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起源
源流一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魯孝公之子彄的封地臧邑,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據史籍《通志》記載,春秋時期,魯孝公姬稱將自己的兒子姬彄賜封到臧邑(今山東郯城歸昌鄉一帶),為子爵,稱字子臧。後來,在姬彄的後代子孫就用他的封邑名“臧”作為自己的姓氏,稱臧孫氏,人們稱為臧彄,在史籍《史記》中稱為“臧僖伯”,此後就有了臧氏一族。據《通志·氏族略·以邑為氏》中記載:“臧氏,姬姓。魯孝之子子彄,食采於臧,因以為氏。”在史籍《古今姓氏書辨證》中記載:“臧,姬姓。魯孝公子彄,字子臧,其孫以王父字為氏。一曰:彄食采於臧邑,為臧孫氏,後世單為臧氏。臧僖伯彄生哀伯臧孫達。達生文仲臧孫辰。辰生宣叔臧孫許。許生武仲臧孫紇及定伯臧為,皆魯卿。又,昭伯賜,頃伯會、臧賓如、臧疇、臧賈、臧石、臧堅,皆魯大夫。後漢二十八將臧宮,世居穎川。又有義烈士臧洪。晉有臧榮緒,居東莞莒縣,撰《晉書》。”在山東汶上縣《姬氏志》中亦記載:“臧姓,源於姬姓,其先出自魯孝公之子驅,字子臧,其孫以王父字為氏。”
又據《通志·氏族略》記載:“魯孝公之子名彄,食采於臧,後建立臧國,為子爵位,世稱子臧,或臧。其孫以王父字命姓,分為兩支,一支臧孫氏,一支臧氏。後來,臧孫氏亦省文改複姓為單姓,也成臧姓。”
源流二
源於姬姓,是春秋時魯惠公之子名欣,字臧,其子孫以其字作為自己的姓氏,亦稱為臧氏。
源流三
源於職位,出自古代對奴婢的賤稱,屬於以官名稱謂為氏。據史籍《荀子·王霸》中記載:“如是,則雖臧獲不肯與天子易勢業。”在典籍《方言·第三》中更明確記載:“臧、甬、侮、獲,皆奴婢賤稱也。荊淮海岱雜齊之間罵奴曰臧,罵婢曰獲。燕之北鄙凡民男而婿婢謂之臧,女而歸奴謂之獲。亡奴謂之臧,亡婢謂之獲。皆異方罵奴婢之賤稱也。”在史籍《太平廣記·投荒雜錄·韋乾》中也記載:“郡守韋乾者,貧而且酷。掠良家子為臧獲,如驅犬羊。有女奴四百人,執業者大半。有織花縑文紗者,有伸角為器者,有熔鍛金銀者,有攻珍木為什具者。其家如市,日考月課,唯恐不程。”明朝學者陶宗儀在《輟耕錄·奴婢》一書中說:“今蒙古色目人之臧獲,男曰奴,女曰婢,總曰驅口。蓋國初平定諸國曰,以俘到男女匹配為夫婦,而所生子女永為奴婢……然奴或致富,主利其財,則俟少有過犯,杖而錮之,席捲而去,名曰抄估。亦有自願納其財以求脫免奴籍,則主署執憑付之,名曰放良。刑律,私宰牛馬,杖一百;毆死驅口,比常人減死一等,杖一百七,所以視奴婢與牛馬無異。”古代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制度下,奴婢是沒有身份的賤人,是奴隸主、封建領主的私有財產,因此也沒有自己的姓氏,主任的稱謂就是他們的“姓氏”,因此,“臧”用以指男性奴婢,而“獲”則是指女性奴婢,被人們所稱呼延續。後以此分別作為男、女奴婢的原始姓氏,屬於以官名稱謂、或身份稱謂為氏。這在典籍《揚子·方言》中有舉例:“荊淮海岱雜齊之閒,罵奴曰臧,罵婢曰獲。”類似的,還有臧聚即仆隸役夫、臧仆即車夫或馬夫等。
源流四
源於官位,出自漢朝時期官吏庫臧丞,屬於以官名稱謂為氏。庫臧丞,就是庫藏丞,是漢朝時期專職官吏國家庫藏的官員,直接歸屬右宰相管轄。秦、漢時期,臧與藏同義通假,可互用。右丞掌重內庫藏虞舎、凡諸器用之物及塵振人租布、刑獄、兵器、督錄遠道文書……等等。隋朝時期歸屬於隋家令寺司,專職掌管臧署令、臧署丞等,唐朝時期因之。這在史籍《前漢書·食貨志》中記載:“出御府之臧以贍之。”在庫臧丞、臧署令、臧署丞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臧氏,世代相傳至今。
