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傳》

《耶穌傳》

《耶穌傳》,喬治·史蒂文斯導演的此片長堪稱同一題材片之最,同時也是正面描寫耶穌生平事跡的影片中投資最大之作,劇情講述基督耶穌自出生至釘死十字架上的故事,影片場面頗為壯觀,馬克斯·馮·賽多、卡羅爾·貝克等大批影星出演了此片,均有不錯表現。

基本信息

耶穌傳簡介

《耶穌傳》《耶穌傳》

耶穌是基督宗教教義的中心人物,也是基督宗教的創始人。在基督宗教中,也稱為耶穌基督(Iēsous Christos或Iēsous Christos)。基督為意為受膏者,指上帝敷以聖膏而派其降世的救世主,本為尊稱,後常與耶穌連稱。也有人稱他為拿撒勒人耶穌。

耶穌(也稱為基督(在教會中意為品為至尊貴者),意思是王、彌賽亞、教會中稱為默西亞為救世主之意)2000年前生於以色列。現代文明把時間分為公元前(即基督前)和公元(即主年)的紀年方式來紀念耶穌的誕生。耶穌在30歲以前是個木匠,過著猶太人的傳統生活。當時以色列全境都處於羅馬皇帝愷撒的獨裁統治之下,包括耶穌出生的伯利恆和成長的拿撒勒。

耶穌三十歲以後開始教導眾人,行神跡,並被記載下來。但他從來都沒有遠行到距離出生地200英里(大約320公里)以外的地方。耶穌在三年的時間裡一直盡力保持低調,但他的名聲還是傳遍了全國,引起了設在以色列各省執政掌權的羅馬官員和猶太領袖(宗教律法師)的注意。耶穌傳講的信息主要有:上帝愛你並與你同在,彼此相愛,每個人都極其寶貴(福音:上帝的國度已經臨到地上;關乎天堂或地獄的審判的實際情況;若求告上帝,上帝就必赦免)。

耶穌最受爭議的就是他一直聲稱自己就是上帝,直接乾犯了律法。因而宗教領袖要求羅馬政府處死他。羅馬當局幾次審訊都沒發現耶穌觸犯了羅馬的法律。就連猶太人的領袖也承認,耶穌除了自稱為上帝之外,完好地遵行了猶太人的律法。但他們還是以對政府不利為由,說服以色列南省的羅馬總督彼拉多下令將耶穌處決。

耶穌殘忍地遭到嚴刑拷打,然後雙手被人掛起來,釘在一根水平的木樑(十字架)上。這種行刑方法使得空氣無法吸入肺部,三小時以後他就死了。然而,有500多人卻見證說,他三天以後從死里復活了,而且此後的40天裡在以色列的南北兩省走動。很多人認為這就足以證明耶穌自稱為上帝是真實的。後來,耶穌返回了自己不久前遇害的城市耶路撒冷,見證人說他從那裡離開了地球,升到天上去了。

因為這些神奇的事件,跟隨耶穌的人數大大增加了。根據史料記載,僅僅幾個月之後,也是在耶路撒冷城一天之內就增添了大約3000跟隨者。宗教領袖執意鎮壓跟隨耶穌的人,但他們當中許許多多的人寧願去死也不肯否認耶穌就是真神的信仰。

不到100年的時間,羅馬全境(小亞細亞、歐洲)到處都有人跟隨了耶穌。公元325年,跟隨耶穌的信仰(基督教)被羅馬皇帝君士坦丁確立為合法宗教。公元391年羅馬皇帝宣布基督宗教為帝國的國教。 500年以後,希臘境內希臘諸神的廟宇也都改造成了教會,成為跟隨耶穌的人聚會的場所。雖然耶穌傳講的部分信息在宗教機構擴張的過程中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甚至被人錯誤地傳播,但耶穌的原話以及他的生命本身仍然萬古長存。

古蘭經稱為爾薩,是伊斯蘭教六大先知之一,被稱為“真主的靈氣”,僅次於至聖先知、封印使者穆罕默德,承認他肉身升天,但不認為他是真主的獨生子,也不認為他曾經死而復活;新約聖經稱為基督,是基督宗教的中心人物和上帝。

基督教信仰的救世主,基督教的創始人。其稱號基督為希伯來文彌賽亞(意為受膏者,原指上帝派來拯救以色列的救世主)之希臘文譯音。根據《新約》四福音書的記載,耶穌是上帝之子,由童貞女瑪麗亞受聖靈感孕,生於伯利恆城客店的馬廄之中。耶穌成年後從施洗約翰受洗,並經受了40天的考驗,後開始在猶太各地和巴勒斯坦的加利利傳教。他率領其12個門徒一方面宣傳天國將臨、悔改得救的福音,一方面治病救人,扶危助困。其教義宣揚“愛上帝愛鄰人”、“愛人如己”,並抨擊了當時的當權者和猶太教的某些戒規,因而遭到猶太教上層分子的忌恨。在逾越節前夕,被其門徒之一猶大所出賣,以“誘惑國民”和“僭稱猶太人之王”的罪名,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死後第三日復活,並顯現於眾門徒中,第40日升天。關於耶穌其人的歷史性問題,曾經引起學術界的爭議。歷史實證主義者力圖剔除早期教會傳說的信仰成分,要求返回有關耶穌的原始事實。而許多神學家如利奇爾等則認為不能把歷史上的耶穌與信仰中的基督分開。從公元1世紀猶太史學家約瑟弗斯的《猶太古史》和古羅馬史學家塔西陀的《編年史》中,都可以找到關於耶穌的一些資料,這些資料間接地說明了歷史上的確出現過耶穌其人。

爭議原因

《耶穌傳》,喬治·史蒂文斯導演的此片長堪稱同一題材片之最,同時也是正面描寫耶穌生平事跡的影片中投資最大之作,劇情講述基督耶穌自出生至釘死十字架上的故事,影片場面頗為壯觀,馬克斯·馮·賽多、卡羅爾·貝克等大批影星出演了此片,均有不錯表現。

