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郝[郝,讀音作hǎo(ㄏㄠˇ)]或he。《廣韻》呵各切,《集韻》、《韻會》、《正韻》黑各切,從音壑(he)。(註:郝本讀作he,郝字讀hao是由於方言變化,且僅在河北、北京一帶,全國解放後國語改革,因以北方方言為基礎,統一讀作hao。然晉、陝、魯、豫、四川及南方未學國語的人至今仍讀作he。)郝字古體為“赤邑”,即左邊為赤,右邊為邑。邑為城池鄉堡村落。(類似姓字還有鄭、鄧等等)
姓氏起源
郝姓源出複雜,主要有以下幾個來源。
源流一
源於姜姓,出自炎帝神農氏又稱郝骨氏(又稱郝省氏或赫胥氏),屬於複姓省文簡改為氏。《新唐書·宰相世系》所記載:“郝氏出自郝省(骨)氏,太昊之佐也。商帝乙之世,裔孫期封於太原之郝鄉,因以為氏。”據史籍《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相傳,在炎帝神農氏又叫郝骨氏,為太昊(伏羲氏)的輔佐大臣,曾幫助太昊治理部落。郝氏家譜關於郝鄉的記載,在南朝梁武帝時任江夏郡太守的郝廻寫的“丹陽郝氏源流總序”一文中稱:“郝氏出於赫胥,為太昊佐臣,曰郝省。”“本風姓,商帝乙之世,裔孫期初封大原於郝,為邦國,後因以為氏,凡郝皆其後也。至春秋時郝為小國,迨隸盩厔之終南,徙并州之太原,周末自終南徙巴蜀漢中。”赫胥氏也稱華胥氏,屬伏羲母華胥氏族,屬於風姓的一支(伏羲氏族為風姓)。到了商朝晚期,郝骨氏有個裔孫叫作郝骨期,被商王武乙封在郝邑(今山西太原),於是郝骨期的後代就以封地名為姓氏,亦稱郝氏。到了殷商末期,郝邑被姬姓周族首領古公亶父所占有,成為周族生息之地。古公亶父,就是周太王。周太王率族人居住在郝邑,周邊的北狄族人常來侵犯,周太王為了避免流血衝突,遂率部離開郝邑,向西南遷徙到歧山腳下(今陝西寶雞歧山一帶),在渭水平原地區開始逐漸壯大起來。傳到周太王之孫姬昌,成為殷商四大諸侯中的西伯侯,最後其子周武王成功地推翻了殷商王朝的統治,建立了西周王朝,到周成王封其弟叔虞於晉國,郝邑歸晉侯所有。
源流二
源於子姓,出自殷商第二十七代帝王帝乙之子子期的封地郝鄉,屬於以居邑名為氏。相傳契為商的始祖,帝嚳(高辛氏)之子。契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為司徒,掌管教化,賜居於商(今河南商丘)。相傳其母因吞玄鳥(烏鴉或燕子)卵而生下他,故被賜姓子。商族後來不斷的壯大,終於在契的十四代孫湯的領導下,推翻了夏桀的統治,建立了子氏為王的商王朝。商王朝在第二十七代帝王商康丁子囂即位時,將他的兒子子期封於郝鄉(今陝西周至),稱郝伯。公元前十一世紀,商王朝被周武王滅亡之後。亡國後,在郝伯子期的後裔子孫中,有人便以封邑名稱為姓氏,稱郝氏,是為山西郝氏或陝西郝氏;另有的則以國名為氏稱商氏,世代相傳至今。該支郝氏被史稱郝氏正宗,族人皆尊奉商康丁、郝伯子期為得姓始祖。
關於郝氏源流於子姓(古稱好姓)是比較可靠的,如果追溯到上古傳說,反而為謬,那時候連赤字都不存在,何來郝之說,而那些傳說的神話人物,經過後人杜撰,也多不可考。甲骨文記載有“辛亥卜赤王受侑”,意思是要問“赤”這位先公會保佑商王嗎?赤字甲骨文上為人或大或天,下為火,意思是祭祀尊敬的先人,而赤字即是郝字前身。先祖契為火正,也稱閼伯,商王氏族給後人取名有以齒序排列之規律,即給有貢獻的王族或子孫賜以某位功業顯著的先公之名的情況。先商時期商部族擅於制陶和冶銅,商族人製作的陶器和銅器賣到周邊許多方國,所以先公名多有陶唐之謂,帝嚳的”嚳“其形與唐字極相似,嚳字是後來演變。商太祖成湯甲骨文就稱”唐“、”成唐“,子姓後人多尊為”赫“君,古譜有”赫赫成湯,我祖唯揚,世澤郝氏,千古留長“。
源流三