得姓始祖
姬彄(臧彄、臧僖伯)。
郡望堂號
郡望
東海郡:亦稱郯郡、海州。東海郡在歷史上有三處:①治所在郯邑(今山東郯城),後置郯縣,屬徐州刺史部,為縣、郡、刺史部治,在氏族社會末期境內已有人群定居,時境為“東夷”之地,太嗥氏為東夷一著名酋長,少嗥氏為黃帝族向東發展的一支,與夷族雜居於此,稱“炎”地,周朝時期封炎族首領於此,稱炎國,後演化為郯國。春秋時期,郯國附魯,“郯子朝魯”、“孔子師郯子”即出於此,戰國時期為越國所滅。秦朝時期始置郯郡,後改稱東海郡。;秦、漢之際曾稱郯郡,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鄭城一帶,治所在郯城縣北部;西漢時期下轄三十七縣,其時轄地在今山東費縣、臨沂、江蘇贛榆以南,山東棗莊、江蘇邳州以東和宿遷、灌南以北一帶地區。②東晉時期置於海虞縣(今江蘇常熟)的東海郡,後移治所到京口(今江蘇鎮江),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費縣、臨沂縣、江蘇省贛榆縣南部、山東省棗莊市、江蘇省江蘇省邳縣東部和江蘇省宿遷縣、灌南縣北部一帶地區;唐貞觀六年(壬辰,公元632年)撤縣入下邳,唐元和中期復置,始有“郯城”縣之名,不久又省入臨沂;元朝末期復置郯城縣,明、清兩朝之後縣域有變,但縣名未易;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其地隸屬山東臨沂地區。③南北朝時期的東魏及後來的隋、唐諸朝時期,以海州為東海郡,治所在朐山(今江蘇連雲港海州鎮),其時轄地在今江蘇省東海縣以東、淮水以北一帶地區。
郯城縣:郯城縣歷史悠久,在氏族社會末期,境內已有人群定居,時境為“東夷”之地,太昊氏為東夷一著名酋長,少昊氏為黃帝族向東發展的一支,與夷族雜居於此,稱“炎”地。西周時期封炎族首領於該地,稱.炎.國,後.演化.為.郯.國。春.秋.時.期,郯.國.附.魯,“郯.子.朝.魯”、“孔.子師.郯子”.即.出.於此。戰國時期的周威烈王十二年(丁卯,越王朱勾三十五年,公元前414年)為越國所滅。秦朝時期置為郯郡,後改稱東海郡,置郯縣,屬徐州刺史部,為縣、郡、刺史部治所。唐貞觀六年(壬辰,公元632年)撤縣入下邳,唐元和中期(壬辰,公元812年)復置,始有“郯城”縣之名,不久又省入臨沂。元朝末期復置郯城縣,明、清之後縣域有變,縣名未易。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隸屬臨沂地區。1994年11月10日撤銷楊集鄉、黃山鄉,設立楊集鎮、黃山鎮。1995年12月18日,撤銷高峰頭、廟山鄉,設立高峰頭鎮、廟山鎮。1996年7月3日,撤銷港上鄉、沙墩鄉,設立港上鎮、沙墩鎮。1997年6月4日,司家鄉更名為清泉鄉。2000年郯城縣轄十一個鎮、十一個鄉。2000年12月29日撤銷十里鄉、歸義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郯城鎮;撤銷大尚莊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紅花鄉;撤銷清泉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泉源鄉;撤銷高冊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馬頭鎮。如今,郯城縣調整為十一個鎮、六個鄉。
堂號
東海堂:以望立堂。
郯城堂:以望立堂,亦稱下邳堂。
遷徙分布
臧氏或是一個典型的漢族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四十一位,人口約三十八萬一千餘,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024%左右。
