省蘇州)人,宋代畫家。善畫人物,工小篆,作《集古篆韻》,官至中散大夫。其子顏汝勛,官朝請大夫,亦工篆。

顏光敏:山東省曲阜人,清康熙年間進士,官考工郎中。少年聰慧,九齡工草書,十三嫻詩賦。

此外,顏姓的主要名人還有:西漢有經學家顏安樂,唐代有衛尉顏杲卿,明代有賢良顏伯瑋,清代有思想家顏元等。

宗氏家訓

顏之推所撰的《顏氏家訓》,是中國南北朝時期記述個人經歷、思想、學識以告誡子孫的著作,有七卷二十篇。顏

《顏氏家訓》原稿《顏氏家訓》原稿

之推出身士族,深受儒家名教禮法影響,又信仰佛教。他博識有才辯,處事勤敏,應對賢明,所以在南北胡漢各政權之下,先後都受寵任。在年逾六十歲的一生中,“三為亡國之人”,行蹤遍及江南、河北、關中,死在南北統一之後的隋開皇年間,所以經驗、閱歷都較豐富,非南朝或北朝局處一隅的高門士族所可比擬。該書雖流露一些迂腐觀點,但也包含不少有關南北朝社會、政治、文化的細緻的觀察和通達的議論。書中的許多記載,有很高史料價值。《書證》《音辭》兩篇,反映了顏之推的學術成就。注釋該書的,有王利器《顏氏家訓集解》、周法高《顏氏家訓匯注》。該書有鄧嗣禹的英文譯本。

《顏氏家訓》簡介內容:

序致

夫聖賢之書,教人誠孝,慎言檢跡,立身揚名,亦已備矣。魏、晉已來,所著諸子,理重事復,遞相模效,猶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吾今所以復為此者,非敢軌物范世也,業以整齊門內,提撕子孫。夫同言而信,信其所親;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謔,則師友之誡,不如傅婢之指揮;止凡人之斗鬩,則堯、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誨諭。吾望此書為汝曹之所信,猶賢於傅婢寡妻耳...

教子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雖教無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聖王有胎教之法:懷子三月,出居別宮,目不邪視,耳不妄聽,音聲滋味,以禮節之。書之玉版,藏諸金匱。子生咳提,師保固明孝仁禮義,導習之矣。凡庶縱不能爾,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為則為,使止則止。比及數歲,可省笞罰。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見世間,無教而有愛,每不能然;飲食運為,恣其所欲,宜誡翻獎,應訶反笑,至有識知,謂法當爾。驕慢已習,方複製之,捶撻至死而無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於成長,終為敗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是也。俗諺曰:“教婦初來,教兒嬰孩...

兄弟

《顏氏家訓》《顏氏家訓》

夫有人民而後有夫婦,有夫婦而後有父子,有父子而後有兄弟:一家之親,此三而已矣。自茲以往,至於九族,皆本於三親焉,故於人倫為重者也,不可不篤。兄弟者,分形連氣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後裾,食則同案,衣則傳服,學則連業,游則共方,雖有悖亂之人,不能不相愛也。及其壯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雖有篤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娣姒之比兄弟,則疏薄矣;今使疏薄之人,而節量親厚之恩,猶方底而圓蓋,必不合矣。惟友悌深至,不為旁人之所移者,免夫...

後娶

吉甫,賢父也,伯奇,孝子也,以賢父御孝子,合得終於天性,而後妻閒之,伯奇遂放。曾參婦死,謂其子曰:“吾不及吉甫,汝不及伯奇。”王駿喪妻,亦謂人曰:“我不及曾參,子不如華、元。”並終身不娶,此等足以為誡。其後,假繼慘虐孤遺,離閒骨肉,傷心斷腸者,何可勝數。慎之哉!慎之哉...

治家

夫風化者,自上而行於下者也,自先而施於後者也。是以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義而婦陵,則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攝,非訓導之所移也...

風操

吾觀禮經,聖人之教:箕帚匕箸,咳唾唯諾,執燭沃盥,皆有節文,亦為至矣。但既殘缺,非復全書;其有所不載,及世事變改者,學達君子,自為節度,相承行之,故世號士大夫風操。而家門頗有不同,所見互稱長短;然其阡陌,亦自可知。昔在江南,目能視而見之,耳能聽而聞之;蓬生麻中,不勞翰墨。汝曹生於戎馬之閒,視聽之所不曉,故聊記錄,以傳示子孫...

慕賢

古人云:“千載一聖,猶旦暮也;五百年一賢,猶比髆心。”言聖賢之難得,疏闊如此。儻遭不世明達君子,安可不攀附景仰之乎?吾生於亂世,長於戎馬,流離播越,聞見已多;所值名賢,未嘗不心醉魂迷嚮慕之也。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與款狎熏漬陶染,言笑舉動,無心於學,潛移暗化,自然似之;何況操履藝能,較明易習者也?是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於染絲,是之謂矣。君子必慎交遊焉。孔子曰:“無友不如己者。”顏、閔之徒,何可世得!但優於我,便足貴之...

