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戚,讀音作qǐ
起源
源流一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衛國大夫孫林父的封地戚邑,屬於以居邑名為氏。據史籍《姓譜》、《萬姓統
譜》、《世本·氏姓篇》、《古今姓氏書辨證》、《通志·氏族略》等文獻記載,戚氏源於姬姓孫氏,出自於春秋時期,戚氏的始祖是衛國大夫孫林父。春秋時期,衛武公姬和有個兒子叫公子惠孫(姬惠孫),姬惠孫的子孫稱為孫氏。到姬惠孫的第七世孫孫林父,他在衛獻公姬衎執政時期出任上卿。後來孫林父在衛國失寵,先後出奔到晉國和齊國,衛殤公姬秋執政時期歸國,受封於戚邑(今河南濮陽戚城)。當時,戚邑是晉、鄭、吳、楚等各諸侯國的交通要塞,瀕臨黃河,有險可據,平原沃野,堪稱樂土。孫林父的支庶子孫戀居戚城,遂以封邑名稱衛姓氏,稱戚氏,世代相傳至今。
戚氏族人大多尊奉孫林父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於官位,出自春秋真納國時期軍制戚衛,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戚,就是斧子,非劈鑽砍柴的斧子,而是專指作戰用的兵器戰斧,後亦稱行刑之斧、儀仗之斧。戚衛,就是春秋戰國時期專門執掌戚的親軍侍衛,多用於君王儀仗和護衛,以及軍營中司職執行軍法的劊子手。戚衛是一種非常榮耀的職位,一直沿用到清朝末期。在兵書典籍《軍禮司馬法》中記載:“殷執白戚。”在典籍《詩·大雅》中也說明:“干戈戚揚。戚,斧也。”在典籍《釋名》中也有解說:“戚,戚也。斧以斬斷,見者戚懼也。用以戚衛。”
在戚衛的後裔子孫中,又以先祖官職稱謂或職業為姓氏者,稱戚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三
源於滿族,出自明朝時期女真諸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尼沙氏,亦稱倪沙氏、尼察氏,源於金國時期女真盍散部,以姓為氏,滿語為Nisa Hala,漢義“結實”,世居那木都魯(今俄羅斯濱海地區)、尼沙(今遼寧開原)、烏蘇里綏分(今黑龍江今綏分河上游地區)等地,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後多冠漢姓為戚氏、倪氏等。
⑵.滿族齊達哷氏,亦稱戚代勒氏,滿語為Cidare Hala,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後多冠漢姓為戚氏、齊氏。
源流四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今蒙古族、傣族、土家族、侗族、苗族、高山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戚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戚氏,世代相傳至今。
遷徙分布
戚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二百二十七位,在台灣省則名列第二百十四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三十三位,人口約四十四萬三千餘,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028%左右。
公元前205年,楚漢相爭,彭城(徐州)一戰,劉邦戰敗,西逃至定陶,夜宿戚家寨(在戚姬廟東,今無)戚員外家。戚員外見劉邦相貌堂堂,將來必富貴,就把其女兒戚姬許配給他。戚姬姿容艷麗,裊裊婷婷,劉邦一見傾心,遂當晚拜堂成親。戚姬後來生有一子名如意。公元前202年2月,劉邦在定陶稱帝,建都洛陽,後遷長安,接戚姬及其子入宮。如意聰明伶俐,劉邦說他酷肖自己,甚為寵愛。如意10歲時,封為趙王。劉邦晚年,疏呂后而寵戚姬,當時,戚夫人常隨劉邦外出打仗,而令呂后守候宮中。劉邦以太子劉盈性格軟弱,欲廢之而改立趙王,因大臣固爭,而未能如願,由是呂后嫉恨戚姬及趙王。劉邦死後,劉盈即位,呂后為皇太后,大權獨攬。她下令將戚姬囚禁。剪去她的頭髮,頸上再給她戴上鐵鎖,穿上罪人衣服,罰她舂米。戚姬兒子雖封為趙王,但遠在河北不得相見。她常常一邊舂米,一邊悲歌:“子為王兮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使誰告汝。”