臧氏遠祖起源於春秋時期,春秋時魯國國君魯孝的兒子叫“彄”,字子臧,被封在臧地,他建立了臧國,作為魯國的附庸國,人們於是稱呼他為臧彄。他的子孫後代就以地名“臧”為姓。
姓氏名人
古代
臧荼
西漢有燕王;
臧旻
東漢有出使匈奴的中郎將;
臧榮緒
南朝齊有史學家;
臧懋循
明代有文學家、戲曲家;
臧琳
清代有文學家;
臧賜
春秋時魯國大夫。
臧洪
東漢末年人,曾遊說各地首領,共同討伐董卓。
臧中立
是宋代的名醫,他在元豐年間來到鄞南胡,每天治癒數千名病人。
臧霸
字宣高,費縣方城鎮一帶人,是三國時期曹操手下著名大將。曾任琅琊相,類同臨沂地區行政長官第一把手。他為人正直義氣,李景星在《四史評議·三國志》中,稱他為“氣節之士”。
臧懷恪
(668~724),字貞節,唐莒州北鄉(今山東省安丘縣)人。唐玄宗開元年間,以智勇名聞於當時,後官累至右武衛將軍、上蔡縣開國侯。懷恪有七子皆是當時名將。死後陪葬獻陵。
臧希讓
唐肅宗時期名將,父親大唐開元名將臧懷恪。曆元帥都虞侯等職,官至鄜坊(渭北)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太子詹事,御史大夫,兼工部尚書(司空),封魯國公。
近現代
臧克家
(1905.10.08~2004.02.05)曾用名臧瑗望,筆名孫荃、何嘉,是詩人聞一多先生的高徒。被譽為“農民詩人”。
臧天朔
男,北京人,中國搖滾樂歌手,流行樂壇上實力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臧金生
著名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水滸傳》中飾演魯智深。《西遊記》(張紀中版)飾演豬八戒。
通用聯
臧姓宗祠通用聯
四言通用聯
志士全義;
刺史建功。
——佚名撰臧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廣陵射陽人臧洪,字子源,舉孝廉,初任即丘長,董卓專權時,他任廣陵太守張超的功曹,勸說兗州刺史劉岱、豫州刺史孔伷等聯合討伐董卓。後來歸附袁紹,歷官青州刺史、東郡太守,曹操圍攻張逾時,袁紹不去救援,他便與袁紹斷絕了關係。袁紹攻打東郡,城破後被殺。下聯典指南朝宋莒縣人臧質,字含文,文帝時任徐、兗二州刺史。元嘉末年鎮守盱眙,抵禦北魏的進犯有功,又參與討伐元兇劉劭,封始興郡公。
志士全義;
刺史能軍。
——佚名撰臧姓宗祠通用聯
同上。
東海世澤;
諫魚家聲。
——佚名撰臧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春秋時魯國大夫臧彄。曾諫魯隱公如棠(今山東省魚台縣西北)觀魚。
雲台勳績;
郜鼎銘箴。
——佚名撰臧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朝臧宮從光武征戰,以勇著稱,破群賊,以功封郎陵侯,雲台著其勳績。下聯典指春秋宋華父督弒殤公,以郜大鼎賂魯,桓公取之,臧孫達諫之。周內史稱其“諫之以德”。
生應瑞夢;
計脫孤兒。
——佚名撰臧姓宗祠通用聯
南朝徐陵,號孝穆,其母臧氏嘗夢五色雲化鳳而生徐陵。魯亂時,魯孝公保姆臧氏以子代孝公,孝公得免害,號稱“義保”。
五言通用聯
鄞南顯奇效;
永樂留豐功。
——佚名撰臧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名醫臧中立,毗陵人。元豐中,至鄞南湖,日治癒病人數千人。見《尚友錄》。下聯典指明代書法家臧性,字孟癢,鄞縣人。永樂中,以善書征秘閣,繕寫《永樂大典》。官宜興令,剛毅嚴謹。見《尚友錄》。
六言通用聯
義和招民千戶;
文仲歷仕四君。