本片描述耶穌的一生,從誕生在伯利恆馬槽里,東方三博士避開希律王之干涉去見耶穌,引起希律王不滿,屠殺伯利恆未滿兩歲之小孩,約瑟避難到埃及,希律王去逝再返回拿撒勒,耶穌在加利利和迦百農傳播上帝的旨意,並領受施洗者約翰的洗禮,上山接受魔鬼的考驗,並收彼得等十二門徒傳播福音及施行神祭,深受當地人民之愛戴,甚至動搖羅馬在當地統治的根本,希律王以耶穌自稱王為由,欲將其治罪,於是遭受門徒猶大的出賣,在最後的晚餐中做了聖餐的祝福。翌日被釘在十字架上,三日後死而復活,門徒領受基督之教誨,到各地去宣揚基督教義。

名人評耶穌

在人類歷史洪流中,曾經出現過無數的英雄人物。他們都是叱吒風雲、震撼一時的偉人。但到底哪一位在人們心坎里留下了久遠的痕跡呢?

現代傑出的歷史學家威爾斯給出的答案是——耶穌。威爾斯本身不是基督徒,他以專家的角度經過長期的研究和客觀的分析之後,認為耶穌在人類歷史中留下久遠的影響力。德高望重的偉大歷史學家湯因比說,耶穌基督是最崇高之道德標準,是至聖至善的超人。

舉世聞名的法國皇帝拿破崙一世,在十八至十九世紀,曾率領百萬雄師,橫掃亞、歐、非三大洲,建立了帝國。可是,最終隻身放逐在南大西洋聖赫倫那島上。臨死之前說:“我曾率領過百萬雄師,而今連一兵一卒都沒有了!我曾橫掃三大洲、建立雄霸天下的大帝國,而今連立足之地都沒有了!我遠比不上拿撒勒的耶穌基督。他沒有一兵一卒,也沒有占領過一寸土地,可是,他的國卻建立在人心裡,他已經贏得了千千萬萬的心靈,使他們心甘情願為他犧牲、為他服務,並且把他的福音傳遍天下……”

以上幾位都是獨具慧眼的人,決不會輕易頌揚某一位人物。因此,他們對耶穌的評語,應具有相當份量

耶穌的宣稱

耶穌說過他是上帝的兒子,與上帝同等:耶穌宣稱自己有赦罪的權柄,又說他有一天要審判世界——世人終極命運如何,全在乎他們在世之時,如何看待耶穌。 

已故劍橋大學教授、名作家魯益師(C·S·Lewies)說得好:“如果耶穌只是凡人,卻說出‘新約聖經所記的’那些話,他就絕對不可能是萬世師表!他要么是瘋到一個程度說自己是個皮蛋,要么是地獄的惡魔——我們必須作出選擇:耶穌若非上帝之子,就必然是狂人(甚至比狂人更恐怖的人!)……不要再自以為是地胡說耶穌是什麼“萬世師表”了——他的言行催迫我們選定路向——這當中不存在著模稜兩可的猶疑!” 

耶穌的品格

很多不會自稱為基督徒的人,卻會同意耶穌的一生是“毫不利己,全心為人”的完美榜樣。大文豪陀妥也夫斯基(F.M.Dostoevsky)說:“我相信不會有人比耶穌更可愛、更有深度、更仁厚、更純潔。雖不情願,但不可不承認:‘從來沒有人能與耶穌相比,將來也不會有人能比得上他。’” 

耶穌的教導,是舉世公認最純全、最深刻的教訓——比古今中外任何哲人學士所說的都好。 

魯益師說:“事實擺在眼前,耶穌顯然不是瘋子或惡魔,因此,不論我覺得如何離奇、驚詫、難以置信,仍不得不承認一件事實:耶穌的的確確是上帝。上帝曾經道成肉身,來到這被仇敵占據的世界。” 

耶穌為什麼降世為人

耶穌是唯一一個自己決定要來到世間的人,也是極少數甘願受死的人。耶穌曾經說過,他降世的唯一目的就是為我們死:“人子來……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

十字架是人類歷史上數一數二的殘酷刑具。歷史學家西塞羅(Cicero)形容十字架的刑罰是“酷刑中最殘忍可怖之酷刑。” 

耶穌被釘十字架前,要先被綁在一條柱子上受鞭打;那鞭子不是普通的皮鞭,而是4、5條鑲有尖刺鉛粒的皮條帶合成的鞭子。主後三世界教會史學家西比烏斯(Eusebius)這樣描述羅馬人的鞭刑:“犯人皮開肉綻,肌腱與內臟盡現!” 

耶穌受完鞭刑,還要被迫把六尺長的十字架背到受刑的山上去(耶穌途中不支倒地)。耶穌到了釘十字架地地方,兵丁用六寸長的大釘子,猛力去釘耶穌的手腕和腳,釘牢了,就把十字架豎起來。耶穌懸掛在十字架上有六個鐘頭之久,他的生命在難以言喻的劇痛中,一點點的流逝。 

可是耶穌受的最大痛苦並不關於肉體,甚至不關於精神,卻關乎靈性——耶穌背負我們的罪,不得不與至聖的父上帝暫時隔絕。

聖經這樣記載

《耶穌傳》《耶穌傳》

主耶穌,您是誰?為何能深得兩位史學家的讚賞。耶穌是一位木匠的兒子,生於一千九百多年前。終其一生只在巴勒斯坦一帶不出四百里的範圍內活動,他英年早逝,只活了三十三歲,就被羅馬人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二千年悠悠歲月、不知逝去了多少國家和偉人。許多主義、學說被淘汰,幾許英雄豪傑被人遺忘。但耶穌始終仍然受到人的尊敬與愛戴。

主耶穌,您是誰?您生前寂寞無聞。死後卻影響了人類歷史近二千年之久,且繼續左右著人類的歷史文化。

耶穌!您究竟是誰?您既不是音樂家,又不是教育家,更不是醫學家和作家,為何世上出色的音樂家都因您的名創作了無數偉大的樂章?為何千萬所學校因你而創辦?為何眾多醫院因你而興建?為何全世界的作家常以您生平的言論為題材,寫出無數不朽的名著?世界上沒有一間圖書館能容納所有與您有關的著作。甚至年銷千萬冊的聖經,書中的主角仍是您。