呂后為絕後患,遣使召回趙王,欲殺之。惠帝知母后意,乃親自迎趙王入宮,同起居共飲食呂后未得其便。一日惠帝晨起出射,趙王年幼,不能早起。呂后聞其獨居,使人攜毒酒強迫趙王飲下而毒殺之。接著以酷刑加戚姬,斷其手足,挖其雙眼,又熏聾雙耳,藥啞喉嚨,扔到豬圈裡,稱之為“人彘”。惠帝知是戚姬,悲痛欲絕,病年余不能起,使人對母后說:“這不是人做得出來的事。我為太后之子太后所為如此,我將何以治天下。”從此縱情酒色,不問政事。戚姬被害,戚家被剿,為避族滅之禍,戚姓人曾改姓齊,遷徙別居。漢文帝劉恆即位,為戚姬昭雪,並在戚家寨修廟宇,超度亡魂,戚家人才復原姓。當今戚姓的人口不多,在大陸和台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春秋時候,衛國大夫孫林父受封於戚城(今天的河南省濮陽),其支系子孫就世代以封地名“戚”為姓。戚亡國以後,其子孫後代逃到山東省東海郡,並且逐步在當地發展成為望族,因此,戚姓世稱東海郡(秦時置郡,治所在郯。今山東省郯城北)。
名人
戚勰
漢代時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他被封為表臨侯,顯赫多年,他的爵位一連傳了七代。
戚袞
字公文,南北朝時吳郡(今江蘇省)鹽官人。祖顯,齊給事中。父霸,梁臨賀王府中兵參軍。少聰慧,遊學京都,受《三禮》於國子助教劉文紹,一二年中,大義略備。仍除揚州祭酒從事史。尋兼太學博士。梁簡文在東宮,召戚袞講論。尋除員外散騎侍郎,又遷員外散騎常侍。仍兼國子助教,除中衛始興王府錄事參軍。太建十三年卒,時年六十三歲。戚袞於梁代撰《三禮義記》,值亂亡失,著有《禮記義》四十卷行於世。
戚仲
宋代畫家,畫院祗候。畫山水平遠頗工,常於畫上反手題其名字。
戚夫人
漢高祖的寵姬,故又稱戚姬,山東菏澤人,生趙王如意。高祖屢欲立為儲君,不果。高祖崩,呂后酖趙王;殺戚夫人,去其耳目手足,置於廁所中,稱為“人彘”。
戚逍遙
唐代冀州南宮(女子)人。傳說幼好道,父以女誡授逍遙,逍遙曰:“此常人之事耳。”遂取老子仙經誦之。年二十餘,適同邑蒯潯。不為塵俗事,惟獨居一室,絕食靜想,作歌云云。人悉以為妖。一夜,聞室內有人語聲。又三日,忽聞屋裂聲如雷,仰視天半,逍遙與仙眾俱在雲中,歷歷聞分別語。觀望無不驚嘆。
戚同文
北宋初與范仲淹所創高平學派。戚同文幼年父母雙亡,由祖母帶著投奔外祖父之家。來到學舍,見到《禮記》,過目成誦,楊蔥十分驚異,即收留為徒,不到一年,畢誦五經,很快即遠近聞名。當時正值晉末喪亂,他絕意仕進,思見天下統一,因取名為同文。後來依將軍趙直,築室聚徒,講學於眼陽(今河南省商丘),求學之人,不遠千里而來,絡繹不絕。高平范仲淹亦聞名而至,依之為學,繼而授徒傳業,其學更為繁盛,遂形成高平學派。
戚文秀
宋代畫家,善畫水,史稱畫水名家。嘗畫《清濟灌河圖》,一筆長五丈,自邊際起,通貫于波浪之間,與眾毫不失次序。
戚繼光
戚繼光
(
嘉靖七年1528年—萬曆十五年1587年),定遠(現山東半島一帶)人。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明朝傑出的軍事家、民族英雄。其祖為明朝開國將領戚祥,曾任朱元璋親兵,洪武十四年(1381)最終病逝,授世襲明威將軍。
戚延齡
明萬曆年間考中歲貢後,任順天府薊州平谷縣知縣。在任多年,為人正直,體恤民情,後升任薊州知州。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7月間,薊州有個壯男名張差,拿著大木棒闖入太子常洛的慈慶宮內,打傷看門者多人,被捕歸案。巡視皇城御史劉廷元以張差“有瘋癲”奏於皇帝,遂有“挺擊之案”。戚延齡因處理得當頗得薊州百姓的敬重和稱頌。
戚叔含
幼名毓芳。浙江省上虞人。曾赴美國留學,人加利福尼亞斯但福大學,攻讀英國文學。畢業回國後自民國16年(1927年)起,先後在上海大廈大學、安徽大學任教,兼外文系主任,暨南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外文系主任。抗戰勝利後,赴浙江大學任教,兼代理外文系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1953年起,任上海復旦大學外文系教授。著有《莎士比亞與(哈姆雷特》。譯有菲爾丁:《湯姆·瓊斯沖》(合譯稿本),稿本有《論湯顯祖與(牡丹亭》、《讀(紅樓夢)筆記》、《莎士比亞十四行詩試譯》等。
戚慶隆
當代著名書法家
。曾任淮安市書協主席,今移居南京,其魏碑楷書相當精彩。耿立軍,是一位自學成才的書法名家,現任安徽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其書得力於王鐸、傅山大氣、拙重。