——佚名撰臧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朝宋臨海太守臧熹,字義和,好經籍,後習騎射,志立功名。晉隆安初人武帝至建業,收圖書、器物、封府庫。就臨海太守,整頓綱紀,招致流民,歸者千餘家。下聯典指春秋魯國正卿臧孫辰,名辰,字文仲,歷仕莊、敏、僖、文四朝,老成持重,維護宗法禮治,對外主張加強助。互曾親自攜帶幣器,告糴於齊,以賑魯飢。
七言通用聯
東鄰西舍千祥聚;
海宴河清萬象新。
——佚名撰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臧姓名門望族居住院地“東海”(郡)嵌字聯。
萬人禦敵稱忠勇;
百卷宏篇見匠心。
——佚名撰臧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代官吏臧紓青(1796-1854),字牧庵,江蘇省宿遷人。道舉人。鴉片戰爭爆發後,曾團練鄉兵萬人,備以禦敵。1841年入揚威將軍奕經幕府。他反對妥協求和,主張奏召林則徐至浙江襄辦軍務,創伏勇散戰法以破英國侵略軍。下聯典指南朝齊史學家臧榮緒(415-488),東莞莒(今山東省莒縣)人。少耽書史,有志節,與吳康長期隱居京口(今江蘇鎮江),潛心著述,成《晉書》一百一址卷,記兩晉史事詳盡,為唐初官修《晉書》的主要依據。
徐孝穆生應瑞夢;
魯義保計脫孤兒。
——佚名撰臧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朝·陳徐陵母臧氏事典。下聯典指周·魯孝公保姆臧氏。
凌霄羽毛原無力;
墜地金石自有聲。
——臧克家撰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當代詩人、文學家臧克家自題聯。
九言通用聯
氣乾雄宏,擢二州民牧;
學問淹博,修一代史書。
——佚名撰臧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朝宋刺史臧質,字含文,有氣乾,文帝以為徐、兗二州刺史。後因功封始興郡公。下聯典指南齊主簿臧榮緒,莒人。鈍篤好學,括東、西晉為一書,紀錄志傳百一十卷,又著五經序論。隱居教授,自號被褐先生。
臧氏溯源
作者:臧運和
遠代先祖追溯
臧氏在《百家姓》中排列第112位,數大姓。據《中華姓氏溯源》載,春秋時,周公封子於魯,臧姓出自姬姓。春秋魯孝公之子,食邑於臧(今山東境內),其後因邑為氏。又魯惠公有子名欣,字子臧,其後以字為氏。望出東海(今山東郯城西南)。由此可見,臧姓祖居山東無疑。史稱“臧氏祖居東魯,本仁祖義,世代相承”。魯孝公之子僖伯(諡號),名,為魯國大夫。魯隱公五年(公元前718年),僖伯上疏諫隱公“觀魚謂之亂政”,公不聽忠言,後被人戮而奪位,在歷史上留下了“矢魚於棠”(棠——邑名,在今山東魚台縣東北)的記載(見《古文觀止》中《臧僖伯諫觀魚》篇)。故臧威信極高,封魯地郯為國(今山東郯城西南古稱東海),後以臧為姓,世代為魯卿,昭昭可考。僖伯之子臧哀伯(諡號),名孫達,魯國大夫,他曾諫魯桓公(桓公二年,公元前710年)“國君以身作則”的重要性,很得後人的稱頌。因此,臧與複姓臧孫皆為一族。《中華姓氏溯源》載,臧,臧欣皆為一家,均系魯公後代。
近代族居簡考
元朝末年,為反抗朝廷統治,各地農民紛紛起義,經過數年混戰,元朝滅亡,後由朱元璋建立明朝。由於連年戰爭的兵火和瘟疫的傳染,山東復地人煙稀少,土地荒蕪,朝廷採取移民的措施來扭轉慘不忍睹的社會局面。即在洪武二年(1369年)大量移民于山東,所以山東大部分來自山西洪洞縣和江蘇東海十八村。
莒縣臧氏大部分自江蘇東海和膠東遷來。據《重修莒志》載,“莒州十區臧家莊臧氏,原籍江蘇省東海縣當路村,始遷祖胤祚於明洪武二十三年遷至莒縣黑坊口,四世成儒遷居臧家莊,分三支,今傳至十七世。”“五區龍宿莊臧氏,始遷祖瑾於明洪武年間由登州府福山縣遷居莒北龍宿莊(今屬諸城馬莊鄉),生四子,長熊分支諸城枳溝,次子龍遷居石埠集,三子鳳居龍宿莊,四子虎遷居昌樂辛旺集。