主耶穌,您到底是誰?您令世上才智一流之士也拜您為主為師。人類的紀元竟以您的降生為分水嶺。人們稱您出生前的年代為公元前(BC),您出生之後的年代稱為公元或主後(AD)。

每年的聖誕節、復活節,都以您——耶穌為主角的,前者是慶賀您的出生。後者為紀念您從死里復活。復活確實令人有些費解和驚喜。人人都不免一死,從來沒有聽過人能勝過死亡,而您,唯獨不能被死拘禁,從墳墓里復活過來,且活到今天,活到永永遠遠。耶穌,您真令人驚詫,每個禮拜天,全世界將近十六多億人到教堂唱詩、讚美和敬拜您。

耶穌,您是誰?您到底是誰?從來沒有人像您一樣贏得億萬人的心。您曾經這樣教導人:
“見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不要為明無憂慮,因為明天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你們聽見有話說:當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只有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
“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

耶穌,您是誰?為何您的話閃閃發光,帶著能力、智慧和權柄,使無數人領受了您的話之後。心靈得著平安喜樂!您的話,成了信徒生命路上的光,腳前的燈。您的活改變了無數罪犯,使他們不再犯罪,癮君子不再吸毒,都成了新造的人。您的話使傷心無助的人得到安慰幫助。您的話叫人的生命更豐盛。

耶穌,您到底是誰?耶穌,您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是一切罪人的拯救,是心靈憂傷者的安慰。為了世人,您甘願從創造者的身份降卑為人。為了世人,您捨去寶貴的生命,代替世人接受罪的刑罰。人類因您的死免去了上帝的審判和定罪。只有靠著您,才能與上帝和好,只有藉著您,人才能來到聖潔公義的上帝面前,得蒙喜悅——因您是永生上帝的愛子,是人類的救贖主

“因我們還軟弱的時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為罪人死。為義人死,少有的,為仁人死,或者有敢做的。誰有基督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我們作仇敵的時候,且藉著耶穌基督的死得與上帝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藉著他以上帝為樂。

耶穌的出身

公元前1世紀到公元1世紀期間,“耶穌”在希臘化的猶太人中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名字,其希伯來語義是“上主是救主”。希伯來聖經--基督宗教的舊約全書--其中一卷以其希伯來名字“約書亞”命名,約書亞是舊約中保摩西的接班人,以色列民族歷史上第一位軍事統帥;在摩西帶領以色列全民族出埃及過紅海、流浪曠野40年後,是約書亞率領以色列人西渡約旦河、奪取迦南地定居,奠定了以色列王國的版圖基礎。今日的以色列國的版圖,基本上承襲了約書亞的遺產。兩約之間的猶太人很多以“約書亞”的亞蘭語名字“耶書亞”或希臘語名字“耶穌”為自己的兒子命名。《聖經·新約全書》記載了5個“耶穌”:
1. 拿撒勒人耶穌;
2. 拉巴的兒子耶穌(耶穌·巴拉巴;
3. 使徒聖保羅的同工耶穌(中文聖經和合本譯作“耶數);
4. 猶太會堂的管理人耶孫(“耶孫”是希臘語中“耶穌”的受格);
5. 巫師巴耶穌的父親(“巴耶穌”意思是“耶穌的兒子”)。
本詞條所涉及的是拿撒勒人耶穌,被基督宗教的教徒稱為耶穌基督。

拿撒勒人耶穌的養父約瑟和生母瑪麗婭都是以色列北方拿撒勒鎮的居民,以色列歷史上第二位國王、大衛王朝的創始人大衛王的直系後裔;瑪麗婭是施洗約翰的生母伊莉莎白的表妹。在他們訂婚後、還沒有結婚前,瑪麗婭聲稱天使長加百列向她顯現,告知她從聖靈懷孕,將要生一個名叫耶穌的男孩,被稱為聖者、上帝的兒子和“以馬內利”(上帝與人同在);約瑟因為尚未和瑪麗婭圓房,於是打算暗中解除婚約,不料在夢中遇見天使長加百列,確認了瑪麗婭的信息。

在羅馬帝國首任皇帝奧古斯都·愷撒在位期間曾經做過若干次人口普查,其中一次是瑪麗婭將要生產耶穌前後。按規定,約瑟和將要臨盆的瑪麗婭回到原籍伯利恆鎮登記人口,該鎮位於以色列東部偏南地區。由於各個客棧人滿為患,約瑟和瑪麗婭只得住在客棧的馬廄中,瑪麗婭分娩後,一個馬槽就成為小耶穌的搖籃;當晚,幾個牧羊人從郊外趕來,聲稱一個天使指示他們來拜見馬槽中的聖嬰,即未來的彌賽亞。不久,又有幾個來自東方的博學之士輾轉經耶路撒冷來伯利恆朝見聖嬰,宣稱耶穌未來要作以色列國王

耶穌遇難與復活

在他遇難的前夕,耶穌和他的門徒們在耶路撒冷相會,慶祝猶太教的逾越節。在共進晚餐的時候,耶穌用無酵餅和葡萄酒來向門徒們闡述他即將面臨的死亡所具有的意義。從此以後,基督徒們用定期的聖餐儀式來紀念這頓晚餐(基督徒們稱之為“最後的晚餐”)。

晚餐後,耶穌走出耶路撒冷城,在橄欖山麓的客西馬尼園向上帝祈禱了一些時間。當夜,他就被非法逮捕,被帶到大祭司和猶太教最高評議會(Sanhedrin)面前,遭到非法刑訊和非法審判;最後被交給羅馬帝國的猶地亞州總督本丟·彼拉多(Pontius Pilate),彼拉多把耶穌移交給殺害施洗約翰的分封王希律,希律又將耶穌退還彼拉多。彼拉多一個人就可以批准死刑,在公眾強大的壓力下,彼拉多後來恰恰就是這么做的。