戚先初
戚先初
(1918-1991),河南省商城縣人。1931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31年參加安徽獨立團,後編入紅25軍73師,任223團副排長。先後參加參加了鄂豫皖蘇區第二至五次反“圍剿”和長征。1936年任紅15軍團保衛局科員,第73師直屬隊特派員。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344旅677團營特派員、團政治處保衛股長。1940年任18集團軍巡視團團員。1942年任冀魯豫軍區第8軍分區政治部保衛科科長,1945年任7團政治委員。參加了平型關戰鬥和百團大戰。
解放戰爭時期,所部改編為冀魯豫野戰軍1縱1旅1團,任團政治委員。1946年參加張家口戰鬥後,改屬晉冀魯豫軍區,南下濮陽阻擊國民黨新5軍,1947年參加豫北戰役和運城、六營集、羊山戰鬥。挺進大別山後,在桐柏山與敵周鏇。1948年參加鄭州、開封、淮海戰役。1949年任第16軍48師副政治委員、軍隨營學校副政治委員,參加渡江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1年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6軍幹部部部長,第186師政治委員,高炮101師政治委員,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回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炮101師政治委員,1959年後任空2軍政治部主任,瀋陽軍區空軍政治部副主任、後勤部政治委員。1966年任空軍後勤部副政治委員兼修建部政治委員。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91年3月9日因病逝世,終年73歲。
戚薇
戚薇
:1984年10月26日生於四川成都,中國女演員、歌手。2006年參加上海東方衛視《我型我秀》選秀節目出道;同年與袁成傑組成“男才女貌”組合,憑藉歌曲《外灘十八號》在歌壇成名。2011年8月簽約海蝶音樂,同年發表首張個人EP《如果愛忘了》。2012年參演電視劇《我的經濟適用男》《童話二分之一》。2013年1月發行第二張EP《L To V秘密》;7月獲得亞洲偶像盛典最具人氣女演員。2014年主演電影《我的播音系女友》。
戚跡
戚跡
,1982年12月30日出生於遼寧省大連市沙河口區,中國內地男演員,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2001級。2011年參演勵誌喜劇愛情電影《河東獅吼2》。2012年參演電影《大上海》。2014年主演由北京環亞美視傳媒有限公司攝製出品的國內首部護理題材電視連續劇《天使的微笑》;參演電視劇《錦繡緣華麗冒險》,扮演角色前田瀧一;3月戚跡主演的古裝愛情勵志傳奇劇《錯點鴛鴦》收官。主演都市情感劇《深圳合租記》於7月21日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開播。
郡望
東海郡:亦稱郯郡、海州。東海郡在歷史上有三處:①治所在郯邑(今山東郯城),後置郯縣,屬徐州刺史部,為縣、郡、刺史部治,在氏族社會末期境內已有人群定居,時境為“東夷”之地,太嗥氏為東夷一著名酋長,少嗥氏為黃帝族向東發展的一支,與夷族雜居於此,稱“炎”地,周朝時期封炎族首領於此,稱炎國,後演化為郯國。春秋時期,郯國附魯,“郯子朝魯”、“孔子師郯子”即出於此,戰國時期為越國所滅。秦朝時期始置郯郡,後改稱東海郡。;秦、漢之際曾稱郯郡,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鄭城一帶,治所在郯城縣北部;西漢時期下轄三十七縣,其時轄地在今山東費縣、臨沂、江蘇贛榆以南,山東棗莊、江蘇邳州以東和宿遷、灌南以北一帶地區。②東晉時期置於海虞縣(今江蘇常熟)的東海郡,後移治所到京口(今江蘇鎮江),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費縣、臨沂縣、江蘇省贛榆縣南部、山東省棗莊市、江蘇省江蘇省邳縣東部和江蘇省宿遷縣、灌南縣北部一帶地區;唐貞觀六年(壬辰,公元632年)撤縣入下邳,唐元和中期復置,始有“郯城”縣之名,不久又省入臨沂;元朝末期復置郯城縣,明、清兩朝之後縣域有變,但縣名未易;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其地隸屬山東臨沂地區。③南北朝時期的東魏及後來的隋、唐諸朝時期,以海州為東海郡,治所在朐山(今江蘇連雲港海州鎮),其時轄地在今江蘇省東海縣以東、淮水以北一帶地區。