五蓮臧氏分兩大支系,一支屬諸城臧氏,祖居諸城琅琊台,有主譜,子孫後代散居有記載;另一支屬枳溝崖上莊(即臧家崖)臧氏,族無主譜,各支均有支譜,譜中均記載:“吾祖世居東魯”,據有關資料考證,此兩支屬一族,均從東海和膠東遷入。崖上莊分譜載“不知何朝何代先世何人始遷於登州府福山縣,延至明洪武年間先祖諱武復由登州遷回故土安居崖上莊(筆者註:可見原來就在崖上莊住過,故用“遷回故土”),世世相傳”。崖上莊臧氏即.現.在的諸城市枳溝鎮臧家崖村,始遷祖武遷來後..居住多年,子孫繁衍較快,自明初起就有人做官,家族隨之興旺,五世祖哲以儒士起家,官至布政使(即省長)。六世祖虎以孝行成名,得入忠孝祠兼之。五世祖臻有子十二人,族類之繁,一盛一日,時濰水之濱熙熙攘攘者,大抵吾族居多也。”(見崖上莊臧氏譜序)。以後逐年析居,遍布於濰河兩岸。諸城市枳溝鎮的東安、西安,枳溝后街、臧家崖、前後水清溝、楊家窪、山子前和五蓮縣的汪湖村、泥牛子村、楊家溝、輝溝子、高澤、西雲門、窩疃、段家廟、宅科等村,均有崖上莊臧氏居住。尤其明末壬午諸城兵亂,遷居大江南北之族人甚多。據崖上莊支譜序中載:“……昔丁先生之任霍山縣也,其上台臧大人系陝西人,自稱出自崖上莊……”又江南境內有臧氏獨立村,曰“楊家行”,雲“自楊家窪”(屬諸城枳溝鎮)出族。
”今已代遠年湮,無從考究。因本支無主譜,雖有支譜但年久失修,分居各地的後代無記載,故不能如實統計其族人散居住地,實是遺憾。崖上莊臧氏與諸城臧氏同族不同譜,但輩序排列卻相同,只是世不相同,同樣一輩卻差三世,這是因為沒有統一族譜所造成的。近年來崖上莊臧氏由後水清溝運德主持,運堂負責印刷,“運”字輩“樹權”兄執筆新修一部主譜,把該族系的部分分譜系統起來,是一件大好事,為後代子孫留下了寶貴財富,成為崖上莊臧氏追根求源的依據。其輩序諸城臧氏原有族譜修於明末,創始人六世祖允德,此譜從春秋到明代,其中有唐人作序,可惜在明崇禎壬午兵亂中毀於戰火。到清康熙年間七世祖振榮時任廣西懷集知縣,又升江西寧州知府,借歸里休養之機,又續修新譜,因前譜毀,先祖失考,只能從記憶中的始祖智開始新修。譜成於康熙二十九年庚午(1690年)仲春,七世祖振榮作序。七十三年後,於清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763年)春,由九世祖應鈞祖續修。二十六年後又由九世祖毓雲第三次修譜。六十年後,又由十一世祖翰、十二世祖炅,於清道光二十九年己酉(1849年)第四次修譜,此譜稱“道光譜”,目前能查到的僅有此譜由十世同族人共同議定三十二字為今後排輩之序,其是:偉臣著望、家運傳真、日初山廣、如澤方循、佑茲礪品、醇睦今人、恪先訓後、庚亦經陳。“以上三十二字從十二世始,每輩只用一字,按序排列。目.前從蘇北到山東,臧氏大部分用此“輩”字排序。同姓相遇,論資排輩,親如一家,否則如同異姓路人一般。
諸城臧氏族譜對族居地記載清楚,清康熙“琅琊碑記”中云:“吾祖居琅琊台,再乃遷居瓦屋莊,後又遷居於城(諸城城裡)……”,又據祖輩相傳雲,諸城臧氏乃於明洪武二年由江蘇省東海宿遷縣遷入諸城琅琊台。又據長興眉錫在康熙《諸城臧氏族譜》序中謂:“……即自吾魯僖伯公以後之散處於大江以南,大海以北者之俱可尋源溯委也……”,六世祖新德在康熙年間的譜序中雲“臧氏之來諸城也,肇基於琅琊台,開創之人已湮乎無聞……”。所以諸城臧氏自江蘇省東海宿遷縣移民至諸城琅琊台,後遷居瓦屋莊,又居城裡,確信無疑。相傳,琅琊台始遷先祖兄弟三人從東海宿遷縣遷來琅琊台,因生活困難,長兄去登州福山縣,其他二人留住琅琊台,相傳三世,曾有諱班祖在此居住,現有墳塋九座為證。因前譜毀於戰亂,新修譜只能從遷祖智從琅琊台遷居諸城城南瓦屋莊,後又遷城裡記載。二世祖斐,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貢生,初任湖廣景陵衛經歷,後升直隸真定府定州同知;三世祖節、符、策三人,節祖敕贈文林郎,太湖知縣,南京兵部右侍郎。四世祖惟一,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進士,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贈工部尚書,人稱大司空。四世中有祖四人,惟一、惟幾、惟精、惟時,均居住在諸城城裡。