源於匈奴族,出自十六國時期胡夏(大夏)武烈帝赫連·勃勃,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史書記載:“上黨、盧水、汾州郝氏出自匈奴。”匈奴族郝氏出自匈奴鐵弗部。在史籍《魏書·鐵弗劉虎傳附屈孑傳》中記載:“劉虎之曾孫屈孑恥原姓鐵弗,改為赫連耳,自雲徽赫與天連;又號其支庶為鐵伐氏,雲其宗族剛銳如鐵,皆堪伐人。”1998年5月,在陝西省延安市延長縣黑家堡鎮瓦村忘台莊,出土了一通隋大業九年(公元613年)的《郝伏願墓誌》。這些長期留居陝北各地的匈奴郝氏部落,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與各民族錯居雜處,不斷接受漢文化的薰陶,最終都融入漢民族中去了。他們中的一部分可能徙居外地,而另一部分則在陝北繁衍生息,如今已成陝北地區大姓一族。郝氏主要分布在延長、子長、延川、清澗一帶,與北朝至隋朝郝伏願家族的活動區域相吻合。據文獻《延長縣誌》中記載,至1986年,延長縣的郝氏人口達一千九百八十一人,成為延長縣的大姓之一。其族源除了出自三千年前的商湯的後裔郝氏外,出自匈奴的郝氏又是一個重要來源。郝伏願墓誌,是陝北郝氏族人源出匈奴郝氏的歷史佐證。
源流四
源於烏桓。為古代烏桓國姓氏。古代烏桓國以太陽為圖騰,其都城後來也以赤色為記,即今內蒙赤峰一帶。烏桓國後來與其他民族融合,接受漢文化,其人有以圖騰顏色起漢姓稱赤或赫,有以地為姓稱郝,其中赫、郝又多誤記誤傳,混淆起來。源流五
源於西南夷,出自唐朝時期西南地區,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唐朝時期南蠻有郝氏。據史籍《舊唐書·南蠻傳》中記載:“南蠻有郝、楊、劉三姓。”源流六
源於党項族,出自宋朝時期西夏國,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史書記載:“西夏人中有郝氏。”源流七
源於滿族其一,源於紇石烈部(赫舍里氏)。紇石烈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古肅慎時代。最遲在唐朝末期,紇石烈已經成為靺鞨(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到了金朝時期,紇石烈部人口眾多,開始向全國分布。金朝被蒙古與南宋聯軍所滅之後,紇石烈氏族返回東北地區,逐漸分散於哈達(今遼寧西豐小清河流域)、輝發(今吉林柳河、輝發河以及沙河下游,樺甸、輝南一帶)、佛阿拉(今遼寧新賓永陵鎮)、伯都訥(今吉林松源)、多爾濟河(今俄羅斯濱海地區)、黑龍江色欽及穆理哈村(今黑龍江穆理哈村)、塔散堡(今遼寧錦縣塔山)、長白山等地。明代被稱作何舍里氏,明末清初則稱為赫舍里氏族,滿語為HeseriHala,是建州女真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清代是滿族、錫伯族最顯赫的大姓之一,後改漢姓為赫、郝、何、英等姓。
其二,源於伊拉哩氏。據《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伊拉哩氏,亦稱伊里氏、伊拉禮氏、伊喇立氏,滿語為IlariHala,漢義“開”,世居烏喇(今吉林永吉烏拉街至輝發河口、拉發河流域、雙陽)、葉赫(今吉林梨樹)、蜚優城(今吉林琿春三家子鄉高麗城村)、伊罕阿林城(今吉林市東北十五公里處)、松花江等地,為滿族、錫伯族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葉以後,滿族、錫伯族伊拉哩氏多冠漢姓為郝氏、伊氏、何氏、趙氏、尼氏、潘氏、蘇氏、許氏、岳氏、禹氏、仉氏、柏氏、樊氏、靳氏、李等。
源流八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今土家族、回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郝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縻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郝氏,世代相傳至今。