就在耶路撒冷城外,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直到他窒息而死,這是全世界的基督徒在耶穌受難日(Good Friday)要回憶的事件。一位追隨耶穌的神秘人物——阿瑞馬西亞的約瑟夫——向彼拉多要來了耶穌的屍體,並把它埋葬在自己還沒有使用過的墳墓里——從一整塊磐石中鑿出的一個墓穴。

註:福音書記載了耶穌在十字架上說的最後七句話。長期以來,“十架七言”是基督徒在耶穌受難節(Good Friday)里使用的祈禱辭的核心部分。

第三天,幾個女人來到耶穌的墳墓為他的身體擦香油。這項任務本該在人去世後立即完成,但是耶穌去世的時候已接近禮拜五傍晚,猶太人的安息日是從禮拜五的日落後到禮拜六的日落前,而猶太人在這天不能做任何事情;尤其是這個安息日是逾越節的安息日,對猶太教有著十分特殊的重大意義,除非迫不得已,猶太人絕不會做觸摸屍體等不潔淨物品及其它諸如此類的事情;所以為耶穌的屍體塗抹膏油這件事,被推遲到了下一個星期的第一天(周日)黎明時分,也就是耶穌死後第三天的拂曉,逾越節安息日後的第一個白晝將臨之時。當這些女人到達墳墓的時候,她們發現墳墓入口的石頭已經滾開,而且墳墓里是空的;她們還碰到幾位天使,並被告知耶穌已經復活了。就在那一天,耶穌在他的門徒中間出現,以後還現身過兩次。在接著的幾周內,關於耶穌身體復活的訊息被傳播給越來越多的人們。

在耶穌遇難後的最初幾天裡,耶穌的門徒們在耶路撒冷緊緊擁抱在一起,希望自己不會遭遇和耶穌一樣的命運;當耶穌多次向不同的門徒群體顯現後,耶穌的門徒們才非常遲緩地明白了耶穌復活的真相。逐漸地,他們明白耶穌是另一種新的“彌賽亞”——不是一個世俗的國王,而是一個天上的統治者。復活後第四十天,耶穌在門徒們的注視下升入了天堂,這是一些基督徒們在耶穌升天節(Ascension Day)里要慶祝的大事。在離開世上之前,耶穌對門徒許諾,他將為他們派遣一位安撫者或者保惠師——即“聖靈”(Holy Spirit),“聖靈”將永遠和他們在一起。

他為要拯救我們世人,從天降臨,因著聖靈、並由童貞女瑪麗婭成肉身,而為一個男人;在本丟彼拉多手下,為我們釘於十字架上、受難、埋葬;照聖經第三日復活;並升天,坐在父的右邊;將來必有榮耀再降臨,審判活人死人;他的國度永無窮盡。—— 《尼西亞信經》(Nicend Creed)

耶穌從死里復活的證據實在無懈可擊。當耶穌的門徒跑進了耶穌的墳墓里,他們發現耶穌的屍身不見了,只剩下裹屍布疊在一旁。 

其後六個禮拜,有超過500人親眼看見耶穌。本來已灰心喪氣的門徒們,生命就此忽然改換一新,基督教會也就此誕生,並且增長迅猛! 

前英國首席大法令勳爵(Lord Darling)說過:“支持耶穌從死里復活的證據確鑿——不論正面證據、反面證據、事實證據、環境證據,都不存在任何破綻!任何頭腦清醒的陪審團,必然會作出一致的判決:耶穌復活的歷史事實千真萬確。” 

對這些事實唯一合理的解釋是,耶穌曾經從死里復活,所以證明他真是上帝的兒子。

彌賽亞

彌賽亞是什麼人呢?大衛王之子所羅門王駕崩之後,以色列王國分裂了。公元前8世紀,北方的以色列王國被亞述帝國滅亡,以色列12支派中的北方10個支派被擄掠到亞述首都,分散到帝國各地,最終成了失散的10個支派;公元前6世紀,南方的猶大王國被迦勒底新巴比倫帝國滅亡,國民大部分被擄掠到了巴比倫城,再分布到帝國全境。從此以色列亡國。以色列民族從舊約全書的預言中得知,大衛王的直系後裔將興起一位國王,能統帥全民族恢復大衛-所羅門王父子兩代王國的光榮,這位“大衛的子孫”被稱為“彌賽亞”--“彌賽亞”在希伯來語中意思是“受膏者”,即“被上帝膏抹的人”,其希臘語名稱為“基督”。

瑪代-波斯帝國滅亡迦勒底新巴比倫帝國後,允許以色列人返回猶大省定居,重建耶路撒冷和所羅門聖殿。亞歷山大大帝滅亡瑪代-波斯帝國後不久,以色列又淪為希臘化之敘利亞王國的殖民地。公元前2世紀末葉至公元前1世紀前葉,猶大支派的馬加比家族帶頭反抗敘利亞國王踐踏信仰自由和民族尊嚴的獨裁暴政,以色列一度短期獨立,後又被羅馬共和國滅亡,淪為羅馬帝國的殖民地。由於馬加比家族雖屬於猶大支派,但不是大衛王族,所以,猶太人一直盼望大衛王族興起一位救星,成為復國中興的民族英雄。

如今,新生兒耶穌的生母瑪麗婭、養父約瑟、那些牧羊人和東方博學之士都宣稱耶穌就是那位彌賽亞,這種傳聞引起當時的猶太統治者大希律王的恐慌。當時以色列實行雙軌統治,一方面派駐羅馬總督,另一方面由以東人大希律作國王。以東人的祖先以東和以色列人的祖先以色列是孿生兄弟,他倆的父親以撒和阿拉伯人的祖先以實馬利是同父異母的兄弟,以實馬利是亞伯拉罕的長子,以撒是亞伯拉罕的次子和嫡長子(《古蘭經》稱亞伯拉罕為易卜拉欣,稱以實馬利為易司馬儀)。以東民族歷史上多次為以色列王國和猶大王國統治,所以讓一個以東人作以色列的國王,是對以色列民族很大的侮辱。大希律王為了保住自己的王位,一面討好羅馬當局,一面修繕聖殿、取悅以色列人,一面謀殺政敵。此刻,襁褓中的耶穌成了他的暗殺目標。