臧氏官爵敘略
自東周至今臧氏名人輩出。春秋時有臧孫辰、臧孫許、臧紇皆為官。在魯國執政的臧文仲、歷仕魯莊公、閔公、僖公、文公四君,曾廢除關卡,以利經商。春秋時魯國大夫臧武仲,官司寇。漢初有臧茶被項羽封為燕王,後擁劉邦稱帝。南朝有臧奉先曾任建陵令,臧庸民任國子監助教,有史學家臧榮緒(415—488),齊莒縣東莞人,著《晉書》一百十卷,在唐初流行的十八家《晉書》中號為較完善的一部,還著有《嫡論》、《拜五經序論》、《續同記》等。臧陵、臧嚴均屬莒縣東莞人,皆任參軍。東漢時臧昱,廣陵射陽人(江蘇寶應東)人,靈帝時為揚州刺史,後任使匈奴中郎將。臧洪(160—195)東漢廣陵射陽人,字子源,任青州刺史,東郡太守。明朝有臧惟一,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贈工部尚書。臧爾勸兵部右侍郎,贈兵部尚書。臧允德任錦衣千總。以上三人屬諸城人。臧懋循明戲曲家、文學家,浙江長興人,明萬曆八年進士,曾任南京國子監博士,後棄官歸里,著有《古詩所》、《唐詩所》、《元曲》等。清朝有臧庸(1767—1811)經學家。臧應選、臧琳皆為官。臧振榮,諸城人,任江西寧州知府,政績顯赫,很受百姓稱頌。臧在新,字與鹹,江蘇阜寧人,清任虎門炮台教練,後赴日本,歸國後被孫中山委以淮上司令,後被害於煙雨台。
民國初年,有諸城臧漢臣、臧濟臣、臧少枚、臧文山等人回響孫中山號召,參加同盟會,組織起義,推翻了諸城清政府,建立了諸城民政府,臧漢臣任民政長(縣長),其他人辦學堂培養人才,推動民主革命。現代有臧克家、臧雲蘧,臧樂源,臧東升,臧雲遠,臧雲飛,臧鳴亞,臧恩堂,臧松年,臧雲衢,臧星望,臧子望,臧坤等,從三十年代起擁護共產黨的領導,積極參加革命,現.在.有.的成為高級領導幹部、作家、詩人、作曲家、藝人等。
從明代萬曆年間到清道光年間的三百年間,僅諸城臧氏據不完全統計就有:進士5人,舉人14人,武舉3人,拔貢2人,貢生28人,廩生7人,監生136人,附生77人,官生5人,庠生4人,武生4人,增生5人,秀才多人。兵部右侍郎2人,贈尚書2人,布政使2人,兵備使2人,主事郎中5人,巡撫2人,翰林院招待1人,翰林7人,翰林院譯館官生1人。知府3人,知州5人,州同13人。知縣17人,經歷11人,工部屯田主事1人,錦衣衛千戶1人。吏目3人,守備2人,主簿1人,巡檢1人,大理司丞2人,縣丞1人,州判1人,司務1人,壽官4人,提舉1人,刑部主事2人,中書舍人1人,理問8人,訓導6人,教諭10人,八品12人,九品15人,通判1人。
近.年.來,隨著時代的發展,又有許多臧氏族人走向社會,或文或武,部省市級幹部很多。尤其恢復聯考後,臧姓人讀大學的人數猛增,已有博士、研究生走向不同崗位。還有在海外搞科研工作的,他們都在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貢獻力量。
族人分布
諸城臧氏自四世祖惟一中進士始,家業從此發跡,子孫後代繁盛,主要分布在諸城城裡、五蓮的仁里、膠南的西十字路。到七世以“振”輩分支時,達到鼎盛時期,共有三十一支,現分述如下:
惟一祖後