遷徙分布
郝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八十二位,屬於大姓系列,人口約三百三十二萬三千餘,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21%左右。始於商末的郝姓,傳了一千多年,至漢代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帶為其繁衍地區。就是到了宋代,郝姓雖說已分布於北方大部分地區,但主要還是以中原地區為其繁衍的中心地帶。至於郝姓南遷,也是比較晚的,一直到宋代,南方一些地方才出現了郝姓人家。這也是導致明、清兩代,郝姓仍以我國北方分布居多的主要原因。總之,歷史上郝姓著實是我國一個比較典型的北方姓氏。始於商末太原郝鄉的郝姓,傳了一千多年,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帶為其繁衍中心。秦漢之際,郝姓人已逐漸向山西其他地方以及陝西、河南、河北等附近境內繁衍播遷。晉末,由於官職調遷,郝姓有一支自太原徙居潤州丹揚(今安徽當塗縣東北小丹陽),傳七世有郝回,在南朝梁任江夏太守,又自丹陽徙至安陸(今屬湖北)。兩晉南北朝時,雖社會動盪,但居山西之郝姓由於山西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受波及不大,但河北之郝姓有避戰亂而遷山東者,河南之郝姓有遷安徽者。隋唐之際,社會安定,郝姓在陝西京兆一帶繁衍壯大,並形成郝姓歷史上的第二大郡望——京兆郡。並有郝姓徙湖北、四川者。北宋滅亡後,郝姓有南遷江南者,而世居汾州(今山西汾陽)的著名畫家郝章為避戰亂,兵火後遷居閬州(今四川閬中)並落籍當地。唐宋以前,郝姓主要還是以中原地區為其繁衍的中心地帶,至於郝姓南遷,較他姓要晚,規模也要小的多。唐宋之際,南方的一些地方才出現了較多的郝姓人家。元末時,災疫不斷,農民起義軍四起,後互相攻伐,導致中原、華東、華中人口銳減,明初洪武年間,郝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今河北、北京、山東、天津等地。明清之際,郝姓在南方各地的分布漸廣,湖南、福建等省都有載入史冊的郝姓人物;同時在東北的遼寧等省也有了郝姓的聚居點。清代時,世居山西北部的郝姓跟隨走西口的風潮,有遷內蒙、甘肅者;而居於福建的郝姓則有渡海赴台,進而入南洋新加坡等地者,因為戰爭,有部份族人遷徙至四川雅安名山,後有一部份人因生存而遷稈徙到漢源使得四川也有了郝姓的分支。但是,此期郝姓仍是以北方為其分布繁衍的中心。
如今,郝姓在全國分布甚廣,尤以河南、山西、河北三省為多,這三省的郝姓約占全國漢族郝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九。
郡望堂號
郡望
太原府:亦稱太原郡。戰國時期秦國莊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太原),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帶、霍山北部一帶地區。北魏時期轄地在今山西省陽曲縣、交城市、平遙市、和順縣之間的晉中一帶地區。隋朝時期改晉陽為太原,又另設晉陽,與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興國(公元976~984年)中年,改并州為太原府,移治陽曲(今山西太原)。以後宋朝、金國的河東路、河東北路,明、清兩朝以來皆為府。民國時期為市,山西省會所在。京兆:亦稱京兆郡、京兆尹,實際上“京兆”不是一個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區稱謂,“尹”為其太守。