約瑟得到天使警告,帶著瑪麗婭和耶穌逃往埃及。大希律在伯利恆找不到聖嬰,就殘忍地將該城兩歲以下的男童都殺害了。當年大希律死掉,約瑟和瑪麗婭帶著耶穌回到老家拿撒勒定居;約瑟和瑪麗婭圓房,生了雅各、約西、西門、猶大四個兒子和幾個女兒(天主教傳統認為這幾位是耶穌的堂弟堂妹,聖母瑪麗婭終身童貞、肉身升天。新教發現這種傳統缺乏聖經原文語義的支持,況且聖母瑪麗婭是猶太人、為聖民,出身於大衛王族、為神聖家族,為聖者耶穌的母親,又是耶穌基督的門徒、為聖徒,所以才被稱為聖母)。

拿撒勒人耶穌從小就知道自己的使命,曾於12歲隨約瑟和瑪麗婭去耶路撒冷朝覲時滯留在聖殿中好多天,自稱“要以我父的家為念”。30歲去約旦河找到表兄施洗約翰受洗;洗禮結束時,聖靈降臨在他身上,一個聲音在天上對他說:“你是朕的愛子;朕喜悅你。”

拿撒勒人耶穌從此呼召門徒、傳揚福音,從門徒中選立12人作使徒。由於他的信仰及其實踐與猶太宗教領袖尖銳對立,受到猶太權貴迫害。他33歲那年正月在赴耶路撒冷途中,他的女門徒瑪麗婭用一瓶價格昂貴的真哪達香膏來膏抹他;耶穌基督說這是為他自己安葬用的;這個瑪麗婭既不是聖母瑪麗婭,也不是抹大拉的瑪麗婭,而是另一個女門徒瑪莎的妹妹,她倆的兄弟拉撒路死後下葬四天,被墳墓外的耶穌基督從墳墓中喚醒。

耶穌基督的一個使徒伊斯卡利奧·猶大以30枚銀幣的價格將耶穌基督出賣給了猶太權貴。耶穌基督於逾越節前夜在耶路撒冷城郊橄欖山麓的客西馬尼園被非法逮捕,隨後遭到非法刑訊和非法審判,被交給羅馬帝國猶大省總督本丟·彼拉多;彼拉多迫於壓力,釋放了強盜耶穌·巴拉巴,而將耶穌基督釘死在城郊髑髏地的十字架上,當天下葬於磐石穴中。次日,彼拉多應猶太大祭司要求,派兵把守耶穌基督的墳墓。

耶穌基督死後第三日清晨,聖母瑪麗婭及其他幾位女門徒發現耶穌基督的墳墓空了,隨後身體復活的耶穌基督多次向他的門徒和弟弟妹妹顯現;復活後第40日,耶穌基督當眾升天,預告自己將在世界末日時再來審判全地、審判罪惡、審判活人死人

耶穌基督的教導

耶穌基督的教導非常耐人尋味。《聖經·新約全書·馬太福音》第五章3—12節記載耶穌基督山中訓眾的話說: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
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上帝。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上帝的兒子。
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

第四十三節和第四十四節中就闡述了一個十分鮮明的觀點。

你聽人說過:你要愛自己的街坊,恨自己的敵人。
但是我想告訴你:你要愛自己的敵人,祝福詛咒你的人。
對恨你的人行善,為虐待你的人和迫害你的人祈禱。

在這一段的前幾行中有這樣的話:“不要反抗惡行,誰要打你的右臉,把左臉也伸過去。”

這些觀念當然算是曾出現過的最著名的、最富有創新精神的道德觀念,因為這些觀念不是耶穌時代的猶太教的一部分,也不是其他宗教的一部分。

《聖經·新約全書·馬太福音》第16章記載,耶穌基督問他的門徒:“你們說我是誰?”首席使徒西門彼得回答:“您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答覆他說:“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權柄”原文作“門”)。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隨後便預言自己將去耶路撒冷,被猶太權貴逮捕侮辱,被交給羅馬人處死,並於第三日復活。這些話在當時真的令人瞠目結舌!

《聖經·新約全書·約翰福音》第6章記載,耶穌基督在用五餅二魚餵飽五千男子及其隨行的婦女兒童後次日,對聽眾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沒有生命在你們裡面。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他裡面。永活的父怎樣差我來,我又因父活著;照樣,吃我肉的人也要因我活著。這就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吃這糧的人就永遠活著,不象你們的祖宗吃過嗎哪還是死了。”類似這些充滿借喻、暗喻及其他比喻的話,使得耶穌基督非常令人難以理解。

直至耶穌基督死而復活之後,他的這些教導才逐漸為人理解,因為畢竟其他任何宗教的教主都不曾死而復活,況且還是替罪人贖罪而死。這是一個獨一無二的歷史事件。

耶穌生平

基督教教義宣稱耶穌基督是童貞女瑪麗婭受聖靈感孕(也有少女一說,但這種說法一般認為是異端)所生,他是上帝的兒子道為肉身(incarnation),宣揚上帝的國已經降臨的信息,到處醫病和趕鬼,並挑戰猶太傳統,因而被判釘死於十字架上,以最羞辱的方式死亡。但他三天后從死里復活,向世人證明自己釘十字架前所宣揚的道是真理,凡信他的人將來必像他一樣身體復活;他的復活也證明自己是舊約先知所預言的“默西亞/彌賽亞Messiah”,凡信靠他的人在末世審判的時候,可以得到永生。 

中文‘基督'是音譯希臘文的Christos,而Christos是希伯來文“彌賽亞”(Messiah)的希臘語翻譯。在舊約聖經彌賽亞的意思是上帝的受膏者(the anointed one),是上帝膏立的君王或先知。舊約聖經中的大衛王就是上帝的受膏者。到了兩約之間的時間(約公元前二世紀),在猶太教的文獻中顯示,他們極渴望彌賽亞的來臨,彌賽亞在這時的意思是一位上帝差派下來、像大衛王一樣充滿權能的救世者。他要拯救猶太人脫離羅馬人的統治。但自從耶穌從死里復活後,一些追隨耶穌的猶太人發現,上帝差派下來的彌賽亞不單要拯救猶太人,而且要拯救全世界的人,使凡信他的人得享永生,於是宣告耶穌是真正的彌賽亞,是基督,故稱他為耶穌基督(Jesus Christ)。中文譯名方面,東正教根據希臘文譯作“基利斯督”,而天主教和新教只取首末兩個字。 