長子爾用,官生,誥贈奉政大夫,刑部郎中(子二人,嗣德、懋德)。次子爾勸,明萬曆十六年(1598年)舉人,萬曆二十年壬辰科(1592年)進士,官至兵部右侍郎,贈兵部尚書,人稱大司馬(繼子一人:允德)。三子爾動,無子。四子爾令,明萬曆四十六年戊午(1618年)科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壬戌科進士,官至山西冀南道按察副使,因故告歸,適遇明崇禎壬午諸城兵亂,帶頭奮起抗清殉難於城下(子五人:世德、允德、永德、同德)。五子爾壽,官生,壬午抗清殉難(子二人,新德、成德)。六子爾昌,附生(出嗣於惟幾)。該支人數較多,分布極廣,諸城南北吾族人俱多也,共分如下世系:
嗣德世系:振猷;懋德世系:振佐;允德世系:振榮、振乾;世德世系:;永德世系:振奇;文德世系:振魯;同德世系:振采;新德世系:振聲、振衣、振翼;成德世系:振莪、振芳、振華。由於戰亂,子孫皆投奔各自的莊園居住,以上各世系分布在:諸城的展村、薄板台、董家溝、韓戈莊、鄧戈莊、橫溝、張家溝、管家莊子、高疃、王村、黑龍溝子、毛莊、蘭家莊、曹家莊、封家官莊、三里莊、下茁山、北戈莊、劉家溝、劉家黑龍溝子、老屯莊、鐵溝、指揮、徐家莊、喬戈莊、黃疃、孟家店子、西十字路(膠南市)、王家莊、西公、青墩、潘旺、朱解、胡埠嶺、胡家樓、小店子、新莊、岳旺莊、黃家窯、小蘇家莊、許家溝、史家溝、木營老莊、宋家莊子、辛家窯、胡溝、壽塔寺、台家莊、關東老莊、焦家莊子、臧家莊。五蓮縣的明古莊、玉皇廟、瓦窯溝、范家車村、朱家老莊、嶺東、小坪、袁家莊。莒縣的魏家官莊、莊家山。還有分布在安丘、高密、膠縣等地。現已傳至二十二世。
惟幾祖後
繼子一人爾昌,附生(其有子三人,達德、容德、育德)。達德世系:振鐸、振鳳、振權;容德世系:振鵬;育德世系:振京、振揚、振昱(止)、振宜。後因家族大,分支析居。分布在:諸城縣的陸家莊、朱解、東潘旺莊、陳家潘旺莊、王滿莊子、宋家樓子、辛家窯、黑龍溝子、史家埠、悅莊、院西、莒北大馬莊(今屬諸城),洛莊、孟家窯、朱留莊、龍池子、我樂子、王戈莊、孔家莊、沙嶺子莊、高家洛莊、田家莊、孫村、北十里堡、張家屯、黑龍溝。東北煙房子溝。五蓮縣的仁里村、泊子村、黃崖圈、花園、於家崮子。日照的臧家荒。現已傳至二十世。
唯以上兩大家族龐大、興旺。
惟精祖後
嗣光世系:瑞徵、嘉征(止)、奎光(止);啟光世系(止);龍光世系:汝諫;重光世系:汝眾;禧光世系:汝明;寵光世系:汝瀚。分布在:諸城縣的瓦屋莊、我樂子、許家河子、范家莊子、辛家窯、劉家黑龍溝子、台家村、樓子、後疃、臧家樓子、七吉村、陳家窯、石嶺、位井子、北戈莊、沙戈莊、土牆、松園、北程戈莊、郝家村、高樂埠、臧家莊、黃疃、孫戈莊、龍石頭河等。
惟時祖後
龍正世系:之秀、之進、之舉。分布在:諸城的漢車、洛莊;五蓮縣的福祿頭、福祿並。
以上各支系行輩一樣,均按十世族人規定輩序排列,有條不紊,族人相逢,親如一家。
五蓮縣仁里臧氏遷祖純、,由諸城辛家窯遷居仁里村(原屬諸城),後因支系繁茂,由仁里遷出至孔家泊(泊子村)花園、黃家圈、於家崮子,日照的臧家荒等村,又有少數遷居膠東、北京、四川的重慶、陝西、遼寧、黑龍江等省,建國前還有去香港、台灣者。有的還僑居美國等國家搞科研或經商。
五蓮縣玉皇廟臧氏遷祖宸綱於清雍正年間由諸城徐家莊遷入,錫鵠祖由玉皇廟又遷至瓦窯溝,分支後的一支遷居范家車村。黃崖圈臧氏遷祖由仁里村遷入,分支後又遷入松柏鄉的白廟子、香店,現已傳至十八世。五蓮縣叩官鎮的於家崮子,許孟鎮的花園,日照東港區的臧家荒等村的臧氏亦由許孟鎮的仁里村遷入,因年代久遠主譜無記載,始遷祖失諱。五蓮許孟鎮的福祿頭、福祿並臧氏由諸城漢車遷入,譜有記載。
日照兩城臧氏由諸城遷入。五蓮還有少數臧氏由膠南遷來。五蓮的朱家老莊、嶺東、小坪、袁家莊臧氏均由諸城郝戈莊遷入。
隨著社會的發展,移居外地的方式也多,如:當兵專業就地安排工作,移民支邊,幹部南下、考學就業等。因此吾臧氏除在山東地界繁衍生存外,散居於全國各地甚多,從大江南北到海疆邊陲,都有吾臧氏族人的足跡。如雲南、四川到東北的黑龍江都有諸城臧氏、崖上莊臧氏、膠東臧氏安家落戶,繁衍生存,但都沒有忘記祖居地山東諸城、崖上莊、福山縣。