堂號
東海堂:以望立堂,亦稱海州堂。
家譜
江蘇泰州延令戚氏重修族譜十五卷,首一卷,(民國)戚穩壽編輯,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浙江餘姚戚氏宗譜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戚維高主修,清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享倫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吉林大學圖書館。
浙江鄞縣鄞東梅江戚氏宗譜四卷,(清)戚茂燦、戚茂源纂修,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三禮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吉林大學圖書館。
浙江鄞縣鄞東梅江戚氏宗譜六卷,首一卷,(民國)戚茂珊、戚茂校等纂修,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三禮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文物管理所。
浙江東陽戚氏宗譜八卷,著者待考,民國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東陽縣懷魯鄉八字牆村。
浙江溫嶺澤國戚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光緒年間景文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臨海市博物館,今僅存第三~四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溫嶺澤國戚氏宗譜四卷,首一卷,(民國)戚明纂,民國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木刻活字印本,間有石印本頁,今僅存卷首、第一~二卷。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臨海市博物館。
山東黃縣戚氏宗譜不分卷,(民國)戚才等四修,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石印本。現被收藏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浙江上虞虞東戚氏宗譜四卷,首一卷,(民國)戚孔懷纂修,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江蘇吳縣包山戚氏宗譜六卷,著者待考,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堅索山房鉛印本一冊,今僅存第一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婺州東海戚氏宗譜六卷,(清)戚啟道纂,清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婺州東海戚氏宗譜六卷,(清)戚茂梁纂,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木刻活字印本兩冊,今僅存第五~六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鄞縣鄞東梅江城戚氏宗譜六卷,首一卷,(民國)戚茂珊等纂,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三禮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鄞縣鄞東梅江戚氏宗譜四卷,(清)戚昌烈纂,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三禮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暨陽東海戚氏宗譜三十二卷,(民國