西漢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內史置京兆尹,為三輔之一,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三國曹魏文帝黃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為京兆郡,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至華縣一帶。曹魏黃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禮為秦公,以京兆郡為秦國,曹魏黃初三年又改名為京兆國。魏明帝青龍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為秦王,改京兆國為秦國。曹魏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為京兆郡,今西安,下屬五縣,除周至、戶縣外,均在轄區內。西晉時仍置京兆郡於長安,轄區較三國魏時縮小。十六國至南北朝時期前趙、前秦和後秦、西魏、北周相繼建都長安(後秦稱常安),均在此設定京兆郡(或尹)。隋、唐兩朝均都長安,另建新城。隋朝時期稱大興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長安城,在長安城周圍的京畿地區,以雍州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稱京兆者,均指京師及其附近地區。隋、唐兩朝均設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為郡級建制以統長安、大興(唐改為萬年)等二十餘縣。唐朝以後,長安城不復為都,發展受到一定影響,但仍不失為一個重要的地方性都會。金、元兩朝在陝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與建都之地無關,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華陰以西一帶地區。北洋政府改順天府為京兆地方,府尹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國政府成立時廢黜“京兆”之稱。
堂號
太原堂:以望立堂。京兆堂:以望立堂。
曬書堂:晉朝時候,每年七月七日富豪之家就把衣服拿到太陽下曬,以防發霉或蟲蛀。郝隆當時為桓溫南蠻參軍,有一天他脫了衣服,跑到太陽下摩著肚皮曬太陽。人家問他乾什麼,他說:“曬書啊!”人家奇怪地問:“書在哪裡?”他拍拍肚子回答:“我的書都在肚子裡呢。”
豐文堂:源出郝經,字伯常,元朝陵川人(今山西陵川)。元世祖即位前召他詢問經國安民之道,他條陳數十事,元世祖大悅,待繼位後,即任其為翰林侍讀學士。郝經曾充國使出使南宋,被留不屈,居十六年歸。在留宋期間,郝經著述甚多,其文豐蔚豪宕。故其族人以“豐文”為堂名,此即郝氏“豐文堂”之由來。
家譜文獻
山東滕縣郝氏族譜,(清)郝澍敏纂修,清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山東棲霞郝氏曬書堂支譜一卷,(清)郝聯蓀、郝聯芬等纂修,清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河北藁城郝氏族譜四卷,(民國)彭樹樟等修,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鉛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河北定州郝氏族譜一卷,(清)郝秀峰等修,清光緒十七年(公元189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內蒙古巴彥淖爾臨河郝氏族譜,(清)郝植恭修,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