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源流
1、源於姒姓,出自大禹的後代,屬於以國名為氏。
大禹治水後,剩餘和留下來不少舢板,大禹便讓自己的支子管理,封為余航國(今浙江餘杭),其後人便國名命姓,稱作航姓。後來又去舟加木,遂成杭氏。
2、源於抗氏,抗、杭同源,屬於改抗氏為杭氏。
漢朝東鄉侯、長沙太守杭徐,本姓抗。《元和姓纂》云:三伉氏,春秋時衛邑也。抗氏,魏國三伉大夫之後,後有抗喜為漢中太守。後轉寫為杭氏。因古代“杭”、“抗”二字通用,他的後代子孫便以杭為姓,稱杭氏。
得姓始祖
杭徐伯。
杭氏發祥之地為丹陽郡(今安徽宣城)。杭氏源於國名。據《姓氏考略》載,夏禹治水後,把九州內所有的船隻統統交由庶子管理,封國於浙江余航。其後世子孫將“航”字的舟邊抹掉,安之以木,從此便以“杭”為姓。東漢時,泰山太守杭徐伯任職中郎將,因討伐平亂著功,榮封為“東鄉侯”(今浙江余航),杭徐伯乃成為杭氏始祖,定居於雲陽西鄉的新埭村(今浙江全州杭甲村)。
杭徐伯的後人為避五代兵革之亂,又從雲陽遷至餘杭泊水灣。宋慶曆年間,天下趨定,杭徐伯的後人寅正仰慕先人故里,扶其老父欽訓跋山涉水輾轉抵丹,回歸先人舊地,仍定址於西鄉的新埭村。故杭氏後人尊杭徐伯為杭氏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杭氏人口總數在中國大陸和台灣省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但在宋版《百家姓》終排位為第一百八十三位。
關於杭氏起源的說法和大禹治水有關。相傳夏禹治水時來到會稽(今浙江紹興)大會天下諸侯。治水大業完成後,那裡留下很多船隻,他把這些船隻交給他的一個兒子管理,並將他封在全航這個地方,建立了余航國(今浙江餘杭)。後來,其子孫就將“航”去舟加木寫成“杭”,並自稱為杭氏,世代相傳,就形成了今天的杭氏。
在古代,杭氏的望族大多出自於丹陽。杭氏落戶丹陽後,寅正的四世孫外徙柳茹,九世孫誠徙居榨上(今浙江延陵杭甲村),十四世孫鑒九卜居華甸。此外,杭氏宗人不忘先人創業之艱,構宗祠以敬祖。修家乘以聯代。自明朝後期至民國三十二年曾輯譜十三次。
如今,杭氏在丹陽群居村落為全州杭甲,延陵杭甲、柳茹,開發區華甸,陵口下柵口、司徒東王和雲陽鎮等。杭氏宗祠以“餘杭堂”最為普遍。丹陽杭氏大宗祠為新埭村的“清明堂”。此外,榨上村(杭甲村)也建有分祠。
郡望堂號
1.郡望:
餘杭郡:原為秦朝會稽郡所轄的餘杭縣。東漢時分屬吳郡。南朝陳設定錢唐郡,隋代改名為餘杭郡。在今浙江省境內,有餘杭山,近太湖。
丹陽郡: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置丹陽郡。相當於現在安徽省宣城一帶地區。
2.堂號:
餘杭堂:以望立堂。
東鄉堂:後漢時有個叫航徐的人。他最初是當宣城長,把山林中的蠻夷全部遷到縣城附近,境內遂無盜賊。後來他升為中郎將,因攻破泰山的盜賊,被封為東鄉侯,遷長沙太守。杭氏因以“東鄉”為堂號。
一葦堂:資料有待補充。
餘慶堂:資料有待補充。
清明堂:資料有待補充。
撝謙堂:資料有待補充。
世德堂:資料有待補充。
敦本堂:資料有待補充。
德重堂:資料有待補充。
追遠堂:資料有待補充。
家乘譜牒
江西宜興百濟杭氏宗譜前編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續編十一卷,末一卷,(民國)杭雲開纂修,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二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浙江上虞虞邑杭氏宗譜二卷,(清)杭封、杭燦廷修纂,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餘慶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圖書館。
家族名人
杭徐:東漢丹陽人。字伯徐。初任宣城長,政績卓著,境內無盜賊。後升為中郎將,攻破泰山守敵,封東鄉侯。官至長沙太守。
杭景:漢代人,祖孫都注意修養身心,謹慎行事,愛幫助孤寡貧窮的人。後來杭景的兒子杭華官至睢陽太守,世人都認為是他們善行的報答。
杭 淮:(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中丞。
廉明平恕,以志節著稱,與其兄杭濟並負詩名,著有《雙溪集》。
杭 雄:(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都督同知。
鎮守寧夏,為正德、嘉靖年間西北名將。
杭世駿:清代浙江仁和人。公元1696-1773年,字大宗。著名清朝學者。 清朝雍正年間舉人。博覽群書,擅長詩文,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舉博學鴻詞,授編修,官至御史。曾校勘武英殿《十三經》、《二十四史》,纂修《三禮義疏》。著有《石經考異》、《史記考異》、《漢書疏證》、《道古堂詩文集》等。