)戚顯甫纂,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一冊,今僅存第二~二十九卷、第三十一~三十二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暨陽東海戚氏宗譜,(清)戚丙炎等纂,清鹹豐六年(公元1856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冊,今僅存第一卷、第四卷、第七~八卷、第十二卷、第十六~十七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餘姚戚氏宗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 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字輩
江蘇沭陽戚氏字輩:“世文永東鍾佩隆常宏業延啟繼緒恆昌”。
江蘇宿遷戚氏字輩:“秉守家法品緒典章恆敦恭敬肇啟修祥”。
江蘇沭陽青伊湖戚氏字輩:“汝開甫春鳳玉耀振士長”。
江蘇沛縣戚氏字輩:“文熙尚良起開孝俊自全鳳天延世長大道文明興尊聖敬孟曾守德慶平青”。
江蘇盱眙、泗洪戚氏字輩:“芸應源(卿)彥(士)繼尚秉昌太景其(振)人如玉(金)嘉善寶(茂)德”。
江蘇鹽都戚氏字輩:“恆清太思龍舉”。
江蘇淮安戚氏字輩:“同加善寶德”。
江蘇蘇州戚氏字輩:“朝芝登瑤通疇時培岳以悅有文楠易鏊惟世明成垂宇器”。
山東新泰戚氏字輩:“元吉在尚,大友榮昌,國恩家慶,福壽平康。“
山東郯城戚氏字輩:“家傳思源聖錦永彥允慶士守庭煥光忠恆久遠大振興昌鴻念先勤祖開祥瑞文敏誠維孝禮敬善榮”。
山東沂水、費縣、莒縣戚氏字輩:“興家立業德厚澤長恭寬信敏儉讓溫良文理密察中正齊莊承先啟後福祿禎祥”。
山東龍口、黃縣戚氏字輩:“仁景相世良延兆祖舉中元德善慶長發克大永昌培基廣厚誠乃用章家承洪緒天錫安詳同思貽憲紹裕傳芳”。
山東威海戚氏字輩:“志道務其本居由習正傳敬身斯可貴立德方為賢”。
山東梁山戚氏字輩:“廣井佃成萬甫一元”。
山東陽信戚氏字輩:“芳金殿德元秀洪仙天”。
山東膠州戚氏字輩:“恕先寶永昌振德秀”。
浙江蕭山戚氏字輩:“寬信敏惠鎬清純世裕昌廣恩繼仁德寰和華盛煌”。
浙江浦江雲溪戚氏字輩:“枸晉豫悅和志明華伯慎敬德清澄酬侃尙知賢義忠信廉勤禮廣盈餘福緣善慶鑒桂泮煒垣鈺林潤耀坊”。
浙江浦江浦陽戚氏字輩:“爾正家維德興隆永可期學成名望重朝寧奉為儀”。
浙江鄞東梅江戚氏字輩:“欽守聖兆文武宏昌茂德正盛世顯和康敬念爾祖謨訓丕彰賢俊繼美以觀國光”。
浙江蒼南戚氏字輩:“華士世忠承登可煥德觀孔孟興必從風”。
浙江海寧戚氏字輩:“秉志允大繼嗣克昌奕世有人濟美忠良傳家孝友華國文章宗英紹起祖德載光”。註:民族英雄戚繼光為該支“繼”字輩。
浙江永嘉戚氏字輩:“悅禮世士奎佰常守宗興學用智元夢兆嘉盈邦朝光允礽文粹天賜有增榮志國開咱耀星益景德昭
安徽六安金安區戚氏字輩:先仁功德遠 知子克紹前 忠厚傳家寶 詩書萬永年
安徽碭山、河南夏邑戚氏字輩:“忠孝立國本仁愛樹繼昌先賢明訓久承守務永長”。
安徽戚樓戚氏字輩:“文泰安邦聖典瑞升忠信祥合培恆鳳永學開良慶德玉純英”。
安徽霍山戚氏字輩:“永大功如敬學”。
安徽戚氏一支字輩:“開萬永天興玉長”。
河南商丘戚老家戚氏字輩:“百世克昌興大業,長發其祥振家聲”。
河南新鄉戚氏字輩:“培朝三學大來殿久紹世德長發祥”。
河南鞏義戚氏字輩:“廣國隆吉玉進有宗君福廷明興宏德建作應多篤”。
河南駐馬店戚氏字輩:“玉榮明新政中華大國成人閒開世續□□□明清”。
遼寧瓦房店戚氏字輩:“丕基維瑞盛世允芳宗德廣厚家慶乃昌”。
遼寧大連戚氏字輩:“善慶長發克大永昌培季廣厚”。
湖南華容戚氏字輩:“文運肇世思文應承國選永慶明良繼宗登朝佐聖修德貽賢家聲遠振祖澤長綿”。
湖北武漢戚氏字輩:“子忠庭世開秉熙培學元正大維克明國家定永傳”。
河南原陽戚氏字輩:“裴朝三學大來殿九紹世德常發祥”。
黑龍江寶清戚氏字輩:“明翠金繼興軒”。
福建戚氏一支字輩:“悅禮世士奎佰常守宗興學用智元夢兆嘉盈邦朝
雲南文山戚氏字輩:“闌元登向萬國清正家興順朝方應海兆進”。
安徽六安壽縣戚氏字輩;“應世方大修為本賢克辰遠澤”
貴州岑鞏縣戚氏字輩:“本枝萬世元遠澤長修德吉福永興中光”。
河南永城市戚氏字輩:“廣松懷占傳家寶”(有待完善)
戚姓宗祠通用對聯
戚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望出東海;
源自周姬。