耶穌基督在養父約瑟的祖籍、當時羅馬帝國猶太行省的伯利恆出生,其後為逃避當時猶太的長官大希律王的追殺令而遠走埃及,至到大希律王死後才回到約瑟的居住地、加利利行省的拿撒勒定居(一說“拿撒勒”這個地名是耶穌死後才命名的)。後來接受施洗約翰的洗禮,開始在加利利一帶開展傳道工作,並在信徒當中親自揀選了12人成為入室的使徒。在約33年時,由耶利哥城前往耶路撒冷,受到民眾的歡迎。但由於各種宗教和世俗的原因,當時的猶太人對耶穌基督非常憎恨。他們收買了耶穌十二門徒之一的加略人猶大,以30塊銀的價錢和他串通,以親吻耶穌為號,把耶穌拘捕,並控以“自稱為猶太人的王”的罪名。在民眾壓力下,被本丟彼拉多判處釘死在十字架上,並隨即押往髑髏地的刑場。據聖經記載耶穌死後被安葬於髑髏地附近的一個墓室。三天后復活,並回到加利利與眾門徒見面,並於40日後升天。 

過去學界有很大的爭論,懷疑是否真有“耶穌基督”此人。他們的論據有三: 

首先,耶穌的出生年份自相矛盾。由於當時羅馬的曆法非常混亂,使當時的日期記錄非常不準確。所以耶穌出生的年份,由公元前6年至公元後6年的任何一年都有可能。(現已證實大約在公元前6至4年出生)(具聖經記載應該為公元6世紀)

其次,“耶穌”其實只是“約書亞”的希臘式寫法,而“約書亞”其實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名字,其字的意思是耶和華的拯救。單單在拿撒勒,據歷史記載,就已經有至少三個“約書亞”。而未有證據證實這三個“約書亞”的其中一人可能是耶穌基督。

再次,耶穌的行事並未有在其他歷史書內記載,使人懷疑其可信程度。

但某些學者稱,隨著考古學的新發現,不少來自公元1世紀的文獻(包括來自當時反對耶穌基督的地方官員和祭司的文書記錄),都間接證實了耶穌在各地所行的事,以及被殺時的特異天象。不過,這些證據並沒有使所有懷疑者信服。同時,也沒有可信的理由或者證據說基督教信徒為何要使用偽托的人物代表其領袖。 

大部分研究人員認為耶穌確有其人,曾以類似先知身份出現和進入耶路撒冷,並由於宗教或者民族的理由被當局所殺;但教會其他方面的傳統說法並沒有獲得信徒以外的研究者廣泛接受。 

新約所記耶穌事跡與思想大要

①出生與受洗。關於耶穌誕生及幼年的記載,見於《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後據此衍化為聖誕節的傳說。《新約》其他部分對此事都沒有任何論述。四福音書中成書最早的《馬可福音》,則以耶穌30歲時受施洗約翰之洗為起首。1世紀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弗斯對施洗約翰的事曾有記載。他說施洗約翰是個“義人”,“他號召猶太人遵循義路,叫人人對待鄰人要公道,在上帝面前為人虔敬並要前來受洗……”(《猶太古事記》第18卷第 5章)。耶穌受約翰之洗亦見於“馬太”和“路加”,可見此事在早期基督教的口傳材料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在晚出的《約翰福音》中未提耶穌受洗於約翰的事,而僅說約翰給耶穌作見證,證明耶穌就是那將要來的彌賽亞救世主。福音書稱,耶穌在受洗時,真切感到自己是“上帝的愛子”。並覺得自己和一般人不同,與上帝有一種特殊的密切關係,到世界來負有一種特殊的使命。 

②在加利利的傳道。施洗約翰在民眾中間有很大影響。他因指責當時的統治者希律王被捕入獄。約翰被捕後,耶穌在巴勒斯坦北部加利利地區開始傳道。據《約翰福音》記載,在此之前他曾在南部猶太地傳道。他宣傳的主要內容是:上帝的國近了,要悔改相信福音。耶穌所說的“天國”就是“上帝的國”。

③呼召門徒。耶穌深感他所進行的傳道事業需要人們的幫助,因此呼召他所選中的12人作為門徒。最初的4個門徒是西門(又名彼得)、安得烈、雅各和約翰,他們都是漁人。彼得的家在加利利的重要城市迦百農。耶穌以迦百農為根據地,把“天國的福音”傳遍加利利一帶。 

④行神跡。耶穌除傳道外,還行了許多神跡。福音書記載耶穌所行神跡,可分自然神跡(如呼斥風浪平息、使死人復活等)和治病趕鬼兩類。基督教傳統觀點認為耶穌是上帝之子,施行神跡,足以證明他具有神能,同時救死扶傷,表彰上帝的慈愛。近代以來有些人對此表示懷疑或否定,而從新的角度作出各種解釋。 

⑤與當權者的衝突。據福音書記載,耶穌與當時在猶太教中占統治地位的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衝突,主要是宗教見解的不同。例如耶穌聲稱自己有赦罪的權柄,而法利賽人中的文士認為這是僭妄。耶穌不同意法利賽人關於守安息日的煩瑣教條。他在安息日為人治病激怒了一些當權者。耶穌同情被法利賽人稱為罪人的下層民眾,和他們一同吃喝,法利賽人因此更加敵視耶穌。耶穌自稱是彌賽亞,是上帝的兒子,因此大祭司定耶穌為有罪,把他交給彼拉多,要求將其釘十字架處死。