木刻活字印本兩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山西代縣郝氏族譜四卷,(民國)郝慶鏞、郝晉碂修,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德義齋石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江蘇沛邑郝氏族譜,著者待考,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江西淮山郝氏族譜五卷,首一卷,(清)郝嵩雲修,清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安徽三河郝氏貽芬錄,(民國)郝鵬纂修,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鉛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北京懷柔琉璃廟郝氏族譜,(清)郝澍敏纂修,清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湖南常德郝氏族譜七卷,首一卷,(清)郝德隆、郝宏澤續修,清宣統元年(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郝氏歷代家譜一卷,(民國)郝國俊修,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郝氏家乘一卷,著者待考,民國年間北京厚記石印局石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字輩排行
山東陽信西郝村字輩:“正大光明殿玉思書龍鳳呈祥”
山東泗水縣郝氏字輩:“寶善昭餘慶欽正齊榮廣”
山西盂縣郝氏字輩:“德培清長世恩榮國泰安”。
山東莘縣王莊集鄉後侯莊鋪村字輩“東方朝丙瑞,慶廣福記德”。
山西新絳郝氏字輩:“綱墨吉繡仁升玉長成洪”。
河北藁城郝氏字輩:“從文鳴連正玉思清”。
江蘇沛縣郝氏字輩:“常海慎重時維宏隆金玉人才木火水土中心允敬大本克噸世承先訓記作思存昭良其續傳後延恆”。
河南唐河郝氏字輩:“本立而道生修身以齊家有容德乃大”。
山東煙臺郝氏字輩:“國久承光萬代永興允希廣士坯庭言忠允篤有維元丕廷寶嘉緒立昌”。
重慶南彭郝氏字輩:“邦啟登風世大文聯如懷祖德永遠光先”。
遼寧遼陽郝氏字輩:“文萬庭玉廣春景慶西成殿雲富久貴忠永譜占魁”。
四川夔州郝氏字輩:“光耀祖先德文章繼世昌傳家維孝友富貴永連芳”。
郝氏曬書堂一支字輩:“忠心允敬大本克”。
郝氏一支字輩:“時保大選應明起玉永全連富耀(曜)林勇江宏晉慶高浩安團吉旺潤國志春曉澤家興百利培槐文有守壯坤洪廣依瑜衛康登相”。
郝氏一支字輩:“本清繼源詩書洪祥仁義發家安邦興國”。
河南商丘郝氏字輩:鎔芳萬德天佩永明廷克寧伯汝月來尚齊(分支第九世開始,≈1631)
河北河間沙河橋鎮東苑各莊村郝氏字輩:“國繼廣大憲壽運奉廷彥”
河南濮陽郝道期郝氏字輩:“新景懷洪兆繼世振宇文”
郝氏一支字輩:“文運洪開鍾毓賢才榮家光國萬世永懷”。
安徽六安市壽縣炎劉鎮磨灣郝氏一支字輩:“廷恩廣佩世澤綿祥安登善慶遠道昭光”。
皖北蕭縣郝氏字輩匯總
凡例舊譜修於兵火之後,其中缺略者甚多,今一仍之;以族姓繁衍命名,不無淆亂今自十四代以後變成十六字定位宗派:
達仁繼啟振鳴盛朝景行唯念立德孔昭
又八六年七修家譜,增編字輩20字定位輩分:
先祖炳忠後昆宜敬承
興華書益世
鴻志青雲峰
二十字詩句定位輩緒
八六年七修家譜考證人員:蕭縣西郝樓:20代郝盛權郝新莊:19代郝鳴華劉閣村:21代郝朝棟郝新莊村:20代郝盛泉東郝樓20代郝盛五郝盛祥
歷史名人