山東諸城臧氏族譜,(清)臧曷等修,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冊。現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臧氏族譜六卷,(清)臧宸蘭修,清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臧氏族譜,(清)臧宸編,清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冊。現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臧氏族譜,(清)臧毓雲等修,清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臧氏四修族譜,(清)臧翰、臧炅,族稱“道光譜”,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江蘇省圖書館。
臧氏族譜,(清)臧應鈞等纂修,清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冊。現被收藏在廣東省佛山市圖書館。
江蘇南通金沙湖頭臧氏宗譜八卷,(民國)臧國英、臧魯雄纂,民國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冊。現被收藏在河北大學圖書館。
江蘇武進管莊臧氏宗譜八卷,(清)臧鳳生主修,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寶善堂木刻活字印本九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江蘇武進臧氏宗譜十二卷,(民國)臧敖林、臧福生等主修,民國十三年(公元1924年)昭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浙江桐廬分陽臧氏宗譜十二卷,(民國)臧承宣、臧文濤修,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樹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現被收藏在河北大學圖書館。
浙江長興臧氏宗譜,(民國)臧於鎏述,臧善農校對,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一~二卷、第五~十二卷。現被收藏在浙江省長興縣夾浦中學。
遼寧瓦房店臧氏族譜,著者待考,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黑龍江省木蘭縣柳河鎮三星村
清朝道光譜臧氏字輩:“偉臣著望家運傳真日初山廣如澤方循佑茲礪品醇睦今人恪先訓後庚亦經陳。”
山東兗州臧氏字輩:“天登修良明玉德勝廣金勤”。
山東諸城臧氏字輩:“威臣著望家運傳金日出山廣”。
山東五蓮臧氏字輩:“偉臣著望家運傳真日初山廣如澤方循佑茲礪品醇睦今人恪先訓後庚亦經陳”。
山東兗州臧氏字輩:“士學山延印尚大廷懷天登修良明玉德勝廣謹勤繼立振興貴承緒萬化元有志福祥再保書永長傳”。
江蘇東海、雲南鎮沅臧氏字輩:“守叔傳家遠存仁繼世長寶德景兆廣萬古慶吉祥”。
江蘇新沂臧氏字輩:“魯東海太公年八十遇周之文王於渭水”。
雲南昭通臧氏字輩:“德居建華清以應文明興履道天爾慶”。
黑龍江木蘭、遼寧瓦房店臧氏字輩:“林茂永呈盛福壽祖業恆文章亦治國功德振家聲”。
河南鄲城臧氏字輩:“天振文藏公德樹興家獻”。
江蘇徐州臧氏字輩:興邦禮紅學繼鳳增大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