福音書作者有意強調耶穌不是政治性的彌賽亞。有一次,民眾要擁戴耶穌作王,他退到山上去了。但少數學者根據約瑟弗斯著作的斯拉夫文譯本,認為耶穌及其門徒的活動,具有現實政治意義。耶穌的宣傳激起廣大民眾要求民族解放,擺脫羅馬統治的強烈意識,他的追隨者確曾用武力反抗過羅馬帝國。 

⑥被捕、受死與復活。四福音書都以耶穌在耶路撒冷被捕、受死與復活為結束。關於耶穌復活的傳說,在基督教教義和神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據福音書記述,耶穌生前曾幾次預言他將要受難,第3天復活。耶穌死後第3天清早,人們發現他已復活,耶穌的門徒起初並不相信,當天晚上耶穌乃向門徒顯現,後又多次向眾人顯現。 

⑦上帝與天國的思想。根據福音書,“上帝是父”為耶穌的最重要思想。他曾以浪子為比喻:小兒子將父親分給他的產業揮霍殆盡後醒悟,決心向父親懺悔。父親不僅沒有責備他,而且為他設宴慶賀,說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耶穌以此說明上帝對世人的態度。 

耶穌另一個重要思想是上帝的國。一般《新約》研究者認為上帝的國特指“上帝的統治”。當時猶太人認為當上帝的國實現的時候,他們要從異國的壓迫下得到解放,彌賽亞來臨統治世界。耶穌理想中上帝的國不局限於猶太民族,而及於全人類;並且,它不是屬於物質的,而是一種精神境界,有資格進入上帝國的是小孩子,是那些自感靈性貧乏的人,是那些為正義遭受迫害的人。關於耶穌的使命,除了宣告上帝國即將來臨之外,他自己總結為“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關於捨命救贖眾人之說,在福音書中僅此一處,其意義在學者中尚有爭議。基督教把這一救贖思想,作為耶穌基督的最重要使命,稱他為救世主。 

⑧倫理觀。耶穌倫理觀的出發點是其宗教觀。既然上帝是父,所以人類都應該是弟兄。耶穌斥責猶太教的民族偏見,他稱讚一個因扶貧濟困而被猶太教徒歧視的撒馬利亞人。他認為人的生命比全世界的財富更寶貴,主張信徒之間要彼此相愛。耶穌沒有制定道德規條,而只是講一些原則,他將猶太教律法歸結為“盡心、盡性、盡意、愛……上帝”和“愛人如己”,認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

耶穌誕生年份

現時公曆以耶穌出生之年為公元一年。但其實,這個定義在6世紀才出現。據說當時東羅馬為了修訂曆法,以替代混亂非常的羅馬曆法,就請當時精通天文的僧侶建議一個更合理的紀年標準。由於自君士坦丁大帝以後,羅馬帝國舉國改信基督教,僧侶就決定改以耶穌出世的年份為新紀元一年。當時的僧侶就基於聖經上“耶穌被處決時約三十多歲”,就在耶穌處決那一年的年份減去三十,作為新紀元的元年。 

事實上,根據新約聖經里各個篇章的記載,耶穌的出生日期可得出不同結論: 

公元6年 

路加福音里,記載著耶穌的父母因為人口普查而返回位於伯利恆的家鄉。若根據歷史上有關人口普查的年份,應該為公元後6年。不過,近年有新的考古證據指公元前6年亦曾舉行過一次人口普查。 

公元前6年 

馬太福音里,馬太提及過耶穌出生時,(大)希律王曾下令屠殺猶太的新生嬰兒,以免王位受到威脅。歷史學家計算出大希律王在公元前4年去世,所以耶穌其實應該在公元前4年或以前出生。按最近的推算,耶穌其實應該在約公元前6年出世。然而,有歷史學家指出,在那段時間的前後,位於猶太省和加利利省有三個名為“希律”的“王”出現過。對於馬太所指的希律是哪一位,其實還有商榷的餘地。 

公元前7年 

馬太福音第二章亦提及過,有東方三博士因為夜觀天象而被引領到伯利恆。梁燕城牧師在考證過中國東漢時的天文記錄,以及明星在天上的軌跡後,推斷出當時應該為公元前7年

一部記錄耶穌受難的電影

《耶穌受難記》記錄了耶穌基督一生中最後的12個小時,在耶路撒冷被猶大出賣、受刑、折磨直到死去的一天。逾越節的前夜,耶穌(詹姆斯·卡維澤)被猶大出賣給了猶太公會,耶穌選擇束手被擒。猶太公會上演了一場非法審判的鬧劇後,把耶穌交給羅馬當局。羅馬士兵用鐵鏈綁住耶穌的手腳,把他押往法庭;成群的猶太人涌了出來,他們向耶穌扔著石塊吐著唾沫。

按照當年羅馬帝國政府的赦免令,在這個城市執行死刑的犯人中可以有一人得於釋放,總督彼拉多讓人們在耶穌和強盜巴拉巴之間做出選擇,愚昧的人們選擇了巴拉巴。於是,巴拉巴被無罪釋放,而耶穌將接受他的死刑——釘死在十字架上。耶穌就這樣被交到了羅馬士兵的手中,飽受鞭笞之苦。愚昧無知的人們仍然認為對耶穌的處罰遠遠不夠,對他詛咒。

耶穌扛著沉重的厚木十字架,走過耶路撒冷的街巷,不時摔倒在地上,市民們更加瘋狂地向他湧來,發泄他們肆無忌憚的無知與怨恨。在人群的末尾,抹大拉的瑪麗婭(莫妮卡·貝魯奇)痛苦地看看著背負十字架的耶穌,遍體傷痕血跡斑斑慢慢地走向執行絞刑的山坡,她的眼裡充滿了絕望。

在隨後的人群中,聖母瑪麗亞(美婭·摩根斯坦)眼角滑下一行濁淚,流出一臉的沉痛。山坡上一片靜默,執行絞刑的十字架在蒼穹下木然,耶穌靜靜地承受生命中最後的苦難,直到他將他自己的靈魂交給天父上帝。

同名電影

⊙《萬世流芳》的故事:

本片描述耶穌的一生,從誕生在伯利恆馬槽里,東方三博士避開希律王之干涉去見耶穌,引起希律王不滿,屠殺伯利恆未滿兩歲之小孩,約瑟避難到埃及,希律王去逝再返回拿撒勒,耶穌在加利利和迦百農傳播上帝的旨意,並領受施洗者約翰的洗禮,上山接受魔鬼的考驗,並收彼得等十二門徒傳播福音及施行神祭,深受當地人民之愛戴,甚至動搖羅馬在當地統治的根本,希律王以耶穌自稱王為由,欲將其治罪,於是遭受門徒猶大的出賣,在最後的晚餐中做了聖餐的祝福。翌日被釘在十字架上,三日後死而復活,門徒領受基督之教誨,到各地去宣揚基督教義。

⊙《萬世流芳》的看點:

又名《耶穌傳》,喬治·史蒂文斯導演的此片長堪稱同一題材片之最,同時也是正面描寫耶穌生平事跡的影片中投資最大之作,劇情講述基督耶穌自出生至釘死十字架上的故事,影片場面頗為壯觀,馬克斯·馮·賽多、卡羅爾·貝克等大批影星出演了此片,均有不錯表現。
英文:The Greatest Story Ever Told
中文:萬世流芳
地區:美國(1965)
導演:戴維·利恩
喬治·史蒂文斯
尚·尼古拉斯哥
主演:馬克斯·馮·賽多
卡羅爾·貝克
艾娜·巴林
理察·康特
井上真央
類型:劇情

世界經典哲學類書籍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為形式,以確立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內容的社會科學。

《性心理學》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理想國》
《西方哲學史》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權力意志》
《新工具》
《純粹理性批判》
《文明論概略》
《勸學篇》
《倫理學》
《耶穌傳》
《時間簡史》
《邏輯哲學論》
《精神現象學》
《物性論》
《感覺的分析》
《精神分析引論》
《基督何許人也——基督抹煞論》
《科學的社會功能》
《人有人的用處》
《科學史》
《人類理智新論》
《邏輯學》
《哲學研究》
《新系統及其說明》
《道德情操論》
《實踐理性批判》
《美學》
《判斷力批判》
《基督教的本質》
《薄伽梵歌》
《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質料的價值倫理學》
《物種起源》
《物理學》
《範疇篇》
《人類理解研究》
《培根論說文集》
《知性改進論》
《全部知識學的基礎》
《小邏輯》
《自然哲學》

《人類的由來》
《人性論》
《人是機器》
《法哲學原理》
《狄德羅哲學選集》
《野性的思維》
《哲學史教程》
《科學與近代世界》
《人類的知識》
《精神分析引論新編》
《自然宗教對話錄》
《基督教並不神秘》
《科學中華而不實的作風》
《一年有半,續一年有半》
《時間與自由意志》
《哲學辭典》
《歷史理性批判文集》
《蘇魯支語錄》
《文化科學和自然科學》
《十六、十七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
《科學哲學的興起》
《靈魂論及其他》
《斯賓諾莎書信集》
《實驗心理學史》
《最後的沉思》
《純粹現象學通論》
《近代心理學歷史導引》
《佛教邏輯》
《神聖人生論》
《邏輯與知識》
《論原因、本原與太一》
《形上學導論》
《詩學》
《健全的思想》
《自然的體系》
《袖珍神學》
《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敘述、分析和批判》
《尼耳斯·玻爾哲學文選》
《歷史與階級意識》
《多元的宇宙》
《談談方法》
《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越論的現象學》
《路標》
《心的概念》
《計算機與人腦》
《十七世紀英格蘭的科學、技術與社會》
《卡布斯教誨錄》
《薄伽梵歌論》
《尼各馬可倫理學》
《論老年論友誼論責任》
《實用主義》
《我的哲學的發展》
《拓撲心理學原理》
《在通向語言的途中》
《科學社會學》
《埃克哈特大師文集》
《邏輯大全》
《簡論上帝、人及其心靈健康》
《宗教的本質》
《論靈魂》
《科學的價值》
《內時間意識現象學》
《藝術即經驗》
《宗教與科學》
《感覺與可感物》
《行為的結構》
《真理與方法》
《阿維斯塔》
《善的研究》
《人類知識原理》
《倫理學體系》
《科學與方法》
《第一哲學(上下卷)》
《物理學理論的目的與結構》
《思維方式》
《發生認識論原理》
《愛因斯坦文集》
《數學、科學和認識論》
《先驗唯心論體系》
《哲學的改造》
《十八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
《亞里士多德的三段論》
《哲學和自然之鏡》
《動物志》
《論學者的使命人的使命》
《天象論》
《倫理學的兩個基本問題》
《數理哲學導論
《耶穌傳(第一、二卷)》
《美學史》
《原始思維》
《面向思的事情》
《普通認識論》
《萊布尼茨與克拉克論戰書信集》
《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批評性解釋》
《物理學和哲學》
《尼采(上下卷)》
《思想錄》
《道德原則研究》
《自我的超越性》
《實驗醫學研究導論》
《巴曼尼得斯篇》
《人類理解論》
《笛卡爾哲學原理》
《人生的親證》
《認識與謬誤》
《哲學史講演錄》
《聖教論》
《哲學作為嚴格的科學》
《人類知識起源論》
《回憶蘇格拉底》
《心的分析》
《任何一種能夠作為科學出現的未來形上學導論》
《科學與假設》
《宗教經驗之種種》
《聲音與現象》
《蘇格拉底的申辯》
《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
《論有學識的無知》
《保衛馬克思》
《藝術的起源》
《泛神論要義》
《算術基礎》
《給塞倫娜的信》
《結構主義》
《事實、虛構和預測》
《游敘弗倫》
《軀體的智慧》
《動物四篇》
《邏輯學講義》
《宇宙論》
《第一哲學沉思集——反駁和答辯》
《邏輯與演繹科學方法論導論》

神秘宗教電影

所謂宗教電影,大致有兩大流派:一種直接拿《聖經》當劇本,輔以適當的想像和猜測,將其中的故事影象化;另一種則是以基督教教義打底,敘述神職人員的宗教活動,推薦幾部好看的引發爭議的宗教電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