(本家訓詳細內容請轉接詞條 《顏氏家訓》)。

郡望堂號

郡望

魯 國:即魯郡,西漢初年置魯國,三國時魏晉改為魯郡。治所在魯縣(今山東省曲阜);西漢改治薛(今山東省薛城),相當於現在山東省曲阜、泗水一帶。

琅琊郡:秦始皇時置郡,治所在琅琊(今山東省膠南縣琅琊台西北),西漢移治東武(今山東省諸城),相當於現在山東省諸城、臨沂、膠南一帶。

堂號

復聖堂:孔子的弟子顏回,春秋時魯國人,勤儉好學,樂道安貧。孔子讚嘆他說:“顏回真難得啊!吃的是一筐子飯,喝的是一瓢子水,住在僻陋的環境中,要是別人,必將憂煩難受了,顏回卻安然處之,並沒有改變他向道好學的樂趣啊!”顏回29歲時,頭髮就全白了,32歲時就去世了,他死後,魯哀公曾問過孔子:“你的弟子誰最好學?”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最好學,他發了怒,很快就消解,從不把憤怒轉移到別人身上;有了過錯馬上就改正,絕不再犯。可惜他短命死了,現在嘛,就沒有這樣好學的了。”這說明他是孔門72賢人中最賢的一個,以德行著稱。後世儒家尊他為“復聖”(孔子至聖,孟子亞聖,顏子復聖)。

此外,顏姓的主要堂號還有:“寶塔堂”、“四樂堂”、“舊雨堂”、“叢桂堂”、“又紅堂”等。

中國百家姓

安姓
巴姓
白姓
柏姓
班姓
包姓
鮑姓
暴姓
貝姓
賁姓
畢姓
卞姓
邴姓
卜姓
蔡姓
曹姓
岑姓
查姓
昌姓
常姓
車姓
陳姓
成姓
承姓
程姓
仇姓
儲姓
褚姓
揣姓
從姓
崔姓
戴姓
單姓
鄧姓
狄姓
刁姓
丁姓
董姓
雲姓
鈄姓
竇姓
杜姓
段姓
樊姓
范姓
方姓
房姓
費姓
封姓
酆姓
馮姓
鳳姓
伏姓
符姓
傅姓
富姓
乾姓
甘姓
高姓
郜姓
葛姓
弓姓
宮姓
龔姓
辜姓
谷姓
顧姓
管姓
郭姓
韓姓
杭姓
郝姓
何姓
和姓
賀姓
黑姓
洪姓
侯姓
胡姓
花姓
華姓
滑姓
懷姓
黃姓
惠姓
霍姓
姬姓
嵇姓
吉姓
汲姓
計姓
紀姓
季姓
薊姓
家姓
賈姓
兼名
鑑姓
江姓
姜姓
蔣姓
焦姓
解姓
金姓
靳姓
經姓
井姓
景姓
康姓
柯姓
孔姓
藍姓
郎姓
老姓
樂姓
雷姓
黎姓
李姓
厲姓
利姓
勵姓
酈姓
廉姓
練姓
梁姓
林姓
凌姓
劉姓
柳姓
龍姓
婁姓
盧姓
魯姓
陸姓
路姓
呂姓
欒姓
羅姓
駱姓
麻姓
馬姓
毛姓
茅姓
梅姓
孟姓
糜姓
米姓
宓姓
苗姓
閔姓
明姓
繆姓
莫姓
牟姓
木姓
牧姓
穆姓
倪姓
寧姓
牛姓
鈕姓
潘姓
龐姓
裴姓
彭姓
蓬姓
皮姓
平姓
蒲姓
溥姓
譜名
戚姓
祁姓
齊姓
錢姓
強姓
怯姓
秦姓
邱姓
秋姓
裘姓
曲姓
屈姓
全姓
任姓
戎姓
榮姓
阮姓
芮姓
山姓
韶姓
邵姓
沈姓
盛姓
施姓
石姓
時姓
史姓
舒姓
束姓
雙姓
水姓
司姓
松姓
宋姓
蘇姓
宿姓
隋姓
孫姓
邰姓
談姓
湯姓
唐姓
陶姓
滕姓
田姓
童姓
萬姓
汪姓
危姓
韋姓
隗姓
衛姓
魏姓
問姓
翁姓
烏姓
鄔姓
巫姓
吳姓
伍姓
武姓
郗姓
奚姓
習姓
席姓
夏姓
項姓
蕭姓
謝姓
邢姓
幸姓
熊姓
徐姓
許姓
宣姓
薛姓
荀姓
閆姓
嚴姓
顏姓
羊姓
楊姓
仰姓
姚姓
葉姓
伊姓
羿姓
殷姓
尹姓
印姓
應姓
尤姓
有姓
于姓
余姓
俞姓
虞姓
禹姓
郁姓
喻姓
元姓
袁姓
昝姓
臧姓
詹姓
湛姓
章姓
趙姓
甄姓
鄭姓
支姓
鍾姓
周姓
朱姓
諸姓
祝姓
宗姓
鄒姓
祖姓
左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