——佚名撰戚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戚姓的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東海世澤;
武毅家聲。
——佚名撰戚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戚氏望居東海郡。下聯典指明·戚繼光,抗倭英雄,卒謚武毅。
系承林父;
源始濮陽。
——佚名撰戚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春秋衛大夫孫林父食邑於戚,為戚氏的得姓始祖。
名揚堅素;
惠及困窮。
——佚名撰戚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宋初楚丘人戚同文,字同文幼年喪父,以孝聞名。因五代戰亂,他無意做官。好施捨,尚信義,喜讀書,能作詩,著有《孟諸集》。死後,他的弟子私謚為“堅素先生”。下聯典指宋代楚丘人戚舜臣,字世佐,任撫州知州時,惠及窮苦百姓,又毀壞淫祠(濫建的祠廟)。後官虞郎中。
練兵紀效;
妙舞折腰。
——佚名撰戚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抗倭名將、軍事家戚繼光,字元敬,號南塘,山東省登州人。出身武將家庭,世襲登州衛指揮僉事。嘉靖年間調浙江,任參將,抵抗倭寇,招募義烏的農民、礦工,編練新軍,人稱“戚家軍”,經嚴格訓練,能征善戰,成為抗倭主力,首先在台州大勝,繼而援閩,搗破倭寇在橫嶼的老巢,後再援福建,升任總兵。經多年奮戰,終於解除了東南的倭寇。隆慶年間,以都督同知調鎮薊州,加強戰備,因功進左都督。對練兵、治械、陣圖等方面都有創見,著有《紀效新書》、《練兵實記》、《止止堂集》。下聯典指西漢高祖的寵姬戚夫人,生子如意,封趙王,曾與呂后爭立太子。祖死後,呂后專權,她被囚禁在永巷,受命舂米,因處境困苦,唱《永巷歌》(又名《戚夫人歌》、《舂歌》。呂后聽說大怒,將她斬去四肢,剜去雙眼,熏聾耳朵,用啞藥灌她,最後扔進廁所,呼為人“人彘”。她善於鼓瑟擊築,喜歡跳折腰舞。
家藏三禮;
國裨一心。
——佚名撰戚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南朝梁·戚袞。
榮封七代;
禮義十篇。
——佚名撰戚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戚勰,封侯傳七代。下聯典指晉·戚壽,著《雜禮義問》十卷。
戚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抗倭盛名遠;
防海功德高。
——佚名撰戚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1528-1578),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定遠(今安徽定遠)人。嘉靖中,任參將,召募金華、義烏兵,數敗倭寇,號“戚家軍”。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在福建大破倭軍,破其巢穴。翌年,又會兵大敗倭寇於平海衛。邊備修飭,為九邊之冠。
戚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筆長五丈宜畫水;
室有千冊好描圖。
——佚名撰戚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畫家戚文秀,善畫水,嘗畫《清濟灌河圖》,一筆長五丈,自邊際起,通貫于波浪之間,與眾毫不失次序。下聯典指元代道學家戚崇僧,字仲鹹,永康人。從許謙講道,同門推為高弟。清苦自處。常默坐一室,環書數百卷,匾其室曰:“朝陽”,有《歷代指掌圖》等。
孟諸詩集尚信義;
婺賢文軌扶忠良。
——佚名撰戚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詩人戚同文,楚丘人。幼孤,以孝聞。性好施與,尚信義。好為詩,有《孟主集》。下聯典指明代監察御史戚雄,字世英,金華人。正德進士。知建陽縣,平易近民,鋤惡扶善。有《婺賢文軌》等。
七言以上通用聯
侯拜臨轅,榮傳七葉;
官知撫境,善政三條。
——佚名撰戚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代都尉戚鰓,初從高祖為郎,以都尉守靳城,後以中尉侯封臨轅侯,卒謚堅。下聯典指宋代虞部郎中戚舜呂,字世佐,楚丘人。知撫州,惠窮困、扶善類、毀淫祠,被譽為“善政三條”。
討虜備倭,功勳屢建;
好施睦里,教諭鹹遵。