郝昭:字伯道,太原人,為人雄壯,身長九尺,猿臂善射,深有謀略。為雜號將軍,鎮守河西。曹真舉薦郝昭守陳倉,遷鎮西將軍。諸葛亮大軍逼近陳倉,先使魏延攻打,但連日無功致魏延說此城難打,諸葛亮大怒欲斬。郝昭的同鄉靳詳請纓遊說郝昭投降,但為郝昭厲絕歸降。諸葛亮強攻,激烈的攻城器械城後,郝昭以三千拒守諸葛亮三十萬,相持二十餘日,諸葛亮無計可破。當諸葛亮斬魏的援軍王雙後,因糧盡而乘機退兵。曹睿下詔嘉許郝昭的善守,賜爵關內侯。後再引見慰勞,正想重用時郝昭病亡。郝懿行:今山東棲霞人,清代著名的經學家、訓詁學家、嘉慶年間進士。他曾官至戶部主事,長於名物訓詁考據之學,於《爾雅》用力最久,撰《爾雅義疏》、《山海經義疏》,援引各書,考釋名物,訂正訛謬。另有《易說》、《書說》、《鄭氏禮記箋》、《春秋說略》、《竹書紀年校正》等書。郝搖旗:明清之際李自成農民起義軍的一員猛將,初在軍中當旗手,故而得名。闖王犧牲後,與李錦等聯合抗清,在湖南、廣西大敗清軍。後因在軍中受歧視,退回湖北,在攻打四川巫山時被俘犧牲。
郝經:澤川陵川(今屬山西省)人,集學者、謀士於一身。他曾在金亡後遷於河北,住在元將張柔家,得以閱讀張的藏書。憲宗時入忽必烈(即元世祖)王府,甚受信任。中統元年(1260年),以翰林侍讀學士的身份使宋,被賈似道扣留於真州(今江蘇儀征)。郝經一生著作較多,主要有《續後漢書》、《陵川集》等。
郝澄:句容(今屬江蘇)人,宋代畫家,他所作的道釋、人馬,筆墨清勁,善於設色,一生努力進取,其愈後,名氣也愈大。
郝定:兗州泗水(今屬山東)人,金末山東紅襖軍首領。他曾率軍攻克滕、兗、單諸州,萊蕪、新泰等10十多個縣,設立政權,國號漢,年號順天。
郝孝德:平原(今山東平原西南)人,隋末農民起義領袖。他曾聚數萬人起義,轉戰於黃河下游以北地區,加速了隋王朝的滅亡。
秦有上卿郝晏,相傳是期的後裔,其孫郝援,任太原守。
西漢有以廉潔聞名的郝子廉;郝賢,以上谷(今河北懷來縣)太守從大將軍擊匈奴,封眾利侯;郝黨,封亭鄉侯。
東漢有郝孟真,善方術,曹操使其領諸方士。
西晉有匈奴人民起義領袖郝散,曾進攻上黨(今山西襄垣東),誅殺官吏。
唐代有高宗朝宰相郝處俊。
宋代有畫家郝士安、郝銳。
金國有郝守寧。
明末有學者郝錦。
郝洪昌:1910年8月16日生於河北滄州縣。滄州是我國著名的武術之鄉,當地人習武成風,拳腳功夫都得自家傳。郝師之父郝繼春是當地清朝武舉人高經奎的高
郝鴻昌
足,能將一把一百二十斤重的青龍大力舞得如扯旗一般隨心所欲。郝鴻昌武師從小隨其父親習武,得八極拳、劈掛拳、二郎拳、查拳和器械等之精髓。1928年,曾追隨孫中山先生參加辛亥革命的原國民黨愛國人士張之江先生倡導中華武術,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國術館。1929年,年僅19歲的郝鴻昌即考進中央國術館就讀,在國術館副館長、神槍李書文的第一代高足張憲(字驤伍)將軍指導下,進一步深造八極拳,並在國術館其他名家張樹聲、李景林、高振東、王子平、馬英圖、朱國福等的指導下,學得形意、八卦、太極、拳擊、摔跤等,是當時館中踢打摔拿的全能高材生,並與馬英圖、朱國福結為“金蘭之交”。1932年畢業時以優異成績留館任教。1933年全國武術國考,郝師以八極拳之技法,獲無級別散打第一名,被張之江先生視為國術館的台柱。1941年因教育有方,被提升為副教授;1946年升任教務長。1948年國術館解散後,郝鴻昌武師隨張之江遷居上海虹口區多倫路張之江私家公寓。郝夢玲近現代名人郝夢齡(1898~1937),河北藁城市莊合村人,先後入陸軍軍官國小,保定軍官學校學習。抗日戰爭時任衛立煌部中央兵團中將前線總指揮,忻口會戰時,1937年10月16日,在山西大白水前線“忻口會戰”中壯烈殉國。國民政府追認其為陸軍上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他為革命烈士。郝夢齡將軍是抗戰初期犧牲在抗日疆場上的第一位軍長,為紀念郝夢齡的功勳,武漢的漢口北小路改名為“郝夢齡路”。郝更生
亞洲運動會的發起人之一,第一屆亞運籌備會臨時秘書長;曾任中華民國體育協進會理事長。
郝柏村曾任“中華民國”參謀總長、"行政院"院長。
郝海東
中國足球員。
郝龍斌
曾任“行政院"環保署長、2007年當選台北市長,郝柏村之子。