杭辛齋:(公元1869~1924),名杭慎修,又名杭鳳元,別字一葦;長安鎮人。清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 杭辛齋與嚴復、夏曾佑等創辦《國聞報》,鼓吹變法維新。曾上書光緒帝,條陳變法自強,兩次被密旨召見,並賜“言滿天下”象牙章,於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加入同盟會,銳意革命,遂到北京辦《京話報》、《中華報》,“以恢復國權、啟導民智”。 杭辛齋因揭露清廷腐敗,報紙遭封閉,被捕下刑部獄,經全省各界人士王國維等申訴營救,終於獲釋。亥革命前夕,參加光復會,常與陳英士等聚會密商。杭州新軍起義時,旗營清兵五千人企圖負隅頑抗。杭辛齋隻身冒險入營說降,使全城順利光復。後被推舉為浙江軍政府領導成員,他堅辭不就,致力創辦《漢民日報》。杭辛齋積極參加改組國民黨的活動。民國十二年(公元1923年)被選為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民國十三年(公元1914年)1月20日,“一大”在廣州開幕,因病未能參加,不久在24日逝世於上海。訊息傳出,“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特致電哀悼。杭辛齋靈柩由專車護送回鄉,葬於長安鎮鐵路南側(今海寧中學附近)。墓碑為嘉興褚輔成手書。
杭樹卿:公元1931-2001年,安徽無為人,中共黨員,建國初期任安徽無為縣紅廟鄉村幹部兼會計,文革時期,後調任安徽省無為縣民政局工作,在自然災害時期,動亂時期,為做好無為縣的民政工作,立下不小功勞,深受人民感激,但文革時期遭到迫害,文革後,平反安排到,無為縣稅務局工作,兢兢業業,在改革開放初期,在國家稅收的工作崗位上,付出過多的勞動,因身體原因,1985年離休,離休後,仍然關注國家稅收事業,關心下一代成長,是黨的一名好乾部。病逝於2001年8月8日。
杭振華:男,1937年7月生,安徽省當塗縣人。1959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後曾先後在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江西大學中文系任教,現為安徽師範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長期以來主要從事中國現代文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近年來還從事寫作學的教學工作。教學工作優秀,頗受學生歡迎。在北京師範大學任教期間,曾參加編寫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民間文學史》。1989年5月山東明天出版社出版的《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本人為該書主要撰稿者之一。多年來,還發表論文多篇。1992年遼寧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文學史著版本概覽》對本人的有關情況作了簡要介紹。
杭蘭甫:1953年5月出生,原名繼甫,筆名進士。山東棗莊人。1976年畢業於山東省棗莊市醫學院。曾任礦務局棗莊礦外科主任。現任棗莊市婦幼保健院外科主任。棗莊市專業拔尖人才協會會員。
杭廣法:男.1950年3月生,商丘縣人。大專文化,1966年5月參加工作。1966年10月入黨,曾任公社黨委委員、副書記、書記和河南林河酒廠黨委書記等職。現任商丘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杭廣法問志的《兩心變一心工作必順心》、《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加強》在報刊上發表並獲獎、1990年被評為省輕工系統優秀黨務工作者。1992年8月獲高級政工師資格。
杭建中:1943年3月生,浙江湖州人,任職於湖州市善璉水泥廠。系湖州善璉鎮集郵協會理事。1985年開始收藏,主集人物、花卉專題郵品;兼集火花、報紙。曾參加本鎮郵展。有多篇郵文發表於《浙江集郵》、《湖州集郵》等報刊。
杭鳴時:1931年生於上海,浙江海寧人。自幼稟承家學,酷愛繪事,1952年考入東北魯藝美術部學習,畢業後留校任教逾四十年。現為蘇州城建環保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水彩藝術委員會委員、蘇州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美國舊金山美洲亞洲藝術學會博學會士及該會駐蘇浙地區聯絡代表。其代表作有水彩畫《夜航》、《工業的糧倉》,前者為中國軍事博物館收藏,榮獲全軍美展三等獎;後者為中國美術館收藏,並輯入《中國美術館藏畫集第一卷》中、此畫還同另一幅粉畫《為國爭光》被收入《中國新文藝大系》美術集中。油畫《柯棣華搶救傷員》永久陳列在白求恩醫院柯棣華紀念館。粉畫《展》入選中國首屆體育美展,獲榮譽獎並為中國奧委會收藏。80年代初參與老一輩畫家倡導的粉畫復甦活動,作出了出色的貢獻。《人物》入選第六屆全國美展,開創了該畫種成為獨立畫種入選全國綜合美展的先河。出版有《擦筆水彩年畫技法》、《杭鳴時粉畫人體集》、美術技法叢書《粉畫技法》等。十餘年應邀赴全國各省市及美國舉辦畫展、學術講座、培訓班等。大量作品被國內外美術館、博物館收藏。傳略收入《中國當代藝術家名人錄》、《中國美術年鑑》等。
杭五坤:1945年出生於江蘇省海安縣。近年來碳畫毛主席、周總理、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歷代皇帝、山水花草、中堂掛軸等數百幅,先後為北京毛主席紀念堂、淮安周總理故居、南京孫中山和上海宋慶齡故居等獻巨像畫。曾有作品參加省、市、縣書畫展,榮獲三等和優秀獎、專項碳畫一等獎,並有《實用碳畫知識》一書和《碳畫集》由南京出版社出版。作品輯入《當代書畫家精品集》。
杭天琪: 全國青聯委員,國家一級演員,優秀青年歌唱家,中國流行歌壇重要代表人物。
地望分布
浙江省 餘杭縣
安徽省 宣城地區
安徽省 巢湖市 無為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