——佚名撰戚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下聯典指宋代詩人戚同文,楚丘人。
奕葉七侯,簪組臨轅之盛;
雄風百勝,韜鈐定遠之精。
——佚名撰戚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戚勰,下聯典指明·戚繼光。
戚姓典故、趣事
人彘戚夫人
戚夫人是劉邦在戰爭中認識的。她能歌善舞,又年輕貌美。因此深受劉邦寵愛,也讓呂后嫉恨在心。戚夫人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如意。劉邦常說:“這個孩子像我,甚和我心意。”因此,萌生了廢呂后所生的太子劉盈,改立如意為太子的想法。
不過,呂后畢竟心計頗深。她求張良幫忙,為太子劉盈請來了四位號稱“商山四皓”的老人。劉邦見了,十分驚訝,問他們:“朕曾經請你們出山,你們不肯,現在怎么肯幫助太子了?”四位老人回答:“太子仁厚,禮賢下士。我們甘願為他效命。”劉邦回去後,無奈地對戚夫人說:“太子羽翼已豐,請來了商山四皓幫忙。廢不掉了。”
後來,劉邦去世後,呂后干政。她罰戚夫人作奴隸,剃去她的頭髮,讓她穿上粗布衣服,去舂米。戚夫人便歌道:“子為王,母為奴。相隔三千里……”呂后乾脆連她的兒子趙王如意也一併毒死了。
戚夫人的下場更慘,被呂后灌了啞藥,熏聾耳朵,挖去眼珠,割去四肢,割去舌頭,然後扔到茅坑裡,叫她“人彘”。連呂后的親兒子劉盈見了,都不忍心,嚇得臉色大變,大叫:“這不是人做出來的事!我是你的兒子,我沒臉再掌管天下了!”於是,此後,劉盈果然不理朝政,呂后就名正言順地開始處理朝政。
戚夫人在茅坑裡爬了三天,死去了。
戚繼光抗倭
中日兩國一衣帶水,很早以來,兩國人民就友好交往,但在明朝的時候,由於日本國內形勢的變化,釀成了倭寇侵擾中國沿海地區的倭患,和以戚繼光為首的中國軍民抗擊倭寇的鬥爭。
戚繼光(1528-1587年),字元敬,山東牟平人。嘉靖中,任都指揮僉事,在山東備倭。他曾用“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詩句表達自己消除倭患的決心和志向。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戚繼光從山東調到浙江抗倭,他看到衛所官軍毫無作戰能力,而人民卻英勇抗戰,於是召募義烏等地的農民和礦工3000人加以訓練,組成戚家軍。戚家軍紀律嚴明,戰鬥力旺盛。戚繼光注意到倭寇的倭刀、長槍、重矢等武器的特點,創造了新的陣法鴛鴦陣,使長短兵器相互配合,大大提高了戰鬥力,在抗倭戰鬥中,屢建奇功,戚家軍名聞天下。
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幾千人襲擊浙江台州、桃渚、圻頭等地,戚繼光率部隊在人民民眾的配合支持下,先後九戰九捷,殲滅大量倭寇,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盧鏜、牛天錫也在寧波、溫州大敗倭寇。浙東的倭寇被全部掃除。
第二年,倭寇大舉進犯福建,從溫州來的倭寇與福寧、連江的倭寇一起攻陷壽寧、政和、寧德,自廣東南澳來的倭寇與福清、長樂等地的倭寇攻陷玄鍾所,並延及龍延、松溪、大田、古田、莆田。倭寇在距寧德5公里的橫嶼,憑險固守,官軍與倭寇相持一年多。新來的倭寇又在牛田,興化築營固守,互為聲援,使福建頻頻告急。戚繼光又率軍進入福建剿寇。戚繼光攻下橫嶼,斬首2600。又乘勝攻下牛田,搗毀倭寇巢穴。
倭寇逃向興化,戚繼光乘勝追擊,連夜作戰,連克60營,斬首無數。戚家軍進入興化城,受到了人民的熱烈歡迎。戚繼光回師福清,又殲滅登入的倭寇200人。同時明朝將領劉灦也屢敗倭寇,盤踞在福建境內的倭寇幾乎被全部消滅。
戚繼光返回浙江後,大量倭寇又進擾福建,並包圍興化城。明朝命俞大猷為福建總兵官,戚繼光為副。倭寇攻占了興化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戚家軍再次進入福建。明朝軍隊在平海與倭寇戰鬥,戚繼光率軍隊率先登城,俞大猷、劉灦相繼,殺敵2200人,並救出被掠人口3000人。戚繼光因戰功而升為總兵官。
第二年,倭寇又糾集餘黨萬餘,圍攻仙遊,戚繼光先敗之於城下,繼而又追擊余寇,殲滅大量倭寇。其後戚繼光又在福寧大敗倭寇,並與俞大猷一起最後掃清了福建境內的倭寇。
名字數
通常為 兩字 一輩,下輩 則 三字 一輩。同輩 的字數相同。用字上通常 上下 五代 內 不用 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