郝譽翔作家、學者,台灣大學中文博士,現任東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郝柏林(1934年-)理論物理學家,主要從事理論物理、非線性科學和理論生命科學研究。郝清玉(1904-1935)又名慶字,留村鄉趙村人。1925年3月參加中國共產黨,並在“玉華鞋店”建立了正定縣秘密工人黨支部。1926年任中共正定地委委員。1927年參加領導了反抗奉系軍閥預征錢糧和“討赤捐”的正定農民運動。1931年2月調回省委後,被叛徒告密,不幸在天津被捕。在敵人殘酷的折磨與摧殘下,他大義凜然,視死如歸,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堅貞不屈的鬥爭精神。在獄中,他領導難友們進行一周絕食鬥爭,終使敵人答應了“病號一律下鐐”和政治犯可以訂閱《上海報》、《東方雜誌》等報刊的要求。1935年7月病逝在獄中。
郝蕾(1978年11月1日-),中國女演員,吉林省通化市人,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曾出演過《十七歲不哭》,《少年天子》等多部影視劇,其出演的電影《白銀帝國》獲第29屆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最佳電影獎。2010年,憑電影《第四張畫》榮獲第47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2012年11月,以《浮城謎事》中的大老婆角色角逐金馬影后。
郝姓宗祠
四言通用聯
豐文尚節;引義傳經:上聯典指元朝翰林侍讀學士郝經,字伯常,陵川人。幼年時遭金末兵亂,金亡後遷居河北,住在元朝將領張柔家,得以讀他的藏書。為人尚氣節,為學務有用。憲宗時,入忽必烈(元世祖)王府,因談論治國安民之道,深得信任,跟從忽必烈攻鄂州,得到憲宗死的訊息後,力勸忽必烈北還爭帝位,與南宋宰相相賈似道約和退兵。中統初年,以翰林侍讀學士出使南宋,被賈似道扣留在真州達十六年,至元年間才被釋還。文章豐蔚豪放,撰有《續後漢書》、《易春秋外傳》、《太極演》、《通鑑書法》等,又著有《陵川集》。詩多奇崛。下聯典指唐朝時期的大將郝處俊,安州安陸人,貞觀年間進士。累遷吏部侍郎,跟隨大將李[責力]征討高麗有功,授同東西台三品(同中書門下三品,宰相),參與朝政,上元初年官中書令。為人正直,操履無玷。在朝中,他每發言議論,必引經據典,主張法令應剛柔相濟,凡所規風,深得大體,得高宗讚許。儲書棲腹;飲水投錢:上聯典指東晉朝時期的郝隆,字仕治,任荊州刺史桓溫的南蠻參軍,善於應對。一年的七月初七,人們都忙著曬衣物,他卻睡在庭院裡。有人問他,他答道:“曬一下我肚子裡的書。”下聯典指漢朝時期的郝廉,曾出遠門,在路邊井中飲水後,往往把錢投入井中,以表示清謙。
猛將旗手;紅襖順天:上聯典指郝氏第一猛將郝搖旗,初在李自成農民起義軍中當旗手。闖王李自成犧牲後,與李錦等聯合抗清,在湖南、廣西大攻清軍。後攻打四川巫山時被俘犧牲。下聯典指金朝末年紅襖起義軍首領郝定,山東袞州人。舉事於泰安,曾攻克十餘縣,稱帝設立政權,國號漢,年號順天。後被俘遇害。
太原一介;河東三絕:上聯典指漢朝名人郝子廉,太原人。性廉潔,一介不取於人。嘗過姊飯,留十五錢默置席下去。每行飲水,常投一錢於井中。下聯典指宋朝時期的畫家郝章,汾州人,居閬州。長於畫人馬,年已八十,每畫一人一馬,稱絕一時。與路皋橐駱、張遠山水並稱河東三絕。
夫人家法;宰相襟期:上聯典出《世說新語》記載,王渾妻鍾氏,與弟妻郝氏皆有德行,鍾雖門高,與郝相親重,時稱“鍾夫人之禮,郝夫人之法。”下聯典指唐朝時期的郝處俊,嘗言志曰:“大丈夫惟無仕,仕必至宰相乃可。”後仕至中書令。
太原世澤;廉潔家聲:全聯典指漢朝時期的郝子廉,性廉潔,過姊飯,默置錢於席下,遠行飲路帝井水,投錢於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